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在陕西高校的现状.doc

合集下载

高校开展户外运动教学的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

高校开展户外运动教学的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

高校开展户外运动教学的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一、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与对户外活动的热爱不断增长,高校普遍开展了户外运动教学,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 现状分析目前,高校开展户外运动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运动项目丰富:高校开展的户外运动项目多种多样,包括登山、徒步旅行、越野跑、攀岩、皮划艇等,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2)课程设置合理:高校根据不同专业和年级的特点,合理地设置了户外运动教学课程。

课程内容也丰富多样,除了基本技能训练外,还包括户外安全知识、生存技巧等方面的培训。

(3)资源投入充足:高校为户外运动教学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包括场地、设备、人力等。

院校内多数都设有专门的户外运动教学区域,配备了专业的器材和教练。

(4)培训模式多样:高校开展户外运动教学的方式灵活多样,既包括课堂教学,也包括实地教学。

在课程内容上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存在问题尽管高校开展户外运动教学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1)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各高校的教学设施和师资水平不一样,在教学质量和效果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一些高校投入较少,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2)设备维护不到位:由于户外运动教学所需的设备较为特殊和多样,一些高校对设备的维护不到位,导致设备损坏和使用不便。

(3)安全风险较高:户外运动教学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特别是对于没有经验的学生而言,容易发生事故。

一些高校在安全防范方面存在疏漏,导致安全隐患增加。

(4)评估与考核不完善:高校在户外运动教学的评估与考核方面存在不足,导致教学效果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二、优化策略研究为了提高高校开展户外运动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需要采取以下优化策略:1. 提高师资水平: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鼓励教师参加户外运动比赛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

浅谈高校开展野外生存教育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高校开展野外生存教育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高校开展野外生存教育的问题和对策摘要: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通过教学改革的长期试点和推广,野外生存教育已经成为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野外生存教育课程在开设过程存在教学效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本文从重视程度、内容设置、教学资源和安全保障四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针对性解决高校开展野外生存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野外生存;教学效果;安全保障一、引言2021年11月15日,4名地质人员在云南哀牢山科考探查失联,经过8天的搜救,最终确定4人全部遇难。

四名人员均系地质调查专业工作人员,有过当兵经历,受过专业化训练。

这次事件的发生暴露了大众轻视野外安全和野外生存技能缺失的问题,也引发了对高等院校开展野外生存教育问题的思考。

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大学生作为未来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拥有合格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从2002年教育部首批课程试点开设,到2007年“野外生存生活”课程在全国推广,成为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类选修课。

野外生存教育是指在自然环境的条件下,以野外生存常识和野外生存技能为基本目标,以促进身心健康和提高综合素质为最终目标,有组织、有计划的自然环境体验体育活动。

通过开展野外生存教育能够有效的提高高校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从而大大降低日后工作和生活中在自然环境中的风险。

二、高校开展野外生存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野外生存课程与传统体育课程不同,其教学内容具有多样性,教学形式具有灵活性,教学管理具有复杂性。

由于受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的限制,野外生存教育课程存在实际参加人数少、教学实践活动开展难、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有差距等问题。

这些问题背后反映的原因,既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高对于野外生存课程,大多数高校只是把它作为选修课来开设,没有能够引起老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

对于一门新开设的选修课,老师更多的注重其潜在的实用性,而学生则相对关注更课程趣味性。

大学生野外生存现状调研

大学生野外生存现状调研

大学生野外生存现状调研1前言当代大学生正处在社会变化迅速的时代,面对现在社会日益复杂的竞争,大学生身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野外生存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已被引进高校课堂。

这不仅符合现代教育观,同时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

大学生野外生存教育是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拓展,更是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观念和功能的拓展,它丰富了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形成了校内外相结合的体育教学新形式,落实了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挖掘出体育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把原有仅限于学校体育课堂的、模拟的跑、跳、投等基本生存能力的内容,扩展到社会,扩展到大自然。

它不仅可以使不同年级的学生同时学习这一课程内容,克服了分年级的设立;可以使多样复杂的社会现实从平面的课本内容中得以解放出来,而且可以实现《指导纲要》提出的高校体育课程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的目标。

野外生存生活课程强调健身性、挑战性、终身性和实用性,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途径多样,方法多种,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等特点,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和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

它不仅能实现大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这一高校体育改革的趋势,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

