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古筝名曲
古典古筝十大名曲

古典古筝十大名曲古筝,是中国古典乐器之一,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出现并流传至今。
古筝不仅是一种音乐乐器,更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众多古筝曲目中,有一些经典的名曲,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古典古筝十大名曲。
一、《广陵散》,是南朝陈希孟所作的曲子,广泛流传于世。
《广陵散》以其旋律婉转、流畅宜人的特点深受观众喜爱,被誉为“古筝之王”。
二、《平沙落雁》,由古筝演奏家姚敏询创作,是一首代表性的古典曲目之一。
这首曲子以它似乎展现出萍水相逢、茫然失措之感的华丽旋律,成为了许多人心中喜爱之曲。
三、《流水》,是首优美的流水之曲,古乐学家认为,这是古筝的“温度计”,弹好《流水》,才能说会弹古筝。
这首曲子所表露出的轻松简洁感,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
四、《十面埋伏》,又称《入阵曲》,是清朝时期古筝作曲家慕容从武所作,曲调激昂,如行军打仗,纷乱却又不失威武气势。
五、《梅花三弄》,系清代筝曲家董祯所作,是中国民间最常见的曲子之一。
这首曲子表达了一种充满哀怨的永恒爱情,让人瞬间感受到美好情感的力量。
六、《高山流水》,古筝演奏家郎光度所创作的古典曲目,是古筝演奏中不可或缺的代表性作品。
它融合了中国民族音乐的优美旋律和特有的流动节奏,在经历了一个个重重的气势高潮之后,始终不失典雅的风度。
七、《阳春白雪》,是明代作曲家冯承素所创作的高难度曲子。
它所用的音乐语言和谐的面容,诠释了它别有一番情致和意境的旋律。
八、《二泉映月》,是古筝的代表曲之一,古筝演奏家阮桂芬的经典之作,表现精致细腻,旋律优美,令人神往。
九、《白雪》,是著名音乐家陈其钢的经典作品,东方的旋律,以飘逸悠扬的笔触创造出一种极度的安宁,让人听后回荡不去。
十、《平湖秋月》,是古筝演奏家张昭所创作,翩翩起舞般的旋律,让人眼前的景象仿佛浮现。
曲子中旋律的流转酣畅淋漓,给人带来了美好的幸福感。
以上十首古典古筝名曲,每一首都有着不同的韵味,但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享受古筝音乐的同时,我们也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十大古筝名曲赏析

十大古筝名曲赏析古筝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宝库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弹拨弦鸣乐器类,分布甚广,历经演变,历史久远。
今天店铺为大家带来十大古筝名曲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十大古筝名曲赏析第一首《渔舟唱晚》《渔舟唱晚》是传统的古筝独奏名曲。
该曲的来源有两种说法,多年来一直认为是娄树华于三十年代根据古曲《归去来》为素材发展而成;近年来又有人提出该曲为近人金灼南根据山东传统筝曲《双皮》、《三环套日》和《流水激石》等改编而成。
现广泛流传的娄树华版本的前半部分与金灼南版本相同,后半部分为娄树华版本所独有。
曲名取自唐朝诗人王勃的名篇《滕玉阁序》中的佳名:“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整首乐曲极富诗情画意,旋律流畅,先慢后快,先松后紧,情绪层层迭进,生动描绘出了夕阳西照下的湖光山色及渔舟竞归、渔人唱和的怡人境界。
该曲不仅为筝曲的代表曲目之一,亦被移植成为小提琴、钢琴、长笛等西洋乐器的独奏。
十大古筝名曲赏析第二首《出水莲》《出水莲》为广东潮州客家筝曲。
有人为该曲作题解曰:“盖以红莲出水喻乐之初奏,象征基艳嫩也。
”该曲以悠扬清丽的旋律和“重六调”的特殊韵味,曲趣清纯剔透,寄托了人们对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的赞美。
演奏以上二曲的是古筝演奏家潘妙兴,他1940年出生,自幼学习弹拨乐器,15岁考入上海民族乐团。
1959年起从事古筝演奏,先后师承郭鹰、曹正、赵金山、罗九香、苏文贤。
1961年即在第二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以娴熟的技艺显露古筝独奏才华。
数十年来广泛吸取我国南北派古筝诸家风格,以技巧全面、演奏精湛著称。
十大古筝名曲赏析第三首《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为我国十大古曲之一,浙江筝派的代表作。
全国各地筝派虽均流传有《高山流水》筝曲,但大不相同,而浙派的《高山流水》则近人研弹,表演最多。
