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音乐赏析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音乐的历史与魅力

中国古典音乐的历史与魅力

中国古典音乐的历史与魅力中国古典音乐是一种充满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的乐种,具有丰富的创作、演奏和表现手法,以及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

古典音乐不仅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重要形式,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史上,先后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他们为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传承和创新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中国古典音乐的悠久历史自古以来,音乐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史书记载,在中国的华夏文明时期,就已经有了一些形式上类似音乐的艺术形式。

到了周代,音乐逐渐成为重要的宗教仪式和礼仪活动的一部分。

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音乐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且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规范。

在唐朝,音乐作为宫廷文化的一部分,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当时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纷纷涌现,创作出了许多流传至今的经典作品。

例如,王维的《采桑子》、李白的《庐山谣》等等,都是经典的唐代诗词兼音乐作品,对于中国音乐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宋朝时期,演唱艺术和音乐作品的创作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当时的音乐家们不仅注意到了音乐的形式美感,还追求表达音乐内涵的深刻意义。

因此,宋代的音乐作品在音乐形式、表现方法以及主题内容上,极富探索精神和实验精神,不同于以往各朝代的音乐风格。

二、中国古典音乐的独特魅力中国古典音乐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世界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形式和演奏技法独具特色。

中国古典音乐具有独特的五声音阶和五行音律体系,这种体系为中国古典音乐赋予了独具魅力的形式美学。

中国传统音乐在演奏技法方面也属于弹奏和吹奏相结合的方式。

这种演奏技法可将音乐演绎出画面化的感觉,使音乐成为一种无言的语言,真正地传达着一种无形情感。

2.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浓郁。

中国古典音乐是中国文化的产物,代表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

每一首古典音乐都蕴含着深层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反映了中国人的恢宏气魄和文化智慧,这使得中国古典音乐的魅力不仅仅是音乐本身,更多的是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独特美学。

中国古典音乐鉴赏

中国古典音乐鉴赏

最喜欢的中国音乐作品《霓裳羽衣曲》是唐代著名法曲以及大型歌舞曲,唐玄宗亲自创作。

李隆基洞晓音律,酷爱法曲。

乐曲描写了向往神仙而去月宫见到仙女时仙乐飘飘、舞姿婆娑的情景。

《霓裳羽衣曲》乐谱早在安史之乱后失传,个别片断保存在姜夔《白石道人歌曲》里。

《霓裳曲》全曲共分三十六遍,由《散序》(六遍)、《中序》(十八遍)、《曲破》(十二遍)三部分构成,融歌、舞、器乐演奏为一体。

《散序》的六遍为前奏曲,全是自由节奏的散板,由磬、箫、筝、笛、箜篌等乐器轮奏,不进行歌舞。

《中序》是一个慢板的抒情乐段,中间也有由慢转快的几次变化。

有歌有舞,有器乐伴奏。

《曲破》,是全曲高潮,以舞蹈为主,只有乐器伴奏而没有歌唱,乐音铿锵,速度从散板到慢板再逐渐加快到急拍。

此曲结尾时节奏再次放慢,然后拖长一音作结。

有关此曲的表演情景,白居易、元稹在诗中均有精彩描写。

《霓裳》的舞、乐和衣裳装饰,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

《霓裳羽衣曲》表明唐代大曲已有了庞大而多变的曲体,它的艺术表现、意境创造以及对外来音乐的吸收与融化都显示了唐代宫廷音乐所取得的成就。

(450)中国古代的礼乐中国古代的“礼”和“乐”起源于远古的原始崇拜。

到了夏朝,礼仪制度才逐渐建立起来。

到了周代,礼制逐渐完备和成熟起来。

周代盛行“六代之乐”及乐德、乐语、乐舞等内容。

另外,古代的“乐”是歌乐舞三位一体的,“乐”的内容不断丰富,形成了相应礼仪制度即以礼仪和音乐的等级化为核心:①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反对“淫乐”,采取“节乐”②明确尊卑等级,建立良好的统治秩序。

礼乐制度的具体规定:①按等级不同,规定所施行的用乐规模:皇帝“宫悬”“八佾”(64人),诸侯“轩悬”“六佾”(36),卿、大夫“判悬”“四佾”(16),士“特悬”“二佾”(4)。

