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震瞬时谱分析的三角洲砂体尖灭线识别技术
地震拓频技术在涠洲6-12油气田薄储层刻画中的应用

2023年3月第38卷第2期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Xi’anShiyou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Mar.2023Vol.38No.2收稿日期:2022 10 31基金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BGY-316)第一作者:张益(1979 ),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油气藏渗流理论与数值模拟技术、油气田开发理论与方法。
E mail:zhy@xsyu.edu.cnDOI:10.3969/j.issn.1673 064X.2023.02.004中图分类号:TE19文章编号:1673 064X(2023)02 0025 10文献标识码:A地震拓频技术在涠洲6 12油气田薄储层刻画中的应用张益1,魏峰2,查玉强3,袁丙龙3,隋波3,张宇航4(1.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开发事业部,广东湛江524000;3.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海南海口570100;4.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摘要:涠洲6 12油田涠二段储层含油层系多,单砂体厚度变化大,受地震资料品质限制,常规地震储层预测技术难以识别该区薄砂岩储层。
基于储层空间的相变特征和测井响应特征,优选谱蓝化技术进行地震资料的拓频处理,拓展该区地震资料频带范围,进而通过波形指示反演技术对同类样本井进行多尺度分析,对高频信息采用波形指示进行插值,使高频部分逐步确定。
通过拓频技术的使用,将地震频带从原始数据的12~65Hz扩展到5~70Hz。
对地震频带限制的突破,实现了对横向岩性变化点和尖灭点的精确刻画,实现了对大于4m的薄层砂岩的有效刻画。
通过岩性和阻抗分布的空间约束,清晰刻画了砂体空间变化。
盲井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砂体吻合度高达85%。
为涠洲油田薄互层砂岩储层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东营凹陷小营油田沙二段砂体尖灭线地震描述技术

东营凹陷小营油田沙二段砂体尖灭线地震描述技术王志杰【摘要】小营地区沙二段主要储层类型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单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大,准确确定砂体边界是决定滚动勘探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针对该区地震资料分辨率低、砂体尖灭线难以落实的问题,在小层对比、钻测井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频谱成像、相位属性分析等技术对主力含油砂体尖灭线进行精细描述,并结合实际钻井展开地质综合评价,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年(卷),期】2012(047)002【总页数】4页(P305-308)【关键词】沙二段;尖灭线;频谱成像;相位分析【作者】王志杰【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纯梁采油厂,山东滨州2565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小营油田位于草桥—纯化构造倾末端,为东营凹陷南斜坡东、西段与利津洼陷深洼带的结合部位(图1)。
沙二段为该区的主力含油层系之一,主要为三角洲—滨浅湖沉积[1],岩性以浅灰、灰、灰黄色、褐灰色粉砂岩、细砂岩及泥岩为主,地层厚度为100~220m,向西变薄。
纵向上自上而下可划分出A、0~12号共14个砂体,自东向西减薄、尖灭,不同砂体的尖灭带是寻找剩余储量的有利区。
根据历年的滚动勘探经验,准确描述一个砂体尖灭线,就可找到一块优质储量。
但由于该区沙二段储层单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快,往往跨出1~2个开发井距(200~500m),储层就会变薄或尖灭,因此,寻找砂体尖灭线就成为描述该区滚动勘探效果的关键因素。
实践表明,在正演模拟及属性敏感性分析基础上,应用频率类属性可刻画砂体的边界,应用相位类属性可提高储层横向识别精度。
针对该区勘探开发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使用如图2所示的技术流程对砂体边界展开描述,其中频谱成像及相位分析等属性分析技术是落实砂体尖灭线的关键技术。