此曲最早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谱》,该书在题解中写道:“《高山流水》本只一段,至唐分为二同曲,不分段落。
古筝曲十大名曲欣赏

古筝曲十大名曲欣赏古筝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音色清婉、悠扬,富有古典雅致,享有“听筝赏月”、“鸣筝听雨”等美妙的俗语。
下面是我为大家介绍的古筝曲十大名曲,每首曲子都是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经典之作。
一、《广陵散》《广陵散》是中国古典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曲子的创作时间远古,可能达到了两千年前的东汉时期。
它是古筝演奏中最为常见的曲子之一,该曲风格优美、清新,富有民族特色,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二、《渔舟唱晚》《渔舟唱晚》是古筝名曲中的一首,它的创作时间约在晋朝时期。
这首曲子的创作者是中国南方著名乐人琴巨几。
《渔舟唱晚》表现了渔村的生活风貌和荡漾在湖泊上的渔舟以及黄昏时分的渔父唱歌,富于画面感,曲调优美,是古筝曲子中的代表之作。
三、《平沙落雁》《平沙落雁》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首名曲,该曲创作人是赵孟頫,曲调优美、悠扬,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平沙落雁》一曲运用了各种古典技法,包括和声、模拟自然音效等等,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极致之美。
四、《阳关三叠》《阳关三叠》是古筝名曲中的佼佼者。
这首曲子的创作时间登超过两千年,它是由一位唐代琴师创作的。
《阳关三叠》表现了古时候边疆的戍卫生活,曲调优美,充满向往,经久不衰。
五、《十面埋伏》《十面埋伏》是中国古曲中的佼佼者,该曲曲调紧张,是描绘历史战争画面的经典之作。
描绘了人在厮杀腥风血雨中的悲壮与坚韧,再加上其中蕴含的易经哲学,使得这首曲子更具审美价值。
六、《秦淮河畔》《秦淮河畔》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著名曲子之一,这首曲子颇具浪漫情怀,曲调婉转动听,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
七、《流水》《流水》是古筝名曲中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曲子中用古筝所模拟的流水声奏出了流水沉淀、流畅、起伏的过程,曲调清幽舒缓,是古筝音乐的代表作之一。
八、《梅花三弄》《梅花三弄》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佳作之一,该曲尤其适合用古筝演奏。
曲调悠然静谧,富有时代感和中国文化色彩。
九、《二泉映月》《二泉映月》是古筝名曲中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传统音乐中非常著名。
中国伤感十大古筝名曲

中国伤感十大古筝名曲中国古筝是一种古老而优美的乐器,能够表达出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内涵。
下面是中国伤感十大古筝名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动人的音乐作品,并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
1.《月光下的凤尾竹》——这首曲子以悠扬的旋律和细腻的演奏技巧,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追求自由的渴望。
听着这首曲子,仿佛能够看到月光下凤尾竹的摇曳姿态。
2.《春江花月夜》——这是一首表达着对春天和江河美景的赞美之作。
古筝演奏出的音乐旋律仿佛将人带入了一个美丽的夜晚,在江边欣赏花月的情境中流连忘返。
3.《彩云追月》——这首曲子以其婉转动人的旋律,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古筝的演奏仿佛是一朵彩云在追逐着明亮的月光,让人心生向往。
4.《夜深沉》——这是一首以悲伤气氛为主题的曲子。
古筝的演奏仿佛是夜深人静时的思绪,让人感受到深沉的寂寞和无尽的思念。
5.《十面埋伏》——这首曲子描绘了战场上的血腥和残酷,以及战士们的坚毅和勇气。
古筝演奏出的音乐仿佛是战士们的呐喊和血性,让人动容。
6.《夜雨寄北》——这是一首将思念之情寄予北方的曲子。
古筝的演奏仿佛是夜雨的细腻和淅沥,让人感慨万千。
7.《秋思》——这首曲子以萧瑟的旋律和淡雅的音色,表达了对秋天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思考。
