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频通信技术

扩频通信技术
扩频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应用课程设计

题目扩频通信技术

指导教师李秋菊

学生姓名张新星

学号200900802005

专业09电子信息工程

教学单位物理系

二O一二年七月一日

引言 (2)

1.摘要 (2)

2.扩频通信系统基本概念 (2)

3.扩频通信系统可行性理论基础 (2)

3.1香农公式 (2)

3.2柯捷尔尼可夫关于信息差错传输概率的公式 (3)

4.扩频通信典型的集中工作方式 (3)

4.1直接序列扩频 (3)

4.2跳频扩频 (4)

4.3跳时扩频 (5)

4.4混合扩频 (6)

5.扩频通信的优缺点 (7)

6.扩频通信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8)

参考文献 (9)

扩频技术(Spread Spectrum, SS)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但是直到80年代初,扩频技术仍然主要应用在军事通信和保密通信中。随着个人通信业务的发展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到现在为止,使用扩频技术的用户已经超过一亿。使用扩频技术能够实现码分多址,为共享频谱提供了可能,即在多用户通信系统中所有用户共享同一频段,通过给每个用户分配不同的扩频码实现多址通信。利用扩频码的自相关特性能够实现对给定用户信号的正确接收,将其他用户的信号看作干扰,利用扩频码的互相关特性,能够有效抑制用户之间的干扰。此外由于扩频用户具有类似白噪声的宽带特性,它对其它共享频段的传统用户的干扰也达到最小。另外,扩频通信技术在保密性能和抗干扰等方面优势巨大,逐渐成为目前军事通信系统中抗干扰的重要技术之一。

1.摘要

介绍了扩频通信技术的工作原理、组成及特点,分析了扩频通信可行性的理论基础,即信息论中关于信息容量的香农公式和柯捷尔尼可夫关于信息错概率公式,指出了扩频通信的主要性能指标,给出了扩频通信的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最后分析了几种典型的扩频方式(包括直接序列扩频、调频扩频、跳时扩频和直扩/跳频混合扩频)及其应用领域,并阐述了扩频通信技术的研究现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直接序列扩频调频扩频跳时扩频直扩/跳频混合扩频

2. 扩频通信系统基本概念

扩频通信系统(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SSCS)是指用特定的扩频函数对待传输信号频谱扩展后变为为宽频带信号,然后在信道中传输,同时对传输信号进行压缩,进而在接收端得到传输信息的通信系统。在SSCS 中,扩频函数决定了调制信号的带宽,而不再由信息来决定。按照系统的工作方式不同,SSCS 可以分为以下4 种,直接序列扩频(DS-SS)、跳时扩频(TH-SS)、跳频扩频(FH-SS)和线性调频(Chirp Modulation)。各类 SSCS 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为了析取各类系统的优点,出现了多种扩频方式的组合,如,FH/DS、FH/TH 和 TH/DS 等。下面主要对直接序列扩频、跳频扩频、跳时扩频和

混合扩频 FH/DS 进行介绍。

3.扩频通信可行性的理论基础

3.1香农公式

信息论中关于信息容量的香农公式为:

C=Wlog (1+S/N )

式中:C 为信道容量(用传输速率度量),W 为信号频带宽度,S 为信号功率,N 为白噪声功率。在给定C 的 情况下,W 与信噪比(S/N )可以互换,即可通过扩展频谱降低对S/N 的要求。

3.2 柯捷尔尼可夫关于信息差错传输概率的公式

柯捷尔尼可夫关于信息差错传输速率的公式为:

Pow j ≈f(S/N o )

式中:Pow j 为差错概率,E 为信号能量,N o 为噪声功率谱密度。S=E/T=E ×△F,N=W

N o((T 为信息持续时间,为信息带宽),Pow j ≈f(E/N o )=f(STW/N)=f(S/N ×W/△

F)=f(S/N ×Gp)。因此,可通过提高处理增益(Gp )降低对S/N 的要求,在强干扰条件下保证可安全的。

4.扩频通信典型的几种工作方式

4.1 直接序列扩频

目前,直接序列扩频系统(DS -SS )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扩频系统。其实现方法是将要发送的信息用伪随机(PN )序列扩展到很宽的频带上,得到经过扩频序列调制的射频信号 。在接收端,利用与发射端扩展用的相同的伪随机序列对接收到的扩频信号进行相关处理 ,从而去除伪随机性,恢复所传输的信元。由 于干扰信号与伪随机序列不相关,在接收端被扩频,使得落入信号频带内的干扰和噪声的频谱被扩展,大大降低了其功率谱密度,从而提高了系统的输出信噪比 ,加强了扩频系统的抗干扰性能,较好地完成了抗干扰的目的。其发射和接收部分的组成框图见图 1。

DS -SS 系统可以在背景噪声很强的环境下传输,因此具有许多优点:一是隐蔽性强 ;二是抗干扰能力强;三是抗窃听、抗侦察、抗测向能力强 ;四是能抗多径干扰。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使得DS -SS 广泛用于卫星通信系统、通信抗干扰系统 、导航以及保密通信系统等方面。

图1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组成的框图

尽管 DS -SS 系统的应用非常广泛,目前仍存在以下缺陷:一是捕获时间较长;二是远近效应的影响比较严重(所谓远近效应是指在多址系统中,当其他一些用户的功率比较大时将淹没率较小的有用信号);三是要求信道在宽带内相频失真小 ;四是抗窄带瞄准干扰能力有限 。这些缺点极大地影响了 DS -SS 的通信的质量。

4.2 跳频扩频

跳频技术通过发射载波频率随机跳变来主动避开干扰 ,从而增加了系统抗干扰能力 。 目前战术通信中跳频通信技术已成为抗干扰的主要手段。它用伪随机序列构成跳频指令控制频率合成器,在多个备选频率中进行选择的频移键控,载波频率由伪随机序列控制而实现随机跳变。相比于直接序列扩频,跳频系统并不是直接传输伪随机序列,而是用其来选择信道。跳频系统的发射和接收部分组成见图 2。显然,DS -SS 和跳频系统抗干扰机理是不同的,这是因为 DS -SS 通过干扰功率分散方法来减小干扰功率,增大解调器输入信噪比 ,从而达到抗干扰目的,因而是一种被动式的抗干扰方式。相反,跳频系统用躲避干扰的方式抗

干扰,故是一种主动式抗干扰方式。

图2 调频系统组成框图

跳频系统不仅能能克服远近效应,而且具有很好的多址能力,易于组网,频谱利用率高,易兼容。其缺点是跳频系统抗跟踪干扰能力差,抗宽带噪声干扰能力差 ,而且系统抗部分频带干扰性能也有限。

