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测评 人民版必修2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测评 人民版必修2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测评 人民版必修2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测评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异彩纷呈。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 )

解析:西装源于西方国家,长袍马褂是中国的传统服装,中山装体现“中西合璧”但没有融合“满汉风格”,故排除A、B、D三项;旗袍是在满族妇女服饰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服装的长处而形成的,同时具有中西合璧、满汉风格的特点,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2.“摩登姑娘、太太们……全都装饰着舶来的服饰用品……以期脱胎换骨,由黄皮肤黑眼珠渐渐地变成优生的雅利安或是斯拉夫的新种。”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服饰和饮食的西化

B.洋货在中国的畅销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解析:“全都装饰着舶来的服饰用品”等信息,说明人们出现了盲目学习西方社会习俗的现象,故C 项符合题意。

答案:C

3.(2012浙江文综)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材料主要反映了外国商品在中国的销售情况,说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材料主旨不是要说明国人办报的情况,故C项说法正确,B项表述错误。外国杂货的销售情况不能直接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故A项说法错误。1862年的时候,外国商品还不是一般百姓能享受的,故D项说法错误。

答案:C

4.(原创)某征婚广告称:“女子须不缠足者;须知字者;男子不娶妾;男死后,女可再嫁;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这说明( )

A.废止缠足成为社会时尚

B.新文化运动影响深远

C.传统婚姻观念受到挑战

D.封建正统思想销声匿迹

解析:该“征婚广告”中提出的要求,反映了我国新式婚姻观念的出现,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5.《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载:“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这一近代婚姻礼俗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

B.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C.民主进步思潮的熏陶

D.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解析: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以土地改革完成为标志,不是近代婚姻礼俗变化的原因,故D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经济因素,B、C两项属于思想因素。

答案:D

6.山西一个乡绅曾在《退想斋日记》中写道:“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该日记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开始出现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C.洋务运动期间

D.中华民国成立初期

答案:D

7.1912年以后,跪拜、作揖等被鞠躬、握手所取代。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教育制度的改革

B.底层民众的呼声

C.领袖的个人决策

D.民国政府的倡导

解析:中华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曾采取移风易俗的措施,其内容之一是用点头、鞠躬、握手取代传统的跪拜作揖,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史实不符。

答案:D

8.1912年1月11日,《民立报》提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这表明中华民国( )

①提倡女权②主张男女平等③倡导女子关心国事④消灭了性别歧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就“天下兴亡,匹‘妇’有责”而言,①是间接体现的观点,②和③是直接说明的理念,故A项符合题意;消灭性别歧视不可能仅凭一份报纸而解决,故排除B、C、D三项。

答案:A

9.1880年,刘锡鸿等官员认为,修建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召”,致使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这说明清政府搁置修路倡议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

B.列强借修路控制中国

C.资金和技术严重缺乏

D.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

解析:“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召”等信息,反映了封建传统迷信思想阻挠近代铁路的兴修,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不符。

答案:D

10.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0年的中国上海,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

A.商人吴某乘坐有轨电车去谈生意

B.街上不少路人穿着中山装

C.《申报》上刊登武昌起义的消息

D.同盟会成员陈某用无线电话与总部联络

解析:1908年,上海建成有轨电车交通系统,故A项符合题意;中山装出现在辛亥革命后,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无线电话出现在改革开放时期,故排除B、C、D三项。

答案:A

11.(2013浙江温州八校联考)右图是晚清《点石斋画报》描绘的美国妇女驾驶轮船的情景。图中文云:男女有别,中国为重,而其等级之所判,直将霄壤。泰西各国不然,自幼入塾,男女一体,故西女通书算者为多……美妇有名玛丽,现赴某轮船经理一切,而其夫亦在该船为大管,夫妇共事一船,而又女先乎男。《易·系辞上》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于此事可谓铁板注解。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A.该画报是中国近代第一份中文报刊

B.国人消除了男尊女卑的旧观念

C.女性优于男子符合中国传统的阴阳之道

D.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的传统观念

解析:题干材料中用男女平等的现象作为论据,证明《易·系辞上》中阴阳结合的观点,说明中国人重男轻女的观点受到冲击。A项不符合史实,《点石斋画报》为中国最早的旬刊画报,而不是中国第一份中文报刊。B项说法不符合当时史实。C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