古筝演奏出的音乐仿佛是秋天的凉爽和黄叶的飘落,给人以深深的感慨。
8.《夜泊渔舟》——这是一首诗意悠远的曲子,描绘了夜晚渔舟的安静和宁静。
古筝的演奏仿佛是夜色中涟漪的波动,给人带来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9.《浣溪沙》——这首曲子以曲调悠扬、音色细腻的特点,表达了对爱情的眷恋和对离别的伤感。
古筝演奏出的音乐仿佛是河水的流淌与呢喃,让人回忆起往昔的美好。
10.《江南春》——这是一首以江南风光和春天的美好为主题的曲子。
古筝演奏出的音乐仿佛是春风带来的花香和江水的涟漪,给人以宁静和愉悦的感觉。
这些中国伤感的古筝名曲,通过古筝的音色和演奏技巧,将情感和内涵传递给人们,让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共鸣。
【学习经验】古筝的十大名曲

【学习经验】古筝的十大名曲中国古筝十大名曲第一首《渔舟唱晚》是传统的古筝独奏名曲。
第二首《出水莲》为广东潮州客家筝曲。
第三首《高山流水》为我国十大古曲之一,浙江筝派的代表作。
第四首《林冲夜奔》林冲夜奔。
王巽之作曲,乐曲描绘了林冲雪夜上梁山的情景。
筝独奏曲,林冲雪夜奔梁山是《水浒中》的精彩篇章,多次搬上舞台。
第五首《侗族舞曲》表现了侗寨风情,抒发了侗家儿女热爱美好生活的欢乐情绪。
第六首《汉宫秋月》也是我国十大古曲之一。
第七首《寒鸦戏水》是“客家筝曲”中名作。
第八首《东海渔歌》是张燕创作于七十年代的作品。
第九首《香山射鼓》作于1980年,1983年在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上被评为优秀音乐作品. 第十首《战台风》是在六十年代中期,王昌元有感于上海码头工人与台风顽强搏斗的精神而创作的。
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中国汉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
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
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
现在也出现了小古筝、便携式古筝、迷你古筝、半筝、新筝、十二平均律转调筝。
古筝是一件伴随中国悠久文化,在这肥沃的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乐器。
属弹拨乐器,结构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
古筝的统一规格为:1.63米,21弦。
古筝的面板大多数采用河南兰考的桐木制造,框架为白松,筝首、尾、四周侧板有红木、老红木、金丝楠木、紫檀等名贵木材,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周边用料对古筝的音色略有改善,以老红木、紫檀、金丝楠木为佳。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古筝十大名曲欣赏

古筝十大名曲欣赏1. 渔舟唱晚 - 古筝名曲《渔舟唱晚》是中国传统古筝名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也是最受欢迎的古筝曲之一。
这首曲子取材自《楚辞》中的名篇《离骚》,以其独特的曲调和悠扬的演奏方式,表现了作者对离乡别井的思念之情,给人一种宁静和宽广的感觉。
2. 平湖秋月 - 古筝名曲《平湖秋月》是一首古风古韵的古筝名曲,被誉为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心灵之曲。
这首曲子以古筝独特的演奏技巧,表现了作者对秋夜湖上的景色的描绘和感受。
它通过音乐的方式,将美丽的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3. 清明上河图 - 古筝名曲《清明上河图》是一首表现唐代繁荣景象的古筝名曲,以其雄浑有力的音乐呈现了当时社会百态和大家庭的生活场景。
这首曲子通过古筝的音色和演奏技巧,让人感受到了古代社会的繁华和多彩。
它不仅是一首音乐作品,更是一幅描绘历史画卷的艺术品。
4. 梅花三弄 - 古筝名曲《梅花三弄》是一首富有唐代诗意的古筝名曲,以其优美流畅的旋律和表现力强的演奏方式而闻名。
这首曲子通过音乐的方式,表达了对梅花纯洁、坚韧的崇敬之情。
它展现了中国古代诗人深入生活、感受自然的精神,给人一种清新而充满力量的感觉。
5. 小桥流水人家 - 古筝名曲《小桥流水人家》是中国传统古筝名曲中的经典之作,以其安静淡雅的曲调和情感细腻的演奏方式而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
这首曲子通过音乐的形式,展现了中国传统乡村风貌的宁静和幸福。
它使人们在喧嚣的都市生活中得以放松和安静,体味大自然的美好。
