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分式的约分和通分练习》

初二《分式的约分和通分练习》
初二《分式的约分和通分练习》

提高训练

1、在(3)5,,,214a b x x x a b a π-++++中,(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计算2

2()ab a b

-的结果是( ) A .a B .b C .1 D .-b

3、一份工作,甲单独做需a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b 天完成,则甲乙两人合作一天的工作量是( )

A.a +b;

B.

b a +1; C.2b a +; D.b

a 11+ 4、如果把分式2a

b ab +中的a 和b 都扩大2倍,即分式的值( ) A 、扩大4倍; B 、扩大2倍; C 、不变; D 缩小2倍

5、能使分式2244

x x x --+的值为零的所有x 的值是( ) A.2x = B.2x =- C.2x = 或2x =- D.2=x 或1=x

6、下列四种说法(1)分式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2+a ,分式的值不变;(2)分式y

-83

的值可以等于零;(3)方程11111-=++++x x x 的解是1-=x ;(4)1

2+x x 的最小值为零;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A .1个 B.2 个 C. 3 个 D. 4 个

7. 已知:a b ab +==-25,,则

a b b a +的值等于( ) A. -

25 B. -145 C. -195 D. -245

8、当x = 时,分式

12x -无意义. 9、①())0(10 53≠=a axy xy a ②()

1422=-+a a 。 10、设0a b >>,2260a b ab +-=,则

a b b a

+-的值等于 . 11、a 、b 为实数,且ab =1,设P =11a b a b +++,Q =1111a b +++,则P Q (填“>”、“<”或“=”).

12:已知abc =1,求

a a

b a b b

c b c ac c ++++++++111

的值。

13.已知a 、b 、c 为实数,且ab a b bc b c ca c a +=+=+=131415,,,那么abc ab bc ca ++的值是多少?

分式的约分和通分 约分: ⑴3224

23248c b a c b a

⑵()()()()b a y x b a y x -+-+23 ⑶ab bc a 2 ⑷d b a c b a 32232432-

⑸()()b a b a +-+-25152

⑹63422-+++x x x x ⑺x x x 22497-- ⑻()()y x a x y a --271223

⑼xy xy y x 22

2+

⑽m m m -+-1122 ⑾ ⑿a x x a --

⒀ 332

2b a b ab a ++-

⒁432164abc bc a - ⒂ 918322---x x x ⒃ 1134++--x x x x ⒄432

324n m x

n m -

(18)()()23

42x y y y x x -- (19)222

2232y xy x y xy x +--- 23x x x 122+--

(20)()()()()62332222-+-+-+x x x x x x x x 通分:

3

21,2312,13222+--+-+--x x x x x x x x ⑷

b a 223与

c a b a b 2- ⑹52-x x 与53+x x ⑺x x x 24412--与

224,21x y xy - ⑼m m 394,9122-- ⑽2,21--x x

.4,3,22ab c b a a b ⑿231,1122+--x x x ⒀ ab c a b b a 4,3,2211,11,11,12--+x x x 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运动计算题

物理运动类计算题典型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一、相遇问题 (基本思路,找出物理量与物理关系式,关系式一,二者路程之和。关系式二,时间关系。) 1.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50千米,慢车从乙地驶往甲地,平均每小时行40千米,辆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甲乙两地相距225千米,经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2.甲、乙两车从相距20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4小时后相遇,已知甲车每小时行2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二、追击问题 (基本思路,找出物理量与物理关系式,关系式一,二者路程相等。关系式二,时间关系。) 3.某人在商店里购买商品后,骑上自行车以5米/秒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匀速骑行,5分钟后店主发现顾客忘了物品,就开摩托车开始追赶该顾客,如果摩托车行驶速度为54千米/时,摩托车经过多长时间能追上顾客?追上时离店多远? 4.甲乙二人进行短跑训练如果甲让乙先跑40米则甲需要跑20秒追上乙,如果甲让乙先跑6秒,则甲仅用9秒就能追上乙,甲、乙二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5.野兔在草地上以20米/秒的速度向前方50米处的树洞奔逃,秃鹰在野兔后方95米处以45米/秒的速度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问野兔能否安全逃进树洞? 三、列车(队伍)过桥问题(基本思路,总路程=车长+桥长) 6.长130米的列车, 正在以16米/秒的速度行驶,它通过一个隧道用了48秒,这个隧道长多少米?

