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及其关系
全球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反响

全球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反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也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互通有无的重要中心。
然而,全球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反响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探讨全球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及其反响,以及中国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
一、全球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全球化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最大影响莫过于文化融合。
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传统的文化概念和文化价值被全球文化所接受和认可。
中国传统文化如儒家思想、佛教文化、道家思想等,逐渐成为全球文化的一部分。
其次,全球化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传统文化经过现代化的处理,变得更加贴近当代人的生活。
例如,中国的民间艺术和工艺品现在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上,制作瓷器、书法、京剧等都成为时尚。
此外,全球化还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出口”。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被许多国际社会所了解,并已在全球被接受、传播。
例如,太极拳、中国饮食文化等,都已被全球接受和传播,成为精神财富和文化宝藏。
二、全球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虽然世界范围内有更多的人们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种种负面影响。
首先,全球化使传统文化失去了其原有的独特性。
传统文化被商业化和现代化处理所影响,其独特性及其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匆忙的商业讲求效率,传统文化更多地被演绎成为市场所看到的商品。
尝试保持崭新和流行的元素或趋势,却忽略了文化的本质。
其次,全球化让一些不当的文化元素和观念渗透进来。
尽管全球化为我们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机会,但它也把一些不适宜或不文明的文化元素和观念“带”到了中国,清明上河图展览中就曾遭到了日本艺术家的侵犯。
这些文化元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人们的传统伦理观念产生了负面影响,对文化本身造成了侵蚀。
三、中国应该如何保护传统文化全球化的影响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统文化,以下是几方面建议:首先,加强教育和研究,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特点,并激发对文化的热爱。
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目录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键词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错误!未定义书签。
Key words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引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全球化与中国文化的内涵与特征0〔一〕全球化的内涵与特征01、全球化的内涵02、全球化的特征1<二> 中国文化的内涵与特点21、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2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33、西方文化的特点3三、全球化对中国文化影响的二重性3〔一〕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积极作用31、全球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32、全球化促进了西方##法制思想的传播43、全球化促进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改造4〔二〕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消极作用51、全球化促使了文化的大众化52、全球化深刻影响青年的文化消费5四、在全球化进程中传承、弘扬、发展中国文化6〔一〕寻找不同文化的相同之处6〔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7〔三〕创新传统文化7五、结束语7参考文献8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摘要:20世纪末,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建立与国际潮流密切相连的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将使中国与外部世界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仅要经历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最终还要实现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事实和必然发展趋势,不仅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变化,而且极大影响并冲击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文化习俗与社会心理等.全球化对我国的文化有重要的影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要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当代中国的大学生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全球化,学习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大力发扬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关键词:全球化;中国文化;影响Impact of globalization on Chinese culture Abstract: 20th century,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globalization, China is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trend to establish a market economy, globalization process will enable China and the outside world in the economic, cultural and social aspects of life bee more closely linked. Globaliza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 it is not only experiencing a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political globalization, cultural globalization will eventually be realized. Cultural globalization as an objective fact and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not only brought profound changes to ou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greatly