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牙合)与颌位

合集下载

恒牙期间的牙合特点

恒牙期间的牙合特点

口腔解剖生理学目录口腔解剖生理学 (1)第一章牙体解剖生理 (2)一、牙的演化 (2)二、牙体解剖的一般概念 (2)三、牙体外形及生理意义 (4)四、髓腔形态及应用解剖 (10)第二章与颌位 (14)一、的生长发育 (14)二、牙列 (15)三、 (17)四,颌位 (19)第三章口腔颌面颈部解剖 (20)一、骨 (20)二、颞下颌关节 (21)三、咀嚼肌的起、止点和作用 (23)四、血管 (23)五、神经 (25)六、口腔局部解剖 (26)七、颌面部局部解剖 (29)八、颈部局部解剖 (30)第四章口腔功能 (32)一、下颌运动 (32)二、咀嚼功能 (33)三、吞咽功能 (35)四、唾液功能 (37)五、言语功能 (38)第一章牙体解剖生理一、牙的演化(一)各类牙的特点L.牙附着的形式(1)端生牙:此类牙无根,借纤维膜附着于颌骨的边缘,容易脱落。

大部分硬骨鱼类为端生牙。

(2)侧生牙:不仅牙的基部与颌骨相连,一侧也附着于颌骨内缘,此类牙虽无完善的牙根,但比端生牙牢固,如爬行类动物的牙。

(3)槽生牙:有完善的牙根,位于颌骨的牙槽窝内,有血管和神经末梢从根尖孔进入髓腔。

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牙都是槽生牙。

2.牙列替换的次数(1)多牙列:在端生牙或侧生牙的舌侧有若干后备牙以不断替换脱落的牙,由于一批一批牙的不断替换,故名多牙列。

大部分硬骨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为多牙列。

(2)双牙列:一生中共有两副牙列,即乳牙列和恒牙列。

双牙列主要是槽生牙。

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为双牙列。

3.牙体外形(1)同形牙:全口牙的形态相同,三角片或单锥形,大小相似,如鱼类的牙。

(2)异形牙:牙体形态各异,大小不一,可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如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牙。

(二)牙演化的特点1.牙数由多到少(鱼类可多达200个左右)。

2.牙根从无到有。

3.从多牙列到双牙列。

4.从同形牙到异形牙。

5.从分散到集中(牙的生长部位从全口散在分布到集中于上下颌骨)。

五官科系列-353基础知识第二部分口腔解剖生理学(二)

五官科系列-353基础知识第二部分口腔解剖生理学(二)

五官科系列-353基础知识第二部分口腔解剖生理学(二)[单选题]1.上颌牙列自侧切牙起就开始向后弯曲,弓形牙列的前牙段向前突出比较明显,牙列的形态为A.尖圆形B.方圆形C.椭(江南博哥)圆形D.混合型E.圆弧形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尖圆形:上颌牙列自侧切牙起就开始向后弯曲,弓形牙列的前牙段向前突出比较明显。

掌握“牙列、(牙合)与颌位”知识点。

[单选题]2.最常见的牙弓形态是A.尖圆形B.方圆形C.椭圆形D.混合型E.正圆形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根据六个前牙的排列情况,牙弓的形状可概括地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尖圆形、方圆形和椭圆形。

但通常为此三种基本类型的混合型。

掌握“牙列、(牙合)与颌位”知识点。

[单选题]3.尖圆形的牙弓,上颌牙列自哪颗牙起就开始向后弯曲A.侧切牙B.尖牙C.前磨牙D.第一磨牙E.第二磨牙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尖圆形:上颌牙列自侧切牙起就开始向后弯曲,弓形牙列的前牙段向前突出比较明显。

掌握“牙列、(牙合)与颌位”知识点。

[单选题]4.Wilson曲线又可称为A.上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B.下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C.Spee曲线D.横(牙合)曲线E.补偿曲线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横(牙合)曲线又称Wilson曲线。

