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下载

明字形演变

明字形演变

明字形演变
明,汉语一级字,读作mèng或míng,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日月交辉而大放光明,即《说文解字》所谓的“照也”,后延伸出照亮、点燃、公开的、天亮等含义。

明,会意字。

在字形上,早期甲骨文中的“明”字由“日”“夕(月)”组成,表示日月交辉而大放光明之意。

后期甲骨文中的“明”字将“日”改写为类似“囧”的窗格子形状,在“明”字的演变到隶书过程中,这个形状始终保持着,因而自此至楷书以前“明”字都表示月亮照窗。

甲骨文的“明”字有两种写法:一是由日月两字组成,用来计时,表示月落日出、日月交替之际,即拂晓时分;另一种写法是由月和一个窗形的结构组成,意思是月光照进窗内,表示光亮之意。

金文、小篆的“明”字,均以后一种形体为准,只是到隶书、楷书以后,两种形体并存,现在的“明”字则确定为日月之明了。

甲骨文从月照窗棂,或从日月朗照,皆会光明、明亮之意。

古文大同。

篆文整齐化。

隶变后楷书写作“朙”和“明”。

如今规范化用“明”。

不过现在的明字,一般用为光亮之义,不表示拂晓的意思。

开头为“明”的成语及解释

开头为“明”的成语及解释

开头为“明”的成语及解释成语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传承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汉语词汇系统中重要而又极富特色的组成部分。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的开头为“明”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开头为“明”的成语1:明明白白[míng míng bái bái] 清清楚楚,明确无误;正大光明。

明知故犯[míng zhī gù fàn] 明明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或违法的,却故意去做。

明察秋毫[míng chá qiū háo]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 形容目光敏锐,连极细小的东西也能看得出来。

察:看出。

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生的细毛。

明眸善睐[míng móu shàn lài] 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灵活。

明火执仗[míng huǒ zhí zhàng] 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公开活动(多指抢劫)。

明心见性[míng xīn jiàn xìng] 1.佛教语。

指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

明枪暗箭[míng qiāng àn jiàn] 比喻公开的与隐蔽的各种攻击。

明哲保身[míng zhé bǎo shēn] 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

《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 现指怕有损自己,回避斗争的处世态度。

明珠暗投[míng zhū àn tóu] 把闪闪发光的珍珠投到黑暗的地方。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路,人无不按剑而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

” 后用“明珠暗投”比喻贵重的东西落到不识货的人手里。

带明字的诗句100首

带明字的诗句100首

带明字的诗句100首1、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出自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出自唐·李白《静夜思》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出自唐·李白《静夜思》4、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出自唐·祖咏《终南望余雪》5、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唐·王维《送别》6、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出自唐·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7、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出自唐·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8、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出自唐·马戴《楚江怀古三首·其一》9、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出自唐·张九龄《望月怀远》10、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出自唐·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1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出自唐·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12、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出自唐·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四》13、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出自南北朝·佚名《西洲曲》14、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

——出自唐·孟浩然《宿武阳即事》15、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出自唐·杜牧《秋霁寄远》16、江火明沙岸,云帆碍浦桥。

——出自唐·祖咏《泊扬子津》17、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

——出自唐·张说《钦州守岁》18、天与双明眸,只教识蒿簪。

——出自唐·于濆《里中女》19、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出自明·钱福《明日歌》20、日日待明日,万世成蹉跎。