答案:D

12.在近代中国,新式交通工具、通信工具的引进与推广所产生的影响,最为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

A.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B.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C.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D.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

解析:A、B、C、D四项均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和通信工具发展的影响,但B、C、D三项都是A项的一个方面,故A项正确。

答案:A

13.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成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见得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吗?”材料中使人民“开眼界”的是( )

A.广播

B.电影

C.电视

D.互联网

答案:B

14.在《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美女标准变迁》的文章中,介绍了20世纪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其中从20世纪初到30年代的标准先后有“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敢于婚姻自由的女人”“有身段的才女”等。出现这些标准的原因不包括( )

A.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B.五四运动促进妇女解放运动发展

C.中西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加深

D.妇女已完全摆脱了夫权的束缚

答案:D

15.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

A.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近代民族制帽业的发展有利于抵制洋帽的冲击,从侧面反映了西方文明对国民生活的影响,故B项符合题意;③和④均与图文材料中的信息不符,故排除A、C、D三项。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21分,第17题19分,共40分。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书写规范)

16.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提出:“社会各阶层的衣、食、住方式绝不是无关紧要的……整理、重视这

些场景是饶有兴味的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光绪年间(1875~1908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材料二在上海还陆续创建了一些轻工业企业,如面粉厂、纱厂、罐头食品厂等。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近现代中国社会》材料三1908年和1914年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相继传入上海,一些市民怕触电身亡,多不敢乘坐电车。为了吸引乘客,电车公司在车身外用斗大的汉字书写“大众可乘,稳而且快”。还向尝试乘车

的市民赠送牙膏和香皂等日用品。

——仲富兰《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概括指出上海社会生活近代化的主要表现。(6分)

(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走向近代化的原因。(9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简要分析,社会生活近代化的主要影响有哪些。(6分)

解析:第(1)问可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中“房屋多为西式”等信息,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进行归纳;第(2)问需结合材料二中“陆续创建了一些轻工业企业”等信息,从经济发展、地理位置等角度进行思考;第(3)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等方面进行概括。

答案:(1)西式建筑的出现;邮政事业的发展;电报事业的出现;新式航运业兴起;近代金融业形成;交通运输近代化;西式餐饮业兴起;中国人穿着西装。(每点1分,答出其中6点即可)

(2)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最早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近代生产方式产生较早,带动了生

活方式的变化;近代科学技术的传入,带来了交往联系与出行方式的变化;处于东南沿海地区,容易

受到西方风尚的影响。(答出其中3个层面即可)

(3)有利于革除陈规陋习,促进社会生活进步;有利于推进社会变革,加快政治经济发展;有利于转变思想观念,培养民主进步意识。(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

17.“社会史”是人类全部历史的浓缩,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演进与变化。识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某家庭在民国初期的三幅“老照片”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女性服饰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民国初期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主要成因。(10分)

(2)有人说:“流行的服饰是社会发展、变化状况的一个缩影。”试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一观点

的看法。(9分)

解析:第(1)问中的“变化”应注意从现象和实质等角度进行说明,“成因”需要依据“民国初期”

的时间条件入手分析;第(2)问应注意结合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国内外政策,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

面进行思考。

答案:(1)变化:妇女改穿旗袍并不再缠足、男子剪掉辫子,说明人们的服饰、生活习俗发生了重大

变化,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民众观念的更新和中西文化的冲突碰撞等。成因:辛亥革命的重大

影响;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民国政府实行移风易俗的改革;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如答其

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

(2)看法:这一观点正确反映了服饰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正确的。理由: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

的亲密(或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人民物质生活水平较低、高度集中的社会体制,导致了服装的

单调;20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实行、港台和欧美文化的影响、人民生活的富足、审美观念

