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d_中国十大民族音乐家
山东省考研音乐学专业中国音乐史重要作曲家总结

山东省考研音乐学专业中国音乐史重要作曲家总结中国音乐历史悠久而丰富,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作曲家。
他们以深厚的音乐造诣和创作才华,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对山东省考研音乐学专业中国音乐史重要作曲家进行总结,以展望他们的成就与影响。
1. 古代作曲家1.1. 高云舒高云舒(1912-2000)是20世纪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是中国现代音乐的奠基人之一。
他将西方音乐与中国音乐相融合,形成独特的作曲风格。
他的作品《黄河大合唱》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对于后来的作曲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2. 聂耳聂耳(1902-1935)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他的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共产党的军歌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进行曲,影响力广泛。
聂耳音乐才华横溢,他善于运用中国的民族音乐元素,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2. 现代作曲家2.1. 赵季平赵季平(1928-2011)是中国近现代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音乐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特点,创造出富有个人风格和民族特色的音乐。
他的代表作《黄河钢琴协奏曲》展示了他在作曲领域的卓越才华。
2.2. 郑律成郑律成(1932-2004)是中国著名的作曲家和教育家,他的音乐作品充满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
他的代表作《庐墓情景》以及其他交响作品和器乐作品,展示了他对中国音乐传统的独到理解和创新。
他在音乐教育领域也有重要贡献,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音乐人才。
3. 当代作曲家3.1. 陈其钢陈其钢(1947-)是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同时也是一位音乐教育家和指挥家。
他的作品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内心思想,强调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他的代表作《黄河大合唱》改编作品《黄河颂》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且演唱了多次。
3.2. 冼星海冼星海(1967-)是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尤其擅长舞台音乐的创作。
他的音乐作品融合了东西方的音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充满创新力和个人特色,也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
当代中国令人难忘的十大作曲家

当代中国令人难忘的十大作曲家时光流转,岁月如歌。
随风而逝的是数十年的寒暑,而记忆的投影却沉淀于历史的河床。
他们是灵魂的歌者,他们是时代的先锋,他们用动人的旋律,记录了中国当代乐坛最伟大的时刻。
让我们记住十大作曲家他们的名字:刘炽、雷振邦、王洛宾、王酩、施光南、傅庚辰、谷建芬、吕远、徐沛东、印青。
刘炽(1921-1998),原名刘德荫,曾用名笑山,陕西西安人,中国著名的电影作曲和歌曲家。
他一生谱写了上千首歌曲,他创作的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电影《英雄儿女》主题歌《英雄赞歌》、电影纪录片《祖国的花朵》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以及歌曲《翻身道情》、《新疆好》,组歌《祖国颂》,歌剧《阿诗玛》等,成为影响几代中国人的音乐经典。
雷振邦(1916-1997),北京人。
满族。
自幼喜爱京戏和民间小调,会拉二胡。
几十年来,雷振邦创作的故事影片音乐主要有:《董存瑞》、《马兰花开》、《芦笙恋歌》、《花好月圆》、《五朵金花》、《金玉姬》、《达吉和他的父亲》、《刘三姐》、《万木春》、《冰山上来客》、《景颇姑娘》、《战洪图》、《钢铁巨人》、《暗礁》、《吉鸿昌》、《小字辈》、《幽谷恋歌》、《明天回答你》、《精变》《赤橙黄绿青蓝紫》、《东方大魔王》……还有82集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等。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曾经风靡全国,广为传唱,成为人们喜爱的经典音乐作品,他不愧为是中国影坛深受观众欢迎的著名电影作曲家。