6. 高山流水 - 古筝名曲《高山流水》是一首展示古代文人风骨的古筝名曲,以其高亢激昂的音乐表情和娴熟的演奏技巧而成为古筝界的经典之作。
这首曲子通过音乐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高山流水的向往和对自由、豪放的追求。
它给人一种豪迈、澎湃的感觉,让人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
7. 月光 - 古筝名曲《月光》是一首优雅婉转的古筝名曲,以其柔美的旋律和细腻的演奏方式而广受好评。
古筝曲欣赏10大名曲

古筝曲欣赏10大名曲
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曲目。
以
下是古筝曲中的10大名曲,供您欣赏:
1.《广陵散》,这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最喜欢的古筝曲之一,由东晋时期的琴师嵇康创作,以其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演奏技巧而
闻名。
2.《阳关三叠》,这首曲子以其悠扬的旋律和高亢的情感而著名,是明代古筝演奏家董曦所创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
的热爱。
3.《平沙落雁》,这是一首古老的古筝曲,流传至今已有千年
之久。
它以其华丽的音乐形式和富有表现力的演奏技巧而广受喜爱。
4.《渔舟唱晚》,这是一首描绘渔舟归来的曲子,以其悠扬的
旋律和细腻的音色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和宁静的夜晚。
5.《月夜听筝》,这首曲子以其细腻的音乐表达和丰富的情感
而著名。
它通过古筝的独特技巧和音色,表达了对月夜的赞美和对
音乐的热爱。
6.《十面埋伏》,这是一首描绘古代战争场面的曲子,以其激烈的节奏和强烈的音乐表现力而著名。
7.《梅花三弄》,这是一首古筝曲中的经典之作,以其婉转的旋律和细腻的音色展现了梅花的傲雪风姿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8.《流水》,这是一首描绘流水流动的曲子,以其流畅的音乐形式和细腻的音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生命的活力。
9.《广陵散》,这是一首古筝曲中的经典之作,以其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演奏技巧而著名。
10.《夜深沉》,这是一首描绘夜晚的曲子,以其幽静的音乐形式和细腻的音色展现了夜晚的静谧和神秘。
以上是古筝曲中的10大名曲,每一首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力,希望您能够欣赏并喜爱它们。
十大养心古筝歌曲

十大养心古筝歌曲介绍古筝是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有着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音色。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听古筝的音乐可以帮助人们放松心情,舒缓压力,养心养神。
本文将介绍十首养心古筝歌曲,它们的美妙旋律和优雅的音色将带给你身心的宁静和放松。
1.《流水》《流水》是古筝曲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它是古筝音乐的代表之作。
它的旋律轻盈流畅,如同流水般悠扬,带给人们一种宁静的感觉。
这首曲子充满了江南水乡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水边,感受水的流动和生命的美好。
2.《阳关三叠》《阳关三叠》是一首古筝独奏曲,它曲调悠扬动听,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曲中时而有如流云之间的轻柔,时而有如黄昏中余晖的温暖。
这首曲子给人以宁静与安详的感觉,使人静心凝神,感受自然的美。
3.《广陵散》《广陵散》是古筝曲中最古老的一首,它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这首曲子深受广大古筝爱好者的喜爱,它的旋律优美悠扬,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感觉。
听《广陵散》,仿佛能回到古代的广陵,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
4.《平湖秋月》《平湖秋月》是一首以秋天和月亮为主题的古筝曲,它的旋律悠扬而富有情感。
这首曲子展现了秋天湖泊上月光的美丽景象,将人们带入一个宁静的秋夜。
听《平湖秋月》让人心静如水,感受秋天的宁静与美好。
