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状河流相薄砂体地震子波效应和识别方法

合集下载

辫状河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

根据陆上沉积过程和海洋改造性质,Galloway和薛良清等将三角 洲体系分成9种类型(如图)。但绝大数三角洲都是受到建设性河流 作用和破坏性波浪或潮汐作用的综合影响。因此,很少见三角洲的理 想端元类型,大多数为过渡类型。如在意大利的内亚平宁盆地,上新 世的辫状河三角洲虽然存在部分砾石,但展现出包括三角洲平原 蛇 曲在内的许多正常三角洲的特征。同样,正常三角洲也可具有辫状分 流河道。
三.理想的层序地层模式
辫状河三角洲垂向沉积序列具有 两种韵律结构,一是向上变细的退积 型辫状河三角洲,剖面上表现为多个 水流作用由强至弱向上变细的正韵律 组合;二是向上变粗的进积型辫状河 三角洲,由多个向上变粗的沉积旋回 组成。地质记录中以进积型辫状河三 角洲垂向层序更为常见(如图)其完 整的层序由上而下表现为辫状河—滨 浅湖—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辫状河 三角洲前缘亚相—前辫状河三角洲。 由于水动力条件和古地形条件的变化, 辫状河三角洲垂向层序往往保存不完 整,常以平原亚相和前缘亚相呈互层 沉积出现在剖面上。
三角洲体系分类谱系图
俄罗斯勒那河控辫状河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是成因学的定义,指辫状河推进到水体(海、湖)中 形成的一种粗碎屑三角洲,是一种粒度介于扇三角洲和正常河流三角洲 之间的一种特殊类型。
辫状河三角 洲通常是由湍急 洪水控制,常为 季节性的沉积作 用产生。
(二)辫状河三角洲的类型
辫状河三角洲的平面形态 通常呈扇形【如图(a),(c) 所示】,这种扇形是三角洲建造 过程的结果。图(b)所示为具 辫状分流平原的辫状河三角洲, 即辫状河或辫状平原与冲积扇并 置,这种辫状河三角洲可能形成 于裂谷拉张性盆地的发育晚期。 在我国古代的陆相盆地中,这种 辫状河三角洲特别发育。如济阳 坳陷胜宅油田古近系沙二段为距 离物源区数十公里的冲积平原上 的辫状河分支直接入湖现成的辫 状河三角洲(卜淘等,2000); 再如西部吐哈盆地(李文厚, 1996;周丽霞,1998)也广泛 发育辫状河三角洲。

不同类型河道砂体构型要素划分方法及三维表征技术研究

不同类型河道砂体构型要素划分方法及三维表征技术研究

累积概率(%)
0.35 0.3
0.25 0.2
0.15 0.1
0.05 0
1~2
2~3
分支河道砂体厚度概率图
3~4
4~5
5~6
砂体厚度(m)
6~7
1.2 1 0.8 0.6 0.4 0.2 0 7~8
35 30 25 20 15 10
5 0
50~100
主河道河道砂体宽度概率图
101~150
151~200 201~250 河道砂体宽度(m)
建立知识库思路
搭资以建 料 知架的识构收库,集架确和构定学为研习基究阶础内段,容,通。 结调过合研数沉国据积内库学外软知件识完,库成总研知结究识野成入外果库, 露提实头供现知搭网识建络库知功,识能并库,对架指比构导油的地田思质实路基, 际总础区结研块野究解外工剖露作,头。充和实现知代识沉库积内资 容料。,为野外露头知识库的建 立作准备。
三维表征是目前进行构型要素表征的主要手段 之一,从地质统计学角度来看,可分为三个方面:
(1) 基于象元的两点统计学算法 (2)基于目标的示性点过程算法 (3)多点地质统计学算法
该方法相对简单、成熟,一般是采 用变差函数的方式模拟,变差函数分 析结对果于的基优于劣目将标会的直示接性影点响过到程最算终法模而 型言的,好需坏要。填在写进地行质变体差的函几数何分特析征时参,数, 往不影这能质于面多往可响些否条河比点都避,参建件道传地采免表数立的砂统质用地征需起地体的统人会结要一质构随计机对果从套知型机学交变存地完识表建具互差在质备库征模有模函不知的,、方独拟数确识、将条法特方产定库符会件有的式生性中合直化较优,人。得实接数大势因为到际影据提,此的。地响方高对,, 到但最算终法模仍型在的完好善坏之。中,特别是计算机