2.1 频谱成像技术频谱成像技术(又称谱分解调谐体技术)是依据薄层反射的调谐原理,定量、半定量确定储层厚度的一种常用方法[2,3]。
利用地震资料预测煤层古河道冲刷带

利用地震资料预测煤层古河道冲刷带曾维望;常锁亮;陈强【摘要】为预测沁水盆地西缘某矿区煤层古河道冲刷带,开展了地震波数值正演模拟,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结合波阻抗反演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等手段,研究了煤层古河道冲刷带分布的特征。
后期钻孔验证表明,利用地震资料预测煤层古河道冲刷带的方法是可行的。
%In order to predict the washout zones of paleochannel in coal seams at the west edge in Qinshui basin, a seismic forward modeling was made. By using seismic attribute analysis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wave imped-ance inversion method and 3D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we studi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shout zones of pa-leochannel in coal seams. The verification of the later drilling show that using seismic data to predict the washout zone of paleochannel is a viable method.【期刊名称】《煤田地质与勘探》【年(卷),期】2016(044)004【总页数】6页(P136-141)【关键词】三角洲平原;正演模拟;地震属性;波阻抗反演;冲刷带【作者】曾维望;常锁亮;陈强【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山西太原 030024; 煤与煤系气地质勘查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 030024; 山西山地物探技术有限公司,山西晋中030600;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山西太原 030024; 煤与煤系气地质勘查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 030024;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煤与煤系气地质勘查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 03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古河流河道冲刷属煤层冲刷中的一种,被古河流河道冲刷地段的煤层一般因冲刷变薄或者缺失,充填的河道砂岩一般含水性好,威胁着煤矿安全开采[1]。
低位楔形三角洲砂体岩性尖灭线地震响应特征探索

石 油 地 质 与 工 程 P ETROLE UM OL GE OGY AND NGI E NEE NG RI
第 2 4卷
第 5期
文 章 编 号 :6 3—8 1 ( 0 0 0 17 2 7 2 1 ) 5—0 3 一O 03 4
低 位 楔 形 三 角 洲 砂 体 岩 性 尖 灭 线 地 震 响 应 特 征 探 索
地震 垂 向分 辨 率 的 极 限l 。根 据 薄 层 调谐 原 理 , l 6 ] 在
一
低 位域 时期 , 可容 纳 空 间相 对 较小 , 源相 对 其 物 较充 分 , 沉积 通量 较 大 , 体沉 积 到有 限 的可 容纳 空 砂 间, 如沟 谷 中 。因此 砂 体 的沉 积 特 征 必 然 是 砂 体 分
大 的难题 , 因此 , 对低 位 体 系域 由 于水进 砂退 形 成 针 的具 有楔 形沉 积 构 型 的 三 角 洲砂 体 , 用 地 震 地 质 运 综合 研究 思路 , 析 了在 低位 楔形 三 角洲 砂体 中 , 分 应 用振 幅 的调谐 作 用来识 别 和刻 画 低位 楔形 三 角洲砂
的主要组 成部 分 。低 位 三角 洲砂 体 在油 气成 藏 中 ] 具有 储集 条件 好 、 油源 、 近断 裂疏 导体 系 和储 盖 近 临
配置 好 等多个 有 利条 件 。
17 9 3年 , d s Wies研 究 了 薄 层 厚 度 与 调 谐 振 幅 的关 系 , 出 了薄 层 调谐 原理 , 指 出 1 4波长 处为 提 并 /
2 典 型 低 位 楔 形 三 角 洲 砂 体 特 征
旅 大 4—2油 田位 于 渤海 辽 东湾 海 域 辽 西 一 号 大断 层下 降盘 , 主 力 油 组 为 东 二 下段 的二 油 组 和 其
基于地震资料的薄互层储层精细地质建模

基于地震资料的薄互层储层精细地质建模石莉莉【摘要】某地区 C 油田钻井少、井距大,且具有储层砂体薄、横向连通差、砂体相变快的特点,仅依靠测井数据插值难以准确刻画砂体边界,建立的模型精度较低,直接影响到剩余油分布预测和油藏开发调整。
