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历史思维导图(通用版)

2018中考历史思维导图(通用版)
2018中考历史思维导图(通用版)

2018xx历史思维导图1列强的侵略

2、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3、中国人民探索近代化的历程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5、国民革命运动

6、国共十年内战

7、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8、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9、民族资本主义和教育、科技、思想、艺术的成就

0、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2、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

4、民族和外交工作、科技成就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5、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

6、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

7、两次世界大战

8、世界格局的演变

9、世界一体化进程

0、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中国历史重要事件

(1)____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3)____年,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____年,中国同盟会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5)____年,中华民国成立,结束了20xx年的封建专制统治。

(6)____年,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7)____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这是中国历史开天辟地的大事。

(8)____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9)____年,九一八事变,日军进攻沈阳,中国开始局部战抗战。

(10)____年,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1)____年,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2)____年,七七事变,日军进攻卢沟桥,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

(13)____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决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14)____年9月2日,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是100多年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15)____年8—10月,国共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16)____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全国战略进攻的序幕。

(17)____年9月—____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18)____年4月21-23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4月23日解放南京。

(19)____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20)____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彭德怀率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21)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基本上实现

一。

(22)____年底,土地改革完成,标志中国基本上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23)____年,中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24)____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5)____年,全国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26)____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接纳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27)____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迈出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第一步。

(28)____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29)____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

(30)____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确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1)____年,邓小平视察武汉、珠海、深圳和上海,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32)____年,中共十五大,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我党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33)20xx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世界贸易组织成为真正的全球性经济组织。

(34)20xx年,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返回地面,中国独立地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35)____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____年,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通车。

(36)____年,中国水稻专家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现在,初中历史所涉及得就是粗线条得知识,每课得内容也不多,学起来应该很容易。可就是,部分学生总就是学不好,成绩不理想。这主要就是态度与方法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初中历史思维导图来学习与端正学习态度。 一、端正态度,相信自己。 有得学生认为历史学不学没所以然,在学习中自然就会大打折扣,不会尽力去学习。所以,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可以帮您真正弄清学习历史得必要性。“学史使人明智”,历史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人,如何处事,学习历史可以使人变得聪明。学习历史可以丰富我们得知识,在与人谈话时若能博古通今,一定会给人留下良好得印象。历史还就是一部好得爱国主义教材,它教育我们要爱国,要继承与发扬本民族得优良传统。明白了学习历史得必要性,端正了态度,才会自觉主动去学好它。有得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也就是历史学不好得原因之一。其实,历史很容易学好,每一个学生应该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完全能学好它。 二、理清线索,把握整体结构。 学习历史,要理清线索,把握知识得整体结构,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就完全可以体现出来。比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我们可以主要朝代为线索去学习。每本书得目录就就是知识得框架,我们要学会瞧目录,通过它掌握知识整体结构。纵观历年中考试卷,考得都就是主干知识,如果我们理清了线索,掌握了知识得整体结构,考试时也就能得心应手了。 三、注意前后联系,学会归纳整理。 历史就是从古到今发展演变而来得,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知识得前后联系。例如,在学习中国历史“香港回归”时,我们应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回顾香港就

是如何被英国占领得相关知识。在学习世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我们应联想到中国历史“五四运动”得发生。经常注意前后联系,我们就能弄清楚历史事件得来龙去脉,便于理解掌握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例如,我们可以就“港澳、台湾问题”、“三次科技革命”等专题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这样也有利于知识得掌握。 四、及时复习巩固,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不管哪个学科,要想学懂弄通,取得好得成绩,都必须及时复习巩固,历史得学习也不例外。在学习得过程中,我们要养成及时复习得习惯,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按质按量完成学习任务。有得学生懒散拖沓,所学得知识不及时掌握,作业也不按时完成,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与责任心,这样怎么能把学习搞好呢? 五、学会解题,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要想学好历史,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必须掌握解题得方法,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得能力。现在,历史考试主要有以下四种题型:选择题、判断题、材料分析题与问答题。首先,我们要了解各种题型得解答方法与要求。1、选择题。历史考卷中得选择题一般都就是单项选择题,只要求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直选法。依据题目,联系所学知识,即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②排除法。在做题时,如果一时难以确定正确答案,我们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对该题得选项逐一排除。③分析比较法。我们还可以对所有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最终通过思考确定选哪一个。 2、判断题。我们先要找出该题中得所有知识点,然后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判断,只要有一个错误,该题就应打“×”。做题时,一定要仔细些。 3、材料分析题。首先,要大胆去做,不要有畏难情绪。其次,要注意方法。我们可以按这个步骤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研究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逐渐深入,传统的教学体制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问题,教师习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向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使得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 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思维导图这种思维工具,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本文主要介绍了思维导图的概况,分析了其在中学历史课堂上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对传统的教学造成了冲击,带来了挑战。 历史学科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学科,其教学结构和教学设计等都需要师生之间共同努力,进行反思。 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提出之后,将其应用到历史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思维导图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托尼?博赞提出,它是一种新型的图形思维工具和思维模式。