第13课地震相分析

第13课地震相分析

辫状河三角洲的类型(McPherson et al.,1987) a. 物源来自远距离山区高地的辫状河三角洲;b.在 冲积扇前方发育辫状分流平原的辫状河三角洲;c.与 冰川冲积平原有关的辫状河三角洲。
无论在断陷湖盆长轴或短 轴缓坡侧都可能发育这种辫状河 三角洲砂体,其岩性、形态和分 布位置介于河流三角洲与扇三角 洲之间,短轴陡侧经过靠山型扇 三角洲向靠扇型扇三角洲的发育 演化,岸上斜坡增长变缓,也会 演变成辫状河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与扇三角洲在 拉张盆地中可发生时空转换:在 断陷湖盆演化早期,扇三角洲的 发育与盆缘活动断裂关系密切, 随着源区高地的不断剥蚀,盆地 部分充填,冲积扇被冲积平原与 稳定水体隔开,扇三角洲转化为 辫状河三角洲。
近岸水下扇
三高结构
例一: • 冲积扇
起 凸 涛 松
LS4-2
A
B C
陵四区层序S62-63(陵三段上部) 沉积相与沉积体系分布图
例二:
巴音都兰凹陷都乎木组与赛汉塔拉组层序及沉积相
巴9 巴19 巴21 巴2
河流域
T3
域 湖盆收缩体系
域 湖进
湖进域
T6
高位域
低位域
湖进域
高位扇三角 洲
T8
高位域
低位域洪积 扇、水下扇
河流入海口
水动力增强
潮汐带
海浪区
三种因素在河口 地区的相对强弱 及其所产生的各 类砂体的组合决 定了三角洲形 态。由此用三角 图解法表示三角 洲的主要因素及 其所形成的典型 三角洲,分别为 河流型三角洲、 波浪型三角洲和 潮汐型三角洲。
第二种砂体的分布模式与第 第一种三角洲主要由河口砂坝组 成,砂体的走向与海岸正交或斜 一种比较,河口潮差变大, 2.三角洲的骨架相 ——(4) 三角洲砂体的分布模式 交,砂体分布呈指状,各指状砂体 潮流增强,河口砂坝形态仍 的厚度不等,局部增厚,呈豆荚 第四种三角洲河口附近为指状砂 为指状,但在河口砂坝之外 科尔曼 状。其形成条件是:波能低,潮流 第三种三角洲由垂直海岸的 坝,向外有平行海岸的滨外堤, 有顺潮流展布的潮成砂体。 弱,河流输沙量大,且以细粒悬移 指状砂坝和平行海岸的滨外 堤的向陆侧发育泻湖。其形成条 质为主。 堤组成。与前二类比较,波 件是波浪较强,潮差小,潮流 第六种三角洲由多列平行海岸的 浪作用显著增强,潮流的作 第五种三角洲是由一系列平 弱,河流输沙量有限,且洪水季 滨岸堤组成,堤间为废弃河床。 用使河口砂坝与潮成砂体连 行海岸的滨岸堤构成的席状 节与暴风浪季节不一致。滦河属 其形成条件与第三种相似,波浪 接成一体,指状砂坝大大加 砂,它的突出特点是波浪作 于该种类型。 作用特别强烈,但区别在于沿岸 长。 用强烈,且无定向的沿岸泥 运动的泥沙数量很大,所形成的 沙流运动,因此,砂质纯, 砂体迫使河流沿岸流动。 分选好,厚度稳定。

应用地震分频技术刻画河流相砂体展布

应用地震分频技术刻画河流相砂体展布

应用地震分频技术刻画河流相砂体展布作者:曹晶晶杨以智卢慧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第23期[摘要]窄河道小砂体油藏由于砂体纵向叠加和侧向加积,使得储层变化大,一个砂体就是一个油藏,常规勘探手段难以准确地描述砂体的边界,砂体连通关系复杂,注采井网难以完善。

本文以桩106块馆陶组窄河道小砂体油藏为例,应用地震分频技术,进行储集单元的重新组合,配合应用示踪剂验证砂体的连通性进行砂体连通再认识,在此基础上,对桩106块进行了砂体划分。

研究成果应用于现场,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关键词]窄河道;连通性;地震分频;河流相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3-0267-010 前言窄河道小砂体河流相油藏由于砂体纵向叠加和侧向加积,使得储层变化大,油藏具有隐、散、小的特点,油藏隐蔽性强,一个河道就是一个油藏,砂体小而零散[1-3],常规勘探手段难以准确地描述砂体的边界,砂体连通关系复杂,注采井网难以完善,开发难度大。

1 油藏地质概况桩106窄河道小砂体油藏位于埕东凸起北部缓坡带,北为渤海海域,与埕岛油田相望,西为飞雁滩油田,西南为埕东油田,东为桩西油田,勘探面积约160平方千米。

