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 - 副本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每一首都有一个故事,每一曲都让你荡气回肠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每一首都有一个故事,每一曲都让你荡气回肠轮回千载时光去,历史长歌代相传,大家好,我是轮回千百。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中国在每一方面都可以说是崭露头角,而今天我们要说得就是中国在音律方面的成就,十首金曲带你领略不一样的中国风采。
第一首,摔琴绝弦,天涯何处觅知音——《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相传在先秦时期,当时的楚国有个读书人,姓伯,名牙。
他很喜欢弹琴,从小跟一位名叫连城的先生学琴。
伯牙天资聪颖,琴艺大进,但却很难捕捉到乐曲的神韵。
一日,老师对伯牙说:'我带你去寻一个仙师点化点化,好吗?伯牙一口答应,高高兴兴地背着琴随老师乘船来到东海蓬莱山,老师让他坐地休息,自己去找老师去了。
伯牙在这巍峨苍郁的山野之中,久等不见老师归来,便沿一条山路寻去。
绕过一个山头之后,不想却有一幅奇景挂在眼前:真是云中飞瀑,雾中清泉,水花四溅如珍珠,激音回荡如仙乐。
伯牙顿感天眼大开,灵感涌起,便席地而坐,抚琴而成妙曲。
突然,他的身后传来老师的声音:'哈哈,哈哈……仙师被你找到了。
'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所说的仙师就是大自然啊。
相传《水仙操》和《高山流水》这两首古琴曲都是伯牙当时成就的。
从此,他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却始终没能找到一个知音。
后来,伯牙到晋国做了大夫。
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国。
因遇大风,只好在汉阳江口停留。
待风平之后,一轮中秋之月便从浮云中漫步而出。
伯牙站立船头,仰视明月,俯视江面水波,琴兴大发,便抚琴而弹。
一曲即终,忽从草丛中跳出一个樵夫来,此人对伯牙的琴艺赞叹不已。
伯牙大惊,便问道:'你会听琴,你能识琴之优劣吗?'樵夫接琴观之,答道:'此琴叫瑶琴,是伏羲氏所造,取树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
其树必高三丈三尺,截为三段,上段声音太清,下段声音太浊,只有中段,清浊相济,轻重相兼。
后再把此木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择吉日良时,凿成乐器。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1.高山流水传说春秋时期,有一位很有名气的琴师叫俞伯牙。
一次他在荒山的一座茅屋里弹琴,有一位叫钟子期的樵夫从门前经过,居然能从琴声中听出“巍巍的高山,潺潺的流水”俞伯牙与钟子期交谈后,十分惊讶地说:“你就是我寻觅多年的知音啊!”从此,两人成为知已。
钟子期死后,俞伯牙痛苦极了,扯断琴弦,摔坏琴身,直到死去,再也没有弹过琴。
后来人们用“高山流水”比喻知已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之意。
2.广陵散约产生于汉朝至魏晋时期,是一部组曲中的一段。
西晋有一位博学多才的大名士叫嵇康,因反对晋朝统治者司马家族的独断专横而惨遭杀害。
临刑前,他从容不近地弹奏了这首乐曲,在乐曲中表达了他对统治者的愤恨和心中的不平。
此曲因此而著名于世。
3.平沙落雁大约产生于明代,共由7个段落组成,音乐非常优美、流畅。
描绘的是大雁成群结队,自高空纷纷落在沙滩嬉戏、玩耍,又结队飞去,还不时传来优美的雁鸣声。
其中“群雁横空”、“霜天雁叫”两个段落尤引人入胜。
4.梅花三弄这首乐曲产生于晋代。
曲调在不同音高上重复弹奏3次,所以称为“三弄”。
乐曲用平稳的音调表现了梅花高洁、安详、端庄的静态;用急促的音调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在刺骨的寒风中摇曳的动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补动,体现了创作者的精湛技艺。
5.十面埋伏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曲。
明代后期已在民间流传。
它描绘的是公元前202年,楚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为争夺天下而决战于垓下的战争场面。
汉王刘邦用十面埋伏战术瓦解楚王项羽的军队,迫使项羽在乌江边自刎。
曲中那惊天动地的战鼓声、弓剑撞击声、人马嘶叫声,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6.春江花月夜原名为《夕阳箫鼓》,约产生在清朝光绪年间或稍晚,演绎的是唐代《春江花月夜》中所描绘的回风、缺月、临月、登山、啸歌、晚眺等6个段落。
乐曲美妙动听,让人浮想联翩,仿佛置身于西下的夕阳、平静的江面、悠扬的箫声和月上东山、花影层叠、渔歌唱晚的情景之中。
7.渔樵问答这首乐曲产生于明朝,描绘的是渔夫和樵夫在青山绿水之间劳动、生活的快乐场面。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一、被善意无限夸大了的友谊——《高山流水》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郑国人列御寇在《列子·汤问》中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无论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伯牙在曲中每表现某一主题或意象时,钟子期必能领会其意。
一日,伯牙与钟子期共游于泰山之阴,逢暴雨,二人止步于岩下。
伯牙心情郁闷,于是弹奏了一会琴。
琴曲起初表现的是雨落山涧的情景,接着模拟山流暴涨和岩土崩塌之音。
每段曲弹奏完毕,钟子期“辄穷其趣”,把曲中意象说的穷极通透。
