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练习题打印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练习题打印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练习题打印版

乘法分配律

班别:姓名:学号:乘法分配律特别要注意“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中的分别两个字。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40+8)×25 125×(8+80)36×(100+50)

24×(2+10)86×(1000-2)15×(40-8)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

78×102 69×102 56×101

52×102 125×81 25×41

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31×99 42×98 29×99

85×98 125×79 25×39

类型五:(提示: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83+83×99 56+56×99 99×99+99 75×101-75 125×81-125 91×31-91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练习1、一个滴水的水龙头一星期要白白流掉 84千克水。照这样计算,一个月要流掉多少千克水?(一个月按30天计算。) 2、学校开展花香校园活动,四年级3个 班,每班准备植树23棵,三年级5个班,每班准备植树12棵,两个年级共植树多少棵? 3、两块长方形蔬菜地,长都是48米,其 中白菜地宽25米,黄瓜地宽12米。白菜地的面积比黄瓜地面积多多少平方米? 4、动物园的一只大象两天吃450千克食 物,一只熊猫4天吃72千克食物。一只大象每日的食量比一只熊猫多多少千克? 5、停车场停有大货车45辆,客车的数量 是货车的2倍,小汽车比大货车和客车的总和还多20辆,停车场有小汽车多少辆? 6、五星电器夫子庙分店的一些小家电商品单价如下表。 开业当天卖出电饭煲23个、微波炉46个和抽油烟机1个。 (1)电饭煲和抽油烟机当天营业额一共是多少元? (2)微波炉当天营业额比电饭煲多多少元? 7、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开往B地。甲车每小时行7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6千米,8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8、某超市上午运进大白菜130千克,下午运进的比上午的2倍还多50千克。超市上午比下午少运进大白菜多少千克? 9、张师傅每小时做18个零件,王师傅每小时做20个零件,两人同时工作,6小时后完成,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10、一本故事书,丁丁前3天平均每天看23页,后6天平均每天看28页,这本故事书有多少页? 11、小明家装修房屋,用面积9平方分米的方砖480块正好铺满书房的地面,如果改用边长4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12、食品店运来350瓶鲜牛奶,运来酸奶的瓶数是鲜牛奶瓶数的2倍。食品店运来多少瓶酸奶? 13、修一条水渠,原计划每天修840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160米。12天后还差400米没有修。这条水渠有多长? 14、买了3千克香蕉和2千克苹果。1千克苹果的价钱是2元,1千克香蕉比苹果贵1元。一共要付多少钱? 15、建国路小学四、五年级同学去参观科技展览。346人排成两路纵队,相邻两人前后各相距1米,队伍每分钟走59米。现在要过一座长889米

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题一一、填空。 1. 在计算82+47-11时,应先算( )法。再算( )法,结果得( )。 2. 在计算38÷3×13时,应先算( )法,再算( )法,结果得( )。 3.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 )往( )按顺序计算。 4. 计算168-144÷12时,要先算( )法,再算( )法,结果是( )。 5. 计算32×6+24÷3时,可以同时先算( )法合( )法,再算( )法,结果是( )。 6. 670-(12+28)×14的运算顺序是,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算( )法。 7. 计算85-24÷2×4时,要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算( )法。 8. 计算240+(104×2-77)时,要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算( )法。 9. 算式18×270-54÷3,如果想改变运算顺序,先算减法,就要使用( ),算式是( )。 10. 65+360÷(20-5),先算( ),再算( ),最后算( ),得数是( )。

11. 按要求改变下列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计算结果。 (1)23+19×75-28,最后一步算乘法的算式是:,得( )。 (2)25×6-125÷5,最后一步算除法的算式是:,得( )。 12、一个数加上( ),还得原数;一个数和0相乘,得( ); 13、0除以一个( )的数,还得0;( )不能作除数。 二、列式子计算。 1. 304除以19的商.加上16的5倍,和是多少? 2. 870与840的差去除1530与840的和,商是多少? 3. 12除24的商乘24与12的差,积是多少? 4. 78减去17除102的商,再乘以64,积是多少? 5. 23个915除以5的商,比4500少多少? 6. 26除214与124的和,再加上42,和是多少? 7. 36乘15的积加上80除5760的商,和是多少? 8. 96减去35的差,乘63与25的和,积是多少? 9. 72与14的和乘以54与24的差,积是多少? 10. 78减去17除102的商,再乘以64,积是多少? 11. 一个数比11的2倍少2.5,这个数是多少? 12. 2727除以9的商与36和43的积相差多少? 13. 3与9的差除336与474的和,商是多少? 14. 一个数比96与308的积多36,求这个数. 15. 72与4的差乘以56与26的和,积是多少? 16. 11.5比一个数的2倍少2.5,这个数是多少? 三、把下面各组式子列成综合算式. 1、3280÷16=205 2、23×16=368 3、960÷15=64 4、75×