influence and impact on people's lifestyle, thought patterns, cultural practices and social psychology. Globalization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our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globalization, we need to maintain and carry forward the fin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to develop 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s a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to be a rational attitude towards globalization, learn and develop Marxism, and vigorously carry forward and develop 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Globalization;Chinese culture; impact一、引言近年来,"全球化"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它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影响下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生产要素国际性流动,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世界各地区、各国家间超越地域、国界的相互影响、融合的趋势. 全球化的趋势展现在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世界和人类生活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今天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世界,我们和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世界也强烈的影响着我们,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升高,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完善、发展和丰富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全球化的过程中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本文意图通过分析全球化历史必然性作为客观现实发展趋势的历史进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来思考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用科学发展观的态度来认识中国文化的现状和未来,同时借鉴其他国家的文化保护和发展战略,解决目前中国文化在保护、传承和传播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找出适合的发展道路.二、全球化与中国文化的内涵与特征〔一〕全球化的内涵与特征1、全球化的内涵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与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对于"全球化"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有人认为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反映,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资本主义国家起主导作用,尤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实现经济上的追求,随着市场的拓展、借助强大的传媒,他们将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传播到世界各地.但总的来看,全球化应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在全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推动下的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客观历史进程和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可以说不论全球化是以怎样的方式来到我们的生活中,也不论其如何运动的,不可否认,全球化趋势是目前世界发展的总趋势,它已经在各个方面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仍将在未来影响着世界和人类的发展.2、全球化的特征首先,经济方面,体现为国际分工日益深化,跨行业协作空前加强.例如一架波音飞机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不同国家的工厂共同制造完成.其次,政治方面,全球性的国际组织不断出现,并发挥重要的作用.如联合国、WTO等全球性组织,他们在解决贸易争端、保护环境、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三,科学技术方面,科技进步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第四,文化方面,世界上各民族、地区的文化在冲突中共存、融合.大例如大规模的移民现象变得普遍和频繁,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日益明显.第五,全球化是一个内在地充满矛盾的过程.它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二> 中国文化的内涵与特点1、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和变化丰富而精深,她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我们民族得以生存发展的根基.这种文化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和思维的所有方面,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不能否认的.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持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有着特定的内涵和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它负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去想,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聚拢着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民族的认同感与凝聚力的不竭源泉,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延续的根本,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经过历史的洗礼而继承下来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稳定结构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特征的,恢弘的古典文化完整体系.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河其中有滋养孕育我们民族不断发展的丰富营养也有阻滞我们前进的污秽之物.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应以客观的态度来对待,做到去粗取精,使其得以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成为世界文化中一个永不熄灭的火种.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它是历代中国人民共同创造的灿烂的物质文明成果,有着自己独特的面貌.第一,重视伦理、秩序.这种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秩序和伦理要求是十分重视的,并将这种伦理关系衍生到社会治理中来,虽然导致了因循守旧等问题,但是这种思想对于社会稳定,构建社会和谐具有积极的意义.