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流感疫苗研究的最新进展

流感疫苗研究的最新进展

流感疫苗研究的最新进展 随着 COVID-19 疫情的快速蔓延,人们的注意力也越来越多地关注到其他呼吸道疾病,比如流感。流感疫苗一直以来都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科学家们的不断研究和改进下,流感疫苗的效果也在逐年提高。本文将介绍流感疫苗研究的最新进展。

1. 疫苗种类 流感病毒非常变异,目前已知的有 A、B、C 三个类型,而 A 型又有多个亚型。因此,研究人员需要对各种亚型进行不断调整,使疫苗能够覆盖到可能出现的不同亚型。目前市面上使用的流感疫苗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季节性疫苗、流感病毒疫苗和高剂量疫苗。

季节性疫苗是一种根据每年季节性流感的病毒株情况设计、生产的疫苗,覆盖范围相对较窄。流感病毒疫苗则是利用流感病毒外膜的表面蛋白质,通过基因重新组合技术进行生产,覆盖面相对较广。

高剂量疫苗指的是在季节性疫苗的基础上,将疫苗中流感病毒许多倍,使疫苗更加强效。目前高剂量疫苗主要面向老年人和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

2. 疫苗效果 不同类型的流感疫苗在不同的年份和时段中,其效果也会有所不同。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数据,2018-2019 年度季节性流感疫苗有效率约为 29%,而前一年的季节性流感疫苗有效率则为 45%。 效果差异的原因可能源于病毒株的差异,或者是在疫苗生产过程中的变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可以降低罹患流感和住院率等风险,并且即使接种后还是感染流感,疫苗仍然有助于减轻症状。

3. 疫苗研发 除了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流感疫苗,还有一些疫苗正在研发阶段。 其中,一种名为“核糖核酸(RNA)疫苗”的新型疫苗,已经获得了一些积极的结果。它不同于传统的疫苗,通过输入 RNA 分子,让人体自行合成表面蛋白并产生免疫反应。这一新型疫苗研制相对较快,可以根据病毒变异情况及时调整,有效应对流感危机。

此外,由瑞典喜马拉雅大学的研究人员之一和印度 HDFC 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研制的“亚单位疫苗”也在近期获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该疫苗可以启动人体天然的免疫防御系统,更加安全有效地进行预防。

高病原性禽流感的疫苗研发最新进展

高病原性禽流感的疫苗研发最新进展

高病原性禽流感的疫苗研发最新进展随着全球禽流感疫情的不断发展,高病原性禽流感的疫苗研发成为了全球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禽流感病毒的变异和传播速度加快,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研发高效、安全的疫苗成为了防控禽流感疫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疫苗研发的挑战禽流感病毒的高变异性是疫苗研发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十分复杂,容易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导致疫苗的失效。

此外,禽流感病毒的传播速度快,疫苗的研发需要迅速响应,以应对突发疫情。

因此,科学家们需要不断改进疫苗研发技术,以提高疫苗的适应性和效果。

二、新技术的应用近年来,新技术的应用为禽流感疫苗研发带来了新的希望。

其中,基因工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疫苗的研发。

通过将禽流感病毒的关键抗原基因插入其他安全的载体病毒中,科学家们成功地研发出了重组疫苗。

这种疫苗可以提供免疫保护,同时避免了传统疫苗中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和安全隐患。

此外,基于基因工程技术的DNA疫苗也被广泛研究。

DNA疫苗通过将禽流感病毒的DNA序列注入宿主细胞中,激活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提供免疫保护。

相比传统疫苗,DNA疫苗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可以快速制备并大规模生产。

三、新型疫苗的进展近年来,科学家们在禽流感疫苗研发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发出了多价疫苗,可以同时提供对多种不同禽流感亚型的免疫保护。

这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不同亚型之间的基因突变所导致的疫苗失效问题。

此外,科学家们还在疫苗佐剂的研发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佐剂是一种辅助疫苗的物质,可以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