掌握“牙列、(牙合)与颌位”知识点。

[单选题]5.以下关于上颌前牙近远中向的倾斜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上颌侧切牙倾斜角度>上颌中切牙倾斜角度>上颌尖牙倾斜角度B.上颌侧切牙倾斜角度>上颌尖牙倾斜角度>上颌中切牙倾斜角度C.上颌尖牙倾斜角度>上颌侧切牙倾斜角度>上颌中切牙倾斜角度D.上颌尖牙倾斜角度>上颌中切牙倾斜角度>上颌侧切牙倾斜角度E.上颌中切牙倾斜角度>上颌侧切牙倾斜角度>上颌尖牙倾斜角度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牙体长轴与牙列中线所构成的角度小则牙的倾斜度小,角度愈大则牙的倾斜度愈大。

各牙近远中向的倾斜度大致如下:上颌中切牙较正或稍向近中倾斜,上颌侧切牙向近中倾斜角度较中切牙和尖牙者大,上颌尖牙略向近中倾斜(倾斜角度较中切牙者稍大,但略小于侧切牙)。

牙合学

牙合学

牙合学课件1合学occlusion殷新民绪论一、合学的定义合学是一门以咬合为研究中心的口颌系统生理学和病理学,是一门从生理到病理、从基础到临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基础学科。

合学与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正颌外科、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等临床学科均有着密切的联系。

口腔临床医生必须掌握合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将之作为临床工作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准则。

二、合学研究的内容合与颌位颞下颌关节与下颌运动下颌静止及运动中咀嚼肌的活动特点颅颌系统的神经支配及调控机制咬合病的病因及治疗TMD的病因及治疗磨牙症的病因及治疗口腔临床学科中的合学问题三、合学与口腔临床医学的关系合学的诞生始于临床医学的需要,合学中纯基础的研究意义不大,其研究目的多是为临床服务的。

合学与修复合学与正畸、正颌外科合学与牙体修复合学与牙周合的基本理论一、定义:合(occlusion):上下颌牙静止的咬合接触关系。

咬合(articulation):下颌运动中上下颌牙的接触关系。

二、口颌系统stomatognathic system口颌系统是包括口腔颌面部各种组织结构如牙、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神经的总称,是一个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功能整体。

在中枢神经系统统一指挥下,牙、颞下颌关节、咀嚼肌各司其责,共同完成复杂的功能运动。

口颌系统担负着发音、讲话、表情、咀嚼、吞咽等各种重要功能。

三、合的解剖生理牙列:上、下颌牙在牙槽骨内排列成的整体形态,称为牙列或牙弓(tooth arrangement or dental arch)。

1、牙列外形:呈抛物线形分三种形态:椭圆型,方圆型,尖圆型。

正常牙列:要求比较规则、整齐、无间隙、不拥挤,牙量与骨量相协调,每个牙都在合适的位置,无弓外牙,无异常倾斜的牙。

正常牙列的生理意义:牙列与衬托面部丰满度有关牙列为弓形,与舌、唇、颊的运动相协调,对保证咀嚼、发音、讲话及吞咽等功能的正常发挥有重要作用利于咀嚼,各牙齿互相邻接、互相支持,利于分散合力防止食物嵌塞2、牙的倾斜近远中向的倾斜上颌 123倾斜度:2 > 3 > 1下颌123倾斜度:3 > 2 > 1倾斜度:较直上颌78倾斜度:微向远中下颌78倾斜度:仍向近中唇舌向及颊舌向倾斜唇倾约600唇倾约650较直456 较直颊倾舌倾牙齿倾斜的生理意义衬托面部丰满度便于舌的运动构成纵合、横合曲线,为咀嚼运动所必须3、合平面和合曲线合平面(occlusal plane):为一假想平面,实际上是曲面,该平面通过下中切牙近中切角与双侧第二磨牙远中颊尖顶这三个点。

[牙合]与颌位的解剖生理学内函及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

[牙合]与颌位的解剖生理学内函及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
更好 的 口颌 系统 生 理 功能 ,并 尽 可能 恢 复 协调
腔 医学 的各二 级 临床 学科 进 行 有 机 的 串联 ,从
而有 利 于 临 床 实践 中各学 科 之 间 的合 作 ,最终 美 观 的 解 剖 形态 结 构 。牙 与颌 位是 口颌 系统 行 使 经 过 治 疗 的 口颌 系 统 的生 理 功 能 和形 态 结构 使功 能 的主体解 剖生 理 结构 ,本文 即对其 内函 、 达 到 协调 舒适 与美 观稳 定 的统 一 。 相互 关 系和 临床 意 义作一 综 述 。 2 骀 与颌位及 四个基本颌位之间的相互关系
国际 医药 卫生导 报 2 1 年 第 l 01 7卷 第 0 2期
I MHG N,Jn ay2 1 ,V 1 7 No0 a u r 0 1 o. 1 .2