7.长20m的一列火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铁桥,铁桥长980m.问这列火车过桥要用多少时间? 四、回声问题 (基本思路,画出运动草图,列出速度时间路程方程,如果涉及两个物体,分别列出二者速度时间路程方程,再找二者之间的联系,即路程,时间有什么关系。) 8.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450米/秒,若将超声波垂直海底发射出信号,经过4秒钟后收到反射回来的波,求海洋深度是多少? 9. 人对着山崖喊话,喊话人到山崖的直线距离340米,喊话人经多长时间听到回声? 10.一辆汽车以15m/s的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2s听到回声,问: (1)鸣笛处距山崖多远? (2)听到回声时,距山崖多远? 五、平均速度问题 (基本思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中途的时间要计算到里面。) 11.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600m.当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再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求:(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这位同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12.汽车先以4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接着又以7.5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最后改用36千米/小时的速度开行5分种到达目的地,求:(1)汽车在前40秒内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初二物理光学试题和答案与解析

初二物理光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每空?分,共?分) 1、如图的四幅图片中,其中一幅所反映的光学原理与其它三幅不同的是()A. B. C. D. 2、下列有关光的说确的是() A.日食主要是因为光的反射形成的 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不变 C.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D.我们看到了黑板上老师写的字是利用了光的镜面反射 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屏幕上的“手影”B.水中筷子变“折” C.茶杯在镜中的“倒影”D.钢笔“错位” 4、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海市蜃楼﹣﹣光的色散B.水中倒影﹣﹣光的折射 C.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D.雨后彩虹﹣﹣光的反射 5、下列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吸管斜放在水杯中“变粗” B.水中倒影 C.太透过云层射到上 D.白光经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 6、平面镜利用的是() 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的直线传播D.光的色散 7、下列光现象与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 A. 评卷人得分 .. .专业. .

小孔成像 B. 水中倒影 C. 手影游戏 D. 树下阴影 8、图中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 水中倒影B. 铅笔“折断” C. 鸽子的影子 D. 日食形成 9、下列图中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墙上的手影 B.杯中“折断的筷子” C.水中的塔影 D.露珠下被放大的草叶 10、下列图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

放大镜的游戏 B. 小猫叉鱼游戏 C. 手影游戏D. 隔墙看猫游戏 11、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一束光穿透玻璃B.用凹透镜矫正近视眼 C.黑板反光D.小孔成像 12、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确的是() A.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人的像变大 B.在光的反射中,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将远离法线 C.雨后天空中的彩虹是光的色散形成的 D.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13、关于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B.人佩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 D.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4、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筷子在水中弯折B.山在水中的倒影 C.手的影子D.天空中出现的彩虹15、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游戏中的“手影” B. 钢勺在水面处“折断” .. .专业. .

初二物理下册第六章

初二物理下册第六章: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 课程标准的要求: 1. 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2. 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3. 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例. 4.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5. 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6.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意识: 全章内容概述: 1.电压电压的单位,电压的测量. 2.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3.电阻电阻的概念,单位,变阻器的结构及作用. 4.欧姆定律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短路的危害. 5.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6.欧姆定理和安全用电 . 教材内容分析及建议: 章首图:章首图是雷电现象,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引发学生思考。可提问:生活中的电和雷电有关系吗?以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初二物理下册第六章欧姆定律:第一节电压 通过此节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电压的单位是什么?怎样测量电压?这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 电压是电学中重要的概念,是研究欧姆定律的基础。本节重点是练习使用电压表。 图6.1—1是实验室模拟的雷电现象,即起电机的高压放电现象。与章首图相对比,可让学生思考自然现象与科学实验也有联系。教师可想办法模拟实验,演示放电现象。 电压概念的形成:教材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热知的“电压”一词来学习。教材只讲了电压是什么的问题。 教学建议:启发提问:你在日常生活那些地方听说过“电压”这一概念呢?让学生讨论、阅读思考回答,让他们从实际中认识电压。 想想做做: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灯泡两端电压变化及亮度变化情况。让学生感知灯泡的亮度与电压的关系,从而引出电压的作用。即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要有电压。然后讲解电源作用、电压表示符号及单位。 怎样连接电压表: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它去掉了现行教材的讲述式的介绍电压表的使用方法,而是让学生根据说明书自学并使用电压表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电压表的使用说明书,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建议:教师可以采用先让学生阅读电压表使用说明书,然后交流获取的信息,谈谈电压表的连接方法。同时让学生根据电压表的使用方法自我设计一个用电压表测小灯泡两端的电路,并动手实验。这样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师注意:电压表的连接与旧教材的区别:过去的是“电压表与部分电路并联”。电流从“+”入“—”出,过于抽象。现今更加直观、准确、可操作性强。 怎样在电压表上读数:教材没有告诉读数的方法,而是采用类比联想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思考电压表读数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切忌直接告诉。可先展示一下电流表,让学生说说电流表的读数方法,然后想想该怎样,谈谈你从电流表的读数中受到什么启发。大胆尝试一下电压表的读数。 想想做做:电池串联问题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对测量的分析,不难得出串联电池组电压的特点,即让他们从实验中感知串联电池组电压比单个电池电压多,且等于个串联电池电压之和。