王洛宾(1913-1996),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
籍贯北京。
193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他1938年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从此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将传奇般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
在长达62年的音乐创作中,他为人们留下了近千首歌曲。
其中《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誉为“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
他是在联合国高唱民族歌曲的第一位中国人。
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唱法十大歌唱家

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唱法十大歌唱家民族唱法是由我国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爱好,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歌唱艺术。
由于它产生于人民之中,继承了民族声乐的优秀传统,在演唱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演唱风格又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语言生动,感情质朴。
近些年来我国一些优秀的民歌手渐渐走出国门,将独具特色的民歌介绍给世界各国人民,像《茉莉花》等已被世人所喜爱,真实再现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不过我依旧留恋郭兰英那带有浓郁山西口音的民歌,和彭丽媛那独特的具有民族韵味的嗓音。
1、郭兰英入选理由:我国新歌剧艺术发展和民歌演唱的开拓者之一曲目数量:40余首籍贯:山西省平遥县主要成就:中国首届“金唱片奖”代表作品:《我的祖国》《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南泥湾》《翻身道情》《人说山西好风光》影响力:★★★★★2、李双江入选理由:“中西结合”唱法的探路者,改革开放前我国一代“歌王”曲目数量:100余首籍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要成就:第二届中国音乐电视金奖1973年录制的《红星照我去战斗》发行量达300万张,创当时国内之最代表作品:《红星照我去战斗》《北京颂歌》《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再见吧,妈妈》《船工号子》影响力:★★★★★3、朱逢博入选理由:以民歌唱法为基础,并借鉴了西洋发声方法,自然流畅,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曲目数量:80余首籍贯:山东省济南市人主要成就:影片《天云山传奇》、《庐山恋》的配唱,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最佳音乐演唱奖;为芭蕾舞剧《白毛女》中喜儿的伴唱,被文化部评为我国十大经典艺术作品之一。
代表作品:《北风吹》《美丽的心灵》《金梭和银梭》《那就是我》《永远和你在一道》影响力:★★★★4、彭丽媛入选理由:我国当代民族声乐代表人物之一,第一位民族声乐硕士曲目数量:50余首籍贯:山东省菏泽市主要成就:第一届“全国聂耳、星海声乐作品比赛金牌;多次荣获“文华奖”“梅花奖”“中国金唱片奖”“国家音像大奖”等国家级和国家级声乐比赛大奖;代表作品:《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爱你塞北的雪》《父老乡亲》《说聊斋》《白发亲娘》影响力:★★★★★5、董文华入选理由: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技巧相结合者,曲目数量:40余首籍贯:辽宁省沈阳市主要成就:第一届“全国聂耳、星海声乐作品比赛银奖;1987年“全国群众最喜爱的歌唱演员”评选中一举夺魁荣获华声杯;1993年全国首届MTV音乐电视大赛中以一曲《长城长》荣获金奖和唯一的演唱金奖,1994第二届全国MTV音乐电视大赛中以一曲《春天的故事》又获金奖。
上世纪70年代「10大男高音歌唱家」,个个都是“大咖”

上世纪70年代「10大男高音歌唱家」,个个都是“大咖”上世纪70年代末,创刊于1950年的“老牌杂志”《人民音乐》联合乐界著名专家学者与北京晚报、新民晚报等多个媒体单位,在经过了多日的研讨、品评之后,共同评选出了“新中国10大男/女高音歌唱演员”(当时,“歌唱家”的称号还未普及)。
这次评选不仅在当时极具权威性和代表性,即使放在数十年后的今天来看,也是十分严肃与公正的。
时光荏苒,这些带给人们无数美好记忆的歌唱家,有的依然活跃在歌唱舞台上,有的退居幕后从事教育工作,有的已经离我们而去……今天,民歌君就带大家回到上世纪的70年代,一同回顾新中国的“10大男高音歌唱演员”。