目前跳频技术在军事通信中应用非常广泛,如抗干扰和战术跳频电台等 。调频技术与多种高效调制技术的结合也不断在向民用通信渗透。

4.3跳时扩频

跳时扩频(THSS )系统采用伪随机码控制信号发送时刻及发送时间的长短,它与跳频的差别在于前后控制频率,后者控制时间。在时间跳变中,将一个信号分为若干时隙,由伪随机码控制在那个时隙发送信号。实习选择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也由伪随机码控制。因此,信函是在很短的实习中以较高的峰值功率传输的,

可以看成是随机的脉位调制(PPM)和脉宽调制(PEM)。跳时系统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

图3 跳时扩频原理框图

跳时系统的抗干扰效果并不好,很少单独使用,通常跳时都与其他方式结合使用,组成各种混合方式。

4.4 混合扩频 FH/DS

将 DS-SS 系统和 FH-SS 系统结合能充分利用 DS-SS 和FH-SS 的优点,而克服它们所存在的缺点,这就产生了基于 FH/DS 的混合扩频通信系统。由于 FH/DS 一方面可通过 DS-SS 信号功率谱密度低于噪声功率谱密度的特性起到保密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可通过 FH-SS 来获得超大频谱宽度,进而使敌方的电子干扰机无能为力,因而混合扩频技术在通信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FH/DS 混合扩频系统的基本框图见图 3。从图 3 可知,FH/DS 首先对基带信号直接序列扩频,进而形成 DS 信号;然后再对 DS 信号进行跳频扩频,发射出去后形成 FH/DS 信号。在接收端,收到 FH/DS 信号后先对接收信号解调,使其变为普通的DS 信号,最后对接收信号进行解扩解调,进而完成对 FH/DS 信号的解调过程。显然混合扩频比单一扩频、跳频以及跳时的性能更为优良。

图4 混合扩频通信系统组成框图

5.扩频通信系统的优缺点

由以上分析可知,目前扩频通信系统和其他抗干扰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保密性好。这是扩频通信最初在军事通信领域中获得应用的主要原因 。将其用于保密通信 中,信号具有隐蔽性,采用普通侦察手段和破译方法很难发现和识别。

(2)抗干扰能力强。在抗窄带瞄准式干扰、抗人为宽带干扰、抗中继转发式干扰方面,优势巨大,在反电子对抗中应用广泛。

(3)具有多址能力,容易实现码多分址。通过伪随机序列扩频可以利用不同的伪随机序列作为不同用户地址码来实现码多分址通信 。

(4)具有抗多径干扰和抗衰落能力。由于扩频通信系统的信号频谱被展宽,所以扩频系统具有潜在的抗频率选择性衰落的能力,此外,扩频通信系统还能有效地克服多径干扰。

在具有以上优点的同时 ,扩频通信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易受其他设备干扰,并干扰其他设备,从而降低了整个通信系统效率。这就要求扩频通信

必须综合多项抗干扰技术。

6.扩频通信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扩频通信系统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产生的,其抗干扰、抗窃听、低截获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很大的发展,但都只是局部的发展。随着微处理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信号处理器件、扩频专用器件的问世,在 20 世纪

60 年代扩频技术获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进展,在实际的应用中优越性更加明

显,扩频通信成为通信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优良的抗干扰特性、低截获概率特性、多址接入能力和强保密性不仅在军事通信中发挥出了不可取代的优势,而且广泛地渗透到民用和商用通信各个领域,如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微波通信、无线定位系统、全球个人通信和无线局域网等等。总之,扩频通信系统的这些优点决定了它在国内第三代移动通信中将拥有广阔应用前景。

为了使扩频通信系统更好地发挥其抗干扰能力,应继续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研究:

(1)相关跳频增强扩频系统(CHESS)被广泛装备于国外部队,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能,对 CHESS 进行干扰研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2)跳频技术与多种高效调制技术应用于很多民用通信系统,但由于无需考虑跟踪式干扰或转发式干扰等敌对干扰,其跳速通常较慢。如何解决高速跳频技术与高效调制解调技术的有机结合还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探索。

(3)因为混沌系统对初始值的敏感依赖性,可以提供数量众多、非相关、类随机而又确定、易于产生的信号,所以混沌序列特别适合作为扩频通信中的扩频码,混沌扩频通信是目前混沌应用研究最热门的方向之一。

(4)进一步研究混合式扩展频谱系统(例如直扩与跳频,直扩与跳时,直扩、跳频与跳时的组合),优势互补,从而满足高性能指标的抗干扰要求,缓解某些技术难点,降低成本,进而达到更合理的性能价格比。

参考文献

1.Olav Berg. Spread Spectrunm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IEE, 1998

2.查光明,熊贤祚、扩频通信。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3.田洪,扩频通信在数据传输中的应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

4.梅文华,王淑波,邱永红,等,调频通信,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5.曾兴雯,扩展频谱通信极其多址技术,西安:先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微波技术小论文

微波技术小论文 题目名称微波技术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概述 学院(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生姓名任子辉学号1152351 2014 年 5 月21 日

微波技术小论文 1.引言 微波技术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最重要的科学技术之一,从雷达到广播电视、无线电通信再到微波炉,微波技术对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进步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微波通常是指频率范围在300MHz-300GHz内的电磁波,其波长约在1米到1毫米之间,可被进一步细分为分米波,厘米波和毫米波,其对应频率分别为特高频(UHF,ultra high frequency),超高频(SHF,super high frequency),极高频(EHF,extremely high frequency)。随着现代微波技术的发展,波长在1毫米以下的亚毫米波也被视为微波的范畴,这相当于把微波的频率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更高的频率。因此,有的文献里也把微波的频率范围定义为300MHZ-3000GHZ 本文介绍了微波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并对微波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2.微波技术发展简史 微波有着不同于其他波段的重要特点,它自被人类发现以来,就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应用。自从19世纪末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发现并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后,对电磁波的研究便迅速展开。对微波直到20世纪初期对微波技术的研究又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早期的设备不能满足实验的需要,主要表现为缺乏大功率的信号发生器和灵敏的信号接收器,因此早期的研究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到了20世纪30 年代,高频率的超外差接受器和半导体混频器的出现为微波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使得微波技术的发展取得的一定的进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迫切需要能够对敌机及舰船进行探测定位的高分辨率雷达,大大促进了微波技术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微波技术进一步迅速发展,不仅系统研究了微波技术的传输理论,而且向着多方面的应用发展,并且一直在不断地完善。我国开始研究和利用微波技术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首先是在连续微波磁控管的研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大功率磁控管的研制成功,为微波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先决条件。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生产微波炉,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有家用微波炉、工业微波炉等系列产品,产品质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微波技术的研究向着更高频段──毫米波段和亚毫米波段发展。 3.微波技术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进入21 世纪,微波技术继续在广播、有线电视、电话和无线通信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其他领域如计算机网络等应用中也崭露头角。在广播电视方面,截至2005 年,我国共有中波、短波、调频广播和电视发射台、转播台共计6.57

