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鉴赏] 印象派大师莫奈笔下的日本桥
[名作鉴赏]后印象派大师梵高笔下的桥梁
![[名作鉴赏]后印象派大师梵高笔下的桥梁](https://img.taocdn.com/s3/m/2d5a1a4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cb.png)
[名作鉴赏]后印象派大师梵高笔下的桥梁[名作鉴赏] 后印象派大师梵高笔下的桥梁在蓝色天空下,一辆小马车正通过的一座吊桥,和天空同色的河水、绿草,橘色的河堤,还有一群穿着各色衣服的浣衣妇女。
这一张画的色彩清澄而果断,有如金属管乐器奏出的嘹亮声响。
天空是一片蓝,水波荡漾的深邃运河,均远离巴黎的喧嚣,漫游在郊外的梵高,彷佛可以听到他自己快活的声息——这就是后印象派画家梵高(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 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兰)的著名画作《阿尔的吊桥》。
《阿尔的吊桥》是凡高在晚年的时候(相对于他只有三十几岁的寿命而言)住在阿尔这个小镇上,画了这个吊桥来表达他对家乡的热爱——春天的一个傍晚,几个洗衣妇在河边洗衣服,身旁是绿色的、黄色的小草,镜子般的水被洗衣妇搅起一道道波纹,阿尔的吊桥在洗衣妇的旁边,在桥的砖上有不下三种色彩,桥是由铁索吊起来的,马车正从桥上走过,马的前蹄还在动,这就是“阿尔的吊桥”的景色。
《阿尔的吊桥》传达的是一种质朴的乡野气息,那里展现的是贫瘠的土地,那样的吊桥是简陋的,而且不能让汽车通过,那样的偏僻的农业文明是不允许工业文明的社会浸入的。
但那里却有着现代文明的骚动,你看那河里的水,不是能够倒影出天空的宁静,而是吹起了波澜。
那河边的小路,更是闪现着草摇曳的身影,没有人从那里走过,那里仿佛是一个荒废的地方。
是被人们遗忘的土地,还是凡高心中的向往,是不是只有那样的空间才能寄存他的灵魂或是思想。
阿尔的朗卢桥和洗衣妇The Langlois Bridge at Arles with Women Washing布面油画 54.0 x 65.0 cm 阿尔: 1888年3月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博物馆 F 397, JH 13681888年2月21日,凡·高到达法国南部的阿尔,住在卡列尔饭店。
这一张是他到达后的3月间所画。
469信中写着:“今天的工作是画一张15号的画——那是在蓝色天空下, 一辆小马车正通过的一座吊桥,和天空同色的河水、绿草, 橘色的河堤, 还有一群穿着各色衣服的浣衣妇女。
莫奈作品塞纳河上的日落

莫奈作品塞纳河上的日落
《塞纳河上的日落》是莫奈于1873年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它描绘了一个晚霞余晖下的河流景象。
这幅作品采用了明亮而柔和的色彩,画面中的金色和橙色渲染出了夕阳的余晖,配合着天空中的淡蓝色和粉红色,形成了一幅浪漫而美丽的画面。
在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一艘小船正在河上缓缓行驶,河面上倒映着夕阳和天空的颜色,波光粼粼。
画面中的树木和建筑物也被描绘得非常细致和真实,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整幅画作充满了诗意和情感,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人们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欣赏。
莫奈是印象派画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以强烈的个性和鲜明的色彩表达方式著称,而《塞纳河上的日落》则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被认为是世界绘画史上的杰作之一。