——出自明·钱福《明日歌》21、青楼挂明镜,临照不胜悲。

——出自唐·刘希夷《览镜》22、霁云明孤岭,秋水澄寒天。

——出自唐·刘昚虚《浔阳陶氏别业》23、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明的三十个组词

明的三十个组词

明的三十个组词拼音:ming,由日月组成。

【日月】(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太阳与月亮的形状。

本义:太阳和月亮)。

同本义〖 moon〗明,照也。

——《说文》自明视暗。

——《周礼·秋官·司烜氏》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诗·小雅·天保》后明而先闻。

——《左传·昭公十三年》与日月兮齐光。

——《楚辞·九章·涉江》。

注:“明,犹光也。

”。

如:明珠(珠光闪耀) ;明辉(光彩照射)明鉴;明镜照物,皆自其形。

——《淮南子·说林训》镜所以察形也,而明察,不待于镜。

——《荀子·性恶》不能自见其明。

——《礼记·表记》又如:明失(眼瞎);明赏(明白地奖赏);明镜高悬(古代表示皇帝明察的套语。

也作“高悬明镜”)明知故问。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我有一言,惟明公商量。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公,明也,察也。

——《易·明夷》【日月】 1.光明;光亮。

2.喻指文采。

3.旧时称银钱。

4.星名,即太阳。

5.喻指君主。

6.与“明月”相对。

7.喻指精神,如“群臣百姓能明其忠”。

8.喻指品德、行为。

9.指聪明的人。

10.犹晓。

11.名词,指文采、才华。

12.明显。

13.常用以比喻显赫的家族世系。

14.时间名词,古代以六天为一明,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15.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 6”。

16.节气名词,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17.古州名,唐羁縻州,在今云南大理府。

18.姓。

19.古县名,秦时置,汉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北。

20.指三国吴简文帝孙亮(?— 271),字孙明,幼聪慧,能诗文。

【日月】〔古文〕《もの》《唐韻》微總切《集韻》虛並切《正韻》虛proves切,茂入聲。

《說文》明也。

《玉篇》光也。

《詩·小雅》旣明且達。

《箋》明,聖也。

達,化也。

又《書·舜典》欽明文思安安。

明是什么结构

明是什么结构

明是什么结构(一)明字形结构:左右结构(二)拼音:[ míng ](三)组词:声明、照明、明明白白、光明、聪明、天明、明年。

(四)基本解释1.明亮(跟“暗”相对)~月。

天~。

灯火通~。

2.明白;清楚问~。

讲~。

分~。

去向不~。

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说。

~令。

~沟。

~枪易躲,暗箭难防。

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

英~。

精~强干。

耳聪目~。

眼~手快。

5.光明弃暗投~。

~人不做暗事。

6.视觉双目失~。

7.懂得;了解深~大义。

不~利害。

8.表明;显示开宗~义。

赋诗~志。

9.明明你~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天。

~晨。

~年。

~春。

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

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

12.姓。

(五)详细解释〈形〉1.(会意。

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

小篆从月囧(jiǒng),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

本义:明亮,清晰明亮)2.同本义。

与“昏暗”相对朙,照也。

——《说文》照临四方曰明。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东方明矣。

——《诗·齐风·鸡鸣》明,精白也。

——《国语·周语》视曰明。

——《书·洪范》明则著。

——《礼记·中庸》明星谓之启明。

——《尔雅》东有启明。

——《诗·小雅·大东》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荀子·天论》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唐· 李白《秋浦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苏轼《赤壁赋》禁卒居中央,牖其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

