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院校开设“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实验研究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实践研究

作者: 李小英[1]
作者机构: [1]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200062
出版物刊名: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页码: 123-125页
主题词: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实践研究;课程建设
摘要:通过对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实验进行分析和总
结,为此项新型体育课程的普及提供可借鉴的参考建议。
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 Course of Outward
Survival Training
关于开设野外生存训练课探讨

关于开设野外生存训练课探讨作者:毛成建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第13期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野外生存训练课程的开设是高校体育教学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创新,其不仅能够有效地利用体育课来开展相应的野外生存训练,而且还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该文主要对开设野外生存训练课进行探讨。
关键词:体育教学野外生存生存训练课探讨中图分类号:G80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5(a)-0126-02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导致了人们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感到疲惫不堪和力不从心。
而开展相应的野外生存训练课程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释放压力,进而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1 野外生存的概念及开展野外生存训练课的意义野外就是指与居民环境相对应的区域,即离居民点较远的地方,其更加注重环境的原始性和自然性。
而野外生存就是指在离居民较远的区域,且在没有外部提供生命所赖以维持的物质的情况下来进行生活,进而通过自己的努力或集体的努力,以此来不断地保持生命的健康。
首先,通过在高校中开展相应的野外生存训练课,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的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够积极地走进大自然,以此来不断地体验大自然的生活状态。
其次,在高校中开展相应的生存训练课,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认识与了解大自然,进而不断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次,野外生存训练课程的开展大多都选择在离居民居住地较远的地方,且条件大多都较为简陋,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养成坚定、勇敢以及自立的性格,从而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最后,野外生存训练课的开展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挖掘学生的生存潜能,不断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 国内学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教育开展的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不断地重视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教育的重要性。
贵阳医学院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安全隐患的对策研究

贵阳医学院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安全隐患的对策研究[摘要]通过文献、专家访谈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贵阳医学院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分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其诱因,为贵阳医学院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安全保障,推进贵阳医学院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防止出现伤害事故,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野外生存;安全隐患;对策研究近年来,由于国内一些高校陆续出现了关于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带来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甚至出现一些重大意外伤害或突发死亡事件,这些伤害事故的发生,极大地阻碍了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在高校的向前发展。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各类伤病事故的发生,为贵阳医学院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提供安全保障,推进普通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贵阳医学院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安全隐患进行系统梳理,并提出相应对策,制定相应的应对预防措施,保障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在我校的顺利进行。
一、研究对象来自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学院、贵阳医学院共50名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教练员作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一)文献资料法。
系统查阅了近十年以来的体育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中有关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文章。
查阅有关各类书籍,力求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为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
(二)问卷调查法。
对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学院、贵阳医学院共50位担任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教练员发放问卷50份,收回问卷50份,有效问卷50份,问卷回收率100%。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一)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中安全隐患的研究现状目前,关于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安全隐患,国内研究者王磊(2005)[3]对隐患进行了分类,它包括连续行进时、避雨时、在宿营时、遭遇暴风雨时、雷击、滚石、泥石流、雪崩、昏厥、呕吐、毒蛇咬伤、食物中毒、动植物伤害、中暑等隐患。
曹士云等(2007)[1]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隐患进行了分类,包括因地震、水灾、风灾等发生的自然灾害;因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因重大的传染性疾病、突发性疫情、群体性的食物中毒等引起的公共卫生事件;因人为因素而引起的突发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也因社会对抗和冲突而引发的突发事件;如恐怖暴力等活动。
我国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研究现状分析
汤际澜;王桂忠
【期刊名称】《福建体育科技》
【年(卷),期】2008(027)002
【摘要】本文以我国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研究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从时间分布、期刊分布、课题情况、作者分布、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对我国野外生存生活生活训练课程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野外生存生活课程日益受到学者、
各类课题和期刊重视的同时,也存在课程实践偏少的情况.提出部分有条件的高校应
开设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并建设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实践基地,同时也不能偏
离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总页数】4页(P50-53)
【作者】汤际澜;王桂忠
【作者单位】韶关学院体育学院,广东,韶关,512005;韶关学院体育学院,广东,韶
关,512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7.4
【相关文献】
1.我国高校混合课程研究现状分析 [J], 金英善;黄佳双;殷宝法
2.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以浙江海洋学院"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为例 [J], 张同宽;黄永良
3.我国高校 SPOC 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J], 柯文燕
4.我国高校体育类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J], 刘思聪;邵桂华;孙传宁
5.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与传统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J], 姜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高校开展野外生存教育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高校开展野外生存教育的问题和对策摘要: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通过教学改革的长期试点和推广,野外生存教育已经成为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野外生存教育课程在开设过程存在教学效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本文从重视程度、内容设置、教学资源和安全保障四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针对性解决高校开展野外生存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野外生存;教学效果;安全保障一、引言2021年11月15日,4名地质人员在云南哀牢山科考探查失联,经过8天的搜救,最终确定4人全部遇难。
四名人员均系地质调查专业工作人员,有过当兵经历,受过专业化训练。
这次事件的发生暴露了大众轻视野外安全和野外生存技能缺失的问题,也引发了对高等院校开展野外生存教育问题的思考。
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大学生作为未来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拥有合格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从2002年教育部首批课程试点开设,到2007年“野外生存生活”课程在全国推广,成为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类选修课。
野外生存教育是指在自然环境的条件下,以野外生存常识和野外生存技能为基本目标,以促进身心健康和提高综合素质为最终目标,有组织、有计划的自然环境体验体育活动。
通过开展野外生存教育能够有效的提高高校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从而大大降低日后工作和生活中在自然环境中的风险。
二、高校开展野外生存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野外生存课程与传统体育课程不同,其教学内容具有多样性,教学形式具有灵活性,教学管理具有复杂性。
由于受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的限制,野外生存教育课程存在实际参加人数少、教学实践活动开展难、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有差距等问题。
这些问题背后反映的原因,既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高对于野外生存课程,大多数高校只是把它作为选修课来开设,没有能够引起老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
对于一门新开设的选修课,老师更多的注重其潜在的实用性,而学生则相对关注更课程趣味性。
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验”的安全问题研究

