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动机..
动机与第二语言习得

动机与第二语言习得
动机是一个人学习的关键,与学习效果密切相关,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分析和研究,掌握学习者的动机情况,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同时也为整个第二语言学界提供理论支持。
学习者在学语时,受各种因素影响,如态度、动机、智力、认知方式、学习策略等方面。
其中动机为内部因素,其余皆为外部因素。
人的行为由内部动机驱使。
同样,留学生学习汉语是在想要掌握和运用汉语的动机下产生的行为。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学习动机强烈,学习者就更有可能达到所期望的学习目的。
近年来,研究发现,学习动机是区别学习者及影响其学习成果的重要因素。
(王永亮等2015)因此,在二语教学中要重视学习者自身的因素,注重对学习者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培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以达到较好的教授第二语言的目的。
试论二语习得中的学习动机

试论二语习得中的学习动机Try to talk about learning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摘要】学习动机是影响二语习得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积极的动机可使学习者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潜能和天赋。
同时,学习者在二语习得上所取得的效果有助于维持和强化现有的学习动机,使学习更有成效,从而形成外语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本文分析了二语习得中学习动机的类别,并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希望能对第二语言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abstract 】learning motiva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proces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Positive motivation can make learners to maximize its potential and tal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effect learners have on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helps to maintain and strengthen the existing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make learning more effective, so as to form the virtuous circle on the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tegoryof learning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puts forward a method to inspir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hope to make some contribution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关键词】二语习得;学习动机理论;英语教学【key word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 of Learning motivation; the English teaching一、引言One, the introduction学习动机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是第二语言习得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语学习动机模式第二语言习得

二语学习动机模式与第二语言习得摘要:学习者差异的研究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动机是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
本文回顾了几种主要的动机模式,并基于这些理论模式提出了几点如何激发和保持英语学习动机的建议。
关键词:二语习得学习动机动机模式1.引言二语习得研究向着多元化、多层次、多侧面的方向发展。
其中,个体差异及其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作用得到了充分重视。
动机是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的重要领域,是影响语言学习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之一。
2.语言学习动机模式学习动机是一种认知和情感的唤醒状态,促使学习者一段时间内付出努力以达成一系列既定目标。
一些学者试图建立动机模式,以尽可能对动机进行全面研究,二语习得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2.1 社会教育模式20世纪50年代以后,gardner & lambert创立了二语学习动机理论,他们提出了动机的社会教育模式。
gardner 认为动机是语言学习的最主要因素,动机包括努力程度、学习意愿和积极的态度,可分为融入型动机和工具行动机。
融入型动机反映了学习者对使用目标语的群体及其文化有着极大的兴趣,并希望自己能融入该群体及文化。
工具型动机范反映的是学习一种新的语言给学习者带来的实际价值和利益。
社会教育模式包括二语习得过程的四个方面:社会环境、个体差异变量、语言学习环境和学习结果。
在此模式中动机被视为语言学习中付出的努力和愿望以及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态度。
2.2学习动机过程模式dornyei 是把动机过程研究引入二语习得领域的领路人,他认为,二语动机研究中许多争论和分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时间角度重视不够,二语学习动机研究应当和具体的学习行为和过程相结合,由此,他和otto(1998)构建了基于动机和时间关系的学习动机过程模式。
这一模式最初包括3个层面,即语言层面、学习者层面和学习环境层面。
dornyei首先将动机和具体的学习环境相结合,而且融入了认知心理学的价值观、信念等因素,提出了动机模式三层次说,后来又将这个动机三层次说完善为三的阶段:包括前行动、行动和后行动三个阶段。
动机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及对策

