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戏曲元素论文

合集下载

流行文化与传统戏曲音乐的融合 ——初中音乐戏曲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流行文化与传统戏曲音乐的融合 ——初中音乐戏曲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流行文化与传统戏曲音乐的融合——初中音乐戏曲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日益多样化,流行音乐之风盛行让人们逐渐遗忘民族音乐,戏曲尤甚。

近年来,许多音乐人把戏曲元素融入到流行音乐中受到大众认可,喜欢上戏曲元素与流行音乐的碰撞,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要求,让大众对戏曲有了新的认识。

本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借流行之势激发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希望学生能因此了解并喜爱戏曲,本文即对提高学生学习戏曲兴趣的方法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戏曲;流行音乐;兴趣引言中国戏曲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已具有上百年的历史。

现今,在流行音乐盛行的当下,中国戏曲已走到瓶颈区,在叱咤百年的艺术要逐渐被遗忘的情况下,流行与戏曲相融合的歌曲别具一格,使得戏曲逐渐被大众重新认识与接受。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音乐,是传承发展传统音乐文化的需要”,因此,学校音乐教育是传承戏曲音乐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流行音乐与戏曲发展的现状分析(一)学生对流行音乐与戏曲的看法流行音乐是当下最受年轻人追捧和喜欢的,它是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产物,长期受欧美日韩音乐风格的影响,语言生活化、节奏明快的流行音乐更易于让年轻人接受和喜爱。

反观戏曲,当代大多数年轻人不懂戏曲表达的内容,更不爱它的节奏拖沓冗长与“奇怪”唱腔,甚至觉得戏曲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

以上看法在音乐课堂上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态度皆可体现:课件上出现学生喜爱的明星、歌手,课堂的导入、拓展等环节播放流行歌曲,学生会积极表现,兴趣大增令课堂活跃不已,逐渐喜欢音乐课。

反之在课上按照传统的方式教授京剧一课,学生不耐烦,不愿听,教师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一堂课就是“一场空”。

(二)戏曲元素在流行音乐中呈多元化趋势在生活方式多元化,娱乐形式多样化的时代,中国音乐文化在不断发展的道路上需要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经久不衰。

早年出现了戏曲元素与流行音乐巧妙融合的“戏歌”《故乡是北京》、《说唱脸谱》开创了音乐新篇章,它是对戏曲的改良与创新,是对现代歌曲的充实与丰富。

《2024年歌曲《沁园春·雪》五个版本中戏曲元素的美声演唱分析》范文

《2024年歌曲《沁园春·雪》五个版本中戏曲元素的美声演唱分析》范文

《歌曲《沁园春·雪》五个版本中戏曲元素的美声演唱分析》篇一一、引言《沁园春·雪》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诗歌之一,在音乐的领域里也有多个不同版本的演绎。

本篇将就歌曲《沁园春·雪》在五个不同版本中的戏曲元素的美声演唱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艺术形式到表现技巧,探索其在美声演唱中的独特魅力。

二、五个版本的概述《沁园春·雪》的五个版本涵盖了多种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既有传统的戏曲演绎,也有融合现代音乐元素的改编版本。

传统戏曲版本在演唱上更注重原汁原味的戏曲韵味,而现代改编版本则更加注重歌曲的旋律性和可听性。

三、戏曲元素的美声演唱分析(一)传统戏曲版本的美声演唱传统戏曲版本的《沁园春·雪》在美声演唱上更注重传统戏曲的唱腔和表演技巧。

演员在演唱过程中,不仅需要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还需要将戏曲的韵味和情感融入到歌曲中。

在发音上,演员需要运用独特的戏曲嗓音技巧,使声音更加圆润、激昂。

(二)融合现代音乐元素的改编版本的美声演唱融合现代音乐元素的改编版本在美声演唱上更加注重歌曲的旋律性和可听性。

演唱者需要运用现代的演唱技巧和表演方式,将传统的戏曲元素与现代的流行音乐元素相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演唱风格。

同时,还需要注重歌曲的情感表达,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歌曲的内涵。

四、戏曲元素的表现技巧(一)唱腔的独特性《沁园春·雪》的戏曲元素在唱腔上具有独特性。

不同的戏曲流派在唱腔上有着不同的特点,如京剧的激昂、豫剧的婉转等。

在美声演唱中,演唱者需要运用独特的嗓音技巧和表演方式,将这些唱腔特点融入到歌曲中,使歌曲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