伯牙于是离开琴而叹道:“善哉,善哉,阁下能听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我哪里能隐藏的了我的音声呢?”于是二人成为人生知己。
但《列子》中并无伯牙因钟子期离世而从此不再鼓琴的内容。
大约成书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吕氏春秋》,在《本味篇》中也做了类似的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少时而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吕氏春秋》的记述与《列子》的记述大致相当,但交代了结局:钟子期死后,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二、刺客的高义,名士的绝响——《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一首曲调较为激昂的古琴曲。
根据刘东升的《中国音乐史略》,《广陵散》大约产生于东汉后期。
据说,《广陵散》这一旷世名曲,因聂政刺韩相而缘起,因嵇康受大辟刑而绝世。
因而古曲《广陵散》的背后,实际上包含了聂政和嵇康的两个典故。
《广陵散》的各曲段分别为井里(聂政故乡)、取韩、亡身、含志、烈妇、沉名、投剑、峻迹、微行,与聂政刺杀韩相的整个过程大致相切合。
《广陵散》原是东汉年间广陵一带民间乐曲,之所以与聂政刺韩拉上关系,是因为蔡邕。
【公基常识】我国十大古典名曲

【公基常识】我国十大古典名曲我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1、《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
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曲中高山流水之意。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2、《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一首汉族古琴名曲,属于古代大型琴曲,它最早出现在汉代。
其内容向来说法不一,但最多的是将它与《聂政刺韩王》琴曲联系起来。
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
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
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为了不连累母亲,自己毁容而死。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汉族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
《广陵散》在历史上曾绝响一时,建国后我国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据《神奇秘谱》所载曲调进行了整理、打谱,使这首奇妙绝伦的古琴曲音乐又回到了人间。
3、《平沙落雁》《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或《平沙》,是一首汉族古琴名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
平沙落雁,本是著名的自然景色「潇湘八景」之一。
曲中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水墨小品画──黄昏将至,烟波浩淼的洞庭湖边,岸边一带白沙,安详恬静,蒙蒙如霜。
一群大雁从远天飞来,在空中徘徊飞鸣,先有几只降落在岸上,仰首与空中的飞翔者相互鸣叫呼应,继而雁群一一敛翅飞落。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中国古典十大名曲是指《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1.《高山流水》——仁者乐(yao)山,智者乐水(《论语》)仁者的乐是静性的,像山一样。
智者的乐是动性的,像水一样。
先秦的琴师伯牙所创作的《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
乐谱最早见于明朝《神奇秘谱》,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
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
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
”两千多年来,《高山》和《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2.《广陵散》——纷披灿烂,戈矛纵横即古时的《聂政刺韩王曲》,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杨韩国。
韩王召唤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自己毁容而死,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今所见《广陵散》谱重要者有三,以《神奇秘谱》的《广陵散》为最早,也较为完整,是今日经常演奏的版本。
全曲共45段。
全曲贯注一种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纷披灿烂,戈矛纵横”。
3.平沙落雁——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古琴曲,又名《雁落平沙》或《平沙》。
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敏仲、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
此曲琴谱最初载于明末《古音正宗》(1634年)。
问世以后,深受琴家喜爱,不仅广为流传,而且经过加工发展,形成段数、定弦、调式、意境等方面不尽相同,又各具特色的多种版本,是传谱最多的琴曲之一。
中国十大古曲,值得收藏!

