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浙江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_乔海燕
山水旅游驱动的偏远乡村风貌再造策略研究——以浙江平阳水口村为例

山水旅游驱动的偏远乡村风貌再造策略研究——以浙江平阳水口村为例Research on the Strategies of Reshaping Rural Scenery Driven by Landscape T ourism — A Case Study on Shuikou Village in Pingyang of Zhejiang Province■ 周伊利 ZHOU Yili 王海松 WANG Haisong摘 要:乡村风貌是乡村地区人居环境的外在呈现,乡村产业振兴为乡村人居持续改善提供基础和保障。
当下许多乡村立足自身生态优势,打造乡村特色旅游,试图实现转型发展,形成乡村风貌再造的持久驱动力。
文章以浙江平阳水口村为例,回顾该村作为偏远山村从传统养殖到山水旅游的产业转变背景,总结由山水旅游业发展驱动的自然山水景观重塑、风土遗产风貌再现和乡村建筑风貌整治等三种策略,旨在揭示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偏远乡村风貌再造的驱动力、途径和着力点。
关于偏远山村风貌再造的研究对于当下许多急于重塑风貌的乡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风貌再造;山水旅游;偏远山村;乡村景观;风土遗产Abstract: The rural style and features are the external manifestation of the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in rural areas, and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industries provides the foundation and guarantee for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s. Relying on ecological advantages, the rural tourism is developed as the leading industry in many villages, which could provide the sustainable driving force for the reshape of rural style and features. Taking Shuikou Village in Pingyang of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it was reviewed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of this village as a remote mountain village from traditional farming to landscape tourism in this article, and three strategies were summarized in the reshape of style and features driven by th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tourism, including remodeling of natural landscapes, the reproduction of vernacular heritage and the renovation of rural architecture. The three strategies were aimed at revealing the driving force, approach and focus of the reconstruction of remote mountain villages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research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remote mountain villages would have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many villages which are eager to be reshaped the style and features.Keywords: reshape of style and features; landscape tourism; remote mountain village; rural landscape; vernacular heritage乡村风貌是乡村人居环境的外在呈现,是乡村建成环境与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的集合。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民增收实效调研——基于富阳市半山村样本的分析

【 关键词 】 “ 美丽乡 村”建设 ;农民增收;实效
一 美丽乡村 ” , 从2 0 0 5年党的十六届五 中全会酝酿 、 发展 到 2 0 0 8 年 ,浙江 省安 吉县正 式提 出建设 “ 中 国美 丽乡 村” ,并出 台计划实施 。不足四年 的时间 , 安 吉取得 的成效 , 在全 国引起 强烈反 响 ,成为 全 国关 注 的焦 点。“ 十二 五”期 间 ,受安吉 县 “ 中国美丽 乡村 ”建 设的成功影 响 ,浙 江省于 2 0 1 1 年铺 开实施 了 《 浙江省美 丽乡村建设 行动计 划 》 ,随之 广东省增城 、花都 、从化等市 县也 于当年开始启 动 “ 美丽乡 村 ”建 设 ,2 0 1 2 年海 南省也 明确提 出将 以推进 “ 美 丽乡村 ” 工程为抓手 , 加 快推进全省农村 危房改造建设 和新农 村建设 的步伐 。“ 美丽乡村 ”建设 已成 为 中国社 会主 义新农村 建设 的代名词 。“ 美丽乡村 ” 建设 , 不但改善 了农村 的生态 与景观 , 还打造 出一批知名 的农产 品品牌 , 带动农村生态旅游 的发展 , 带动农 民收入增加 ,为 中国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探 索出一条 新 的发展道 路。本文 以身边 的 “ 浙江省农家乐特 色村” 、“ 浙 江省二 星级 乡村旅游 点 ”—— 富 阳市 新登镇 半 山村 为样本 , 通过深入调研 ,横 向比较 , 剖 析农 民 “ 美丽 乡村 ”建设背景 下的收入现状 ,以期 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 ,建立农 民增收致 富长效机制 ,更好地推进 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 。 二、样本采集 样本情况 : 孙 甲,6 3岁 ,小 学学 历 ,主 要 经 营 项 目 : 笋( 冬笋 2 0 0 0 元、 毛笋 1 0 0 0 元) 鲜桃 6 0 0 0 元、 西瓜 3 0 0 0 元、 农家乐 5 0 0 0 元、 毛竹 3 0 0 0元 , 年收入 2 万元 ; 汪乙 , 4 3 岁, 小学学历 , 主要经营项 目 : 笋、 桃子合计 0 . 8 万, 打零工 2 . 5 万、 妻打工 2 . 5万元 ,年收入 6万元左 右 ; 汪丙 ,6 9岁 ,小学学
从美丽到和美:浙江乡村建设发展的现实路径分析