第二,中庸尚和、厚德载物的思想特征.这种和而不争、胸怀宽广、宽厚待人的道德修养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第三,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原则,"仁"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重要地位,是中国人行动和治国的道德原则,是我们几千年来内化为我们思想根源的精神.第四,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是天地万物中居于中心位置的,可以说以人为本是中国人文精神的核心.3、西方文化的特点西方文化形成了一种以科学理性为思想核心,以利益和法制为社会中心,以人的自由为社会生活中的原则,融合了美国的实用主义的文化体系.中西方文化各有千秋同时也各有缺陷.三、全球化对中国文化影响的二重性〔一〕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积极作用1、全球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在当前全球化下各国文化时时刻刻发生着交流和碰撞,中国文化一方面汲取世界各国文化之长,使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经验等.这些先进的思想观念不仅是西方国家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西方文明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并且还是我国传统文化所不太完善的部分.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发展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成果,从而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增强市场意识、科技意识、效率意识和现代管理意识.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走出国门,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向世界显示中国文化的魅力,例如如今风靡全球的孔子学院的,向世人展示了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子兵法》更是成为世界军事院校的经典教材,这传播了中国文化,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2、全球化促进了西方##法制思想的传播中国传统社会在传统政治上强调对王权的或中央集权的尊重与服从,强调社会的和谐统一,集体利益,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在近百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法制的理念在社会生活中得以树立,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的发言权利前所未有的得到了重视,参政议政也成为了现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人治"让位于法制,法制结合德治,人民渐获得了更多的##权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立法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3、全球化促进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改造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把目光投向远方,将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对比,认清了中国传统文化有精华有糟粕,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包容吸纳并改造外来文化为我所用,我们的革命先辈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原理改造中国传统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具有重大意义.至今仍然影响着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于其全面而深刻的反思,找出其中阻碍社会发展建设的因素,选出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因素,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从而建立和创造一种新的中国现代文化对于我们民族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二〕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消极作用1、全球化促使了文化的大众化经济全球化使各国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得以加强,各种文化通过无孔不入的媒体将我们联系在一起,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各种文化渗透到每个大众的生活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经济的全球化直接导致了文化的大众化.20世纪以来,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大型跨国公司出现,高科技对资本重新配置,工业社会转变为信息社会,因此,文化也成为信息的一种,进而,文化不再精英化、小众化,逐渐显露出庸俗化,庸俗的风气借助市场和大众,以在市场经济大浪潮中分得一杯羹为目的,把恶俗的东西展现出来,哗众取宠,丢掉了文化的精神,最后让文化成为金钱的奴仆,原本高雅的文化和艺术在平庸和琐碎中沦为庸俗之物.2、全球化深刻影响青年的文化消费全球化对中国青年的文化和消费造成重大影响.许多中国青年学生把日韩、欧美的流行娱乐方式作为自己的娱乐选择,通过电视、广播、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的普与,日韩、欧美等国的综艺节目,网络游戏,电视剧在中国市场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逐潮流,热衷过一些洋节,如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等.然而,我们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却原来越冷清.由于缺乏适度消费的观念,当今中国,数以亿计的青少年正沉迷于电视、电影、因特网以与网络游戏,在其中形成有关善恶对错的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考和确认自己与这个社会的关系.这些都是全球化对中国青少年带来的深刻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犯罪和社会冲突.四、在全球化进程中传承、弘扬、发展中国文化全球文化将在冲突和融合中走向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新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提升,各国的文化都将被带入全面交往和融合中.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文化之间的摩擦、挑战、和冲突将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全球化促进了人类的普遍交往,使得不同文化之间增加了相互了解的机会,尤其是东西方文化间相互了解的机会,通过各国政府,国际社会,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各国文化冲突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减弱,世界文化将会在冲突和融合中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彼此吸收包容,求同存异.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为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全球化文化的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发展,需要我们理性的看待自身的文化传统,处理好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关系,也需要我们理性的面对他者的文明,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全球化的关系.