无线扩频通信技术基本原理及应用

?2003天津rr、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 无线扩频通信技术基本原理及应用 晏小乔 (天津港通信导航公司30045625702965)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扩频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阐述了扩频通信技术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优 质的无线传输手段,解决了抗干扰性,保密性,可靠性,频率占用、传输带宽等多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长期以来,扩频通信主要用于军事保密通信和电子对抗系统,随着世界范围政治格局的变化和冷战的结束,该项技术才逐步转向”商业化”。我们知道,传输任何信息都需要一定的带宽。随着无线通信的广泛应用,无线频道变得非常拥挤,频道资源非常紧张,干扰多且很严重。扩频通信技术有很多优点可以克服这些问题,并且可以提供更高的保密技术,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该技术的基本原理。 扩频通信技术基本原理 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是仙农定理:C=w【og2(1+S/N) 式中:C一一一信道容量,w一一一传输带宽,s/N一一一信号功率/噪声功率 由上式可以看出: 为了提高信息的传输速率C,可以从两种途径实现,既加大带宽w或提高信噪比S/N。换句话说,当信号的传输速率C一定时,信号带宽w和信噪比S/N是可以互换的,即增加信号带宽可以降低对信噪比的要求,当带宽增加到一定程度,允许信噪比进一步降低,有用信号功率接近噪声功率甚至淹没在噪声之下也是可能的。扩频通信就是用宽带传输技术来换取信噪比上的好处,这就是扩频通信的基本思想和理论依据。 目前常用的扩频通信实现方法主要有:直接序列扩频、跳频、跳时、宽带线性调频等方式。其中最常用的是直接序列扩频和跳频。 1直接序列扩频技术 所谓直接序列扩频(os—DirectScquency),就是用高码率的扩频码序列在发端直接去扩展信号的频谱,在收端直接使用相同的扩频码序列对扩展的信号频谱进行解调,还原出原始的信息。 其原理框图如下: 直序扩频使用伪随机码(PNcoae)对信息比特进行模2加得到扩频序列。然后扩频序列去调制载波发射,由于PN码往往比较长,因此发射信号在比较低的功率上可以占用很宽的功率谱,即宽带低信噪比传输。PN码的长度决定了扩频系统的扩频增益,而扩频增益又反映了一个扩频系统的性能。 直序扩频系统的解扩采用相关解扩,这是它与常规无线通信解调方式的根本不同。在接收端,接收信号经过放大混频后,经过与发射端相同且同步的PN码进行相关解扩,把扩频信号恢复出窄带信号,再对窄带信号进行相关解调解出原始信息序列。用11位码长的扩频码来说,直接序列扩频与解扩的过程简单说就是,如果采用的信源发出…1’,则扩频调制为一个序列单元,如“11100010010”;信源发出…0’,则扩频调制为一个反相的序列单元,如与上面对应的反相序列“00011101101”。在接收端,收到序列“11100010010”则恢复为…1,收到序列“00011101101”则恢复为…0’。 直序扩频技术的优点在于: 1.1抗干扰能力强 扩频解调器实际上是一个相关器,扩频信号通过相关器后能有效的恢复,干扰信号(包括瞄准性干扰和】0l 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福昕软件(C)2005-2009,版权所有,仅供试用。

扩频通信及matlab仿真

扩 频 通 信 及Matlab 仿 真 江西师范大学 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2009级通信工程(2)班姓名xxx 学号xxxxxxxx

目录 一、摘要 (3) 二、数字通信原理 (4) 三、衰落信道与抗衰落技术 (5) 四、多址通行 (6) 五、扩频通信原理 (6) 六、直接序列扩频通信 (8) 七、基于matlab的直接序列扩频仿真 (10) 八、结束语 (13) 九、参考书目 (14) 十、致谢 (15)

摘要 扩频通信即扩展频谱通信,它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一同被誉为信息时代的三大高技术通信传输方式。扩频通信技术自50年代中期美国军方开始研究,一直为军事通信所独占,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电子对抗以及导航、测量等各个领域,直到80年代初才被应用于民用通信领域。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民用通信容量的需求和有效地利用频谱资源,各国都纷纷提出在数字峰窝移动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和未来的个人通信中采用扩频技术,扩频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蜂窝电话、无绳电话、微波通信、无线数据通信、遥测、监控、报警等系统中。本文根据扩频通信的原理,利用MATALB对扩频通信中最常用的直扩通信系统进行了仿真。

数字通信原理: 1)所谓数字通信就是利用数字传输技术来进行的通信。它包括对模拟信号的编码和调制,传输媒介以及对数字信号的解调和解码。 2)典型的数字通信系统模型如图1-1: 图1-1 信源:信息的来源一般是模拟信号。 信源编码: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 信号压缩处理;信号的高效率编码。 信道编码:检错、纠错编码,提高信号抗干扰能力;

信息加密,防止信息被窃取。 调制变换:波形编码,信号调制,使基带信号适合在特定的 道中传输。 传输媒介:有线、无线信道,网络交互设备。 解调、信道译码、信源译码:对信号作上述处理相反对变换。 信宿:信息的最终传输目的地 衰落信道与抗衰落技术: 1)衰落信道的产生:无线通信是基于电磁波在空间中的传播来实现信息的传递的。无线信道的电波传播特性与电波传播的环境密切相关。电波环境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各种建筑物、气候气象、电磁干扰、移动体的运动速度和工作频段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不可避免的产生衰落信道。 2)衰落信道主要包括:阴影衰落和多径衰落。 3)抗衰落技术主要包括:①空间分集技术 ②Rake接收方式 ③信道交织技术 ④多载波传输技术 ⑤信道均衡技术 ⑥扩频通信技术等等

微波技术概述

一、微波技术概述 无线微波扩频通信以其建设快速简便等优势成为建立广域网连接的另一重要方式,微波扩频通信目前在国内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是企事业单位组建Intranet并接入ISP。一般接入速率为64K-2Mbps,使用频段为2.4G-2.4835GHz,该频段属于工业自由辐射频段,也是国内目前唯一不需要无委会批准的自由频段。微波扩频通信技术特点是利用伪随机码对输入信息进行扩展频谱编码处理,然后在某个载频进行调制以便传输。属于中程宽带通信方式。 微波扩频通信技术来源于军事领域,主要开发目的是对抗电子战干扰。微波扩频通信具有以下特点: 1.建设无线微波扩频通信系统目前无需申请、带宽较高、建设周期短; 2.一次性投资、建设简便、组网灵活、易于管理,设备可再次利用 3.相连单位距离不能太远,并且两点直线范围内不能有阻挡物。 4.抗噪声和干扰能力强,具极强的抗窄带瞄准式干扰能力,适应军事电子对抗; 5.能与传统的调制方式共用频段; 6.信息传输可靠性高; 7.保密性强,伪随机噪声使得不易发现信号的存在而有利于防止窃听; 8.多址复用,可以采用码分复用实现多址通信; 9.设备使用寿命较长 二、扩频技术 扩频通信按调制方式可以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1.直接序列扩频(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简称DSSS); 2.跳频扩频(Frequency Hopping Spread Spectrum,简称FHSS); 3.跳时扩频(Time Hopping Spread Spectrum,简称THSS). 4. 宽带线性调频扩频(Chirp Spread Spectrum,简称切普扩频); 以上四种基本扩频系统各有优缺点。如果采用以上扩频技术的混合方式,技术折衷而使其优势互补,则可以满足高要求的抗干扰指标。采用混合扩频技术系统所获得的扩频增益等于其中所有单独扩频系统的扩频增益的总和。 三、扩频系统接入方式