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验”的安全问题研究邱海枝;李正贤【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调查咨询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验基地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认为,高校在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时应把安全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同时提出对策与建议.【期刊名称】《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04(028)001【总页数】3页(P76-78)【关键词】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安全问题;体育课程【作者】邱海枝;李正贤【作者单位】浙江林学院,体军部,浙江,临安,311300;浙江林学院,体军部,浙江,临安,31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7.4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一种全新的体育课程内容,它集竞技性与挑战性于一体,充分展现团队合作精神和个人创造性。
它把原有的仅限于学校体育课堂上的、竞技性很强的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中。
它包含登山、野营、野炊、负重行军、攀岩、速降、定向、漂流、涉水、穿越丛林、野外自救、野外觅食(水)等丰富内容,虽贴近生活,形式多样,但由于外界环境复杂,不可预知因素较多,因此将面临诸多的安全方面问题。
比如山上路段陡峭,攀登时不慎滑倒受伤;遇上洪水暴发、山体滑坡,造成意外人身伤害;毒蛇或猛兽的意外袭击;缺水、断粮、迷路等等。
这些意外事故,都会对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这一全新课程内容带来负面影响。
教育部计划从2007年7月开始,将要在全国各高校推广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内容,目前这一“工程”正处于实验阶段。
2002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课题《拓展高校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高校中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实验研究》课题组组织7所大学的学生,开展了把“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作为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实验研究,并相继建立了湖北神农架、东北帽儿山和浙江大明山3个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验基地。
2002年7月,3个实验基地和7所实验学校进行了第一批实验。
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组织形式研究

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组织形式研究
韩宏义
【期刊名称】《浙江体育科学》
【年(卷),期】2006(028)005
【摘要】野外生存生活训练通过对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野外活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锻炼,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并锻炼他们的生活能力.目前普通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组织形式主要有教学形式、俱乐部(社团)形式两种,每种组织形式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总页数】3页(P80-82)
【作者】韩宏义
【作者单位】浙江林学院,浙江,临安,311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7.4
【相关文献】
1.对北京地区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教学评价以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 刘桂华
2.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教学实践研究r——以湖北经济学院为例 [J], 马广卫;张俊
3.普通高校学生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探讨 [J], 姚小敏;余玲
4.高校体育课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探讨 [J], 江建华
5.高校体育课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可行性研究 [J], 郝军龙;郝永朝;解瑞婷;贾文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野外生存训练课程中的道德素质教育及启示