〔一〕寻找不同文化的相同之处全球化是个进程,指的是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流动冲破区域和国界的束缚,影响到地球上每个角落的生活.它不是一个全球单一化的过程,而是一个逐渐尊重差异的过程.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和谐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如果一味追求"同",不仅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反而会使事物衰败.所以,在与世界文化的交往中,倡导平等交往和对话,在沟通中取得共识.在不同文化之中寻找共同之处,达到合而不同.〔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个独特的部分,其中所凝聚的生活、实践智慧、审美的魅力和情趣等,都为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下,我们更需要发扬和支持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华传统文化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三〕创新传统文化创新是进步的马达,使兴旺发达的动力.传统文化不易被人接收,所以就要将其创新,但本质还是原来的.以适应时代,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失自身传统文化特色,却又与时俱进.要从全方位角度考虑,包括文化观念创新、文化策略创新等.但主要是以一个容易被接受、被关注的文化形式为最主要出发点.为了达到预期效果,不能破坏文化本身的内涵,要从宣传角度改变策略,在纯粹的教育性意义方面有所改变.五、结束语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化和盘根错节化,各国利益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中国文化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的文浪潮中,中外文化交流、交融的背景下,保持和发扬中国民族优秀和传统文化,进一步培育中国文化的特色.显示出中国民族文化的生机勃勃,使之成为世界文化中具有独特魅力的瑰宝之一.我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当代中国的大学生应该提高对落后腐朽等不良外来文化的警惕,学习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我国文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要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要求,来批判、扬弃传统文化,以冷静、客观的态度辨别精华与糟粕,汲取民族传统文化中一切合理的成分,赋予其新的历史内容和时代价值,以此来从容地应对全球化的严峻挑战.参考文献[1]曹翔.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经济政法学院,2003<4>[2]梁金花.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7<6>:77-78.[3]刘新伟.论文化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与应对策略.法制与社会〔教育文化版〕2008,2:212-213.[4]鲍平平.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10月〔518〕:189-190.[5]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思想政治文化生活[M].:人民教育2005.17-100[6]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思想政治经济生活[M].:人民教育.2004.17-116[7] 吴易风.全球化的性质和利弊[A].俞可平.全球化:西方化还是中国化[M].:社会科学文献,2002: 160-161.[8] 程光泉.全球化与价值冲突[M].长沙:湖南人民,2003: 20.。
全球化对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与保护

全球化对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与保护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全球各地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日益加深。
然而,全球化对文化多样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引发了对文化保护的重要性的讨论。
本文将探讨全球化对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和促进各地的独特文化传统。
一、全球化对文化多样性的影响1. 文化同化全球化带来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但也可能导致文化同化的问题。
跨国公司的进入、媒体的传播以及国际旅游的大幅增长等因素,使得一些传统文化逐渐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甚至面临消失的风险。
文化同化的过程可能导致文化多样性的减少,破坏了一些独特的文化传统。
2. 文化流失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一些小众文化和传统技艺逐渐失传。
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下降,不再传承和发展这些传统艺术形式。
另外,一些传统手工艺品因为成本高、生产时间长等因素,逐渐被现代化的大规模生产所取代。
这些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的流失对文化多样性构成了威胁。
3. 文化碰撞与创新全球化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也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契机。
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可以促进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文化产品,从而丰富了全球文化的多样性。
例如,全球流行音乐的发展有助于各地音乐文化的传播和融合,形成了多样的音乐风格。
二、保护与促进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1. 保护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独特的宝藏,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
相关措施可以包括设立专门的机构和资金来保护、修复和传承重要的文化遗产,例如修复古建筑、保护传统工艺品等。
同时,重视相关人才的培养和传承,培养新一代的传统工艺师傅和艺术家。
2. 加强意识形态保护全球化趋势下,文化传统和核心价值面临着外来文化的挑战。
为了保护本国的文化多样性,各国需要加强对意识形态的认同和保护。
通过教育、媒体宣传等方式,加强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自豪感,维护本土文化传统的独立性和多样性。
3. 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变得更加频繁和紧密。
文化全球化

文化全球化桑春生附二院神经外科20115233046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在这几年的全球经济衰退的冲击下,中国经济仍能“独善其身”保持稳定的增长,给世界经济的发展打下一计“强心剂”,这不能不说与中国所坚持的独特的自身文化以及与世界主流文化的兼容并存并加以吸收使其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给文化全球化注入了中国独特的文化。
通过上课和阅读一些关于近几年来对文化全球化的研究的书籍,下面谈一下我对文化全球化的一些浅表认识。
文化全球化很早就被我国学者所认识。
费孝通先生在描述20世纪的局面时说:“20世纪是一个世界性的战国世纪”,“未来的21世纪将是一个个分裂的文化集团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文化共同体,一个多元一体的国际社会。