美学鉴赏——法国诺曼底大桥

美学鉴赏——法国诺曼底⼤桥法国诺曼底⼤桥诺曼底⼤桥由法国著名桥梁专家⽶歇尔·维洛热设计,于1988年开⼯,历时7年完成,于1995年1⽉20⽇正式通车。
它是⼀座与当地景观完美协调的斜拉桥,以其细长的结构和典雅的造型⽽著称。
20世纪末,国际桥梁和⼯程协会组织了“20世纪世界最美的桥梁”评选,从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上千座桥梁中遴选出15座,授予了“20世纪世界最美的桥梁”桂冠。
诺曼底⼤桥位列其中。
第⼀次看到这座桥梁的照⽚,我就被深深的吸引住。
也许是其主梁的流线型设计让⼈印象颇深;也许是凌驾于云雾的那种壮阔⽓势让⼈深深折服;也许是它与周围景观仿佛浑然天成的那种美感让⼈过⽬不忘,诺曼底⼤桥⽤其独特的魅⼒征服了我。
通过⽹上查阅资料与参考相关书籍,我对诺曼底⼤桥有了较为全⾯的认识。
我将从以下四个⽅⾯对诺曼底⼤桥进⾏评价。
(⼀)历史与⽂化诺曼底三个字⼤家都很熟悉,它第⼀次⾛进⼈们的视野中,是在第⼆次世界⼤战中。
诺曼底位于法国西北部,巴黎的西⾯。
第⼆次世界⼤战爆发后期,中西⽅同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从⽽开辟了诺曼底战场,是第⼆次世界⼤战的决定性战役。
诺曼底战役是⽬前为⽌世界上最⼤的⼀次海上登陆作战,⼤约三百万⼠兵度过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诺曼底,中西⽅同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场⼤规模攻势。
作战的同盟军主要由英国,美国,及加拿⼤组成,在抢滩完成后,法军和波兰军也有参与这场战役,⽽当中的⼠兵也有来⾃⽐利时,捷克斯洛伐克,希腊,荷兰和挪威。
这场战役的胜利牵制了德军欧洲战场,意味着中西⽅同盟军正式从防守反击转⼊正⾯攻击,为第⼆次世界⼤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诺曼底战役虽然打的激烈,损失⼗分惨重,但却是⼗⾜的正义之战,拯救欧洲⼈民与⽔深⽕热之中,加速了纳粹势⼒的粉碎与灭亡,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贡献,也为中国⼈民当家做主,打败⽇本帝国主义的正义事业树⽴了榜样,⿎舞了中国⼈民勇往直前,胜利终将属于正义!从此以后,诺曼底为⼈们所熟知,这个词⽆疑成为了正义的化⾝,根植于全世界⼈民的⼼中,更是法国⼈民⼼中的骄傲,这为1995建成的当时全世界主跨最长的斜拉桥命名为诺曼底⼤桥奠定了基础。
倾注在动物画中的爱

倾注在动物画中的爱首先要提到的是德国艺术家阿尔布雷希特·杜勒(Albrecht Dürer)。
他的作品《野兔》堪称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动物画之一。
这幅画作画于1519年,画中一只野兔被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仿佛就要从画布中跳出来一样。
阿尔布雷希特·杜勒利用精湛的绘画技巧,细腻地描绘出了野兔的绒毛、眼睛和耳朵,使得这只野兔充满了生命力和灵性。
通过这幅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艺术家对于自然界生命的尊重和对动物的热爱。
阿尔布雷希特·杜勒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画家,更是一位极度热爱动物和自然的艺术家。
他用自己的画笔将这份爱和敬畏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后人无不为之叹服。
除了阿尔布雷希特·杜勒,另一位备受人们喜爱的艺术家就是英国画家乔治·斯图巴斯(George Stubbs)。