同时可以解决因高校招生人数快速增长而引起的场地设施的不足,极大地拓展了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符合《指导纲要》提出的拓展体育课程内容的基本精神。

2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以西安石油大学二、三、四年级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关于野外生存、户外活动等方面的资料,参阅了许多运动学和营养学等方面的书籍。

2.2.2问卷调查法:采取重点调查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数据收集方法。

共发350份《西安石油大学大学生野外生存知识调查问卷》,回收286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0.7%。

陕西省高校户外拓展训练课开展现状研究

陕西省高校户外拓展训练课开展现状研究

子科技 大学 、 陕西师范大学 、 西安体育学 院、 西安外事 学 院、 西安汽 车科技 职业学 院 、 宝鸡 文理 学 院、 安康学 院 、 陕西 理工学 院的有 关专 家和 教师。 了解 有关 户外拓 展
训 练课 的开展现状 , 获取他们 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
2 . 2 . 4 数 据 统 计 法
运动列为学 生 的学 习课 程之 一 , 受 到 大学 生 的广泛 欢 迎 。现代社会对人才 的需求不 再局 限于专 业知识 和专
通过对研究 的 1 1 所具有代表性 的高校师生发放 调 查 问卷 , 共计 1 0 0 0份。为涉及 到不 同类 别的高校 , 经 过
认 真思考和分析 , 在 问卷起 草成稿 后 , 打 印 出问卷 5 0 0
2 . 2 研 究 方 法 2 . 2 . 1 文 献 资 料 法
在调查的十一所陕西省高校 中 , 有八所高校 开设 了 户外拓展训练课 。开设率 达 6 3 . 6 % 。还 有一些 高校是
以社 团俱乐部或班级 团 日活动的形式组织和开展 的, 由 体育教师指导 的某 些拓展 训练 活动 。然 而资料 显示户
运用 E x c e l 对调查数据进行归类统计与分析 。
3 . 研 究 结 果 与 分 析 3 . 1 开设 状 况
2 . 1 研究对象
以文史 、 理工 、 综合、 师 范分类 ; 按陕北 、 关中、 陕南 地域 区分 ; 在 陕西省 1 1 0多所高校 中选取 了具有代表性
的1 1 所高校 , 作为研究对象 。
罗强

要: 本文采 用文献资料 法、 问卷调查 法、 访 谈 法、 数据 统计 法 , 对 陕西省部分 高校 体 育课 开设 户外拓展 训练

大学生野外生存训练活动

大学生野外生存训练活动

大学生野外生存训练活动第一部分活动背景及目的一、活动背景多年来的应试教育,使大学生对身心健康的认知限于表面,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一个全新内容,大学生不是被动而是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学习,教师也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师生互动配合中,经过实践体验完全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全面拓展,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沙滩、田野、森林、山地、草原等自然资源,使学生在享受在自然赋予宝贵财富的同时,增强健康体魄,提高适应能力。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正值心理发展不平衡、心理变化激烈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尚不够强,在处理学习、就业、爱情等复杂问题时,常常会引起矛盾的冲突,容易产生种种心理障碍,甚至导致心理疾病。

形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因素是不可忽视的。

因此xx交通大学体育部组织了此次野营活动,让同学们深入大自然,野外露营的主要目的是增进人与人之间相互合作和相互勾通的潜意识,并让这种良好的潜意识在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中发挥作用。

通过野外露营可以帮助人们重新认识自我并挖掘自身潜能,使人们能够唤起面对困难挑战的勇气,其实人最可怕的敌人是自己,所以我们这次的口号就是:丰富大学生活,锻炼身体素质。

二、活动目的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目的在于以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为主要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意识,提高对健康第一思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能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首先,增强体质。

在师生互动配合中,经过实践体验完全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全面拓展,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沙滩、田野、森林、山地、草原等自然资源,使学生在享受在自然赋予宝贵财富的同时,增强健康体魄,提高适应能力。

接着,野外生活生存训练课程能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体育运动能够有效地减缓人们心理紧张、调节情绪反应强度,增强人际交往。

最后,野外生存生活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我国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研究现状分析