基于地震资料的精细地质建模,应用地震解释的断层和层位数据,建立储层精细构造格架;通过地震反演建立测井解释岩相与地震数据之间的联系,建立相模型时,利用协克里金方法,将地震反演的波阻抗作为第2变量约束井间砂体预测。
结果表明,井震结合研究断层更精确,地震解释面的约束使井间构造幅度保留了地震解释的相对趋势,更好地描述出井间微小构造;地震反演波阻抗的协同应用使模型在平面上融合了地震数据中观测到的大尺度结构和测井数据的地质特征,垂向上则在反演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趋于测井尺度,有效地降低了井间预测的不确定性,提高了岩相建模的精度。
【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年(卷),期】2016(013)001【总页数】4页(P12-15)【关键词】井震结合;薄互层储层;精细地质建模;地震反演【作者】石莉莉【作者单位】中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河南桐柏 4747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4某地区C油田钻井少、井距大,整体上勘探程度较低,对研究区砂体空间展布规律认识不清;其储层为三角洲前缘沉积,单砂体厚度薄,砂泥叠置交互严重,为典型的薄互层储层,同时受储层非均质性强的影响,储层横向变化快,油气分布规律十分复杂[1,2];亟需建立精细的储层地质模型来揭示砂体空间展布特征。
为此。
笔者运用基于地震资料的薄互层储层精细地质建模方法[3,4]对C油田进行研究。
基于地震资料的建模方法主要包括2个方面:井震结合构造框架模型建立和井震结合岩相模型、属性模型建立。
精确的构造框架模型为后期插值运算提供了边界限制,构造模型不准确会造成地震数据重采样到模型中时出现较大误差,从而使地震约束失去意义。
模型正演技术在SZ地区砂体识别中的应用

模型正演技术在SZ地区砂体识别中的应用许辉群;桂志先;佘晓宇;王雷;温杰【期刊名称】《工程地球物理学报》【年(卷),期】2010(007)004【摘要】SZ地区上三叠统-侏罗系构造圈闭仅在局部有分布,该区域井资料少且只有二维地震资料,利用这些资料研究砂体在剖面上展布以及砂体连通性其可靠性差.本文利用模型正演技术, 借助该区域二维剖面反射特征,利用井资料提供岩石物理参数,设计地质模型,进而研究和分析模型正演结果,最后结合钻测井资料以及地震反演结果,确定SZ地区砂体的展布特征及砂体尖灭点,从而明确了砂体连通性,以及砂体的剖面展布特征.【总页数】4页(P399-402)【作者】许辉群;桂志先;佘晓宇;王雷;温杰【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湖北,荆州,434023;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湖北,荆州,434023;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湖北,荆州,434023;大庆钻探公司测井二公司数解中心,黑龙江,大庆,138003;大庆钻探公司测井二公司数解中心,黑龙江,大庆,138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相关文献】1.模型正演技术在川西地区砂体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J], 谢用良2.叠前弹性反演技术在永安地区隐蔽圈闭砂体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J], 樊幼华;周同顺;周俊辉3.模型正演技术在巴中地区须四段主河道砂体识别中的应用 [J], 肖伟;王明飞;何志勇4.双相介质频谱分析技术在孤立砂体流体识别中的应用——以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一段砂体为例 [J], 盖永浩;陶倩倩;陈林;胡德胜5.三步法提高地震分辨率处理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苏东南地区薄砂体识别中的应用[J], 潘海娣;吕健飞;陈娟;耿利强;张凯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南地区东三段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识别与预测