截止2010年底,桩106地区探明含油面积37.5平方千米,地质储量4249万吨,其中动用地质储量3117万吨。

桩106地区馆陶组油层埋深为1290-1480米,平均埋深1385米,平均单砂体有效厚度4米。

桩106地区空气渗透率为2116×10-3um2,渗透率级差平均为18.3,平均地下原油粘度54mPa.s,地层水总矿化度2710-3500mg/l,水型为NaHCO3水型,原始地层压力13.41MPa,饱和压力6.87MPa,地层温度65℃,地温梯度3.2℃/100m,油藏为常温常压系统。

油藏类型为窄河道小砂体隐蔽性河流相油藏。

2 早期砂砾划分的局限性早期砂体划分主要依据地震资料、测井资料、顶平底凹地层对比、部分井试采资料等确定油水界面,根据油水关系是否矛盾进行砂体划分,砂体个数由最初的25个增加到48个。

薄层河道砂体的地震识别与雕刻

薄层河道砂体的地震识别与雕刻

薄层河道砂体的地震识别与雕刻作者:辛朝坤来源:《价值工程》2012年第18期摘要:扶余油层组主要储集体是河道砂体,如何准确、快速地识别河道砂体是实现长垣扶余油层勘探突破的关键。

本文针对萨5井区扶余油层河道砂体单层厚度小、单砂体体积小和横向变化快、常规技术难于识别的特点,在地震沉积学理论的指导下,基于高分辨保幅地震资料,采用多属性分析技术和三维可视化多体雕刻技术,实现该区河道砂体的地震预测与识别。

关键词:河道砂体;三维可视化;属性分析;扶余油层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201-020 引言大庆长垣扶余油层位于三肇和古龙两个生烃凹陷之间,具有充足的油源条件。

该区扶余油层以三角洲分流平原河道砂及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为主要储层,分流河道相互交织呈网状,砂体在平面上错叠连片,为形成大面积岩性油气藏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1]。

萨5井区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大庆长垣的萨尔图构造。

主要是以单层厚度小、单砂体体积小和横向变化快为特点的河道砂体为储层,空间分布非常不稳定。

由于受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限制,利用常规处理技术得到的地震资料,难以有效地预测砂体在空间上的展布特征。

为此,本文基于相对保持振幅、相位和波形特征的高分辨率处理资料[2],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3-7]和三维可视化雕刻技术,采用地震沉积学的工作原理,选择合适、有效的地震属性,清晰地刻画出了河道砂体的空间分布规律,实现了油田的精细挖潜。

1 河道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1.1 河道砂体的沉积特点地表河流形态千姿百态,河流类型多种多样,不同河型沉积的砂体各不相同,相同河型的砂体差异也较大,但陆相湖盆砂体有两个共同特点:其一是单个成因单元的河道砂体规模都较小,几何形态为条带状分布;其二是层内非均质性较大,砂体底部岩性较粗,上部岩性逐渐变细,与下伏泥岩呈突变接触,顺河道方向具有良好的连续性,而侧向连续性较差。

地震相定义、划分、识别及特征

地震相定义、划分、识别及特征

地震相通过层序的划分,可以大致确定不同类型的砂岩储集体在纵向上发育的有利层位。

通过对有利层序内地震相的研究,可以确定砂岩储集体的沉积相及横向的分布范围,从而为砂岩储层的综合预测奠定基础。

一、地震相分析(一)地震相概念地震相是沉积相在地震剖面上表现的总和,是由沉积环境(如海相或陆相)所形成的地震特征,是指一定面积内的地震反射单元,该单元内的地震属性参数与相邻的单元不同.它代表产生其反射的沉积物的岩性组合、层理和沉积特征。

(二)地震相分析地震相分析就是在划分地震层序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参数特征上的差别,将地震层序划分为不同的地震相区,然后作出岩相和沉积环境的推断。

用来限定地震相单位的基本参数是那些涉及层系内部的反射形态和层系本身的几何外形的有关参数,目前在地震相分析中使用的地震反射参数及其地质解释如下:(1)反射结构:反射结构反映层理类型、沉积作用、剥蚀和古地貌以及流体类型。

(2)地震相单元外形和平面组合: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岩相组合有特定的层理模式和形态模式,导致反射结构和外形的特定组合,从而反映沉积环境、沉积物源和地质背景。

(3)反射振幅:反射振幅与波阻抗差有关,反映界面速度一密度差、地层间隔及流体成分和岩性变化。

大面积的振幅稳定揭示上覆、下伏地层的良好连续性,反映低能级沉积;振幅快速变化,表示上覆和(或)下伏地层岩性快速变化,是高能环境的反映。

(4)反射频率:反射频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层厚度、流体成分、埋深、岩性组合、资料处理参数等。

