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糖尿病治疗的研究
糖尿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糖尿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其特征为血糖水平的长期升高。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已经在我们对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面有了深入的认识。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包括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分子生物学在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上的应用,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1.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涉及胰岛素的分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以及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等多个方面。
研究发现,胰岛素分泌受到胰岛素分泌细胞内离子通道的调控,其中ATP敏感钾通道(KATP)在胰岛素分泌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
另外,胰岛素受体的功能突变和表达异常也与糖尿病的发生相关。
此外,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和胰岛素抵抗也导致了糖尿病的发生。
2. 分子生物学在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上的应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已经为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例如,检测糖尿病相关基因突变可以帮助早期发现患者的遗传风险。
另外,分子生物学的技术也可以用于检测糖尿病标志物的水平,如血糖、胰岛素和炎症因子等。
这些标志物的测量可以为糖尿病的诊断、疾病分型和病情监测提供重要依据。
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也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策略。
通过深入了解糖尿病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多种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法,例如胰岛素的基因工程制造和胰岛移植等。
另外,分子生物学的技术还可以用于基因治疗的研发,通过改变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糖尿病的治疗。
3. 未来的研究方向尽管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已经在糖尿病的理解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有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 深入了解胰岛素和胰岛素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以及与糖尿病发生相关的突变和异常表达。
② 发展更准确、可靠的糖尿病诊断标志物,以及疾病分型和病情监测的指标。
③ 研究胰岛素分泌在细胞水平的机制,如离子通道的调控和能量代谢的变化等。
④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和基因治疗的方法开发新型药物和治疗策略,改善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2024年糖尿病研究报告

2024年,糖尿病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为预防和治疗糖
尿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以下是2024年糖尿病研究的一些重要成果:
1.胰岛素替代疗法的研究:2024年,研究人员对新型的胰岛素替代
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些替代疗法可以更好地模拟自然胰岛素在体内的
释放方式,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胰岛素注射的频率。
2.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研究:研究发现,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2024年,研究人员探讨了肥胖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些
新的防治策略,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等。
3.胰岛素抵抗研究:胰岛素抵抗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之一、2024年,研究人员发现,一些药物和生活方式改变可以帮助减轻胰岛素抵抗,
从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4.基因与糖尿病研究:近年来,研究人员越来越关注遗传因素在糖尿
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2024年,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与糖尿病相关的基因,这为糖尿病的早期筛查和预防提供了新的线索。
5.胰岛素治疗和并发症研究:研究人员还对胰岛素治疗和糖尿病并发
