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四单元 我们的身体 练习(含答案) 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四单元 我们的身体 练习(含答案) 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四单元 我们的身体 练习(含答案) 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练习

一、我会判断:(15分)

1、(√)我们的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

2、(√)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身体结构,它们的身体也各不相同。

3、(×)爱运动的同学和不爱运动的同学运动后恢复正常心跳的时间是一样的。

4、(×)心脏每次跳动后都会有短暂的休息,因此心脏不会疲劳。

5、(√)我们消耗的能量来自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

6、(×)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是同时进行的。

7、(×)咀嚼食物时唾液的作用主要是切碎。

8、(×)牙齿的好坏与消化无关。

9、(√)运动时,心脏需要向全身输送更多的血液。

10、(√)跳起来呼吸会加快是因为运动时人体需要更多的氧气。

11、(×)人类不是生物,因为人类有语言、能思考。

12、(×)用手拿起放在地上的哑铃时,只有肌肉参与了活动。

13、(√)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器官看似没有关系,实际上关系密切。

14、(√)人呼一次气和吸一次气才算一次呼吸。

15、(√)口腔对食物的初步消化,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

二、我会选择:(16分)

1、在呼吸器官中,(C)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A、鼻腔

B、气管

C、肺

2、我们使劲举哑铃时,前臂上的肌肉(C)。

A、变软了

B、没有变化

C、变硬了

3、要把通过X光看见的骨骼的影像保留下来可以用(C)。

A、望远镜

B、显微镜

C、X光拍片

D、放大镜

4、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 A )。

A、骨骼

B、躯干

C、四肢

5、在平静状态下我们一分钟的呼吸次数一般为( A )次。

A、20

B、60

C、100

6、关于呼吸系统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呼吸道和鼻腔

B、消化道和肺

C、喉和气管

D、呼吸道和肺

7、人的呼吸实际上是进行着气体交换,使(A )进入血液,同时排出(C)。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8、我们吃下去的食物被我们身体(A)。

A、消化吸收

B、长期贮存

C、直接排出

9、老人们常说的“细嚼慢咽”是( C )道理。

A、使心情平静

B、保护口腔与咽喉

C、有利于消化吸收

10、甲、乙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有新鲜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

小明为了探究其成分的区别,分别将点燃的火柴插入两个容器,则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

A、甲瓶中的火柴燃烧的时间比乙瓶中的火柴燃烧的时间长

B、乙瓶中的火柴燃烧的时间比甲瓶中的火柴燃烧的时间长

C、甲瓶中的火柴燃烧的时间比乙瓶中的火柴燃烧的时间相等

11、主要能将口腔中的食物磨碎的牙齿是( C )。

A、门齿

B、犬齿

C、臼齿

D、三种牙齿都可以

12、我们在吃甘蔗时,主要是用(B)把甘蔗撕下来。

A、门齿

B、犬齿

C、臼齿

13、在人的消化器官中没有消化和吸收功能的是(D)。

A、大肠

B、小肠

C、胃

D、食道

14、下列各种器官中,我们不能看到但能够听到的是(D)。

A、头

B、颈

C、躯干

D、心脏

15、对身体有残疾的人,我们应该(A)。

A、给予更多的关爱

B、要求有关部门照顾

C、与我们无关,置之不理

D、请他们不要经常外出

三、我会填空:(29分)

1、我们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肌肉和关节共同完成。

2、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3、人的消化系统按顺序分别是口腔、食道、胃、

小肠、大肠。

4、经常刷牙可以防止蛀牙。

5、呼吸时,呼出的和吸入的气体相比较,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增加了,氮气不变。

6、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把它按形状可以分为门齿、

犬齿和臼齿三类。

7、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它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8、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心脏。该器官是由心房和心室组成的,能有节奏的搏动,将血液送到全身各部分。当它收缩,血液离开它,当它舒张,血液回到它。(后两条横线选填“离开”和“回到”)

9、运动会加快呼吸和心跳的频率,因此加强体育锻炼有益身体健康。

四、我会连:(8分)

五、我会写:(14分)

1、

左边答案:颈、上肢、下肢;右边答案:头、躯干2、

答案见科学书第75页。

3、

答案见科学书第70页。

六、探究实验题。(18分)

