中枢神经系统作业.

中枢神经系统作业.
中枢神经系统作业.

中枢神经系统

一、名词解释

1. 胼胝体

2. 内囊

3. 马尾

二、填空题

1. 神经系统分为和两个部分。

2. 脊髓灰质前角由的胞体组成,后角由的胞体组成。

3. 下丘脑的神经核中,能分泌抗利尿激素,能分泌催产素。

三、简答题

1. 脑脊液由何处产生? 有何作用? 其循环途径如何?

2. 简述内囊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胼胝体:位于大脑纵裂的底部,连接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的横行神经纤维束,是大脑半球中最大的联合纤维。

2. 内囊:是大脑皮质与脑干、脊髓联系的神经纤维通过的一个部位的名称,位

于基底核与丘脑之间。

3. 马尾:腰、骶、尾段的脊神经根在没出相应的椎间孔之前,于椎管内围绕终丝,所形成的结构,仿其形称马尾。

二、填空题

1.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2. 运动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3. 视上核室旁核

三、简答题

1. 答题要点:①产生:脑脊液由侧脑室、第三脑室及第四脑室的脉络丛产生。

②作用:运送营养物质,带走代谢产物,缓冲压力,减少震荡,保护脑和脊髓。

③循环途径:侧脑室脉络丛产生脑脊液进入侧脑室,经室间孔到第三脑室,与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中脑水管进入第四脑室,与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正中孔和外侧孔进入蛛网膜下隙,经过蛛网膜粒进入到上矢状窦,最后进入到颈内静脉。

2. 答题要点:一侧内囊损伤,将导致对侧半躯体深、浅感觉障碍,对侧半身随意运动障碍和双眼对侧半视野偏盲,即“三偏综合症”。

1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题库

第十五章镇静催眠药 一、选择题 A型题 1、地西泮的作用机制是: A.不通过受体,直接抑制中枢 B.作用于苯二氮卓受体,增加GABA与GABA受体的亲和力 C.作用于GABA受体,增加体内抑制性递质的作用 D.诱导生成一种新蛋白质而起作用 E.以上都不是 ×2、地西泮抗焦虑作用的主要部位是: A.中脑网状结构 B.下丘脑 C.边缘系统 D.大脑皮层 E.纹状体 3、苯巴比妥钠连续应用产生耐受性的主要原因是: A.再分布于脂肪组织 B.排泄加快 C.被假性胆碱酯酶破坏 D.被单胺氧化酶破坏 E.诱导肝药酶使自身代谢加快 4、下列药物中t1/2最长的是: A.地西泮 B.氯氮卓 C.氟西泮 D.奥可西泮 E.三唑仑 5、有关地西泮的叙述,错误的为: A.口服的肌注吸收迅速 B.口服治疗量对呼吸及循环影响小 C.能治疗癫痫持续状态 D.较大量可引起全身麻醉 E.其代谢产物也有作用 ×6、治疗新生儿黄疸并发惊厥宜选用: A.水合氯醛 B.异戊巴比妥 C.地西泮 D.苯巴比妥 E.甲丙氨酶 ×7、巴比妥类禁用于下列哪种病人: A.高血压患者精神紧张 B.甲亢病人兴奋失眠 C.肺功能不全病人烦躁不安 D.手术前病人恐惧心理 E.神经官能症性失眠 8、地西泮不用于: A.焦虑症和焦虑性失眠 B.麻醉前给药 C.高热惊厥 D.癫痫持续状态 E.诱导麻醉 9、苯二氮卓类中毒的特异解毒药是: A.尼可刹米 B.纳络酮 C.氟马西尼 D.钙剂 E.美解眠 10、苯巴比妥过量中毒,为了促使其快速排泄: A.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增大,增加肾小管再吸收 B.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减小,增加肾小管再吸收 C.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增大,减少肾小管再吸收 D.酸化尿液,使解离度增大,减少肾小管再吸收 E.以上均不对 11、下列巴比妥类药物中,起效最快、维持最短的经物是: A.苯巴比妥 B.司可巴比妥 C.硫喷妥 D.巴比妥 E.戊巴比妥 12、镇静催眠药中有抗癫痫作用的药物是: A.苯巴比妥 B.司可巴比妥 C.巴比妥 D.硫喷妥 E.以是都不是 ×13、对各型癫痫均有一定作用的苯二氮卓类药物是: A.地西泮 B.氯氮卓 C.三唑仑 D.氯硝西泮 E.奥沙西泮 ×14、苯二氮卓类受体的分布与何种中枢性抑制递质的分布一致? A.多巴胺 B.脑啡肽 C.咪唑啉 D.?-氨基丁酸 E.以上都不是 15、引起病人对巴比妥类药物成瘾的主要原因是: A.使病人产生欣快感 B.能诱导肝药酶 C.抑制肝药酶 D.停药后快动眼睡眠时间延长,梦魇增多 E.以是都不是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以下那一点 不是“苯二氮卓类”药的共同作用 E A、抗焦虑 B、镇静催眠 C、抗惊厥 D、中枢性肌松作用 E、 麻醉2、剂量加大一般仍无麻醉作用的药是 C A、硫喷妥钠 B、巴比妥类 C、苯二氮卓类 D、 A+B E、B+C 3、起效快、安全范围大、静脉注射常用于癫痫持续状 态的药是 A A、地西泮 B、三唑仑 C、氟西泮 D、 艾司唑仑E、苯巴比妥钠4、哪一点不是“苯二氮卓类”药的用 途 B A、焦虑症 B、精神分裂症 C、 惊厥与癫痫 D、肌肉痉挛 E、麻醉前给药 5、以下那一点是“苯 二氮卓类”药的主要不良反应 A A、嗜睡 B、 抑制呼吸 C、支气管哮喘 D、心律失常 E、白细胞减少 6、“苯二氮卓类”药的作用机理是 E A、稳定 神经细胞膜 B、兴奋中枢的多巴胺受体 C、抑制脑干网上结 构上行激活系统的传导功能 D、阻断中枢的多巴胺受体 E、增 强脑内γ-氨基丁酸的作用7、引起巴比妥类药疗效下降的原因 是 C A、本品是药酶抑制剂 B、本品的 化学性质不稳定 C、本品是药酶诱导剂 D、给药方法不正确 E、 给药剂量不正确8、为促进巴比妥类药的排泄,可采取 A A、静脉滴注碳酸氢钠 B、口服硫酸镁导泻 C、静脉滴注硫 酸镁 D、口服大剂量vit C E、肌注阿托品 9、巴比妥类药中毒 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C A、肾功能衰竭 B、