小学生必备数学公式乘法分配律

2019年小学生必备数学公式乘法分配律 数学公式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减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相减),得数不变。 用字母表示: (a+b)x c=a x c+b x c 还有一种表示法: a x (b+c)=ab+ac 示例 25404 =25(400+4) =25400+254 =10000+100 =10100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 2537+253 =25(37+3) =2540 =1000 2019年小学生必备数学公式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还可以用在小数、分数的计算上。 例题:

25404 =25(400+4) =25400+254 =10000+100 =10100 乘法分配律的反用: 3537+6537 =37(35+65) =37100 =3700 乘法分配律的反用: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3537+6537 =37(35+65) =37100 =3700 相关信息: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使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理解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提升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本课试图在一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下,让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感知建模;类比归纳,验证模型;质疑联想,拓展理解;联系实际,深化理解;归纳概括,完善理解”的探索过程来逐步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勇于质疑、大胆表现、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体现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充分体现了“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习数学”的新理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1.回顾:说说已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 2.初次感知规律:〖算一算〗 ①(3 + 2)×4 3×4 + 2×4 ②2×(11 + 9) 11×2 + 9×2 ③20×5 + 4×5 (20 + 4)×5 【 1.计算①、②两组算式各等于多少? 2.比较两组算式相同点和不同点; 3.可用什么符号连接?】 3.观察、激趣、导入。 第③组算式老师不用计算,就能够判定用等号连接,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里有什么奥秘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联系实际,探究规律。 ㈠影幕演示: 1.学校购买校服。每件上衣35元,每条裤子25元。买这样3 套校服,一共要多少元?【①学生读题,弄清题意。②上台演示,合作讨论,研究策略。 ③展示思维过程,探究解题规律。】 2.分析比较:仔细观察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四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精选

1、长方形操场长55米,宽35米,小华沿操场的边跑了两圈,跑了多少米? 2、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图书室有故事书多少本? 3一根电缆,用去30米,剩下的比用去的3倍还多15米,这根电缆一共多长? 4、一件儿童上衣48.5元,一条长裤比上衣便宜9.8元,一条裙子又比长裤贵2.5元。这条裙子多少钱? 5、师徒二人要做200个零件,4天做了80个,照这样计算,200个零件一共要多少天做完? 6、师徒二人做200个零件,4天做了80个,照这样计算,做8天后,还剩多少个零件没做? 7、两地相距600千米,甲乙两车相对而行,5小时相遇,甲车速度为110千米/时,乙速度 为多少千米/时? 8、甲车速度为110千米/时,乙速度为90千米/时,两车由两地相对而行,3小时相遇,求 两地距离为多少千米? 9、5名学生去参观,共付门票费30元,每人乘车用2元。平均每人共花了多少钱? 10、校园里有水杉树24棵,松树是水杉数的3倍。水杉和松树一共有多少棵? 11、黑天鹅有35只,白天鹅的只数比黑天鹅的3倍还多8只。白天鹅有多少只? 12、爸爸带小明去滑雪,乘缆车上山用了4分钟,缆车每分钟行200米。滑雪下山用了20分钟,每分钟行70米。滑雪比乘缆车多行多少米? 13、动物园里的一头大象每天吃180千克食物,一只熊猫2天吃72千克食物。大象每天吃的食物是熊猫的几倍? 14、小明有12.6元,小军有11.4元,两人想合买一个足球,一个足球的价格是两人钱数总 和的3倍,一个足球多少钱?