1、生活中一些人酗酒后,情绪激动,喜怒无常,甚至呕吐……酗酒对人体有危害吗?小锋同学希望通过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来寻找答案。(提示: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因水蚤心跳太快,为减少误差,实验中只计算10秒的水蚤心跳次数。)

在15℃的室温条件下,小锋同学选用10只大小一致的成年水蚤做了A、B两组实验,观察水蚤10秒心跳次数。

方法:①A组:每只水蚤先放在清水中计数,重复3次。

②B组:将A组的水蚤分别移入体积分数为5%的酒精中计数,同样重复3次。

③处理数据:分别计算出A、B两组实验数据的平均值。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你认为小锋同学在实验中所提出的问题是什么?(3分)

酒精对水蚤心率有影响吗?

(2)A组和B组是对比实验,你认为实验的变量是液体(或者:清水、5%的酒精)。(3分)

(3)小锋同学在实验中,用了10只水蚤,并且重复做3次,然后将实验数据取平均值。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数据的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2分)

2、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小锋同学用同样的方法,又依次观察了体积分数为10%、15%、20%的酒精中水蚤10秒心跳次数,将得到的数据(含先前做的A组和B组数据)列表如下。

(1)将上面表格中的数据转换成折线图,要求以心率为纵坐标,酒精体积分数为横坐标作图。(5分)

(2)根据表格和曲线可知,随着酒精体积分数的增加,水蚤心率逐渐减少,直至死亡。(2分)(3)结合这个探究实验,请你谈谈酗酒对健康有什么影响?(3分)(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主要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主要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 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 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3、在观察天气时,把(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联系起来考虑, 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天气。(“网状图”)能使这种联系变得更加清晰。 4、(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等。 5、在坚持每天观察、记录的同时, 还要注意收听、收看(当地的天气预报), 并进行比较。 6、要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观察天气, 周末和假期(不能)间断。 7、测量气温要选择(通风)的地方, (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通常情况下, 一天中(中午)的气温最高。 8、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 由西南向东 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 吹的是(西北风)。 9、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 就是(西北)风。 10、在用风向标确定风向之前, 可以先用(指南针)或(周围的自然景物)来确定方向, 然后再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 11、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西)、(南)、

(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12、风速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13、降水的形式很多, 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4、(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 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等。 15、(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6、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 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 17、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是(先上升后下降),(清晨)和(晚上)温度最低,(午后)温度最高。 18、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第二单元溶解 1、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 2、过滤时,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贴)烧杯的(内壁),使液体沿着(玻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的珍稀生物有:()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主要分布在贵州、四川、云南等地;()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中;()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的少数地方;()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藏、青海、新疆等地)。 A、扬子鳄 B、珙桐 C、白鳍豚 D、大熊猫 E、藏羚羊 2、在植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有40万种之多,()的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A、结果 B、不结果 C、开花 D、不开花 3、()却是一个特殊的类别,它们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靠吸收其他生物体或土壤里的养料而生存。 A、蕨类 B、藻类 C、苔藓 D、菌类 4、在动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已经有150多万种,是生命世界中类别最多的。而()又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已知的()达到100多万种,约占80%。 A、鸟类 B、鸟 C、昆虫类 D、昆虫 二、多项选择题。 1、植物可以分为()。 A、结果植物 B、开花植物 C、不开花植物 D、不结果植物 2、不开花植物包括()。 A、蕨类 B、苔藓 C、藻类 D、菌类