目前,一些新型佐剂已经被应用于禽流感疫苗的研发中,能够提高疫苗的免疫效力和持久性。

四、挑战与展望尽管禽流感疫苗研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禽流感病毒的变异速度快,科学家们需要不断跟进并调整疫苗的配方,以提高疫苗的覆盖范围。

其次,疫苗的生产和供应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新冠流感的免疫学机制与疫苗研发进展

新冠流感的免疫学机制与疫苗研发进展

新冠流感的免疫学机制与疫苗研发进展自2020年底以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新冠流感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并迅速蔓延。

为了有效控制疫情并保护公众健康,全球科研机构迅速展开了对新冠流感的免疫学机制以及疫苗研发的探索和研究。

本文将会对新冠流感的免疫学机制进行探讨,并对新冠疫苗的研发进展进行介绍。

I. 新冠流感的免疫学机制新冠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通过结构上的刺突蛋白(S蛋白)与宿主细胞的ACE2受体结合,并进入宿主细胞内,引发感染。

在宿主免疫系统中,新冠流感病毒触发了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包括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A. 先天免疫反应先天免疫反应是机体最早启动的一道免疫防线,旨在迅速抵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

新冠病毒感染后,宿主细胞会释放出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如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来吸引和激活免疫细胞,如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

这些免疫细胞会释放各种炎性介质以及产生氧自由基,来抵抗并清除病毒。

B. 适应性免疫反应适应性免疫反应是在先天免疫反应后启动的一套高度特异性的免疫防御体系。

在新冠病毒感染后,机体会启动针对病毒的适应性免疫反应。

具体来说,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被激活并增殖,以应对病原体的入侵。

T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识别与病毒感染相关的抗原,并分化为杀伤性T淋巴细胞(CD8+T细胞)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T细胞)。

CD8+T细胞可以直接杀伤感染的细胞,而CD4+T细胞则分泌细胞因子来协助其他免疫细胞的活化和杀伤。

此外,B淋巴细胞也会刺激并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具有中和病毒作用的抗体。

II. 新冠疫苗的研发进展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研发工作在全球范围内疫情爆发后迅速展开。

目前,已有多种新冠疫苗获得紧急使用授权,并广泛应用于全球人群。

A. mRNA疫苗mRNA疫苗是一种新型的疫苗技术,具有制备速度快、无需病毒培养等优势。

两款mRNA疫苗(辉瑞-BioNTech和Moderna)已经获得紧急使用授权,并成功用于新冠病毒的预防。

流行病学专家预测:全球新流感疫苗研发进展

流行病学专家预测:全球新流感疫苗研发进展

流行病学专家预测:全球新流感疫苗研发进展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流行病学专家对全球新流感疫苗研发进展的预测。

流感作为一种常见并可能具有严重后果的传染病,给全球范围内的人们健康和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目前,存在多种类型的流感病毒,并且这些病毒常常会变异,形成不同亚型,使得现有的流感疫苗无法提供完全保护。

针对这一问题,科学界已经展开了新流感疫苗的研发工作。

新流感疫苗将以更加精准和高效的方式应对多种亚型和变异型流感病毒。

然而,该领域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技术难题、资金支持和国际合作等方面。

因此,本文将通过梳理相关数据、回顾之前的科学发展和借助流行病学专家的观点与预测,深入分析全球新流感疫苗研发进展情况。

1.2 背景近年来,全球各地频繁出现不同亚型和变异型流感病毒的传播。

这些变异病毒往往在一季度内就能够引发大规模的流感疫情,给人们生活和医疗系统带来巨大压力。

此外,由于流感病毒具有高度变异性,现有的季节性流感疫苗效果较低,并不能提供全面保护。

因此,加强全球对新流感疫苗的研发成为了当务之急。

1.3 重要性全球新流感疫苗的研发与推广将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新流感疫苗的上市将减少传染速度快、易变异的流感病毒带来的风险,有效遏制全球范围内严重的流行情况。