野外生存训练课程中的道德素质教育及启示[摘要]文章分析了野外生存训练课程具有培养团队精神,提高环保意识、提高身心素质的道德素质教育作用,通过在野外生存训练课题过程中的实践,回归到高校道德素质教育工作的高度。
文章从学校课程设置和学校教育工作两方面作了思考,以期丰富高校德育研究工作,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关键词]野外生存训练课程道德素质教育课程设置教育工作笔者通过长期的野外生存训练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发现野外生存训练课程既包含丰富的社会实践因素,同时对学习者的身体和心理方面施以良性的刺激,该课程所达到的实际效果和影响对高校道德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野外生存训练课程中的道德素质教育野外生存训练课程是在真实的自然环境当中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生活、合作、生存的训练和考验,通过丰富多样的训练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体会其在校或在家中从未体验过的生活方式,尤其是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中很少有机会尝试家庭之外的独立和团队的协作,学生通过在野外生存训练过程中的磨炼,培养学生的个人意志品质以及团体协作能力,达到身心的成长和历练,完善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品质。
其道德素质教育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培养团队精神。
远离城市的山地、密林、荒漠和高原通常是参与野外生存训练的学生所要面临的环境,在陌生的环境中开展活动对于参与者个人来说是一件艰苦的事情,个人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显得过于渺小,这就迫使参与者团结起来形成一个友爱互助的团队,共同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
在团队中每个人都要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的优势,与队友进行优势互补,从而形成强大的团体战斗力。
一个组织纪律性强的团队,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团队的领导是整个集体的灵魂,在行动中必须以身作则,充分调动大家的活动积极性。
遇见紧急情况时能及时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决定,组织好团队顺利完成任务,这就要求参与者在日常训练中建立固定的活动小组,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et, uzogA r u ua n esy Wua ue, 3 00 2 ei otU i rt Ga u 1 P E Dp. H ahn gi l rl i rt, h nH bi 4 0 7 ;.B r gS r n esy rd— ct U v i n p s v i aeC lg , ei , 0 0 4 t o ee B rn 1 08 ) l g
p r n . B n lzn h ld s r ia n ii g t i ig i h oy a d s e i c e a l s i g c l r l ei me t y a ay ig t e f e u vv la d l n r n n n t e r n p cf x mp e n a r u t a i v a i i u a d fr sr n v ri ,t ec n l so si t a h o ret r e i c iv d,te su e t ̄a u f te sb t n e t u ie st o y y h o cu in h t e c u s a g t sa h e e s t h t d n s tt so n s oh i f p y i al n s c oo ia l a d te it rs n p y i a a t i e a e n i r v d d a t al ,te r — h sc l a d p y h lgc l n h n e e t h sc l ci t sh sb e mp o e rmai l y y i vi c y h e s u c so t lt o r e h s e p n e y f e u i a l i g a d tan n o re a e n c mp s o r e fah ei c u s a x a d d b ld s r v l i n n r ii g c u s s b s d o o u . c i v v
何更为合理地设置课程 内容 , 提高学生 体质健康水 平均亟需
研究 。
1 研 究对 象 与研 究 方 法
1 1 研 究 对 象 .
本文 以农林院校“ 野外生存 生 活训练 ” 程实施过 程和 课 对学生身心影响为研究对象 。
12 研 究 方 法 .
康资料库》 显示 , 农林 院校学生 的体质健康状况 有待提高 , 耐
A bsr c t a t:Ch s n e e r h me h d o iiain ltr tr t ra ,q e t nn ie i v si ain ,e c i g e o e r s a c t o futlz to ie au ema e l u si ar n e tg to i o ta h n x—
Ke r y wo ds:a rc lu a n o e ty un v r iis; ld s r ia ii g a d ta nng; x e i e tdy g u tr la d f r sr ie ste f e u v ll n n r i i e p rm ntsu i i v v
力素质成停滞和下降状态 , 整体优 良率 较低 。 农林专业 的野外作业基本 以集 体组织形 式开展 , 过实 通 施针对学科特点设计 的野外生存生 活训练课 程 , 择合适 的 选 教学模式组 织教 学 , 学生 掌握 野 外环 境 中 的生存 生 活 能 使 力, 并通过运动技 术和 心理效应 的迁 移 , 成终身 体 育 的意 形
农林院校是指以农学和林 学为学科 优势 , 以生命科 学为
能力显得尤为必要 。作为一 门全新 的体育课 程 , 外生存生 野 活训练对于提高农林 院校学生体质 健康水平 的效果 如何 , 如
学科特色 , 、 、 、 、 、 、 农 林 工 文 管 经 法等 相结合 的多学科性 高等
教育机构 。农林 院校重视 实践 性教学 , 野外作 业多是农 林 院 校专业特点之一 , 多数专业培养 的学 生不论在 教学 实习还是 毕业之后的工作经常涉及人烟罕至 的野 外环境 , 需要 一定 的 野外生存生活的知识 和能力 。调 查得知 , 农林 院校专业 课 中 并未涉及野外生存生 活能力方 面的教学 , 目前 学生没有 接受 过系统的野外生存生 活训 练 , 造成 了学 生和多 数专业教 师野 外生存生活能力 的欠 缺 , 同时据 《 中农业 大学学 生体 质健 华
关键词 : 林 院校 ; 外生存生活训练 ; 农 野 实验 研 究 中 图分 类 号 : 8 7 4 G 0 .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3— 8X( 00 0 0 5 0 A 1 0 9 3 2 1 ) 4— 4 5— 4
Ex e i e t su ffl d s v v llv n nd t a ni o s si g iulu - p r m n t dy o e ur i a i i g a r i ng c ur e n a rc t r i a nd f r sr i e ste la o e t y un v r iis
21 0 0年 7月
湖
北
体
育
科
技
Vo . 9 No 4 12 .
第2 9卷
第 4期
农林院校开设 “ 外生存生活训练 ” 野 课程实验研究
祝 自新 ,张 雨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 、 问卷调查法 和教学实验法 , 对野外生存 生活训练在农林 院校 的开展进 行理
论 分析 和实验研究 。结论 : 华中农 业大学的野外生存 生 活训练课程 实验 , 实现 了既定课程 目标 , 学生 的身心健康水平及参加体育活动 的兴趣较实验 前 出现 显著性差 异 ; 以校园为 主体开展 野外生存 生活 训练课程可 以开发体育课程 的时空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