1、一个游泳池长50米。小明每次都游7个来回。他每次游多少米? 2、学校新教学楼有4层,每层有7间教室,每间教室要配25套双人课桌椅。学校一共需要 购进多少套课桌椅? 3、某县城到省城的公路长160千米。一辆汽车走高速路的速度是80千米/时,走普通公路的速度是40千米/时。从县城去省城走高速路比普通公路节省多少时间? 4、商店运来苹果、香蕉各8箱。苹果每箱25千克,香蕉每箱18千克。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 5、大同乡中心小学在荒山上植树,2012年共植树356棵,2013年植树3次,每次植树140棵。哪一年植的树多?多多少棵? 6、李伯伯家养了42只鸡,养鸭的只数是鸡的一半。李伯伯家一共养鸡、鸭多少只? 7、书架上有两层书,共144本。如果从下层取出8本放到上层去,两层书的本数就相同。书架上、下层各有多少本书? 8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每棵树苗多少钱? 9、一个本能写420个毛笔字,小明用了3个星期把习字本写完,他平均每天写多少个字? 10、学校运来大米850千克,运了3车,还剩100千克。平均每车运多少千克? 11、王老师要批改4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12篇。如果每小时批改9篇,还要几小时能批改完? 12、同学们做风车,4个组做的数量分别是25个、28个、31个、20个。平均每组做几个? 13、每本相册都是32页,每页可以插6张照片。我家大约有900张照片,5本相册够吗? 14、同学们做风车,4个组做的数量分别是25个、28个、31个、20个。平均每组做几个?

四年级数学下册脱式计算练习题200道

四年级数学下册脱式计算练习题 1、125+25×6 2、120-60÷5×5 3、1024÷16×3 4、(135+415)÷5+16 5、164-13×5+85 6、330÷(65-50) 7、128-6×8÷16 8、64×(12+65÷13) 9、5940÷45×(798-616) 10、(315×40-364)÷7 11、(2010-906)×(65+15) 12、(20+120÷24)×8 13、40×20-200 14、288÷[(26-14)×8]

15、500×6-(50×2-80) 16、(105×12-635)÷25 17、(845-15×3)÷16 18、95÷(64-45) 19、178-145÷5×6+42 20、(58+37)÷(64-9×5) 21、106×9-76×9 22、117÷13+37×(65+35)23、540-(148+47)÷13 24、(308—308÷28)×11 25、(238+7560÷90)÷14 26、21×(230-192÷4) 27、19×96-962÷74 28、10000-(59+66)×64 29、5940÷45×(798-616) 30、(315×40-364)÷7

31、735×(700-400÷25) 32、1520-(1070+28×2) 33、9405-2940÷28×21 34、920-1680÷40÷7 35、690+47×52-398 36、148+3328÷64-75 37、360×24÷32+730 38、2100-94+48×54 39、51+(2304-2042)×23 40、4215+(4361-716)÷81 41、(247+18)×27÷25 42、36-720÷(360÷18) 43、1080÷(63-54)×80 44、(528+912)×5-6178 45、(10+120÷24)×5 46、2800÷100+789

(完整)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习题

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a+b)×c=a×c+b×c (a×b)×c=a×(b×c) a×b=b×a (a+b)+c=a+(b+c)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1 38×62+38×38 75×14—70×14 101×38 12×98 55×99+55 55×99 12×29+12 58×199+58 42×79+42 52×89 69×101—69 55×21—55 125×(80+8)125×(80×8)125×32×25 99×99+99 38×7+31×14 25×46+50×27 79×25+22×25—25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2 一、选择。下面4组式子中,哪道式子计算较简便?把算式前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①(36+64)×13与② 36×13+64×13 () 2、① 135×15+65×15与②(135+65)×15 () 3、① 101×45与②100×45+1×45 () 4、① 125×842与②125×800+125×40+125×2 ()

二、判断下面的5组等式,应用乘法分配律用对的打“√”,应用错的打“×” 1、(7+8+9)×10=7×10+8×10+9 () 2、12×9+3×9 = 12+3×9 () 3、(25+50)×200 = 25×200+50 () 4、101×63=100×63+63 () 5、98 ×15= 100 × 15 + 2 × 15 ()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80+8)×25 32×(200+3) 38×39+38 35 × 28 + 70 四、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57+140)×4= 57+140×4 () 2、42×(28+19)=42×28 +19×42 () 3、(25×4)×8=25 × 8 + 4 × 8 () 五、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a+b)×c=a×c+b×c () A. 乘法交换律 B. 乘法结合律 C. 乘法分配律 2、(32+25)×2= () A.32+25×2 B. 32×25×2 C. 32×2+25×2 3、a×c+b×c= ( ) A.(a+b)×c B. a+b×c C. a×b×c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3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 (40+8)×25 125×(8+80) 36×(100+50) 24×(2+10) 86×(1000-2) 15×(40-8)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100题(最新整理)