综述 ・
骀与颌 位 的解 剖 生理 学 内函及 相 互关 系和 临床 意义
陈勃 郑 春 玉
【 摘要 】 稽与颌 位是关 于咀嚼运 动这一 同一 问题 的两个 方面 ,二 者统 一于个体 瞬间 的下
时 可称 为牙 合;后者 是指 咀 嚼运 动 过程 中上 下 牙 个体 瞬倒 的 咀嚼运 动 型 。 之 间的接触 关系 ,此 时可称 为 咬合 。因此 , 殆与 人 们 可 以不 假 思 索 的进 行 咀 嚼 ,甚 至 可 以
咬合 的 内 同 时分 心 做 其 他 的事 ;缺牙 患 者 可 以 在一 定 时 期 内无 变 化 ,而 咬 合 时发 生 接 触 的上 逐 渐 适 应修 复体 并 借 以代 偿 恢 复 咀 嚼功 能 。这 下牙 的部位 在不 断变 化 。 ’ 生 理 现 象 正好 说 明 了骀与颌 位 统 一 于 中枢 神
牙 为人 体最 为 特殊 的解 可 以使 面 部 表情 自然美 观 ,并可 使 功 能状 态 下 提 剖 生理 结 构 ,甚 至 可 以认 为 它 是一 种特 殊 的关 可 能造 成 的 口颌 系统 内 尚无 临 床症 状 的微 小 创 3 1 骀的临 床意 义 .

2020云南医疗卫生招考口腔医药学专业知识:三种基本颌位的关系

2020云南医疗卫生招考口腔医药学专业知识:三种基本颌位的关系

2020云南医疗卫生招考口腔医药学专业知识:三种基本颌位的关系(一)颌位颌位指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颅骨的位置关系。

由于下颌骨位置的变化,可产生不同的颌位,其中有重复性、又有临床意义的有三种颌位(牙尖交错位、后退接触位、下颌姿势位)和正中关系。

1.牙尖交错位:牙尖交错(牙合)时下颌骨的位置称牙尖交错位,也称牙位。

当牙尖交错(牙合)位于正中时(可称为正中(牙合)时),此位也称为正中(牙合)位。

上、下牙的牙尖交错位是不稳定的,它会因(牙合)面磨耗,牙齿位置的改变以及牙齿的缺失等,产生适应性的改变。

该位置因牙尖交错(牙合)而存在,又称为“牙位”或者最大牙尖交错位。

2.后退接触位:从牙尖交错位下颌可以向后移动约1mm,此时,前牙不接触,只有后牙牙尖斜面部分接触,髁突在下颌窝的位置是下颌的生理性最后位,不能再向后退,从此位置开始下颌可以作侧向运动和单纯铰链运动。

下颌的这个位置称为后退接触位。

后退接触位与正中关系(牙合)两者确定的方法不同,但后退接触位也是髁突在下颌窝中最上、最前(最中)位时发生上、下牙咬合接触的(牙合)关系,因此,一般认为与正中关系(牙合)是同一位。

3.下颔姿势位:曾称为息止颌位。

当头直立位,口腔在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的时候,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颌牙弓自然分开,从后向前保持着一个楔形间隙,称为息止(牙合)间隙,也称为自由间隙,约为1~3mm。

此时下颌所处的位置,称为下颌姿势位。

(二)三种基本颌位的关系1.牙尖交错位与后退接触位(正中关系(牙合))的关系(1)协调关系:有两种情况:①两者为同一位置,约有10%的人从牙尖交错位不能向后退,后退接触位与牙尖交错位为同一位。