的提高,导致了服饰的多样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阶段测评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阶段测评3 成绩:100分 一、单选题共30 题 题号: 1 本题分数:2 分 于1945年建立革命政府的少数民族群众的“三区革命”发生在() A、河北省 B、河南省 C、陕西省 D、新疆省 1944年秋发生在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三个专区。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D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2 本题分数:2 分 根据国共两党协议,红军主力改编为()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抗日义勇军 C、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D、抗日同盟军 注意“主力”二字。C并非主力红军改编而来。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A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3 本题分数:2 分

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对时局的宣言》,明确提出的口号是() A、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B、和平、民主、团结 C、和平、民主、团结、统一 D、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著名的三大口号。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民心、争取和平的诚意。D是重庆谈判期间中国共产党确定的一个战略方针。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B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4 本题分数:2 分 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的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桂南战役 C、枣宜战役 D、中条山战役 在1938年3月,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领导。B在1939年12月,第五军主力攻打昆仑关。C在1940年5月,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此役中殉国。D在1941年6-7月间在晋南中条山周围进行,国民党与日军伤亡比例几乎20:1。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A 本题得分:2 分 题号: 5 本题分数:2 分 1933年,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的抗日队伍是()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课形考任务6(专题测验六)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课形考任务6(专题测验六)答案: 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网络课形考任务 6(专题测验六) 答案专题测验六 一、判断题 题目 1 1、新中国成立后, 土地改革成为中国共产党改变农村土地结构,稳定社会局面的重要手段。 选择一项: 对 题目 2 2、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国内的任务就是消灭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选择一项: 错

题目 3 3、毛泽东主席在《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中,鞭辟入里地分析了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的性质及危害。 选择一项: 对 题目 4 4、1949 年 1 月 31 日,北平和平解放。 入城仪式上解放军穿过东交民巷,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 选择一项: 对 题目 5 5、《北京条约》 中规定列强在东交民巷享有的一系列“特权” 包括: 东交民巷不许中国人居住,不准设立中国衙署,其行政管理权与驻兵权完全属于列强,中国政府无权过问。 选择一项: 错 题目 6 6、毛泽东在

1949 年 6 月 30 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明确提出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人民民主国家结成国际统一战线的外交策略。 选择一项: 对 题目 7 7、195 2 年 10 月 26 日,由西铺村 23 户贫农组成的第一个集体生产合作社正式成立。 选择一项: 错 题目 8 8、由于西铺村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时村民都比较穷, 凑起来只有三条驴腿的牲畜股,没有农具和车辆,因此被人们称做“三个驴腿” 穷棒子社。 选择一项: 对 题目 9 9、1993 年 3 月,作为“红色资本家” 最典型代表的荣毅仁出任国家副主席,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肝胆相照和荣辱与共。

高中历史必修一中国近代史

第二讲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1840年至1900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 直接原因:保护鸦片贸易(1839年6月,虎门销烟。英国政府闻讯,决定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过程:1840年6月,英国舰队入侵广东海面,鸦片战争爆发; 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1842年1月,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 清政府屈辱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关税,由双方商定。 影响: 1.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2.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3.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同上 直接原因:修约被拒。 过程: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随后法国加入。英法联军接连攻陷天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咸丰帝逃亡热河。 美俄两国趁火打劫,俄国趁机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影响: 1)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遭到更严重的破坏;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 抗(太平天国);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本课要旨: 1.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 结果; 2.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明治维新后,日本军事实力的上升,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导火线:朝鲜农民起义。 过程:1894年,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朝鲜平壤清军陆战失利。

中考历史总复习中国近现代史阶段性测评卷

中国近现代史阶段性测评卷 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B ) A.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C.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 D.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2.“当时人们觉得外国人在广州一处通商已不易防范,现在更横行天下,防不胜防,广州地方官商也觉得以前一处通商有发大财的机会,现在意外财源禁绝……且上海日盛一日,广州日形衰落。所以《南京条约》后,他们与外国人的感情最坏、冲突最多。”据此可知,导致当时广州人与外国人感情最坏、冲突最多的条款是( B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五口通商 C.赔款2 100万元 D.协定关税 3.《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材料表明( D ) A.中国已经完全成为美国的殖民地 B.帝国主义完成了对中国的瓜分 C.外国公使帮助清政府管理官吏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4.下表反映出《马关条约》带来的影响之一是( C ) A.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B.扩张了列强在华经济势力 C.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D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提倡实业救国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提倡民主、科学 6.1948年8月,朱德就解放战争第三年的任务、战略决战的地点、时机和条件等问题发表了看法:“中原战场是决战战场。自古以来谁在中原取得胜利,最后胜利属于谁的问题就能解决……”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原决战”是( C ) A.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7.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曾直言不讳地说:“机器进口,恐非西国之福也。”一位英国人也曾说过,中国多织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形考二2018课件