——方苞《狱中杂记》明月斜挂。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江船火独明。

——唐· 杜甫《春夜喜雨》明暗之掩映。

——蔡元培《图画》又如:明星(明亮的星。

泛指众星);明珠(明亮的宝珠。

多指珍珠);明明(明亮);明丢丢(明朗朗,明光光,明灼灼,明亮亮;明亮貌);明晃晃(明幌幌,光亮闪烁);明晦(晴阴);明彩(光彩)3.明白,清楚明谓左右。

明字的解释新华字典

明字的解释新华字典

"明"是一个汉字,它的基本含义是明亮,如“明月”、“天明”。

此外,它还可以表示清楚、明白、公开、显露等意思,如“明白”、“光明正大”。

在《新华字典》中,“明”字有多个读音和用法。

当它读作“míng”时,可以有以下几种用法和解释:
1. 形容词,表示明亮、清楚。

例如:“天已经大亮,屋里很明亮。


2. 名词,表示光明、月光。

例如:“明月挂在天空。


3. 动词,表示公开、显露。

例如:“这件事做得太明了吧。


此外,“明”字还可以写作“昡”、“逇”,它们的意思与“明”相同。

当“明”字读作“mèng”时,它通常用于人名,如“王明”。

在字形上,“明”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都比较简单,主要是由日和月组成。

日代表太阳,月代表月亮,象征明亮。

后来随着汉字的发展,“明”字在字形上也有所变化,增加了其他元素,但基本含义和用法仍然保持不变。

总之,“明”字是一个常用的汉字,它的基本含义是明亮、清楚,还可以表示公开、显露等意思。

在《新华字典》中,“明”字有多种读音和用法,可以用于形容词、名词、动词等多种场合。

同时,“明”字也是人名中常见的字。

明有什么四字成语

明有什么四字成语

明有什么四字成语带明字的四字成语:自知之明、窗明几净、明明白白、耳聪目明、弃暗投明、明知故犯、赏罚分明、若明若暗、明察秋毫、深明大义、月明风清、insect善睐、光明磊落、明火执仗、明心见性、柳暗花明、明枪暗箭、明珠暗投、开宗明义、爱憎分明、简明扼要、明哲保身、另请高明、奉若神明、来历不明、下落不明、明媒正娶、明白了当、是非分明、掌上明珠耳聪目明【表述】:俊:感官灵敏;清:眼力灵敏。

局外确切,看看得明白。

形容头脑清楚,眼光灵敏。

【出自】:《周易·鼎》:“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

”【示例】:此时衣了朱草,只法号~,不料回忆起幼年Q1566A经书,不但丝毫不忘,就是平时所并作诗文,也都例如在目前。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回【语法】:联合式;并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头脑清楚明枪暗箭表述:比喻种种官方的和隐密的反击、危害。

出处:元·无名氏《独角牛》:“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用法:联合式;并作主语、宾语;不含贬意示例:巴金《忆·做大哥的人》:“祖父死后,大哥因为做了承重孙,便成了~的目标。

”近义词:明争暗斗、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反义词:开诚布公莫名其妙【解释】:说不出其中的奥妙。

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出自于】:清·吴趼人《二十年亲眼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我真的就是莫名其妙,我从那时得着这么一个门生,连我也不晓得。