四年级下数学应用题精选百题 姓名:得分: 1.某化肥厂一月份生产化肥 310 吨,二月份生产 400 吨,三月份生产 490 吨化肥,平均每月生产化肥多少吨? 2.一匹马每天吃 24 千克草, 照这样计算, 25 匹马, 一个月可吃多少吨草? 3.工人王师傅和徒弟做机器零件, 王师傅每小时做 45 个, 徒弟每小时做 28 个, 王师傅工作 6 小时, 徒弟工作 8 小时, 他们共做多少个机器零件? 4.工厂有煤 8000 千克, 原计划烧 25 天, 由于改进炉灶, 实际烧了 32 天, 平均每天比原计划节约多少千克? 5.工地需要 1280 袋水泥, 用 8 辆大车 4 次才全部运来, 一辆大车, 一次可运多少袋化肥?(用两种方法计算) 6.农具厂上半年生产农具 4650 件,下半年生产农具 5382 件,全年平均每月生产多少件? 7.服装加工部用 120 米布可做成人制服 24 套, 如果做儿童服装, 可做 30 套, 每套儿童服装比成人服装少用布多少米? 8.一个养鸡场四月份卖出 12300 只鸡, 五月份卖出的比四月份的 2 倍还少 200 只, 两个月一共卖出多少只鸡? 9.某工厂原计划一年生产农具 4800 部, 实际用 10 个月就完成了任务, 实际平均每月比原计划每月多生产多少部农具? 10.一台机器 8 小时可以加工 320 个零件, 照这样计算, 要用 5 台机器加工 2000 个零件, 需要多少小时?

11.某煤矿四月份计划出煤 38400 吨,技术革新后平均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增产 256 吨,四月份实际生产多少吨煤?(按 30 天计算) 12.第一小组有6 个人,其中5 个人语文考试的平均分是85 分,加上王刚的分数后,平均成绩是87 分,王刚的考试成绩是多少分? 13.两个水管同时向池中放水,粗管每小时放水15 吨,细管每小时放水11 吨,经过8 小时把水放满,这个水池能装多少吨水? 14.一个长方形操场,长 50 米,宽 40 米,扩建后长和宽分别增加 5 米,扩建后操场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15.一个长方形长 21 厘米,是宽的 3 倍,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16.一吨废纸可以生产纸张 700 千克, 如果一千克纸能制成 25 本练习本, 那么 12 吨废纸生产的纸张能制成多少本练习本? 17.录制一份气功报告需要 4 盒录音带, 录满一面录音带需要 30 分, 这份报告一共录了多少小时? 18.一台推土机 3 小时可铺路 600 米,如果每小时多铺 20 米,8 小时能铺多少米? 19.李庄农民往粮库运小麦, 第一天运了 10 车, 第二天运了 7 车, 每车运小麦 2 吨400 千克, 两天共运多少千克? 合多少吨多少千克? 20.100 块湿砖重 450 千克, 每块砖吹干后减轻 850 克, 100 块湿砖在吹干后重多少千克? 21.一台自动包装机用 20 秒包装 135 块糖, 照这样计算, 这个机器 1 小时能包装多少块糖?