在 中 国知 网 ( w ek.e) 中 国期 刊 全文 数 据 库 中 , w w.nint 以野 外 生存 为 主题 词 、 匹 配 程 度 为 精 对 1 7 —20 9 9 0 6年 间 中 国期 刊 全文 数 据 库 收 录 期 刊 进 行 检 索 共 检 索 到 文 献 49 8
s i s o d t a r te t n h v e n p i a l a h r o r cie u t h we h t mo ea tn i a eb e ad, swel ss o t f a t .Th u h r d i d p r o h u l o p c e a t o vs a t ft e q ai a e —
家 级 课 题 《 展 高 校 体 育 课 题 ,促 进 学 生 身 心 发 展 — — 高 拓
校 中 开展 野 外 生 存 生 活 训 练 的 实 验 研 究 》 立 项 以来 ,对 于 高 校 开展 “ 外 生 存 生 活 训 练 ”课 程 的 研 究 日益 增 多 ,取 野
得 了不 少 的成 果 ,这 些 为 “ 外 生 存 生 活 训 练 ”课 程 的 进 野
p p r rm h n e ftedsr uin o i 、 jun l tee 、 a to 、 r erhmeh d c n e t h e a e,fo t ea g l o h iti t f me o ra、 h ss uh r e ac to 、 o tn ,t er s b o t s
况 、作 者 分布 、研 究 方 法 和研 究 内容 等 方 面对 我 国野 外 生 存 生 活 生 活训 练课 程 研 究现 状 进 行 了分 析 。 结
果 表 明 ,在 野 外生 存 生 活课 程 日益 受 到 学者 、各 类课 题 和 期 刊 重视 的 同时 。也 存 在 课 程 实践偏 少 的情 况 。

野外生存课实践报告文档2篇

野外生存课实践报告文档2篇

野外生存课实践报告文档2篇Field survival course practice report document编订:JinTai College野外生存课实践报告文档2篇小泰温馨提示:社会实践报告是进行社会实践后需要完成的报告,是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深入实际、深入社会,对完成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总结报告。

本文档根据社会实践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野外生存课实践报告文档2、篇章2:野外生存体验实践报告文档篇章1:野外生存课实践报告文档㈠XX.11.13下午四点整从地质大学教一楼出发经过两个小时车程之后到达营地,扎营、生火做饭、休息。

㈡XX.11.14全天正式实习活动。

包括:攀岩、定向越野、扎竹筏、溜索。

㈢XX.11.15早上打算举行桥降,但是由于天气原因被取消。

所以1~4组先行撤离,我们5~8组原地待命,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实习内容详情及其感想收获:准备了好久,期待了好久,终于道观河实习之旅就要拉开帷幕!集其好装备跨上汽车,一切神秘的面纱都将被一一剥开,心情异常急切和激动。

记住这一刻“XX.11.13”。

汽车在马路上奔驰,明明开的很快的,可我就是觉得它慢,因为我急啊!我恨不得它马上就到,马上就到那听闻也久的道观河。

一路上我眼都不想眨,因为我想记录下沿途的所有风景、在脑海里刻录出所有发生的新奇。

天气很冷,可是我的热情却半点不减,加上第一排的黄金位置,我更可以好好地欣赏一路上的千奇百怪、变换万千。

入冬了,可是路边树上的绿叶依旧,偶尔还会看到金色的黄,狠狠地大饱了眼福。

花没有,即使有花,你也会怜惜她不该在这样的寒冬出现,这样的季节应该是饱经风霜了的粗壮的枝丫来抵御。

就像我们这次一样来学习在恶劣环境下生存的体验一样。

我国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吉林财经大学野外生存与自救论文我国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学院XXXXX专业班级XXXXX学生姓名XXXXX学号XXXX摘要对我国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现状进行研究,以求全面了解我国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结果显示:开展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可以完善体育课程体系,拓展体育课程内容,使大学生掌握有关野外生存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野外生存;体育课程;身心健康;AbstractIn order to gain an comprehensively insight in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outdoor survival life train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the authors studi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tdoor survival life train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and revealed that developing outdoor survival life train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can perfect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expand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content, help college students accumulate basic knowledge, enhance their capability of outdoor survival, and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 outdoor surviva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目录一、开展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现状 (1)二、开展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作用 (1)(一)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2)(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三)拓展了体育课程的空间和时间 (2)三、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发展趋势 (2)(一)构建适应时代需要的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体系 (2)(二)加强对大学生现代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理念的教育 (2)(三)加强大学生野外生存训练基地建设 (2)(四)改革和调整大学生野外生存训练管理体制 (2)(五)加强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专职师资的培养 (3)四、结论与建议 (3)(一)完善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体系 (3)(二)注重指标系数和量化标注研究 (3)五、参考文献 (4)一、开展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现状目前,全国有100多所高校已开设或者准备开设户外运动、野外生存、岛屿生存、沙漠生存等一系列运动,广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空前高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在陕西高校的现状作者:李志翔钱张师孙奇敏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23期[摘要]文章从陕西省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现状入手,概括出陕西高校近几年在艰难的条件下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及目前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在此基础上针对国内外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发展情况,对陕西省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陕西省高校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自然资源[作者简介]李志翔(1971- ),男,青海贵德人,西安工程大学体育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与训练;钱张师(1955- ),男,陕西延安人,西安工程大学体育部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与训练;孙奇敏(1956- ),男,陕西西安人,西安工程大学体育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与训练。