症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发现,合理使用胰岛素可以减少糖尿病患者的并
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2024年的糖尿病研究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提供了新的思
路和方法。
未来,研究人员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糖尿病的病因和治疗机制,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木豆叶提取物对糖尿病的治疗潜力研究

木豆叶提取物对糖尿病的治疗潜力研究概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病,世界各地都有大量的患者。
传统的糖尿病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运动等。
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并不能完全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也不能治愈糖尿病。
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变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木豆叶提取物可能具有治疗糖尿病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木豆叶提取物对糖尿病的治疗潜力以及其中的机制。
背景木豆叶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认为具有降血糖的功效。
根据以往的研究,木豆叶中的活性成分包括多糖、生物碱和黄酮类物质。
这些活性成分可能对糖尿病的治疗有益。
木豆叶提取物对糖尿病的治疗潜力研究表明木豆叶提取物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对糖尿病进行治疗。
首先,木豆叶提取物可能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水平。
一项研究发现,木豆叶提取物可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并提高胰岛细胞的活性。
这可能是因为木豆叶中的生物碱能够激活胰岛素受体。
其次,木豆叶提取物可能通过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来调节血糖水平。
有研究表明,木豆叶提取物可以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这可能是由于木豆叶中的多糖成分具有增强胰岛素信号传导的作用。
此外,木豆叶提取物还可能通过抑制肠道葡萄糖吸收来降低血糖水平。
研究表明,木豆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可以抑制葡萄糖转运体的活性,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这可能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的上升。
另外,木豆叶提取物可能还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有助于减轻糖尿病的并发症。
某些研究表明,木豆叶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并减少氧化应激的发生。
这些作用可能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功能和减轻炎症反应。
结论尽管木豆叶提取物对糖尿病的治疗潜力在研究中显示出许多有益的作用,但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这些潜力。
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物模型和体外实验中,因此还需要进行更多的临床研究来确定木豆叶提取物的真实效果。
此外,还需要对木豆叶提取物的安全性进行进一步的评估。
总体而言,木豆叶提取物对糖尿病的治疗潜力是一个有希望的方向。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研究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研究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可导致各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眼病、肾病等。
因此,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治疗的重点。
本文将从预防和治疗两个方面,介绍糖尿病并发症研究的进展和现状。
一、预防糖尿病并发症1. 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基础。
目前广泛应用的药物有胰岛素、口服降糖药、ACEI和ARB类药物等。
临床应用结果显示,控制血糖和血压水平可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降低神经病变的发生率。
同时,降低血脂水平也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 合理饮食糖尿病患者应根据体重、身高、年龄、性别、代谢率和运动情况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应该控制总热量、脂肪和糖的摄入量,并以高纤维、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为主。
同时,糖尿病患者应该避免过度饮酒、吸烟和摄入过多的盐分。
3. 积极锻炼运动可以增加肌肉的糖原储备和糖代谢效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和骑车等。