中国十大古曲,值得收藏!一、《高山流水》《列子·汤问》记载:伯雅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
一次,伯牙弹了一首高山屹立、气势雄伟的乐曲,钟子期赞赏地说:“巍巍乎志在高山。
”伯牙又弹了一首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曲子,钟子期又说:“洋洋乎志在流水。
”钟子期能深刻地领会伯牙所弹奏乐曲《高山流水》的内涵。
从此,他们俩人结成了知音,被传为千古佳话。
二、《广陵散》《广陵散》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
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
三、《平沙落雁》《平沙落雁》是一首展景抒怀的琴曲,又名《雁落平沙》、《平沙》,曲谱最早载于公元1634年(明末崇祯七年)刊印的藩王朱常淓纂集《古音正宗》。
全曲以水墨画般的笔触,淡远而苍劲地勾勒出大自然寥廓壮丽的秋江景色,表现清浅的沙流,云程万里,天际群雁飞鸣起落的声情。
曲意爽朗,乐思开阔,给人以肃穆而又富于生机之感,借鸿雁之高飞远翔,抒发和寄托人们的胸臆,体现了古代人民对祖国美丽风光的歌颂与热爱。
四、《梅花三弄》古琴曲《梅花三弄》是中国古典乐曲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早在唐代就在民间广为流传。
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芳香、凌霜傲雪的高尚品性,是一首充满中国古代士大夫情趣的琴曲。
五、《十面埋伏》《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此曲最早见于1818年出版的华秋萍《琵琶谱》。
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而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
垓下决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役。
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向世人展现了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画面。
六、《夕阳萧鼓》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流传甚广,是琵琶古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乐谱最早于1875年的抄本。
七、《渔樵问答》《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古琴名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DSD2CD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DSD2CD一、《高山流水》《列子·汤问》记载:伯雅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
一次,伯牙弹了一首高山屹立、气势雄伟的乐曲,钟子期赞赏地说:“巍巍乎志在高山。
”伯牙又弹了一首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曲子,钟子期又说:“洋洋乎志在流水。
”钟子期能深刻地领会伯牙所弹奏乐曲《高山流水》的内涵。
从此,他们俩人结成了知音,被传为千古佳话。
据文献记载,《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
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
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的金唱片,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寻找新的“知音”。
二、《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
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
据《神奇秘谱》载录,此曲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共45段。
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
此曲之所以能跻身十大古曲之一,还得部分归功于嵇康。
魏末著名琴家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的专政而惨遭杀害,在临行前嵇康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弹奏完毕他叹息道,《广陵散》今天成为绝响。
之后《广陵散》名声大振,人们在理解这首乐曲时又多了一层意义,它蕴涵了一种蔑视权贵、愤恨不平的情绪。
三、《平沙落雁》《平沙落雁》是一首展景抒怀的琴曲,又名《雁落平沙》、《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逊、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
曲谱最早载于公元1634年(明末崇祯七年)刊印的藩王朱常淓纂集《古音正宗》。
此曲原为四段,在流传的过程中发展成六段、七段、八段等不一。
全曲以水墨画般的笔触,淡远而苍劲地勾勒出大自然寥廓壮丽的秋江景色,表现清浅的沙流,云程万里,天际群雁飞鸣起落的声情。
中国古典歌曲十大名曲

中国古典歌曲十大名曲1. 要说中国古典歌曲十大名曲啊,那可都是宝藏一样的存在。
就像《高山流水》,传说中伯牙子期就因这首曲子成了知音。