而我们现在的文化就处在这种形成的过程中” 这种形成的过程,我就将之定义为“文化全球化”。
“文化全球化”的提出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文化从其结构来说,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精神文化,在三层次中占据主导地位,他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意识形态,是体现人类创造力和智慧的知识类文化;第二层次,制度文化,他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全部社会生活中运行的各种制度,是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第三层次,成果性文化,即人类活动所创造的各种具体成果。
文化全球化是人类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人类不断走出自身所在环境,文化,不断接触其他地域的人们并且去了解其他地域的文化从而进一步的交流,增强合作解决分歧共同进步的过程和必然选择。
这是人类全球化的必然趋势。
随着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加、相互依赖性不断增强,全球化被提出,和经济全球化一样,“文化全球化”一词愈来愈多出现在各种媒体。
文化全球化是指世界上的一切文化以各种方式,在“融合”和“互异”的同时作用下,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
而文化的显著特点在于其民族性。
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外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
所以,关于文化全球化一直充满争议。
全球化的背景和意义

全球化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逐渐加深,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变得日益密切。
全球化不仅影响了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也对国际关系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全球化的背景和意义两个方面来探讨全球化的影响及其趋势。
全球化的背景全球化的概念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被提出,当时它主要指的是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加。
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化开始渗透到社会、文化、政治、科技等各个领域。
全球化的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科技进步科技的飞跃创新极大地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
随着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等应用的普及,跨越国家和地域的联系更加紧密。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等方式进行全球范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文化交融。
二、自由化经济政策自由化的市场经济政策在全球范围内推行,为跨国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随着市场的自由化和全球化的推进,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增加,垄断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
三、全球化进程的加速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化进程显著加快。
多边贸易谈判的不断开展,国际经济和金融组织的日益增多,跨国企业和跨国货币的大量出现,这些因素都成为全球化进程加速的标志。
四、文化融合全球化进程推动了文化交流与交融,各国跨文化的交流更加广泛和深入。
电视、网络、音乐、电影等文化产品的传播呈现出极大的全球化特征,许多传统文化向全世界传播。
全球化的意义全球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跨国公司、跨境电商等方式的出现,使得各种货物、服务、技术可以更加高效地流通。
二、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全球化让各国之间的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各个国家能够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相应的产业,推动了全球贸易的持续增长。
全球化还促进了国际间的技术和人才流动,使得全球范围内的各种资源能够更好地流通和相互补充。
文化多样性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文化多样性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文化多样性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两个关注点。
本文将探讨文化多样性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
一、文化多样性促进经济全球化1.1 文化多样性激励创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观念鼓励人们产生新的创意和想法,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当不同文化交流和融合时,新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随之产生。
例如,在全球化的时代,餐饮业推出各种融合不同国家美食的创新菜品,既满足了人们对多样化饮食需求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商机。
1.2 文化多样性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文化多样性促进了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了经济增长。
各国的传统艺术、手工艺品、音乐等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旅游消费和就业机会,同时也提升了国家的形象。
二、经济全球化对文化多样性的影响2.1 经济全球化对文化传统的冲击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也带来了一场文化冲击,许多传统文化受到了威胁。
全球化使得大量的国际品牌和产品涌入市场,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少的本土文化产品。
这对于一些小型或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2.2 跨文化交流带来文化习俗的变革随着全球贸易和移民的加速,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习俗发生了变化。
一些传统文化逐渐被全球通用的文化标准所代替,这导致一些国家的文化传统逐渐消失。
然而,也有人认为这种变革是文化继承和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通过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元素,文化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
三、平衡文化多样性与经济全球化3.1 加强文化教育和保护为了平衡文化多样性和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各国政府应加强文化教育和保护制度。
通过教育的力量,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保护本土文化的独特性。
同时,政府也应该采取措施保护传统手工艺和文化遗产,鼓励本土文化产业的发展。
3.2 激励本土文化产业创新和国际交流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创业支持和减少贸易壁垒等政策措施,激励本土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文化多样性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分析