4. 定期进行检查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进行血糖、血脂和肾功能等检查,以监测病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同时,定期眼科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也是预防和诊断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1.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目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心功能康复等。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降脂药和ACEI/ARB等;手术治疗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瓣膜置换术;心功能康复包括运动疗法和营养改善等。
2. 神经病变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
治疗神经病变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镇痛剂、抗抑郁剂、抗惊厥药、脱髓鞘剂和生长因子等;非药物治疗包括物理治疗、神经刺激和康复训练等。
3. 眼病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激光治疗、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浅析糖尿病及其中医治疗原则

治 疗过 程 中 ,如 果糖尿 病发展 为糖尿 病 并 发症 的 时候 ,有 时单 纯使 用 西药 既 无法 消症 ,叉不 能祛 病 。长期 以往 将 会使 病情 恶 化进程 加剧 ,
位性低血 压 、大小 便失禁 等。并伴有其 他并发症 ,如糖尿病 酮症 酸 中 毒 、高 渗性非酮症 性糖尿病 昏迷 、糖尿 病皮肤感染 、糖尿病足 、糖尿 病 胃轻瘫 、糖尿病 心肌病 、心脏病 、高 血压 、糖尿 病肾病 、泌 尿系感 染 、糖尿病性 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 并结 核病等 。
2糖 尿病 的 发病 原 因 医疗 界对 糖尿 病 的病 因 目前 还 不十分 清 楚 ,见仁 见智 ,缺 乏定
论 。但 多数学者认 为可能是两个 原因 :一是 内因 :遗传 因素 ;二是外 因:环境 因素。 21遗传 因素 .
一
个家族 中有几个糖 尿病患者 的机会普遍存 在 。虽然 ,具 体是什
及人体器官 的危害 ,当然的累及人的 身心。
病 ,小 儿糖尿病 ,成年发病 型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 病 ,而更 多见的是
中老年糖 尿病 。
11糖尿病 的症 状 . 糖 尿病 的早期症状大 致分为两 类 :一 是与代谢紊 乱有关的 表现 、 尤其是 与高血糖有 关的 “ 多一少” ,二是各种 急性 ,慢性并 发症的 三 表现 如 高血压 、心 脏病 、肾病 等 。糖 尿病 的 临床症 状有 以下几 种 : 多尿 、烦 渴 、多饮 ;多食易 饥 ;疲劳 、体重下 降、身体虚弱 ,视力下 降 以及 皮肤瘙痒 等。另还有 其他症状 :主要包括 四肢酸痛 、麻木 、腰 疼 、性欲 减退 、月 经不调 、便秘 、视力 障碍 ,有 时有顽固性腹 泻 、体
2型糖尿病治疗研究

【】 G tr z , s I po i ucm s f leyptns i 4 u6r MaiM. rvn oto e dr aetwt i eF i f m g oe l i h
c m n yaq i d n u o i J D u s g g20 . () 86 . o mu i ur e m na ] rg i ,0 8 57: - t c ep [. A n 2 5 1
实验 室俭查过程中有4 例患者血 白细 胞升 高 ,7例 患者 中性粒 细 7 7 胞 有显著升 高现象 ,5 例患者红 细胞沉降率 明显增快 ;c 2 反应 蛋 白、 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分别 为5 和6例 ;血酸 碱失衡的患者3 例 ,l例患 3 7 5 8 者有 低蛋 白血症 的现象 ,5例 患者两项或多项心肌酶升高 。 4 2 . 4治疗结 果 8例 中治愈5例 ,好转 l例 ,死亡 l例 。 5 2 8 5
结 论 二 甲双 胍联 合 门冬胰 岛素 3 O注射 液 治疗 2型糖 尿病 疗 效 良好 ,且 不 良反应较 少。
【 关键 词】2型糖尿 病 ; 甲双胍 ; 二 门冬胰 岛素
中图分 类号 :R8 . 5 71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7- 14 (00 2 0 1一 2 6 1 8 9 2 1 )3— 2 O 0
6 -4 . 42 6 3
【】 张 劲松 . 例 老年 重症肺 炎诊治 体会 【. 临床 医药杂 志, 0, 2 2 5 J实用 】 2 9 0
1 () 28 . 6: -3 3 8
【】 C be P emoi i te l r [ .u pnP l d 0 9 3 ar M.nu nan h dl JC rO i u Me, 0 , e ey ] t m 2
中成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成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加,中成药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热门领域。
中成药是指以传统中药为原料,通过现代科学方法加工制成的药物。
它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特点,在治疗2型糖尿病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本文将介绍中成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目前,中成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药效评价、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等。
