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诗歌
明清诗歌优秀4篇

明清诗歌优秀4篇明清朝代经典诗词篇一1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性德〔清代〕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这首描写爱情的《画堂春》与纳兰容若以往大多数描写爱情的词不同,以往容若的爱情词总是缠绵悱恻,动情之深处也仅仅是带着委屈、遗憾和感伤,是一种呢喃自语的絮语,是内心卑微低沉的声音。
而这一首词仿佛换了一个人,急促的爱情表白,显得苍白之余,还有些呼天抢地的悲怆。
2所见袁枚〔清代〕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
同时这首诗不顾及格律,活泼自由,语言浅显明了,形象自然生动。
综观全诗,它所描绘的和平、宁静和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所刻划的活泼、自在和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表现了诗人的一种“真性情”。
诗人曾经说过“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毋庸讳言,诗所描绘、所刻划的,正是诗人毕生追求的境界,也正是他所一再强调的“真性情”。
3舟夜书所见查慎行〔清代〕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明清朝代经典诗词篇二1观书于谦〔明代〕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2把酒对月歌唐寅〔明代〕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梅花一作:桃花)3言志唐寅〔明代〕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明清朝代经典诗词篇三1核舟记魏学洢〔明代〕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及代表作

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及代表作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不同的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
这些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1. 诗歌流派明清时期的诗歌流派非常丰富多样。
其中,以晚明的“江左派”和清代的“浙西派”最为著名。
晚明的“江左派”是以杨慎、杨基等人为代表的一批诗人组成的文学团体。
他们的诗歌风格独特,注重意境的营造,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
代表作有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
清代的“浙西派”则是以袁枚、纳兰性德等人为代表的一批诗人。
他们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为特点,注重抒发个人情感。
代表作有袁枚的《世说新语·破幽梦》等。
2. 戏曲流派明清时期的戏曲流派也非常丰富多样。
其中,以明代的“京剧”和清代的“评剧”最为著名。
明代的“京剧”是以李时中、李时中、李时中等人为代表的一批戏曲演员组成的艺术团体。
他们的演唱技巧高超,形成了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
代表作有《牡丹亭》、《长生殿》等。
清代的“评剧”则是以李时中、李时中、李时中等人为代表的一批戏曲演员组成的艺术团体。
他们的演唱技巧高超,形成了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
代表作有《西游记》、《红楼梦》等。
3. 小说流派明清时期的小说流派也非常丰富多样。
其中,以明代的“四大奇书”和清代的“红楼梦”最为著名。
明代的“四大奇书”是指《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和《金瓶梅》这四部小说。
这些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丰富的人物形象而闻名于世。
其中,《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以其精湛的描写技巧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而备受赞赏。
二、明清时期文学流派的影响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些文学流派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创作范式。
