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
皖南古村落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

r e s e a r c h t a k e s 7a n c i e n t v i i / a g e si n S o u t h e r nA n h u i f o r e x a mp l e , p a t r i c u l a r l yZ h a j  ̄ ; { n d i n g x i a n C o u n t y a s a k e ys t u d y o b j e c t . I n
.
ma n a ge me n t a nd e fe c t ,S O a s o t ma k e c / e a r wh a t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t h e o ur t i s m o ft h e a n c i e nt v i l l a ge s n i So u t he r n An h u i
9 3 l 城 市 研 究
皖南古村落可持续旅 游发展研究
Re s e a r c h O n S u s t a i n a b l e T o u r i s m De v e l o p me n t O f An c i e n t Vi l l a  ̄ e s i n S o u t h e n r
i mpo r t a n t v a l u e , Me a n wh i l e ,a s p / a c e s o f" l i v i n g’ he r i t a g e e y a / s o b e a r o ft h e mi s s i o n o fd ev e l o p me n L T o u r i s m o fa n c i e nt
的使 命 。 自 上 世 纪8 O 年代以来 , 古村 落 旅 游 得 到 了 飞速 发 展 并 且取 得 了巨大 的 成 功 , 但同时, 旅 游 发 展 过程 中的 “ 不 可持 续 性 ”特 征
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基于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的探讨

古村落 景观意境旅 游 资源 遗产廊 道 、景 观生态廊 道 、山水环境 意境 、聚落文化意 境
持续旅游的有效手段和途径。目前 ,生态旅游 因
2 古村落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2 I 生态旅游 .
其倡导人类 的生产 、生活与社会和谐共生、实现 区域 的可持 续发 展 的理 念 而颇受 青 睐 。随 着生 态 旅游 的不 断发展 ,它 已不再局 限在一 些 自然 区域 ,
及 它 的 生 态容 量 的测 定 。
【 关键词】古 ; 旅 开 模 村落 生态 游; 发 式
中图分 类号 :F 9 . 507 文献标 识码 :A
面 :( )文化景观。文化景观包括物质文化景观 1
1 古村 落旅游 资源概况
11 古村 落涵 义解释 .
和古韵氛围。物质文化景观主要是存在于区域景
观 中的古 建筑 、民俗 服 饰 、字 画楹 联 等 。古韵 氛
围是根 植于古 村 落 这个 特 定 环境 中 的一 种 古文 化
在中国广大 的山野乡村 ,在那些聚族而居的
地方 ,至今 还保 存 着许 多 丰 富 的物 质 与 非物 质 文
氛围,它是 由有形 的古村落文化景观、自然环境、 人类 活动 ,以及一种抽象 的古文化气 息、风格、 感觉组成的综合体。它具有历史、美学和经济价 值 。这种古韵氛围是古村落旅游产品 中十分独特 和宝贵的组成部分 ,是古 村落旅游 的重要依 托。
第2 8卷 第 4期 2O O8年 8 月
农 业 与 技 术
Agiu tr &T c n lg r l e e h oo y c u
V0 . 8 No 4 12 .