心律失常 C、呼吸抑制 D、过敏性休克 E、严重肝损害 10、常用的抗精神分裂症的药是 D A、地西泮 B、丙咪嗪 C、阿米替林 D、氯丙嗪 E 碳酸锂 11、氯丙嗪抗精神分裂症的机理是 D A、提高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含量 B、兴奋中枢的多巴胺受体 C、抑制脑干网上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传导功能 D、阻断中脑-皮质和中脑边缘系统的多巴胺受体E、增强脑内r-氨基丁酸的作用12、以下对氯丙嗪的描述,那一点是错的E A、镇静作用,显效较快 B、用药时可出现感情淡漠、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 C、抗精神病作用显效慢, D、对化学物质引起的呕吐疗效较好 E、对晕动性呕吐疗效最好13、以下对氯丙嗪的描述,那一点是错的B A、抑制体温调节中枢 B、使体温降至37度 C、使体温降至正常以下D、使体温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E、有阻断外周α受体的作用14、以下对氯丙嗪的描述,那一点是错的D A、长期应用氯丙嗪,可引起锥体外系反应B、长期应用氯丙嗪,可出现不随意运动 C、氯丙嗪能阻断中枢的多巴胺受体 D、氯丙嗪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可用多巴胺治疗E、氯丙嗪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可用中枢抗胆碱药治疗15、以下哪点不是氯丙嗪的不良反应 B A、体位性低血压 B、外周神经炎 C、内分泌紊乱 D、肝损害 E、过敏反应 16、氯丙嗪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不能用什么药抢救 D