无论是诗歌、戏曲还是小说,都吸收了明清时期的文学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明清诗歌

明清诗歌人月圆·春晚次韵张可久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
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
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品评】此曲首两句,分别点出春与晚。
芳草萋萋,春云撩乱,夕阳笼罩,暮霭凄迷。
暗淡的景色表现心情的惆怅,是情景交融的写法。
“ 短亭” 三句,是对过去送别情景的回忆。
那时举杯送行,依依惜别,水陆分途,各奔前程。
曲中逐一指出湖、船、柳、马,历历在目,以此表明思念之深。
“ 一声啼鸟” 三句,既是春晚实景,又使意境深化。
啼鸟声打断了诗人的沉思,使他从迷惘中回到现实,而春晚的风雨,也是分别以后所经历的人生波折的写照。
结尾三句,顺着风吹雨打的描写,化用唐代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的诗意,抒发离愁别恨。
“ 佳人不见” ,正是作者在春晚时分愁思起伏的原因。
此曲以写景见长,景语又是情语,而所写的眼前景物,多与故实相关显得典雅工丽,倍能体现缠绵委婉的情味。
《词征》评此曲“ 丰约中度,旋复回环” ,此论颇是。
它在表达情感时注意分寸,描写景色时又注意前后映照,应属散曲中的精品。
沉醉东风·渔父白朴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然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品评】蒋一葵《尧山堂外纪》云:此曲“ 有味而佳” 。
确实,它值得认真咀嚼。
首两句,先描绘江边景色。
岸、渡、堤、滩,表明写的是水边。
这里长着芦、蘋、蓼柳,色分黄、白、绿、红。
枝叶疏爽的植物,点缀着缤纷的色彩,掩映着澄澈的江水,真是一幅淡荡明丽的秋江水墨图。
中间三句,渐露题旨。
“ 虽无刎颈交” 是先退一步,逼出下文“ 却有忘机友” ,再申明忘机友便是白鹭沙鸥。
鸥鹭点水而飞,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写渔父在澄明的秋江上,和鸥鹭相与忘机,便烘托出他性格的高洁,也从侧面表明他对尘浊的厌弃。
末两句,格调转为峭拔,特别是“ 不识字” 三字,掷地有声。
明清诗歌专题知识点总结

明清诗歌专题知识点总结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诗歌在这一时期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明清诗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个性风貌,其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均不可小觑。
本文将就明清诗歌的特点、代表诗人、流派风格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特点1. 明清诗歌的时代背景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诗歌承载着时代的变革和社会风貌。
明朝后期社会动荡,诗人们多对时代风貌、社会疾苦作出反应;清朝时期国家政治稳定,诗人们则更多地表现个人感情、生活情趣。
2. 明清诗歌的形式和内容明清诗歌在形式上延续了唐诗的传统,同时也吸收了宋诗及元曲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内容方面,明清诗歌多以山水田园、家国情怀、个人感慨等为题材,充满着诗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悟。
3. 明清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明清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有律诗、绝句、词等形式。
在艺术表现上,明清诗歌追求准确表达情感和意境,善于运用比兴、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深厚的意蕴和美学价值。
二、代表诗人1. 明代代表诗人——辛弃疾辛弃疾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抒情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激情和豪迈,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他的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元夕》、《夜行黄沙道中》等,其中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2. 清代代表诗人——袁枚袁枚是清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清新、婉约之美,题材广泛,情感真挚。