5.《高山流水》《高山流水》是一首具有浓郁山水意境的古筝曲,它的旋律如同高山的蜿蜒流水,给人以壮阔与豪迈之感。
这首曲子带人们领略了大自然的壮观景色,让人心旷神怡,感受到山水间的宁静与和谐。
6.《梅花三弄》《梅花三弄》是一首以梅花为题材的古筝曲,它将人们带入了寒冷的冬天。
这首曲子的音色清冷而凄美,如同寒风中的梅花,给人一种深远的思索与安详。
听《梅花三弄》,可以感触到梅花的坚韧和生命的力量。
7.《十面埋伏》《十面埋伏》是一首充满战斗气氛的古筝曲,它的旋律激昂而有力。
这首曲子展现了古代战争的场景和士兵们的豪情壮志,给人以振奋和激励。
听《十面埋伏》可以激发人们的勇气和斗志,帮助人们克服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首《渔舟唱晚》是传统的古筝独奏名曲。
该曲的来源有两种说法,多年来一直认为是娄树华于三十年代根据古曲《归去来》为素材发展而成;近年来又有人提出该曲为近人金灼南根据山东传统筝曲《双皮》、《三环套日》和《流水激石》等改编而成。
现广泛流传的娄树华版本的前半部分与金灼南版本相同,后半部分为娄树华版本所独有。
曲名取自唐朝诗人王勃的名篇《滕玉阁序》中的佳名:“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整首乐曲极富诗情画意,旋律流畅,先慢后快,先松后紧,情绪层层迭进,生动描绘出了夕阳西照下的湖光山色及渔舟竞归、渔人唱和的怡人境界。
该曲不仅为筝曲的代表曲目之一,亦被移植成为小提琴、钢琴、长笛等西洋乐器的独奏。
第二首《出水莲》为广东潮州客家筝曲。
有人为该曲作题解曰:“盖以红莲出水喻乐之初奏,象征基艳嫩也。
”该曲以悠扬清丽的旋律和“重六调”的特殊韵味,曲趣清纯剔透,寄托了人们对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的赞美。
演奏以上二曲的是古筝演奏家潘妙兴,他1940年出生,自幼学习弹拨乐器,15岁考入上海民族乐团。
1959年起从事古筝演奏,先后师承郭鹰、曹正、赵金山、罗九香、苏文贤。
1961年即在第二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以娴熟的技艺显露古筝独奏才华。
数十年来广泛吸取我国南北派古筝诸家风格,以技巧全面、演奏精湛著称。
第三首《高山流水》为我国十大古曲之一,浙江筝派的代表作。
全国各地筝派虽均流传有《高山流水》筝曲,但大不相同,而浙派的《高山流水》则近人研弹,表演最多。
此曲最早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谱》,该书在题解中写道:“《高山流水》本只一段,至唐分为二同曲,不分段落。
宋代分《高山》四段,《流水》八段。
”乐曲取中国古代著名的音乐故事“伯牙摔琴谢知音”为题材,表现一种“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海”的境界。
全曲以清弹为主,由高山和流水两个部分组成:前半部运用了相隔两个八度的带按滑的“大撮”,浑厚而优美的音色,描绘了高山之雄伟苍劲;乐曲的后半部分则在按滑的同时大量而连续的使用了上下行刮奏手法,细腻地刻划了流水的不同形态,由细流涓涓低回婉转直至汇流成河的壮丽景象。
《高山流水》是一首绘景写意的作品,旋律悠扬流畅,风格淡雅清新,音韵古朴典雅,意境深远绵长。
演奏本曲的是青年古筝演奏家王蔚,1966年出生于浙江遂昌。
1978年进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习,1984年升入该院本科,师从何宝泉、孙文妍副教授,198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院任教。
1986年获首届中国唱片作品大奖赛新作品演奏奖;1989年获“山城杯”电视器乐大奖赛表演奖和“ART杯”中国乐器国际比赛古筝专业组三等奖;1991年获“上海之春”表演奖。
曾先后赴港台、新加城、日本、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国演出。
王蔚演奏技巧全面,细腻动听,韵味浓厚,激情奔放。
本片中的第八首和第十首也是王蔚的精彩佳作。
第四首《林冲夜奔》是陆修棠、王异之于1962年根据昆曲《宝剑记·夜奔》一折为题材,以曲牌《新水令》的旋律为素材加以改编发展而成,表现《水浒传》中
豹子头林冲在遭受官府迫害之后于风雪之夜投奔梁山的故事,乐曲犹如琵琶传统曲目中的“武曲”,气势壮烈,情绪激昂,为筝曲创作曲目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演奏本曲和本片中第九首的是朱小萌。
198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1985年在上海青年汇演中获古筝第一名,1990年3月,上海音乐家协会和上海电影乐团联合为她举办古筝独奏音乐会,同年11月,在上海园林宾馆举办了有各国驻上海领事馆出席的朱小萌古筝独奏欣赏音乐会。
第五首《侗族舞曲》表现了侗寨风情,抒发了侗家儿女热爱美好生活的欢乐情绪。