他是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动物画家之一,其作品《骏马赶鹿图》以其深厚的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而著称于世。
他画过许多关于马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骏马赶鹿图》,画中展示出了作者对马的细致描绘与对大自然的热爱。
斯图巴斯对马的热爱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完全感受到,他通过对马匹姿态、肌肉和毛发的描绘,表现了对这一高贵动物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好评,而且至今仍然影响着后人,成为了学习动物画创作的范本。
乔治·斯图巴斯用自己的画笔,将对动物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融入到了每一幅作品中,成为了动物画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艺术家就是法国印象派大师克洛德·莫奈(Claude Monet)。
莫奈的作品以其极富个人风格和宽阔笔墨而著称,而他的动物画作品也同样引人注目。
他的作品《睡莲与日本桥》中,虽然没有描绘真实的动物,但是却通过对水面上的睡莲和水中的鱼儿的细腻描绘,表现了对自然界和动物的深厚情感。
他运用光影和色彩,将睡莲和鱼儿描绘得栩栩如生,使人仿佛置身于画中的清幽之境。
莫奈的作品中透露出的对自然的留恋和对生命的热爱,让人在欣赏他的作品时不由得为之动容。
迎六一,赏名画,十九世纪法国画家莫奈三十九幅传世世界名画赏析

迎六一,赏名画,十九世纪法国画家莫奈三十九幅传世世界名画赏析迎六一,赏名画,我的绘画,我的梦,十九世纪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三十九幅传世世界名画赏析艺术就是个“悟到”的过程。
一个人将自己喜爱的东西,用文学、绘画、音乐、舞蹈、雕塑、建筑、戏剧与电影等形式述说出一个故事,表述出对于美的感动,同时获得大众的喜爱。
在真正的艺术领域里,没有预备学校,但是有一个最好的预备方法,就是对艺术大家的作品抱一种最虚心的学徒的兴趣。
这样碾颜料的人常常会成为优秀的画家。
梦想成真的前提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
俗语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点步,高人点步不如一朝顿悟。
”——题记十九世纪欧洲印象派绘画,始于19世纪60年代,到七八十年代达于鼎盛时期,绘画作品进一步摆脱了对历史、神话、宗教等题材的依赖。
为了生动再现亲眼目睹的日常生活景象和自然风光,印象派画家大胆抛弃了长久受到公认的创作观念和程式,推倒了文艺复兴以来确立的不少法则。
他们纷纷离开空气沉闷的画室,在街头,在海滩,在原野和乡村,凭自己的心,用自己的眼睛,感受丰富多彩的事物,以直接写生的方式捕捉种种生动的印象,描绘大自然中千变万化的光线和色彩。
内容和主题不再重要,关注点转到纯粹的视觉感受上,转到光和色上。
风景之美不在于名山大川,而在于阳光照射下普通场景的色彩变幻。
法国印象派画家最著名的是莫奈和马奈。
那幅色彩美妙的《圣拉札尔车站》是马奈的代表作。
画家们对印象主义的探索,使绘画靠近了它的本体,从这种意义上看,尽管印象派画家并没有抛弃再现的传统,却使现代绘画距我们更近了。
印象派运动可以看作是19世纪自然主义倾向的巅峰,也可以看作是现代艺术的起点。
克劳德·莫奈的名字与印象派的历史密切相连。
莫奈对这一艺术环境的形成和他描绘现实的新手法,比其他任何人贡献都多。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印象派的创始人虽说是马奈,但真正使其发扬光大的却是莫奈,因为莫奈对光影之于风景的变化的描绘,已到走火入魔的境地。
西方绘画大师经典佳作:莫奈(高清细节版)