(二)表演的细腻性除了唱腔的独特性外,戏曲元素的表演也需要注重细腻性。

在美声演唱中,演员需要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方式,将歌曲的情感和内涵传达给观众。

同时,还需要根据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灵活运用身段、手势等表演技巧,使表演更加生动、形象。

五、结论《沁园春·雪》作为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歌曲,在美声演唱中融入了丰富的戏曲元素。

流行音乐中戏曲元素运用的思索

流行音乐中戏曲元素运用的思索
中来 。 5 . 歌名 直接 借用 戏 曲的 曲名 、行 当、
参考文献 :
[ 1 ] 潘妍 娜 . 论 当代 流 行音 乐 中 的 “ 戏曲
唱脸谱》、 陶拮的 《 苏三说 》 、 周杰伦 的 《 霍 元 甲》、 王力宏 的 《 花 田错》等等 歌 曲都是 借鉴戏 曲唱腔进行创作,广为流传 的经 典之
投稿 热线 :0 { O -6 5 5 8 3 0 1 5 \ 6 5 5 8 5 7 5 投稿 邮箱 h h z s z z s @s i n a c o n r
流行音乐中戏 曲元素运用的思索
■ 黎辉辉
【 摘 要】 : 戏 曲元素在流行音乐 中的运用 已经成为 了一种潮流 ,流行音乐与 中国戏 曲的完美结 合 。 给 人耳 目一新 的感觉。笔者通过对 现如今流行音 乐中戏曲元素运用方 式的分析 。有如下 思索 :中国音 乐人 们应本着不跟风 。不盲 从 的态度 .结合 二者 艺术特征 。创作优 秀的作品 。让 中国的传统文化搭乘 流行 的载体焕发 生机 ,得 以蓬 勃发展 .建
好。
战》也将戏 曲设定为第 四期 的主题 。因此 , 可以看 出戏 曲元素在流 行音 乐的创作 中越 来 越丰 富,笔者 也相信将来更 多的音 乐人会创 作出更多优秀 的音白。戏 曲界 有句表 演格 言 “ 千 金道 白四两 唱”, 可见道 自在戏 曲演唱 中的重要性和难度 。而借鉴到流 行歌 曲中的戏 曲道 白,往往成为了这首歌的点睛 之 笔 。如 张国荣 的 《 当爱 已成往 事》, 开 篇 “ 依孤看来 ,今 日是你我分别之 日…… ”出 自京剧 《 霸 王别姬 》, 这 首歌 曲是 电影 《 霸 王别姬 》中的配乐 。霸王 的别词,瞬间就将 主人公程蝶衣 的悲剧命运定格 了。虽然歌 曲 中并没有戏 曲元素 的过多进入 ,却直接将戏 曲的意境 、风格 、情节、情感都移植到歌 曲

浅析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

浅析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

浅析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浅析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在音乐创作中产生了独具的魅力。

流行音乐中所含带的古典艺术元素,有如一股清泉给听众以清新典雅、古色古香之感,同时也体现出沉稳厚重、磅礴清婉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这些现代流行音乐与传统古典元素相结合,在听觉上带来别具一格的音乐体验。

一、流行音乐中古典元素的简述流行音乐的涵盖面较为广泛,目前学者并未有准确的可鉴定定义。

最为广泛的使用解释源自《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通俗音乐(Popular music)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

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与传统民间音乐,亦称流行音乐。

”①从定义中可见,流行音乐的最重要特点在于有别于古典音乐。

随着时间的流变,对于流行音乐的定义日益模糊。

但它所具有的流传地域广泛、传播速度快、极强的娱乐性和传唱性等主要特点一直未变。

20世纪末,流行音乐蓬勃发展,R&B、蓝调、Hip-Hop日益占据音乐主流。

2003年,华语流行乐坛的音乐作品中逐渐填入了古典风。

这种新兴的视听体验一经入世,便受到听众的狂热追捧。

如今,流行音乐中含带的古典元素音乐数不胜数,下面列出几例:二、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类型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类型颇多。

综述而言,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于流行音乐中融入古典的古诗词意蕴、民族旋律以及戏曲音韵。