从美丽到和美:浙江乡村建设发展的现实路径分析内容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同时,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出重点部署。
与之前的美丽乡村相比,和美乡村强调从多维角度去审视乡村建设发展,更关注农村生态环境、农民生活品质、乡村治理方式等领域“和”的自洽,助力乡村振兴。
20年来,浙江深化实施“千万工程”,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如今向“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诠释了乡村建设的发展走向。
因此,尝试从回顾浙江深化实施“千万工程”出发,梳理乡村建设发展的历史脉络,分析以“和”理念推进新时代乡村建设发展的可行性,并探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和美乡村;乡村建设发展;“千万工程”;一、从美丽到和美:浙江乡村建设的主要阶段及内容根据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历程、建设的重点内容和方向,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划分为四个阶段。
最早可追溯到习近平同志2003年在浙江实施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拉开了浙江乡村建设的序幕。
第一阶段为2003—2007年的乡村基础环境整治阶段。
第二阶段为2008—2010年的乡村人居环境提升阶段。
安吉提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概念和战略,并予以实施。
第三阶段是2011—2015年的美丽乡村建设阶段。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
2014年浙江发布全国首个美丽乡村省级地方标准,确立美丽乡村建设方向、标准、管理办法。
第四阶段是自2016年—2021年的美丽乡村建设深化阶段。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年,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要求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第五个阶段为2022年至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阶段,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在以往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面向新发展阶段作出的新部署,为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指明了方向。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美丽乡村建设浙江实践经验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美丽乡村建设浙江实践经验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这一背景下,浙江省以其成功的实践经验,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
本文将从浙江省的角度,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1. 产业扶持和升级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依托当地特色产业的扶持和升级。
浙江省注重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着力培育壮大乡村产业,从而激发乡村活力。
通过政府资金的支持和引导,鼓励农民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积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逐步向高附加值、生态环保、技术创新方向转变,推动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生态环境保护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浙江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通过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浙江省大力推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生态河流修复、农村垃圾处理等项目,有效解决了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
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绿色农业,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模式,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保护,实现农业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3. 文化传承与创新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改变,更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在浙江省,充分挖掘和利用乡村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保护传统村落、修缮古建筑等途径,将乡村的历史文化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
同时,注重培育和发展乡村的现代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升乡村的软实力。
这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念,为乡村振兴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4. 公共服务设施为了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浙江省注重提升乡村的公共服务设施。
投入大量资金,加强乡村供水、电力、交通、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便利度和获得感,增加了乡村人口的留存率,并吸引了更多外来人口来乡村发展。
这种公共服务设施的加强,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浙江省乡村旅游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浙江省乡村旅游
蔡东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9(037)007
【摘要】分析了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的策略.