他的代表作品有《鹧鸪天·晓日冥冥口上歌》、《清平乐·游西湖》等,这些作品体现了他对自然景物和人生命运的洞察和表达。
三、流派风格1. 明代诗歌流派风格明代诗歌以宫廷诗、山川诗、儒家诗、江南诗等为代表。
其中宫廷诗以描写宫廷生活和帝王风采为主题,如徐渭的《上林赋》;山川诗则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为主题,如李廷忠的《杭州湖山》;儒家诗多表现对传统道德和文化的思考,如方孝孺的《满江红·登岳阳楼》;江南诗则以描绘江南风光和女子情怀为主题,如杨慎的《小池》。
《料无富贵逼人来》明清诗歌100首

《料无富贵逼人来》明清诗歌100首1.咏钱/袁枚《23》《25》《146》《210》《353》人生薪水寻常事,动辄烦君我亦愁。
解用何尝非俊物,不谈未必定清流。
空劳姹女千回数,屡见铜山一夕休。
拟把婆心向天奏,九州添设富民侯。
【主题】对金钱的辩证观点。
【注释】薪水:借代柴米油盐之事。
俊物:好东西。
姹女:少女,汉灵帝母亲永乐太后曾专用河间女工数钱。
解用句:懂得用钱何尝不是好人才。
铜山:邓通曾自铸钱币,景帝时被抄家穷饿而死。
婆心:是仁慈之心。
九州句:希望天子能设像汉武帝封车千秋为“富民侯”,让百姓走上富裕。
2.伤心/袁枚《158》《374》伤心六十三除夕,都在慈亲膝下过。
今日慈亲成永诀,又逢除夕恨如何?素琴将鼓光阴速,椒酒虚供涕泪多。
只觉当初欢侍日,千金一刻总蹉跎!【主题】除夕祭母,十分痛苦。
【注释】慈亲:慈爱的父母,此指母亲。
3.绝命词/袁枚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过通州。
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两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主题】除夕祭母,十分痛苦。
【注释】一说作者为乞丐。
4.醉吟/一侍女《28》一杯一杯又一杯,主人醉倒玉山颓。
主人大醉卷帘起,招入青山把客陪。
【主题】在于她描绘出主人(成容若)那豪爽待客的形象【注释】袁枚《随园诗话》记载纳兰侍女口占的。
5.九江舟中/王鸣胜《25》渺渺浔阳烟树齐,萧萧湓浦雁行低。
长江九派东流去,何事孤舟独向西?【作者简介】王鸣盛(1724-1808),上海嘉定人,官至礼部侍郎。
【主题】写江水东流我独向西,叹忙碌奔波。
【注释】湓浦:湓江。
6.西湖葛岭有嘲/王鸣胜《191》忙里能闲号半闲,相公胸次本来宽。
襄樊失守成何事,不抵秋虫胜负看。
【主题】讽刺贾似道胸中无国事。
【注释】葛岭有贾似道的别墅。
秋虫:指斗蛐蛐。
7.卢沟桥/王鸣胜《25》卧虹终古枕桑乾,泱漭浑河走急湍。
马邑风烟通一线,太行紫翠压千盘。
唤人喔喔荒鸡早,照影苍苍晓色寒。
明清乐府诗

明清乐府诗《长干行·家临九江水》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二、衍生注释1. “长干”:古代金陵城(今南京)里的一个地名,是吏民杂居的地方,故址在今南京城南。
2. “九江”:这里的九江并非现在专指江西九江,而是泛指长江下游一带众多的江河。
三、赏析1. 主题与情感- 主题是描写长干人同乡相遇的情景。
情感上充满着一种略带遗憾又有些惊喜的感觉。
男女二人同是长干人,但是小时候却并不相识,这种不相识中又有一种他乡遇同乡的亲近感。
- 反映出长干地区的人们之间那种剪不断的地域联系和一种冥冥之中的缘分感慨。
2. 表现手法- 这首诗采用了直叙其事的手法,简洁明快。
开篇就点明了女方居住在靠近九江水的地方,就在九江边来来去去。
然后直接说出双方都是长干人,可是小时候却不认识。
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语言质朴如同白话,以一种非常直白、朴素的方式来讲述这个相遇的故事,却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一种质朴的情感。
四、作者介绍此诗为唐代诗人崔颢所作。
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他的一生,既有不得志的坎坷境遇,又有诗作受推崇的辉煌。
他的诗以描写汴州、洛阳等地的宫女愁怨之作和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边塞诗著称,《长干行·家临九江水》则是他描写民间生活的经典之作,从崔颢多样的诗作题材可以看出他描绘生活多样性的能力很强,能把各种人物和情景恰当地用诗歌展现出来。
五、运用片段1. 在一场老同学聚会上,多年来大家各自辗转,其中有两位同学,小时候虽在相邻的街区,却从未有过交集。
老班长笑着说:“你们这可真是‘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啊,不过现在还不算晚。
”2. 小李和小张都是来自同一个小县城的打工者,他们在大城市的一家工厂里相遇了。
小李打趣道:“咱两也算是‘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的情况啦,现在遇上了可得好好关照下。
”3. 在一个大规模的同乡会上,有两个人发现彼此老家房子虽然隔得不远,但以前都没见过面。
部编版九年级上必背古诗词