小学数学 乘法分配律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乘法分配律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的缘起 2010年7月初在批阅本校四下年级(共224人)的数学期末试卷时,发现简便计算中以下两题“25×48×125”、“165×79”错误率很高,分别如下: 题目错误人数错误率25×48×125 63人28.1% 165×79 52人23.2% 其中错误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乘法分配律意义理解有误;(2) 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混淆;(3) 拆分错误;(4)没有简便计算;(5)乱做或不做。 在进行试卷分析时,本人与四年级老师探讨这个问题,四年级老师说:“以前对简便计算没怎么关注过,只知道简便计算学生不容易掌握,尤其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学生老是搞错。这学期我们很重视,除了上新课特别注意外,平时还把简便计算当作过关题,一天1—2题,训练了将近两个月,结果考试出来,你看,乘法分配律还是错误那么多。”当时听了这番话,就在心里想:为什么简便计算学生这么不容易掌握?原因到底出在哪里?学生在学习这一内容时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困难又该如何解决?乘法分配律该如何进行教学才是有效的呢? 带着以上的困惑,我开始了下面的探索与研究。 二、研究的过程 (一)课该从哪里开始? 本人首先翻阅了《人教版》、新《浙教版》、《北师大》、《苏教版》几套教材,发现每套教材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都不一样,情况如下: 内容版本人教版浙教版苏教版北师大 加法交换律独立安排在 四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三上第一单元 “两位数乘一 位数”中 独立安排在四 上第七单元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独立安排在四 上第三单元乘乘法分配律三下第二单元独立安排在四

“长方形的周 下第七单元法中 长”中 到底哪种编排更合理?是把这几种运算定律放在一起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还是把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分开教学更利于学生理解?是这几种运算定律单独成一个单元教学有利?还是在相应的教学内容中分别教学这几种运算定律更利于学生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带着这些疑问,我在四上年级两个平行班进行了对比教学,四(1)班在教学交换律后直接教学乘法分配律,四(2)班按四下人教版第二单元教材编排,先教学交换律、结合律,然后进行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两个班级都由本人按照相同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教学过程见附录一、附录二、附录三)然后在新课教学后对有关乘法分配律的习题进行检测。第一次检测是在乘法分配律新课教学(一课时),又进行一节简便计算(主要是a×(b±c)和a×99+a这两种类型)的新课教学(一课时),共两课时后,我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测试(共6道题目:①32×(200+3)②38×29+38 ③82×85+15×82 ④123×15+43×123+42×123 ⑤ 124×25-25×24 ⑥99×14+14)结果如下: 全对错1题错2题错3题错4题不会人数 班级 四(1) 32人9人8人2人2人2人(55人) 占班级百分比58.2% 16.4% 14.5% 3.6% 3.6% 3.6% 四(2) 26人19人4人1人1人(51人) 占班级百分比51% 37.3% 7.7% 2% 2% 接着我又进行了乘法分配律的第二课时的简便计算教学,主要类型有“a×接近整百数,如:102(或99)×45”与“a×25(或125),如25×44”这两类。然后对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题目(共8题:分别如下:①102×45 ②98×32 ③48×301④25×44⑤48×125⑥45×16⑦45×99+45 ⑧48×101-48)进行了检测,情况如下: 全对错1题错2题错3题错4题错5题及以上人数 班级

(完整版)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练习题四套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1 38×62+38×38 75×14—70×14 101×38 12×98 55×99+55 55×99 12×29+12 58×199+58 42×79+42 52×89 69×101—69 55×21—55 125×(80+8)125×(80×8)125×32×25 99×99+99 38×7+31×14 25×46+50×27 79×25+22×25—25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2 一、选择。下面4组式子中,哪道式子计算较简便?把算式前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①(36+64)×13与②36×13+64×13 () 2、①135×15+65×15与②(135+65)×15 () 3、①101×45与②100×45+1×45 () 4、①125×842与②125×800+125×40+125×2 () 二、判断下面的5组等式,应用乘法分配律用对的打“√”,应用错的打“×” 1、(7+8+9)×10=7×10+8×10+9 () 2、12×9+3×9 = 12+3×9 () 3、(25+50)×200 = 25×200+50 () 4、101×63=100×63+63 () 5、98 ×15= 100 × 15 + 2 × 15 ()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80+8)×25 32×(200+3) 38×39+38 35 × 28 + 70 四、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57+140)×4= 57+140×4 () 2、42×(28+19)=42×28 +19×42 () 3、(25×4)×8=25 × 8 + 4 × 8 () 五、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a+b)×c=a×c+b×c () A. 乘法交换律 B. 乘法结合律 C. 乘法分配律