R 研究ESEARCH OCCUPATION2013 06124摘 要:动机因素对二语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速度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研究动机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探索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的方法,对外语教学来说将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动机因素 二语习得 影响 对策动机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及对策文/周晓阳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人际交往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人进行二语学习,以英语学习为代表的二语学习最为突出。
动机因素对二语习得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积极的动机因素与成功的二语习得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对外语教学来说是个重要的启示,教育者可以通过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加快学习者二语习得的过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动机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学习动机是学习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在二语习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学习成功者都具有很强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较强的学习者在学习语言时积极主动,自愿付出更多努力,积极抓住各种机会学习外语。
因此,对于外语教学者来说,找出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激励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成功教学的重要一步。
1.动机对学习态度的影响在动机对学习态度影响的研究中,加德纳和兰伯特曾提出采用“态度动因指数”来测定动机的强弱。
他的研究表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态度有显著的影响。
学习动因不强、态度不端正的学习者,即使他有好的学习策略、环境,由于其缺失学习动机,也会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受到很大影响。
反之,学习动因强、态度端正的学习者,学习方法虽有缺陷,但却也可以改进,并且由于动机的支撑,学习态度端正,并能坚持不懈,学习效果明显。
2.动机对学习策略的影响Oxford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动因的强弱是唯一对学习策略有最强影响的因素,学习者的目的有可能决定其策略的使用。
”Oxford指出,在通常情况下,英语学习成功者更频繁地运用不同形式的学习策略。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动机对其学习和掌握二语的影响非常大。
二语习得动机因素与语料输入语料处理及语言生成间的关系的开题报告

二语习得动机因素与语料输入语料处理及语言生成间的关系的开题报告题目:二语习得动机因素与语料输入语料处理及语言生成间的关系研究背景和意义:语言习得一直以来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
人的语言习得开始于婴幼儿阶段,但对于许多人来说,在成年后学习第二语言是必要的。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因素影响了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的进程。
其中一项因素是动机。
尽管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广泛讨论了动机因素,但其作用在学习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可能有所不同。
另一方面,语料输入、处理和语音生成也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因素之一。
语料输入和处理是指个体接收和加工语言输入时的认知和神经过程,而语音生成是指生成(口头或书面)回应时的过程。
了解动机因素与语料输入、处理和语音生成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第二语言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二语习得动机因素与语料输入、处理和语音生成之间的关系,以帮助第二语言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问卷调查和个别深度访谈,探讨二语习得动机因素与语料输入、处理和语音生成之间的关系。
问卷调查将调查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包括内在和外在动机因素。
个别深度访谈将深入了解每个参与者在实际学习中的语料输入、处理和语音生成经验,以进一步了解动机因素与这些方面之间的关系。
预期结果:本研究可以增进人们对成人二语习得的理解,具体而言,研究结果将加深人们对动机因素与语料输入、处理和语音生成之间关系的认识,这可以为第二语言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策略。
第二语言习得动机研究综述

第二语言习得动机研究综述作者:周中华来源:《祖国》2016年第21期摘要:动机是一个人学习的关键,与学习效果密切相关,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分析和研究,掌握学习者的动机情况,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同时也为整个第二语言学界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动机情感因素对外汉语调查学习者在学习二语时,受各种因素影响,如态度、动机、智力、认知方式、学习策略等方面。
其中动机为内部因素,其余皆为外部因素。
人的行为由内部动机驱使。
同样,留学生学习汉语是在想要掌握和运用汉语的动机下产生的行为。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学习动机强烈,学习者就更有可能达到所期望的学习目的。
近年来,研究发现,学习动机是区别学习者及影响其学习成果的重要因素。
(王永亮等2015)因此,在二语教学中要重视学习者自身的因素,注重对学习者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培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以达到较好的教授第二语言的目的。
动机研究,始于上世纪下半叶,加拿大心理学家Gardner & Lambert首次提出。
此后研究者越来越多,他们提出了不同的外语学习动机理论框架,如1994年匈牙利语言学家Dornyei 的外语学习动机三维构建模式,1995年Tremblay和Gardner的扩展动机理论模式,1997年William和Burden的外语学习动机模式等。
近年来,美国学者提出了新的观点:第二语言习得/外语学习的态度和动机的综合型模式(内在/外在/融合型动机)。
(原一川等2008)国内对外汉语学习动机的研究起步较晚,上世纪末才开始有学者从对外汉语学习态度和动机的不同侧面展开研究。
虽起步晚,但我国学术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二语学界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下面就动机的种类、内部动机的应用、动机的保持和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做简要论述。
一、动机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动机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吕必松(1992)就目的把二语习得动机分为:受教学的目的、学术研究的目的、职业目的、职业工具目的以及其他目的。
国内外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综述