”【示例】:躲懒的人念成“潭拓寺”,那更是~了。

◎朱自清《潭拓寺和戒坛寺》【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常与“让人”等组成兼语式爱憎分明暧昧不明暗斗明争暗箭明枪白黑分明白蜡明经背暗投明闭明塞聪蔽聪塞明蔽明塞聪冰炭不言,冷热自明冰雪聪明不明不白察察而明察察为明阐幽明微长夜难明仇人相见,分外明白仇人相见,分外眼明黜幽陟明黜陟幽明窗明几净春光明媚春和景明词约指明慈明无双聪明才智聪明反被聪明误聪明绝世聪明伶俐聪明睿智聪明一世聪明正直聪明智慧聪明智能大明法度淡泊明志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恩怨分明耳聪目明二分明月风清月明奉如神明奉若神明孚尹明达高明远识高抬明镜更令明号公明正大公正廉明光明磊落光明正大鬼瞰高明含糊不明含明隐迹皓齿明眸黑白分明花明柳暗花明柳媚昏镜重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简明扼要奖罚分明泾渭分明泾渭自明经明行修精明能干精明强干敬若神明绝顶聪明开宗明义考绩幽明来历不明来去分明磊落光明连明彻夜连明达夜连明连夜廉明公正另请高明柳暗花明柳暗花明又一村明白了当明辨是非明查暗访明察暗访明察秋毫明察秋毫,不见舆薪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明耻教战明窗净几明德惟馨明发不寐明罚敕法明法审令明公正道明公正气明公正义明鼓而攻之明光烁亮明光锃亮明光铮亮明婚正配明婚正娶明火持杖明火执械明火执仗明见万里明教不变明镜高悬明来暗往明廉暗察明媒正礼明媒正娶明明白白明明赫赫明眸皓齿明眸善睐明目达聪明目张胆明枪暗箭明枪不好躲藏,暗箭难防明枪难躲藏,暗箭最难严防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明抢暗偷明人不做暗事明日黄花明如指掌明若观火明赏不费明升暗降明堂正道明推暗就明效大验明心见性明刑弼教明刑不戮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明验大效明扬侧陋明扬仄陋明月清风明月入怀明昭昏蒙明哲保身明争暗斗明正典刑明知故犯明知故问明珠暗投明珠弹雀明珠投暗莫明其妙旗帜鲜明弃暗投明弃明投暗清风明月去暗投明若明若暗若明若昧丧明之痛山明水秀赏罚不明赏罚分明赏罚信明赏罚严明赏信罚明深明大义深切著明深切着明神而明之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圣帝明王识明智审是非分明水明山秀水秀山明同明相照外简内明外宽内明未明求衣无明无夜无明业火霞明玉映下落不明仙露明珠先见之明心开目明心明眼亮休明盛世秀水明山眼明手快眼明心亮一晦一明薏苡明珠忧盛危明月明千里月明星稀憎爱分明彰明较著彰明较着彰明数不胜数彰明昭着掌上明珠正大光明正明公道正身明法知人之明明日黄花míngrìhuánghuā明察秋毫míngcháqiūháo明火执仗mínghuǒzhízhàng明哲保身míngzhébǎoshēn明珠暗投míngzhūàntóuinsect善睐míngmóushànlài明目张胆míngmùzhāngdǎn明修栈道,暗渡陈仓míngxiūzhàndào,àndùchéncāng明月清风míngyuèqīngfēng明德惟馨míngdéwéixīn明若观火míngruòguānhuǒ明辨是非míngbiànshìfēi明眸皓齿míngmóuhàochǐ明察秋毫,不见踪影舆薪míngcháqiūháo,bùjiànyúxīn明知故犯míngzhīgùfàn明争暗斗míngzhēngàndòu明枪易躲,暗箭难防míngqiāngyìduǒ,ànjiànnánfáng明枪暗箭míngqiāngànjiàn明心见性míngxīnjiànxìng明月入怀míngyuèrùhuái明镜高悬míngjìnggāoxuán明火执杖mínghuǒzhízhàng明察暗访míngcháànfǎng明珠投暗míngzhūtóuàn明查暗访míngcháànfǎng明知故问míngzhīgùwèn明明白白míngmíngbáibái明正典刑míngzhèngdiǎnxíng明明赫赫míngmínghèhè明扬仄陋míngyángzèlòu明人不做暗事míngrénbùzuòànshì明窗净几míngchuāngjìngjī明目达聪míngmùdácōng明光烁亮míngguāngshuòliàng明见万里míngjiànwànlǐ明珠弹雀míngzhūtánquè明媒正娶míngméizhèngqǔ明刑弼教míngxíngbìjiào明光锃亮míngguāngzèngliàng明公正义mínggōngzhèngyì明公正道mínggōngzhèngdào明昭昏蒙míngzhāohūnméng明发不寐míngfābùmèi明白了当míngbáiliǎodàng明光铮亮míngguāngzhēngliàng明堂正道míngtángzhèngdào明公正气mínggōngzhèngqì明刑不戮míngxíngbùlù明火持杖mínghuǒchízhàng明耻教战míngchǐjiàozhàn明法审令míngfǎshěnlìng明教不变míngjiàobùbiàn明赏不费míngshǎngbùfèi明扬侧陋míngyángcèlòu明如指掌míngrúzhǐzhǎng明抢暗偷míngqiǎngàntōu明婚正娶mínghūnzhèngqǔ明来暗往míngláiànwǎng明效大验míngxiàodàyà明升暗降míngshēngànjiàng明鼓而攻之mínggǔérgōngzhī明推暗就míngtuīànjiù明验大效míngyàndàxiào清窗浄几míngchuāngjìngjǐ明罚敕法míngfáchìfǎ明火执械mínghuǒzhíxiè明枪不好躲藏,暗箭难防míngqiānghǎoduǒ,ànjiànnánfáng明媒正礼míngméizhènglǐ明廉暗察míngliánànchá清判罚勑法míngfálàifǎ明婚正配mínghūnzhèngpèi。

“明”字的字形是怎样的?