其次,新型疫苗开发所采用的更加精准和高效技术将提供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手段,并为个体和社会提供更加安全和稳定的环境。

针对以上背景和重要性,本文将综合相关数据、分析专家观点以及进行预测,以期了解全球新流感疫苗研发进展的情况,并为未来的疫苗发展提供指导和建议。

2. 流感病毒与全球疫苗需求2.1 流感病毒的特点:流感病毒是一种具有高变异性的病原体,属于Orthomyxoviridae家族。

它分为A、B和C三种类型,其中A型流感病毒是最为常见和具有较高致病性的类型。

流感病毒通过空气传播,在人类群体中迅速传播且易引发大规模暴发,导致严重的呼吸道感染。

2.2 全球流感疫苗接种现状:在全球范围内,大部分国家都开展了季节性流感疫苗的接种工作。

流感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流感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鲺囤 流感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牛红丽 (长治市城区第二人民医院,山西长治046000)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播疾病,可 季节性地感染禽类、哺乳动物和人类。流感病毒又可分为A、B、 C三种类型,其中以A型流感病毒的暴发最为频繁。甲型流感 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l1,其基因组共由8个独立的单链RNA片 段组成,编码10种蛋白:血凝素蛋白(HA);基质蛋白(M)分为 M1和M2;神经氨酸酶(NA);核壳蛋白(NP);非结构蛋白(NS) 包括NS1和NEP;PB1,PB2和PA三种聚合酶,每种多肽对于 流感病毒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主要 表面抗原HA和NA的抗原性的差异分为不同亚型,目前已发 现了17种亚型的HA蛋白,和10种亚型的NA蛋白目。具有高 度传染性,经常在短期内突然暴发并迅速蔓延,造成不同程度 的流行。早在1580年,流感暴发就首次为人类所详尽记载,近 年来流感病毒的暴发也越来越频繁,如2009年暴发于美洲的 H1N1甲型流感和在香港引起恐慌的H3N2流感,以及2013年 在我国长江流域暴发的H7N9禽流感。 自流感发现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对于流感病毒的防 控,接种疫苗目前是最有利于预防流感,控制流感传播的手段。 20世纪30年代末流感病毒疫苗开始在人类中使用,目前的流 感病毒疫苗分为以下几种:灭活病毒疫苗和减毒病毒疫苗, DNA疫苗,亚单位疫苗,重组病毒载体疫苗,类病毒颗粒疫苗。 1 灭活病毒疫苗和减毒病毒疫苗 灭活病毒疫苗一般是指将病毒疫苗进行灭活处理后的三 价疫苗。此种疫苗具有较为完整的病毒蛋白,包括病毒的全部 内部蛋白及表面抗原蛋白(HA、NA)。一般是将低毒性的H1N1 或者乙型流感的6个内部蛋白基因同当时的流行株(如H3N2、 H5N1等)的HA和NA病毒进行重配得到。基于这种特点,该 类疫苗的免疫原性极强。但是也有明显的缺点,该类病毒一般 以鸡胚为基质来生产,因此需要极高的成本和复杂的纯化过 程,同时一旦流感大流行暴发,鸡胚难于大规模生产口】。 减毒活疫苗现已成为流感疫苗研究的目标,从理论上说较 为安全有效。此类病毒疫苗的最大特点为冷适应性,冷适应性 的病毒在人体呼吸道的平均温度(38—39℃)下的复制会受到 明显的影响,因此美国和俄罗斯均于2003年分别批准投入使 用了一批新型的冷适应性减毒活疫苗。该疫苗的独特的鼻腔给 药途径也不同于传统的灭活疫苗,这种给药方式简便易行,被 认为是最能模拟人体在自然状态下感染流感病毒的情况。而在 安全性方面,冷适应病毒疫苗又由于其温度敏感的特点,机体 接种疫苗之后不会发生较重的临床症状。而其接种途径和免疫 效果优于灭活疫苗,可在上呼吸道复制,能诱导黏膜免疫、体液 及细胞免疫反应网,有更持久的保护作用。