浅谈扩频通信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05355132.html, 浅谈扩频通信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 作者:赵莉 来源:《硅谷》2009年第05期 [摘要]扩展频谱通信是一种将信息的带宽扩展很多倍进行通信的技术,近年来在现代科技的许多领域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着重叙述扩频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 [关键词]扩频通信技术特点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310022-01 扩展频谱通信(SpreadSpectrum Communications)简称“扩频通信”,是一种信息传输方式,它是将信息的带宽扩展很多倍(通常为100~1000倍)进行通信的技术。传输的信号带宽远大于信息信号本身的带宽。频带的展宽是通过编码及调制的方法来实现的,与所传信息数据无关;在接收端则用相同的扩频码进行相关的解调来解扩及恢复所传信息数据。 一、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及实现方法 (一)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 信息论的创始人美国科学家仙农(Shannon)在其信息论专著中有信道容量的公式: C=Wlog2(1+P/N) 式中,C为信道容量,W为频带宽度,P为信号功率,N为白噪声功率。在保持信息容量C不变的条件下,可以用不同频带宽度W和信噪功率比P/N来传输信息。如果增加频带宽度,就可以在较低的信噪比的情况下用相同的信息率保持可靠地通信。这就是扩展频谱通信的基本思想和理论依据。这一公式指明了采用扩展频谱信号进行通信的优越性,即提高了通信的抗干扰能力,在强干扰条件下保证可靠安全地通信。 (二)扩频通信的实现方法 扩频通信与一般的通信系统相比有很大差别,图1为扩频通信的一般原理框图。由方框图可以看出,一般的扩频通信系统都要进行信息调制、扩频调制、射频调制,以及相应的信息解调、扩频解调和射频解调,构成上更加复杂,技术上也更为先进。特别是采用了扩频码序列的

微波通信系统讲解学习

微波培训 一、概述 1.微波通信是在微波频段,通过地面视距进行信息传播的一种无 线通信手段。所谓微波是指频率在300MHz至300GHz范围内的 电磁波! 2.微波不像无线电广播那样从一个点向许多地点发送信号,微波 通信是一个点到点的通信系统,当两点间直线距离内无障碍物 的时候就可以使用微波通信。 3.微波通信设备对于无线通信的基站的互联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体积小、重量轻、安装容易。其室外单元和天线可直接安装于 无线基站的轻型铁塔上,使用十分简便。配置也比较灵活,工 作频段和发射功率可以很容易的调整,我们在现场根据现场的 需要来进行调整即可,通信容量和备份配置也是多种多样,可 供用户选择。 4.备份最常用的就是1+1。就是在一端的微波设备里有两个室内 单元,一个做主用,另外一个做备有,当主用的室内单元出现 故障,不能继续工作的时候,通信就会自动的切换到备用的室 内单元上进行,这样就不会中断通信,。 5.现在省内移动所使用最多的微波设备有3种,分别是地杰的 SUPER STAR、戴维斯的WaveLink PDH、爱立信的MINI LINK E!另外今年刚出现带有美化天线烽火科技的虹信微 波,这几种微波的基本组成结构是一样的,都是由天线、室 外单元、馈线、室内单元组成。 6.

戴维斯的WaveLink PDH是智能化中、短距离点对点PDH数字微波传输设备,频段是从7GHZ----38GHZ,容量为4/8/16 E1等类型。根据基站的需要,安装的IDU配置也不一样,有4个E1的,8个E1的,16个E1的,最常用的是8个E1的。戴维斯的WaveLink PDH具有全频段无损切换,前向误码纠错及自动功率增益控制等先进功能。 7.硬件组成 它们的硬件是由天线、软波导、室外单元(ODU)、馈线、避雷器、室内跳线、室内单元(IDU)组成。 (1)天线:也就是我们经常在塔上看到那个大锅,根据系统频率,传输距离,和系统的需求,可以被配置为不同直径的天线, 常用的有0.3m、0.6m、1.2m、2m等几种,当然还有更大的2.5m、3m的。天线还分为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两种,电磁波垂直于地磁方向称为垂直极化,如果是水平于地磁方向的成为水平极化。一般多采用垂直极化,因为垂直极化的抗干扰能力要比水平极化的强。 (2)软波导:除了0.3m的天线不使用软波导采用硬连接以外,其余各型号的天线均使用软波导叫软连接,软波导就是起到一个连接天线和ODU的作用。 (3)室外单元( Out Door Unit:ODU ):微波的大部分功能都是由室外单元来完成的,通信的处理,微波容量的大小就是由ODU 来完成的,ODU里面的容量卡决定了这跳微波的容量,跟IDU上面的E1输出口数量是应该对应的,如果容量卡和IDU 对应不上就会出现E1不通的现象。

扩频通信的一般原理及应用

扩频通信是将待传送的信息数据被伪随机编码(扩频序列:Spread Sequence)调制,实现频谱扩展后再传输;接收端则采用相同的编码进行解调及相关处理,恢复原始信息数据。 这种通信方式与常规的窄道通信方式是有区别的: 一是信息的频谱扩展后形成宽带传输; 二是相关处理后恢复成窄带信息数据。 正是由于这两大持点,使扩频通信有如下的优点: 抗干扰 抗噪音 抗多径衰落 具有保密性 功率谱密度低,具有隐蔽性和低的截获概率 可多址复用和任意选址 高精度测量等 正是由于扩频通信技术具有上述优点,自50年代中期美国军方便开始研究,一直为军事通信所独占,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电子对抗以及导航、测量等各个领域。直到80年代初才被应用于民用通信领域。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民用通信容量的需求和有效地利用频谱资源,各国都纷纷提出在数字峰窝移动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和未来的个人通信中采用扩频技术,扩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蜂窝电话、无绳电话、微波通信、无线数据通信、遥测、监控、报警等系统中。 2.1 扩展频谱通信的定义 所谓扩展频谱通信,可简单表述如下:“扩频通信技术是一种信息传输方 式,其信号所占有的频带宽度远大于所传信息必需的最小带宽;频带的扩展是通过一个独立的码序列来完成,用编码及调制的方法来实现的,与所传信息数据无关;在接收端则用同样的码进行相关同步接收、解扩及恢复所传信息数据”。