3
睡莲—树木倒 影
4
睡莲—绿色倒 影
5
睡莲—日落
1
睡莲
2
睡莲池
3
睡莲
4
淡紫色的鸢尾 花
5
玫瑰中的房
作者介绍
这是《西方绘画大师经典佳作:莫奈(高清细节版)》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干草垛 三艘渔船
游船上 贝里岛
1
牡丹园
2
杨树在吉维尼
3
克勒兹峡谷 (阴天)
4
正午的干草垛
5
夏末的干草垛
01
雪后阳光下 的干草垛
02
雪中的干草 垛
03
埃普特河岸 的白杨树
04
阳光下的白 杨树
06
早晨雪后的 干草垛
05
风中的白杨 树组画
01
白杨树
02
阴天的卢昂 大教堂正门
04
清晨的卢昂 大教堂
06
西方绘画大师经典佳作:莫奈(高清 细节版)
读书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艺术
阳光
经典
时期
阿让
读者
干草垛
佳作
作品
莫奈 特伊
布维尔
莫奈
赏析
花园
作品
桥
时期
大桥
内容摘要
《西方绘画大师经典佳作:莫奈(高清细节版)》图文并茂地叙述了莫奈的生平与艺术创作经历,共收录莫 奈超过100幅具代表性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创作贯穿了他的一生,从初露锋芒的青年时期,到迷恋印象派的中年 时期,再到后来艺术升华的中老年时期,以及后花园世界的晚年时期,包括其永垂不朽的《睡莲》、《日本桥》 等系列作品。《西方绘画大师经典佳作:莫奈(高清细节版)》对莫奈及其作品进行了系统性的介绍,阅读本书 读者可以领略莫奈画作的限魅力。书中的图片极其精美,观赏性,对读者来说是一场难得的视觉盛宴。本书适合 艺术爱好者及各大院校艺术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
莫奈的艺术风格

摘要:印象派大师——莫奈终其一生,对阳光下的自然景物进行了详尽的研究,是一位真正的印象主义者,是历史上第一位把风景中的光与色作为唯一创作追求的画家。
通过对其一生的艺术风格构成元素的探究,揭示其对现代艺术作出的贡献,以此说明对莫奈的历史价值应该有一个新的认识。
关键词:莫奈光与色特色引言:光的颤动,影的通透,色彩绚丽且真实,是莫奈绘画给人的感受。
对莫奈绘画的阅读已经公认是一种愉快的视觉旅行与享受。
因此使笔者对这一视觉的拓荒者的艺术风格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印象主义之父——莫奈从印象主义的产生、发展来看,始作俑者非马奈莫属。
但真正完全实现印象主义理念和技法,并且一贯之的当推莫奈。
莫奈终其一生,对阳光下的自然景物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他是一位真正的印象主义者。
他笔下那接天映日的白杨,逆光的草垛,变幻莫测的教堂,梦幻般的睡莲……这一切,形成周而复始、延续不断的大自然,自然形象在转瞬即逝时刻中的各种美貌只有在莫奈的画笔下方可穿越时空成为永恒。
基于这一贯的坚持以及捕捉光影的贡献之大,以至有这样说法:如果把塞尚称为“现代绘画之父”,莫奈可以称为“印象主义之父”一些现代艺术在空间和色彩方面的表现,均早已出现在莫奈的作品中[1]。
尽管他并非印象主义的第一人,但这样的美誉,他当之无愧。
二、莫奈的艺术风格从莫奈一生的创作中可以窥见其创作目的的主要是探索表现大自然的方法,记录下瞬间的感觉印象和他所看到的充满生命力和运动的东西,并以此贯穿整个绘画生涯。
简而言之,对自然光与色的准确描绘对莫奈来说,是头等大事。
是他艺术风格的主特色。
㈠主特色形成原因:纵观莫奈的绘画作品大部分是没有主题思想的风景画,这无疑是受到当时巴比松画派的首领柯罗的思想所影响,然而起直接推动作用的并非是柯罗,而是布丹。
布丹是莫奈的第一位老师,启发莫奈直接面对风景写生。
莫奈接受了他的信念:“今天已经是浪漫情调的天下,因此,我们一定要去寻找自然的纯朴的美……从它的全部丰富多样中,从它的新鲜中所真正看到的自然。
油画入门341|莫奈一生最出名的17张名画!