Au g. 2O O8
‘0 10。
古 村 落旅 游 开发 研 究 基 于 生态旅 游 开 发模 式 的探讨
河下古镇历史文化旅游发展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河下古镇历史文化旅游发展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着社会前进和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正遭受着非理性规划、过度的经济开发所带来的极大破坏,不少古村镇在社会变化和大量建设过程中,要么忽略了对历史环境的科学保护,要么一味拆旧建新、营造假古董,要么单纯将遗产保护活动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其村民生活割裂对待,这些做法都不同程度地对历史村镇的传统风貌造成了破坏,将很多遗产变成“遗憾”。
关键词:河下古镇历史文化政府保护一、活动日程:经过了近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河下古镇,走进了一个充满历史文化起的乡镇,感觉心灵仿佛都得到了净化。
我们受到了居委会的热情接待,他们对于我们此次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对于此次实践调查起了很大的协助作用。
居委会主任详细的和我们介绍了河下的历史,我们跟着他的话语穿梭了一段历史,了解了河下古镇的变迁,渐渐的迷上了她。
我们跟随着居委会负责人走遍了古镇,感受到了淳朴的民风,他们的热情让我受宠若惊,之前还对于调查有些担心,但是看到他们那张张笑脸,我被感动了。
我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增加河下的影响力,尽量改善河下居民的生活质量。
希望政府能够大力的开展河下古镇的保护和发展工作。
我之前做了一下河下古镇的了解工作:河下位于淮安城西北三华里,是淮安近城的一大集镇。
河下一度取代末口成为南北交通枢纽和军事重镇。
大概河下这个名字即在此时开始孕育诞生于居民口头上的。
河下还有一个古老的名字叫“满浦”。
周世宗(955—960)伐南唐以后,即于河下建满浦关以通水路,县志有此记载。
后又建坝筑闸,更将闸子改为软坝。
宋隆兴中(1163—1164),魏胜与金人打仗,即由此调兵运粮,这事记载于宋嘉定(1208-1224)年间编的县志(嘉定县志已佚,仅见于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所转引)。
在元朝时,山阳县儒学就建在满浦,到了明朝洪武年间才迁入县城。
明朝嘉靖年间大学士李春芳上京赶考时,常经过这里,他与吴承恩有过多次交往他的《贻安堂文集》中记载了河下这个地方,称这里叫满浦。
论古村落商业旅游的开发策略——浙江西塘、诸葛八卦村对比研究

旅 游热点 , 近些年来 发展 良好 。
然而 , 较 于鸟镇 、 相 西塘 这些 已经 在旅游 业上发 展较成 熟 的古 城镇 , 者在 游览 过诸葛八 卦村之 后 , 作 将 其开 发现状 与西塘镇 作一对 比, 提 出一些 看法 和改进策 略。 并
马水 俊
金 笮坤 : 古 利 落 商 旅 游 的 圩 发 策 略— — 浙 汀 两 塘 、 葛 八 卦 ¨ 对 比研 究 『 论
7 9
为全 周最 大 的诸 葛亮 后 裔集 中聚居 地 。 村落 格局按 九宫 ) J 网式 而 建 , 体 布局 以村 ・ tb , 整 钟池 为 中心 , 村 全
错 的河汊分 割成 6块 , 其间又 以众 多 的桥 梁将 其 连 成一 体 , 每 家 每户 之 间 的连 接 又 自然 形成 狭 长 的通 而
道—— 弄堂 。 由于古 时的商 贸均 以水路 为主 , 因而在 沿河 的街 面便 逐 渐形 成 了形 形 色色 的店铺 , 成 了前 形
店 后宅 、 前店后 坊的格局 。为 方便 过往 客商 和行 人 , 些店 铺 又将 屋 檐 前 伸 , 而 形 成 了独 特 的 “ 这 从 千米 长
— —
浙 江西塘 、 葛八 卦 村 对 比研 究 诸
马 永俊 金 皙坤
金 华 3 10 ) 20 4
( 江 师 范 大学 浙
地理与科学学院 , 江 浙
摘
要: 在旅 游业迅速发展 的今 天, 对 古村 落进行旅游开发 已经成为一种 趋势” 周庄 、 “ , 鸟镇 、 西塘 等地 日益成 为旅 游 兴嘉善 西塘镇 . 西塘 古称斜 塘 , 于浙江 省北部 , 处苏 、 、 位 地 沪 浙三 省市交界 处 , 自古有 “ 根 越角 ” 喻 。这里 湖荡 星 吴 之
古村落旅游价值评估初探及实证研究

21 —
1
( 5 规 模度 、 7)
r建筑 数 最 f ) i l 6
丰度 ( 0 建筑规模( 50 为准)4 1) 以20 m ()
珍 稀 奇特 程度 ( 1 5
《
4 5
5
3 d
d
2 3
3
1 21 —
有竞争力的l域范 ( ) x 5 村风貌保存的完整程度 (
安全保障 ( ) 1 区域联 区位条件 动要素 () 4
( 2)
1 2 2 2 1 5 1
1
0 5 1 1 1 O 5
0 5
0 0 5 0 5 0 5 0
0
域联动要 素评价
区位条件
客源条件 开发现状