临床试验证明冷适应 作者简介:牛红丽,女,本科,主管护师。 减毒活疫苗长时间使用时未见回复突变阿。尽管如此,减毒病毒 疫苗仍然有保留着一定的毒力和活性,因此极有可能侵染其他 的病原体,甚至有可能同其他野生毒株发生基因重配,从而发 生毒力回复。另外,由于是活体疫苗,其保存和运输方式也受到 了制约。 2 DNA疫苗 DNA疫苗也称为核酸疫苗,顾名思义,是指将流感病毒的 一些基因通过特定的手段和方式导人人体内,之后基因经过人 体细胞内的转录和翻译机器表达病毒蛋白,产生的病毒蛋白应 是具有免疫原性的病毒蛋白,能够刺激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 液免疫。此前,由于HA和NA的DNA疫苗能够有效地产生针 对性免疫保护而受到青昧,然而,HA和NA两者作为流感病毒 分型的主要依据,极易发生抗原漂移和基因突变,使DNA疫苗 刺激产生的机体免疫无法识别突变后的病毒感染。因此,目前 流感DNA疫苗研制的目光更多地关注于流感病毒相对较保守 的内部蛋白身上,如流感病毒核蛋白(NP)和基质蛋白(M1)。病 毒的内部蛋白,如NP和M1蛋白,由于其较为保守,在DNA疫 苗研制工作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已知NP蛋白能 够诱导免疫细胞产生非中性抗体,同时也能够被细胞毒性T淋 巴细胞所识别;而M1蛋白作为流感病毒的最主要结构蛋白, 也同样能够引起T细胞的免疫反应;利用流感病毒M2蛋白表 位在佐剂的存在下已使小鼠诱导出高的抗流感病毒的抗体 滴度旧。DNA疫苗比传统蛋白疫苗有较多的优点,如成本低,抗 原表达时间长,可以构建复合疫苗,高温稳定,不易污染,可广 泛使用。其缺点和危险f生较之传统疫苗已经大为改善,但也存 在着一些,如会有整合到宿主基因组的可能性,以及DNA疫苗 导入机体后会发生降解等。 3亚单位疫苗 亚单位疫苗,是指将流感病毒8种主要蛋白中最具有免疫 原性的两种蛋白,HA和NA,提取出来后固定于病毒包膜中,再 加入疫苗佐剂制成的。这类疫苗同上述的灭活病毒疫苗以及减 毒活疫苗相比,缺少了6种病毒的内部蛋白。因此不具备在人 体内复制繁殖的能力,缺乏感染性,安全性较高,其免疫原性因 HA和NA也较强。此前,由于基因工程技术还尚未得到发展, 亚单位疫苗的制作成本很高,而且面临着蛋白质容易降解抗体 持续时间短的问题。今天,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表达出大量的免 疫原性蛋白已不再是难题。提取后的HA和NA在疫苗佐剂的 加入后也能够稳定的维持其构象,不被降解。例如1994年 Kodihalli等研制了火鸡H5N2病毒NP/HA同ISCOM的复合型 亚单位疫苗,免疫火鸡,21 d就能够产生较高的抗体滴度,并且 淋巴细胞被激活,能够免疫同源和异源(H6N1)亚型病毒的攻 

流感疫苗的研发和更新

流感疫苗的研发和更新

流感疫苗的研发和更新随着全球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和人类活动的频繁交流,传染病的传播速度也不断加快。

流感作为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每年都会给全球范围内的医疗系统带来压力。

为了有效应对流感的爆发和传播,流感疫苗的研发和更新成为了医学界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着重探讨流感疫苗的研发和更新的相关问题。

一、流感疫苗的研发流感病毒因其变异性而使疫苗的研发变得更加困难。

根据流感病毒的不同亚型,科学家需要根据最新的病毒株进行疫苗研制。

每年都会有新的病毒株出现,因此流感疫苗需要不断更新以适应流感病毒的变异。

1. 流感病毒株的选择为了研发有效的流感疫苗,科研人员需要准确选择合适的流感病毒株。

一般来说,选择病毒株时需要综合考虑病毒的传播范围、致病力和变异情况等因素。

通过监测全球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科学家可以更好地了解病毒株的流行趋势,进而选择合适的病毒株进行疫苗研发。