【总页数】4页(P3147-3149,3154)
【作者】蔡东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旅游与资源管理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3
【相关文献】
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商洛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J], 刘龙龙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四川山地特色乡村旅游区景观设计分析 [J], 李蓓蓓
3.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浙江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 [J], 乔海燕
4.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融资问题探讨——以PZHH为例 [J], 张欣
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天津乡村旅游业态升级研究——基于天津市216份消费者问卷调查 [J], 唐卫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小学德育生活化研究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小学德育生活化研究作者:康亚峰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50期【摘要】乡村小学的德育工作是践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长坑小学为案例,研究德育与生活的关系,倡导德育生活化。
学校开展德育需要以生活为根本,同时也离不开家庭、社会的积极推动,三者共同构建完整适宜的德育链条。
乡村小学需要立足自身,寻找利用优势资源,切实做好学生德育,影响家庭,辐射地方,建设美丽乡村。
【关键词】德育生活化美丽乡村建设【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0-0079-02美丽乡村建设的理念提出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源自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当中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20字的建设方针,标志着新农村建设吹响了号角。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顺利召开,会议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12年党的十八大会议上,正式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1]”。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自此,农业部办公厅正式启动“美丽乡村”创建活动。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的乡村建设已经有了质的变化,涌现出了一大批特色乡村。
美丽乡村的建设的具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从这20字要求可以看出,建设美丽乡村不仅仅是打造乡村的“硬件”,更要着眼于“软件”的开发与建设。
何谓美丽乡村建设的软件?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体现的是乡村居民的品德修养,也是乡村居民的文化习惯。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美环境,更要美内在。
农村居住人口的文明素质上去了,乡村才是真正的美丽[3]。
要养成这样的习惯,乡村教育是其重要组成。
抓好乡村小学的教育,树立学生知恩感恩的品德情怀,育人成才,学成归来,反哺乡村建设,这样的良性循环才能让乡村更加“美丽”。
鉴于乡村小学硬件设施的不足,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学习方面可能稍逊于城市学生,但是,如果我们转换角度,将注意力集中在乡村地区特有的农事资源方面,从德育入手,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这将是抓好乡村教育举足轻重的一环。
《2024年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问题和对策研究——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范文

《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问题和对策研究——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了各地关注的焦点。
浙江省德清县作为乡村振兴的先行区,其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与经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旨在分析德清县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其他地区的乡村建设提供借鉴。
二、德清县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1. 规划先行,科学布局德清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
通过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明确乡村发展的目标、定位和重点任务,确保乡村建设的有序进行。
2.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德清县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推动乡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通过绿化造林、水环境治理等措施,提高乡村生态环境的品质。
3. 产业融合,多元发展德清县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多元化产业。
通过发展农业、旅游、文化等产业,实现产业的互补和协同发展,提高乡村经济的综合效益。
4. 村民参与,共建共享德清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村民的参与和共建共享。
通过开展村民议事、志愿服务等活动,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共同参与乡村建设。
三、德清县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问题1. 资金投入不足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改善、产业发展等方面。
然而,当前德清县在资金投入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2. 人才短缺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专业的人才支持,包括规划设计师、农业技术人才、旅游管理人才等。
然而,当前德清县在人才方面还存在短缺现象,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3. 产业发展不够均衡虽然德清县在推动产业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产业发展不够均衡的问题。
部分地区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的产业支撑,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四、对策建议1. 增加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
同时,应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和项目的支持,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引领乡村振兴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引领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的一项重要国家战略,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
浙江省作为全国乡村振兴的重要实践地区,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引领者。
本文将从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目标及取得的成就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背景浙江省拥有悠久的农耕文明,具备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
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农村人口流出、村庄空心化等问题。
为了保护和传承乡村的历史文化,推动农村发展,浙江省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引领乡村振兴。
二、目标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生态宜居、繁荣富美的乡村,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农村产业和旅游业、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等。
三、成就1.环境质量提升浙江省通过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
在治理农村垃圾、污水、农药和化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农村垃圾分类、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农村生态公益林建设等措施,提升了乡村的环境质量。
2.基础设施改善浙江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
修建农村公路、提供便捷的交通网络,方便农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完善农村供水系统,解决农村饮水问题,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发展农村电力,改善农村电网和用电条件,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3.农村产业发展浙江省积极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加强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水平和经营能力。
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同时,鼓励农村土地流转,扶持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4.乡村旅游发展浙江省依托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
通过规划乡村旅游线路、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吸引游客前来游览。
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还推动了乡村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