不知在这10位老艺术家之中,你最熟悉哪一位呢?朱崇懋朱崇懋,著名抒情男高音歌唱家,被誉为我国早期四大“抒情歌王”之首。
二十岁的朱崇懋就已举行了个人独唱音乐会,后在华东海军文工团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乐团工作,历任合唱指挥、独唱和艺术指导等职。
在数十年的声乐艺术实践中,他以西欧传统唱法为基础,融合我国民族传统声乐艺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演唱风格。
朱崇懋的歌声细腻而深情,音色极为甜美,其演唱的《草原之夜》、《摇篮曲》等抒情歌曲风靡数代人,传唱至今。
臧玉琰臧玉琰,著名抒情男高音歌唱家。
1942年考入四川国立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著名歌唱家、音乐教育家黄友葵教授。
1953年调至中央乐团任独唱演员,名噪乐坛。
臧玉琰以意大利美声唱法著称,特别善于运用恬静优美、富有诗情画意的歌声来展现歌曲的深邃意境,在表达歌曲情感内蕴上有着深厚的艺术功力。
被誉为中国“四大抒情男高音”之一。
楼乾贵楼乾贵,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著名男高音歌唱家。
楼乾贵自幼便酷爱歌唱,但是由于家庭原因,青年时期专攻医学,兼读声乐。
随后,楼乾贵在声乐上的天赋逐渐凸显,随中国人民解放军歌舞团赴国外巡回演出,受到了乐坛人士的热烈欢迎与高度评价,被授予罗马尼亚国家红星勋章、波兰国家骑士十字复兴勋章等荣誉。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音乐家音乐艺术的杰出代表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音乐家音乐艺术的杰出代表中国历史悠久,音乐艺术也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
在这片土地上,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音乐家,他们以自己的才华和奉献,成就了中国音乐的辉煌。
本文将介绍中国历史上的十大音乐家,他们是中国音乐艺术的杰出代表。
1. 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公元625年-公元680年)是唐朝皇室成员,也是唐代著名音乐家。
她是唐玄宗的女儿,自幼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
文成公主擅长演奏琵琶和箜篌,她在宫廷中多次表演,被誉为琵琶箜篌的“仙女”。
2. 董建华董建华(1895年-1951年)是中国近代音乐家,也是中国西洋音乐的奠基人之一。
他精通欧洲古典音乐,并将其融入中国音乐创作中。
董建华提倡音乐现代化的思想,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冼星海冼星海(1900年-1941年)是中国早期的男高音歌唱家和指挥家。
他的歌声激情四溢,富有感染力,被誉为“东方卡拉雅”和“中国四大男高音”之一。
冼星海还创办了中国第一支合唱团,为中国合唱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4. 陆春龄陆春龄(1919年-1991年)是中国著名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
他是中国交响乐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对中国交响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陆春龄的指挥风格独特而充满激情,为中国音乐界树立了崭新的标杆。
5. 冯增湘冯增湘(1923年-1989年)是中国著名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
他擅长创作现代中国音乐,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音乐语言相结合,开创了中国作曲家的新风格。
冯增湘致力于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才,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6. 李谷一李谷一(1929年-2013年)是中国杰出的打击乐演奏家和教育家。
他在打击乐演奏技巧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也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打击乐教育。
李谷一为中国打击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成为中国乐坛的传奇人物。
7. 阿炳阿炳(1893年-1961年)是中国古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也是二十世纪中国音乐的重要人物。
他以高超的琴技和独特的创作风格闻名,被誉为现代古琴艺术的奠基人。
中国民族乐器名家名曲

中国民族乐器有丰富多样的名家和经典曲目。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中国民族乐器名家以及他们演奏的经典曲目:
1. 邓丽君(古筝)-著名古筝演奏家,代表作品有《月亮代表我的心》和《甜蜜蜜》等。