神经

神经康复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功能障碍,并进行相关的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一门学科。其核心指导思想是功能的恢复和重建。 1.中枢神经康复的理论基础: 1)中枢神经可塑性理论:中枢神经系统为了调节各种适应性反应是可变的,这种可变性又称可修饰性或可塑性。表现在短期功能的改变和长期结构的改变。短期功能的改变是突触效率和效力的变化。长期结构的改变是神经连接的数量和组织的改变。 (1)系统间功能重组(2)系统内功能重组:①突触的可塑性为核心,主要指突触连接在形态和功能上的修饰:突触连接的更新及改变,突触数目的增加或减少,突触传递效应的增强或减弱;②神经轴突发芽③潜伏通路的启用④失神经过敏⑤轴突上离子通道的改变⑥内源性干细胞 浅感觉:触觉、痛觉、温度觉。 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压觉。 复合感觉:触觉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形体觉。 失语症常见类型:运动型失语,感觉性失语、命名性失语,失写,失读。 急性脑出血CT检查为最佳,脊髓脱髓鞘性疾病MRI 为首选,彩色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查血栓 第二章脑卒中康复 1.脑卒中:亦称脑血管意外,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综合征。 分类:1)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2)脑出血;3)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因:可调控的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可改变因素:如不良饮食习惯、大量饮酒、吸烟等;不可改变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等 临床表现:①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偏身感觉(浅感觉和深感觉)障碍、一侧视野缺失(偏盲)和偏身运动障碍;②交流功能障碍:表现为失语、构音障碍等;③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记忆力障碍、注意力障碍、思维能力障碍、失认等;④心理障碍:表现为焦虑、抑郁等;⑤其他功能障碍:如吞咽困难、二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等。 2.功能评定 (1)脑损害严重程度的评定: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GCS<=8为重度脑损害,昏迷状态,9-12为中度脑损害,13-15为轻度脑损害; (2)运动功能评定: (3)平衡功能评定: ①三级平衡检测法::I级平衡——指在静态下不借助外力,患者可以保持坐位或站立位平衡;II级平衡——指在支撑面不动(坐位或站立位)身体某个或几个部位运动时可以保持平衡;III级平衡——指患者在外力作用或外来干扰下仍可以保持坐位或站立平衡。 ②Berg平衡评定量表 (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①Barthel指数; ②功能独立性评定( FIM) (5)生存质量( QOL)评定:①生活满意度量表; ②WHO-QOL100;③SF-36 (6)其他功能障碍的评定:感觉功能评定、认知功能评定、失语症评定、构音障碍评定和心理评定等。 3.康复治疗 康复目标:预防并发症,改善受损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康复时机:通常主张在生命体征稳定48h后,原发神经病学疾患无加重或有改善的情况下进行。 (二)恢复早期康复治疗 急性期:通常指发病后1-2周,相当于brunnstrom 分期1-2期,患者病情稳定48小时后开始进行:体位与患肢的摆放;偏瘫肢体被动活动;床上活动;物理因子治疗;传统疗法 恢复早期,又称为亚急性期,是指发病后的3~4周,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2~3期,患者从患侧肢体弱的屈肌与伸肌共同运动到痉挛明显,患者能主动活动患肢,但肌肉活动均为共同运动。 1)床上与床边活动2)坐位活动3)站立活动4)物理因子治疗:5)传统康复疗法6)作业治疗:7)步行架与轮椅的应用 8)言语治疗 恢复中期:发病4-12周相当于brunnstrom 3-4期:上肢和手的治疗性活动;下肢治疗性活动;作业性治疗活动;认知功能训练 恢复后期:一般指发病后4-6个月,相当于4-6个月,相当于brunnstrom 分期5-6:上肢和手功能训练;下肢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言语治疗;认知功能训练;心理治疗;支具和矫形器的应用 肩锁综合征表现为肩痛、肩部运动障碍、手肿痛,后期出现手部萎缩、手指关节痉挛畸形 肩关节半脱位:表现为肩部运动受限,局部有肌萎缩肩峰与肱骨头之间可触及明显凹陷 下肢静脉栓塞:下肢血流速度减慢、血液呈高凝状态以及血管内皮破坏,血小板沉积形成血栓 第三章颅脑损伤 1.颅脑损伤(TBI):指头颅部、特别是脑受到外来暴力打击所造成的脑部损伤。可导致意识障碍、记忆缺失及神经功能障碍,又称脑外伤(BI/BD)。 2.临床表现: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生命体征的改变;眼部征象;神经系统局灶症状与体征;脑疝 3.主要类型: (1)脑震荡(2)脑挫裂伤(3)弥漫性轴索损伤(4)原发性脑干损伤(5)颅内血肿:硬膜外血肿、硬膜 下血肿和脑内血肿 1)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全面评定项目 (1)医学方面;(2)感觉运动功能;(3)功能状 态;(4)认知 / 交流 / 行为方面;(5)心理学方 面;(6)社会方面。 2)颅脑损伤严重程度评定:主要依据昏迷的程度与 持续时间、创伤后遗忘(PTA)持续的时间来确定 (1)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 分四列项目、实验、患者反应、评分 评定项目:见表 计分:3 ~15分;≤ 8分属昏迷,≥ 9分不属昏迷; 得分越低,昏迷越深,伤情越重。 根据GCS计分及昏迷时间长短,颅脑损伤分为四型: 轻型:GCS 13~15分,伤后昏迷时间为20分钟之内; 中型:GCS 9~12分,伤后昏迷时间为20分钟~6 小时; 重型:GCS 6~8分,伤后昏迷或再次昏迷持续6小 时以上; 特重型:GCS 3~5分。 3.盖尔维斯顿定向遗忘试验(GOAT):满分 100,75-100为正常,66-74为边缘;少于66为异常。 一般认为达到75分才可认为脱离了PAT。 创伤后遗忘(PTA)是颅脑损伤后记忆丧失到连续记 忆恢复所需的时间。根据PTA时间的长短,将颅脑损 伤的严重性分为以下四级:①PTA ﹤1小时为轻度; ② PTA 1~24小时为中度;③PTA 1~7天为重度; ④PTA ﹥7天为极重度。 3)认知功能障碍评定 认知(cognition):是指人们认识与知晓(理解) 事物过程的总称,包括感知、识别、记忆、概念形成、 思维、推理及表象过程。认知障碍的评定主要涉及记 忆、注意、思维及成套测验等 认知功能障碍评定: ①Rancho Los Amigos(RLA)认知功能分级; ②认知障碍的成套测验: 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测试(NCSE):评估内容:定向、 专注、语言(理解、复述和命名)、结构组织、记忆、 计算、推理(类似性、判断)。。 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评定(LOTCA):评定内容: 定向力、知觉、视运动组织及思维运作检查,共20 项测验。 ③记忆功能的评定:记忆: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一 种反应,对获得的信息的感知及思考(又称编码)、 储存和提取的过程。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和瞬时 记忆三种。