油画入门341|莫奈一生最出名的17张名画! 50岁左右人群的文艺俱乐部【志公馆】——国内首家退休俱乐部致力于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症系列【乐活课程】油画|彩铅|水彩|国画|书法莫奈一生遗留500件素描,2000多幅油画及2700封信件。
足迹由巴黎大街到地中海岸,从法国到伦敦、威尼斯、挪威,在各地旅行写生,留下许多珍贵的作品。
其中莫奈最出名的17张名画分享给大家~《草地上的午餐》莫奈运用印象派的光影手法,描绘了草地上消闲的绅士淑女。
外光的运用,给画面带来了色彩斑斓与清新爽朗的效果。
他为了如实描绘光影效果,在地上挖了大坑,在坑内进行创作。
本作虽然对人物有精确描绘,但真正出彩却是背景的树叶,它们在逆光下呈现出透明的绿色,由黄绿到深绿色彩层次极其丰富,莫奈解释说这画中每一片树叶对他来说都是模特的脸。
《日出·印象》日出·印象法国莫奈布上油画纵48×横63厘米巴黎马蒙达博物馆藏《睡莲》睡莲法国莫奈布上油画纵89×横92厘米丹佛美术馆藏《撑阳伞的女子》《韦特伊莫奈花园》韦特伊莫奈花园莫奈花园是法国著名画家莫奈的故居,莫奈既是著名画家,也是出色的园艺家。
他依着花木自身来的生长形态来设计花园,不仅高低错落,而且极重视色彩的协调性,红色、棕色、橘黄、蓝色等色调的花丛错落其中,呈现出自然的视觉动感。
《穿日本和服的卡美伊·莫奈》《穿日本和服的卡美伊》这幅作品,和莫奈以往甚至以后的诸多作品相比较,风格是独特乃至迥异的。
这一幅《穿日本和服的卡美伊·莫奈》显然是在室内完成的,整幅画上可靠的光源,主要来自右侧的窗子,缺少以往户外直射的阳光。
颜色异常浓重、猛烈,对人物、对衣服的花纹,甚至包括对背景中团扇上花纹等等细节的处理都很细致。
和服、日本团扇、折扇、榻榻米、浮世绘歌姬、能剧鬼脸等等日本元素,构成了这幅画主要的内容。
《冬天的国会大厦》冬天的国会大厦1866年,在完成了《花园中的女人》以后,莫奈的“印象派”风格已初步形成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作鉴赏] 印象派大师莫奈笔下的日本桥
今天是著名的印象派画家莫奈的生日。
1840年11月14日,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的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 1840-1926)出生在巴黎。
用路人眼光看,172年前出生的莫奈其实颇具行路达人意味。
首先,莫奈画作最常展现的都是户外美景,他开创的印象派就是指在户外和自然光线下用浓厚的油彩作画。
其次,莫奈从1884年之后开始周游列国,拜访了伦敦、美国等地,俨然是一位旅行画家。
此外,莫奈常常可以从普通的风景中挖掘其魅力,他观察景物细致入微,对光线的变化十分敏锐,他可以就同一处场景画出十几幅作品。
莫奈既是著名画家,也是出色的园艺家。
1883年4月,莫奈和他的爱人搬到了上诺曼底大区厄尔省的吉维尼小镇(Giverny),在那种植了一个大花园并在那里完成了他余生的绘画创作,包括他最为人熟知的日本桥与睡莲等系列作品。
"Water-Lily Pond", Claude Monet 1897, oil on canvas 90 x 90 cm, The Art Museu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inceton, New Jersey USA.Water-Lily Pond, Symphony in Green, Claude Monet 1899, oil on canvas 89 x 93 cm, Musée d Orsay, Paris France.Water-Lily Pond, Claude Monet 1899, oil on canvas 89 x 92 cm, 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Great Britain. Japanese Foot Bridge Giverny.Water-Lily Pond, Claude Monet
1899, oil on canvas 81 x 100 cm,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D.C. USA. The japanese footbridge.Water-Lily Pond, Claude Monet 1899, oil on canvas 93 x 74 cm,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USA. Features the Japanese Bridge.Water-Lily Pond: Water-Irises, Claude Monet 1900, oil on canvas, Private Collection Japan. Water-Lily Pond, Symphony in Rose, Claude Monet 1900, oil on canvas 90 x 100 cm, Musée d Orsay, Paris France.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其画作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