海南地区东三段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识别与预测范军侠;梁锋;田永【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进展》【年(卷),期】2007(22)5【摘要】研究区构造高部位三角洲前缘储层发育程度较差,对储层成因及岩性油气藏分布规律研究有待深入.针对储层成因与分布等问题,本文运用层序地层对比与砂体成因分析等手段,发现研究区在北西低、南东高、沟谷相间的古地貌背景下,东三段发育了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以砂体的成因信息为线索,依据砂体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运用种子点追踪与沿层属性提取等手段预测了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分布.预测结果表明,古地貌控制了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展布,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上倾尖灭部位是开展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目标.【总页数】6页(P1527-1532)【关键词】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古地貌;地震相;地震属性;识别;预测【作者】范军侠;梁锋;田永【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相关文献】1.辽河滩海仙鹤地区东三段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体的地震多参数识别 [J], 岳延波;马洪;李慧勇2.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夹层的识别及定量分析--以靖安油田盘古梁长6油层为例[J], 阎海龙;孙卫3.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薄层单砂体成因类型及其叠置模式——以古城油田泌浅10区核三段Ⅳ-Ⅵ油组为例 [J], 任双坡;姚光庆;毛文静4.松辽盆地新立—新北地区嫩江组三段浅水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半定量解剖[J], 赵宝峰;王家豪;徐东浩;徐蒙;金小梅5.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地震预测方法研究——以塔河油田三叠系河道砂岩为例[J], 刁新东;李映涛;顾伟欣;邓锋;唐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震解释7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瞬时相位
瞬时相位的余 弦
基于分贝的反 射强度
反射强度的中 值滤波能量
反射强度基于 分贝的能量
平均振动路径 长度
特定能量与有 限能量之比
第一个谱峰值 频率
第二个谱峰值 频率
第三个谱峰值 频率
二.地震属性的分类
针对地震属性技术研究隐蔽型油气藏中岩性的纵横 向变化、砂体的纵横向分布、流体及油气水界面的 变化特征,针对隐蔽型油气藏储层的层位属性提取 分析,针对地震属性与隐蔽型油藏特征参数之间的 表征关系研究,TS2A的地震属性分类:
与
油气地质解释或油藏数值模拟
解 释
主要内容
一.地震属性的概述 二.地震属性的分类 三.地震属性的提取 四.地震属性的优化分析 五.地震属性的模式识别 六.地震属性的时移分析 七.应用实例
二.地震属性的分类
Taner的两分法(1994):
几何属性-反射结构
物理属性-反射特征
同相轴的中断 同相轴的连续性 同相轴的协调性
特定能量与有限 能量之比
相邻峰值振幅之 比
自相关峰值振幅 之比
目标区顶-底振幅 比
目标区顶-底频谱 比
正负振动之比
相关KLPC之比
二.地震属性的分类
Quincy Chen的分类(基于储层特征,1997):
亮不 含 薄 地 灰 构 岩
点整 油 储 层 岩 造 性
与合 气 层 不 与 不 尖
暗圈 异
连 碎连 灭
相关极大值
相似系数
瞬时真振幅乘以瞬时 相位的余弦 反射强度 基于分贝的反射强度
反射强度的中值滤波 能量
反射强度基于分贝的 能量 反射强度的斜率
滤波反射强度乘以瞬 时相位的余弦 平均振动能量 复合包络差值 主功率谱 主功率谱的中心 有限频率带宽能量 特定频率带宽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郭 爱 华 , 鹏 飞 , 鹏 , . 于 广 义 S变 换 的 地 震 资 料 谱 分 解 技 术 4 路 刘 等 基
研 究 [] 油 天 然 气 学 报:3 8
Gu Ai a Lu o hu , Pe g e , i P n e a . S c r l d c mpo iin n fiLu e g, t 1 pe ta eo sto
tcnq eo i i aa ae eeai d a s r J .o ra ehiu res c tb sdo gnrle t nf m[1Junl f s m d n z Sr o
o O l n a T c n l , 0 8 3 ( ) 8 - 6 f i a dG s e h oo 2 0 , 0 3 : 3 8 . y g
[ ] 董 洁 , 悦 , 波 . 频 分 析 精 细 划 分 欢 喜 岭 地 区 地 层层 序 【]断 5 陈世 袁 时 j. 块 油气 田 ,0 0 1 ( )1 6 19 2 1 ,7 2 :4 — 4 .
田地 质 与 勘 探 ,0 5 3 ( )6 — 0 20 ,33 :7 7 .