初二数学上册压轴题

初二数学上册压轴题 一、选择题(每题5分) 1、已知坐标平面内点M(a,b)在第三象限,那么点N(b, -a)在 (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2、已知点A (2,-3),线段AB 与坐标轴没有交点,则点B 的坐标可能是 ( ) A .(-1,-2) B .( 3,-2) C .(1,2) D .(-2,3) 3、一个点的横、纵坐标都是整数,并且他们的乘积为6,满足条件的点共有 ( ) A .2 个 B .4 个 C .8 个 D .10 个 4、已知函数13+=x y ,当自变量x 增加m 时,相应函数值增加( ) A 、3m+1 B 、3m C 、m D 、3m -1 5、若点A (-2,n )在x 轴上,则B (n -1,n+1)在 (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6、m 为整数,点P (3m -9,3-3m )是第三象限的点,则P 点的坐标为( ) A 、(-3,-3) B 、(-3,-2) C 、(-2,-2) D 、(-2,-3) 7、观察下列图象,可以得出不等式组 ? ? ?>-->+015.00 13x x 的解集是 ( ) A 、31

A B C D 9.将某图形的横坐标都减去2 ,纵坐标不变,则该图形 ( ) A .向右平移2个单位 B .向左平移 2 个单位 C .向上平移2 个单位 D .向下平移2 个单位 10.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的边上有一动点P 沿A B C D A →→→→运动一周,则P 的纵坐标y 与点P 走过的路程s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是 ( ) 二.填空(每题4分) 11、点A (-3,5)到x 轴的距离为______ ,关于y 轴的对称点坐标为_________。 12、在函数y =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 13.已知关于x,y 的一次函数y=(m-1)x-2的图像经过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 10题图 A . B . C . D .

初二物理光学专项试题

西安高级中学博爱部2014—2015第一学期初二物理周考3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1、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 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l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2、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物体清晰放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5 cm B.10 cm C.15 cm D.20 cm 3、某幻灯机的镜头和幻灯片之间的距离可在10 cm~20 cm之间调节,现因原镜头损坏,则应选用下列哪一个元件做镜头() A.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B.焦距为10 cm的凹透镜 C.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D.焦距为20 cm的凸透镜 4、关于照相机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拍摄远景时,应将镜头向前伸 B.拍摄近景时,应将镜头向前伸 C.晴天拍摄景物时,应开大光圈 D.阴天拍摄景物时,应缩短曝光时间 5、如右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 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 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 A. 靠近透镜 B. 远离透镜 C. 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 D. 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6、下列事例中,能看到物体实像的是() A.在岸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B.在电影院看到银幕上的画面 C.通过放大镜看报纸上的字D.在水中通过潜望镜看到水面上的景物 7、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借助放大镜看地图,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B.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是由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C.照相时,被照相者应站在距镜头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D.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去看,因此时平面镜所成的像变大 8、下面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9、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是利用了凹透镜的会聚的作用 C.图丙中,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八年级数学期末难题压轴题汇总