②按场所的不同③按身份不同④按活动步骤。

在礼乐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周公制礼作乐,不仅将远古至殷商的礼乐加以改造和发展,形成系统化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而且注入“德”的因素,使其具有道德伦理的深刻内涵。

浅谈如何欣赏中国古典音乐

浅谈如何欣赏中国古典音乐

中国古典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集大成者,是中华民族流传千年以来音乐的精华所在。

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文明史展现了灿烂辉煌的一页,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音乐也同样源远流长。

从春秋时期开始,华夏大地百家争鸣的浪潮碰撞出璀璨的火花,中国音乐也迎来黎明的曙光。

之后的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更是开创了一个又一个的音乐高峰,经典音乐更是层出不穷。

中国古典音乐犹如一棵古老而常青的参天大树,以其源远流长和多彩多姿屹立于世界音乐艺术之林。

它反映了中华民族以音乐修身养性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道德、文化和追求。

中国音乐过去的辉煌成就,曾震撼了无数世人。

稽康善古琴,《广陵散》、《梅花三弄》慷慨激昂。

从那时起,音乐成为了知识分子阶层日常不可缺少的生活。

中国古典音乐与诗人所创作的诗词歌赋一样,诚可谓“阳春白雪”。

而这一切,都是思想体系形成一定高度的产物。

一中国古代的乐器中国古代的乐器,相传在公元前三千年伏羲氏创造了琴与瑟,比埃及发明弦乐器要早一千年;公元前2500年颛顼时期造出了鼓;女娲氏时发明了笙、簧、管、箫、笛等乐器。

而到了夏、商、周时期,则为三代盛行铸钟,尤以周代为最,且分为特钟和编钟两种;周代非常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发明的乐器也多,如馨、搏、竽;秦代主要是造筝。

从西域,沿着丝绸之路传来的乐器有:琵琶、箜篌、羌笛、胡笳等。

据统计,中国的民族乐器多达1000余种,共分为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等四大类,具有风格各异、演奏形式多样的特点。

如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河北吹歌、西安鼓乐、舟山锣鼓、新疆十二木卡姆和西藏弦子等。

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唐代伎乐人乐舞图》真实展示了1000多年前庞大的宫廷乐演奏的情景。

二古典音乐乐器音色渎性。

中国的古乐器是透过感官直达心底,在心灵深处回旋、激荡、屡屡不绝,余味无穷。

中国乐器的音色历来注重个性化,强调不可替代性。

凡是在历史上被淘汰或没有得到长久传承或普遍使用的乐器,大都是因为其音色与其他乐器相似。

中国古典音乐鉴赏——从阿炳的《二泉映月》到中国古典音乐

中国古典音乐鉴赏——从阿炳的《二泉映月》到中国古典音乐

从阿炳的《二泉映月》到中国古典音乐一、《二泉映月》之于阿炳一直来都不太关注古典音乐,客观原因是因为从小接触流行音乐长大,很难对高高在上的所谓古典音乐产生兴趣。

而现在我又静静地坐在电脑前,沏上了一杯清茶,打开小台灯,听着老师推荐的这首《二泉映月》,体会着阿炳与生活和自我的抗争。

这首曲子满载着老人生活的艰辛和苦难,包涵着他坚强不屈的意志,也体现着中华民族的骨气。

凄凉中透露着人情冷暖,悲切里反映世事兴衰。

虽相比阿炳尚显年幼,我亦深深地感受到了其灵魂深处的呐喊:人生在世,苦亦何多,怨亦何在?几多哀愁,江水东流。

这才对古典音乐有了浅显的认识——好的音乐,是让人告别颓废、恢复信心、意气风发、才思泉涌最纯净的圣水,洗涤灵魂,沁养道德,绝对称得上“高雅”二字!《二泉映月》作为中国二胡曲目中的名作,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

苦难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有过悲痛、哀伤、哭泣。

但是对一个命运的强者,对于敢于和命运抗争的人来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对于阿炳来说,给予他战胜苦难的勇气的是音乐。

当阿炳沉浸在茫茫的黑夜时,拉起了动人的曲子,他看到的是二泉美丽的景色,看到了惠山葱翠的树木,看到了师父操劳的背影,是音乐给了他光明,是音乐给予了他感知和回想世界的媒介。