1.【单选择题】迫使国民政府正式对日作战的是()。 选择一项: a. 九一八事变 b. 八一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一二八事变 2.【单选择题】下面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奠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b. 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c. 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 九一八事变爆发的第二天,中共立即发表宣言,倡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单选择题】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共同点是()。 选择一项: a. 政治基础相同 b. 社会主要矛盾相同 c. 主要任务相同 d. 合作方式相同 4.【单选择题】下列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淞沪会战结束②平型关大捷③台儿庄战役④南京陷落 选择一项: a. ②③①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②④③ d. ①②③④ 题目 5 正确 获得 4.00 分中的 4.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表明日本侵华战略意图失败的战役是()。 选择一项: a. 台儿庄战役 b. 太原会战 c. 淞沪会战 d. 平型关大捷 题目 6 正确

获得 4.00 分中的 4.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 选择一项: a. 忻口战役 b. 平型关大捷 c. 临沂战役 d. 台儿庄战役 题目7 正确 获得 4.00 分中的 4.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最主要的目的是()。 选择一项: a. 指明抗战的正确道路 b. 总结抗战的经验 c. 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 d. 开辟敌后战场 题目8 正确 获得 4.00 分中的 4.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日本速战速胜灭亡中国计划破产的标志是()。 选择一项: a.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b. 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c. 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的顽强抵抗 d.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扩大 题目9 正确 获得 4.00 分中的 4.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下面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 西方国家普遍支持日本帝国主义改变战略方针 b. 汪伪政权是日本帝国主义推行侵华政策的产物和工具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形考四2018年

答案: 【单选择题】按“三三制”原则建立的政权,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主要的依据是()。 选择一项: a. 孤立了顽固势力 b. 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 争取了中间力量 d. 调动了一切反日阶级、阶层的积极性 题目2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中共在抗战时期提出了不同于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其主要依据是()。 选择一项: a. 社会性质的变化 b. 革命力量的变化 c. 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 d.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题目3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建设抗日根据地的一系列措施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选择一项: a. 整风运动 b. 实行“双减双交” c. “三三制”原则 d. 精兵简政 题目4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前提是()。 选择一项: a. 推翻国民党统治 b.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c. 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 d. 打败日本侵略者 题目5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抗战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始终存在的原因是()。 ①英美等反对统一战线破裂②中共与妥协投降行径进行坚决的斗争 ③蒋介石反共但又不敢彻底破裂④日本始终坚持灭亡中国的方针 选择一项: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题目6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抗日战争胜利后,内战并未立即爆发,主要原因是( )。 ①国民党尚未完成军事部署②阶级矛盾尚未成为主要矛盾 ③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④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选择一项: a. 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 题目7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人民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其主要依据是( )。

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练习题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模拟)试卷 (课程代码 370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天津条约》的签订 C、《北京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2、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A、仿效欧美政体 B、发展资本主义 C、延续反动统治 D、缓和阶级矛盾 3、科举制是清政府在下列哪次活动中废除的?()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预备仿行宪政” 4、在内容上,清末“新政”和洋务运动以及戊戌变法运动相比,独有的一项是() A、练新军 B、兴学堂 C、废科举 D、行立宪 5、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是() A、官僚资产阶级 B、买办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6、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是() A、资产阶级工商业者 B、华侨 C、会党 D、留学生为骨干的青年知识分子 7、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岳王会 8、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海内外建立了一系列的革命团体。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此类的是() A、华兴会 B、光复会