(1 26.(本题满分10分) 已知:在矩形ABCD 中, AB=10, BC=12,四边形EFGH 勺三个顶点E 、F 、H 分别在 矩形 ABCD 边 AB BC DA 上, AE=2. (1)如图①,当四边形EFGH 为正方形时,求△ GFC 勺面积;(5分) (2)如图②,当四边形EFGH 为菱形,且BF = a 时,求△ GFC 勺面积(用含a 的代数式表 示); 26 .解:(1)如图①,过点G 作GM 在正方形EFGH 中, HEF 90,EH EF . 分) 又??? A B 90;, ???/ AHE^/BEF 分)同理可证:/MF Q/BEF (1 分) BC 于M (第26题图

??? GM=BF=A=2. (1

??? FC=BC -BE10. 分) (2 )如图②,过点 G 作GM BC 于 M 连接 HF ........................................................ ( 1 分) AHE MFG. ........................................................................... ( 1 分) 又: A GMF 90;,EH GF, ? / AHE^/MFG ......................................................................... ( 1 分) ? GM=AE2. ................................................................................. ( 1 分) 如图,直线y . 3x 4、3与x 轴相交于点A ,与直线y '、3x 相交于点P . (1)求点P 的坐标. ⑵ 请判断△ OPA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动点E 从原点O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着O P A 的路线向点A 匀速运动 (E 不与点O 、A 重合),过点E 分别作EF x 轴于F , EB y 轴于B.设运动t 秒时, 矩形EBOF 与厶OPA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1 s 严 2 FC GM 1 於12 a ) 12 a . (1 分)

初二物理速度计算题专项练习

甲 乙 初二物理速度计算题专项练习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1、单位换算 1m/s=________km/h 72km/h=_______m/s 36km/h=________m/s 5m/s=__________km/h 2、一辆汽车在公路上正常行驶30min ,通过的路程是27千米,则汽车行驶的速度是 _______km/h ,合 m/s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专题一】过桥(山洞或隧道)问题 长200m 的火车以43.2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在京九线上,当它穿越1000m 长的隧道时,所需的时间是多少? 分析:本题是一道“过桥问题”,火车要经过隧道,所走的路程必须 是隧道长+车身长,才算通过.先算出隧道长和火车车身长之和,即火车 行驶的路程,然后用路程除以速度,算得的就是时间. 解:列车通过的路程为s=m 1200m 200m 1000L L =+=+车隧道 又v=43.2km/h=43.2×s /m 6.31=12m/s 所以:所需的时间是s s 100/m 12m 1200v s t === 1. 一列车长160m ,匀速通过一条长200m 的隧道用了0.01h 。若该列车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040m 的铁路桥要多长时间? 2.一列火车以54km/h 的速度通过一座桥用了1.5min 。已知火车长150m 。桥长为多少? 3.一列长200米的火车,以12m/s 的速度通过4000米的大桥, (1)要完全通过大桥需要多长时间? (2)火车全部在大桥上运行的时间? 【专题二】交通标志牌 4.一辆上海桑塔纳牌轿车在我省新建成的清——镇高速公路上行驶, (1). 它在经过如图所示的标志牌下时,速度已达40m/s ,并仍以此速度在向前开行,这辆车是否违反了交通法规,为什么? (2). 如果这辆轿车以108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从标志牌处开到镇宁需要多少时 间?(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5. 如图所示为某交通标志牌,(1据的含义,甲“80”的含义: , 乙“南京市60km ”的含义: 。 (2)按这样的速度到南京还需的时间至少需要多少小时? 5.如图5-14所示是汽车上的速度表在某一时刻的示数, (1)它表示此时汽车的速度是 . (2)若汽车以这个速度行驶3h ,则汽车通过的路程为多少km ? 图5--14

初二物理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初二物理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 一、光的反射定律 1.如图1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 点为入射点,ON 为法线,面板上每一格对应的角度均为10°.实验时,当入射光为AO 时,反射光为OB;当入射光为CO 时,反射光为OD ;当入射光为EO 时,反射光为OF.请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分析上述数据可得出的初步 结论是: 当光发生反射时,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2、如图2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两个步骤 (1) 请你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2)实验中,纸板应_“垂直”)__于平面镜。(填“平行”或“垂直”) (3)由甲图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____; (4)由乙图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___。 (5)如果光线沿BO 的顺序射向平面镜,则反射光线____会_____(填“会”或 “不会”)与OA 重合,说明了______当光发生反射时,_光路是可逆的_ ____。 3、如图3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第一步:如图3A改变 入射 光线的角度,观察反射光线角度是怎样改变?实验结论是:_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第二步:如图3B把纸张的右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还能看到 反射 光线,实验结论是: 看不到,说明 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 如图4所示,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其中有一个可折转 的光屏,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 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o ,则反射角的大小是 20o 。 (3)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o 、30o、45o 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图所示。经 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将反射光线与反射面(或镜面)的夹角作为反射角 。 实验序号 入射光线 入射角 反射角 1 AO 50° 50° 2 CO 40° 40° 3 E O 20° 20° 实验序号 入射角 反射角 1 50° 50 2 40° 40° 3 20° 20° 实验序号 入射角 反射角 1 15° 75° 2 30° 60° 3 45° 45° 图2 A 图3 B 平面镜 平面镜 图4 图1