(陕西西安710048)[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课题“拓展高校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在高校中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实验研究”子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课题编号:BLA010104)[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5-0118-0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坚强毅力”“拓展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和丰富体育课程的内容,使课程内容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爱好,以提高大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身心健康水平,已成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一个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

”在此政策指导和专家呼吁下,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研究课题——“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得到了立项。

陕西部分高校参加了此课题子课题的研究,本文以参加该课题的高校为基础,对陕西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

陕西省12所本科院校,其中以加入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研究课题——“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题子课题的西安工程大学、长安大学、西安财经学院为主要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资料调研。

查阅各种有关本课题的文献资料,收集相关的背景材料。

第二,实地考察与训练。

笔者多次与课题组成员对拟要进行“野训”的实地进行考察,并制定了详细的组织计划。

参加和组织了在陕西秦岭山脉厚畛子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基地,以攀登太白山主峰(海拔3767米)为主的七天六夜的训练和在陕南月河镇进行的为期五天四夜的野外生存生活训练。

通过亲身经历,收集了“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践课组织与训练方面的第一手材料。

第三,访问调查。

重点对西安市、宝鸡市、延安市、安康市、汉中市的一些高校开展“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情况进行访问调查。

二、国内外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现状1.国外“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现状。

发达国家在大中小学中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较为普遍,如冰上游戏、滑雪、溜冰、攀登、冲浪、划船、宿营、扬帆、远足等。

美国得克萨斯州体育课程强调参加冒险或户外教育的学生应发展在户外教育活动中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学生既能迎接挑战,又能享受乐趣。

同时,该课程要求学生在两个或更多的户外教育活动(如搬运货物、划船、宿营、长途徒步旅行、定向、水上运动等)中显示能力。

2.国内“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学校大体上分为三批。

第一批为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浙江林学院等,并已于2002年7月在总课题组的统一领导和布置下,分别在黑龙江帽儿山、湖北神农架、浙江大明山三个实验基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野外生存生活训练”。

作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一种全新尝试,此次活动得到了全国众多媒体的全程跟踪报道,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课程推动和社会效应,学生对该项课程的尝试报以极大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

第二批为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杭州商学院、北京工业大学、深圳大学、华侨大学等。

第三批为一些承担子课题的学校(如西安工程大学、长安大学、西安财经学院等)。

这些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也只是在探索和发展阶段,全国还没有系统、科学和规范化的大纲、教材。

可喜的是通过课题组的努力,以课题组成员为核心,呈现向周边高校辐射的趋势。

三、陕西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现状陕西境内有着五十多所高校,近八十万大学生。

陕西是中华民族人类定居最早的地区之一,有着全国著名的名川大山,历史上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所以开展“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有着坚实的基础。

但是在陕西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的高校为数不多,许多师生只是听到过这方面的报道。

经过对陕西12所高校的调查发现,陕西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开展刚刚起步,离教育部计划差距还很大(教育部计划从2007年7月开始,在全国各高校推广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内容),体育课程改革任重道远。

陕西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从无到有经历了探索、创业、稳步发展三个阶段。

1.课题组为主开展探索性的实验研究。

陕西有西安工程大学、长安大学、西安财经学院三所高校加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研究课题“拓展高校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在高校中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实验研究”课题的子课题研究。

2004年7月19~25日,西安工程大学进行了第一批试验,在陕西秦岭山脉厚畛子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基地,以攀登太白山主峰(海拔3767米)为主的七天六夜的训练(教师8人,学生60人)。

内容包括:负重行军、渡河、野外宿营、野炊、民俗寻访、社会调查、传统教育、篝火晚会等。

紧接着于2006年5月1~5日在陕南月河镇进行了为期五天四夜的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教师5人,学生50人),训练内容在前一次的基础上有所扩大,增加了雨中负重行军和溶洞探险。