2. 流感疫苗的制备流感疫苗的制备通常需要通过禽流感病毒的培养。

科学家在鸡胚中培养禽流感病毒,并在病毒复制达到一定程度后,收集病毒颗粒。

接着,科学家会对病毒颗粒进行处理,以消除病毒的致病性。

最后,将处理后的病毒颗粒与辅助成分混合,制成疫苗。

3. 疫苗的免疫原性流感疫苗的免疫原性是衡量其疫苗效果的重要指标。

免疫原性是指疫苗能否激发人体产生免疫反应,并进而产生保护性抗体。

科学家通常通过临床试验来评估流感疫苗的免疫原性。

疫苗接种后,观察被试者的免疫反应和抗体水平,以确定疫苗的效果和有效性。

二、流感疫苗的更新由于流感病毒的变异性,流感疫苗需要定期更新以提供有效的保护。

流感疫苗的更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流感病毒株的收集和鉴定为了更新流感疫苗,科学家需要收集新的流感病毒株,并对其进行鉴定。

通过鉴定流感病毒株的亚型和变异情况,可以为新一季度的流感疫苗研发提供依据。

2. 疫苗配方的更新根据流感病毒株的变异情况,科学家需要及时更新流感疫苗的配方。

流感疫苗通常包括多个病毒株的成分,以提供对多个流感病毒亚型的保护。

流感疫苗情况说明研究

流感疫苗情况说明研究

流感疫苗情况说明研究流感疫苗是目前预防和控制流感病毒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健康意识的提升,流感疫苗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受关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流感疫苗的情况进行说明。

一、流感疫苗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流感疫苗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学者们开始研究流感病毒的特征和传播途径。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流感疫苗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的流感疫苗:季节性流感疫苗和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性疫苗。

季节性流感疫苗是根据每年流行的主要流感病毒株制备的,其主要成分是已灭活或减毒的病毒。

这种疫苗主要用于预防季节性流感感染,能够提供一定的免疫保护。

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性疫苗则是根据特定亚型的流感病毒制备的,例如H1N1或H5N1亚型。

这种疫苗主要用于应对特定亚型的流感疫情,是公众在流感大流行时的重要防护手段。

二、流感疫苗的研发与生产流感疫苗的研发和生产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

首先,研究人员需要了解当前流行的病毒株,并根据其遗传特征选择合适的疫苗株。

然后,通过传统的病毒培养或基因工程技术,制备足够的病毒株,经过灭活或减毒处理后得到疫苗成分。

最后,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审查,确保疫苗的安全和有效性。

流感疫苗的生产主要由疫苗生产厂家承担。

各个国家均设有审批和监管机构,负责对疫苗的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此外,国际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WHO)也会对疫苗质量进行评估和认证,保障全球流感疫苗的质量和安全。

三、流感疫苗的接种情况与推广流感疫苗作为一种预防措施,必须得到公众的接受和推广才能发挥其作用。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流感疫苗的推广和接种政策有所不同。

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等地,政府会定期组织季节性流感疫苗的接种活动,并提供免费的疫苗。

此外,针对特定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和慢性病患者等,也会专门进行流感疫苗的宣传和推广。

然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的流感疫苗普及率较低,主要原因包括经济条件、医疗资源紧缺以及公众对疫苗的认知不足等。

禽流感疫苗研究进展

禽流感疫苗研究进展

禽流感疫苗研究进展禽流感疫苗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全球禽流感疫情的不断增多,禽流感疫苗的研究也在不断取得重要进展。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对家禽和人类都具有严重的威胁,对养禽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研发高效、安全的禽流感疫苗已经成为全球科学家的共同关注。