药效评价是中成药研究的基础,它通过对中成药在动物和人体中的药效、药理学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评价,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机制研究是深入了解中成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和药理学基础,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临床应用研究是评估中成药在临床实践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其与传统药物的比较等。
目前,关于中成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多种中成药的临床疗效正在不断被证实。
桂附地黄丸、降糖酵素片、降糖灵等中成药在降低血糖、改善胰岛功能、调节血脂和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
已有研究表明,中成药与西药联合使用的临床效果较单独使用西药更好。
通过联合应用中成药和二甲双胍等西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胰岛功能。
还有一些中成药在2型糖尿病合并其他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四味苦参注射液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
中成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制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有研究发现,中成药可以通过调节自由基代谢、抗氧化作用、减少炎症等途径发挥抗糖尿病作用。
中成药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也涉及到多个靶点,如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胰岛素抵抗等方面。
注:本回答使用了部分机器翻译技术,仅供参考。
糖尿病创面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糖尿病是以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慢性内分泌系统代谢紊乱疾病[1-2]。
1型糖尿病是一种由T细胞介导的对胰岛β细胞特异性破坏而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3]。
而外周胰岛素抵抗使身体不能有效利用胰岛素、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或障碍使胰岛素分泌减少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4]。
糖尿病患者可同时伴发各种并发症,包括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肾功能衰竭、心血管疾病等。
糖尿病的高患病率加重了财政和卫生系统的负担,影响全球各地(特别是中低收入国家)的发展。
据CHO等估计,糖尿病患病率(患者年龄18~99岁)在2017年为8.4%,预计到2045年将上升至9.9%[5]。
创面难愈合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综合因素导致伤口愈合的各个阶段都受到影响,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但目前研究表明缺氧、高血糖、神经病变等都会导致其愈合延迟。
近年来,水凝胶敷料因其独特的性能,被应用于糖尿病创面治疗,除了单独应用外,还可联合其他治疗方式。
将水凝胶敷料联合干细胞/外泌体、药物、纳米颗粒、生长因子(GFs)等治疗糖尿病创面,与这些疗法单独应用相比,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其在创面的释放,还能提高药物因子的稳定性,使创面愈合效果更显著。
故本文从水凝胶敷料出发,重点综述了新兴的水凝胶敷料联合干细胞疗法/外泌体疗法、药物疗法、纳米技术以及其他热点疗法(包括激光疗法、基因疗法、生长因子疗法)的治疗方式,旨在为今后糖尿病创面的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
1糖尿病创面水凝胶敷料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伤口敷料大致可分为传统敷料、水凝胶敷料、非粘性接触敷料、多层敷料、半透明敷料、半透性泡沫敷料、水状胶体敷料和藻酸盐(Alg)敷料[6]。
糖尿病创面因高血糖、氧供不足以及神经病变等因素,较普通创面愈合更慢。
为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糖尿病创面治疗的研究新进展叶梓,王小兰,雷颜宾,詹会智,孙晓磊综述马亚蓉审校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泸州646000)【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创新性治疗技术和材料应用于糖尿病创面的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 等多脏器 和系统发生病变 。随着对糖尿病研究 的深入 , 使糖 尿
4 心理 健康 糖 尿病患者存在 明显 的心理问题 , 心理痛苦达到 中等 以上 程度 , 心理 健康状况 较差 , 存在 不同程度 的心理障碍 ,
甚至心理疾患 , 与国 内报道有相似之处 , 这对治疗 患者的疾病有
不 良影 响 , 这 里 应进 行 心 理 指 导 。这 是一 项 长 期 的工 作 , 在 出院
国政府都给予糖尿病治疗 药物研发极大的关注。
1 糖 尿 病 的 研 究 进 展
1 型糖尿 病是一种 自身免 疫性疾病 ,在 多种因素共 同作用 下, 机体对胰岛素多种抗原 成分 免疫欠耐受 , 最终导致 了胰岛素 的绝对缺乏 。 目前 1 型糖尿病 的主要治疗 手段是终 生注射胰 岛
加 。该药不仅能在 中枢起到食欲抑制作用 , 而且在外周降低 了胰 岛素抵抗, 防糖 尿病有积极作用 。 对预
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可以有效降低患者 的致 死率 、 致残率 , 所 以对于治疗 并发症药 物的探索 也是 一直 没有停止。例如 , 研究 已