“明”字的字形是怎样的?

“明”字的字形是怎样的?一、“明”字的字形特点“明”字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内涵的汉字,在形状上展现了独特的美感和意义。

它的字形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上下结构:明字的上部由日字旁组成,下部由名字旁组成,整体上下结构分明,形象地展现了“太阳照射地面”的意象,使人联想到光明与正义。

2. 合并意象:明字的上部与下部之间形成一条纵向的连接线,强调了“阳光透过云层”的意象。

这种合并意象赋予了“明”字一种融合、温暖和和谐的美感。

3. 勾勒线条:明字的笔画流畅而有韵律感,特别是整个字形的线条走势流畅自然,构图匀称协调,给人以秩序和美的感受。

二、“明”字的字形演变历程1. 甲骨文时期:在甲骨文中,“明”字的字形呈现出上部为太阳、下部为山,形如“日”字旁加上“山”字旁的结构,原始的图像意象充满原始而朴实的力量。

2. 简化过程:随着历史的发展,“明”字的字形逐渐简化,上部的太阳形成了“日”字的样貌,并向右倾斜;下部的山则演变为两条斜线,使得整个字形更加简洁明快。

3. 现代字形:如今,“明”字的字形已相对稳定,在隶书、楷书和宋体等不同字体中都有统一的规范形式。

现代字形更加舒展自然,线条流畅,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和谐优美的感受。

三、“明”字的内涵和使用1. 光明正大:作为一个汉字,明所蕴含的内涵不仅仅是它的字形美感,还包括其象征意义。

明意指光明、清楚、无疑之意,常用来表示光明正大、明亮透明的思想品质和行为准则。

2. 含义丰富:明字既是一个独立的字,也是许多词汇的组成部分,如明天、明星、明月等。

这些词汇都与光明、明亮、清澈等概念相关联,展现出“明”字在语言中的广泛运用和丰富内涵。

3. 刻画人物:在描述人物时,明字也经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心地善良、坦荡正直,如“明理”、“明心”、“明德”等。

这些词语通过运用“明”字,深刻地刻画了一个人品质高尚、明亮坦诚的形象。

总结:通过对“明”字的字形特点、演变历程和内涵的介绍,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这个汉字的独特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基刘基(二首)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犁眉,处州青田(今浙江青田)人。

元至顺二年(1332)进士。

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行省元帅都事等职。

因反对“招抚”方国珍等事被革职。

明太祖朱元璋起事后,刘基于至正二十年(1360)到应天(今南京),辅佐太祖平定天下,为明开国功臣,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

洪武四年(1371)辞官。

晚年为左丞相胡惟庸谮毁,忧愤而死。

正德中谥“文成”。

刘基精通天文兵法,运筹帷幄,为朱元璋得力助手,且诗文皆工。

其文与宋濂齐名,畅达有奇气,其诗与高启并肩,雄浑而奔放。

他生当乱世,忧国忧民,其作品反映了社会动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也揭露了元朝统治者的残暴和腐朽。

有《诚意伯文集》。

畦桑词[1]编竹为篱更栽刺,高门大写畦桑字。

县官要备六事忙[2],村村巷巷催畦桑。

桑畦有增不可减,准备上司来计点。

新官下马旧官行,牌上却改新官名[3]。

君不见,古人树桑在墙下[4],五十衣帛无冻者[5];今日路傍桑满畦[6],茅屋苦寒中夜啼!注释:[1]畦桑:指专栽桑树的田地。

[2]县官:此指皇帝。

六事:原指六卿之事,即军事。

古代天子有六军,六军的主将称“六卿”。

《书经·夏书·甘誓》载,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伐有扈(古国名)“大战于甘,乃召六卿。