国内外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综述作者:闫倩楠陈亭杉来源:《东方教育》2016年第04期“只要有学习动机,谁都能学会一门外语。
” Pit Corder(1967)在心理学上,动机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主要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
它是一种内在驱动力,通过刺激和强化,能使之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
既然动机是一种动力,语言学习是一种行为,因此语言学习动机必然对语言学习行为产生影响。
一、国外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国外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的研究已有四五十年的历史,理论来源便是社会心理学和主流心理学在语言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它具有通过研究个体的心理现象来解释个体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社会功能。
而主流动机心理学派主要研究引发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
在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西方语言学家对学习动机进行了深入研究。
1968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Ausubel指出,动机与学习的关系是互相作用、相辅相成的,不仅仅是单向性的关系。
1987年Brown在他的文章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中用动机指称对所追求目标的选择和为之所付出努力的程度。
而Ellis(1994)则将动机定义为学习者出于需要或愿望在学习外语所付出的努力。
他们都将动机与语言学习相联系,把动机看作是可以影响语言学习的能动性因素。
但他们只是对动机与语言学习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未对学习动机本身进行深入分析。
1985年,The Attitude/ Motivation Test Battery:Technical Report发表,Gardner将学习动机归纳为四个方面:目的学习的努力程度;达到学习目的的愿望;学习态度。
而1989年,Spolsky在Conditions 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一文中却重新进行了划分,将其归纳为三个方面:对待外语学习,学习者本身的态度;学习者学习外语的愿望;学习者学习外语所付出的努力。
关于第二语言学习中“学习动机”的研究