你想啊,那伯牙在琴音里描绘着高山巍峨、流水潺潺,子期一听就懂,这曲子得多有韵味,就好像两人在无声地对话,一个倾诉,一个回应,这种默契全在曲子里了。
2. 《梅花三弄》也是一绝。
这曲子就像冬日里盛开的梅花,清冷又高雅。
我听的时候,仿佛看到梅花在皑皑白雪中傲立,三个段落像是梅花的三次绽放,每一次都美得惊心动魄。
你要是没听过,哎呀,那可真是一大损失,就像到了花园却错过最美的那朵花一样。
3. 《夕阳箫鼓》,这名字听起来就很有画面感吧。
那感觉就像是傍晚时分,在江边,有人吹着箫,有人敲着鼓,江水在夕阳下波光粼粼。
我和朋友一起听的时候,朋友说他好像看到一艘小船慢悠悠地划行在江上,真的是妙极了。
4. 《汉宫秋月》可不得了。
它就像一位古代宫廷女子在诉说着自己的哀怨。
我听的时候,感觉像是看到那些深宫里的女子,对着秋月,思念着远方的亲人,那股子惆怅劲儿,就像秋风吹过心头,凉飕飕的。
我跟我妈说这曲子的时候,我妈都感叹古代女子的不易呢。
5. 《阳春白雪》啊,这曲子就像是春天里最明媚的阳光和最洁白的雪花交织在一起。
我有次在一个古文化交流会上听到这首曲子,周围的人都陶醉了。
它节奏明快,就像一群欢快的小鹿在山林间跳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仿佛能把人带到一个美好的世界。
6. 《渔樵问答》特别有趣。
就像是两个老友,一个是渔夫,一个是樵夫,坐在河边或者树下聊天。
你听那曲子,一会儿像渔夫在讲述江上的趣事,一会儿又像樵夫在说山里的见闻。
我爷爷就特别爱听这曲子,他说听着就感觉回到了过去那种简单又美好的生活。
7. 《胡笳十八拍》,那是蔡文姬的悲歌啊。
这曲子就像蔡文姬颠沛流离的一生,充满了痛苦和思念。
我在学历史的时候了解到蔡文姬的故事,再听这曲子,就感觉自己能体会到她当时那种无奈和哀伤。
就好像她在我耳边哭诉着自己的遭遇,真的很让人心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ZM
13:28:03
《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是一首展景抒怀的琴曲,又名《雁落 平沙》、《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逊、 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曲谱最早载于公元1634年(明 末崇祯七年)刊印的藩王朱常淓纂集《古音正宗》。此 曲原为四段,在流传的过程中发展成六段、七段、八段 等不一。
全曲以水墨画般的笔触,淡远而苍劲地勾勒出大自 然寥廓壮丽的秋江景色,表现清浅的沙流,云程万里, 天际群雁飞鸣起落的声情。曲意爽朗,乐思开阔,给人 以肃穆而又富于生机之感,借鸿雁之高飞远翔,抒发和 寄托人们的胸臆,体现了古代人民对祖国美丽风光的歌 颂与热爱。
SZM
13:28:03
《梅花三弄》
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 》,是中国古典乐曲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早在唐代就在民间广为流 传。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芳香、凌霜傲雪的高尚品性,是一首充满 中国古代士大夫情趣的琴曲。《枯木禅琴谱》说:“曲音清幽,音 节舒畅,一种孤高现于指下;似有寒香沁入肺腑,须从容联络,方 得其旨。”
公我共们艺毕术业音啦乐
其实是答辩的标题地方
SZM
《高山流水》
《夕阳箫鼓》
《广陵散》
《渔樵问答》
《平沙落雁》
《胡笳十八拍》
《梅花三弄》
《汉宫秋月》
《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埋伏》
《阳春白雪》
SZM
13:28:03
《高山流水》
据文献记载,《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 山》与《流水》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其中《流水》一曲,在 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 书于1425年)。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 探测器的金唱片,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 寻找新的“知音”。
SZM
13:28:03
《胡笳十八拍》
汉末大乱,连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难中被匈双所 掳,流落塞外,后来与左贤王结成夫妻,生了两个儿 女。在塞外她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但她无时无刻不在 思念故乡。曹操平定了中原,与匈奴修好,派使邪路 用重金赎回文姬,于是她写下了著名长诗《胡笳十八 拍》,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琴曲中有《大胡 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 调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邪路思念故乡而又 不忍骨肉分离的极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乐委婉悲伤 ,撕裂肝肠。
SZM
13:28:03
《广陵散》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 作品,为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 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据《神奇秘谱》载录, 此曲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 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SZM