3、动物分为()。 A、脊椎动物 B、雌性动物 C、雄性动物 D、无脊椎动物 4、()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 A、鸟类 B、鱼类 C、昆虫 D、哺乳动物 5、()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A、环境选择 B、人为选择 C、自然选择 D、人工选择 6、生物多样性对于()具有意义。 A、人类文明 B、人类生存 C、其他生物的生存 D、维护地球环境 7、在不开花的植物中,()和开花的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A、蕨类 B、藻类 C、苔藓 D、菌类 8、科学家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是动物身体中生有脊椎,构造比较复杂的一类,它又可以分为() A、鱼类 B、鸟类 C、哺乳类 D、昆虫类 9、人类生活离不开植物,因为植物可以()。 A、提供给人类做食物 B、供人类欣赏 C、提供给人类做药材 D、做成生活及学习用品 E、可以净化空气 F、提供给动物做食物 三、填空题。 1、动植物具有与()相适应的一些特殊身体结构。 2、()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3、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生活的()。 4、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没有脊柱的动物叫()。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知识点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向和风速)等。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测量气温要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判断风向需要用“从”或者“由”来判断。从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无答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无答案)教科版 1.我给健康下“定义” 一填空 1.有人说,是金,健康是 ;有人说,健康是,健康是,追求健康就是追求和;有人说,等于没有病;有人说,没有病不等于。 2.体重,身材,站立时头,肩,臂位置,这是人体健康标准之一。 3.牙齿,无,无,齿龈颜色,无现象,也是人体健康标准之一。 4.头发有,无,也是人体健康标准之一。 5.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的21世纪人体标准,对自己进行测试。 二判断 1.经常锻炼身体,对健康有好处。() 2.暴饮暴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3.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这是21世纪人体健康标准之一。() 4.一个人,如果睡眠良好,饮食有度,说明他的健康有一定的问题。() 5.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说明自己的身体比较健康。() 6.心理健康对每个人都非常健康。() 7.只要身体没有疾病,心理上的问题不影响人的健康程度。() 三选择 1.我认为健康是() A 长的高大威猛,行事横冲直撞,以自我为中心。 B 为人谦虚谨慎,勇于承担责任,态度积极向上。 C 身体没有疾病,心理心事重重,做事犹豫不决 2.()不是21世纪人体健康标准 A 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应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感到过分紧张。 B 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脸不发炎 C 上课注意力集中,不走神,下课追逐打闹,回家猛吃猛喝。 3.下列行为不利于健康的是() A 饭后做剧烈运动,帮助消化 B 多运动,增强体质,抵抗传染病 C 不经常吃太甜的食物,保持牙齿清洁 2 登上健康快车 一填空 1.用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压在另一只手腕内侧的动脉上,能感觉 到的跳动。 2.在人体内担负和工作的是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 3. 在人体的背部中央,藏在脊柱里,与脑相连。 4.从大脑与脊髓发出许多条,遍布人体全身各处。 5. 一般是从10-12岁开始,是身体快速生长的一个时期。 6.人的循环系统由,和组成。的作用类似于“水泵”,使血液在内 循环流动。 二判断 1.脉搏跳动快慢与情绪无关。() 2.小学阶段一节课40分钟,符合小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和心理特点。() 3.上体育课时,心脏的跳动次数比平时要慢一些。() 4.心脏是人体的“司令部”。()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及答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第一学期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30分) 1、风向可以用()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 )。由北向南吹的风叫()。 2、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来测量。 3、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 )、()、()等。 4、要在一杯水中很快溶解一小块肥皂,我会用到的方法有()、()、()等。新课标第一网 5、水里的动植物呼吸的是溶解在水中的()。 6、我们平时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是由物体( ) 产生的。 7、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声音是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 8、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物体振动频率越快,发出的声越();物体振动频率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X|k |b| . c|o |m 9、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交换。 10、人体从外形上一般可以分为()、()、()和()几部分。 11、人体骨骼的作用是;(),(),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12、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 ()、()、()、()、()、()。 13、人耳朵里的()能接受各种声波并产生振动。 二、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20分) 1、降雨量的单位是()。w w w .x k b 1.c o m A、厘米 B、毫米 C、毫升 2、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分为()个等级。 A、11 B、12 C、13 3、烟垂直上升,这时的风力为()。 A、0级 B、1级 C、2级 4、我们可以用()的方法,把食盐从盐水中分离出来。 A、过滤 B、沉淀 C、蒸发 5、在一杯水中滴几滴色拉油,我们能看到的现象()。 A、色拉油慢慢地在水中溶解了。 B、色拉油沉到水的底部去了。 C、色拉油一直浮在水面上。新|课|标|第|一|网 6、当上课铃声响起,小朋友们从各处跑向自己的教室,这说明声音的传播方向是朝着()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科学试卷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试题 一、观察(26分) 1、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种类已超过了种,估计 地球上现存的物种应有至种,可见生物种类确实是多种多样。 2、校园里有许多动植物,比如我看到过的就属于植物,它生活在校 园的。在校园里我还看见过的动物有,它主要的生活区域是 校园的。 3、爱护珍稀生物意义重大,我知道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有生活在长江流域的 和,有生活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的狭小地带的 ,有生活在青藏高原的,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有主要在 我国西南部海拔700—2500米的深山密林之中的等。 4、根据植物茎的性质,可将植物分为与等。以植物的生态习 性来分类,可分为与等。按有没有花可以分为 与。 5、身体中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有脊柱的动物叫,有脊柱 的动物包括类,类,类等。 6、植物和动物所具有的结构特征,使它们与相适应。 7、物竞天择,,大自然就是运用这一法则选择和淘汰着生物家族的 一个个成员。 二、判断题(14分) 1、校园里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它们的生活环境各不相同。() 2、珍稀动植物无论怎样保护,都是要灭绝的。() 3、我国是地球上生物多样化最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 4、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把动物分为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5、有的双胞胎很难区分,因为他们的相貌是一样的。() 6、鸭的脚上有蹼,拨水的使能增强水的反作用力。() 7、生物生存是自然赋予的权利,不是人类赋予的权利。()