此外,莫奈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
莫奈曾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
在视觉观察方面,莫奈无疑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天才。
他善于从光与色的相互关系中发现前人从未发现的某种现象。
他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光与色上,从而找到了最适于表达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变化的形式,他把这种光色明度差别变化从绘画的各种其它因素中抽象出来,把它提到了不可攀登的高度。
他对光影之于风景的变化的描绘,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19世纪80年代,莫奈开始了系列绘画(组画),即在不同的光线(或季节)和角度连续画同一景物。
他先后绘制了
《塞纳河解冻》(The thaw at Vetheuil,1880-1801)、《昂蒂布的伊夫堡》(Le Ch?teau d'Antibes,1888)、《克勒兹的山谷》(Ravin de la Creuse,1889)、《英国议会大厦》(Houses of Parliament,1900-1901)、《白杨树》(Poplars,1890-1891)、《维特尼教堂》(Vetheuil Cathedral,1901-1902)、《干草堆》(Wheatstacks & Haystacks,1884-1893)、《鲁昂大教堂》(Rouen Cathedral,1892-1893)、《滑铁卢桥》(Waterloo Bridge,1899-1903)、《日本小桥.睡莲池塘》(Japanese Bridge,1899-1923)、《睡莲》(Water Lilies,1897-1926)等组画,表达了和对光与影的完美诠释,创造了梦幻般的色彩传奇,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艺术财富。
吉维尼花园位于法国北部塞纳河畔的吉维尼小镇,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印象派画家克洛德.莫奈1893年在小镇上建成的私人花园。
一座漆成绿色的日本式拱形木桥跨越池塘,观赏植物和绣球花环绕并保护着池塘,水面上漂浮着粉红色的睡莲,柳树和紫藤直泻水面,使水的色调变得更深更蓝。
直到1895年,莫奈才画了第一张池塘和日本桥的画。
1899年莫奈再度开始创作,到1900年共画了18张以吉维尼花园的日本桥为景观的油画,大部分的构图是在正方形的画面上方三分之一处,一道由左到右拱型的日本桥从水塘左边的草丛中伸出。
横跨过占满画面一半的水塘,布满睡莲的水面映出了桥后方的柳树与树丛。
绿色和褐色是画面上的主要基调。
这一系列的“日本桥”
不论是在技法上或题材上都反映了莫奈创作生涯中一个重
要的转折点。
2010年6月12日法国邮政发行《2010年邮票展-法国的花园:吉维尼花园》邮票小全张一枚(含邮票2枚)。
印象派是19世纪法国最重要的画派,是西方绘画告别传统进入现代的标志。
印象派这个名称得自于法国画家克劳德·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该作表现了日光在多雾早晨的美妙景象,用短促而有些零乱的笔法表现了雾气朦胧的意境,被当时保守的批评家嘲笑为“印象派”。
莫奈是一个外省来的青年画家,在巴黎,他生活窘迫,艺术上受到主流的排斥,但是他顽强地坚持着,组织了印象派画家的多次展览,随着时间的延续他们逐渐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中年以后的莫奈在绘画上有了市场,经济状况大为好转。
于是他在巴黎郊外的吉维尼村建造了一个人工的池塘,并引入河水,形成一个水上的花园。
莫奈还在池塘周围种植了各种垂柳和花卉,在池塘里则繁殖了大量睡莲。
在午后的阳光下,如镜子般的水面上,睡莲飘浮,这些异常的水生植物,大叶子向外平摊开来,和令人神往的花朵奇怪地移动着,西方的色彩、光线和东方的诗意情调在这里巧妙地交汇在一起。
莫奈展出的第一批12张睡莲池塘作品,当时作品中还有日本式的小桥,它从苍翠遮天的树丛中拱起,形象十分生动别致。
1904年以后,莫奈又画了48张睡莲连作,这里已经没有了小桥,池内的睡莲更加简练,有的时候天空看不见,水画得
很深沉。
展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时的评论家不再吝惜他们的赞美:“我们认为较早的那些组画不能够和这些非凡的池塘景色相比。
它们把春天俘获到画廊里。
淡兰和深兰的水,金液一般的水,反映着天空和池岸边的变化莫测的水,在倒影之中淡色的睡莲和浓艳的睡莲盛开着。
绘画如此近似音乐和诗歌,谁曾见过?这些绘画中含有内在的美,精炼、深邃;是戏剧和协奏的美,是造型和理想的美。
”晚年的莫奈视力越来越差,白内障几乎使他失明,但他仍然坚持作画,在风格上更加简洁、抽象,具体的花卉、睡莲都消融了,只有颤动的笔触和闪烁、跳跃的色彩,我们分不清哪里是水面,哪里是水底,哪里是倒影,作品具有东方式的梦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