13:28:03
《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堪称曲中 经典。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 音乐中是罕见的。此曲最早见于1818年出版的华秋萍《 琵琶谱》,1895年出版的李芳园编订的《南北派十三套 大曲琵琶新谱》中将它改名为《淮阴平楚》。
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 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 法,从而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 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垓下决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 有名的战役。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 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向世人展现了一幅生 动感人的古战场画面。
《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 、乱声、后序共45段。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 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此曲 之所以能跻身十大古曲之一,还得部分归功于嵇康。魏末著名琴 家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的专政而惨遭杀害,在临行前嵇康从容弹奏 此曲以为寄托,弹奏完毕他叹息道,《广陵散》今天成为绝响。 之后《广陵散》名声大振,人们在理解这首乐曲时又多了一层意 义,它蕴涵了一种蔑视权贵、愤恨不平的情绪。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 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 段锦》。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 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 敬结交之意。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 ,都是同名异曲,风格也完全不同。
SZM
13:28:03
《汉宫秋月》
中国传统音乐中,同名异曲、异曲同名的现象很多 ,乐曲各个版本的历史渊源与流变往往需要艰苦的考证 。比如,《汉宫秋月》就有琵琶曲、二胡曲、古筝曲、 江南丝竹等不同版本。
此曲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 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 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乐曲表现了古代宫女哀怨悲 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SZM
13:28:03
《夕阳萧鼓》
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 在演奏中运用了各种琵琶技法。在曲式上,用扩 展、收缩、局部增减和高低音区的变换等手法展 开全曲。此曲流传甚广,是琵琶古曲中的代表作 品之一。乐谱最早于1875年的抄本。
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此曲改编成 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它犹如一幅长卷画面 ,把丰姿多彩的情景联合在一起,通过动与静、 远与近、情与景的结合,使整个乐曲富有层次, 高潮突出,音乐所表达的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晋隋以来有此笛曲,为东晋大将桓伊所作。后经唐代琴家颜师 古改编为琴曲,流传至今。梅花傲霜高洁的品格,是古今艺术创作 的重要题材,常为人们用以隐喻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明杨抡《伯牙 心法》记载:“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 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三弄之意,则取泛音三段,同弦异徽云 尔。”琴曲中采用完整重复三段泛音写法不多见,“故有处处三叠 阳关,夜夜梅花三弄之诮。”(《律话》)。
SZM
13:28:03
《渔樵问答》
《渔樵问答》是一首古琴曲。存谱最早见于明代萧 鸾撰写的《杏庄太音续谱》(1560年)。萧鸾解题为: “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 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近代《琴学初津》说此曲: “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 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迨至问答之段, 令人有山林之想。”
SZM
13:28:03
我们谢毕谢业啦
其实是答辩的标题地方
SZ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