这一定义包含了以下三方面的意思: 一、信号的频谱被展宽了。 我们知道,传输任何信息都需要一定的带宽,称为信息带宽。 例如人类的语音的信息带宽为300Hz --- 3400Hz,电视图像信息带宽为数MHz。为了充分利用频率资源,通常都是尽量采用大体相当的带宽的信号来传输信息。在无线电通信中射频信号的带宽与所传信息的带宽是相比拟的。如用调幅信号来传送语音信息,其带宽为语音信息带宽的两倍;电视广播射频信号带宽也只是其视频信号带宽的一倍多。这些都属于窄带通信。 一般的调频信号,或脉冲编码调制信号,它们的带宽与信息带宽之比也只有几到十几。扩展频谱通信信号带宽与信息带宽之比则高达100 --- 1000,属于宽带通信。 为什么要用这样宽的频带的信号来传输信息呢? 这样岂不太浪费宝贵的频率资源了吗? 二、采用扩频码序列调制的方式来展宽信号频谱。 我们知道,在时间上有限的信号,其频谱是无限的。例如很窄的脉冲信号,其频谱则很宽。信号的频带宽度与其持续时间近似成反比。1微秒的脉冲的带宽约为1MHz。因此,如果用限窄的脉冲序列被所传信息调制,则可产生很宽频带的信号。 如下面介绍的直接序列扩频系统就是采用这种方法获得扩频信号。这种很窄的脉冲码序列,其码速率是很高的,称为扩频码序列。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所采用的扩频码序列与所传信息数据是无关的,也就是说它与一般的正弦载波信号一样,丝毫不影响信息传输的透明性。扩频码序列仅仅起扩展信号频谱的作用。 三、在接收端用相关解调来解扩 正如在一般的窄带通信中,已调信号在接收端都要进行解调来恢复所传的信息。在扩频通信中接收端则用与发送端相同的扩频码序列与收到的扩频信号进行相关解调,恢复所传的信息。换句话说,这种相关解调起到解扩的作用。即把扩展以后的信号又恢复成原来所传的信息。这种在发端把窄带信息扩展成宽带信号,而在收端又将其解扩成窄带信息的处理过程,会带来一系列好处。弄清楚扩频和解扩处理过程的机制,是理解扩频通信本质的关键所在。

探析扩频通信技术的应用及其系统的工作原理

探析扩频通信技术的应用及其系统的工作原理 发表时间:2016-08-01T15:16:36.3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9期作者:招锐光 [导读] 扩频通信技术近年来飞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如;无线网、蓝牙、无绳电话、微波通信等。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528000 摘要:扩频通信技术近年来飞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如;无线网、蓝牙、无绳电话、微波通信等。扩频通信技术在定位、通信、测距方面有着诸多的优点,扩频通信技术不断地完善发展形成了扩频通信系统,扩频通信系统产生无疑的通信技术领域飞速发展的成果。本文将分析扩频通信技术的优缺点,探析扩频通信技术系统的工作原理。 关键词:扩频通信技术;应用;工作原理 一、扩频通信技术及系统的介绍 (一)扩频通信技术的介绍 扩频通信技术简称扩频谱通信,它是一种传输信息的射频信号,带宽强度大于信息本身带宽的通信方式。它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利用伪随机码发送信息数据,其速率高并扩展载有信息数据基带的信号。间接的形成一种低功率的带宽频谱密度信号来发射,信号容易被嘈杂的环境被淹没,即使被信号被淹没,但只要增加带宽信号,就可以使信号恢复正常,保持正常通信,使用扩频的方法让宽带传输信更加强烈,以获取在通信上的优势。 (二)扩频通信系统 扩频通信系统是属于一种信息处理传输系统,扩频通信系统(sPREAD SPEcTRuM c0MMuNlCA,110NsYsTEM)简称sscs。在特殊的通讯环境中,扩频函数对待传输信号频谱进行相关处理,然后扩展成宽频带信号。信号在信道中传输时,会对信号进行压制收缩,信号最终流入通讯系统的信息接收端。在扩频通信系统中,扩频系统的函数决定了传输信号时调整信号的带宽,并不是由发送时的信息来决定。 扩频通信系统中信号的传输需要扩展频谱,使信号在被传输的过程中,必须超过承载信息的最小带宽。系统中的接收机接受达发射码的副本时,就会对信号进行相关处理,然后由接收机恢复原来的信息。直接序列码在扩频通信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它的基本应用原理是:利用高数率运作的正交假地址码,通过适当的调解,制作出基带信息。按照不同的操作方式,一般扩频通行可以分为四种,直接序列扩频工作方式、跳变频率工作方式、跳变时间工作方式、宽带线性调频工作方式。其序列数m,序列相关峰值n,与序列峰值之间的关系,详见表一。 2.跳变频率法 跳变频率法是把序列码在过个频率进行移动,适时的对序列码进行调整,促使频率不断的发生变化,如图二。

扩频通信技术的特点教案.

知识点扩频通信技术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 了解扩频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 掌握扩频通信的种类及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扩频通信技术的种类和特点。 三、教学过程设计: 1.知识点说明 扩频通信的种类可以分为直接序列系统和跳频系统。 特点:功率谱密度低,抗侦察,抗截获,具有较好的保密性。 2.知识点内容 扩频通信的基本概念:所谓扩频通信,即扩展频谱通信,是一种把信息的频谱展宽之后再进行传输的技术。 种类:直接序列系统和跳频系统。 直接序列系统:是指用一高速伪随机序列与信息数据相乘,由于伪随机序列的带宽远远大于数据信息的带宽,从而扩展了发射信息的频谱。 跳频系统:是指在一伪随机序列的控制下,发射频率在一组预先制定的频率上按照规定的顺序离散的跳变,扩展了发射信号的频谱。 特点:功率谱密度低,抗侦察,抗截获,具有较好的保密性。 3.知识点讲解 1)从最基本的概念讲起,先文字叙述让学生大致了解一下学习的内容。 2)插入图片,通过图片加深印象,了解扩频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3)通过视频与图片的交替放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扩频通信的种类及特点。 四、课后作业或思考题: 1、CDMA扩频通信系统可以分为()和()两种 答案:基本CDMA 、复合CDMA 2、基本CDMA包括()、()、()、()等几种方法的组合。 答案:直接序列扩频、跳频扩频、跳时扩频、线性跳频