经证 明 , 糖基化终末 产物抑 制剂 、 蛋白激酶 C —B 抑制剂 、 醛糖还 原 酶抑 制剂 、 氧化剂等可 以作用于不 同环节 , 抗 有效 地改善糖尿
5 有 前 景 的 新 药
除 了教育和改变生活方式, 药物在糖尿病 预防中也起一定作
肠促 胰 岛素类 似物 可能 会 为 2型糖 尿病 的预 防提 供新 选 择 。许 多研究显示, 肠促胰 岛素类似物除促进胰 岛素分泌外, 还能
抑制餐 后胰 高血糖素分 泌, 延缓肠排 空并抑 制食 欲, 而且在不 同 环境 中增加胰 岛 B 细 胞 数 量 。如 果在 肠促 胰 岛素 的 促 生 长 和 促 分 化 作 用 下 , 岛 B 细 胞 数 量 能 够 保 持 或 补 充 , 肠 胰 则 促 胰 岛 素 类 似 物 极 可 能用 于 抑制 或 预 防 2型 糖 尿 病 ,但 还 有 待 进 一 步 研 究证 实 。
【1t 31昆霞. 尿 荐  ̄ 糖 穗 哒 调查分昕 垂 觅 干j 户 2 0 ,: 士,0 71
21 0 0年 1 月中 第 2 第 3 期 1 卷 2
Oco e 2 0 t b r 01
V012 . No3 _2
中国 中医药咨讯
J t a fChn r dt n Chn s dcn nom ̄in or l iaT a io M ie eMe iieI fr m o i o - 7・ 31
浅 析 糖 尿 病 治 疗 的研 究
李 光 珠
( 龙江省东 宁县 三岔 口镇卫生 院, 黑 黑龙江 糖 尿病是一种常见 的内分 泌疾 病 ,由于胰 岛素分泌不 足引 起 的糖 、 蛋白质 和脂肪 代谢的紊乱 。其 临床特征为血糖 增高 、 尿 糖 出现 。患者表现为多饮 、 多尿 、 多食和消瘦无力等症状 , 多见 于
素来控制血糖水 平。近几年对 1 型糖尿 病的治疗手 段取得 了许
多新 的突破 , 异种移植 、 如 新型胰岛素及药物 治疗 、 型糖尿病疫 1 苗 、基因免疫治疗 以及致病基 因的破译等方 面的研究为 1型糖
尿病提供 了新 的思路 和方法 。
2型糖尿病是指 尚有一定程度胰 岛素 分泌的糖 尿病 , 但其 程 度可从显著的胰 岛素抵抗伴 随胰 岛素不足 ,到胰 岛素分泌不 足 伴 有胰 岛素抵抗 。这是 我们平 时最常见 的糖尿病类 型, 一般为后 天因素造成 。它可以导致 眼睛 、 、 足 肾脏 、 心脏 、 神经 系统 、 血管系
糖尿病绝对危 险的作用相对较弱 。 在一 项随 机双盲对 照研究 中, 利莫 那班( 一种选 择性 大麻素 受体 拮抗剂)0m 2 g治疗组 体重显著 降低 , 岛素敏感性 明显增 胰
中老年人 。作 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和生 活质量 的慢性 非传染性 疾病 ,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已经成为全球关注 的健 康问题 , 使得各
东宁 ,5 2 3 17 0 1
N V G T R 和 D E M 研 究 将 进 一 步 证 实 这 些 药 物 对 2型 糖 A IA O RA
尿病 的预防作用 。
对 WO C P S O S研究 ( 西苏格兰冠心病预防研 究)回顾分析发 现 , 他汀 除减少糖尿 病高危 患者 的心 血管事件 外, 可减少 普伐 还 新发糖尿病( N N T为 12。但与改变生活方式相 比, 药物降低 2) 这类
在 XN O E D S研究 中,3 5例肥胖 患者被 随机分人生 活方式 30 干预组 、 奥利司他组或安慰剂组, 以糖尿病发病率作 为主要 终点 。 虽然体重降低 程度 在 1 T亚组或糖耐量正常亚组相 同, IT亚 G 但 G 组糖尿病 发病 率显 著降低( N N T为 3 ) 6。 3 饮食 疗法 行之有效 。饮食疗法 是~个漫长 的过 程 , 了注 除 意食 物不同的 性 质 的 选 择 、 理 调 配 外 , 合 还要 严 格控 制饮 食 量 , 可 贪 食 以 防 疾 病 的 继 续 发 展 , 终 达 到 生 理 和 心 理 不 最 的 全 面健 康 。
病防治从单纯降糖转向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能够综合防治危
险因素 , 降低糖 尿病 血管并发症 的发生率及 与其相关 的猝 死率 , 提 高患者生存质量 。目前使用针对胰 岛素抵抗 和保护胰腺 B 细 胞功能的降糖药物已成为控制 2型糖 尿病 新策略的共识。
2 药 物 治 疗
后应进行 自我调节和家属共同努力 , 以增强抵抗疾病的信心。
波糖还显著降低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T IO RP D研究发现,曲格列酮能显著降低西班牙高危妇女的 糖 尿病发生率(N N T为 6。 ) 停药后, 该药的预防效应维持 8 月以 个 上。 另外, D P的一 个分 支研 究中, 在 P 由于曲格 列酮有肝毒性 而被 撤 出研究, 但对接 受该药 治疗 的患 者继续 随访 发现 , 用 曲格 在停 列酮 期间, 者的糖尿病 发病 率仍显著 降低, 药 3年后 . 患 停 糖尿病 发病 率才与安慰剂组相同 。长期使用其 他噻唑烷 二酮类药物是 否可以更安全有效地预防糖尿病, 即将完成 的 D E M研究f R A 雷米 普利 和罗格列酮减少糖尿病研究) 能有助 于解决这一 问题 。 可 在临床研究 中还发现 , 血管紧张素转换 酶抑 制剂(C I A E) 或血 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B能显著减少新发糖尿病 。正在进 行的 AR )
病 视 网 膜病 的预 后 。 参 考 文 献
【1 丽, 1 徐曼 陆冠华 , 明道, . 尿病学 【 ] 陈 等 糖 M 上海 : 海科学 出版 社, 0 : 上 2 3 0
25 8. 7 -2 7
『 周 开碧 , 2 1 那崇坤 . 教育在糖尿病病人 中的作用研究. 元素与健 健康 微量 康研究 ,0 4 2 ( : . 2 0 ,1 15 1 4
用。 如在 D P研究中, 甲双胍可 以明显降低糖尿病发生率(N P 二 NT
为 l) 4, 尽管只有生活方式 干预作用 的一半 。 如果 I T者不能接受 G 强化生 活方式 干预, 或生活方 式干预 效果不理 想, 药物干预 也是
一
个重要的选择。
在 SO — ID T P N D M研究 中,接受 阿卡波糖 治疗 的患 者较少发 展为糖尿病( N N T为 1) 且糖耐量恢复正常 者显 著增加。阿卡 , 1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