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而音乐正是他表达爱和渴望的最好工具。

当我感到疲倦时,听着这首《二泉映月》,我感到了欣慰,因为我的耳朵里面不止只有悲伤,更有了爱,他告诉我即使眼下什么也看不到,我亦并不孤独。

音乐能够缔造灵魂,是心灵的写真和绿洲。

卖艺求生是坦荡的,音乐是阿炳谋生的工具,也是唯一值得寄托的心和魂,因为音乐保持着他作为人那在漆黑世界里仍能洞察一切的判断力。

在阿炳的心中,有此足够,不再需要呼喊,不再需要狂奔和叫嚣,只需有一种静若山泉的流淌,和着这普通又神秘的力量,持续扩散、源源不息。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如何赏析古典音乐作品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如何赏析古典音乐作品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如何赏析古典音乐作品首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古典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古典音乐作品往往以交响乐、协奏曲、室内乐等形式呈现,常常注重音乐结构、音色运用和主题发展。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音乐时期的特点和流派,如巴洛克时期的装饰华丽、复杂曲式的特点,古典时期的对称平衡、简洁优雅,浪漫主义时期的情感表达和个人表达等。

可以通过导入音乐时期的音乐片段、音乐家的介绍和背景知识等方式进行教学。

其次,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音乐要素。

古典音乐作品通常包含旋律、节奏、和声、动态、音色等多个音乐要素。

学生可以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分析其中的主题旋律、和声变化、节奏变化、动态层次和音色特点等。

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听觉分辨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能从音乐中发现各种变化和表达。

第三,学生还需要学会欣赏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古典音乐作品往往富于情感表达,通过音乐语言传递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引导学生通过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和动态等要素,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感受其中的情感变化。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分组欣赏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共鸣。

最后,要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的意见和感受。

古典音乐作品有多种不同的解读和赏析方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学生可以写下自己对音乐作品的赏析,或者进行小组或全班分享。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独立思考和价值判断。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古典音乐作品的赏析。

可以采用听歌欣赏、导入音乐史背景、示范分析等方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同时,学生应该被鼓励参与到赏析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只有通过积极参与和实际操作,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典音乐作品,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试析古典歌曲《长相知》的音乐特征与演唱

试析古典歌曲《长相知》的音乐特征与演唱

试析古典歌曲《长相知》的音乐特征与演唱一、中国古典歌曲《长相知》作品概述(一)曲作者石夫简介及创作背景《长相知》这个作品是石夫受我国著名现代话剧作家曹禺的邀请,为他的历史剧《王昭君》所创作的一首插曲。

《长相知》改编自汉乐府民歌《上邪》,石夫把先进的现代音乐创作手法同我国古典诗词韵律进行了完美的结合,洋洋盈耳、婉转悠扬。

1978年《王昭君》在北京首演后,这首歌曲便风靡了全国,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并一举成为了音乐会和课堂教学的常用曲目之一。

(二)诗歌赏析原诗《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出自乐府诗集的《鼓吹曲辞》,是汉乐府民歌中非常著名的一首。

感情强烈、荡气回肠。

诗歌以一位女性的口吻,简单而又直接的表达了她对爱情忠贞不渝、至死靡他的情感,是非常难得的佳作。

古代写“情”的诗歌中基本都是以年轻男女在恋情中的害羞含蓄态度为主基调。

而这首诗却以主角直抒胸臆的表达为基调,标新立异、别具一格。

明代作家胡应麟称其为“短章中神品”。

全诗语言简练而意思完备。

全诗只有短短三句,却笔势突兀、行云流水、气贯长虹。

女子用手指着天大声喊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不仅表现出女子的感念深切、难以忘怀,又透出她埋藏心底已久的愤懑与悲哀。

“上”指的是上天的意思。

“邪(yé)”为古代常用语气助词,可用“啊、呀”来解释。

“相知”指的是“相爱相守,结为知己”。

“命”是通假字,通“令”,这里是“使”的意思。

“陵(líng)”指的是“山峰”。

“雨(yù)”在这里是名词作动词,因此“雨雪”在这里是下雪的意思。

“乃”是“才”的意思。

声乐作为另一种形式的音乐,它具有独一无二的时代艺术特征。

它是音乐与词的概括与归纳。

音乐和文学虽然是两种有区别的艺术形式,但二者的存在方式是一样的,就是依托于时间。

两者都有发端-上升-终止这样一定的程序规律时间,唤起一定时间内观众的审美憧憬、领略。

浅谈如何欣赏中国古典音乐(一)