3、扩频通信技术的分为哪几类? 答案:分为3类:直接扩频、频率跳变技术和各自混合方式。 4、写出直接扩频的原理。 答案:在发送端输入的信息先经过信息调制形成数字信号,然后由扩频码发生器产生的扩频码序列去调制数字信号以展宽信号的频谱。展宽的信号再经过射频调制,调制到较高频率上再发送出去。在接收端收到的宽带射频信号经过射频调制,恢复到中频,然后由本地产生的与发送端相同的扩频码序列去相关解扩。再经信息调制,即恢复出原始信息。 五、本节小结: 直接扩频方式优点:直扩信号的功率谱密度低,保密性强,容易识别,具有抗宽带干扰。抗多频干扰及单频干扰能力。 直接扩频方式缺点:虽然能与窄带系统电磁兼容,但不能与其建立通信。 直接扩展频谱系统的接收机存在明显远近效应。 受限于码片速率和信源的比特率,即码片速率的提高和信源比特率的下降存在困难。

扩频通信技术的应用

扩频通信技术的应用 【摘要】 扩频通信,即扩展频谱通信(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它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一同被誉为进入信息时代的三大高技术通信传输方式。扩频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利用宽频带来传输信号。由于扩频系统具有许多优点,如抗干扰能力强、截获概率低和保密性强以及良好的码分多址通信能力,所以扩频技术已被广泛应用。CDMA就是利用扩频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扩频通信方式,它具有容量大,通信质量好,节约发射功率等优点。文章试就一些扩频通信的原理及中CDMA采用的扩频技术作些讨论,此外也简单介绍了一些扩频通信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namely th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 on (Communication), it Spread with such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satellite com munications with the information era is known as into three high technology transmi ssion mode. Spread spectrum technology's biggest characteristics is to use broadban d bring transmission signal. Because of spread spectrum system has many advantage s, such as strong anti-jamming capability, intercept probability and low confidentiality strong and good communication ability, so the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 has been widely spread spectrum technology application. CDMA is using the spread s pectrum technology developed a kind of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mode, it h as a large capacity, good quality and saving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power, etc. This article tries to som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principle and CDMA adopt ed in the spread spectrum technology make some discussionIn addition also introduc ed simply som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in other applications 关键词扩频通信码分多址(CDMA)本地接入网电力系统 一、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 扩频通信,是扩展频谱通信的简称。它是指用来传输信息的射频带宽远大于信息本身带宽的一种通信方式,利用比原始信号(信源产生的信号)本身频带宽得多的射频信号的通信,扩展频谱通信在扩频通信系统中,发信端用一种特定的调制方法将原始信号的带宽加以扩展,得到扩频信号。收信端再对接收到的扩频信号加以处理,把它恢复为原来带宽的所要信号。扩频信号带宽与原始信号带宽的比值,称为扩频通信系统的处理增益GP,它是扩频通信系统的重要参数。多数扩频通信系统的GP值远大于10。 根据仙农(C.E.Shannon)在信息论研究中总结出的信道容量公式,即仙农公式: C = W×Log2(1+S/N) 式中:C--信息的传输速率 S--有用信号功率 W--频带宽度 N--噪声功率由式中可以看出: 为了提高信息的传输速率C,可以从两种途径实现,既加大带宽W或提高信噪

微波通信技术期末复习

微波通信技术 简答题 &1微波通信概述 1. 数字微波通信的特点? 传输容量大,效费比高,抗干扰能力强,可采用再生中继实现高质量的远距离传输,可与程控数字交换机直接接口,数字通信易于加密,适宜于集成化。 通信频段的频带宽,受外界干扰的影响小,通信灵活性较大,天线增益高、方向性强,投资少、建设快。 2. 数字微波通信的组成? 终端站(发射、接收)、中间站(中频转接/微波转接/直接转接/无源转接)、再生中继站(基带转接)、枢纽站 &2微波信号的传播 1.自由空间条件? 均匀无损耗的无限大空间;各向同性;充满理想介质,电导率为0,εr=1、μr=1。满足上述条件的空间不存在电磁波的反射、折射、散射、色散。 2.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定义? 电波在自由空间中传播时,其能量会向空间扩散,因此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电波能量会降低,距离越远,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能量也越少。这种由于扩散而引起的电波损耗称为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3.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公式推导? 假定发射功率为PT ,发射天线为各向均匀辐射,即增益为1。则在以发射源为中心、半径为d 的球面上单位面 积的接收功率为 则定义自由空间损耗为 两边取对数 4.衰落产生的机理与分类 从发生衰落的物理原因看,有闪烁衰落、K 型衰落及波导型衰落三种。 闪烁衰落:由于对流层散射到收信点的多径电场强度叠加在一起,形成了闪烁衰落。持续时间短,电平变化小,一般不至于造成通信中断。 K 型衰落:由多径传输引起的干涉型衰落,由于直射波和反射波到达收信端的相位不同互相干涉造成的电波衰落。在对流层中行程差是随K 值变化的,故称K 型衰落,又称多径衰落。除地面效应外,大气中的突变层也会产生发射和散射,形成多径衰落。 波导型衰落:由于各种气象条件的影响,如早晨地面被太阳晒热,夜间地面的冷却,以及海面和高气压地区会形成大气层中的不均匀结构。当电磁波通过对流中这些不均匀结构时,将产生超折射现象,形成大气波导。收信点的电场强度是直射波、地面反射波及大气波导层的反射波的矢量合成,从而形成严重的干涉型衰落。 平衰落产生原因 1)信号频带内的各频率分量基本相等2)由气象条件的慢变化引起,如雨雾衰减,大气中不均匀气体的散射等。 3)多经传播现象也会引入平衰落4)浅度的波导型衰落。 频率选择性衰落(快衰落)产生的原因 1)信号频带内的各频率分量起伏较大,甚至剧烈;2)直射波和强反射波的干涉所致;3)波导型的衰落深度较大时,也会产生此类衰落。 π λπ4422?=d P P T r 24??? ??==λπd P P Ls R T )(lg 20)(lg 204.92)(GHz f km d dB Ls ++=