(一)融入古典的古诗词意蕴中国的古典诗词高雅、沉厚,立意深远,词意深幽,富有独特的、浓郁的中国风色彩,能使诵读者不经意的于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唯美的画卷。

流行音乐中将优美的古诗词加上现代编曲旋律,即可营造出“歌-诗一体”的优美意境。

我国最早借用古诗词元素融入现代音乐的是上世纪20-30年代的一批知名作曲家,如青主、江文等曾于唐诗、宋词、元曲中摘录、编写歌词。

如,江文曾以苏轼、李清照、李后主等人的诗篇以及唐诗律诗篇等,编写出了大量优美的歌曲。

现代流行音乐中注入古典元素的歌曲则以周杰伦为代表。

浅谈流行音乐融入戏曲元素的现

浅谈流行音乐融入戏曲元素的现

浅谈流行音乐融入戏曲元素的现作者:朱媛媛来源:《音乐时空》2011年第09期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流行音乐呈现迅猛的发展趋势,严重冲击了我国古典戏曲的位置。

如何避免我国传统戏曲因不被年轻人所喜爱而出现断代危机已经成为文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将古典戏曲中的元素融入流行音乐中这一想法的提出不但解决了上述问题,还促进了我国传统戏曲的传播,在年轻人中引起很大反响。

文章就流行音乐融入戏曲元素的现象,做了如下论述。

关键词:流行音乐戏曲元素现象流行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不仅能缓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同时也真实的反应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近些年来,具有“中国风”元素的音乐流行发展起来,受这一潮流的影响,许多歌手开始在歌曲创作中将流行音乐与我国传统的戏曲结合起来,用流行音乐的演唱方式展现古典戏曲的特色。

通过这种方式我国古典戏曲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两种文化艺术也逐渐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一、流行音乐融入戏曲元素的优势(一)流行音乐与戏曲相结合,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古典戏曲这种传统的音乐表现形式已经脱离了现代音乐潮流的发展,不再能够引起年轻人的关注,更不能依靠年轻人进行传承,因而我国的传统戏曲出现了可能断代的危机。

然而,近些年来“中国风”在乐坛上引起大热,成为了流行音乐的新潮流,通过将古典戏曲元素融入现代音乐中的方式,一方面吸引年轻听众,一方面也促进了我国传统戏曲的发展。

由此可见,流行音乐与戏曲的相融合,不仅符合当代音乐发展的潮流,也符合当代青年的艺术心理。

(二)充分的表现出戏曲的主题将流行音乐与传统戏曲相结合有很多的优势:首先,流行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将戏曲中的主题完整的表现出来,同时还能将戏曲中的人物事件完整的叙述,从而使人们在聆听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了解戏曲中的大概情节;其次,流行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戏曲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其能够跟上社会的发展潮流。

最后,流行音乐能将戏曲中的相关内容传达给当代年轻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戏曲起到了传播、继承的作用。

论影视音乐中戏曲元素的运用及其价值

论影视音乐中戏曲元素的运用及其价值

2023 电影是一门综合了视觉与听觉的艺术。

电影音乐就是电影重要的构成元素之一。

回顾中国电影史,不难发现戏曲元素在电影音乐中的重要地位。

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音乐创作者运用现代而又新颖的方式演绎着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电影中融入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元素,诸如戏曲元素、民歌元素等,由此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电影音乐风格,令观众耳目一新。

而戏曲元素融入影视要以不同时代的影视艺术要求为基础,同时也要与具体时代的文化相结合,通过分析中国早期电影音乐探索和流行音乐的融入,揭示电影音乐的运用也是中国电影学派建构民族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有利于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领域中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

一、中国早期电影音乐产生及探索电影音乐实际上属于跨学科研究,需要综合电影和音乐、文学等三个学科进行研究。

电影与音乐的关系表现为能指都是知觉性的,电影是视觉的和听觉的,而音乐只是听觉性的,即视觉不在场的情况下,电影比音乐更富知觉性。

[1]从知觉能指的角度看,电影包含了其他艺术的能指,其中也包括音乐,而中国电影音乐中戏曲元素的运用也在这能指范围中。

要分析音乐的戏曲元素,就必须先理解什么是戏曲。

戏曲是以文学剧本为主体,以音乐、舞蹈、表演(含武术、杂技、舞美)等表现手段的综合艺术。

中国戏曲艺术的种类繁多、底蕴深厚、内涵丰富。

但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越来越少,对其较为繁琐的传承方式更是不易接受,因此对古典戏曲文化很难持有喜爱。