浅谈如何欣赏中国古典音乐(一)

浅谈如何欣赏中国古典音乐(一)中国的音乐有着很长的文化历史,但是中国真正欣赏中国古典音乐的人却不多。

本文首先就中国古典音乐的大体情况展开分析,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与古典音乐的关系,重点探讨中国古典音乐的主要特点及其蕴含的意境和感情,由此向世人展示中国古典音乐的艺术魅力及鉴赏方法。

中国古典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比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

中国古典音乐犹如一棵古老而常青的参天大树,以其源远流长和多彩多姿屹立于世界音乐艺术之林。

它反映了中华民族以音乐修身养性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道德、文化和追求。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反映中国古典音乐难以欣赏,不如流行音乐和西方音乐那么直感。

当然,热衷于中国古典音乐者也大有人在,其关键在于是否懂得欣赏。

那么,如何欣赏中国古典音乐呢?笔者在此提出一些看法。

一、清楚中国古典音乐的大体情况中国古典音乐的历史,古代文献一般追溯到黄帝。

中国《吕氏春秋?仲夏记?古乐篇》记载:“黄帝令伶伦作音律。

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昆仑之阴,取竹之懈谷……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

”但据目前的考古发现,中国音乐的历史远不止于此。

1986年—1987年,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新石器遗址发掘出了随葬的至少16支骨笛。

据碳14测定,这些骨笛距今已有8000—9000年之久。

至于在8000—9000年之前何时开始出现音乐,是千年还是以万年计,难以定论。

经过几千年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国古典音乐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并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典雅优美的旋律和多姿多彩的演奏形式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各国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在中国古典音乐的乐律方面,相传黄帝命伶伦律吕,同时按音律,铸钟十二件,以和五音,古代史书上称之为“五音十二律”。

由此可见,在中国远古时代的古典音乐,就已经是五声音阶。

五音的文字谱记作:宫、商、角、微、羽,约等于简谱:1、2、3、5、6。

到了周代,增加了“变微”(4)和“变宫”(7),形成了七声音阶。

教你如何鉴赏中国古典音乐

教你如何鉴赏中国古典音乐

教你如何鉴赏中国古典音乐中国古典音乐的精髓主要体现于十大名曲,指《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这些名字巧夺天工的名字,再加上由汉族传统乐器演奏,声音优雅,尽现中国韵味之美,是传统音乐的精髓。

然而认识并了解古典乐的演奏乐器,可以帮助听众更好地进入欣赏中国古典音乐的意境当中。

以下是店铺分享的的资料,赶紧快和小编来看看吧。

欣赏中国古典音乐的几种方式古琴古琴就像个大度的能包容一切的高人名士。

古琴因为长期在文人士大夫手中而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又有着优雅诗意的名字,诸如“绿绮”“九霄环佩”“海月清辉”等。

虽然唐宋元明清时的古琴早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却始终是作为活的、有生命力的乐器在使用,而不单是作为文物或工艺品被陈列着。

古琴又有着极为广阔的艺术表现力,清越、古朴、圆浑而又极富穿透力和质感,所以其表现境域十分宽广。

箜篌如果说古琴是高人名士,那么箜篌便是袅袅婷婷、飘逸优雅的上古佳人。

在所有乐器中,箜篌外型是最特别最漂亮的,有着古琴同样悠久的历史。

其音色更偏向清亮圆润又内含悠扬之韵,也是唯一可以用左右手同时弹奏出旋律的乐器。

它比琵琶轻柔雅致,有如纤纤佳人长袖起舞。

筝其音色比较清脆典雅却不同于古琴的沉稳、箜篌的飘逸。

筝是由本身发出的“铮、铮”音响而命名的。

《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的意境最适合古筝来诠释,任何乐器的声韵都无法做到如此完美。