C、强学会 D、岳王会 9、在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中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是() A、邹容 B、陈天华 C、章炳麟 D、严复 10、热情讴歌革命的文章《革命军》的作者是() A、章炳麟 B、邹容 C、陈天华 D、孙中山 11、中国()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政党。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12、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是()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民报》 D、《新民丛报》 13、下列关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中提出的“平均地权”和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的“平均分配土地”的评价中,正确的是() A、都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 B、都实行了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的措施 C、都发挥出了发动群众的有力理论武器的作用 D、都没有很好地实现并保障农民的土地要求和权益 14、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为代表的改良派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论战。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胡适 D、张东荪 15、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中,改良派的主要舆论阵地是()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民报》 D、《新民丛报》 16、()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中华民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 D、金田起义

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时间表

中国近代史时间表 1840鸦片战争(英) 18415三元里人民抗英(《申谕英告示》,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18428《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 18654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1866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器厂 海关试办邮政 1872上海轮船招商局(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1873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昭文新报》(汉口) 1877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1882电话传入中国 1883—1885中法战争,打开中国的西南门户 1884新疆行省设立 1894兴中会成立,“振兴中华” 9黄海海战 中日甲午战争 1895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 4《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两半化程度;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三国干涉还 辽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反割台战争 俄国军舰在胶州湾“过冬” 1896“大清邮政局”建立(辛亥革命后改称中华邮政局) 8上海徐园放映“西洋影戏”,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 189711德国占领胶州湾 12俄国强占旅顺口和大连湾 18986维新变法(戊戌变法)开始(维新变法中,《强学报》、《中外纪闻》、《时务报》)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 严复翻译《天演论》出版 18999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列强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义和团运动爆发 年底袁世凯围剿义和团 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 190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9《辛丑条约》,沦为两半社会,此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1905中国同盟会成立 《定军山》,中国人民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1906天津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建成 无线电报创设 朱执信《民报》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马克思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单元测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30分) 1. 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瑗珲条约》 2. 1842年,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3.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A.香港工人拒修法舰 B.太平军抗击外国侵略者 C.黑旗军抗击日军 D.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4. 基督教团体在中国设立的最大的出版机构是()。 A.强学会 B.广学会 C.南学会 D.保国会 5. 1839年,林则徐组织翻译了英国人的《地理大全》,编成了()。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天演论》 D.《救亡决论》 6. 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中喊出的响亮口号是()。 A.救亡 B.图存 C.振兴中华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7.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 A.政治控制 B.军事侵略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8.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9.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

A.经济技术落后 B.社会制度腐败 C.思想文化保守 D.军事装备落后 10. 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A.俄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11.清王朝统治前期曾出现国家统一、政权巩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局面,史称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12. 中法战争期间,率领清军和民众取得“镇南关大捷”的老将是() A.刘铭传 B.丁汝昌 C.冯子材 D.关天培 13. 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是() A.日本侵略军 B.俄国侵略军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14.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专制政权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B.鸦片战争的爆发 C.自然灾害频发 D.洪秀全等人的宣传 15. 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A.永安建制 B.北伐失利 C.天京事变 D.洪秀全病逝 16.最早对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作出完整表述的人是() A.冯桂芬 B.马建忠 C.王韬 D.郑观应 17. 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是

2018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形考一

1.【单选择题】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严格意义上说,是从()开始的。 选择一项: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孙中山 d.严复 题目2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2.【单选择题】高度评价十月革命,说从“刀光火色”中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的是(选择一项: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题目3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题干 【单选择题】1920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选择一项: a.陈独秀 b.毛泽东 c.董必武 d.李大钊 题目4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1922年至1923年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是()。选择一项: a.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b.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c.香港海员罢工 d.开滦煤矿工人罢工 题目5)。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题干5 【单选择题】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选择一项: a.中国国民党一大 b.中国国民党二大 c.中国共产党一大 d.中国共产大二大 题目6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的标志是()。选择一项: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整理党务案 c.“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d.中山舰事件 题目7 正确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是()。 选择一项: a.蒋冯战争 b.蒋桂战争 c.直奉战争 d.中原大战 题目8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彻底清算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会议是(选择一项: a.中共六大)。 b.八七会议 c.三湾改编 d.遵义会议 题目9 正确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精心总结