三、选择题(34分) 1、植物按还没有花可以分为开花的植物和不开花的植物。在不开花植物中,菌类比较特殊,它是靠()生存的。 A、光合作用 B、吸收其他生物体或土壤里的养分 C、自己制造养料 2、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哺乳动物,以下()动物不属 于哺乳动物。 A、山羊 B、鲸 C、金鱼 3、生物学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同一种动物,愈冷的地方个体就愈大,身体愈接近()形。 A、圆 B、方 C、三角 4、《生物多样性条约》在1993年正式开始实施,每年的()是国际生物多 样性日。 A、3月22日 B、4月22日 C、5月22日5、以下不属于昆 虫的特点是()。 A、体躯三段头、胸、腹 B、用鳃呼吸在水里 C、2对翅膀6只足 6、()决定着地球生物的命运 A生物B环境 7、下列属于鱼类的是() A金鱼B鲸鱼 8、下列属于昆虫的是() A蚂蚁B、蜘蛛 9、下列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A兔子B、恐龙 10、下列属于鸟类的是() A麻雀B、蜻蜓 11、我国的珍稀生物有:()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 ()主要分布在贵州、四川、云南等地;()主要分布在长江中 下游、洞庭湖、钱塘江中;()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的少数地 方;()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藏、青海、新疆等地)。 A、扬子鳄 B、珙桐 C、白鳍豚 D、大熊猫 E、藏羚羊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测试题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分布在________。 2.珙桐是我国稀有植物,主要分布在________。 3.像蟋蟀草那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________;像桃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强的茎的植物称为________。 4.我会分类。(只填序号) ○1荷花玉兰○2小叶女贞○3雪松○4大叶黄杨○5苦苣菜○6荷花○7凤仙花⑧○11葱兰○9圆10牛筋草○11小叶黄杨 柏○ 木本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本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6.像蚂蚁、蝗虫、蜜蜂那样,身体上有三对足的动物是________。 7.身体上长________的动物是鸟类。 8.科学家把动物分成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9.鸟、狗、鲤鱼的骨骼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如果让我们在班级中找出某一位同学,我们会毫不费力地做到这件事,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不同的人的同一相貌特征也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相同的不同的) 12.许多生物都有特殊的______ ,这些特殊结构,使得生命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13.由于各种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所以在不同的________里生活着不同的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那种植物的种子是靠风传播的( )。 A苍耳 B大豆 C蒲公英 2.猫的脚上有肉垫,在地上跑时是为了()。 A发出声也能大 B发出较小的声音 3.同一种动物不同个体之间身体的形态也不同,这是因为()。 A环境不同 B其他 C美观 4.从()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简单生命体。 39 ; 38 ; 40 5.同一种生物,越()的地方,动物的个体越大。 A 冷 B热 6.越冷的地方,动物暴露在外的器官越()。 A小 B一般 C大 7.生物的多样性是()发展的基础。 A动物 B人类 C植物 8.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 A动物 B植物 C生物 9.每一种()都需要生活在生物多样性的环境里。 A生物 B植物 C人类 10.人类离不开()的多样性环境。 A动物 B生物 C植物 11.保护植物的多样性要从保护()的生物多样性做起。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科教版).doc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科教版)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天气/声音/溶解/我们的身体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彖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彖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彖、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 是观察记录天气现彖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