电影最早在中国放映的时间有“徐园1896说”“礼查饭店1897说”,甚至还有“汉口1896说”。

[2]中国第一首电影音乐是拍摄于1926年的影片《良心复活》中的《乳娘曲》,它由包天笑作词,冯子和作曲。

《良心复活》的剧情内容实际以托尔斯泰的《复活》为蓝本,而其中的插曲《乳娘曲》的唱腔和曲调都有京剧的影子。

《良心复活》的创作方式体现了中国早期电影中西合璧的特征,既有对中国传统音乐思潮的延续也有对西方音乐技术的采用。

流行音乐和戏曲元素的融合与创新

流行音乐和戏曲元素的融合与创新

赵喆:流行音乐和戏曲元素的融合与创新 56流行音乐和戏曲元素的融合与创新赵喆(郑州师范学院河南郑州450000)【摘要】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然而随着流行音乐的大量涌入, 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戏曲的重要地位。

戏曲艺术似乎只受到老年人的青睐,成为了一种“小众文化”,社会大众更 向往流行音乐这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音乐元素。

近年来,已经有一部分音乐人开始挖掘戏曲艺术的精华,在流 行音乐中融入戏曲元素,创作出了一种受到大众喜爱的新型的音乐形式。

接下来,笔者就流行音乐和戏曲元素的 融合与创新提出几点浅显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流行音乐;戏曲元素;中国风;融合与创新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志码:A_、中国戏曲与流行音乐现状分析(一) 中国戏曲现状。

在20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听戏 曲是人民大众的主要消遣娱乐方式。

而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流行音乐开始走进大众的视野之中,开始冲击戏曲的主流地位。

如何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戏曲,使其精华不流失,不被社会抛弃,成为了主要探究方向。

(二) 流行音乐现状。

近年来,流行音乐风靡中国。

流 行音乐以其轻快的音调、贴近生活的歌词、多样的音乐风格,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逐渐成为了中国的“主流文化”。

2001年,周杰伦的一首《双截棍》让他声名大噪,这首歌融入了多种音乐风格,刚柔并济的摇滚加上超快版Rap曲,可以说是令人耳目一新;然而一些老年人直呼听不懂,理解不了,觉得是在“念经”。

可见流行音乐与戏曲元素开始往两个相反的方向走,开始走向两个极端,那么如何挽救传统戏曲,如何实现流行音乐的创新,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把两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再在其基础上推陈出新。

[1]二、流行音乐与戏曲元素的多元化结合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音乐口味变得越来越“刁钻”,流行音乐也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所以一大批流行音乐创作者开始推陈出新,在流行音乐中融人戏曲元素。

戏曲元素与流行歌曲的融合

戏曲元素与流行歌曲的融合

戏曲元素与流行歌曲的融合作者:陈霓来源:《艺术评鉴》2024年第01期【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受众审美需求的变化,传统的戏曲表演艺术受到严峻挑战。

将流行歌曲作为载体,戏曲元素融入其中,是弘扬戏曲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也在客观上促进了流行歌曲的文化创新。

本文以《武家坡2021》《伶人》两首作品为例,分析流行歌曲中的戏曲元素,包括戏曲题材、戏曲唱腔、编曲乐器、舞台演绎等方面的融入。

戏曲元素与流行歌曲的融合具有较高的艺术与文化价值,可以促进中国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推动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拓展文化产业和艺术市场。

【关键词】戏曲流行歌曲《武家坡2021》《伶人》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4)01-0020-06随着科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传统戏曲艺术那耳熟能详的故事情节、悠长缓慢的唱腔、一板一眼的程式化表演在年轻受众群体中很难获得共鸣,更难得到广泛传播,这是传统戏曲所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因此,戏曲更需要以更贴近当代受眾审美需求的形式走向大众化。

将流行歌曲作为载体,戏曲元素融入其中,是弘扬戏曲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也在客观上促进了流行歌曲的文化创新。

因此,本文选取两首具有代表性的流行音乐作品《武家坡2021》《伶人》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也对同一作品不同版本中的戏曲元素进行分析,从而探析戏曲元素与流行歌曲的融合问题。