2. 吕思清(琵琶)-琵琶演奏家,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富有感情的演奏而闻名。
代表作品有《阳春白雪》和《赛马》等。
3. 陈松龄(二胡)-二胡演奏家,被誉为“二胡王子”。
代表作品有《二泉映月》和《梁祝》等。
4. 吴莹莹(笛子)-笛子演奏家,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音色而备受赞誉。
代表作品有《高山流水》和《梅花三弄》等。
5. 刘天华(唢呐)-唢呐演奏家,以其激情四溢的演奏风格而著名。
代表作品有《红旗颂》和《龙船调》等。
这只是一小部分中国民族乐器名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中国的民族乐器文化非常丰富多样,还有很多其他优秀的音乐家和经典曲目值得一提。
中国著名歌唱家名单

中国著名歌唱家名单1、林忆莲:林忆莲,台湾流行音乐歌手,是中国及东南亚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女歌手之一。
她的演唱风格多样,以爵士乐和民谣为主,但也涉及摇滚、古典、流行等领域。
林忆莲被誉为“台湾天后”,无数歌迷拥有她实力出众的歌声,因此称得上是中国歌唱界的一大力量。
2、蔡依林:蔡依林是台湾流行摇滚歌手、创作人、演员,被誉为“年轻一代的神话”。
蔡依林擅长将流行元素与抒情曲结合,她的歌曲曾获得台湾金曲奖、金钟奖、金马奖等多项大奖,更拥有众多粉丝,成为最受欢迎的女歌手之一。
3、张学友:张学友,香港歌手、演员,被尊称为“香港四大天王”之一。
他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歌手,在流行音乐领域中拥有极高的地位,他的歌曲百听不厌,深受大众喜爱。
其中《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等歌曲更是张学友的代表作,深受歌迷喜爱。
4、陈奕迅:陈奕迅,香港歌手、演员,被称为“香港四大天王”之一。
他的歌曲深受大众喜爱,拥有众多粉丝。
他的歌曲种类繁多,如抒情歌曲《K歌之王》、摇滚歌曲《十年》、流行歌曲《无可代替》等,都是陈奕迅辉煌的代表作品。
5、李克勤:李克勤,香港歌手、演员,被尊称为“香港四大天王”之一。
李克勤擅长演唱粤语歌曲,他的歌曲深受大众喜爱,如《甜蜜蜜》《裙下之臣》《三天三夜》等,早已成为不朽的经典。
6、刘德华:刘德华,香港歌手、演员,被尊称为“香港四大天王”之一。
刘德华的歌曲风格多样,他的歌曲在华语乐坛中占据重要地位,如《无心睡眠》《花心》《夜夜夜夜》等,都是他的经典之作。
7、谭咏麟:谭咏麟,香港歌手、演员,被尊称为“香港四大天王”之一。
谭咏麟拥有很高的歌唱技巧,他的歌曲深受大众喜爱,如《茉莉花》《再见二丁目》《无言的结局》等,都是他的经典曲目。
8、叶倩文:叶倩文,香港歌手、演员,被称为“国际巨星”。
叶倩文擅长演唱粤语歌曲,她的歌曲深受大众喜爱,如《春夏秋冬》《千千阙歌》《我最亲爱的》等,都是她的经典之作。
9、邓丽君:邓丽君,台湾歌手、演员,被誉为“台湾四大天后”之一。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音乐家音乐艺术的杰出传承者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音乐家音乐艺术的杰出传承者音乐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的情感、思想与审美观念。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杰出的音乐家,他们不仅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更是对中国音乐艺术进行了卓越的传承。
本文将介绍中国历史上的十大音乐家,他们都以其非凡的才华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音乐艺术的杰出传承者。
第一位是伯牙。
伯牙是中国古代的知名琴师,据传他与琴友钟子期相识后,二人曾有“百里琴音”之誉。
他们通过音乐交流,将琴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了中国古代琴艺的奠基人。
伯牙的音乐才华和对琴艺的执着追求,为后世音乐家树立了榜样。
第二位是钟子期。
钟子期与伯牙一同被誉为“琴瑟之好,雅俗共赏”。
他是汉代乐府音乐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充满浓厚的音乐表现力,是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杰出代表。
第三位是嵇康。
嵇康是东晋末年的音乐家,他擅长琴、棋、书、画、诗等多种艺术形式,被誉为“琴棋书画何处逢”。
他在音乐方面的造诣非常深厚,在琴音情感、技巧方面有独特的见解,对后世琴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四位是卫子夫。
卫子夫是北魏时期的音乐家,他提出了“琴钟乐府”的音乐理论,强调音乐的审美价值和艺术表现力。
他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并积极研究音律和乐曲结构,对后世音乐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五位是阮籍。