视频率的快速变化往往说明岩性的快速变化,因而是高能环境的产物。

(5)同相轴连续性:它直接反映地层本身的连续性,与沉积作用有关。

连续性越好,表明地层越是与相对较低的能量级有关;连续性越差,反映地层横向变化越快,沉积能量越高。

(6)层速度:层速度反映岩性、孔隙度、流体成分和地层压力。

由于同一地震相参数的变化可以由多种地质作用产生,因此地震相分析具有明显的多解性。

但是既然地震相是沉积相的反映,地震相必然能够反映储集体或油气储集相带(刘震,1997)。

河流相砂泥岩薄互层基本地震属性特征研究

河流相砂泥岩薄互层基本地震属性特征研究

河流相砂泥岩薄互层基本地震属性特征研究刘伟;尹成;王敏;赵虎;彭达【期刊名称】《石油物探》【年(卷),期】2014(053)004【摘要】在砂泥岩薄互层储层预测研究中,常因地震资料的“假象”或“陷阱”造成解释或预测结果的错误.在分析和总结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基于单砂体楔形模型,运用褶积方法正演合成地震记录,并提取其振幅类和瞬时类共20种基本地震属性;讨论了不同属性提取时窗对这些地震属性的影响,遴选出8种受时窗影响小且具有代表性的地震属性.建立了两种典型砂泥岩薄互层地质模型,重点分析了遴选出的8种基本地震属性的变化特征,总结了它们随薄互层砂岩厚度、泥岩夹层厚度和砂泥岩累积厚度的变化规律,为砂泥岩薄互层地震解释和储层预测的地震属性优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总页数】9页(P468-476)【作者】刘伟;尹成;王敏;赵虎;彭达【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天然气地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天然气地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500;北京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610041;西南石油大学天然气地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天然气地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相关文献】1.不同速度组合的薄互层砂岩地震属性特征研究 [J], 何也;王利宏2.河流相砂泥岩薄互层预测方法研究与应用 [J], 国春香;郭淑文;朱伟峰;袁雪花;彭雪梅;邢兴;陈明旭3.河流相砂泥岩薄互层地震反射特征研究 [J], 李国发;熊金良;周辉;翟通利4.基于地震属性特征的河流相叠置砂岩储层预测方法 [J], 井涌泉;栾东肖;张雨晴;陈飞;范廷恩;胡光义5.萨尔图油田X区砂泥岩薄互层地震属性分析 [J], 杨漫坪;张明学;李永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辫状河流相薄砂体地震子波效应和识别方法

辫状河流相薄砂体地震子波效应和识别方法

径 。在实 际工作 中 , 利用 解释 工作 站 中叠 后处 理模 块 , 计适 当的带 通滤 波器 , 设 改造 地震 资 料子 波 , 可 以有效地识别 薄砂体 。 同时 , 利用 解 释工 作站 中地
震参数提 取模 块 , 选择 适 当时 问窗 口, 取 多种 振 提 幅类 属性 , 制 振 幅 变化 曲线 或者 平 面 图 , 可描 绘 就
8 杜劲松 , 韩福民 , 发亮 , 薄互 层正 演模 拟分 析及 其应用 陈 等. [ ] 断块油气 田,0 4,1 6 : 6 J. 20 1 ( )4~
9 石 世 革 . 骅坳 陷板 桥 凹 陷 古 近 系 沙 一 段 中 部 层 序 地 层 学 研 黄
究 与岩性油 气藏勘 探 [ ] 石油 与天然气 地质 ,0 8 2 ( ) J. 20 ,9 3 :
反射并存是无 法 回避 的现 实 。因此 , 足 当前 分辨 立
物探 ,04,3 6 :4 5 6 20 4 ( ) 5 1~ 4
4 凌云研究组 . 地震分辨率极 限问题 的研究 [ ] 石 油地球物理 J.
勘探 ,04,9 1 :3 4 2 20 3 ( ) 4 6~ 4
5 袁红军 . 东营凹陷博兴洼 陷滨 浅湖相滩 坝砂岩储 层预测 [ ] J.
5 陈冬霞 , 庞雄奇 , 振学 , 利用核磁共振物理模拟实验 研究 姜 等.
岩 性 油 气 藏 成 藏 机 理 [] 地 质 学 报 ,0 6,0 3 :3 J. 20 8 ( )4 2~4 8 3 6 侯平 , 晓 蓉 , 长 江 , . 油二 次 运 移 不 同模 式 下 含 油 饱 和 罗 樊 等 石 度 测 量 [] 石 油 与 天 然 气 地 质 ,0 8,9 4)5 3~5 6 J. 20 2 ( :3 3 7 孙 梦 茹 , 建林 . 坨 油 田精 细地 质 研 究 [ . 京 : 国石 化 周 胜 M] 北 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