文化多样性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分析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忽视的趋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日益紧密。
然而,这种全球化对文化多样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文化多样性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并探讨其中的挑战和机遇。
一、全球化对文化多样性的挑战1.文化同质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进入各个国家市场,传统文化面临同化的压力。
当地的习俗、语言和传统艺术面临淘汰的风险,这种同质化现象威胁着世界各国的文化多样性。
2.商业化对文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使得商业化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更加显著。
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和娱乐形式受到商业化的驱动,传统文化的纯粹性和独特性可能会因此受到威胁。
同时,商业化文化也可能导致文化消费的同质性,缺少个性化和多样性。
二、全球化为文化多样性带来的机遇1.文化交流的增加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通过贸易、旅游和互联网等渠道,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增加了,这有助于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点,从而形成更加包容和开放的视野。
2.创新与融合经济全球化促使文化的创新和融合,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使得新的文化形式和艺术风格得以产生。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加强了多元文化的传播。
例如,全球跨界合作的电影、音乐和美食等,既能保留传统的文化特色,又运用创新技术和思维,形成新的艺术形式。
三、促进文化多样性与经济全球化的结合1.政府的角色政府在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需要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引导。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保护本国文化产业,同时鼓励多元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2.教育与宣传教育系统能够培养人们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增强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包容。
同时,媒体和互联网等渠道的宣传也能够加强文化多样性的传播和推广,促进人们对其他文化的了解。
结论:文化多样性和经济全球化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挑战和机遇并存。
应当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积极保护和传承各国的传统文化,同时鼓励文化多元的交流和创新,形成共赢的局面。
论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的辩证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及其关系■胡东晓临沂职业学院[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全球化得到迅速发展,作为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文化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现象。
认识文化全球化,必须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内容,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的关系一、全球化的含义全球化的发展不仅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更是一种全方位的社会变迁过程,是从经济领域开始,不断扩展到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发展过程。
所以,全球化的具体内容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生产体系的国际化,也就是说,随着市场和贸易开放程度及规模的日益扩大,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资源正日益被纳入到国际化的生产体系之中加以配置和利用,形成了一种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全球化完整生产体系;大量国际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高速流动;统一的世界大市场的形成,当代世界市场的主要标志是世界市场规模的急剧扩大、市场规则的全球统一、市场组织的全球调节、市场结构的全球包容和市场交易的全球化扩展。
可见,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全球化的基础、动力、主导方面和主要标志。
第二,文化融合全球化。
随经济的全球化和文化的交流发展,不同文化的冲突碰撞越来越多,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人们所处地文化环境很难再是一成不变的的同质文化,或者保持纯粹的传统文化。
文化的新陈代谢与霸权行为会加剧,其结果必然是在对立中走向统一,经过冲突达到融合,实现多元化的和谐共处及平衡。
所以,文化融合作为全球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的是一种全方位的、立体化的融合,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互补共处与整体和谐。
第三,人类认同全球化。
这主要是指不同国家、民族的人们之间的相互认知与理解程度的提高和在价值观与思维方式上的良性互动的增加。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一是人们交流规模和速度的增加;二是信息传播技术的日益发展;三是信息输入的日益巨量增加,人们对世界的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之间的沟通也在不断加深;人类活动方式的相互借鉴和趋同;人类在价值观方面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这些都促进了人们认识程度的加深和了解。
第四,生态共生共荣全球化。
它主要是指全体人类与地球生态的共生共荣化,是指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生态环境质量,而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也越来越取决于全体人类的主体意识觉醒和共同行动。
其主要表现是,全球生态空间人类共居;全球生态环境人类共用;全球资源的人类共享;全球生态灾难的人类共蒙;全球生态责任的人类共担。
二、文化全球化的含义对于文化的全球性的理解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认为,应当舍弃一切去寻求文化上的全球同一性;另一种则认为,应当以自己的传统的文化特色去抵御全球的文化趋同倾向。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文化全球化。
一是,文化全球化应是存异求同的过程。
有些人对全球化进程有一种恐惧,认为文化全球化好像是洋枪洋炮夹着西方的强势对本民族文明的入侵。
其实这是一个误解。
首先,文化“全球化”的概念不是“一体化”,或“一致化”。
根据我的粗浅理解,文化全球化并不是要消灭各种异质的多种不同的文化,不是要建立一种全球同一的单质的“全球文化”,文化全球化首先是思维模式的现代化。
各民族文化在相互接触、交流过程中,在各种异质的不同的多元文化中,寻找共同的普遍的相关性,某些行为模式日渐趋同了,从而建立一种具有普遍相关性的文化,而又不是外力强加的结果。
这就是“文化全球化”。
这种现象并不能否认文化多样性的存在,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每一片绿叶都不同,每一朵鲜花也不同。
各个国家、地区、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因为,各种文化存在的根源和条件仍然存在。