【免费下载】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大全120道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应用题大全( 120个)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 2、动物园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8天预计可以接待多少人? 3、班级图书角有图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有书多少本? 4、一箱橙汁12瓶共48元。芳芳要买3瓶,需要付多少钱? 5、爸爸妈妈和玲玲去公园玩,成人票24元,儿童票半价。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6、5名学生去参观,共付门票费30元,每人乘车用2元。平均每人共花了多少钱? 7、上衣48元,裤子比上衣便宜9元,裙子比裤子贵5元。这条裙子多少钱? 8、李华用小棒摆了8个六边形。如果用这些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 9、路口通过公共汽车98辆,小汽车703辆,货车594辆,这个路口共通过多少 辆汽车? 10、爸爸带小明去滑雪,乘缆车上山用了4分钟,缆车每分钟行200米。滑雪下 山用了20分钟,每分钟行70米。滑雪比乘缆车多行多少米? 11、李明家养了42只鸡,养鸭的只数是鸡的一半。他家一共养鸡、鸭多少只? 12、学校需要运送大米850千克,运了3车,还剩100千克。平均每车运多少千克? 13、明明有42张邮票,芳芳的邮票比明明多14张。他们一共有多少张邮票? 14、校园里有水杉树24棵,松树是水杉数的3倍。水杉和松树一共有多少棵? 15、黑天鹅有35只,白天鹅的只数比黑天鹅的3倍还多8只。白天鹅有多少只? 16、一个长方形的长15米,宽9米,周长多少米? 17、王阿姨去买3个足球,每个足球28元,付给营业员100元,找回多少元? 18、长方形操场长55米,宽35米,小华沿操场的边跑了两圈,跑了多少米? 19、四一班借29本,四二班借了38本,四三班借的书比一班和二班借的总数少 34本,四三班借书多少本? 20、商店运来850千克苹果,上午卖286千克,下午卖35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练习题精编

姓名——————班级—————— 第一单元 (15+20)×3 240÷(20-5) 192+28-17 145÷5×6 24×36÷24 125-24×5 400+612÷12 97-12×6+43 128+320÷4-60 72-4×6÷3 118+153÷17×6 729÷9-26×3 (124-85)×12÷26 28+(32÷4-3) 18×(400-120×2) (280+80÷4)×12 (72-4)×(6÷3) 75+360÷(20-5) 980-436+75 125×5÷15 150+42×37 960+360÷90 80×50-35÷5 105+360÷20÷3 800-700÷25×4 72-4×6÷3 42+6×(12-4) (270-180)÷30 56-(25+17) (75+360)÷(20-5) 75+360÷(20-5) 812÷(532-36×14) 18×(420+360÷90) (124-85)×12÷26 75+360÷40-5 1500÷25-(18+8) 3、计算4905÷[175-(132+28)]时,要先算(? )法,再算(?)法,最后算(?)法。?? 4、4140以92的商再减去40,列式为()。?? 5、475-467=8,8×25=200,7200÷200=36合并成一个算式是 ()。?? 6、我们在列式时,有时为了改变运算顺序,可以()。? 第三单元 一、判断题。 1、27+33+67=27+100 () 2、125×16=125×8×2 () 3、134-75+25=134-(75+25)() 4、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是乘法结合律。() 5、1250÷(25×5)=1250÷25×5 () 二、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56+72+28=56+(72+28)运用了()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乘法结合律 D、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乘法分配律》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乘法分配律》 沟西小学张文娟 页例3。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八册第P 36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乘法的分配律在本册书中所学的运算定律中,是学生最难掌握的知识。学生学习这一内容时往往没有学习兴趣,教师教学时往往只注重结论教学,而忽视了过程教学,对于学生只要求掌握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而能否 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乘法分配律不作要求。因此,学生并未真正发现和理解这个运算定律,未能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便运算,学生的语言表 达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也没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课设计旨在其一:创设问题情境,质疑、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本课设计故事情境引入,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意向,自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其二;培养学生“发现”、理解数学规律的能力。本课学习中,用启发与发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部分的初步感知,例3教学中的数形结合,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全体全过程参与,发现和理解了乘法分配律,变结论教学为过程教学,把教学生学会知识转变为学生会学知识,教给了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理解数学规律的能力。 其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学生在学习乘法分 配律时,往往能掌握和运用这个运算定律,但大多数学生很难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乘法的分配律,因此,本课在各环节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如何运 用语言表述乘法分配律,在练习设计中,通过专项训练,突破这个难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当学生发现和理解了乘 法分配律时,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用语言抽象、概括这个定律,并用字母表示出来,这样也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1、发现、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乘法的分配律,并能初步运用乘法的分配律;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