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

”(汉)孔安国《传》:“各有军事,故曰六事。

”[3]“新官”二句:查点桑畦数字的上级官员接踵而来,前官未走,后官又至,告示牌上不断更换新官名字。

[4]树桑:栽桑,种桑。

[5]五十衣帛:五十岁以上老人有丝帛衣服穿。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汉)赵岐注:五亩之宅,“树桑墙下,古者年五十乃衣帛矣。

”[6]傍:通“旁”。

简析:这是一首新乐府。

前八句为第一部分。

一二句,描写农民在沿路两边开辟桑地,周围编扎篱笆,栽上荆棘,在高高的大门口上,大书“桑畦”之类的字样,营造了一种轰轰烈烈,满目桑畦的氛围。

三四句点明原因,原来是皇帝急于准备“六事”(战事),催促各地乡村多栽桑树。

五六句写不断地增加扩大桑畦,以备上司计点。

七八句写查点桑畦数字的上级官员接踵而来。

到此已见以上之举是地方官员为讨好或敷衍上级而为,极具讽刺意味。

后五句是诗人的感慨:古人树桑墙下,五十者可以衣帛;而今路旁满目桑畦,却是“茅屋苦寒中夜啼”。

鲜明的对比中,表达了诗人的强烈愤慨,揭露了元末政治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

全诗语言流转,音调和谐激昂,极富音乐感和强烈的讽刺性。

田家田家无所求,所求在衣食。

丈夫事耕稼,妇女攻纺绩。

侵晨荷锄出[1],暮夜不遑息[2]。

饱暖匪天降[3],赖尔筋与力[4]。

租税所从来,官府宜爱惜。

如何恣刻剥[5],渗漉尽涓滴[6]。

怪当休明时[7],狼藉多盗贼[8]。

岂无仁义矛[9],可以弭锋镝[10]。

安得廉循吏[11],与国共欣戚[12]。

清心罢苞苴[13],养民瘳国脉[14]。

注释:[1]侵晨:天蒙蒙亮。

[2]不遑(h uáng):无暇。

遑:闲暇,空闲。

[3]匪:通“非”。

[4]筋与力:体力。

此指体力劳动。

[5]恣:放纵,无拘束,无限制。

刻剥:苛刻的剥削。

[6]渗漉:水向下渗漏。

上二句说:怎么可以无限制地刻剥农民,就像水渗漏那样点滴不留呢?[7]休明时:美好清明的时代。

(晋)潘岳《西征赋》:“当休明之盛世。

”这里是不得不用的颂辞,即套语。

[8]狼藉:纵横散乱的样子,这里是到处都有的意思。

盗贼:古代封建地主阶级常把因饥饿而起来造成的农民称为“盗贼”。

[9]仁义矛:仁义的“武器”。

即仁政。

[10]弭(mǐ):消除,停止。

锋镝(dí):指战乱。

[11]廉循吏:廉洁奉公、守法爱民的官吏。

[12]共欣戚:意即“休戚与共”。

欣:喜。

戚:悲哀。

[13]苞(bāo)苴(jū):指贿赂。

《荀子·大路》“苞苴行与?谗夫兴与?”杨倞注:“货贿必以物苞裹,故总谓之苞苴。

”[14]瘳(chōu):病愈。

国脉:国家命脉。

《书经·五子之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简析:此诗大约作于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15)左右。