所以文化全球化是兼同和存异的过程和现象。
二是,文化的全球化以文化的同质化为基础。
文化的主体是人类整体,面对生态、环境、资源、人口、毒品、艾滋病等日趋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人们认识到其载体绝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国家,而是整个人类社会。
解决这些问题,单靠各国孤军奋战是不可能解决的,它关系到人类的共同利益,从而要求整体的认同与行动。
于是,全球意识、全球观念应运而生,这种体现人类共同意愿的新观念和新意识无疑体现出文化的同质性。
这些同质化的新观念和新意识或者植根于全球化、网络化浪潮,或者产生于全球性问题的客观推动,或者本身就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
总之,这些问题、现象是全球性的,引起各民族、国家的关注与共鸣,从而进一步强化了文化的同质性。
三是,全球化带来了民族文化的危机,也带来了民族文化的机遇;我们不应该简单地把弱势文化发展所需要的冲突,认为是强势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的入侵。
把全球化理解为“西方化”、“美国化”是不正确的。
目前美国文化在全世界处于强势,我们应该正视这一现实。
在“全球化”过程中,我们要警惕和抗拒美国和一些其他西方国家利用强势推行“文化霸权主义”,但是没有必要因为警惕和抗拒西方霸权主义,就想在“民族化”的旗帜下,像六、七十年代那样闭关自守。
值得注意的是,“民族化”如与过于狭隘的民族主义相结合,甚至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号招摇过市,它必然阻碍民族文化与世界先进文化的接轨,导致民族发展的滞缓,甚至111《商场现代化》2012年10月(下旬刊)总第699期带来民族内外矛盾冲突的加剧,那将是危险的。
从长远看,全球化有助于加速这种强弱不战态势的平衡。
因此,关于文化全球化我们完全应该以乐观的心态对待之。
在“全球化”环境的今天,我们要建立一种开放的文化观念,不仅认同民族、更要认同世界,努力将民族文化融入世界潮流,又在世界潮流中保持民族的个性。
只有这样做,我们的民族文化才能真正永葆青春和活力,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极力保护自己不受侵害这样的心态对待世界文化。
四是,文化的全球化是文化间的高度互动化。
文化互动首先意味着,不同的文化“互为主观”,实现如哈贝马斯所指出的符合交往理性的“话语权利的平等”。
不同的文化超越各自传统和生活方式的基本价值的局限,作为平等的对话伙伴相互尊重,并在一种和谐友好的关系中消除误解,摈弃成见,共同探讨并寻求途径解决与人类和世界的未来相关的重大问题。
罗兰·罗伯森认为,当代文化的生成、发展与变化是在“全球场”中进行的,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资本的全球性流动又强化了“全球场”的功能。
不同文化在全球范围的展现、碰撞,文化的全球性互动要求我们关注不同文化在全球场中的相互影响,本民族的文化为他民族所认同、接纳,但更多的是相互区别的文化的自我张扬与认同,换言之,这种影响的目的是追求文化的独特性。
文化的全球化是指“对特殊的东西、对表面上越来越精致的认同展示方式的寻求具有全球普遍性”。
五是,文化的全球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同于“全球文化”或文化全球一体化。
文化全球化的动态过程指的是文化全球化会呈现不同的发展阶段。
经济全球化的三种特性,即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世界性、社会资源配置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的世界性,决定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与资本强行打破民族和国家的界限,使世界上大多数相对落后的民族和国家直接或间接地从属于少数发达国家交织在一起的,从而使“文化全球化”呈现出复杂的态势,“文化殖民主义”、“文化保守主义”往往掺杂于其中。
本文认为,文化全球化要历经三个阶段,即从工业革命开始至今,甚至至今后较长时期,是具有文化殖民色彩的文化全球化发展阶段;随资本主义的全面衰落,各民族的文化能够在更多“正常”条件下交流的文化全球化阶段;随社会的更高发展,各民族文化在完全平等、长期融合基础上的文化全球化发展阶段。
六是,文化全球化的基础是经济全球化,但又有其相对独立发展的性质。
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人是交往的主体,人又是具有一定文化的人,不同文化主体的人之间的相互交往,必然会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从而促进文化的发展,各民族的精神活动成果越来越成为“共同享受的东西”。
但是,作为一种文化,它一旦形成,又具有相对稳定的合理内核,又是不能被轻易改变的,作为具有某种文化特征的人,其具有的内在的稳定的文化因素也是不会轻易被改变的,作为一种文化,与经济的发展速度不一定是平行的,有超前或滞后性,有其独立发展的相对性,文化对经济的反映只是一种能动的反映,因而,文化全球化对经济全球化是一种能动的反映,有其相对独立发展的性质。
三、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的关系文化全球化是全球化的有机构成,它与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科技全球化、人类认同全球化等共同构成了全球化运动的浪潮,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共同把全球化浪潮推向前进。
全球化必然伴随着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又推动着全球化的进程。
文化在空间上是流动的,在时间上不仅仅是被继承的,更是被创造的。
显然,全球化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化语境,它带来的是一种时代的断裂。
在全球化语境中,古今中西之争、体用之争的传统思维方式已经丧失了应答和解释当代中国文化问题的效力。
当代文化发展正在经历着范式转移。
由上可见,如果从广义文化角度看,全球化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大而言之,全球化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全球化。
但是,从狭义文化角度来看,文化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与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科技全球化、人类认同全球化等共同构成了全球化运动的浪潮,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共同把全球化浪潮推向前进。
一方面,文化全球化推动了全球化其他内容的发展;另一方面,全球化的其他内容又推动了文化全球化的发展。
文化全球化虽然与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等相互联系、彼此交织,但它又与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等界限分明。
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等构成了全球化的外在层面,而文化全球化则是全球化的内在层面。
文化全球化是指世界各种文化形式在“互融”与“互异”的两维张力的作用下,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与互动,从而日益趋于同步的、共通的发展。
可以看到,随着世界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各民族文化在相互沟通、互补和交流的同时,正在冲破地域限制和民族模式而走向世界文化整体。
因而,文化全球化包含了两个方面内容。
一方面是各个民族文化超越自身向世界文化趋近,从而不断获得文化的认同;另一方面是世界文化越来越仰仗各民族文化资源的支持,从而实现着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个性文化与共享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
必须强调的是,全球化并不等于世界的一体化,文化全球化也不是世界文化的同质化。
这就是说,文化的“和”与“同”并不相同。
文化全球化指的是“和而不同”之“和”,是指多向文化流动和融通而产生出的多元文化组合形态,而不是各种文化趋于同一之“同”。
这样,全球化在文化领域里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文化全球化使世界趋近于“同”,使世界越来越相似;另一方面,文化全球化又使世界趋近于“异”,使文化间的差别变得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