环县红星小学集体课案设计 2012年3月17 日科目数学主备人高小龙执教人授课班级 课题乘法的分配率课时数2课时分管领导签字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能用字母表示。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通过讲学练相结合,设计相应的练习题,逐步理解抽象的乘法分配律。 教学方法说明:“讲”是师生共同梳理思路,表述思想;“学”是学生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练”是设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有坡度的练习题促进学生在动手、动脑中理解乘法分配率。

教学流程设计个人修订 一、复习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1、乘法交换律的字母公式()。 2、乘法结合律的字母公式()。 3、师生赛一赛,102×56,99×25,学生每人挑选一道题做,教师全做, 看谁算得快。 师:想知道老师算得快的秘密吗?(不是老师提前算了,而是老师掌握了 一些乘法计算的秘密,假如你掌握了一定比老师还快呢!想不想知道呢? 想知道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吧!)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探究兴趣) 二、探究新课: (一)情景导入,认知定律。 1、你们这么积极,老师奖励给大家一些笑脸,你们知道这上面一共有 多少个笑脸吗? 例:出示笑脸图,每行有五个黄色笑脸图,三个红色笑脸图,共 四行。 (设计意图:使用笑脸图,增强趣味性) 学生汇报两种解法: ①先算出一行有多少个笑脸,再算出4行共有多少个笑脸。 列式为:(5+3)×4=32(个) ②先算出黄色笑脸、红色笑脸各有多少个,再算出一共有多少个笑脸。 列式为:5×4+3×4=32(个) 师:因为结果相同,我们就可以用等号连接。 板书:(5+3)×4=5×4+3×4 或5×4+3×4=(5+3) ×4 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看到两种解法算式虽然不同,但结果都是32个, 使学生明确两个算式相等。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方 式,增强学生的数感。 分别观察有什么特点?(数字一样,符号一样)(5+3)×4是5和3的和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班级姓名得分 一、请您口算。 0、38+0、06= -65= 4、2+5、7=3-27-73= 0、97-0、09= 12、8-9、86= 17、05-4、5= 800÷25÷4=、5+0、6=-0、15=、35+5、36=9×66+66= 0、81+0、09= 0÷78= 0-20÷5=5×25×4=二、请用递等式计算。 72-3×8÷63600÷÷ 86、7-60-95、6- 三、您能想出简便方法来计算下面各题吗? 25×5+74×5+、74+12、62+24、38+3、26 87-2、123-0、8730、65- ×122×38+32×62 四、请您填一填。 1、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就是。 2、0、28里有个0、01,1元2角4分写成小数就是元。、160度角比平角少度。 4、把0、36扩大到100倍再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就是。 5、、0968保留一位小数就是,保留两位小数就是,保留整数就是。、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就是550,另一个锐角就是。 7、丁丁与东东用玩具小人摆了一个方阵,最外层每边13个。最外层一共有个玩具小人,整个方阵一共有个玩具小人。、根据三角形内角与就是180°,求出下面两个图形得内角与。 梯形度,五边形度。 五、三选一。 1、将小数20、090化简后就是。 A 、 20、 B、20、0 C、2、9、4、03扩大到100倍就是。 A、0、0 B、40 C、40、3、两个得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A、等底等高 B、面积相等 C 、完全一样、0、72等

于。 A、0、720 B 、7、2C、72 1000 5、80、614读作。 A、八十点六百一十四 B、八零点六一四 C、八十点六一四 六、请您判一判 1、小数得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得大小不变。、用三根分别长13厘米、20厘米与6厘米得小木棒,头尾相连,一定能摆出一个三角形。3、 0、26与 0、260得计数单位不同。、一条直线就就是平角。 七、比大小,在○里填上“”“=”。 2051000 ○2、00、7○7 100 8、75千克○875克 ) ) ) 九、百花小区2002—2006年每一百户居民电脑平均拥有量如下图。 数量 / 台500 2002002002005 2006 年份 1、百花小区2002—2006年每一百户居民平均拥有量一共增加了台。、年到年电脑平均拥有量增长得幅度最小。年到年电脑平均拥有量增长得幅度最大。 3、根据图上得信息,您能预测2007年百花小区每一百人电脑平均拥有量大约台。 十、解决问题 在2006学年第一个学期,四E班同学把卖废品所得得钱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具体情况如下: 1、四E班卖废纸得钱比塑料瓶少多少元? 2、四E班卖废纸与易垃罐得总钱数比塑料瓶多多少元? 3、四E班一共给希望工程捐了多少钱?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乘法分配律(整理)