诗歌前八句,细致描述了农民的辛勤劳苦,“侵晨”即出,“暮夜”还不得息,用自己的体力换来收成。

“租税”四句写统治者剥削农民,点滴不留,丝毫不爱惜、体恤农民的辛苦。

“怪当”二句,指出因为官府无限制的剥削,农民不得温饱,不得不铤而走险,揭示了官逼民反的道理。

最后六句是诗人的感慨,诗人认为任用循吏,施行仁政,与民同忧乐,必能根治社会的弊端。

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当时正被革职还乡,他做官是以廉洁正直著称,诗中提到“安得廉循吏”也揭示了朝廷用人不当和抒发自己的怨愤情绪。

这首诗语言质朴,结构严谨,反映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时局、国运的关心。

王蒙王蒙(一首)王蒙(?—1385),字叔明,号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赵孟頫之甥。

元末官理问,战乱中弃官,隐居临平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

明初,知山东泰安知州,尝谒胡惟庸于私第。

后胡惟庸被诛,王蒙坐事被逮,瘐死狱中。

王蒙诗学王维,工画山水,笔墨秀润,颇有时名。

暮宿田家作木落天正寒[1],山空日将暮。

荒林倦鸟归[2],乱水行人渡[3]。

穷年滞草莽[4],裋褐被霜露[5]。

晚宿依田家,主人情亦故。

汲水泉满涧,烧竹烟在户。

钟残溪上村,月照阶前树。

浊酒初泼醅[6],嘉蔬亦时具[7]。

且慰饥渴怀[8],况谙村野趣[9]。

老翁八十余,有子没征戍[10]。

秔稻岁莫收[11],官司日加赋[12]。

我愿息兵戈[13],海宇重农务[14]。

愧乏经济才[15],徒然守章句[16]。

注释:[1]木落:叶落。

张载《七哀诗》:“白露中夜结,木落柯条森。

”[2]倦鸟:疲倦之鸟。

[3]乱水:横流而渡。

《诗·大雅·公刘》:“涉渭为乱”。

疏:“水以流为顺,横渡则绝其流,故为乱。

”[4]穷年:终年。

《庄子》:“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

”滞:停留。

草莽:草丛,喻在野。

《孟子·万章》:“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

”[5]裋(shù)褐(hâ):短褐,短而窄的衣服,为劳动人民的衣服。

[6]醅(pēi):未滤过的酒。

[7]具:备办。

[8]且:姑且。

饥渴怀:应瑒诗:“凡百敬尔位,以慰饥渴怀。

”[9]谙(àn):熟悉,了解。

[10]没:通“殁”,死亡。

《论语·子罕》:“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征戍:远行戍守边境。

[11]秔(jīng)稻:即粳稻。

[12]官司:官府。

赋:赋税。

[13]兵戈:战争。

[14]海宇:海内。

[15]经济:经国济民。

[16]章句:分析古书的章节句读。

简析:此诗写诗人暮宿田家所见所感。

诗从“木落天正寒”至“月照阶前树”写诗人投宿农家时所见的乡野自然景物。

“穷年滞草莽,裋褐被霜露”句见出农家生活的不易和艰辛。

“主人情亦故”可见农家的热情淳朴。

“浊酒初泼醅”至“官司日加赋”,写出因战乱而民不聊生,人民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苦况:老翁的儿子死于征戍,还要承担日益加重的赋税徭役,劳动人民的悲苦命运可见一斑。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心愿和感慨。