全曲共分四段:一、中速稍快,侗寨之歌;二、稍快,粗犷而热烈的芦笙舞;三、慢速,月夜侗寨家琵琶深情;四、中速稍快,赞美侗乡。
乐曲旋律中交替运用了“升主音”与“降主音”,展现了侗族音乐的一种特殊风格。
在第二段中作者运用了一种特倚音技巧,烘托了粗犷、热烈的气氛。
演奏本曲的是中国古筝大师、筝乐作曲家及中国音乐协会会员焦金海。
他1939年出生于河南安阳,6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
他曾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及湖南省广播电视艺术团担任古筝独奏,现于厦门大学音乐系任古筝教授。
由于他刻苦钻研,在古筝演奏、筝曲创作和筝理论形容等方面均取得相当突出的成就,在海内外享有盛名。
由于焦氏的演奏风格独具一格,有丰富的创作乐曲,加上发展完整的演奏方法和理论实践,令他一再备受到海外筝界的重视与学习,除被称为“焦派筝”外,更被推崇为“师古不泥古,能把传统古筝音乐赋于现代化,使之与时代脉搏紧紧相连”的古筝大师。
第六首《汉宫秋月》也是我国十大古曲之一。
有两种较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种是二胡曲,是1929年左右刘天华先生记录了粤胡曲《汉宫秋月》谱,改由二胡演奏,据考,粤胡曲《汉宫秋月》(又名《三潭印月》)源出同名琵琶曲的第一段;另一种即为筝曲。
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为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情况。
全曲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对月惆怅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筝曲演奏运用了揉、吟、滑、按等诸多技巧,风格纯朴古雅,富有韵味,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山东筝曲之一。
第七首《寒鸦戏水》是“客家筝曲”中名作。
“客家”指南宋末年为避战乱而迁居广东潮州、梅县一带的中原人民,所以“客家筝曲”又叫“中州古调”,流传于潮州一带。
乐曲采用了潮州音乐特有的“重六调”演奏,使其产生了特殊的地方色彩。
古筝的旋律清新明亮而轻盈多姿,配以音色低厚的椰胡穿插其间,时分时合,相得益彰,听来饶有情趣。
生动地描绘了寒鸦(即鱼鹰)在水中逐戏的情景。
本次录音担任椰胡伴奏的郭鹰先生为潮州筝派的名家,1953年他曾在上海首次灌录古筝独奏《寒鸦戏水》唱片,声名大噪,极受欢迎。
四十年后虽已八十高龄,闻弟子郭雪君再录《寒鸦戏水》,兴致勃勃地操椰胡伴奏,一板一眼丝丝入扣,为这首名曲再显风采锦上添花。
演奏以上二曲的是著名的古筝演奏家郭雪君,1942年出生于上海。
十三岁师承潮州筝派名家郭鹰,后又师承浙江名派王异之,并先后受到曹正、林毛根、许守
诚等古筝名家的指教。
1965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现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
郭雪君在学习各地传统筝派的基础上刻意求新,并形成了自己细腻含蓄的演奏风格,给人以回味。
她的古筝演奏基本功扎实,富于抒情,经常在各种音乐会和广播电视中独奏。
第八首《东海渔歌》是张燕创作于七十年代的作品。
乐曲表现了东海渔民欢乐而又紧张的劳动生活以及他们对新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乐曲以上下历音描绘的大海波涛,以号子音调刻画的劳动场面和宽广激情的歌唱性主题从不同的侧面描绘了当代渔民的气质和生活热情。
第九首《香山射鼓》作于1980年,1983年在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上被评为优秀音乐作品。
该曲取材于西安鼓乐中的同名乐曲和琵琶古曲《月儿高》。
作者在乐曲的演奏上借鉴了陕西秦筝的技巧并吸收了陕西地方戏曲的韵味使该曲充满了浓郁的地方风味。
乐曲表现了空山梵音、虚无缥缈的空灵意境以及人们在山中举行香会时的热闹场面。
第十首《战台风》是在六十年代中期,王昌元有感于上海码头工人与台风顽强搏斗的精神而创作的。
乐曲共分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描绘码头热烈欢腾的劳动场面;第二部分以特殊的演奏技法模拟出台风的呼啸奔腾;第三部分以逐渐形成的紧张而强烈的音乐效果,生动地描绘了工人们与台风搏斗的场面;第四部分的旋律宽广舒展,抒发了工人们战胜台风后的喜悦心情;最后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乐曲磅礴壮阔的气势和生动鲜明的形象给听众以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