阮籍是东晋末年的音乐家,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乐律学家,还是一位有着广泛音乐造诣的音乐家。
他研究音律,提出了“宫商角徵羽”的音乐理论,并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音乐作品。
第六位是李后主。
李后主是五代十国时期的音乐家,他是一位卓越的诗人,也是一位擅长音乐演奏的才子。
他创作了许多诗词和乐曲,他的音乐作品以其婉转悲切的曲调,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与感慨。
第七位是朱权。
朱权是明代的音乐家,他是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七音之首,被誉为“乐工冠绝”。
他研究音律,改良了琴曲的谱法,并提出了律吕的概念,对中国音乐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八位是谢希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十大民族音乐家10、陈钢陈钢(1935-)上海市人。
从小跟父亲陈歌辛学音乐,十岁起随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钢琴。
建国后入部队文工团,十五岁开始音乐创作,曾经写过一些无伴奏合唱和钢琴间奏曲等作品。
1955年进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从师于丁善德、桑桐和苏联专家,毕业后留校任教。
大学四年级时,与何占豪合作写了蜚声国内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以后又编写了《苗岭的早晨》、《我爱祖国的台湾》、《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清水江恋歌》等小提琴作品以及其他器乐作品。
9、贺绿汀贺绿汀(1903-1997)湖南邵阳县人。
1923年入长沙岳云学校艺术专修科,随陈啸空等学习音乐。
大革命期间曾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广州起义。
1928年创作的《暴动歌》曾在海陆丰一带流传。
1931年入上海国立音专,从著名音乐家黄自学习理论作曲,从查哈罗夫、阿克萨可夫学习钢琴。
1934年所作钢琴曲《牧童短笛》和《摇篮曲》在亚历山大·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评选中获第一奖。
此后进入电影界,参加歌曲作者协会,为左翼进步影片《风云儿女》、《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写音乐,其中《春天里》、《天涯歌女》等插曲广为传唱。
“八·一三”事件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一队,后到重庆,任教于育才学校音乐组。
这时创作了《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等风格清新的歌曲。
1941年去新四军,1943年到延安,创建了中央管弦乐队。
解放战争期间,继续教学和创作。
合唱《新世界的前奏》,秧歌剧《刘德顺归队》,管弦乐小品《森吉德玛》、《晚会》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解放后,贺绿汀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和中国音协副主席,主要从事培养人才,但仍坚持创作,写有大量声乐作品和电影音乐。
半个世纪以来,贺绿汀共创作了三部大合唱、二十四首合唱、近百首歌曲、六首钢琴曲、六首管弦乐曲、十多部电影音乐以及一些秧歌剧音乐和器乐独奏曲,并著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8、李焕之李焕之(1919-)原籍福建晋江,生于香港。
1936年入上海国产音专从师于萧友梅。
抗战爆发后,在厦门、香港等地从事革命歌曲创作。
1938年就读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结业后留校任教,并主编《民族音乐》。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联大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
建国后,一直活跃在音乐战线,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
四十余年来,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除了传唱一时的《民主建国进行曲》、《新中国青年进行曲》、《社会主义好》等歌曲外,主要有管弦乐《春节组曲》、《第一交响乐——英雄海岛》,古琴弦歌合唱《苏武》,古筝协奏曲《汨罗江幻想曲》,独幕歌剧《异国之秋》等,还编有《作曲教程》,并撰写了三百余篇论文,部分收入《音乐创作散论》一书。
7、刘天华刘天华(1895-1932)著名作曲家、民族乐器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江苏省江阴县人。
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是文学家刘半农之弟。