第三章:辛亥革命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的激化,一方面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外国在华投资规模急速扩张,铁路、矿山的利权成为列强掠夺的重要目标;另一方面,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发生了拒俄、拒法、抵制美货等爱国运动,以及收回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等。全国性的民变和爱国运动,反映广大人民再也无法照旧生活下去了。 (二)、清未“新政”及其破产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为“洋人的朝廷”1901年4月设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 1、“新政”的内容:一、改革官制,整顿吏治,1901年7月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二、改革兵制,训练新军,各省筹建武备学堂,裁汰绿营和防勇;三、改革学制,提倡新学,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四、奖励工商,兴办实业,颁布《商律》,对兴办实业有贡献者进行奖励。 2、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及其破产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钦定宪法大纲》。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清王朝封建统治,借立宪之名加强皇权,并非真正向资本主义迈进的立宪,不仅引起立宪派不满,而且加剧了统治集团内的矛盾。清政府陷入无法照旧统治下去的境地。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的形成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其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一)、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1894年下半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标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1895年春,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1895年10月孙中山决定发起广州起义,由于消息事先走漏,起义失败。 1900年10月孙中山又在惠州起义,最终失败。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资产阶级革命派著书立说,使民主革命思想迅速地传播开来。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驳斥康有为的保皇观点,强调中国人有能国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邹容——《革命军》,阐述了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抨击了外国列强瓜分中国的罪恶图谋,揭露了清政府的卖国行径,号召人民推翻这个“洋人的朝廷” 继兴中会之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各地陆续成立,其中重要的有黄兴—华兴会,蔡元培—光复会及科学补习所岳王会等。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等人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一)三民主义学说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它一贯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但是民权主义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也难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政治革命)

高中历史专题中国近代化

高中历史专题中国近代化 高中历史专题中国近代化(从现代化的视角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主体内容) 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资本主义现代化探索时期(1840——1949年) (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近代化的探索开始了。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表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1、表现: (1)经济上: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 近代工业。(2)政治上: 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3)思想文 化上:开始了“西学东渐”,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了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2、原因:外部西方侵略的刺激和内部先进人士的抗争、探索。3、水平:近代化的领域主要在经济方面,是物质层面的近代化。,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 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 展过程。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

元到多元的转变。4、主角:地主阶级洋务派5、结局:没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之路。(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19年),也是最重要的阶段。1、表现: (1)经济现代化: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它分为两个时期: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棉纺织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2)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从清政府来看,从资产阶级内部来看,从北洋军阀的统治来看,(3)思想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资产阶级维新派: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主张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 资产阶级革命派:则把从西方学到 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并把理论学习和革命宣 传变为实际行动,发动了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激进派:则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动摇了 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1/5页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 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 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 (4)文化领域现代化: 教育:新式学堂兴办、科举制废除。文学革命等。2、水平:由物质层面上升到政治制度和

中国近现代史阶段测评

题号: 1 本题分数:2 分 1945年,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的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六届七中全会 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洛川会议 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召开的中共七大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会议,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把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 标准答案:B 题号: 2 本题分数:2 分 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大规模破袭进攻战是()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阳明堡战役 D、忻口会战 1940年八路军的对日作战战役。B是八路军也是中国抗日军队的对日作战的第一次胜利。C 是八路军的另一次对日作战战役。D是国民党军队为保卫太原而进行的战役。BC均为配合D。 标准答案:A 题号: 3 本题分数:2 分 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的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桂南战役 C、枣宜战役 D、中条山战役 在1938年3月,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领导。B在1939年12月,第五军主力攻打昆仑关。C在1940年5月,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此役中殉国。D在1941年6-7月间在晋南中条山周围进行,国民党与日军伤亡比例几乎20:1。 标准答案:A 题号: 4 本题分数:2 分 日本制造的策动华北五省二市“防共自治”运动的事变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皇姑屯事变 D、卢沟桥事变 华北事变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继续南下的事件。顾名思义即可。 标准答案:B 题号: 5 本题分数:2 分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发动过三次反共高潮,其中第二次又称() A、晋西事变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C 4.C 5.A 6.C 7.C 8.D 9.D 10.C 11.B 12.B 13.C 14.A 15.B 16.B 17.B 18.B 19.D 20.C 21.D 22. A 23. C 24. A 25.C 26.D 27. D 28.C 29. A 30. B 31. A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D 2. ABCD 3. AB 4. ABD 5.BCD 6. ABCD 7. ABD 8.ABC 9.CD 10. ABD 11. ABC 12.BCD 13.BCD 14.ABC 15.ABCD 16.ABCD 17.ABC 18.AC 三、简答题 1.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参考答案: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它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2.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所进行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答:历史进入20 世纪,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宣传革命的书籍报刊纷纷涌现,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1903 年,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邹容创作了《革命军》,阐述在中