评估量表:韦氏记忆量表(WMS) 、 Rivermead行为记忆测试 (RBMT),主要对具体行为 的记忆能力、临床记忆量表(20-90岁) ④注意的评定:注意:对事物的一种选择性反应。是 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使人们清晰地认 知周围现实中某一特定的对象,避开不相关的事物。 根据参与器官的不同:听觉注意、视觉注意。注意评 定:视跟踪和辨认测试:视跟踪;形态辨认;划消字 母测试;数或词的辨别注意测试;听认字母测试;背 诵数字;词辨认;声辩认 感知障碍评定 (1)失认症的评定:包括视觉、听觉、触觉、躯体 失认症。①单侧忽略:Albert划杠测、字母删除试 验(Diller测验)、高声朗读测验、平分直线测验; ②疾病失认;③视觉失认;④Gerstmann综合征:左 右失定向、手指失认、失写、失算。 (2)失用症(是指患者因脑部受损而不能随意进行 其原先能够进行的活动。这一情况并非因肌肉瘫痪、 感觉缺失、共济失调或理解障碍所造成,而是由于大 脑皮质受损,导致皮质所储存的运动程序的提取出现 紊乱,从而对其受到的外周刺激不能调动相应的程序 予以问答。包括结构性失用;运动性失用;穿衣失用; 意念性失用;意念运动性失用 5)行为障碍评定颅脑损伤特有 典型的行为障碍:①发作性失控;②额叶攻击行为; ③负性行为障碍 6)言语障碍评定:①言语错乱:颅脑损伤早期最常 见的言语障碍,答非所问但言语流畅,没有明显的词 汇与语法错误,失定向:时间、空间、人物等定向障 碍十分明显,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不能配 合检查,且意识不到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②构音障 碍;③命名障碍;④失语。 失语症分型:运动型失语,感觉性失语、命名性失语, 失写,失读。 情绪障碍评定:淡漠无情感、易冲动、抑郁、焦虑、 情绪不稳定、神经过敏、攻击性、呆傻(罗马数字 分级8级) 6.康复治疗 1)康复治疗原则:早期介入、全面康复、循序渐进、 个体化治疗、持之以恒 2)急性期康复: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即 呼吸、心率、血压稳定,特别是颅内压持续24小时 稳定在2.7kPa(20mmHg)以内。 康复治疗目标:防治各种并发;提高觉醒能力;促进 创伤后的行为障碍改善;促进功能康复。 3)恢复期康复:急性期过后,生命体征已稳定1~2 周后可开始,3-6个月为恢复的最佳时期。 康复治疗目标: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运动、感觉、 认知、语言等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存质 量。 6)后遗症期康复 康复治疗目标:使患者学会应付功能不全状况;学会 用新的方法来代偿功能不全;增强患者在各种环境中 的独立和适应能力;回归社会; 第四章脑性瘫痪康复 1.脑性瘫痪(CP):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 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主 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 力低下、心理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功能异常。 3.康复时机: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 4.临床特点:运动发育落后或异常;肌张力异常;姿 势异常;反射异常。 5.脑瘫的分类 (1)按临床表现: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强直型、 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按瘫痪部位: 单、双、三肢、偏、四肢瘫。 1)痉挛型脑瘫:主要损伤部位是锥体系,临床检查 可见锥体束征:腱反射亢进,骨膜反射增强,踝阵挛 阳性,2岁后病理反射仍呈阳性。主要表现为:肌张 力增高,被动屈伸肢体时有“折刀”样肌张力增高的 表现。关节活动范围变小,运动障碍,姿势异常。由 于屈肌张力增高,多表现为各大关节的屈曲、内旋内 收模式。低出生体重儿和窒息儿易患,约占脑瘫患儿 的60%-70%。 2)不随意运动型:主要损伤部位以锥体外系为主, 可根据肌张力的变化程度,分为紧张性和非紧张性两 种类型。可表现为难以用意志控制的全身不自主运 动,颜面肌肉、发音和构音器官受累,手足徐动、舞 蹈样动作、扭转痉挛等,也可同时具有上述几种表现, 约占脑瘫的20%。 3)强直型:由锥体外系损伤所致,主要表现为:肢 体僵硬,活动减少。被动运动时,伸肌和屈肌都有持 续抵抗,因此肌张力呈现铅管状或齿轮状增高。无腱 反射亢进,常伴有智力落后、情绪异常、语言障碍、 癫痫、斜视、流涎等。此型一般临床症状较重,护理 较难。 4)共济失调型:约占脑瘫的5%左右。主要损伤部位 为小脑,平衡障碍,肌张力低下,无不自主运动。本 体感觉及平衡感觉丧失,不能保持稳定姿势。 5)肌张力低下型:主要表现为肌张力低下,肌力降 低。四肢呈软瘫状,自主运动少,仰卧位时四肢呈外 展外旋位,状似仰翻的青蛙,俯卧位时头不能抬起。 6)混合型:以痉挛型和不随意运动型症状同时存在为 多见。 痉挛型脑瘫常在额叶、顶叶有低密度区,侧脑室扩大 或中间部异常。 5.功能评定:(1)身体结构与功能评定的内容:1) 姿势与运动发育评定2)反射发育评定3)肌张力评 定4)肌力评定5)关节活动度评定5)关节活动度 评定6)量表及其他方法(2)身体活动评定的内 容:1)作业活动评价: 1)运动方面2)感知方面3) 认知方面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2)功能独立 性评定(3)感知认知评定 6.反射性发育评定: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生后4 个月未消失为异常。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3个月未 消失将会影响爬的交互动作。紧张性迷路反射:4个 月不消失影响头的控制。 7.异常肌张力的几种主要表现:蛙位姿势(俯卧位或 仰卧位),W字姿势(仰卧位),对折姿势(坐位), 倒U字姿势(俯悬卧位),外翻或内翻扁平足,站立 时腰椎前弯,骨盆稳定性差而导致走路左右摇摆似鸭 步,翼状肩,膝反张等;肌张力增高时的异常姿势: 头后仰,角弓反张,下肢交叉,尖足,特殊的坐位姿 势,非对称性姿势等。 8.关节活动度评定:腘窝角正常4个月应大于90°、 足背屈角正常4-12个月0-20°、股角(内收肌角) 正常4个月应大于90°。 9.康复治疗: 一、运动疗法 1)运动疗法的基本原则:①遵循儿童运动发育的规 律促进运动发育;②在抑制异常运动模式的同时,进 行正常运动模式的诱导;③使患儿获得保持正常姿势 的能力;④促进左右对称的姿势和运动;⑤诱发和强 化所希望的运动模式,逐渐完成运动的协调性;⑥根 据需求采用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技术。 (一)Bobath疗法 1)基本原理:是利用反射性抑制肢位抑制异常姿势 和运动,促进正确的运动感觉和运动模式。 3)基本手法:抑制性手法(控制关键点)、促进技 术、刺激本体感受器和体表感受器手法。 (1)抑制性手法(控制关键点):治疗师通过对患 儿身上的特定部位进行抑制,使患儿痉挛减轻,同时 又可促通正常姿势和运动。 (2)促通技术:通过促通技术可以引发患儿的潜在 能力,获得主动的反应和动作技巧。 1)从仰卧位至俯卧位的促通手法;2)从俯卧位至伸 腿坐位、四爬位的促通手法;3)从四爬位至膝立位、 立位的促通手法 (3)刺激本体感受器及体表感受器手法:1)关节挤 压;2)叩击手法 (三)引导式教育的原则:群体性教育。①以儿童需 要为中心;②疗育促通,创建有效功能;③诱发学习 动力,激发主动意识;④整体意识,全面发展;⑤循 序渐进,融会贯通;⑥极端负责,团队精神。 二、作业疗法: (1)目的:①增大患儿关节活动范围,掌握实用性 动作,促进运动功能发育(主要是促进上肢功能发 育);②改善及促进感知觉及认知功能的发育;③提 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④改善患儿的精神心理状态,

