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同伴关系及交往能力的培养对策(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同伴关系及交往能力的培养对策

【摘要】

同伴关系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基础。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环境,有利于他们形成自尊、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利于促进其社会化及心智的发展。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习得的交往能力、获得的社会地位等都为其成年后的人际交往能力奠定了基础。从小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是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和性格的重要手段,是社会化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同伴关系;交往能力;培养;

正文: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人际关系。同伴关系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它不像亲子关系那样持久和巩固,但它在儿童社会化和身心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作用。因为它为幼儿提供了与伙伴平等、自由交流的机会,使儿童在更大范围内体验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这是他们发展社会能力、提高适应性、形成友爱态度的基础。因此,教育和培养幼儿与同伴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

一、同伴关系中的问题儿童及影响因素分析

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致力于培养幼儿与同伴的和谐的关系是我们每个家长和老师的共同责任和心愿,然而,纵观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幼儿集体生活中同伴关系现状分析

在幼儿间的交往中,有的孩子受同伴欢迎,有的则较普通,还有一些孩子的交往却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存在交友困难的幼儿都具有各自的行为特点。

首先,在幼儿园中,我们会经常发现一些幼儿集体生活适应困难,他们体质弱、力气小、能力较差,容易三天两头生病。即使勉强来园,性格内向,胆小、不爱说话,不善交往的特点,致使他们交不到朋友而产生较重的孤独感,容易被同伴忽视,心理学称之为同伴关系中“被忽视型幼儿”。这类幼儿往往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均较少,他们在同伴交往中缺乏积极主动性,会因没有同伴与自己玩感到难过与不安。

其次,在集体生活中更为多见的是同伴关系中的被排斥型幼儿。他们体质强、力气大,但行为表现却最为消极,他们喜欢交往,但脾气急躁、容易冲动,常常表现出一定的攻击性。这类幼儿在交往中行为控制差,表现强势,对自己的社交地位缺乏正确评价,往往估计过高,对没有朋友一起玩不太在乎,容易出现伙伴危机。

还有一类幼儿,他们虽然情绪较好,也不具攻击性,但却不爱与同伴交往。他们的行为表现为自我中心化,即以自我为中心活动。表现为总在自己喜欢的区域独自玩,不愿跟同伴交流、合作,也不会抢夺,独来独往,不愿合群,身边的同伴如同空气。这类幼儿往往情感品质发展较差,具有行为自闭的特点。

(二)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分析

孩子的天性都爱玩,也很容易交到朋友,但我们的身边还是出现了那么多的交往困难儿童,究其原因主要有:

1、小家庭化

现在家庭结构已很少有“四代同堂”、“儿孙满堂”的家族群居,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之家。孩子在家中缺少兄弟姐妹,减少了与同龄玩伴交往的体验。特别是城区的孩子,随着高层楼房的迅速增加,城市空余活动场地的减少,丧失了与乡邻小同伴间共同游戏的条件,加上动画电视的吸引,转移了孩子户外活动的兴趣。孩子在家中面对最多的就是父母和祖辈,这势必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同伴交往。

2、家长的过多限制和保护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小太阳,孩子在交往的过程中,家长们总是提高警惕,生怕孩子受委屈或生事非而限制其与同伴玩耍。比如我们经常会看到下午离园时,家长们还带着自己的孩子在大型玩具上玩,有的孩子运动比较强势,经常会碰撞到较弱的同伴,此时不少家长往往采取的是催促孩子尽快离开,免得吃亏或惹事。还有的家长甚至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只允许自己的孩子与家庭条件好且又聪明的伙伴玩,这样的家长往往更多剥夺了孩子自主交往的机会,容易使孩子形成胆小孤僻、任性和自我中心等不良的性格品质,影响孩子交拄能力的发展。

3、缺乏交往的动机、本领和方法

交往是孩子的基本需要,它能有力地促进孩子的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家长的过多限制,已经影响了孩子的自主交往,致使不少孩子缺乏基本的社交技能。而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幼儿自由交往的时间有限,提供的材料单调,幼儿兴趣不强。有些老师又因为担心幼儿同伴交往增多,矛盾也会增多,控制和干涉较多,不敢放手,缺乏让孩子交往的动机和方法。这些都是影响孩子交往的原因。

二、同伴交往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

同伴交往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或协作关系。与父母形成的“垂直关系”不同,幼儿与同伴的接触形成的是“水平关系”,这种关系更能体现地位平等的特点,孩子可以更自由地尝试新角色、新思想、新行为,它对儿童心理发展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同伴交往为幼儿提供了大量与人交流、协商、讨论的机会,有助于扩展知识、丰富知识,去发展思考、操作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常会有这样的经历,自己绞尽脑汁教孩子一件事,半天没教会,可是后来孩子在与同伴一起玩的过程中很快学会了。究其原因是孩子与同伴交往时的地位平等性。幼儿在平等的交往过程中,

由于动作或观点不同发生争论,形成的认知冲突,导致了认知结构的变化,促进了认知水平的提高。皮亚杰在早期研究儿童思维和语言及道德判断发展时指出,社会交往是影响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交往可帮助儿童摆脱自我中心,从别人那里获得丰富的信息,使他们思维提纲化。

(二)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在同伴交往中,幼儿要向同伴发出交往信号,如微笑、请求、邀请等,从而尝试、练习社会交往技能和策略。通过共同活动,逐渐学会了处理同伴关系,学会了与同伴发生冲突时,根据对方的反应调整自己的言行,增强了社会认知,丰富了社交行为。

(三)有利于幼儿形成积极的情感

良好的同伴关系,如同良好的亲子关系一样会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尤其是当幼儿在群休中被同伴接纳、建立友谊并得到同伴赞许时,会使幼儿在以后的交往中,表现出更多、更明显的愉快,兴奋,并且能更放松、更自主地投入到各项活动中。同伴使幼儿获得重要的情感支持,形成积极的情感。

(四)有利于幼儿自我评价和自我系统的发展

同伴交往为幼儿自我评价提供了有效的对照标准,为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打下了最初的基础。另外,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可根据同伴的不同反应了解自己行为的结果和性质,并据此进一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为幼儿的自我调控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参照标准。因此,同伴的交往特别是其间同伴的反馈,对幼儿自我调控系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五)有利于幼儿良好的个性和道德品质的形成

幼儿在和同伴从事共同活动、相互交往时,经常会学习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通过各种游戏,逐渐培养起团结、合作、分享、勇敢、谦让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一项调查表明,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约有60%是来自同龄伙伴,只有40%来自成人。可见同伴交往对幼儿良好个性和道德品质形成的作用。

三、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对策

从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及同伴交往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分析,当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促进幼儿和谐交往,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它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迫切需要。幼儿时期的交往不仅能促进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在社会性交往的过程中,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交往方式,通过交往,能使幼儿了解和认识人与人、社会之间的关系。但是,孩子并不是生来就知道如何与人交往的,需要成人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