部编版九年级上必背古诗词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的必背古诗词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包括了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时期的诗歌。
以下是部分必背古诗词的内容:1. 《观刈麦》 - 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2.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 《赤壁》 - 苏轼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6.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7. 《声声慢·寻寻觅觅》 - 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8.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 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9. 《滕王阁序》 - 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10. 《岳阳楼记》 - 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这些古诗词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深邃的思想情感。
通过背诵这些诗词,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明清爱情诗歌

明清时期的爱情诗歌,有着丰富的情感表达和细腻的描写,以下是一些明清时期的爱情诗歌:
1. 《绮怀》清·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2.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清·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
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5. 《千秋岁·夏景》明·杨基
画船深入小桥西,红翠乡中列玳筵。
南浦绿水明于镜,北渚青霞杳似烟。
薄云卷雨凉成阵,高柳鸣蝉暑气清。
更上高楼穷远目,江湖风色动微澜。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枝当日愿。
3. 《长相思·山一程》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4. 《红豆曲》清·曹雪芹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诗歌人月圆·春晚次韵张可久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
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
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品评】此曲首两句,分别点出春与晚。
芳草萋萋,春云撩乱,夕阳笼罩,暮霭凄迷。
暗淡的景色表现心情的惆怅,是情景交融的写法。
“ 短亭” 三句,是对过去送别情景的回忆。
那时举杯送行,依依惜别,水陆分途,各奔前程。
曲中逐一指出湖、船、柳、马,历历在目,以此表明思念之深。
“ 一声啼鸟” 三句,既是春晚实景,又使意境深化。
啼鸟声打断了诗人的沉思,使他从迷惘中回到现实,而春晚的风雨,也是分别以后所经历的人生波折的写照。
结尾三句,顺着风吹雨打的描写,化用唐代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的诗意,抒发离愁别恨。
“ 佳人不见” ,正是作者在春晚时分愁思起伏的原因。
此曲以写景见长,景语又是情语,而所写的眼前景物,多与故实相关显得典雅工丽,倍能体现缠绵委婉的情味。
《词征》评此曲“ 丰约中度,旋复回环” ,此论颇是。
它在表达情感时注意分寸,描写景色时又注意前后映照,应属散曲中的精品。
沉醉东风·渔父白朴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然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品评】蒋一葵《尧山堂外纪》云:此曲“ 有味而佳” 。
确实,它值得认真咀嚼。
首两句,先描绘江边景色。
岸、渡、堤、滩,表明写的是水边。
这里长着芦、蘋、蓼柳,色分黄、白、绿、红。
枝叶疏爽的植物,点缀着缤纷的色彩,掩映着澄澈的江水,真是一幅淡荡明丽的秋江水墨图。
中间三句,渐露题旨。
“ 虽无刎颈交” 是先退一步,逼出下文“ 却有忘机友” ,再申明忘机友便是白鹭沙鸥。
鸥鹭点水而飞,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写渔父在澄明的秋江上,和鸥鹭相与忘机,便烘托出他性格的高洁,也从侧面表明他对尘浊的厌弃。