通过这些训练内容使学生在“从中获取生存的基本知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竞争的意识,形成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创新进取精神,最终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课程目标”方面收获极大。

2.以俱乐部形式带动校内“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课程建设。

部分高校已成立了“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俱乐部”,进行了严格的机构设置、入会章程的制定、入会选拔项目的制定等。

以西安工程大学为例,俱乐部以主管体育的校长牵头,西安工程大学为主,吸收周边高校的热爱此项活动的学生为辅,成立了西安工程大学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俱乐部。

该俱乐部注重野外实践的组织,并长期进行训练活动,每周训练两次,训练内容以体能训练为主,其间穿插装备学习、野外实践的组织等内容,并邀请专家进行讲座。

学期末挑选优秀会员和其他兄弟院校进行攀岩、登山、速降等项目的交流。

通过俱乐部的运行,课题组开始进一步的探索,把“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纳入了选修课的建设中。

经过学校教务处的考察和审批,通过了选修课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等文件,对教师进行了专项培训。

每学期开设2次选修课,每次计划安排28学时,每周4学时。

此项举措深得大学生们的喜爱。

经过周密考察,增加了野外实践课,利用周六、周日在西安市蓝田县口子村进行两天一夜的野外生存实践(每周野外实践学生人数达到100人),内容为:负重行军、登山、野外宿营、野炊、速降(50米)、篝火晚会等。

至此在有了比较完善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践经验,更有能胜任此项教学的专职教师和热情高涨的学生的基础上,开设了普修课。

3.制约“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在陕西高校开展的因素。

第一,师资缺乏。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体育课的一种拓展,是把课堂搬到社会和大自然的一门课程。

大多数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教师的技术素养大多也只是书本所得,处于一种通过理论的指导,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的过程,并且全国体育院校(系)也没有开设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专业,所以导致师资的缺乏。

第二,经费不足。

陕西高校体育维持费投入普遍存在着不足的现象,只能基本满足现有场地设施的基本维护,保证现有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没有能力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项目。

原因是教学设备设施昂贵。

创建教学基地应该有的起码的教学设施和装备如下:基本设施有攀岩墙(壁)、高空跳板等。

生产装备有帐篷、防潮垫、睡袋、绳索、照明设备、背包、服装、鞋袜、手套、炉具、炊具、餐具、防水打火机、野外砍刀、食品、饮用水等;活动装备有主绳、辅绳、肩带、快挂、上升器、各种铁锁、“8”字环、滑轮挂钩等;安全装备有安全带、安全帽、关节防护具、GPS等;联络装备有哨子、对讲机、旗子、小镜子、放大镜、指南针、罗盘、地图等。

从以上需求看,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的教学设备比较昂贵,而陕西高校除了一些进入“211”工程的大学外,其他高校的维持费也就在10~20万元,很难进行这些项目。

第三,安全问题。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根据地形和实际情况,进行登山、野外宿营、负重行军、渡河、攀岩、穿越丛林、速降等具体项目的实践活动,一般要在野外环境进行若干天。

因此,不可预料的安全问题时常发生(如食物中毒、野外迷路、蚊虫叮咬、损伤出血、休克等)。

由于项目本身具有安全方面的挑战,所以组织者和带队教师有一定的畏惧心理。

四、结论与建议1.结论。

第一,陕西开展“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高校为数不多,只有课题组成员和开展一些户外运动的少数学校,原因是除了课程本身存在着安全方面的挑战外,师资、经费等不足也严重影响着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开展。

第二,学生对开展“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热情高涨,学生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学会了“搭锅建灶、捕鱼、搭建帐篷”等野外生活的技能。

通过对各种困难的挑战形成了“冷静果断、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在解决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增强了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激发了个人创造性。

第三,“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开展,正如季克异所说“拓展了高校体育课程的空间和时间,丰富了体育课程的内容,增强了体育课程的实用性、趣味性和挑战性,体现了体育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对推动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深化改革将产生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陕西高校率先进行了很多尝试,同时一些重点大学和综合性大学也把目光投向了“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这块热土,随着经济发展和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入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在大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2.建议。

第一,陕西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除了利用现有的地理资源和人力资源开展“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活动外,学校应加大对“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宣传和资金投入,同时利用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筹措资金,加快训练基地的建设,提高“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规模和力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