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彖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彖,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佩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彖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的观测气彖站,为学生的观察活动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四、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气彖学家是研究、观察和记录关于天气信息以及应用这些信息预报天气的科学家;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过程与方法: 用感官观察天气; 讨论和记录关于天气特征的信息; 能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能用简单工具估计风速、风向;能用自制的简易雨量器测量降雨量; 观察各种云的不同,并能给它们分类; 能对天气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反思

《科学》四年级上册 教学反思

《我们关心天气》教学反思 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单元是《天气》,其中第一课时是《我们关心天气》第二课时是《天气日历》。《我们关心天气》这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天气符号,学会描述天气,所以当我出示各种天气符号图时,学生对没有见过的天气符号都非常地好奇,因此就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比如说冰雹雾霜冻等天气符号,是学生平时没看过的,他们都非常感兴趣。我先出示这几种符号,让学生来大胆猜想这些分别表示什么天气现象。学生说了很多答案,但都没答对,最终我揭晓了答案,学生便认真地给记住了。 今天的天气怎么样这块内容,我先让学生看一段天气预报视频,让学生再次感受天气预报员是怎样报天气的。然后再解说预报员报的天气包括哪几个部分的内容,并将其板书(1.云量 2.风 3.温度 4.降水量)。接着,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来充当天气预报员,来描述今天的天气。我提示学生可以根据黑板上的几点来描述,结果学生的疑问出来了:老师今天的温度是多少啊?今天吹的是什么风啊?幸好我之前看了天气预报,知道今天的气温。此时我提醒学生以后要坚持看天气预报。但对于学生问今天吹什么风,我真的有点不知所措。这时我看到窗外国旗在随风飘扬,顿时想到让学生根据国旗的飘向来表示风向。先告诉学生我们的教学楼是在面,然后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国旗的飘向,即风向。大部分学生经这一介绍,都知道今天吹的是什么风。少数方向感比较差的学生还是不能准确判断。因为后面第四课时还会讲到风向的判断,所以我就没有深入讲解风向的判断,而是对他们说如果有些无法判断风向,可以从其他另外几方面来描述天气。结果,学生都描述的非常好,有些真的把自己当播报员了,以播报员的口吻把天气描述得似模似样。 这一环节,我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没能让学生回去看天气预报,记录下天气现象,所以就造成了学生不知气温和风向,对这一教学环节造成小阻碍。所以要想顺利地上好一节课,充分的准备是基础! 《天气日历》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探究活动分析: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用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3.提问学生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现象。 4.为每一组准备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室外)观察、描述今天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 6.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回到教室后,将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7.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提问学生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在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气时,可能只是一些毫无联系的几个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提示部分对学生描述天气的方法的指导--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并应用提示的方法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测试题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30) 1、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 这就是___. 2、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形状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叫做___. 3、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做___ 4、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___作力的单位,简称_ __,用___表示. 5、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___,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___ 6、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___,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___ . 7、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___和___两种方式,同样重量的物体,___时受到的摩擦力。 8、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___程度、运动物体的___、运动方式有关。 二、判断(14) 1、鞋底有美丽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才不会摔倒. 2、飞机在飞行时没有摩擦力的作用,所以速度非常快。 3、擦黑板时,黑板擦与黑板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4、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弹力运行的。() 5、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 6、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大。() 7、自行车的车轮与轴之间都安装了滚珠轴承,用来减小摩擦力。() 8、垫圈越多,产生重大越大,拉动小车越快。() 9、下雪天,汽车在轮胎上装上铁链条是为了增大摩擦,减少因路滑而造成交通事故。 10、熟透了的苹果只能向下落,不会朝其它方向飞去。这是因为重力的作用。 11、车轮与地面之间没有摩擦力,汽车就开不动 了. 12、赛车在很短的时间内加速到了300千米以 上. 1弓箭是利用了物体的反冲力. () 14、在地面运动的物体都会与地面发生摩擦。() 三、选择(15) 1.对比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比滑动的摩擦力()。 A.大 B.小 C.一样大 2.人们搬运物体时,在物体下面放滚木,是为了()。 A.省力 B.增大摩擦 C.避免物体损坏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1 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教育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的观测气象站,为学生的观察活动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四、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天气 1、通常通过(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 来测量气温。 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5、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 7、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8、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 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9、天气特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