②由牙尖交错位保持牙接触向后下退达到后退接触位,或者确定正中关系(牙合)(后退接触位)后能自如地直向前滑动到牙尖交错位(如有偏斜不超过0.5mm),其滑动距离多在0.5~1.0mm,这一距离称为长正中。

人群中两位者约占90%,协调关系属生理性关系。

解剖生理--牙列与颌位(共46张PPT)

解剖生理--牙列与颌位(共46张PPT)

从12岁第 二恒磨牙 萌出到18
岁第三恒磨 牙萌出,恒 牙列基本形 成,建立恒 牙牙合。
牙合的建立
牙合的建立
前后向动力平衡 向前的动力 颞肌、咬肌、翼内肌、
舌肌、颌骨生长
向后的动力
来自于唇颊肌
牙合的建立
牙列的完整, 牙与牙之间 的相互支持, 在维持咬合 前后动力平 衡方面起重 要作用。
下颌髁状突中心 和下颌中切牙近 中接触点的连线 与牙合平面的交 角(约26°)。
意义:表明了关节 与牙合之间的关系。
面部标志及面部协调关系
下颌骨的双侧髁状突中 心与下颌中切牙近中切 角相连,构成了一个边 长为的等边或等腰三角 形。
意义:从解剖学上阐明 了口颌系统的左右两侧 的对称性,它是下颌在 张闭口运动中正中不偏 的解剖基础。等边三角 形者颌骨较宽,等腰三 角形者颌骨较窄。
牙合的建立
内侧:舌体肌肉 的作用,使牙弓 外扩。
外侧:唇颊肌的 作用,使牙弓向 内而限制 外扩。
牙弓在两种肌肉的 作用下,保持一定 的宽度和大小。
牙合的建立
上下颌牙弓 的密切稳定 的咬合接触 关系,闭口 肌与开口肌 之间的动力 平衡,维持 了牙槽骨和 牙萌出的高 度。
长正中(long centric):RCP直向前滑动1mm到ICP
替牙期(6~12岁)
暂时性错合的表现:
1.上唇系带位置过低:面部颌骨发育不完善
2.上中切牙出现间隙:侧切牙牙胚挤压牙根 3.上切牙牙冠偏远中:牙胚挤压牙根
4.暂时性远中牙合:I+II+III<1+2+3 4+5<IV+V
5.暂时性拥挤:4+5<IV+V
6.暂时性深覆合:增加咬合高度,自行消失

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8400010课程名称:口腔解剖生理学学分:5总学时:80学时理论学时:80学时实验学时:40学时先修课程要求:系统解剖学适应专业:口腔医学教材:《口腔解剖生理学》,皮昕主编,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一、课程在培育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口腔解剖生理学是口腔医学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按照口腔医学专业的特点及培育目标,本课程要为后续的专业临床课奠定良好的形态学和性能学基础。

二、课程大体要求1.大体理论和大体知识:掌握口腔牙、牙合、颌、颅的系统性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规律、口腔功能与临床相结合;并适当介绍本门学科国内外的新进展;2.大体技术:(1)自学能力:教师上课时分成牙体解剖生理、口颌系统的解剖生理和口腔功能三部份内容有指导性和启发性地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及有关参考资料;(2)大体技术:掌握实验方式、培育实验操作、画图能力;写出正确的实验报告;(3)外语:讲课时给部份外语单词,要求同窗掌握并作为考核内容;提供外文资料及参考书供同窗参阅;可能条件下将部份或全数利用英语原版教材。

三、学时安排四、考核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实验课采用考核及评估方式评定成绩;成绩组成:理论考试80%,实验和平时成绩20%。

五、课程大体内容绪论[目的要求]熟悉和掌握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概念和任务;和学习的大体观点、大体方式;发展史等。