一、《武家坡2021》《伶人》概述在不同地区或者国家和时期,人们对于流行歌曲的定义各有不同。

《现代汉语词典》中“流行歌曲”的定义有两种,其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受到普遍欢迎且广泛传唱的歌曲;其二是指通俗歌曲。

从这个界定不难看出,在审美方面,流行歌曲具有通俗性,它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所以不同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其平民化、浅易性和世俗性使得它传播范围更广,容易被广大群众所喜爱、传唱或欣赏;在内容方面,流行歌曲往往是在大众日常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在形式方面,流行歌曲具有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等特点,朗朗上口的音乐形式更能够让听众产生共鸣,也便于听众记忆,并且借助传媒传播开来而流行一时,甚至能够流传后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音乐中的戏曲元素浅谈
【摘 要】戏曲在中国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音乐形式,从元代的
杂剧开始,曾经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它成为了人们生活中重要的娱乐
项目。但是年代久远了,像《高山流水》《梅花三弄》《阳关三叠》
等许许多多遗留下来的民族音乐,已经很少被年轻的一代人关注了;
流行音乐却家喻户晓,但是堪称经典的并不多。
【关键词】戏曲 音乐形式 流行音乐
一、绪论
流行音乐自从产生以来已经有百年时间,经过这么久的发展,
流行音乐的形式已越来越多变,种类也越来越多,反映的内容也越
来越广泛,在当代文化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有的西方
学者甚至认为,流行音乐也许是“后现代文化形式中最杰出的代
表”。作为有着充沛生命力的一种文化现象,流行音乐在日常生活
中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流行音乐之所以这样一直以来都广受欢
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流行音乐自身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
的,它在不同时期都能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地转变风格。
中国流行音乐的鼎盛时期应该说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
十年代中期,无论是大陆还是港台,优秀的流行音乐歌手和作品繁
如星辰,大陆的歌手有:毛阿敏、李谷一、董文华、李娜、那英、
崔健、高枫、张行、郭峰、毛宁、孙国庆、刘欢等,港台的有:谭
咏麟、张国荣、张学友、罗文、张雨生、齐秦、姜育恒、王杰、伍
思凯、罗大佑、苏芮、高胜美、潘美辰、邓丽君、梅艳芳等等,不
胜枚举。注意,以上我所列举的歌手要么不只出过一张专辑,要么
所传唱的经典作品经久不衰,而现在的流行歌手都只是昙花一现,
或只唱一首成名曲后销声匿迹,除了一个“后现代流行音乐”的周
杰伦外,其他的都不怎么经常现身。
二、流行音乐的性质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主要以满足消费为目的的商业化的娱乐音
乐,它必然是“建立在契合了某种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心理因而能为
大众所普遍接受的基础之上的。”流行音乐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的,因而必然会“致使这种唱、奏、听某一曲目或运用某一风格的
行为方式及其对象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扩展蔓延,并形成不同程度
的社会风靡与社会群体性狂热。”流行性和时尚性是流行音乐的基
础。
流行音乐的娱乐性。流行音乐的作品内容通俗易懂,题材多取
自于日常生活,以表现爱情主题的为多数,接受和消费的主体多数
是以一般平民或亚文化群为主,因此它强调的是它自身的娱乐性和
消遣性。它的通俗性决定了它拥有大众的基础。人们可以主动参与
表演,增加了能动的空间和乐趣,人们从中能得到放松与享受。因
此,流行音乐更为注重和强调自身的娱乐消遣性,“娱乐性”是流
行音乐的重要特征与功能。