10、(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1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12、北风是由(北)向(南)吹来的风。 13、西风是由(西)向(东)吹来的风。 14、东南风是由(东南)向(西北)吹来的风。 15、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16、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我们用它来描述风向。 17、风向可以用(北)、(南)、(西)、(东)、(西北)、(东北)、(西南)、(东南)这八个方位来描述方向。 18、风的速度是以每秒进行多少米来计算的。 19、(风速仪)是测量风俗的仪器。 20、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分为(13)个等级。 21、风速等级是由(风速仪)测定的。

22、我们的风速简化等级有: 0 ——无风(旗子不动); 1 ——微风(旗子微动); 2 ——大风(旗子展开)。 23、(风向)和(风速)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24、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2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26、降水量的等级表 日降水量指的是 4 24 小时内的降水量。 27、云可以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卷云)。 28、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 29、层云有时会覆盖大部分甚至整个天空。如果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所以也称它为(雨层云)。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青岛版有答案)

一、探究填空。 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塑料袋会上升,纸蛇会旋转,这是因为它们都受到了答案上升的力的作用。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热气球的国家,所发明的答案就是一种原始的热气球。 3、热气球之所以能上升到很高的空间,是因为受到了答案上升的力。 4、充气跳跳球能够弹起,汽车轮胎能减轻颠簸,这些都是答案作用的结果。 5、气球在撒气的同时会被推出一段距离,这是答案力作用的结果。 二、探究选择。 1、世界上最早发明热气球的国家是答案。 ①中国 ②印度 2、空气受热后体积会答案。 ①膨胀 ②缩小 3、热气球升空是因为受到了答案的作用。 ①热空气上升力 ②空气弹力 4、篮球能在地面上弹起是答案作用的结果。 ①升力 ②弹力 5、火箭起飞是因为受到了答案的作用。 ①弹力 ②反冲力