[讲课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概念和任务;和学习的大体观点、大体方式、发展史等;[教学方式] 教学法[教学手腕] 多媒体教学第一章牙体解剖生理学[目的要求]掌握牙体的形态、生理功能、牙的演化、发育及牙体与牙周组织的关系;[讲课时数] 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牙的演化了解牙体形态的演化学说,各类动物牙的演化特点,牙附着在颌骨的方式及牙替换的次数;第二节牙的组成、分类及功能通过学习,掌握牙的组成、牙的分类及牙的功能;第三节牙的萌出及临床牙位记录掌握临床牙位记录法、熟悉牙萌出的特点、时间和顺序;第四节牙体一般应用名词及表面标志掌握以下名词概念:中线、牙体长轴、接触区、线角、点角、轴面角、外形高点、牙体三等份;熟悉牙冠各面的命名和牙冠表面标志:唇(颊)面、舌面、近中西、远中面、合面、切嵴;牙尖、结节、轴嵴、边缘嵴、三角嵴、颊颈峪、横嵴、斜嵴、舌面隆突、窝、沟、点隙;第五节牙体外形1.掌握牙冠、牙根形态的生理意义;2.着重介绍恒牙部份,要求掌握各恒牙的位置、数量、形态特点、牙根数量同组牙的区别点及各恒牙的应用解剖;3.熟悉乳牙的数量、特点及其应用解剖;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第六节牙髓腔解剖1.掌握髓腔概述、恒牙的髓腔形态及乳牙髓腔形态;2.掌握髓腔形态的变异及髓腔解剖特点的临床意义。

牙合 学 (2)

牙合 学 (2)

《牙合学》第一章一、何谓支持尖与引导尖及其解剖特点是什么?支持尖:下后牙颊尖和上颌后牙舌尖对于咬合高度具有决定意义,通常被称为支持尖。

引导尖:而下后牙舌尖和上后牙颊尖的主要作用,一般被认为是在咀嚼过程中引导下颌运动,因此被称为引导尖。

1、从牙冠的颊舌向测量,支持尖较大,约占颊舌径的55%--60%,有利于咬合力通过牙体长轴。

2、支持尖的外斜面大于引导尖的外斜面,其尖较引导尖圆而短。

引导尖的外斜面不与对颌接触,其尖常较支持尖高且锐。

二、为什么说尖---窝三点接触是最稳定的接触形式?1、颊舌向牙合接触的稳定点(A 、B、C接触点):从冠状面观察,牙尖交错位时,上颌颊尖舌斜面与下颌颊尖颊斜面的接触点,命名为A点;上颌舌尖颊斜面与下颌颊尖舌斜面的接触点,命名为B点;上颌舌尖舌斜面与下颌舌尖颊斜面的接触点,命名为C点。

当A、B点接触C点无接触,或B、C点接触A点无接触时,由于接触点上所承受的咬合力方向有明显的夹角,使得整个牙的接触比较稳定,咬合关系比较稳定,而当A、C接触B点无接触时,咬合关系不稳定。

因此B点的接触十分重要。

ABC接触点为颊舌向的稳定点。

2、近远中向牙合接触的稳定点(终止点和平衡点):近远中向牙合接触的稳定点又称为闭合的终止点和平衡点。

上颌牙的远中斜面与下颌牙的近中斜面,在近远中向的接触点叫闭合终止点;上颌牙的近中斜面与下颌牙的远中斜面,在近远中向的接触点叫平衡点。

如果在闭合时,平衡点与闭合终止点同时接触,则闭合的力相等而方向相反,达到稳定;若平衡点先于终止点接触,平衡点则成为闭合的偏移点。

三、试述下颌运动中咬合的接触特点?咀嚼运动咬合期的牙合接触是以ICP为中心的一个动态变化过程,而且接触时间很短每天上下牙平均接触时间仅为17分钟左右。

咬合动态接触的主要特征是有咬合面的引导作用,除尖牙保护牙合者的引导作用外。

其他多个牙的引导,通常在建牙合初期,机体可通过一定的生理性磨耗,来建立这种一致的咬合引导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印本页 第二章 (牙合)与颌位 [题目答案分离版] 字体:大 中小 一、A1 1、 按照形态特征分型,牙列分为

A. 恒牙列、乳牙列、混合牙列

B. 方圆型、尖圆形、椭圆型

C. 正常牙列、异常牙列

D. 正常恒牙列、异常恒牙列

E. 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按照形态特征分型,牙列分为方圆型、尖圆形、椭圆型。 【该题针对第二章(牙合)与颌位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横牙合曲线有哪些牙尖的连线所构成