中枢神经主要部位损害的症状

中枢神经主要部位损害的症状 一、大脑半球 大脑半球的表面为大脑皮质所覆盖,在脑表面形成脑回和脑沟,内部为白质、基底节及侧脑室。大脑半球由外侧裂、中央沟、顶枕裂划分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及岛叶。常见病因有脑血管病、肿瘤、感染、颅脑外伤等。下面叙述大脑半球及各叶受损的局部症状(图2—34)。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如言语中枢大多数在左侧半球,部分左利手者则位于右侧。习惯上称左侧为优势大脑半球。近代神经生理学家认为左侧大脑半球在言语、逻辑思维、分析能力以及计算等方面起决定作用;右侧大脑半球有高级的认识中枢,主要在音乐、美术、综合能力、空间和形状的识别、短暂的视觉记忆和认识不同人的面容等方面起决定作用。但大脑的整体功能很重要,大脑皮质各部是在整体功能的基础上各有其独特的生理作用。 (一)额叶病变时主要引起随意运动、言语以及精神活动方面的障碍。额叶前部以精神障碍为主,表现为记忆力和注意力减退,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缺乏始动性和内省力。思维和综合能力下降,故表现为痴呆和人格改变。可有欣快或易激怒。可产生对侧肢体共济失调,步态不稳,这是由于影响了额叶脑桥小脑径路的额桥束纤维。额叶前部的病变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额中回后部有侧视中枢,受损时引起两眼向病灶侧同向斜视刺激性病变时则向病灶对侧斜视。额叶后部受损可产生对侧上肢强握与摸索反射。中央前回处皮质为运动中枢,刺激性病灶产生对侧上肢、下肢或面部的抽搐(Jackson 癫痫),破坏性病灶多引起单瘫,中前回上部受损产生下肢瘫痪;下部受损则产生面、舌或上肢的瘫痪。旁中央小叶损害,如矢窦旁脑膜瘤因影响双侧下肢运动区,产生痉挛性截瘫、尿潴留和感觉障碍。一侧额叶底部占位性疾病(肿瘤)可引起同侧嗅觉缺失和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Foster—Kenndey综合征)。左侧(优势侧)半球受损,可产生运动性失语(额下回后部)或书写不能(额中回后部)。 (二)顶叶中央后回为皮质感觉中枢,故受损以感觉症状为主。中央后回的刺激性病灶产生对侧身体局限的感觉性癫痫发作,常常为针刺、电击、偶为疼痛的感觉异常发作,从一处向邻近部位扩展,或扩展至中央前回运动中枢,引起局部抽搐发作。破坏性病变引起精细感觉障碍,如实体觉、两点辨别觉和皮肤定位觉的丧失,一般感觉(触、痛、温度觉)则不受影响。左侧角回皮质损害引起失读。左侧缘上回皮质损害引起两侧运用不能。主侧角回的损害可引起古茨曼(Gerstmann)综合征,此征有计算不能、不能识别手指、左右侧认识不能及书写不能四个症状,有时伴失读。右侧顶叶邻近角回损害可引起病人不认识对侧身体的存在,病人穿衣,刮胡子都用右手,认为左侧上下肢不是自己的,称自体认识不能(autotopagnosis)右侧顶叶邻近缘上回处损害有时可见到病人不认为自己有缺陷,否认左侧偏瘫之存在,称病觉缺失(anosognosia)。二者均属体象障碍。任一侧的顶叶病变出现触觉忽略(tactileinattention),即每侧分别试触觉时,病人能认知,如两侧同时给予触觉刺激时,病灶对侧则会不感觉。顶叶占位性病变因可损害视辐射的上部,故可引起对侧同向下象限盲。 (三)颞叶一侧颞叶的局部症状常较轻,尤其在右侧时,故有时也称“静区”。颞叶前部病变影响内侧面的嗅觉味觉中枢即钩回时,即出现特殊的症状,称钩回发作,是一种颞叶癫痫,病人有幻嗅或幻味,作舐舌、咀嚼动作。当癫痫放电向后扩散时,也可出现颞叶癫痫的一些其他症状,如错觉、幻觉、自动症、似曾相识症(deja vu)、旧事如新症或生疏感(jamaisvu)、情感异常、精神异常、内脏症状或抽搐。如白质中视辐射受损害,引起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上象限性盲。左侧颞叶受损产生感觉性失语(颞上回后部)租健忘性去语(颞中、下回后部)。一侧颞上回后部听中枢受损时常无听觉障碍,或为双耳听力轻度减退,听中枢周围的听觉联络区受损时,偶现幻听。双侧颞叶损害则引起严重的记忆缺损,见于脑炎后遗症、脑变性病。 (四)枕叶围绕矩状裂的皮质是视觉中枢,故枕叶病变主要引起视觉障碍。根据视辐射损害范围的大小,可表现为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偏盲或象限盲,或对侧视野外周新月状缺损。一侧视中枢损害引起的偏盲不影响黄斑区视觉(黄斑回避),对光反射不消失。视中枢刺激性病变引起不成形幻视发作(闪光、暗影、色彩等),可继以癫痫大发作。视中枢周围视觉联络区的刺激性病灶则引起成形的幻视发作。左侧顶枕区可引起视觉失认,即对寻常物体失去认识能力,如给他看钥匙他不认得,但放在他手中接触一下,他即能认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详细)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1.持续应用中到大剂量的苯二氮卓类引起的下列现象中有一项是错的 A. 精细操作受影响 B. 持续应用效果会减弱 C. 长期应用突停可诱发癫痫病人惊厥 D. 长期应用会使体重增加 E. 加重乙醇的中枢抑制反应 2.应用巴比妥类所出现的下列现象中有一项是错的 A. 长期应用会产生身体依赖性 B. 酸化尿液会加速苯巴比妥的排泄 C. 长期应用苯巴比妥可加速自身代谢 D. 苯巴比妥的量效曲线比地西泮要陡 E. 大剂量的巴比妥类对中枢抑制程度远比苯二氮卓类要深 3.对惊厥治疗无效的药物是 A. 苯巴比妥 B. 地西泮 C. 氯硝西泮 D. 口服硫酸镁 E. 注射硫酸镁 4.下列不属于吗啡的临床用途的是0 A. 急性锐痛 B. 心源性哮喘 C. 急消耗性腹泻 D. 麻醉前给药 E. 慢消耗性腹泻 5.下列对阿斯匹林水杨酸反应叙述错误的是 A. 阿司匹林剂量过大造成的 B. 表现为头痛, 恶心, 呕吐, 耳鸣,视力减退 C. 对阿司匹林敏感者容易出现 D. 一旦出现可用碳酸氢钠解救 E. 一旦出现可用氯化钾解救 6.下列药效由强到弱排列正确的是 A. 二氢埃托啡、芬太尼、吗啡、度冷丁 B. 二氢埃托啡、吗啡、芬太尼、度冷丁 C. 芬太尼、二氢埃托啡、度冷丁、吗啡 D. 芬太尼、吗啡、度冷丁、二氢埃托啡 E. 度冷丁、吗啡、二氢埃托啡、芬太尼 7.吗啡呼吸抑制作用的机制为 A. 提高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 B. 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 C. 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 D. 降低呼吸中枢对 CO2的敏感性 E. 激动κ受体