是 村 落 主 体 要 素 。 村 落 主 要要 素指 的是 传 统 意 义 上 的
古 村 落 旅 游 资 源 ,在 此 ,笔 者 对 古 村 落 进 行 整 体 对 待 ,评 价
因子主要沿用及完善的 《 国家标准 》。
二 是 背 景 环 境 要 素 。 背 景环 境 要 素 主 要 是 指 古 村 落 周 围 的 自然环 境集 合 。 三 是 区域 联 动 要 素 。 在 此 ,笔者 引入 区域 旅 游 开 发 的 观 念 来 审视 古村 落 的 旅游 资 源 。 1 评 价 方法 _ 2
() 5
5 - 4 5 5 — 4
3 2 d 3
2 1 5 3 2
1 1 1 2 1
文保级圳 ( ) 5 村落格局 ( ) 5
主类
类
观赏游憩价值
指标类型 村落景观的建筑类型多少
村落景观的观赏价值
得分 4
基于ASEB栅格法对皖南古村落农家乐体验式旅游开发研究

( 一) A S E B 栅格法
AS E B 栅格法是专 门针对由体 验 型消费引发的 问
经 来到我们身边 , 然而作为一种新的旅游经营方 式 , 体 验式 旅游的理论研 究目前仍处于探索之 中。 谢彦君
也在 《 旅游体 验研 究 》 一书 中指出: 展开旅游 体验研 题进行设计的一种新型的以消费者为导向的管理手 它将Ma n n i n g — Ha s s — Dr i v e r — B r o wn 的需 求层次与 究可能是 当前解决旅 游研 究理论 空洞化 的最有 效 的 段 。 途 径 】 。 基于此, 本 文采用AS E B 栅格 分析方法解释 皖 传统 S WOT 分析相 互对应结合, 形成~种新 的更为 详 南古 村 落农家 乐体 验 式 旅游 , 有助于 清楚 地 理解 古 尽的 1 6 格管理分析方法。
代 曾预 言, 人类社会 的经济基础 是从 农业、 工业 到服 乐 体 验旅 游产 品的开 发 思路 与对 策 , 以期 推动 皖 南
务业 , 最终再 到体验 业的有序发展过 程 。 国际著 名营 古村落农家乐体验 旅游的迅速 发展。 销 学家菲 利普 ・ 科特勒 也预言 , 旅游将 会变得 越来越 具 有体验性 。 作为 一种主流消 费趋 势, 体验式 旅游 已
5 2
J OUR N A L oF T ou R J M DE 、 慢L oP ME NT
2 0 1 3 年 第2 期
旅 游 规 划
表1曼宁一 哈斯一 德赖 弗一 布朗的需求层次
需求 层析 第一层次 : 活动 举例 别墅体验 式居 住 荒野徒步旅 行 迷 人的风景 崎 岖的地 形 稳 定和谐 邻里之 I 司融 洽相 处
表2 A S E B 栅格分 析法矩阵
文化旅游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和开发适宜性研究2800字

文化旅游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和开发适宜性研究2800字[摘要]文章基于韩城旅游发展规划下,对周原村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传统村落包括古建筑特色、民俗文化特色、自然资源等。
利用本专业相关知识对现状问题提出相应意见建议,希望借此研究能引起大众对我国传统村落的更多关注,希望对今后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提供有意义的思路与参考价值。
[关键词]周原村;文化保护;旅游开发[DOI]10.13939/ki.zgsc.2018.03.2391 背景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农村现代化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原有的传统居住模式已满足不了居民对现代化的追求,结果就导致地域建筑文化特色的衰败和历史建筑的严重破坏。
因此要发掘其潜在的巨大经济文化价值,借助外部因素的介入所产生的契机,更有效、更积极地融入当今现代社会的大系统中,对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2 认识周原村周原村位于韩城市中心市区东侧,城域总用地304.8亩,共7个小组,550户,2121人,主产玉米、小麦、苹果、核桃、西邻G5京昆高速。
周原村地处黄河岸边50米高地,黄土台原,海拔420多米,西去7公里为梁山山脉,西南面一马平川,交通发达,物产丰富,土地肥沃,东对山西万荣县汾河入河口。
早在新石器时周原就有人类居住生活,是古人滨水居住的最佳选择。
尧舜时周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码头重镇,南北贡船在此交汇后沿汾河上至尧都。
2.1 历史沿革周原村是一个有四千年古老历史文化积淀的文明古村。
周原村分为南、北两村,原有居民为避战乱共用一个周原寨。
寨子在村子的东边,相距不远,离黄河很近,古称周原堡,后改称周原寨。
传说周原村是公元前周代时期就有的村落。
南周原村设东、南两门,面向黄河的东门上书“东带黄河”南门上书“周原妩妩”。