一种常用的疫苗研究方法是利用病毒株的繁殖和传播过程中的致病性突变,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手段对病毒进行基因改造,制备疫苗株。

以H5N1亚型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为例,科学家通过删除其表面蛋白HA (hemagglutinin)基因的主要部分,将其替换为低致病性流感病毒的HA基因,并将其引入H1N1流感病毒的内部基因,得到了一种双亚型的无致病性疫苗株。

该疫苗株不仅不会对鸟类和人类造成感染,还可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提高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抵抗力。

此外,科学家还开展了一些新型疫苗的研究。

例如,研发基于DNA和RNA的疫苗。

DNA疫苗通过将带有禽流感病毒基因的质粒注射至机体,利用机体的细胞合成病毒相关蛋白,激发免疫系统产生抗体。

RNA疫苗则以RNA为模板合成病毒相关蛋白。

这些新型疫苗具有制备简单、成本较低、能够迅速应对疫情等优势,并且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为禽流感的防控提供了新的策略。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也被应用于疫苗研究。

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可以直接针对禽流感病毒的基因进行精确编辑,进一步增强病毒的致病性或削弱病毒的致病性。

通过这种方法,在疫苗的制备过程中可以更加准确地控制病毒株的性状,从而提高疫苗的效果。

这项技术的应用将为禽流感疫苗的研发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此外,科学家还在研究禽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宿主特性,以便更好地开展疫苗研究和流感病毒的控制工作。

在流感病毒的宿主研究中,科学家发现,禽流感病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感染人类,进一步加剧了疫情的扩散和传播。

因此,更深入地了解禽流感病毒的宿主特性将为疫苗研究和疫情控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
【摘 要】 流行性感冒病毒在20世纪引起了数次世界大流行。接种流感疫
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目前世界广泛使用的流感疫苗以灭活疫苗为主,效
果和安全性各有差异。本文主要就当前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流感疫苗;研究;综述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
呼吸道传染病。我国是流感高发区,特别是1957年、1968年和1977年引起世
界范围大流行的三个新亚型病毒,均首发于我国[1]。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
流行的最有效手段。目前世界广泛使用的流感疫苗以纯化、多价的灭活疫苗为主,
即全病毒灭活疫苗、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现在生产的流感疫苗是包含H1N1、
H3N2和乙型流感病毒的三联裂解疫苗[2]。

1 流感减毒活疫苗的研究进展
减毒活疫苗主要包括温度敏感型疫苗、重配疫苗、冷适应减毒流感活疫苗、
反向技术遗传疫苗、复制缺陷流感疫苗5种类型。用流感减毒活疫苗鼻内接种具
有模拟天然感染的优点,因此与灭活疫苗相比能诱生更广泛的免疫应答和更

持久的保护作用[2]。Glezen 等[3]采用重配构建的减毒冷适应三价疫苗
(CAIV)可通过鼻腔或喷雾免疫,总体上对儿童及成人是安全的。R. Bergen 等
[4]在15-35个月的幼儿中应用冷适应减毒活疫苗有增加哮喘的倾向,副反应还包
括骨骼肌痛、渗出性中耳炎等, 因此不建议3岁以下儿童使用。减毒活疫苗问世
50余年来,其应用还是有一定的成效。但至今对于病毒快速有效的减毒方法和
准确可靠的减毒标准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也未找到能在各年龄组通用的疫苗
株,甚至重配的疫苗株基因常不稳定致使出现返祖]2]。因此通过数十年的实践,
上述所提到的减毒法绝大多数已被淘汰。至今仅剩下野毒株与冷适应株重配法和
反向技术遗传法(基因工程减毒活疫苗)[2]。

2 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的研究进展
20世纪40年代,第一支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在美国批准使用,但制造工艺粗
糙导致接种后的副反应十分严重。该疫苗含有流感病毒表面抗原(血凝素和神经
氨酸酶)、内部抗原(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和来自病毒包膜的双层类脂质。其中
类脂层常引起较严重的副反应,尤对儿童的副作用较大(12岁以下的儿童禁止
接种此类疫苗),因此已渐被裂解疫苗取代。