葫芦丝葫芦丝的外形毫无修饰,简单朴素得给人纯美愉悦的感觉。

但它节奏感却特别强,音色亲切动人。

它能传达男女间的纯洁的情爱,可以是云南美丽山水的声音,也可以是孔雀美丽的多姿的羽屏,只是它没有大气空阔的意象。

琵琶琵琶的线条和形态很柔美,娴静地摆在那里犹如一个性感的女人。

可它的品性却是刚烈的,一如霸气的勇士。

所以它最能演绎《霸王卸甲》和《十面埋伏》,因为它的密度和强度及嘈嘈切切的声音总不免绷紧人的神经,随时担心着弦会断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音乐——《高山流水》音乐赏析
摘要: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中国古典音乐历经时代沧桑,依然在不知不觉中触
动了我们的灵魂,在那亘古不变的太阳下,跨越时间、空间,其悠扬的回音正如钻石一样——依然经典、
永恒、浪漫、温馨。《高山流水》是中国十大古典音乐之一,除此之外还包括《梅花三弄》、《夕阳箫
鼓》、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单
单《汉宫秋月》、《听了这些名字就已经沉浸其中,再加上由传统乐器古筝、古琴、琵琶的演奏,声音
优雅,尽现中国韵味之美。
关键词:中国古典音乐 《高山流水》 传统乐器 古筝 古琴
1.典故
《高山流水》这首乐曲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传说春秋的琴师俞伯牙一次在荒
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
故有高山流水之曲。后人有诗赞叹道:“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
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俞伯牙和钟子期都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人,但俞伯牙是晋国的大夫,钟子期却是楚国的
樵夫,两人虽然国别不同,地位悬殊,却都精通音律,酷爱琴艺,堪称古代的两位音乐家。
两人萍水相逢,即由于“知音”而结交为“契友”。

2.版本派别
作为古筝曲,《高山流水》为代表曲目。但高山流水最普遍的是三个版本,一个是山
东筝派,一个是浙江筝派,还有一个就是河南筝派。之所以是三个版本,是因为曲调完全
不同,而不是演奏技法的不同。

2.1山东筝派
"齐鲁大板"的山东筝派演奏时,大指使用频繁,刚健有力。即令是"花指",也是以大
指连"托"演奏的下花指为多;而左手的吟揉按滑则刚柔并蓄,铿锵,深沉,其演奏风格纯
朴古雅。

2.2河南筝派
在河南筝中,把这一技巧称为"游摇"。其中尤以左手的滑按(左手按至音位,弹弦时
略退少许,迎音迅速滑上,敏越无迹)、小颤(颤音细密紧促)、滑颤(边沿边颤)、大颤(颤
幅阔大,动宕有情)等招法最有特色。在演奏风格上,不管是慢板或是快板,亦无论曲情
的欢快与哀伤,均不着意追求清丽淡雅、纤巧秀美的风格,而以浑厚淳朴见长,以深沉内
在慷慨激昂为其特色。在傅玄《筝赋·序》中对河南筝曲评价是"曲高和寡,妙技难工"。

2.3浙江筝
浙江筝派的曲调优美。在最开始,右手跨三个八度同时表现山的庄严和水的清亮。曲中部
右手如水般流畅,左手在低音位置的配合如山耸立其间。后半部用花指不断划奏出流水冲
击高山的湍急。最后用泛音结尾,如水滴石般的柔和清脆。

3.《高山流水》谱本
此曲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3.1琴曲
古代琴曲,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
作。乐谱最早见于明朝《神奇秘谱》,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
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落,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它充分运用了“泛音、
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进一步表现了流水中的澎湃,使全曲形象生动,气势
磅礴。两千多年来,《高山》和《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
起,在人间广泛流传。

3.2筝曲
另有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现有多
种流派谱本。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
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
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河南派的《高山流水》
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
尊敬结交之意。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同名异曲,风格也
完全不同。

4.乐器
古琴与古筝两种乐器完全不同。它们的相同点都是弹拨乐器,不同点是古琴七根弦,
古筝二十一根弦。

4.1古琴
古琴构造:琴,是一种浑身上下都充满着文化内
涵的乐器。仅从琴形而言(如左图),就可说是通身
是韵。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左
右),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
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
分左右)。琴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
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有颈,有肩,有
腰,有尾,有足。

4.2古筝
古筝:则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构成(如右图)。长160厘米,宽38厘米,厚14厘
米,最早有5根弦,后来逐渐发展为12、13、16、21弦,现在还有24弦和26弦筝,常
用的为21弦,琴弦均匀排列于筝面上,每根弦均由人字形的弦马支起,属弹拨乐器类的"
有码乐器"。
音色也完全不同,古琴音色浑厚,古朴
平和。古筝清脆流动,优美淳厚。古人说琴
棋书画,其中琴即是指古琴。但个人以为古
琴雅致,古琴是超脱于尘世之外的,筝却是
食得人间烟火的。