6、两块带水的平板玻璃合在一起,人们就不容易把它们掰开,这是因为答案的缘故。 ①两块玻璃相互吸引 ②大气压力 三、探究判断。 1、热气球之所以能上升,是因为受到空气向上使之升高的力的作用。(答案) 2、我国古代发明的原始的热气球叫做松脂灯,又叫孔明灯。(答案) 3、直到18世纪后期,欧洲才发明了热气球,比中国晚了很多年。(答案) 4、皮球中充气比较多,弹力也就比较大。(答案) 5、家庭厨房的抽油烟机安装在炉灶上方,是因为热空气上升的缘故。(答案) 四、名词简答 大气压力: 答案 五、列举 1、列举人们利用热空气或控制热空气的事例: <<<12&&&答: 答案 2、列举人们利用空气制造弹力的事例: 答: 答案 六、观察实验 1、篮球内充入空气的多少不一样,篮球的弹力也不一样?请你设计一个对比实验证明。 答:答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 1、水 科学概念: 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一、判断: (1)水是无味、无色、透明的液体。() (2)桌子、黑板是固体,饮料是液体。() (3)植物、动物的生存却离不开水。() (4)冰、雪都是水的存在方式。() (5)水可以用来发电。 (6)液体能够流动,所以能够流动的物体都是液体。() (7)我们可以用感官判断出固体、液体、气体。 二、选择: (1)下面哪种物体是液体( ) A、木头 B、食用油 C、石块 D、空气 (2)我们用鼻子可以判断出水是() A、无色 B 透明 C 无味 (3)下面哪种物质是固体( ) A 醋 B 牛奶 C 氧气 D 树叶 (4)同样容量的水和食用油哪个重() A 水 B 食用油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科学概念: 水和水用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一、判断 1、在科学观察中,我们一般不用尝的方法比较物体。() 2、把水和食用油混合在一起,我们会发现水会浮在食用油上。() 3、相同体积的水和食用油比较,水比食用油要轻。() 4、水能流动而食用油不能流动。() 5、我们可以用秤来称重量的方法来比较水和食用油的重量。() 二、选择 1、水和食用油的共同点是() A 都是固体 B 都是液体 C 都是气体 2、下面哪种物质会浮在水上() A 铁块 B 石头 C 食用油 3、谁流得更快些 科学概念: 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一、判断 1、可以用比较流完时间的快慢来比较水、食用油、洗洁精三种液体谁流得更快些。() 2、比较水、食用油、洗洁精谁流得更快些选用液体的多少很重要。() 3、水、食用油、洗洁精三种液体中食用油流得最快。()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天气”知识要点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 ,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 ,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 数据。 3、(天气日历) 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 (日期和时间) (云量和降水量) (风向和风速) 。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 ,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通 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 2 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 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 8 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 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 学家把风速记为( 13)个等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 24 小时)的降水量确定 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 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 (层云)、(卷 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 ,层云通常是(灰色)的。 13、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 ( 1 )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 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 ( 2)蜻蜓要下雨时会低飞。 ( 3)蚂蚁要下雨时会搬家。 1 4、空气质量预报分为 5级;舒适度指数预报分为 7级;紫外线强度分为 5级。 实验题: 一、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和制作过程: 制作材料:吸管 1 根、小刀 1 把、剪子 1 把、硬纸板 1 块、大头针 1 个、带橡皮的铅笔 1 只。 制作过程: 1 、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的两端纵向切开约 1 厘米的缝隙。 2、 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 固定。 3、 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4、 确定方向后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 二、制作雨量器 1 、找一个直通透明的杯子,杯子的高度在 15 厘米以上; 2、 以毫米为单位, 利用刻度尺在纸条上画好刻度, 纸条的长度略小于直筒杯子的高度; 3、 取一段长于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平放在桌子上,胶面朝上,将纸条画有刻度的一面 朝下粘在胶带中间; 4、 一个同学手持杯子, 另一个同学把粘在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竖直粘到杯子的外侧面, 要使刻度的底部正好和杯子内侧底部对齐; 5、用粘贴刻度纸的条的方法把小组的名字粘贴在杯子的背面。 6、什么是天气?天气指的是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7、请你画出几种天气符号 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 羽状 云是(卷云) 。 12 、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 观察。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 过 (四分之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纤细的 、(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 ,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 ,云量超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试题及答案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试题及答案 学校班级姓名等级 一、查漏补缺。 1、波兰天文学家提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才是地球、月亮等天体运行的中心,实际上地球也在运动。 2、地球围绕公转;公转周期为 ;地球公转时地轴是_________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__________地球的公转形成了。 3、_____________开创了人类对月球探索的先河。 4、发生日食时总是从___________先亏;发生月食时总是从_________先亏。 5、美国宇航员_________ 乘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实现人类登月梦想。 6、18世纪植物学家_________对植物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不同植物开花时间是_______ 的,而且发现同类植物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开花,从而编排出一个“”。 7、地球的体积相当于个月球,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 二、明辨是非: 1.地球总是自东向西不停地旋转着,所以太阳是东升西落。( ) 2.四季的更替是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 ) 3.月相变化是有规律的,农历下半月月相的变化由圆到缺。( ) 4.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液态水,也没有物。 () 5.月食的种类有月全食、月偏食、月环食三种。 ( ) 三、珠海拾贝。 1.一年中,日出较早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在一天中,人的体温和血压,以及呼吸频率都会有节律性变化,其中()时的体温和血压比较高。 A清晨B傍晚 C深夜 3.月球上看上去明亮的部分是()。

A大海 B平原 C高山 4、在一天中,人的体温和血压,以及呼吸频率都会有节律性变化,其中()时的体温和血压比较高。 A清晨 B傍晚C深夜 四、画图题。 日食和月食是怎样形成的?请画图表示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五、猜想与方案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白天和黑夜是怎样形成的?写出你的猜想 并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六、科学与生活 1、一年有二十四节气,你知道《节气歌》中的“春雨惊春清谷天”中有哪些节气吗? 2、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寒来暑往的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气象学家是研究、观察和记录关于天气信息以及应用这些信息预报天气的科学家;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过程与方法: 用感官观察天气; 讨论和记录关于天气特征的信息; 能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能用简单工具估计风速、风向;能用自制的简易雨量器测量降雨量; 观察各种云的不同,并能给它们分类; 能对天气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增强天气意识,提高观察和研究天气的兴趣; 意识到天气如何影响每天的生活的;

意识到测量和长期的记录有助于我们学习更多的关于天气的知识 1 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