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

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 所谓扩展频谱通信,可简单表述如下:“扩频通信技术是一种信息传输方式,其信号所占有的频带宽度远大于所传信息必需的最小带宽;频带的扩展是通过一个独立的码序列来完成,用编码及调制的方法来实现的,与所传信息数据无关;在接收端则用同样的码进行相关同步接收、解扩及恢复所传信息数据”。 扩频通信的基本特点,是传输信号所占用的频带宽度(W)远大于原始信息本身实际所需的最小带宽(B),其比值称为处理增益(Gp): 总之,我们用扩展频谱的宽带信号来传输信息,就是为了提高通信的抗干扰能力,即在强干扰条件下保证可靠安全地通信。这就是扩展频谱通信的基本思想和理论依据。 一、扩频通信系统的主要优点 ●易于重复使用频率,提高了无线频谱利用率 ●抗干扰性强,误码率低。扩频通信在空间传输时所占有的带宽相对较宽,而接收端又采用相关检测的办法来解扩,使有用宽带信息信号恢复成窄带信号,而把非所需信号扩展成宽带信号,然后通过窄带滤波技术提取有用的信号。这祥,对于各种干扰信号,因其在收端的非相关性,解扩后窄带信号中只有很微弱的成份,信噪比很高,因此抗干扰性强。 ●保密性好,对各种窄带通信系统的干扰很小。由于扩频信号在相对较宽的频带上被扩展了,单位频带内的功率很小,信号湮没在噪声里,一般不容易被发现,而想进一步检测信号的参数(如伪随机编码序列)就更加困难,因此说其保密性好。 ●可以实现码分多址。扩频通信提高了抗干扰性能,代价是占用频带宽。但是如果许多用户共用这一宽频带,则可提高频带的利用率。由于在扩频通信中存在扩频码序列的扩频调制,充分利用各种不同码型的扩频码序列之间优良的自相关特性和互相关特性,在接收端利用相关检测技术进行解扩,则在分配给不同用户码型的情况下可以区分不同用户的信号,提取出有用信号。这样在这一频带上许多对用户可以同时通话而互不干扰。 ●抗多径干扰。在无线通信中,长期以来,多径干扰始终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在扩频通信中利用扩频码的自相关特性,在接收端从多径信号中提取和分离出最强的有用信号,或把多个路径来的同一码序列的波形相加合成,都可以起到抗多径干扰的作用。 按照扩展频谱的方式不同,现有的扩频通信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扩频通信技术特点及应用

扩频通信技术特点及应用 摘要扩频通信技术(简称扩频通信)是一种新兴的高科技通信技术,具有大容量、抗干扰、低截获功率等特点以及可实现码分多址(CDMA)等优点,在军事和民用通信系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的技术基础。对扩频通信技术的抗干扰性能、抗多径干扰、多址能力等特点作了说明,并对扩频CDMA数字蜂窝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容量优势做了阐述。关键词扩频通信,CDMA,多径干扰,多址,容量 一、序论 人类社会进入到了信息社会,通信现代化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怎样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保证通信有效地、准确地、迅速地进行,是当今通信工作者所面临的一大课题。扩展频谱通信是现代通信系统中的一种新兴的通信方式,其较强的抗干扰、抗衰落和抗多径性能以及频谱利用率高、多址通信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多的为人们所认识,并被广泛的应用于军事通信和民用通信的各个领域,从而推动了通信事业的迅速发展。 扩频通信,即(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扩展频谱通信,它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一同被誉为进入信息时代的三大高技术通信传输方式。 扩频通信是将待传送的信息数据被伪随机编码(扩频序列:Spread Sequence)调制,实现频谱扩展后再传输;接收端则采用相同的编码进行解调及相关处理,恢复原始信息数据。这种通信方式与常规的窄道通信方式是有区别的:首先,信息在频谱扩展后形成宽带传输;其次,相关处理后恢复成窄带信息数据。 在扩展频谱系统中,伪随机序列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直扩系统中,用伪随机序列将传输信息扩展,在接收时又用它将信号压缩,并使干扰信号功率扩散,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伪随机序列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性能的好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扩频信号的接收一般分为两步进行,即解扩与解调,这是关系到系统性能优劣的关键。解扩是在伪随机码同步的情况下,通过对接收信号的相关处理从而获得处理增益,提高解跳器输入端的信噪比,使系统的误码性能得以改善。 解扩与解调的顺序一般是不能颠倒的,通常是先进行解扩后再进行解调,这

扩频通信课程总结

《扩频通信技术及应用》 课程总结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年级班级: 学号: 姓名:张程毅

一、引言 长期以来,扩频通信主要用于军事保密通信和电子对抗系统,随着世界范围政治格局的变化和冷战的结束,该项技术才逐步转向"商业化"。数年前扩频通信在我国通信领域仍鲜为人知,有关资料介绍也比较少,一九九三年开始, 吉隆公司即致力于向我国引进扩频产品, 已经在电力、金融、公安、交通等行业收到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引起国内通信界人士的广泛注意。 二、扩频通信的简介 我们知道,传输任何信息都需要一定的带宽,称为信息带宽。例如语音信息的带宽大约为、普通电视图像信息带宽大约为。为了充分利用频率资源,通常都是尽量压缩传输带宽。如电话是基带传输,人们通常把带宽限制在左右。如使用调幅信号传输,因为调制过程中将产生上下两个边带,信号带宽需要达到信息带宽的两倍,而在实际传输中,人们采用压缩限幅技术,把广播语音的带宽限制在大约为×左右;采用边带压缩技术,把普通电视信号包括语音信号一起限制在×左右。即使在普通的调频通信上,人们最大也只把信号带宽放宽到信息带宽的十几倍左右,这些都是采用了窄带通信技术。扩频通信属于宽带通信技术,通常的扩频信号带宽与信息带宽之比将高达几百甚至几千倍。至于为什么要浪费资源这样做呢,主要目的就是用来保证信息安全和抗干扰用! 扩频通信,即扩展频谱通信技术(),它的基本特点是其传输信息所用信号的带宽远大于信息本身的带宽。除此以外,扩频通信还具有如下特征: . 是一种数字传输方式; .带宽的展宽是利用与被传信息无关的函数(扩频函数)对被传信息进行调制实现的; . 在接收端使用相同的扩频函数对扩频信号进行相关解调,还原出被传信息。 .抗干扰能力强。这是扩频通信的基本特点,是所有通信方式无法比拟的。 .宽带传输,抗衰落能力强。 .由于采用宽带传输,在信道中传输的有用信号的功率比干扰信号的功率低得多,因此信号好像隐蔽在噪声中;即功率话密度比较低,有利于信号隐蔽。 .利用扩频码的相关性来获取用户的信息,抗截获的能力强。 三、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 根据仙农()在信息论研究中总结出的信道容量公式,即仙农公式: ×() 式中:信息的传输速率有用信号功率频带宽度噪声功率 由式中可以看出: 为了提高信息的传输速率,可以从两种途径实现,既加大带宽或提高信噪比。换句话说,当信号的传输速率一定时,信号带宽和信噪比是可以互换的,即增加信号带宽可以降低对信噪比的要求,当带宽增加到一定程度,允许信噪比进一步降低,有用信号功率接近噪声功率甚至淹没在噪声之下也是可能的。扩频通信就