8.可预防阿司匹林引起的凝血障碍的维生素是 A. VA B. VB1 C. VB2 D. VE E. VK 9.氯丙嗪治疗精神病的机理是 A. 阻断脑内胆碱受体 B. 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通路的爸爸受体 C. 激动脑内胆碱受体 D. 激动脑内阿片受体 E. 激动网状结构的α受体 10.下列对布洛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具有解热作用 B. 具有抗炎作用 C. 抗血小板聚集 D. 胃肠道反应严重 E. 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11.用的吗啡和海洛因所致的药物依赖脱毒治疗时重要的替代药是 A. 哌替啶 B. 二氢埃托啡 C. 美沙酮 D. 安那度 E. 强痛定 12.左旋多巴对何种药物引起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无效 A. 地西泮 B. 扑米酮 C. 氯丙嗪 D. 丙咪嗪 E. 尼可刹米 13.解热镇痛抗炎药的解热作用机制为 A. 抑制外周PG合成 B. 抑制中枢PG合成 C. 抑制中枢IL-1合成 D. 抑制外周IL-1合成 E. 以上都不是 14.左旋多巴对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椎体外系不良症状无效是因为 A. 药物阻断阿片受体 B. 药物阻断M受体 C. 药物激动阿片受体 D. 药物阻断多巴受体 E. 药物激动多巴受体 15.苯海索抗帕金森病的机制为 A. 激动中枢内的多巴受体

康复医学详解

康复医学详解 健康:健康是身体,精神好和社会生活的完美状态,而不仅是疾病和虚弱的消除。 康复:(rehabilitation)是达到下述目标的一个过程,旨在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或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社会功能上的最佳水平,从而使其借助某种手段,改变其生活,增强自立能力,使病、伤、残者能重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针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以提高整体或者局部功能水平为主线,以整体的病人为对象,以提高生存质量最终融入社会为目标康复的方式:A.康复机构的康复B.上门康复服务C.社区康复(CBR)或基层康复 康复医学:康复医学是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治疗技术的独特医学学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对象是损伤与急、慢性疾病和老龄带来的功能障碍者,先天发育障碍者。 康复医学组成:康复医学的理论基础、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治疗原则:早期介入,综合措施,循序渐进,主动参与。 康复医学的对象是患者及其功能障碍

康复医学的核心:功能障碍的康复观。功能障碍是指身体、心理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功能障碍又分为:器官水平的病损、个体水平的残损、社会水平的残障. 工作方式:一般采用多专业联合的作战方式,共同组成康复治疗团队。 康复治疗团队一般为康复医师,包括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心理治疗师、假肢和矫形器师、文体治疗师和社会工作者。 康复的基本目标:是改善身心、社会、职业功能,使残疾人能在某种意义上像正常人一样过是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不同程度地丧失工作和学习的一种状态。广义的残疾包括病损、残障在内,成为人体身心功能障碍的总称。 残疾分类:1.病损:恢复或改善存在的功能障碍;预防和治疗并发症;调整心理状态,加强接受与克服的心理。 2.残疾:利用和加强残存的功能;假肢、支具、轮椅、辅助器的装配和使用,以补偿功能。 3.残障:改善居住和社会环境;改善家庭环境;促进就业,保证受教育和过有意义的生活。 我国残疾分类1.视力残疾2.听力残疾3.言语残疾4.智力残疾5.肢体残疾6.精神残疾残疾预防A.一级预防减少各种病损的发生。最为有效,可降低残疾发生率70%。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一、单项选择题 1)异戊巴比妥可与吡啶和硫酸铜溶液作用,生成 A. 绿色络合物 B. 紫色络合物 C. 白色胶状沉淀 D. 氨气 E. 红色溶液 2)异戊巴比妥不具有下列哪些性质 A. 弱酸性 B. 溶于乙醚、乙醇 C. 水解后仍有活性 D. 钠盐溶液易水解 E. 加入过量的硝酸银试液,可生成银沉淀 3)盐酸吗啡加热的重排产物主要是: A. 双吗啡 B. 可待因 C. 苯吗喃 D. 阿朴吗啡 E. N-氧化吗啡 4)结构上不含含氮杂环的镇痛药是: A. 盐酸吗啡 B. 枸橼酸芬太尼 C二氢埃托啡 D. 盐酸美沙酮 E. 盐酸普鲁卡因 5)咖啡因的结构如下图,其结构中R1、R3、R7分别为 N N N N O O R1 3 R7 A. H、CH3、CH3 B. CH3、CH3、CH3 C. CH3、CH3、H D. H、H、H E. CH2OH、CH3、CH3 6)盐酸氟西汀属于哪一类抗抑郁药 A. 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 B.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C. 阿片受体抑制剂 D.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E. 5-羟色胺受体抑制剂 7)盐酸氯丙嗪不具备的性质是: A. 溶于水、乙醇或氯仿 B. 含有易氧化的吩嗪嗪母环 C. 遇硝酸后显红色 D. 与三氧化铁试液作用,显兰紫色 E. 在强烈日光照射下,发生严重的光化毒反应 8)盐酸氯丙嗪在体内代谢中一般不进行的反应类型为 A. N-氧化 B. 硫原子氧化 C. 苯环羟基化 D. 脱氯原子 E. 侧链去N-甲基 9)造成氯氮平毒性反应的原因是: A. 在代谢中产生的氮氧化合物 B. 在代谢中产生的硫醚代谢物 C. 在代谢中产生的酚类化合物 D. 抑制β受体 E. 氯氮平产生的光化毒反应 10)不属于苯并二氯★的药物是: A. 地西泮 B. 氯氮★ C. 唑吡坦 D. 三唑仑 E. 美沙唑仑 11)苯巴比妥不具有下列哪种性质 A.呈弱酸性 B.溶于乙醚、乙醇 C.有硫磺的刺激气味 D.钠盐易水解 E.与吡啶,硫酸铜试液成紫堇色 12)安定是下列哪一个药物的商品名 A.苯巴比妥 B.甲丙氨酯 C.地西泮 D.盐酸氯丙嗪 E.苯妥英钠 13)苯巴比妥可与吡啶和硫酸铜溶液作用,生成 A.绿色络合物 B.紫堇色络合物 C.白色胶状沉淀 D.氨气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诊治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诊治 蚌医一附院ICU 邓晰明 收住ICU的重症患者中,相当一部分病人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损害,多数病人症状轻微,短时期即可消失。严重者往往预后不良,应予以重视,最大限度地预防脑并发症的发生。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即脑功能障碍,是多种病因所致的,以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常为许多全身疾病和颅内疾患的严重后果,是临床各科常见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最高的脏器功能障碍。 脑是调节身体各器官的中枢,全身各系统的疾病、代谢紊乱或中毒以及神经系统本身疾患均可影响到脑,严重时导致不同程度的脑功能受损,直至脑死亡。临床上脑功能障碍多见于循环骤停、严重感染、缺氧、代谢紊乱及中枢神经系统本身的感染、出血、栓塞及创伤等。因而在抢救这类危重病患者时,应尽早实施脑保护、及时纠正缺氧及代谢紊乱和清除内、外源性毒性物质。脑功能障碍的预后除与原发病种类有关外,主要与衰竭程度和治疗措施有关。轻型脑功能障碍患者多可恢复,重型每遗有智力、意识和运动障碍,严重者可致死亡。 【病因】 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病因分为颅内疾病和全身性疾病两大类(表1)。 表1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常见病因 【发病机制】 脑组织耗氧量很大,脑内能源贮备很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极差。缺氧使组织氧分压<30 mmHg即发生脑内乳酸血症,严重缺氧伴有低血压时脑细胞可死亡。心搏停止2~4 min脑内代谢停止,4~5 min时ATP耗尽,脑细胞肿胀。8 min时即发生不可逆性脑损害。 脑缺血、缺氧后脑组织内液体积聚形成脑水肿。大脑的不同部位对缺氧的耐受性时限