初二物理第六章练习卷

第六章《物质物理属性》测试卷 班级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题前 的表内?每题3分,共39分.) 1.下列哪种性质不属于物质的物理属性() (A)磁性(B)弹性(C)透明度(D)质量 2?宇宙空间站中物体可漂在空中,地球上质量为60kg的宇航员在空间站时的质量() (A)可用体重计测量,且测得大于60kg (B)可用体重计测量,且测得小于60kg (C)无法用体重计测,质量为60kg (D)无法用体重计测量,质量为0 3 ?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先调节横梁平衡,再将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发现右盘下沉,这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将横梁右端的螺母向左调 B ?减少盘中的砝码 C ?将横梁右端的螺母向右调 D ?调节游码 4?用天平称一粒米的质量,下列说法中比较简单而又比较准确的是() A. 先称出100粒米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得 B. 把1粒米放在一只杯子里,称出其总质量,再减去杯子的质量 C. 把1粒米放在天平上仔细测量 D. 把1粒米放在天平上多次测量,再求平均值 5.下列质量都为100g的液体,体积无法用量程为100ml的量筒一次性测出的( ) (A)酱油(B)盐水(C)酒精(D)水银 6?某学生在用天平称量时,事先没有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当游码位置在1g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接着他在左盘放了一物体,右盘加了10g、5g的砝码各一个天平平衡,则该物体的质量为() (A) 17g (B)16g (C) 15g (D)14g 7 .三个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空心球,分别用铅、铜、铝制成,已知p 铝<p铜<p铅,则在空 心部分注满水后,质量最大的是() A、铝球 B、铜球 C、铅球 D、三个球一样大 &关于对密度公式p =m/V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某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C.某种物质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D .单位质量某种物质的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9. 食品和药品等包装中经常用到铝箔。铝材能制成铝箔是由于铝具有() A.良好的导热性 B.较小的密度 C.较强的抗腐蚀性 D.良好的延展性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 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

苏教版初二下数学压轴题

1 1. 如图,在ABC △中,90BAC ∠= ,AD 是BC 边上的高,E 是BC 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 C ,重 合),EF AB ⊥,EG AC ⊥,垂足分别为F G ,. (1)求证: EG CG AD CD =; (2)FD 与DG 是否垂直?若垂直,请给出证明;若不垂直,请说明理由; (3)当AB AC =时,FDG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吗?并说明理由. 2.操作:如图①,点O 为线段MN 的中点,直线PQ 与MN 相交于点O ,请利用图①画出一对以点O 为对称中心的全等三角形. 根据上述操作得到的经验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探究一: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E 为BC 边的中点,BAE EAF ∠=∠,AF 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试探究线段AB 与AF CF ,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探究二:如图③,DE BC ,相交于点E ,BA 交DE 于点A ,且:1:2BE EC =,BAE EDF ∠=∠, CF AB ∥.若51AB CF ==,, 求DF 的长度. F A G C E B P O M N Q 图① A B E F C D 图② D A B E F C 图③

2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是坐标原点,点A 的坐标为()40-,, 点B 的坐标为()()00.b b >,P 是直线AB 上的一个动点,作PC x ⊥轴,垂足为.C 记点P 关于y 轴的对称点P ′(点P ′不在y 轴上),连结 PP P A P C ''′,,.设点P 的横坐标为.a (1)当3b =时, ①求直线AB 的解析式; ②若点P ′的坐标是 ()1m -,, 求m 的值; (2)若点P 在第一象限,记直线AB 与P C ′ 的交点为.D 当13P D DC =′∶∶时,求a 的值; (3)是否同时存在a b ,,使P CA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a b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5AB DC ==,6AD =,12BC =.动点P 从D 点出发 沿DC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 运动,动点Q 从C 点出发沿CB 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B 点运动.两点同时出发,当P 点到达C 点时,Q 点随之停止运动. (1)梯形ABCD 的面积等于 ; (2)当PQ AB ∥时,P 点离开D 点的时间等于 秒; (3)当P Q C ,,三点构成直角三角形时,P 点离开D 点多少时间? C B