29FAXIAN JIAOYU 2018/05教育研究 Jiao Yu Yan Jiu …………………………………………————————————————————————————摘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将中文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深造。
然而中文的复杂性使很多学生难以坚持下去,尤其是在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看来,学习汉语成为了一段漫长的苦旅。
因此研究学习动机与二语教学的关系在语言教育研究领域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环节,关键词:第二语言;学习动机;二语教学————————————————————————————一、二语教学中学习动机的研究背景及发展状况1.二语教学中学习动机的研究背景在21世纪初期,中国经济地位的上升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使世界迎来了学习汉语的热潮,对外汉语的教学迎来了欣欣向荣的局面。
对外汉语在中国发展的二十年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成为了影响力极大的学科,可是我们不得不正视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的模式单一化、教学死板化以及方法固定化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改进二语教学,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研究二语动机和学习动机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Gardner 和Lambert 等学者于20世纪中期就开始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动机进行研究,并将其分为了两大类,一类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且融入目的语社会的融入型。
另外一类是为了满足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工具型。
二语学习从由动机开始到“去动机”形成,因为不少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过于重视其目的性,导致自信心受挫、难以融入团体带来的一系列消极心理状态,因此我们开始研究“去动机”在二语教学中的作用。
Dornyei对其的定义是:“削弱或者减少某一外部因素对于正在发生的事件或意图的干扰”。
外语学习动机的理论模型也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第一是D o m y e i 的外语学习动机三层次说;其次是Trembly&Gardner的扩展动机理论以及Schumann的神经生物学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英语学习动机现状及原因
• 大学高年级英语学习动机考察
• 结合量化和质化的研究方法对北京五所高 校970余名本科生在高年级阶段的英语学 习动机类型、强度进行考察。结果显示, 高年级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与低年级阶 段保持总体连续性的同时,“内在兴趣”、 “出国”和“学习情境” 动机上升;“信 息媒介”和“个人发展”动机略有下降; “成绩”、“社会责任”动机以及动机强 度基本稳定。
• 其中, 内在动机刺激指与完成任 • 务本身带来的感受有关的动机, 如 通过听英语本族语讲话得到的美 学享受和乐趣, 这是三种内在动机 中自我决定程度最高的一种。它 受内部因素的支配和推动,来自学 习者对第二语言习得本身的兴趣 和欲望。它与长远的成功相联系。 • Deci & Ryan( 1985)认为内在动机 带来的满足感源于学习者的能力 和自主。 • 自我决定理论的主要特点是提出 了动机连续体观点, 即动机是动态 的、变化的而不是静态的、不变 的,
三、语言习得动机分类
• 整体动机( GlobalMotiva2tion)整体动机指的 是学习者对学习的一般态度。 • 情景动机( Situational Motivation ) 不同学 习情境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习者所产生的不同动机。 • 任务动机(TaskMotivation) 任务动机指的是 具体任务所产生的动机。
第二语言习得动机
概述: 学习动机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 的诸多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学习动机 的激发与培养,是直接导致第二语言 习得成败的关键所在。学习动机是仅 次于语言学习技能的最强有力的学习 效果预测因素。 与学习动机相关的主要因素有学习 成就、动机的强度、社会文化因素以 及学习者探索外部世界、渴望学习知 识、提高自我能力、通过各种考试的 几种不同需要。教师可以从树立学习 理想,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确 定学习内容;强化激励机制,营造学习氛 围;丰富教学方法,精选“教材”教具; 平等善待学生,鼓励参与活动;重视文化 输入,培养学习兴趣等六个方面进行 激发和培养学生第二语言的学习动机。
• (二) 动机的强度 • Gardner 认为动机包括目的、 学习的努力程度、达到学习目 的的欲望以及学习态度四个方 • 面。但是,有了动机并不意味着 一定能达到学习目的。只有具 备了动机强度,才会出现学习者 • 为达到目的所付出不同程度的 努力,并产生第二语言习得效果 上的个体差异。他们努力程度 的差异表现在他们在第二语言 习得上所花费的时间,一般来说, 动机愈强烈,时间花得愈多。因 此,在一定程度上讲,动机强度 可以预测第二语言习得的成功。
二、与学习动机相关的主要因素
• (一) 学习成就 • 学习成就既是语言习得 的结果,也是语言习得的 动力。因为动机产生于 需要,如果学习者没有渴 望成功的需要,那么他也 不具备语言习得成功的 条件。动机与学习成就 之间构成因果关系。因 此,也可以说,学习动机在 大多数情况下依赖学习 过程中的满足感与成功
• Gardner和Lambert把外语学 习动机归纳为融入型动机 ( Integrative Motivation) 和 工具型动机( Instrumental Motivation)两大类。
• 融入型动机指的是学习者为了实现与目标语言使 用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而学习此种语言的愿望。学 习者不但要学习语言,而且还准备接受目标语言使 用者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它反映出学习者对目标 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和风俗的浓厚兴趣。 • 工具型动机是指为了某些实际目的或需要而掌握 语言的愿望,如阅读外文资料、欣赏外文音乐及影 片、顺利通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 研究生入学考试、在未来寻找到理想的工作等,它 反映出学习外语的实际价值和有利之处。工具型 动机具有无持久性和选择性的特点。
• 自我抉择表现理论
• Deci 和Ryan 提出了自我表现理论来探 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动机问题,依据动 机的产生根源,将动机分为无动机,内 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 其中, 内在动机指活动本身带来的快乐 和满足这种内在的因素, 是动机中自我 决定程度最高的一种。内在动机又可细 分为三种: 内在动机知识、内在动机成 就和内在动机刺激。。外在动机受外部 因素的制约,如为了通过考试,拿高学历、 高文凭和各种等级证书。它与短期的成 功相联系。
• (三) 社会文化因素 • 社会文化因素对动机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社会 对于第二语言的需求、对该语言的舆论导向以及 为语言所创造的学习条件,都可以共同作用于学习 动机。Gardner 和Lambert 在北美洲和菲律宾对学 习动机调查研究结果的不同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在加拿大,接受测试的学生是在双语制的环境下学 习法语的,法语对他们来说是第二语言而不是外语, 学习者有过多的机会接触法语,学习者的动机更为 强烈,学习效果也就更好。因此,融入型学习者比工 具型学习者的法语学得更好。在菲律宾,英语是作 为外语而非第二语言来学习,学习者只能在课堂上 学习英语,缺少接触交际语言的机会。生活在单语 和单一文化环境中,学习者难以融入目的语文化社 团之中,所以,工具型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更好。
一、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 Skehan 认为,学习动机是仅次于语言学习技能的最强有力 的学习效果预测因素。Gardner 则认为它是影响第二语言 习得四个主要个体差异因素之一,第二语言习得的前期研 究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探索,但对学习者的个体学习差异研 究不够。J akobovit s 依据一些心理语言学家在美国大中 学生中所做的调查研究,总结出影响学习者外语学习的几 个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所占的比例(如下表所示) 。这些 数据不一定很精确,但足以说明学习动机在第二语言习得 过程中的重要性。任何一个学生若缺乏学习动机,失去学 习兴趣,教师和教材再好,也难以奏效。中国心理学家朱纯 指出:“动机是促使达到目的的有力因素,学习动机是一种 直接促进学习者学习的内在动力。这种动机常常源自某种 需求。”由此可见,学习动机对于第二语言习得起到了至 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