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陈天华创作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痛陈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清政府已经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号召人民推翻清政府。 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在各地相继成立。从1904 年开始,出现了10 多个革命团体,其中重要的有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这些革命团体的成立为革命思想的传播及革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组织力量。 3.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三民主义”即名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也就是社会革命,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地价,则归国家,为民共享。国家还可以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4.简述三民主义的影响 答: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5.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答: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的主要内容是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

【中国近代史综合复习指导】中国近现代史各阶段历史特征

专题六:中国近现代史各阶段历史特征 中国近代史综合复习指导 从1840年到1949年的近代中国风云变幻,大潮迭起,民族危亡之紧迫,新旧冲突之尖锐,各阶级各阶层间斗争之激烈,在以往历史中是罕见的。如何从这错综复杂的历史表象中梳理出历史深处的线索,把握住内存的联系,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以往综合复习中国近代史,在采用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三线复习法或由此细分的列强侵华史、历代反动统治史、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旧民主主义抗争史、四大阶级探索史、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六线复习法时,往往只重视纵向发展而忽视横向的互动联系,不利于培养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 本表将近代史分为晚清前期、晚清后期、中华民国北洋政府统治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四大时期,从世界形势与列强侵华、社会经济与阶级关系、主要矛盾与政局变迁、思想探索与文化发展四方面,试图对近代中国历史阶段特征作一较为全面、整体、宏观的揭示,提供一条复习新思路,把对现行课本知识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并形成历史思维的两个侧面,一是善于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宏观、立体地把握各时代脉搏;二是在分析一件史实时,能自觉地把它放到历史整体的内在联系和交叉影响中去考察认识。 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各种变化的考察,者必须置于国际大背景下进行,并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社会经济结构的演变间的互动联系为基本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化的根源在于东西方列强的疯狂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卖国,这又决定了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把反帝与反封建结合起来,同时也正由于革命对象过于强大,单靠任何一个阶级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必须唤醒广大民众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民族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及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壮大和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抗争,则是中国半封建化、近代化的根源。近代中国经济成分主要包括封建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受经济性质和各历史阶段社会矛盾的影响,各经济成分间既有密切联系,也有尖锐对立,这决定了近代中国阶级关系、社会政治局面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中国的变革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借鉴他国经验,照搬任何国家都不行,必须走自己的道路。 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是为了给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决不意味着苛求故人。独立和富强是近代中国社会两大主题,各阶级的活动都有不同程度的触及。辩证唯物史观要求我们以科学的分析打破贴标签式的思维定势,实事求是地依据特定历史条件和在历史发展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第三章