初二物理速度计算题

初二物理速度计算题分类 一.路线垂直(时间相同)问题 1.子弹在离人17m处以680m/s的速度离开枪口,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当人听到枪声时,子弹己前进了多少? 2.飞机速度是声速的1.5倍,飞行高度为2720m,,当你听到飞机的轰鸣声时,抬头观看飞机已飞到你前方多远的地方?(15℃) ------------------------------------------------------------- 二.列车(队伍)过桥问题(总路程=车长+桥长) 3.一列队长360m的军队匀速通过一条长1.8km的大桥,测得军队通过大桥用时9min,求:(1)军队前进的速度;(2)这列军队全部在大桥上行走的时 间。 4.长130米的列车,以16米/秒的速度正在行驶,它通过一个隧道用了48秒,这个隧道长多少米< 5.长20m的一列火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铁桥,铁桥长980m.问这列火车过桥要用多少时间< ------------------------------------------------------------- 三.平均速度问题(总路程/总时间) 6.汽车先以4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接着又以 7.5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最后改用36千米/小时的速度开行5分种到达目的地, 求:(1)汽车在前40秒内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7.汽车从A站出发,以90Km/h的速度行驶了20min后到达B站,又以60Km/h的速度行驶了10min到达C站, 问(1)两站相距多远< (2)汽车从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

8.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米/秒的速度行驶500秒,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米/秒的速度行驶100秒。 求:(1)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四.回声问题(时间相同) 9.一辆汽车以15m/s的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2s听到回声,问: (1)鸣笛处距山崖离多远? (2)听到回声时,距山崖多远< 10.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离高楼50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20m后,司机刚好听到鸣笛的回声,求汽车的速度(15℃) 11.一辆汽车以36Km/h的速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m处鸣笛后汽车直线向前行驶一段路程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求:(1)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有多远. (15℃) ------------------------------------------------------------- 五.声速问题 12.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6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经过2.1s听到爆炸的声音, 求:(1)大炮距坦克多远< (2)炮弹的飞行速度多大< 13.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某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甲同学先后听到两次响声,其时间差0.7s,试计算铁管有多长(声音在铁中速度为5100m/s,空气的速度为340m/s)? ------------------------------------------------------------- 六.声速测距问题 14.已知超声波在海水找能够传播速度是1450米/秒,若将超声波垂直想海底发射出信号,经过4秒钟后收到反射回来的波,求海洋深度是多少? 15.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根长1m的导火线引爆炸药,导火线以0.5cm/s的速度燃烧,点火者点着导火线后以4m/s的速度跑开,他能否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600m 的安全地区<

初二物理光学练习题(附答案)---副本

一、光的直线传播、光速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 C.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 D.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线 B.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C.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 D.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 3.一工棚的油毡屋顶上有一个小孔,太阳光通过它后落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圆形光斑,这一现象表明( ) A.小孔的形状一定是圆的 B.太阳的形状是圆的 C.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D.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4.如果一个小发光体发出两条光线,根据这两条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可以确定( ) A.发光体的体积 B.发光体的位置 C.发光体的大小 D.发光体的面积 5.无影灯是由多个大面积光源组合而成的,下列关于照明效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无影灯没有影子 B.无影灯有本影 C.无影灯没有本影 D.无影灯没有半影 不透明体遮住光源时,如果光源是比较大的发光体,所产生的影子就有两部分,完全暗的部分叫本影,半明半暗的部分叫半影 6.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很小的正方形小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 ) A.圆形的B.正方形的 C.不规则的D.成条形的 7.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C.萤火虫不是光源D.以上说法均不对 二、填空题 9.在射击时,瞄准的要领是“三点一线”,这是利用____的原理,光在____中传播的速度最大.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来解释. 10.身高1.6m的人以1m/s的速度沿直线向路灯下走去,在某一时刻,人影长1.8m,经2s,影长变为1.3m,这盏路灯的高度应是___m。 11.在阳光下,测得操场上旗杆的影长是3.5m。同时测得身高1.5m同学的影子长度是0.5m。由此可以算出旗杆的高度是__ _m。 二、光的反射、平面镜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光的反射,正确的说法是() A.反射定律只适用于平面镜反射 B.漫反射不遵循反射定律 C.如果甲从平面镜中能看到乙的眼睛,那么乙也一定能通过平面镜看到甲的眼睛 D.反射角是指反射线和界面的夹角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 A.像位于镜后,是正立的虚像 B.镜后的像距等于镜前的物距 C.像的大小跟物体的大小相等 D.像的颜色与物体的颜色相同 3.如图1两平面镜互成直角,入射光线AB经过两次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为CD,现以两平面镜的交线为轴,将两平面镜同向旋转15°,在入射光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反射光成为C′D′,则C′D′与CD关系为( ) A.不相交,同向平行 B.不相交,反向平行