A. 左右两侧磨牙舌尖的连线

B. 左右两侧双尖牙的颊舌尖的连线

C. 左右两侧磨牙颊舌尖的连线

D. 左右两侧磨牙颊尖的连线

E. 左右两侧双尖牙舌尖的连线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横(牙合)曲线是连接一侧磨牙的颊尖、舌尖及对侧同名牙的颊尖、舌 尖的一条向下凸的线。但必须是相对应磨牙。 【该题针对第二章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3、不属于Spee曲线特点的是

A. 为下颌牙列的纵曲线

B. 形成一条向下凹的曲线

C. 连接下颌切牙切缘、尖牙牙尖及前磨牙、磨牙的颊尖

D. 在切牙段较平

E•自尖牙起向后逐渐降低,到第一磨牙远中颊尖处最低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Spee曲线:它是连接下颌切牙的切嵴、尖牙的牙尖以及前磨牙、磨牙的 颊尖所形成的一条向上凹的曲线。该曲线在切牙段较平,自尖牙起向后则逐渐降低。于 第一磨牙远颊尖处为最低点,往后又逐渐升高。它表明下颌牙弓的(牙合)面不是一个 平面,而是一个有规律的凹面; 表示在同一下颌牙列中, 各牙的上下位置不在一个平面。

【该题针对不属于Spee曲线特点的是”知识点进行考核】 4、下列哪项不是替牙期间的特征

A. 左右中切牙之间有一间隙

B. 侧切牙向远中倾斜

C. 前牙拥挤

D. 磨牙关系偏近中

E. 暂时性的深覆(牙合)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替牙期间的特点 约在6岁时,第一恒磨牙萌出,即为替牙期的开始。约至 12岁时,乳牙全部为恒牙所 替换,即为替牙期的结束。故从 6〜12岁,皆属替牙期。替牙期间的特点常表现为暂时 性错,此类错在的发育过程中常可自行调整为正常。 1•中切牙间间隙。

2. 侧切牙歪斜。

3. 前牙拥挤 恒切牙初萌时,可能显示拥挤状态,随着颌骨的长大,恒牙列逐渐排齐,牙 弓规则。若在颌骨发育

完全之后,牙列仍是拥挤的,即属异常。 4. 磨牙关系偏远中。

5. 暂时性深覆(牙合)。

5、乳牙(牙合)期间特征不包括

A. 无明显倾斜

B. 曲线不明显

C. 平齐末端

D. 牙列拥挤

E. 覆深(牙合)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乳牙期间的特点 完整的乳牙约在2岁半时建成。从2岁半至6岁,皆属乳牙时期。 1. 从2岁半至4岁期间的特征为

(1 )牙排列紧密而无间隙。 (2) 切缘及面尚无显著磨耗。 (3 )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彼此相齐,成一垂直平面。 2. 4〜6岁期间的特征是

(1)牙排列不紧密,前牙间隙逐渐形成。 (2 )牙的切缘及面产生显著磨耗。 (3) 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不在同一个平面上, 下颌第二乳磨牙移至上颌第二乳 磨牙的稍前方。 【该题针对第二章(牙合)与颌位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6、没有咬合接触的是 A. 牙尖交错位 B. 下颌姿势位

C. 正中关系

D. 前伸位

E. 下颌后退接触位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下颌姿势位曾称为息止颌位。当口腔在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的时候, 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颌牙弓自然分开,从后向前保持着一个楔形间隙,称之为息止 (牙合)间隙,一般为 1〜3mm (下颌姿势位的垂直距离与 垂直距离之差)。此时下颌 所处的位置,称为下颌姿势位。 【该题针对第二单元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7、建(牙合)过程中向前的动力为