.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乘法分配律(20150917整理)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被减数、减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相减),得数不变。 用字母表示: (a+b)× c=a×c+b×c 或(a-b)× c=a×c-b×c 还有一种表示法: a(b+c)=ab+ac或a(b-c)=ab-ac 例题: 25×404 (200-4)×25 =25×(400+4) =25×200-25×4 =25×400+25×4 =5000-100 =10000+100 =4900 =10100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 25×37+25×3 135×106-135×6 =25×(37+3) =135×(106-6)

. =25×40 =135×100 =1000 =13500 乘法分配律还可以用在小数、分数的计算上。 乘法分配律习题练习: 1、(4+8)×25 (10+2)×32 35×(100-1)(200-4)×25 (4+9)×25 125×(8+80)(40+8)×25 2、102×76 88×125 201×25 25×34 25×96 125×88 46×102 23×98 101×38 3、99×246 36×198 398×25 4、19×16+19×84 48×23+48×26+51×48 56×199+56 201×38-38 55×99+55 32×37+32×63 35×37+65×37 38×39+38 99×9+99 5、135×106-135×6 237×138-237×23-237×15 113×258-258×12-258 325×113-325×13 230×13+23×70 48×12+16×64 75×14—70×14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分配律练习题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1 38×62+38×38 75×14—70×14 101×38 12×98 55×99+55 55×99 12×29+12 58×199+58 42×79+42 52×89 69×101—69 55×21—55 125×(80+8)125×(80×8) 125×32×25 99×99+99 38×7+31×14 25×46+50×27 79×25+22×25—25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2 一、选择。下面4组式子中;哪道式子计算较简便?把算式前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① (36+64)×13与 ② 36×13+64×13() 2、①135×15+65×15与 ②(135+65)×15 () 3、①101×45与 ②100×45+1×45() 4、① 125×842与②125×800+125×40+125×2() 二、判断下面的5组等式;应用乘法分配律用对的打“√”;应用错的打“×”

1、(7+8+9)×10=7×10+8×10+9 () 2、12×9+3×9 = 12+3×9 () 3、(25+50)×200 = 25×200+50 () 4、101×63=100×63+63 () 5、98 ×15= 100 × 15 + 2 × 15 ()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80+8)×25 32×(200+3) 38×39+38 35 × 28 + 70 四、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57+140)×4= 57+140×4 () 2、42×(28+19)=42×28 +19×42 () 3、(25×4)×8=25 × 8 + 4 × 8 () 五、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a+b)×c=a×c+b×c () A. 乘法交换律 B. 乘法结合律 C. 乘法分配律 2、(32+25)×2= () A.32+25×2 B. 32×25×2 C. 32×2+25×2 3、a×c+b×c= ( ) A.(a+b)×c B. a+b×c C. a×b×c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专题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专题 1、纺织品批发部五月份卖出白布2840米,卖出的蓝布比白布少560米,卖出的花布是蓝布和白布总和的3倍,卖出花布多少米? 2、青年食品店运来水果450千克,卖出的比运来的一半还多50千克。剩下多少千克? 3、北京到天津的铁路大约长138千米,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到天津,休息2小时后又返回北京,共用了6小时。这列火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王师傅每小时做70个零件,李师傅每小时做50个零件。两人同时开工合做840个零件,经过几小时完成?完成时各做了多少个零件? 5、东风纺织厂两个组共同完成一批织布任务,甲组每天织布125米,乙组每天织布118米。两组合织15天后还差1355米,这批织布任务是多少米? 6、光明小学四年级和五年级同学种树。四年级每小时种20棵,五年级每小时比四年级多种10棵。它们;合种150棵树,需要几小时? 7、电视机厂计划月产(按30天计算)电视机1200台。由两组同时组装,结果比计划多组装60台。第一组每天组装21台,第二组每天组装多少台? 8、红波电视机厂要装配2650台电视机。一个组每天装配50

台,另一个组每天装配48台。两个组同时装配,还差200 台完成任务时,两组已经装配了多少天?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