这个思维导图就是模仿我们人类的大脑,我们在平时生活中,都是利用左脑在思考问题,对右脑的利用很少,但是殊不知右脑的能力相比于左脑要更加的强大。 右脑对图画的记忆远比左脑对图画的记忆深刻,同时它对于创造也是十分擅长的。 相对于文字来讲,图画给人的印象更加的直观,更有吸引力,世界上基本所有决定聪明的人都是左右脑同时利用的[1]。 首先,思维导图工具性的特点十分的突出。 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学习者利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先对思路进行一个梳理,对概念的前后发展过程进行了解,为自己的概念回顾提供一个重要的依据,这也是提高学习者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 第二,思维导图工具性也是可视化的。 利用视觉的手段对认知知识进行表象化,以此对认知知识的传播速度更加的把握,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力度。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也就是利用图画将学习者的思维复制勾勒出来,以实现可视化信息,更直观的提供给学习者信息,方便他们的学习[2]。 最后,思维导图是属于笔记方法之一。 思维导图在最初设计时候的目的视为了迅速的刺激大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学习质量。 但是因为传统的文字笔记浪费时间多,在记笔记的时候很可能造成跟不上教师的讲课,那么学习效果大大降低。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其核心思想是联想和关联。高中历史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或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并建立记忆链接,激发大脑的潜能,使人们在联想和关联的环境下对事物进行深刻的记忆和理解。 新课改下的历史高考强调以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为核心,注重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与探究、阐释、解决历史问题的思维过程与能力。因此,在历史高考中,运用高中历史思维导图,纵观全局,俯视各个知识板块, 找出各部分的联系,使庞杂的历史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浓缩化,让学生在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以发展历史思维,领悟思想方法,提升人文素养,提高历史高考复习效能。那么,在历史高考复习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高中历史思维导图来进行备考复习呢?本文拟以《多元史观下的世界》高中历史思维导图的运用来加以说明。 一、在建立知识框架体系的过程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历史教材知识是各单元、章节知识之间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在历史高考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作纵向、横向的归类和整理,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分散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高中历史思维导图,对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通过梳理知识,形成知识框架体系,同时,让学生在构建知识结构系统化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 如通过《多元史观下的世界》高中历史思维导图,使学生明确人类社会交往发展的历史知识框架体系。一方面,梳理人类社会的发展由彼此隔绝到世界市场