1909年入常州中学,开始学习西洋管乐器。
1911年因学校停办而辍学,参加“反满青年团”军乐队。
1912年赴上海参加“开明剧社”乐队。
1914年返回家乡,先后在江阴、常州的中学里教音乐。
其间曾向江南民间音乐家周少梅、沈肇州学习二胡、琵琶;专程赴河南学琴;向僧、道和民间艺人学习多种民间乐器;记录民间乐谱,并开始音乐创作。
1922年受聘赴北京,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同年秋又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科教师。
1926年任教于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和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直至去世。
任教期间,先后学习了三弦拉戏、昆曲、小提琴、和声学、理论作曲等,在广泛学习中国民间音乐和西洋音乐的基础上。
创作了二胡独奏曲《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良宵》、《亲居吟》、《空山鸟语》、《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琵琶独奏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和器乐合奏曲《变体新水令》。
1927年创办“国乐改进社”。
同年,编辑出版《音乐杂志》,参与发起“爱美乐社”。
曾用五线谱和工尺谱准确地记录梅兰芳的唱腔(《梅兰芳歌曲谱》1930)。
搜集《安次县吵子会乐谱》、《佛曲谱》。
一生中总共编写了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十一首琵琶练习曲。
奠定了二胡专业创作和演奏的基础。
6、马可马可(1918-1976)江苏徐州人。
曾在河南大学化学系学习,后在冼星海的感召和引导下,参加河南抗敌后援会巡回演剧第三队。
1939年抵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工作团工作、学习,得到冼星海、吕骥等人的指导,记录、整理过大量民族资料。
后在东北解放区从事音乐活动,解放后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
一生写了二百多首(部)音乐作品,其中以歌曲《南泥湾》、《我们是民主青年》、《咱们工人有力量》、《吕梁山大合唱》,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周子山》(与张鲁、刘炽合作)、《白毛女》(与瞿维、张鲁、向隅等合作)、《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陕北组曲》等流传最为广泛。
在音乐理论研究上,除了对冼星海作专题研究,著有《冼星海传》外,还涉及到新歌剧的发展、戏曲音乐改革、革命音乐传统和群众音乐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并著有《中国民间音乐讲话》、《时代歌声漫议》等书和二百余篇论文。
他在歌曲创作、歌剧创作、音乐理论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人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1978年他的部分歌曲被编入《马可歌曲选》出版。
以他为首集体创作的《哀乐》是现在国内最正式的傧仪用曲。
5、华彦钧华彦钧(1893-1950)民间音乐家。
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东亭人,当地雷尊殿道士华清和之子。
华清和号雪海,擅长演奏各种民间乐器,尤精于琵琶。
华彦钧自幼从其父学习音乐。
他四岁丧母,二十一岁患眼病,三十五岁时双目失明。
在无锡市以沿街卖唱和演奏各种乐器为生,饱尝人间的苦难。
阿炳的器乐演奏深为群众欢迎,其超群技艺,早在十八岁时就已被当地的道教音乐界看好。
他曾广泛学习各种民间音乐,能超脱狭隘的师承和模仿,根据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创作、演奏各种器乐曲。
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作品,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流传于世。
仅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得以保存下来,并成为中国民族音乐殿堂中的瑰宝。
1950年,他所演奏的六首乐曲曾被录音,并由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将其记录整理,编成《阿炳曲集》(音乐出版社1956年出版)。
4、雷振邦雷振邦 (1916--1997)是我国著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能够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音乐协会付会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1916年5月,雷振邦出生于北京,满族人。
由于家庭生活比较优裕的,使他很小就接触到京戏。
七八岁时,便能哼唱京剧小段,还能用胡琴拉京戏以及一些歌曲。