周原村先民一直把村南的塬称为周塬,“妩”是妩媚的意思,用“妩妩”两字重叠,是表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北周原村设西、北两门,西门上书“相内招商”北门上写的是“虎踞龙盘”四个大字,现已不复存在。
石屏郑营古村落旅游开发现状及开发可行性分析研究

的不断加大, 古村落开发大有含 苞待放 , 迎来前所未有春天之 势。 南石屏 郑营古村享有“ 云 云南历史文化第一名村”
的 盛誉 , 它深厚 的文 化 底 蕴 、 特 的 旅 游 资源 以及 淳朴 的 民风 在 国家新 农 村 建 设 的 强 劲 东风 下 , 能发 挥 出强 大 的 独 必
受 到儒 家 文 化 浓 厚 的 熏 陶 氛 围 、 道 德 规 范 礼 仪 的 严
格 约束 和 宗 法 制度 的等 级 森严 。19 9 9年
1 月 l g
目 , 屏 县 郑 营 村 被 云 南 省委 、 政 府 命 名 为 省 级 历 石 省 史 文 化 名 村 , 为 赤 瑞 湖 畔 的 一 颗 璀 璨 的 明珠 。 成
郑 营 古 村 落 历 经 6 0余 年 而 能 够 得 以 完 整 的 保 0
存 下 来 , 与 同 时代 那 些 早 已消 失 在 历 史 长 河 中 的 古
从 2 1世 纪 开 始 , 有 关 部 门 对 郑 营 村 进 行 开 发 ,
收稿 日期:0 1 3 5 2 1 —0 —1
映 , 内 的 宗 祠 、 阁 、 校 和 典 型 民居 建 筑 , 宝 塔 村 楼 学 集 吉 刹 的 巍 峨 壮 观 、 殿 寺 庙 的 气 宇 轩 昂 、 阁 亭 台 的 宫 楼
既 要 做 到 对 历 史 文 化 遗 产 最 大 限 度 的保 护 , 又 要 使
旅 游 资 源 全 方 位 得 以开 发 ,还 要 有 充 足 的 资 金 和 配 套 的旅 游基 础 设 施 建 设 , 些 都 不 是一 蹴 而 就 的事 情 。 这 四 是 开 发 缺 乏 村 民 的 参 与 。 当 前 郑 营 古 村 落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古村落的概念研究
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委员会
认为:古村落是指那些己经有五六百年以上历史的村寨。这些村寨大多由一个庞大的家族组成。村寨里有家族创业始祖的 传说,有家族兴盛衰败的记载,有祖传的遗训族规。这些村寨在选址方面遵循古代堪舆学的理论,讲究“择吉而居”,建筑布局 大多以“天人合一”为基本思路,一般有河山作为自然屏障,便于生存、发展、繁衍,所以风景都比较好。另外,这些村寨建筑 风格独特,有较高的文物民俗人文观赏价值和审美价值。
一 古村落的概念研究
刘沛林
认为:古村落是古代保存下来村落地域未变,村路环境、建筑、历史文脉、传统氛围等均保存较好的村落
,是在现代环境里多能见到的古村落。他认为古村落与历史文化村落或传统村落的概念大致相同。
丁怀堂
认为:古村落一是要有比较悠久的历史,而且这个历史还被记忆在这个村庄里面;二是有丰富的历史文化
三 古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旅游开发战略
(一)古村落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三 古村落旅游开发战略
(二)古村落旅游开发的战略目标
1、传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与传承
古村落的自然环境、整体格局风貌、传统建筑、历史环境要素等得到科学保护,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 与传承,村落的地域、民族、民俗文化特色得到彰显,实现“留得住乡愁”的夙愿。
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
一 古村落的概念研究 二 古村落旅游开发模式分析 三 古村落旅游开发战略
一 古村落的概念研究
“古村落”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旅游事业的 发展而出现的新词汇。由于我国现存古村落数量丰富,类型多样,关于古 村落的概念,无论是政府管理还是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意见。
遗存,而且这个遗存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三是要基本保留原来的村庄体系;四是要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认为:古村落是物质文化遗产自成体系,有跟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规划、历史街区,代表性民居建筑,一些
冯骥才 公共设施,比如庙宇、桥梁、水井、戏台等大量历史文化遗存,同时有比较鲜明的地域特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村落一是要有比较悠久的历史,而且这个历史还被记忆在这个村庄里面;二是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而 且这个遗存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三是要基本保留原来的村庄体系;四是要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二 古村落旅游开发模式分析