5.乐曲赏析
《流水》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
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
抒发了志在流水,智者乐水之意。
第一段:引子部分。旋律在宽广音域内不断跳跃和变换音区,虚微的移指换音与实音
相间,旋律时隐时现。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
第二、三段:清澈的泛音,活泼的节奏,犹如“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
松根之细流。”息心静听,愉悦之情油然而生。第三段是二段的移高八度重复,它省略了
二段的尾部。
第四、五段:如歌的旋律,“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
第六段:先是跌岩起伏的旋律,大幅度的上、下滑音。接着连续的“猛滚、慢拂”作
流水声,并在其上方又奏出一个递升递降的音调,两者巧妙的结合,真似“极腾沸澎湃之
观,具蛟龙怒吼之象。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
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见清刊本《琴学丛书·流水》之后记,1910年)
第七段:在高音区连珠式的泛音群,先降后升,音势大减,恰如“轻舟已过,势就倘
佯,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洑微沤。”(《琴学丛交·流水》后记)
第八段:变化再现了前面如歌的旋律,并加入了新音乐材料。稍快而有力的琴声,
音乐充满着热情。段末流水之声复起,令人回味。
第九段:颂歌般的旋律由低向上引发,富于激情。段末再次出现第四段中的种子材料,
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八、九两段属古琴曲结构中的“复起”部分。
尾声情越的泛音,使人们沉浸于“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之思绪中。

6.启示
这首曲子柔内有刚,静中有急,给人一种舒心,安定的感觉像是与世隔绝的仙境,不
掺杂任何烦恼忧愁。本曲音调舒缓,犹如水花飞溅,高山流水,韵律和谐,好像身临其境。
当音乐弹奏的那一刹那,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在空气中流动的是山、是水、是叶落、
是冬雪、是千古生命中那一份说不出的感动。古典音乐用纯净、朴素洗去这个世界的纷繁
杂乱,用缓缓美妙的旋律去淡化这个世界的嘈杂,让我们的生活动静平衡、更加美好和谐。
旅美大提琴家王健说得好:“喜欢流行音乐是一时的事,喜欢古典音乐是一生一世的事。”
除此之外,《高山流水》也给人带来一种平和安宁的感觉,听完这首曲子之后,有种
让人安心的感觉。仿佛在启示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人生,面对我们所对待的人和事
物,亲近自然。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大自然的那种超脱平和,抚琴者与大自然的那种高度
默契与和谐。仿佛预示着我们都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内心平和、纯净。悠幽之情寓表
于琴声之中,将天地万物与心中之情融为一体。而我们听琴就不是简简单单的听,更多的
是感受和思考,一种心灵的聚集。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之中,我们需要这种内心平和。即使
遇到再大的困难和挫折也毫不惧怕,一往无前。

参考文献:
[ 1] 易存国著.《中国古琴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 年11 月第1 版.
[ 2] 周耘编.《古筝音乐》《中国音乐欣赏丛书》.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0年11 月第1 版.
[ 3] 童宜风, 李远榕编著.《古筝入门》.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5 年12月第1 版.
[ 4] 刘海清整编.《古琴台》. ( 古琴台风景区内部资料) .
[ 5] 袁静芳编.《民族器乐》.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7 年3 月第1 版.
[ 6] 李萌编《. 优秀古筝曲精选与解析》( 含各类考级悔是曲目)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4 年9 月第1
版.
[ 7]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华乐出版社编辑部合编,《怎样提高古筝演奏水平( 一) 》.2003 年10 月第1
版.
[ 8] 李萌编选.《中国传统古筝曲大全》.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 年1月第1 版.
[9] 张熙莹. 古筝曲《高山流水》赏析[J]. 芒种,2013,(09):113-114.
[10] 付娜. 古筝曲《高山流水》音乐风格及审美意蕴鉴赏[J]. 艺术科技,2013,(03):143.
[11] 张庆华. 浅谈河南弦索乐中的古筝音乐艺术——以河南筝曲《高山流水》为例[J]. 科技风,
2011,(06):222.
[12] 张维. 高山流水觅知音——浙派古筝曲《高山流水》赏析[J]. 商,2014,(06):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