1928年9月,雷振邦来到沈阳奉天公立学校读小学,后入南满中学。
在音乐老师的熏陶下,雷振邦学会吹得一口动听的口琴,加入学校口琴队,并成为该队的指挥。
他常把一些歌曲改成口琴合奏,并指挥演出。
1939年1月雷振邦去日本求学。
在东京,他进了日本高等音乐学校作曲系预科。
不到半年的时光,雷振邦便完成了预科专业,校长允许他跳级,转年便成为作曲系本科学生。
1943年雷振邦回到祖国,先后在北平女子中学和惠中女子中学做音乐教员。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他在课余组织起一个五十多人的业余交响乐团。
雷振邦曾把中国古曲《悲歌》改编成管弦乐的曲子,供业余交响乐团演出,这是公开演出的雷振邦的第一部作品。
1949年6月雷振邦来到中国电影乐团从事专业作曲,,从此踏入影坛。
1955年4月雷振邦被调到长春电影制片厂任作曲,此后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0多年间,他谱写的电影歌曲一百余首。
他坚持深入生活,向民间艺人学习,创作了大量的形象鲜明,优美抒情,具有强烈的民族地方色彩和散发着扑鼻的生活芬芳的音乐作品,形成他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
如他为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影片《五朵金花》、《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景颇姑娘》、《芦笙恋歌》等谱写的乐曲,都具有上述音乐特点。
1960年在第二届百花奖中,他为影片《刘三姐》的谱曲,荣获最佳音乐奖。
以后他为影片《冰山上的来客》、《吉鸿昌》和《小字辈》谱写的乐曲,也分别在1964年和198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举办的第一、二届“小百花奖”中获最佳作曲奖。
几十年来,雷振邦创作的故事影片音乐主要有:《董存瑞》、《马兰花开》、《芦笙恋歌》、《花好月圆》、《五朵金花》、《金玉姬》、《达吉和他的父亲》、《刘三姐》、《万木春》、《冰山上来客》、《景颇姑娘》、《战洪图》、《钢铁巨人》、《暗礁》、《吉鸿昌》、《小字辈》、《幽谷恋歌》、《明天回答你》、《精变》《赤橙黄绿青蓝紫》、《东方大魔王》……还有82集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等。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曾经风靡全国,广为传唱,成为人们喜爱的经典音乐作品,他不愧为是我国影坛深受观众欢迎的著名电影作曲家。
3、聂耳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一作紫艺。
笔名曾用过黑天使、噪森、浣玉、王达平等。
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
自幼喜爱花灯、滇剧等民间音乐,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
大革命时期曾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十八岁到上海,翌年考进“明月歌舞团”,向黎锦晖学习作曲。
因不满剧团的方针,于1932年退出,去北平与李元庆等开展革命音乐活动。
后回上海参加剧联音乐小组,发起组织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
并在联华影业公司、百代唱片公司工作,为左翼进步电影、话剧、舞台剧作曲。
1933年在创作上初试锋芒,创作了《开矿歌》、《卖报歌》、使人耳目一新。
1934年是他的“音乐年”,《大路歌》、《开路先锋》、《毕业歌》、《新女性》、《码头工人歌》、《前进歌》、《打长江》等歌曲以及《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民族器乐曲,都是这一年完成的。
1935年,写下了《梅娘曲》、《慰劳歌》、《塞外村女》、《自卫歌》、《铁蹄下的歌女》以及建国后定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
他从事音乐创作时间只有两年左右,却为八部电影、三部话剧、一部舞台剧写了二十首主题歌或插曲,加上其他歌曲十五首和根据民间音乐整理改编的民族器乐合奏四首、口琴曲两首,共创作了四十一首音乐作品。
此外还发表了《黎锦晖的“芭蕉叶上诗”》、《中国歌舞短论》等十五篇战斗性的音乐论文和《时代青年》等三部电影剧本(生前未出版)。
1935年到日本,准备经欧洲去苏联求学,不幸于游泳时溺死于藤泽市鹄沼海中。
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第一次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光辉形象,是我国当之无愧的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
2、王洛宾王洛宾 (1913-1996),著名的西部民歌传播者,被誉为中国现代歌曲之王。
王洛宾1913年1月生于北京,他父亲是油漆匠,会演奏多种民族乐器,而且十分爱唱京剧和昆曲。
在家庭的熏陶下,王洛宾自幼就喜爱上音乐,并且对音乐有着很好的感受力和记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