A. 唇颊肌

B. 升颌肌和舌肌

C. 咽肌

D. 表情肌

E. 舌骨上肌群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向前的动力:颞肌、咬肌、翼内肌(升颌肌)的咀嚼力及舌肌;向后的 动力:口轮匝肌、上下唇方肌、颊肌、颏肌、颧肌等。

8、Bennett运动是指

A. 下颌的侧方运动

B. 下颌的前伸运动

C. 下颌的边缘运动

D. 下颌的开闭运动

E. 下颌的功能运动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Bennett就是贝内特,一个人名, Bennett运动是指下颌的侧方运动。

9、上颌乳尖牙的近中和远中出现的间隙称为 A•生长间隙

B. 灵长间隙

C•替牙间隙

D. 可用间隙

E. 必须间隙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灵长间隙是出现在上颌乳侧切牙与乳尖牙之间,下颌乳尖牙与第一乳磨 牙之间的间隙 【该题针对第二章(牙合)与颌位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10、影响牙尖交错牙合稳定最重要的因素是

A. 正中(牙合)接触良好

B. 牙列排列整齐

C. 无前伸干扰

D. 无非工作侧干扰

E. 牙周组织健康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11、可以认为是牙合创伤的是

A. 反牙合

B. 内倾性深覆

C. 牙列排列不整齐

D. 平衡牙合

E. 对牙周组织产生损伤的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12、长正中”所指的滑动距离为

A. 由下颌后退接触位自如滑到牙尖交错位

B. 由牙尖交错位向前滑到下颌后退接触位

C. 由下颌后退接触位向前滑到牙尖交错位

D. 由牙尖交错位自如地直向前滑动到下颌后退接触位

E. 由下颌后退接触位自如地直向前滑动到牙尖交错位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牙尖交错位与下颌后退接触位之间有 1mm左右的距离,为长正中。下 颌后退接触位可自如的向前滑动 1mm,达到完全咬合。 【该题针对第二单元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13、有关正中关系的定义中,说法错误的是

A. 下颌适居正中

B. 髁状突处于关节窝的后位

C. 在适当的垂直距离下

D. 它的最后位是下颌后退接触位

E. 是一个功能性的下颌位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正中关系是指下颌不偏左、不偏右,适居正中,髁突处于关节窝的后位, 在适当的垂直距离时,下颌骨对上颌骨的位置关系。髁突在关节窝的后位时,髁突对上 颌的位置称为正中关系位。它是一个稳定而可重复性的位置,是一个功能性的后退边缘 位,如果迫使下颌再向后退,则会由于附着在下颌骨上的肌肉受拉,髁突后方的软组织 受压而感到不适。

14、尖牙保护(牙合)的特点是

A. 侧运动时,工作侧只有尖牙形成接触

B. 侧运动时,工作侧只有尖牙脱离接触

C. 侧运动时,非工作侧只有尖牙形成接触

D. 侧运动时,非工作侧只有尖牙脱离接触

E. 非正中时双侧尖牙形成均匀接触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正常乳牙列大多存在生理间隙。临床可见随年龄增大二,生理间隙变大。 建(牙合)初期,下牙弓微处于远中位置,上下乳磨牙一名牙尖相对。以后因下颌牙弓 向前移动的速度大于上颌牙弓, 才逐渐建立中性(牙合)关系。正常乳牙he的特征是终 末平面平齐为多, 终末平面平齐为多是指远中面彼此相齐较多。 乳前牙上下关系近似于 垂直. 【该题针对尖牙保护(牙合)的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

15、尖牙保护(牙合)的(理论)依据是

A. 尖牙的位置和解剖结构能抵御较大咀嚼力

B. 尖牙是恒牙中萌出最晚的牙

C. 尖牙在恒牙中往往存留到最后

D. 尖牙易在牙列中处于唇舌错位状态

E. 尖牙是一个不重要的牙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尖牙保护(牙合)是以尖牙作支撑,对其他牙齿起到保护作用。 (1)特点 正中关系(牙合)与正中(牙合)协调;侧方咬合运动时。工作侧只有尖牙 保持接触,非工作侧牙齿不接触;在作前伸咬合运动时,上下颌前牙切缘相对接触,后 牙不接触。 (2 )尖牙的有利条件 ①尖牙具有适合制导的舌面窝,可导致(牙合)力趋于轴向;② 根长且粗大,支持力强;③尖牙位居牙弓前部,在咀嚼时构成三类杠杆,能抵御较大的 咀嚼力;④牙周韧带感受器丰富,对刺激敏感,能及时调整反应。 【该题针对第二章(牙合)与颌位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16、牙列拥挤最常见的原因是

A. 伸舌吞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