第三章辛亥革命 本章重点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活动(成立政党、宣传与辩论、组织武装起义等) 2、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 3、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4、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本章提示 注意比较资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改良的区别,理解革命是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的最好途径和手段 重要考点讲解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回收利权”运动:20世纪初铁路和矿山的利权是列强掠夺的重点。中国人民开展了回收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 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3、清末新政的部分内容:1901年设立督办政务处开始新政。主要有: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颁布《商律》等。 4、“预备立宪”与“皇族内阁”: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 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6、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904年后,华兴会(黄兴在长沙组建),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成立。 7、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8、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焦点: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 9、革命的思想宣传家及其代表作: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阶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阶段测评2 题目一二三四五六 七分数得分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1临时中央政治局迁到中央根据地后全面推行“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在福建开展的运动是A肃反运动B反对“邓、毛、谢、古”的斗争C 整风运动D反对“罗明路线”的斗争2毛泽东提出以农村为中心初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的文章是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井冈山的斗争》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反对本本主义》31930年到1931年在红一方面军三次反“围剿”斗争胜利的基础上形成了A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B左右江革命根据地C湘鄂西革命根据地D中央革命根据地4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是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D百色起义5在国统区开展反国民党文化“围剿”过程中被毛泽东誉为文化新军最伟大和最英勇旗手的是A瞿秋白B鲁迅C邹韬奋D 茅盾6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达到成熟的时期是A国民大革命时期B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71921年7月23日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城市是A北京B广州C上海D武汉8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A陕北保安地区B陕北洛川地区C陕北瓦窑堡地区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9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的工人运动是A 香港海员罢工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D

省港工人罢工10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A 民主与科学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自强求富111920年陈独秀等建立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是A北京共产主义小组B上海共产主义小组C武汉共产主义小组D广州共产主义小组12北伐战争正式开始的标志是A1925年7月国民政府的成立B1925年8月国民革命军的组建C1926年5月北伐先遣军进入湖南D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举行誓师典礼13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的是A胡适B鲁迅C李大钊D陈独秀14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A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B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C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D土地革命总路线15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四大16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孙中山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B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C中国共产党三大的召开D中共中央杭州西湖特别会议的召开17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A中山舰事件B整理党务案C四一二政变D七一五政变18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独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事件是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新文化运动19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A中山舰事件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单项选择题: 1.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主要是因为它() A.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要求 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 C.适应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 D.提出了平均地权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2.1903年6月,()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 A.陈天华 B.邹容 C.章炳麟 D.梁启超 3.1903年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著作 A.《猛回头》 B.《警世钟》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4.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强学会 B.兴中会国民党 5.武昌起义的主力是() A.同盟会会员B.留学生C.新军D.人民大众 6.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A仿效欧美政体B发展资本主义 C延续反动统治D缓和阶级矛盾 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 ) A.南昌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9.辛亥革命爆发前,长期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的是( ) ①日知会②兴中会③文学社④同盟会⑤共进会⑥保路同志会 A.①⑤ B.④⑥ C.③④ D.③⑤ 10.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是()

A.黄花岗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保路运动 D.广州起义 1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A.北京 B.南京 C.广州 D.上海 1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试训政纲领》 13.中华民国元年是() A.1910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13年 14.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1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使其难以在中国建立稳定的统治秩序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6.辛亥革命的失败是指() 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没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C.没有打击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D.没有促进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 17.1912年8月,宋教仁为推行政党政治和建立责任内阁制,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党派在北京组成() A.中华革命党 B.国民党 C.统一共和党 D.国民共进会 18.二次革命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 ) A.革命党人军队不足 B.国民党力量涣散 C.袁世凯军队强大 D.袁世凯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 19.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了(),组织武装反袁 A.中国同盟会 B.国民党 C.兴中会

近代史第三章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诸多“盛世”,出现在清代的是(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之治 D、康乾盛世 2、武昌起义前夕,在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 )。 A、湖南 B、湖北 C、广 东D、四川 3、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是()。 A、封建社会 B、半封建社会 C、半殖民地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振兴中华”口号最先是()提出来的。 A、林则徐 B、魏源 C、康有为 D、孙中山 5、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建革命团体()。 A、华兴会 B、光复会 C、兴中会 D、同盟会 6、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同盟会于()年成立。 A、1895 B、1898 C、1904 D、1905 7、同盟会的机关报是()。 A、《战斗报》 B、《红星报》 C、《民报》 D、《民权报》 8、(),武昌起义爆发,起义军一夜之间就占领武昌,取得了首义的胜利。 A、1910年10月1日 B、1911年10月1日 C、1911年10月10日 D、1911年10月11日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中国宪法》 B、《中华民国宪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天津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11、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形成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天津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12、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 A、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近代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