雏形出现、世界市场拓展、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世界市场形成到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历史;另一方面,理解人类社会交往的发展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如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等。 二、在理清历史时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历史素养 历史时序是指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是学生学习历史学科应该具备的基本历史素养。在新课改下,最基本的历史时序概念,却普遍成为了学生认知结构的“短板”。在历史高考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在历史叙述中树立时间意识,学会运用时间术语来进行历史陈述,在时间的背景下把握历史的变迁与延续、原因与结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高中历史思维导图,编制专题性事件大事记;掌握与时间有关的专业术语如世纪、年代等;归纳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及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特征。 如通过《多元史观下的世界》高中历史思维导图,让学生能够站在时序的角度来分析历史。古代史主要是农业文明、人类社会彼此隔绝;近代史主要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人类社会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工业文明兴起;现代史主要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经济全球化出现,工业文明向全球扩散。 三、在提炼历史知识关键点的过程中增进学生理解和记忆能力 历史知识关键点是指历史发展过程具有转折或标志性的事件,它不仅是历史教材的核心内容,更是高考考查的高频考试内容。在历史高考复习中,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知识关键点进行探究与分析,并形成关键知识点之间的连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高中历史思维导图,在浩如烟海的历史知识中,积极主动思考,进行思维联想,提炼历史知识关键点,全面增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高中历史中国史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中国史思维导图 中国古代史部分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魏晋隋唐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中国近代史部分 中国现代史部分建国初期 十年建设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10分钟掌握2000年历史, 秦朝到清朝皇帝世系表 摘要:中国有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从第一 个皇帝秦始皇算起,有记载的皇帝多达500多位。 为了更清楚直观的了解每个朝代的皇帝传承,作 者将他们绘制成表,呈现给喜欢历史的读者。(包 括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 秦朝: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攻灭六国,统一 天下,自称始皇帝,是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 皇死后,儿子胡亥继承皇位,由宦官赵高把持朝 政。秦二世的暴政引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 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秦朝共传二世,建国仅仅14年。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出身小吏,是个不折不扣 的流氓。在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中,击败霸王项 羽,建立大汉王朝,史称西汉。公元8年,权臣 王莽自立,西汉灭亡。前后共有15位皇帝,建国 210年。 东汉:王莽篡权之后,爆发了绿林赤眉起义,汉 朝宗室后代刘秀趁机起兵,通过十几年的战争重 新统一中国。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 国号汉,史称东汉。公元220年,曹操儿子曹丕 废汉献帝,建立魏国,东汉灭亡。传八世共十四 帝,建国195年。 三国:曹操、刘备、孙权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东 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相互攻伐,最后只剩 下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势力。公元220年,曹 丕篡汉称帝;次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公元229年 孙权称帝,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晋朝:晋朝的开国皇帝是三国著名谋士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他在266年代魏自立称帝,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316年,西晋被匈奴所灭,司马睿逃到江南,在建邺称帝,史称东晋。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两晋共传十五帝,建国155年。 北朝(386年——581年),指的是在西晋灭亡之后,在中国北方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五个朝代,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指刘裕灭东晋建立宋朝之后,在中国江南建立的四个汉人政权。包括有:宋、齐、梁、陈四各朝代。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是北周的外戚,公元581年,杨坚废除外孙周静帝,自称皇帝,建立大隋,定都长安。隋朝是自西晋之后,中国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结束了中国数百年的分裂局面。杨坚死后,儿子杨广继位,他在位期间荒淫无道,横征暴敛,激起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和贵族叛乱。大业十四年(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619年王世充废隋哀帝,隋朝灭亡,享国38年。 唐朝:隋末天下大乱,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攻占长安,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唐朝的实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唐朝是版图最大,也是唯一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公元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共历二十一帝,建国289年。 五代:指的是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宋朝:公元960年,后周将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大将赵匡胤为皇帝,建立宋朝。由于宋朝采取重文抑武的政策,导致军事实力较弱,在与北方辽、金等少数民族的战争中,经常处于劣势。但宋朝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1127年,北宋被金所灭,皇室成员赵构迁都江南,建立南宋。公元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共历十八帝,建国319年。 辽朝:(916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九帝,享国210年。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现在,初中历史所涉及的是粗线条的知识,每课的内容也不多,学起来应该很容易。可是,部分学生总是学不好,成绩不理想。这主要是态度和方法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初中历史思维导图来学习和端正学习态度。 一、端正态度,相信自己。 有的学生认为历史学不学没所以然,在学习中自然就会大打折扣,不会尽力去学习。所以,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可以帮你真正弄清学习历史的必要性。“学史使人明智”,历史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人,如何处事,学习历史可以使人变得聪明。学习历史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在与人谈话时若能博古通今,一定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历史还是一部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它教育我们要爱国,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良传统。明白了学习历史的必要性,端正了态度,才会自觉主动去学好它。有的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也是历史学不好的原因之一。其实,历史很容易学好,每一个学生应该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完全能学好它。 二、理清线索,把握整体结构。 学习历史,要理清线索,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就完全可以体现出来。比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我们可以主要朝代为线索去学习。每本书的目录就是知识的框架,我们要学会看目录,通过它掌握知识整体结构。纵观历年中考试卷,考的都是主干知识,如果我们理清了线索,掌握了知识的整体结构,考试时也就能得心应手了。 三、注意前后联系,学会归纳整理。 历史是从古到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例如,在学习中国历史“香港回归”时,我们应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回顾香港是如