诗人盼望战乱平息,农民能安居乐业,但又哀叹自己回天乏力,只能读点死书而已。

诗中流露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报国无门的愤懑。

方孝孺方孝孺(一首)方孝孺(1357—1402),字希直,一字希古,宁海(今浙江象山)人。

以道学、文章名重当时。

洪武二十五年(1392),被荐为汉中府教授。

蜀献王聘为世子师,以宾礼待之,改其书斋“逊志斋”为“正志斋”,故世称正学先生。

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授侍讲学士,改文学博士。

燕王(明成祖)“靖难”军入南京,命其草称帝诏书,他大骂不从(一说他大书“燕贼篡国”四字,投笔于地),被磔于市,灭十族(九族外加门生),死者达八百七十余人。

他精敏好学,曾两次就学于宋濂,宋濂推重备至,赞赏有加。

后宋濂被放迁死于蜀,方孝孺言于蜀献王,尽弟子礼谒墓而恤其家。

他的文章纵横豪放,出入于苏轼、陈亮之间。

他的诗受李白影响,善古体。

他死后,著作多遭焚毁,后人辑其诗文为《逊志斋集》。

红酒歌田家八月秋秫黄[1],肩满担金穰穰[2]。

西成万室喜登场[3],斗酒劳庆年丰祥[4]。

天台山人传秘方[5],酿成九酝丹霞浆[6]。

紫檀槽头秋点长[7],绛囊醡压甘露凉[8]。

猩红颗滴真珠光[9],蓼花色比桃花强[10]。

荐新设席请客尝[11],风吹桂花满屋香。

馔出肥鸡一筯肪[12],橙斫蟹鲙双螯霜[13]。

不须琥珀琉璃觥[14],不须太白力士铛[15]。

我爱真率田家郎,瓷瓯瓦盆罂木觞[16]。

烂漫为我浇吟肠[17],新诗吐出云锦章[18]。

醉来兴发恣豪狂[19],高歌起舞当斜阳。

出门一笑尔汝忘[20],大江东去烟茫茫。

注释:[1]秫:粘高梁。

这里指糯稻。

[2] (hã)肩:指肩头,肩上。

:肉。

穰穰:秫穗丰硕的样子。

[3]西成:秋成。

丰收。

[4]劳庆:互相酬劳庆贺。

祥:福。

[5]天台山人:天台山的隐者。

山人:隐者。

[6]九酝:九酝酒。

一种最醇的酒。

(晋)张衡《南都赋》:“酒则九酝甘醴,十旬兼清。

”丹霞浆:颜色像红霞一样的酒浆,即红酒。

[7]紫檀槽:用紫檀木做的或色如紫檀木的盛酒或注酒器。

紫檀:名贵木材,木质坚硬,带红色,俗称红木。

秋点:指酒滴。

(唐)李贺《歌酒编·将进酒》:“玻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珍珠红。

”[8]绛囊醡(zhà):用红纱制成的酒榨。

绛:深红色。

醡:压酒的器具。

甘露凉:压出的酒如同甘露般清凉。

[9]猩红:像猩猩血那样的红色,血红。

[10]蓼(liǎo):草名,此指红色的马蓼。

[11]荐新:用新熟的五谷或别的时新食物祭祀祖先。

这里取其献新意,指献出新酿的红酒。

[12]馔(zhuàn):准备食物。

一筯(zhù)肪:形容鸡肥。

筯:同“箸”,筷子。

[13]橙斫蟹鲙:疑指“橙蟹”,用橙子和螃蟹调制成的食品。

(宋)林洪《山家清供·蟹酿橙》:“橙用黄熟大者,截顶剜去穰,留少液,以蟹膏肉实其内,仍以带枝顶复之。

入小甑,用酒醋水蒸熟,用醋盐供食,香而鲜,使人有新酒菊花、香橙螃蟹之兴”。

鲙:细切的鱼肉,这里指蟹膏肉。

霜:形容蟹螯肉白嫩。

[14]琥珀:松柏树脂的化石。

色黄褐或红色。

可制装饰品。

觥(gōng):酒杯。

[15]太白:即大白。

大酒杯。

力士铛:即力士瓷。

饮茶、酒的器具。

[16]瓯:碗。

罂木:即木罂。

木制的盛酒器。

觞(s hāng):以酒饮人或自饮。

[17]浇吟肠:即浇诗肠。

指助诗兴。

[18]云锦章:华美的诗章。

[19]恣:肆。

豪狂:狂放不羁。

[20]尔汝忘:忘掉一切。

简析:这是一首专写红酒的诗。

诗歌前四句写糯稻丰收的景象。

既传达出丰收的喜悦,又为下文酿制红酒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