初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初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Summary of knowledge points in Chapter 6 of physics in the second grade of junior high sch ool

初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本教案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 =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 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 (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

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 (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 (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 (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计算密度公式是;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 10.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m=ρv。 (3)求体积: 11.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等。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压轴题复习(学生)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几何复习 【图形的剪拼】 1.如图,有边长为1、3的两个连接的正方形纸片,用两刀裁剪成三块,然后拼成 一个正方形,如何拼? 2.如图,有一张长为5 ,宽为3的矩形纸片ABCD,要通过适当的剪拼,得到 一个与之面积相等的正方形 (1)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____.(结果保留根号) (2)现要求只能用两条裁剪线,请你设计出一种裁剪的方法,在图中画出裁 剪线,并简要说明剪拼过程_____________. (天津市中考题)【三角形】 1.在△ABC中,∠ACB=90°,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 (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①的位置时,求证:DE=AD+BE (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②的位置时,求证:DE=AD-BE (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③的位置时,试问DE、AD、BE 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并证明。 3.如图,△ABC中AB=AC,∠ABC=36°,D、C为BC上的点,且 ∠BAD=∠DAE=∠EAC,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个。 A. 2 B. 4 C. 6 D. 8 4.如图,在△ABC中,∠BAC=90°,AB=AC=6,D为BC的中点. (1)若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AE=CF,求证:△AED≌△CFD; (2)当点F、E分别从C、A两点同时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CA、AB运动,到点A、B时停止;设△DEF的面积为y,F点运动的时间为x,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3)在(2)的条件下,点F、E分别沿CA、AB的延长线继续运动,求此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 (4)当x的值为多少事,S△DEF能最大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计算题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计算题汇总 一、计算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分) 1.一轿车在福厦高速公路上行驶。 (1)它在经过如图所示的标志牌下时,速度已达40m/s,并仍以此速度向前开行,这辆车是否违反了交通法规,为什么? (2)如果这辆轿车以108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则从标志牌处开到厦门需多少时间? 2.一辆汽车向着山崖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距离山崖一定距离的地方鸣笛,经过后司机听到了回声求: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1)汽车鸣笛时距山崖多远. (2)此时汽车距山崖多远? 3.一天小明他上学去时,以1m/s的速度走了6min,后来感觉时间不够为了不迟到,他又以s的速度走了4min, 求 (1)他家离学校多远? (2)他上学走路的平均速度。 4.一个铁球的质量是,体积是,ρ铁=×103kg/m3,ρ酒精=×103kg/m. (1)这个铁球是实心还是空心的? (2)如果是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是多大? (3)如果空心部分注满酒精,则球的总质量是多大?