3 流感裂解疫苗的研究进展
20世纪60年代纯化技术与裂解技术在疫苗生产中得到应用,纯化裂解疫苗
1968年在美国首次批准使用。该类疫苗的应用最广泛,国内外专家做了大量的
临床研究。王树巧等【5】在2000-2001年进行了国产流感裂解疫苗与进口疫苗
的比较研究,结果两者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两种疫苗阳转率和抗体滴度比较差
异的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Gonzalez等【6】曾在乌拉圭为67名6个月~3岁的
婴幼儿接种两针(0.25ml/针)流感裂解疫苗,结果局部反应发生率为9%,全身
反应发生率为28%,接种后30天抗体检测三个亚型抗体阳转率81.6~93.9%之
间,GMT增长倍数4.1~13.3之间,超欧盟标准。这一结果显示该疫苗在婴幼儿
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Glathe等【7】于1991-1992年冬季在德国对296名中、
老年志愿者分5组接种不同三价流感裂解疫苗,进行抗体应答的评价。结果所有
年龄组三种型别的HI抗体滴度和保护率均明显升高,对H1N1和B型的保护率
不超过81%,对H3N2的保护率达到85%~90%。由此证明裂解疫苗没有因裂
解而损害其免疫原性,他认为老年人和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疫苗接种是降低流
感发病的重要措施。

4 流感亚单位疫苗的研究进展
20世纪70和80年代,在裂解疫苗的基础上,研制出了只含有HA和NA
的表面抗原亚单位疫苗。2001-2002年,董蒲梅等【8】在6-12岁儿童中进行了
对于亚单位疫苗和裂解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比较研究,结果儿童接种两种疫
苗后副反应轻微,两组不同血清型HI阳转率均达到90%以上,证明亚单位疫苗
和裂解疫苗均安全有效。但亚单位疫苗生产成本更高,因此我国等发展中国家更
适于使用裂解疫苗。

小结 据统计发现全世界三分之二的流感疫苗被用于北美、西欧、澳大利亚
和新西兰等发达国家,而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仅使用了三分之一的
疫苗【9】,一旦流感暴发流行,发展中国家将不能提供足够量的疫苗用于疾病的
防治。我国在流感疫苗的研究上虽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现阶段国内流感疫
苗的产量远远达不到人群保护性屏障的建立。因此,加强流感疫苗的自主研发及
生产,对于我国乃至全世界防控流感的流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耿贯一.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49-471.
[2] 吴少慧. Vero细胞流感疫苗应用前景[J]. 病毒学报,2006,22(1):70-72.
[3] Glezen WP. Cold-adapted, live attenuated influenza vaccine[J]. Expert
RevVzccines,2004,3(2):131-139.

[4] R.Bergen,Black S, Shine field H,et al. Safety of cold-adopted live
attenuatedinfluenza vaccine in a large cohort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 Pediatr
InfectDis ,2004,23(2):138-144.
[5] 王树巧,涂秋凤,鲁芳等.国产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
原性研究[J].中国计划免疫,2002,8(5):266-270.

[6] MGONZALEZ, MCPIREZ, EWARD,etal. 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a
paediatric presentation of an influenza vaccine[J]. Arch Dis Child,
2000,83(6):488-491.

[7] Glathe H, Bigl S, Grosche A. Comparison of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to
trivalent influenza split vaccine in young,middle-aged and eldly people[J].
Vaccine,1993,11(7):702-705.

[8] 董蒲梅,李玉秦,郑天柱等.流行性感冒灭活亚单位疫苗和裂解疫苗的安
全性和免疫原性的比较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7):570-573.

[9] G.A.van Essen,A.M.Palache,E.Forleo,etal. Influenza vaccination in
2000 :rexommendations and vaccine use in 50 developed and rapidly developing
countries[J].Vaccine,2003,21(3):1780-17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