流行音乐的商品性。流行音乐的传播载体是以作为大众文化消
费品的各类录音磁带唱片为主的,在市场经济下,由于生产者面对
的是一个巨大的商品市场,他们必然会以赚取利润作为他的最终目
标。
流行音乐的快速更替性。既然流行音乐具有商业性,那么它也
和其他商品一样,是群众文化消费商品的主要形式之一,就必然存
在着大批量的生产特性,产品快速的推陈出新,是为了满足消费者
不断更新的文化消费的需求。随着大众文化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得
流行音乐的变更周期越来越短,之后会被更为时尚新颖的形式迅速
所代替。
流行音乐的参与性。流行音乐的创作题材一般都是以日常生活
为主,强调个人的心理情感,强调自我,容易引起特别是大学生的
情感共鸣。且流行音乐旋律易记易唱,演唱时可以满足自我的情感
宣泄,产生自我陶醉感,从而获得一种创造性的满足感。这就使得
流行音乐的可参与性大大增强。
三、流行音乐中的戏曲元素
戏曲元素与现代流行音乐的结合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新
的艺术创新。以流行歌曲为基本曲调,采用电影、电视剧的故事扮
演方式来表现戏曲,不是说将戏曲艺术完全的流行化,抹煞了其传
统艺术色彩,我们说现代流行音乐它之所以流行肯定有其特点或优
势,这是传统戏曲艺术所不具备的,当我们把两者取其长处结合在
一起,而不是谁吃掉谁,而是通过融合两者的优势来创造出一种更
加优秀的艺术形式。
a.流行音乐中的戏曲元素中古今相参的辞赋
古文化背景、文言文、古诗词在以往哪些中国风里得到很好的
表现呢?看这首《东风破》的词“……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
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我们发现,由于阅读习惯的改变,现
代人写出来的辞赋,已经古今参夹了,如“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
走”,若出于古人之手可能会变成:吾立门后忆,闺中人依依,但
我们发现“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更能言简意赅表达出立意
矛盾。古今相参杂并不是一件坏事,我们继承的是辞赋的意境,而
不是语言习惯。总体来说,这种歌曲对辞赋的要求,只有一个,那
就是怀古的意境、古文风情操。
b.流行音乐中的戏曲元素中古文化的渗透
先来看看这段中国风作品《苏三说》。词作者借用了古代典故,
将《苏三起解》的这段戏,展开描述了戏曲细节,整曲将现代和古
代作了细微的联系,虽说这种联系没有太大的关联性,但那些古今
人物的情感,对真爱追求的执著,相互间还是有联系的,歌曲立意
在此。加上歌手陶喆本人的歌唱技巧也很出色,内敛而不张扬,很
自然地将花腔带出来,而不是刻意地用花腔去套歌曲。
c.流行音乐中的戏曲元素中古旋律的融入
有些流行歌曲,从中汲取了中国旋律的精髓。另外,我们惊人
地发现戏曲中的长转音与现代rmb转音唱法可以很好地融合。比如,
王力宏演唱的《花田错》,其中有经典的一句:花田里犯了错,请
原谅我多情的打扰。大家印象都很深刻的是,“请”字绕了十几个
弯,一个字足足顶了很长时间,这些旋律的处理方法在以前的流行
歌曲中是很少见的,如今结合rmb转音,中国戏曲旋律又有了新的
市场。除此之外,古旋律还可以是中国民乐。可以说民乐是戏曲之
后的中国音乐。
d.流行音乐中的戏曲元素现代性的编曲
编曲体现出的流行歌曲的现代性,分为节奏和配器两个方面。
首先,从这种流行歌曲的节奏上看,其流行的节奏,能够把古老的
旋律变得更加现代。其次,中国音乐应该起源于中国乐器,一个娱
乐性的说法是“有了好听的乐器,人的声音
才能从说话变成歌唱”。中国乐器种类繁多,单一乐器的使用技
巧也博大精深,中国乐器都是一般作为主旋律运用,在旋律的编写
上要花更多的时间,要请老师录制真乐器;中国乐器要用得精,要
跟西方乐器融合在一起。如吉他、钢琴、弦乐等,在这种作品里面
是不排斥的,但是不能成为主角。
四,结论
现阶段在流行音乐中添加戏曲元素,是我国的传统戏曲艺术努
力地去适应市场的结果。我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在保持传统文化的要
素下不断创新,不断借助现代的手法,适应现代人的口味,而不是
永远停留在故纸堆,才能吸引年轻的观众。“京歌”、“r&b”、“唱川
剧”等都不例外,传统戏曲通过借助于流行这一快速通道广泛迅速
地传播开来,赢得了一大批青年听众的喜爱,同时,植根于民族文
化的土壤,音乐本身的生命力也在民族化的道路上更加旺盛,这就
是一种双赢。我们也更为期待的是我国的新一代的青少年能找到一
条结合的更好的道路,既能保留我们的传统国粹艺术,又能使之度
过这个艰难的低谷期,重拾辉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