5.某人在长铁管一端猛敲击一下,在长铁管另一端人听到两次声音间隔为,求长铁管的长度?(声音在空气中、 钢铁中传播速度分别是340m/s、5200m/s)。 6.在一次爆破中,用了一条90cm长的引火线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引火线燃烧的平均速度是s,点火者点 着引火线后,以5m/s的平均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点700m远的安全地区? 7.如图所示,一个瓶子里有不多的水,乌鸦喝不到水.聪明的乌鸦想,如果衔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水面上 升就能喝到了水.若瓶子的容积为500mL,内有的水.请你帮乌鸦计算: (1)瓶内水的体积是多少?(2)使水到达瓶口,要放入的石块质量是多少.(石块密度为×103kg/m3) 8.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萍乡北站,然后乘高铁去南昌参观 滕王阁,8:20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 (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 (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初二物理光学专项训练试题

初二物理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2016年5月9日19时12分左右,“水星凌日”的天象 于本世纪第三次出现.如图所示,水星如一颗小黑痣从太阳 “脸上”缓慢爬过.它的形成与下列光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A.小孔成像B.河水看起来变浅 C.海市蜃楼D.水中荷花的倒影 2.白天,我们在汽车内通过车窗玻璃能看到车外的景物;晚上,打开车内灯时,在车内通过车窗玻璃能看到车内的乘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者是折射成像,是虚像;后者是反射成像,是虚像 B.前者是反射成像,是虚像;后者是折射成像,是虚像 C.前者看到的就是实物,而后者是反射成像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如图所示,一只烧杯中装有半杯水,放在水平木板AB上,一 束光线竖直向下照在水面上.现在B端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使 木板倾斜一个小的角度,则此时( ) A.反射光线顺时针方向旋转B.反射光线逆时针方向旋转c.折射光线的方向不变D.折射光线逆时针方向旋转 4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等于30° B.折射角等于50° C.MM′的右侧是玻璃 D.NN′是界面 5.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A.向左移动后静止 B.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C.向右移动后静止 D仍在原来位置 6下列成语与光的折射现象有关的是() A.立竿见影B.镜花水月C.坐井观天D.海市蜃楼 7、小轿车前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 A. 为了造型美观 B. 避免因车厢内景物成像在驾驶员正前方而影响安全行车

6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知识点详解总结

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 重、难点知识 一、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 性。 4、测量: ⑴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 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 方法:A 、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 B 、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 3,常用单位g/cm 3。 这两个单位比较:g/cm 3单位大。 单位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 1kg/m 3=10-3g/cm 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 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 量为1.0×103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 与 V 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 5、图象: 左图所示:ρ甲>ρ乙 6、测体积——量筒(量杯) 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 “看”:单位:毫升(ml )=厘米3 ( c m 3 ) 量程、分度值。 ρ m V = V m ρ = V m ρ = ρ m V =

八年级下册数学经典压轴题

C2 C1 A2 B2 B1 O1 O A1 D C B A 八年级(下)数学精选压轴题、新题 1. 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B=12,AC=20,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以OB、OC为邻边作第1个平行四边形C OBB 1 ,对角线相交于 点 1 A;再以C A B A 1 1 1 、为邻边作第2个平行四边形C C B A 1 1 1 ,对角线相交于点 1 O;再以 1 1 1 1 C O B O、为邻边作第3个平行四边形1 2 1 1 C B B O……依此类推.(1)求矩形ABCD的面积;(2)求第1个平行四边形 1 OBB C、第2个平行四边形 111 A B C C和第6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长分别为b a、,以菱形ABCD各边的中点为顶点作矩形A1B1C1D1,然后再以矩形A1B1C1D1的中点为顶点作菱形A2B2C2D2,……,如此下去,得到四边形A2011B2011C2011D2011的面积用含b a、的代数式表示为. 3、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D是斜边AB的高,∠A的平分线AE交CD于F,交BC于E,EG⊥AB于G,求证:CFGE是菱形。 4.如图,在梯形ABCD中,,6,5,30 AD BC AC BD OCB ==∠=?,求BC+AD的值及梯形面积. 5.已知数x1,x2,x3,x4, …,x n的平均数是5,方差为2,则3x1+4,3x2+4, …,3x n+4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_____,方差是_______________. 6、一组数据 0,-1,5,x,3,-2的极差是8,那么x的值为() A、6 B、7 C、6或-3 D、7或-3 7.观察式子: a b3 ,- 2 5 a b , 3 7 a b ,- 4 9 a b ,……,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知,第8个式子为. 8、如图,每一个图形都是由不同个数的全等的小等腰梯形拼成的,梯形上、下底及腰长如图,依此规律第10个图形的周长为。 …… 第一个图第二个图第三个图 9、如图,矩形ABCD对角线AC经过原点O,B点坐标为(―1,―3),若一反比例函数 x k y=的图象过点D,则其解析式为。 _F _A_B _C _D _E _G B C A D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