何被英国占领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世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我们应联想到中国历史“五四运动”的发生。经常注意前后联系,我们就能弄清楚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便于理解掌握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例如,我们可以就“港澳、台湾问题”、“三次科技革命”等专题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这样也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四、及时复习巩固,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不管哪个学科,要想学懂弄通,取得好的成绩,都必须及时复习巩固,历史的学习也不例外。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按质按量完成学习任务。有的学生懒散拖沓,所学的知识不及时掌握,作业也不按时完成,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和责任心,这样怎么能把学习搞好呢? 五、学会解题,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要想学好历史,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必须掌握解题的方法,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现在,历史考试主要有以下四种题型:选择题、判断题、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首先,我们要了解各种题型的解答方法和要求。1、选择题。历史考卷中的选择题一般都是单项选择题,只要求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直选法。依据题目,联系所学知识,即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②排除法。在做题时,如果一时难以确定正确答案,我们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对该题的选项逐一排除。③分析比较法。我们还可以对所有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最终通过思考确定选哪一个。 2、判断题。我们先要找出该题中的所有知识点,然后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判断,只要有一个错误,该题就应打“×”。做题时,一定要仔细些。 3、材料分析题。首先,要大胆去做,不要有畏难情绪。其次,要注意方法。我们可以按这个步骤

2018年中考历史思维导图[通用版]

WORD整理版 2018 中考历史思维导图 1 列强的侵略 《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 —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1856 —1860 《马关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了 1894 —1895 《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00 —1901 2、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英国输入鸦片鸦片战争洋枪队镇压太平军阿古柏入侵新疆粉碎英俄肢解中国林则徐虎门销烟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除伊犁外) 中日甲午战争邓世昌黄海殉国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八国联军入侵中国3、中国人民探索近代化的历程 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洋务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地主阶级洋务派 60 —90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戊戌变法1898年 辛亥革命1911.10 新文化运动1915年 加快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资产阶级维新派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资产阶级革命派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先进知识分子 条件,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思想准备。 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从科技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推进、逐渐深入的过程

WORD整理版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国民革命运动国共十年内战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国人民解放战争1919 —19271927 —19371931 —19451945 —1949 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红军长征九一八事变、日本投降重庆谈判、渡江战役 5、国民革命运动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和约 五四运动 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北洋军阀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19.5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1.7 创办黄埔军校、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反对北洋军阀,实现全国统一。 6、国共十年内战 南昌起义1927年8月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1927.8 秋收起义毛泽东决定起义军向井冈山进军,开辟了解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1927.9 毛泽东创建中共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毛泽东、朱德部队在井冈井冈山会师 山会师,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支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1928.4 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1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10月,长征的胜利 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蒋台堡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1936 7、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局部抗战七七事变,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 日本无条件投降1931-9-18东北三省沦陷1937-7-712月南京大屠杀1945-9-2 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西安事变国共合作抗日国台儿庄战役 洗雪百年国耻 1936.12共百团大战 抗日英雄永垂不朽张学良、杨虎城佟麟阁、赵登禹李宗仁、彭德怀

2018中考历史思维导图(通用版)

2018中考历史思维导图 1列强的侵略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 1840 —1842 2、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3、中国人民探索近代化的历程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5、国民革命运动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和约 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北洋军阀「~X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创办黄埔军校、北伐战争反对北洋军阀,实现全国统 ? _ 6、国共十年内战 广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1935.1 厂长征的胜利 「1936 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中华民族团结合作、浴血奋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7、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国台儿庄战役 国共合作抗日广洗雪百年国耻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西安事变 一1936.12 丿共百团大战 抗日英雄永垂不朽张学良、杨虎城佟麟阁、赵登禹李宗仁、彭德怀 厂国民革命运动、 1919 —1927 「国共十年内战\ ■ 1927 —1937 ? k ____ _ ) 厂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二 1931 —1945 J 广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1945 —1949 J 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红军长征~j j九一八事变、、日本投降:重庆谈判、渡江战役 五四运动 「1919.5 中共一大 1921.7 丿 (国共合作~~1 南昌起义 1927.8_ 秋收起义 1927.9 1927年8月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井冈山会师 一1928.4 丿 毛泽东决定起义军向井冈山进军,开辟了解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毛泽东创建中共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 年,毛泽东、朱德部队在井冈' 山会师,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支队伍一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10月, 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蒋台堡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