不尽相同:大脑皮层为6 min,中脑为15 min,延髓为30 min。脑缺氧4~5 min后,一切需能的代谢停止,“钠泵”衰竭,细胞膜失去完整性,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导致细胞肿胀。血脑屏障的损害,使其通透性增高,发生组织间水肿和出血。颅内压力的增高,首先可以通过脑脊液的生成速率减少和蛛网膜绒毛对脑脊液的吸收增加来代偿。代偿极限是颅腔容积的8~10%,超过此极限必将出现脑功能障碍。弥漫性颅内压增高较少形成脑疝,解除后功能恢复较快,如脑水肿、蛛网膜下腔血、弥漫性脑膜炎等。局限性颅内压升高时,颅内各部位间压力差明显,常出现脑组织移位,即发生脑疝。当压力解除后,脑功能恢复较慢。脑疝直接危及生命,有小脑幕裂孔疝、枕骨大孔疝、大脑镰下疝、小脑幕裂孔上疝及复合性脑疝。 【诊断】 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的诊断通常依据1974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表2)。凡积分< 8者预后不良;积分5~7者预后恶劣;积分< 4者罕有存活;正常人应为15分。该表优点为简单、易行,但欠完整。 表2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标准 睁眼反应言语反应运动反应自发性睁眼4分正确回答5分遵嘱执行动作6分闻声后睁眼3分对话混乱4分痛刺激可引起保护性反应5分刺痛后睁眼2分答非所问3分能躲避疼痛4分无反应1分音意难辨2分刺痛后肢体屈曲3分 无反应1分刺痛后肢体过伸2分 无反应1分注:以上三种得分相加即为GCS评分,最高为15分,最低为3分,8分以下为昏迷。昏迷的标准是①不能睁眼;②不能说出可以理解的语言;③不能按吩咐运作。 2.Glasgow-Pittsburgh昏迷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经多国专家共同讨论修订,增为7项指标,35级,即Glasgow-Pittsburgh昏迷评分表(表3)。正常积分为35;34~28分考虑有神经功能损伤;27~16为早期衰竭;15~8分为脑衰竭;<7分为脑死亡。 3.脑功能失常诊断及严重度评分应当强调指出的是上述两种计分法均存在忽视早期诊断的不足。1995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庐山)通过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情分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中,对脑损害程度及条件做了新规定(5)。该标准为GCS昏迷程度计分表的修订。功能受损期定为1分,衰竭早期定为2分,衰竭期定为3分(表4)。 表3 Glasgow-Pittsburgh昏迷评分表