第二阶段,休闲度假型旅游发展模式
2000年后,丽江大研古镇成为休闲度假型发展模式的典范,另有四川洛带古镇、黄龙溪古镇、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厦门山重村等也 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这一代古村将文化与商业主动结合,古镇引入休闲商业属性的餐饮、住宿、娱乐等业态,结合古镇古村环境的“壳” ,营销独特的文化休闲消费氛围,既满足游客现代物质消费的需求,同时兼顾对环境氛围的精神消费需求。这类开发模式下的古镇古村 受到当前游客的欢迎和追捧,往往成为区域重要的休闲度假目的地。
2、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通过古村落的旅游发展,改善古村落的给排水、供电、道路、通讯等各项基础设施,积极引导村民参与 古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工作,参与发展规划、建筑改造和功能提升,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
二 古村落旅游开发模式分析
第三阶段,生活体验型旅游发展模式
第三阶段发展模式的特点为: 第一,重 视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有选择性地引 入外来文化、创意或艺术,增加文化传承发 展的生命力;第二,现代生活要素和时尚旅 游元素低调注入,既满足现代人的物质和精 神消费需求,同时不破坏当地的人文脉络和 生活习惯;第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保留传统生活方式和自然居住形态。古镇 古村的旅游开发和发展,不是为迎合外来游 客而改变自身气质,而是凭借和发挥自身独 特气质和传统生活方式,吸引文化型企业、 文艺工作者进驻和参与开发,吸引文化旅游 者和文艺爱好者到访甚至长期居住,共同参 与古镇古村的保护与发展。
二 古村落旅游开发模式分析
第一阶段,文化观光型旅游发展模式
这一代古村落主要有两大特征:第一,强调文化本身 的价值而非文化的可消费性;第二,旅游发展定位为地方 民俗文化大看台,以其原始建筑景观和人文风貌为核心吸 引物,建筑景观、博物馆、名人故居以及遗址组成主要产 品,向游客展示最传统的民俗文化元素。由于过度强调文 化价值,文化转化形式单一,古镇古村静态呆板、“曲高和 寡”,仅仅能够满足游客最基础的观光需求。供给方,古镇 古村以景区形式出现,“门票经济”现象突出,收入模式单 一;需求方,游客的旅游消费单一,停留时间短,基本不 过夜。
二 古村落旅游开发模式分析
第二阶段,休闲度假型旅游发展模式
商业的注入虽然为古镇古村输入新活力,但也带来2个明显问题 :第一,国内文化商业创意滞后,业态类同且缺乏个性,导致古镇 古村同质化问题突出;第二,古村古镇高度商业化使得大量异地商 品、文化、趋利生意人侵略式进入,驱逐本土原住民搬离,造成本 地文化空心化和虚假化,古镇古村原真文化的魅力逐渐消失,进而 影响古镇古村的可持续化发展。
二 古村落旅游开发模式分析
第三阶段,生活体验型旅游发展模式
全球范围内以匈牙利霍洛克民俗村、奥地利哈尔斯塔特小镇、日本越后妻有、印尼巴厘岛乌布等为代表。国内的安徽碧山村、贵州 西江千户苗寨等一些近年在小范围内声名鹊起的古镇古村,逐渐显现向第三代生活体验型模式发展的苗头。这个阶段的发展关注文化与 旅游的有机融合、协调发展,既重视文化旅游的发展,以此作为古镇古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载体,同时对引入古镇古村的新业态、 新要素、新产品和新人口进行筛选,控制在古镇古村的空间承载力和精神承受力范围之内,同时能够促进当地文化传承与发展。
朱晓明
认为:所谓古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保存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
的变动,具有独特的民风,虽经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
一 古村落的概念研究
二 古村落旅游开发模式分析
二 古村落旅游开发模式分析
第一阶段,文化观光型旅游发展模式
乌镇东栅是第一代旅游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乌镇东栅依托江南地方民俗 文化和江南水乡古镇风貌,以茅盾故居、民俗风情博物馆等构成景区核心产品 ,是一个典型的古镇型观光旅游景区。另外,周庄、同里、甪直、西塘、南浔 以及黄山西递—宏村、贵州黔东南郎德上寨等也是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