Ga ig u i C e e g Ch n S u n oJn h a , h n F n , e h mi.Usn es cisa tn o s ig s imi n tna e u
图 3为第 3期三 角洲砂 体 瞬时谱 分量 的第 一 主成 分 切 片 , 切片 中可 以看 出 , 区尖灭 线优 势频 带 范 围 从 全 内的 瞬时谱 分 量特征 基本 保 留 , 以图 中 2条 断层 为界 , 利 用 刻画 出来 的尖灭 线 的范 围 ,便 可 以大致 判断 本 区
tcn l yadapi t ni iig i a rrm a eevi[] eh oo n p l ai ds nus w t o gsrsrorJ. g c o n t h ef
Ju n l f l n a T c n lg ,0 8 3 ( ) 7 — 8 o ra Oia dG s e h oo 2 0 ,0 4 :3 7 . o y
is na eu et la a s []O soe i,0 8 2 () 5 - 1 nt t o sp cr l nl i J. fh r O l2 0 ,8 2 :8 6 . an s a y s [ ] 高 静 怀 , 凤 , 树 民. 用地 震 瞬 时谱 属 性 进 行 薄 互 层 分 析 [] 3 陈 陈 利 J. 煤
然 气 学 报 ,0 8 3 ( )7 — 8 20 ,0 4 :3 7 .
处 理 中来 , 过对 这些 瞬 时谱分 量进行 核 主成 分分 析 . 通 可 以将 一定 数量 的瞬 时谱 分量综 合 为贡献 值极 高 的第
一
主成 分 ,从而 利用第 一 主成分 将原来 的瞬 时谱 分量 中包含 的所 有尖 灭线 的有效 信 息综合 表示 出来 .达到 消除冗 余信 息 , 全面刻 画尖 灭线 展布 特征 的 目的 。
Do g Je, e h y e, a .Fn lsiiain o tairp i n i Ch n S iu Yu n Bo ie ca sf to fsr t a hc c g
断
块
油
气
田
因此 。将核 主成 分分 析 的思想 引入 到瞬 时谱 分量
圈 闭的描 述 ,尤 其是 对 于低位 体 系域具 有楔 形 沉积 构 型 的三角 洲砂体 的岩 性尖灭 线 识别具 有 一定 的参 考 和 借 鉴 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 徐 天 吉 , 冰 洁 . 时 谱 分 析 技 术 与气 水 识 别 方 法 研 究 []石 油 天 1 程 瞬 J
东三 层序 第 3期 三角 洲砂 体 的展 布特 征 ,而且 砂 体尖 灭 线 的位 置和 三角洲 砂体 的展 布范 围与 沉积 相平 面 图 吻合 得较好 , 同时也 证 明 了该方 法是 行之 有效 的。
atb tst a a z hnitre s J . o l elg t ue o nl eti eb d [ ] C a G ooy& E poain i r y n x lrt . o
f ] 牛 聪 , 志 斌 . 于 谱 分 析 的低 频 阴 影 检 测 技 术 []海 洋 石 油 , 2 刘 基 J.
2 0 ,8 2 :8 6 . 0 8 2 ( )5 — 1
Ni n L u Zh b n. t ci n o o r q e c h d ws b s d o u Co g, i i i Dee to fl w fe u n y s a o a e n
范 围 内 提取 3 个 瞬 时谱 分 量进 行 核 主 成 分 分 析 , 1 1 3 个 瞬 时谱分 量 经过核 主成 分分 析后得 到 的主 成分 分量
的贡 献 值 比较 集 中 ,第 一 主 成分 的贡 献超 过 9 %, 0 基 本 上可 以反 映 3 ~ 0H O 6 z内瞬时谱 分量 的所 有信 息 。
从图2 b的单道 瞬时谱 分析 结果 可 以看 出 , 三层 东
序 第 3期 三角洲 砂体 尖灭 线调谐 能量 的优 势频 带 范 围 为 3 ~ 0H , 1 z 率 为间 隔 , 3 ~ 0H 0 6 z 以 频 H 从 0 6 z的频带
X iniC e gBnj . eerho s na eu p c a aayi uTaj,h n igi R sac fnt tno s et l n ls e i a s r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