扩频通信发展

扩频通信技术最初是在军事抗干扰通信中发展起来的[3],后来又在移动通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4],因此扩频技术的历史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而目前它在这两个领域仍占据重要的地位。 1. 在军事通信中的应用 扩频通信系统是在50年代中期产生的,其最初的应用包括军事抗干扰通信、导航系统、抗多径实验系统以及其它方面[5]。 扩频技术的最初构想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形成的。在战争后期,干扰和抗干扰技术成为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战后得出了“最好的抗干扰措施就是好的工程设计和扩展工作频率”的结论。跳频通信的思路就是在这段时期出现的:如果对窄带信号使用编码的频率控制,则可以使其在任何时间占据宽频段中的任何一部分,这样敌人要进行干扰就必须维持很宽的频段。另一方面,直序扩频则起源于导航系统中高精度测距。 真正实用的扩频通信系统是在5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开发的扩频通信系统F9C-A/Rake系统被公认为第一个成功的扩频通信系统,在该系统的研制过程中,首次提出了瑞克(RAKE)接收的概念并成功应用,该系统也是第一个真正实用的宽带通信系统。第一个跳频扩频通信系统BLADES也在这段时期研制成功,在该系统中第一次利用移位寄存序列实现纠错编码。在此期间,喷气实验室(JPL)在其空间任务中完成了伪码产生器的设计以及跟踪环路的设计。 自从扩频通信的概念在50年代开始成熟以后,此后的二十多年扩频通信技术仍得到很大的发展,但都只是局部的发展,如硬件的改进和应用领域的拓展。而个人通信业务(PCS)的发展终于使扩频技术迎来了另一次大发展的机遇。 2. 在民用通信中的应用 一直到80年代初期,扩频通信的概念都只是在军事通信系统中得到应用,这种状况到了80年代中期才得到改变。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于1985年5月发布了一份关于将扩频技术应用到民用通信的报告[6]。从此,扩频通信技术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 扩频技术最初在无绳电话中获得成功应用,因为当时已经没有可用的频段供无绳电话使用,而扩频通信技术允许与其它通信系统共用频段,所以扩频技术在无绳电话的通信系统中获得了其在民用通信系统中应用的第一次成功经历。而真正使扩频通信技术成为当今通信领域研究热点的原因是码分多址(CDMA)的应用。 90年代初,在第一代模拟蜂窝通信系统的基础上,出现了PCS研究的热潮。要实现PCS并考虑其长期发展,需要FCC为其分配100~200 MHz的带宽,而与频谱分配相关的

扩频通信原理研究论文

扩频通信原理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扩频通信原理特点发展应用 论文摘要:扩频通信是现代通信系统中新的通信方式,它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抗衰落和抗多径性能,频谱利用率高。本文介绍了扩频通信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发展应用。 一、扩频通信的工作原理 在发端输人的信息先调制形成数字信号,然后由扩频码发生器产生的扩频码序列去调制数字信号以展宽信号的频谱,展宽后的信号再调制到射频发送出去。在接收端收到的宽带射频信号,变频至中频,然后由本地产生的与发端相同的扩频码序列去相关解扩,再经信息解调,恢复成原始信息输出。可见,一般的扩频通信系统都要进行3次调制和相应的解调。一次调制为信息调制,二次调制为扩频调制,三次调制为射频调制,以及相应的信息解调、解扩和射频解调。与一般通信系统比较,多了扩频调制和解扩部分。扩频通信应具备如下特征:(1)数字传输方式;(2)传输信号的带宽远大于被传信息带宽;(3)带宽的展宽,是利用与被传信息无关的函数(扩频函数)对被传信息的信元重新进行调制实现的;(4)接收端用相同的扩频函数进行相关解调(解扩),求解出被传信息的数据。用扩频函数(也称伪随机码)调制和对信号相关处理是扩频通信有别于其他通信的两大特点。 二、扩频通信技术的特点 扩频信号是不可预测的、伪随机的宽带信号,其带宽远大于要传输的数据(信息)带宽,同时接收机中必须有与宽带载波同步的副本。扩频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抗干扰性强 扩频信号的不可预测性,使扩频系统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干扰者很难通过观察进行干扰,干扰起不了太大作用。扩频通信系统在传输过程中扩展了信号带宽,所以即使信噪比很低,甚至在有用信号功率低于干扰信号功率的情况下,仍能不受干扰、高质量地进行通信,扩展的频谱越宽,其抗干扰性越强。 2.低截获性 扩频信号的功率均匀分布在很宽的频带上,传输信号的功率密度很低,侦察

扩频通信系统干扰及其仿真技术

扩频通信系统干扰及其仿真技术 1、引言 扩频通信,即扩展频谱通信(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它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一同被誉为进入信息时代的三大高技术通信传输 方式。 扩频通信技术自50 年代中期美国军方便开始研究,一直为军事通信所独占,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电子对抗以及导航、测量等各个领域。直到80 年代初才被应用于民用通信领域。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民用通信容量的需求 和有效地利用频谱资源,各国都纷纷提出在数字峰窝移动通信、卫星移动 通信和未来的个人通信中采用扩频技术,扩频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蜂窝电话、无绳电话、微波通信、无线数据通信、遥测、监控、报警等系统中。 2、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组成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 DS,DirectSequence )又称为直接序列调制系统或伪噪声系统(PN系统),简称为直扩系统,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扩展频谱系统。人们对直扩系统的研究最早,如美军的国防卫星通信系统(AN-VSC-28、全球定位系统 (GPS、航天飞机通信用的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系统( TDRSS 等都是直扩技术应用的实例。 直扩系统是将要发送的信息用伪随机(PN序列扩展到一个 很宽的频带上去,在接收端,用与发送端扩展用的相同的伪随机 序列对接收到的扩频信号进行相关处理,恢复出原来的信息。干扰信号由 于与伪随机序列不相关,在接收端被扩展,使落入信号频带内的干扰信号

功率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系统的输出信噪(干)比,达到抗干扰的目的。一种典型的扩展频谱系统如图1 所示。 它主要由原始信息、信源编译码、信道编译码(差错控制)、载波调制与解调、扩频调制与解扩频和信道六大部分组成。信源编码的目的是去掉信息的冗余度,压缩信源的数码率,提高信道的传输效率。差错控制的目的是增加信息在信道传输中的冗余度,使其具有检错或纠错能力,提高信道传输质量。调制部分是为使经信道编码后的符号能在适当的频段传输,如微波频段,短波频段等。扩频调制和解扩是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信号频谱展宽和还原技术。与传统通信系统不同的是,在信道中传输的是一个宽带的低谱密度的信号。 3、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与模拟通信相似,要使某一数字信号在带限信道中传输,就必须用数字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对于大多数的数字传输系统来说,由于数字基带信号往往具有丰富的低频成分,而实际的通信信道又具有带通特性,因此,必须用数字信号来调制某一较高频率的正弦或脉冲载波,使已调信号能通过带限信道传输。这种用基带数字信号控制高频载波,把基带数字信号变换为频带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数字调制。那么,已调信号通过信道传输到接收端,在接受端通过解调器把频带数字信号还原成基带数字信号,这种数字信号的反变换称为数字解调。通常,我们把数字调制与解调合起来称为数字调制,把包括调制和解调过程的传输系统叫做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系统。 3.1数字相位调制 数字相位调制又称相移键控(PSK,Phase Shift Keying )。 二进制相移键控记作2PSK多进制相移键控记作MPSK它们是利用载波振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