末两句,格调转为峭拔,特别是“ 不识字” 三字,掷地有声。
强调渔父不识字,可以无忧无虑,可以傲视王侯,正是要表现识字的知识份子对现实生活的反感。
在词曲创作中,以渔父为题材的作品不在少数,一般也只着眼于描绘他们生活的逍遥惬意,象刘秉忠的《清平乐· 渔舟横渡》说:“ 自任飞来飞去,伴他鸥鹭忘机。
” 白朴此曲情味则显然有所不同。
由于白朴虽然优游山水,实则块垒未消,这一来,命辞遣意,就不是一味潇洒脱略。
水仙子·寻梅乔吉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
淡月昏黄。
【品评】梅花是高洁的象征,古人踏雪寻梅,意味着对高尚品格的追求。
此曲入三句,即从“ 寻” 字落笔。
“ 冬前冬后” ,写寻找时间之长,“ 几村庄” 写寻找地域之广。
“ 溪南溪北” 与“ 树头树底” 两句则写从山下找到山上。
作者极写寻梅之艰,正表明爱梅之心切。
“ 冷风来何处香” 两句,是意外地发现了梅。
先写嗅到梅的香气,后写看到梅的姿容,配合着“ 何处” 、“ 忽相逢” 的点染,层次分明地表现出寻梅时从犹豫到惊喜的神态。
最后三句,化用三个典故曲折表达寻见梅后的心情。
“ 酒醒寒惊梦” ,是写所见梅花的美。
据《龙城录》载,隋代赵师雄过罗浮山,遇一白衣女子,对饮甚欢。
酒醒后发觉自已躺在白梅树下。
承上文“ 缟袂绡裳” ,诗人在美丽的白梅面前,觉得自已也象赵师雄那样醉心惬意。
不过中间着一“ 寒” 字,便透露去一丝怅惘。
“ 笛凄声断肠” ,则承“ 寒” 字落墨。
李白曾有诗“ 黄鹤楼前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
诗人也想到春景不能常驻,梅花不能常开,理想不能常在,美好的事物终将失去,因而在获梅时既是欣喜,又有伤悲。
“ 淡月昏黄” ,用林逋“ 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意,既交待寻梅的时间,又传出寻梅者寂寞的心绪。
此曲环绕着寻梅写情绪的变化,从寻梅的殷切,遇梅的喜悦,到赏梅时的忽感失落,细致入微,含蓄有味。
折桂令·梦是作郑光祖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赋罢高唐。
风动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
缥渺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余香。
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
【品评】《太和正音谱》云:“ 郑德辉之词如九天珠玉。
” 又云:“ 其词出语不凡,若咳唾落乎九天,临风而生珠玉,诚杰作也” 。
他的作品构思之奇,用词之美,确实不同凡响。
这支小令,以梦后的感觉,表现相思之苦,手法也奇巧新颖。
首句显示一种仿佛迷离的意蕴,窗户半开,若明若暗。
幽幽的梦境,似乎越来越缥缈朦胧了。
“ 歌罢” 、“ 赋罢” 两句,用两个曲故含蓄地表现梦中的欢会,连用两个“ 罢” 字,是对风流云散的强调,并带出下文梦醒的描写。
“ 风动” 、“ 爽入” 、“ 月照” 三句,写醒后所见。
凉风、明月,吹醒了人,照破了梦。
但梦中一切,还历历在目,梦醒了似乎还在梦中。
“ 依稀” 句,即写如见其人,如闻其香。
梦是幻觉,而幻觉之外,又有幻觉,这奇特的描写,恰好表现思恋的缠绵悱恻。
末三句,点明曲意。
“ 思量” 一语,三次反复出现,一唱三叹,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一往情深无法割舍的相思之苦。
醉东风关汉卿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 保重将息” ,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品评】此曲写送别,语言明白如话,感情真挚动人。
它入手即总摄离别时的感受,首两句对偶句,很能表现离别者内心的痛苦,情绪的凝重。
跟着写送行的场面,饯行的女子,手上端着酒杯,眼里盈盈珠泪。
“ 搁着” 两字,刻画出强忍眼泪的神态。
后几句着重写临别赠言的场面:她刚刚对离人说了声保重将息,便心如刀割,再也说不下去了。
毕竟,她控制住自已的情绪,也不愿意让所爱的人在离别的时刻增加痛苦,于是,她显得很爽朗,很自然,用一句美好的祝愿代替千言万语。
而写她强颜欢笑,很能深一步揭示她内心的痛苦。
我国写恋人送别的诗词,如韦庄的《女冠子》“ 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
柳永的《雨霖铃》“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
此曲刻画入微处,与上面两词相埒,而真率透彻过之。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渡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品评】马致远是元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此曲写天坛流子在秋天的感受。