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分类 抗痛风药解热镇痛、抗炎药镇痛药抗震颤麻痹药抗癫痫药中枢兴奋药抗帕金森病药抗重症肌无力药 脑血管、脑代谢及促智精神障碍治疗药物 镇静催眠药及抗惊厥 药 ·抗精神病药 ·抗焦虑药 ·抗抑郁药 ·抗躁狂药 ·巴比妥类 ·苯二氮卓类 [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概述] 中枢神经系统的中心问题和外周神经系统一样,基本上亦是递质和受体问题.而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主要是影响递质和受体. 中枢神经系统内不但神经递质种类较多,而且神经激素及神经调质等亦起重要作用。 目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种类很多,如抗焦虑药、抗抑郁药、催眠药、抗震颤麻痹药和抗精神失常药等。这类药物用药时间长,副作用出现频率高,有可能出现不可逆的后遗症;有的药物过量服用,还能引起致死性中毒。对此必须高度重视。 [市场分析] 对制药行业来说,年销售规模达到650亿美元的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CNS)药物或许是最具挑战性,同时又是回报最丰厚的长市场之一。快速增的CNS药物市场中,仍有许多尚未得到满足的临床需求以及新的治疗方法,对那些已经积极介入或正在考虑介入该市场的制药公司来说,CNS药物市场无疑是一块极具吸引力的"蛋糕"。 1.抗抑郁药市场已趋成熟。据估计,全球遭受抑郁症的侵袭的人口超过1.21亿。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人们失去生活能力的一个主要原因。在CNS药物市场中最大的一部分是抑郁症药物市场。美国每年需要为抑郁症付出大约440亿美元。2004年,抗抑郁药市场的全球销售额达到159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2%。抗抑郁药市场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在今后6年里,许多知名的品牌药将面临专利失效。 2.抗老年期痴呆(AD)药市场潜力可期。人口的老龄化以及大量临床需求尚未得到满足为抗老年性痴呆(AD)药物市场提供了相当大的机会。自药物Aricept(盐酸多奈哌齐)于1996年推向市场以来,抗AD药物市场一直在稳步增长。在过去3年中,抗AD药物的市场规模更是达到了年均19%的增长速度。在神经退化性药物市场上,脑代谢药或抗AD药物是最大的用药领域之一,占该市场全球销售额的31%。2004年,销售额达到30亿美元,相当于全球CNS药物总销售额的5%。 3.多发性硬化症(MS)尚缺特效药物。据统计,美国有超过35万人、全球有300万人患多发性硬化症MS。然而,由于对这种疾病的诊断存在着不确定性,实际发病人数可能更高。目前还没有能治愈MS的药物。尽管改善MS症状的药物为数不少,不过许多病人(30%)对现有的治疗药物不会作出反应,并且继发进行性多发性硬化症(SPMS)一致几乎无法用现有的药物进行治疗。 4.注意力不足多动障碍(ADHD)药物突飞猛进。据统计,2000年,全球有400万~500万人(主要是儿童)被诊断出患有ADHD,其中75%~85%的人使用精神兴奋药进行治疗。2004年,ADHD药物的市场规模达到24亿美元。从销售额来看,它目前是CNS药物市场上的第9大领域,但却以40%的年增长率成为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据预测,到2010年,全球ADHD药物的销售额将达到33亿美元。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接受治疗的新病人(尤其是患ADHD的成年人)人数在扩大,新制剂的推出提高了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新类型的药物正处在临床试验的后期阶段。

三基考核试题答案(康复科)

2011年三基考核试题(康复科) 题号:1/100 答题指南: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临床表现与X线片所见,均符合颈椎病者,可确诊为颈椎病 B.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体查及X线片上未见异常者,也可诊断为颈椎病 C.临床上无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而X线片有椎体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等颈椎退行性病变者,应诊断为颈椎病 D.由于颈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了周围的神经、血管等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称为颈椎病 E.隐性颈椎病也为颈椎病 答案:B 题号:2/100 强度-时间曲线(I/t曲线)-用于检查: A.有无失神经 B.有无感觉障碍 C.有无反射障碍 D.自主神经紊乱 E.交感神经障碍 答案:A 题号:3/100 小腿与足的外侧以及足底部痛觉减退,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可初步判定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为: A.腰3~4 B.腰4~5 C.腰5~骶1 D.腰1~2 E.腰2~3 答案:C 题号:4/100 植物状态的特征不包括: A.没有认知的体征 B.有睡眠/清醒周期 C.有正常的血压和正常的呼吸

D.语言刺激不能使之睁眼 E.不能进行语言交流和产生有组织的、分离的运动反应答案:D 题号:5/100 神经源性膀胱最常见的原因为: A.泌尿系感染 B.脑卒中 C.脊髓损伤 D.泌尿系结石 E.尿道外伤 答案:C 题号:6/100 激光是什么性质的光 A.自发辐射光 B.受激辐射光 C.非相干光 D.激发光 E.激射光 答案:B 题号:7/100 容易发生缩短的肌肉群不包括: A.踝跖屈肌 B.髋屈肌和内收肌 C.肩关节内旋肌和内收肌 D.肘伸肌 E.前臂旋前肌 答案:D 题号:8/100 运动过多型构音障碍由: A.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B.下运动神经元病变 C.小脑病变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和护理对中枢神经协调障碍患儿运动功能及智力水平的影响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和护理对中枢神经协调障碍患儿运动功能及智力 水平的影响 目的:系统地分析在中枢神经协调障碍患儿中应用早期康复训练和护理对其运动功能和智力水平的具体影响。方法:选我院收治的90例中枢神经协调障碍患儿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药物常规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早期康复训练和护理。结果:两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智力发育指数、心理运动发育指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枢神经协调障碍患儿中,早期康复训练和护理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普及。 标签:中枢神经协调障碍;早期康复训练;运动功能;智力水平 近些年来,有研究人员指出,在中枢神经协调障碍患儿中应用早期康复锻炼能够使其智力水平和运动功能显著改善[1]。为了进一步证实上述观点,我们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中枢神经协调障碍患儿进行分组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中枢神经协调障碍患儿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其平均年龄(4.1±0.5)个月,平均体重(5232.5±110.1)g;观察组男22例,女23例,其平均年龄(4.3±0.3)个月,平均体重(5232.6±110.6)g。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本次研究可行。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脑活素药物实施西医常规治疗,与此同时,我们借助于Bobth法引导其进行常规功能训练。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早期康复训练和护理:1)声音刺激。护理人员结合患儿的实际年龄和病情特点,给予其相应的家人呼唤声音、铃声、背景音乐等刺激,经常与患儿进行谈话,引导其找到声源,有效地改善其眼、耳等部位的协同功能;2)水疗护理。护理人员给予患儿水疗,每次时长20 min,水温38℃左右;3)抚触护理。在患儿游泳后给予抚触护理。在抚触前,取婴儿润肤油均匀涂于双手掌心,然后按照头、面、胸、腹、手、四肢的顺序按摩其穴位;抚触过程中可轻柔卤门,促进大脑发育;以患儿脐部为中心,按顺时针旋转按摩,加速食物吸收;若患儿孕周不超过34周,护理人员需要抚触其头背部皮肤;若患儿的孕周较大且耐受较好,那么护理人员可先将其置于暖箱中,然后给予抚触;4)康复护理。护理人员结合患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其进行动作训练,主要包括抬胸、抬头、爬行、翻身、扶坐等,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加强陪伴和指导,注意坚持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避免引起患儿疲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