首三句叠用九个名词,名词与名词衔接,无须动词作中介,却又能够使人理解作者所见所想。
这就象电影的蒙太奇镜头那样,通过画面的组接,启发观众联想画面以外的涵义。
秋天的黄昏,乌鸦返巢,藤缠老树,失去依托的游子,面对这样的景色,不能不触动愁思。
远处,小桥流水,村舍人家,显得宁谧面温馨,反衬游子离家心情的失落。
而放眼望去,古道蜿蜒,瘦马踯躅,周遭一片寂寞苍凉。
这三组景色,情味不同,在夕阳的照映下,统一构成富有韵味的意境。
最后一句,“ 断肠人在天涯” 。
这句贯穿全曲,却又戛然而止。
至于游子的情感,已不必多写。
游子是谁?是作者还是别人,也不必说明。
因为,它概括了羁旅天涯的人最典型的感受。
周德清《中原音韵》誉此曲为“ 秋思之祖” 。
王国维说它“ 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人,均不能辩此” 。
确实,此曲所表现的艺术魅力,别人难以企及。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品评】张养浩晚年在陕西赈济饥民时,写了九首怀古曲。
这是最有名的一首。
起句“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气势飞动。
作者纵笔酣写山川的壮美,赋于它以强烈的感情。
沉郁的声调,产生闷雷滚动般的效果,使人心灵震撼。
“ 山河表里潼关路” ,突出写潼关的险要。
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多少次关系着兴亡的战斗在这里展开。
从潼关向西,“ 望西都,意踟蹰” 。
长安是好几代王朝的首都,作者登高伫望,思古之情悠然而起。
“ 伤心秦汉经行处” 两句,是说遥望那片秦代人、汉代人乃至历代人曾经走过的土地,不禁感慨系之。
诗人感到,历史在他面前一页页地翻开,无情地宣示王朝更替不可避免的现实。
此曲迥异于其他诗作,在于它不只是一般地抒发兴亡之感,而且一针见血,揭示出兴亡后面的历史真谛:“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这八个字,鞭辟入里,精警异常,恰如黄钟大吕,震聋发聩,使全曲闪烁着耀眼的思想光辉。
从诗人对百姓的态度,回应起首两句,当可理解为甚么他在豪雄的山色面前,抚今追昔,显得心情沉重,郁勃难舒了。
咏煤炭于谦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品评】这首咏物诗,是作者以煤炭自喻,托物明志,表现其为国为民的抱负。
于写物中巧妙结合着咏怀。
第一句咏煤炭点题。
第二句便正面抒怀,说这里蕴藏着治国安民的阳和布泽之气。
“ 意最深” ,特别突出此重点的深意。
“ 春浩浩”承“ 阳和” 来,“ 照破夜沉沉” ,对照着写,显示除旧布新的力量。
古人称庙堂宰相为鼎鼐,这里说宰相的作为,有赖于其人具有生成万物的能力,仍从煤炭的作用方面比喻。
“ 铁石” 句表示坚贞不变的决心,也正是于谦人格的写照。
“ 但愿苍生俱饱暖” ,从煤炭进一步生发,即杜甫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之意而扩大之。
末句绾结到自已出山济世,一切艰辛在所甘心历之的本意,是说人,也切定煤炭。
通篇寄托深远,而语言质朴明畅,无疑是于谦的力作。
绝句刘基人生无百岁,百岁复如何?古来英雄士,各已归山河。
【品评】此诗写志士的愤慨。
沈德潜评曰:“ 悲咽。
” 第一句从《古诗十九首》的“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化出。
接着说“ 百岁复如何” ,用诘问名式,深入一层,增强了人生感慨的表达力量。
后半首申足前意。
著名的苏轼《前赤壁赋》有一段绝妙好辞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此非曹孟德(操)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朗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音诗)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这诗后半,形象地概括了苏轼的赋意。
特别是刘基本人,就是辅佐朱元璋扫荡群雄成就统一大业的英雄士,在这里抒发的悲概,便不是一般文人的无病而呻了。
泰山李梦阳俯首元齐鲁,东瞻海似杯。
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
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
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品评】泰山诗,自从杜甫写了五古一首以后,后人几乎难于着笔。
李梦阳这首五律居然力能扛鼎。
一起便写出“ 登泰山而小天下” 的俯视一切气概,说海水如杯之小,正是衬托出泰山之高。
斗然一峰,指的泰山绝顶天柱峰。
“ 日抱扶桑跃” ,写观峰观日的壮观,“ 抱” 字“ 跃” 字,写日出动态逼真,“ 天横碣石来” ,则横向拓开。
末二句对秦皇、汉武的封禅迷信不悟,加以嘲讽,然而意在言外,不是议论。
通篇大气磅礴,与题相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