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ppt
合集下载
大肠杆菌培养教学课件ppt

微藻培养法
微藻培养法是一种利用微藻进行培养的方法,通过将微藻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中,并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培养,以促进微藻的生长和繁殖。
微藻培养法的优点是能够生产出高营养价值的微藻粉,且微藻具有较高的光合作用效率,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微藻培养法适用于对营养价值要求较高的食品、饲料等领域,如小球藻、螺旋藻等。
摇瓶培养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细菌培养,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大规模生产,且可以实现对细菌生长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发酵罐培养法适用于对产量要求较高的细菌培养,如大肠杆菌、酵母菌等。
发酵罐培养法是一种大规模生产细菌的方法,通过在大型发酵罐中接种细菌,并在恒温条件下进行通气和搅拌,以促进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降解有机污染物
大肠杆菌能够转化重金属离子,例如汞、铅和镉等。通过将重金属离子摄入细胞内,大肠杆菌可以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而降低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转化重金属
在生物降解污染物中的应用
废水处理
大肠杆菌在废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生物反应器技术,将大肠杆菌与其他微生物一起培养,用于处理各种工业和生活废水。
大肠杆菌能够发酵多种糖类,如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等。
某些大肠杆菌菌株具有致病性,可引起肠道感染和腹泻。
分类
大肠杆菌属于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
命名
大肠杆菌的命名是根据其发现的地点和时间来命名的。
大肠杆菌的分类与命名
大肠杆菌在生物体内的地位与作用
大肠杆菌是肠道正常菌群之一,对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了解细菌的生长特性和规律,为后续实验提供依据。
大肠杆菌培养的实际应用
05
生产胰岛素
大肠杆菌是一种常用的生产胰岛素的微生物,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将人类胰岛素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中,使大肠杆菌能够生产出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
大肠杆菌课件

• 胆盐、煌绿等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对磺胺类、链霉 素、氯霉素等敏感,但易耐药,是由带有R因子的质粒 转移而获得的。
PPT学习交流
17
4、大肠杆菌的主要特点
• 1.大肠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由肽聚糖组成 的细胞壁,只含有核糖体单的细胞器,没有细胞核有拟 核;细胞质中的质粒常用作基因工程中的运载体。
• 2.大肠杆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 • 3.人体与大肠杆菌的关系:在不致病的情况下(正常状
况下),可认为是互利共生(一般认为是这种关系); 在致病的情况下,可认为是寄生。 • 4.在培养基培养时无需添加生长因子,向培养基中加入 伊红美蓝,菌落呈深紫色,并有金属光泽,可鉴别大肠 杆菌是否存在。 • 5.大肠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假如它生活在大肠内, 属于消费者,假如生活在体外则属于分解者。
PPT学习交流
22
5、大肠杆菌的致病物质
• 4.肠毒素:是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在生长繁殖过 程中释放的外毒素,分为耐热和不耐热两种。 耐热肠毒素:对热稳定,100℃经20分钟仍不 被破坏,分子量小,免疫原性弱。 不耐热肠毒素:对热不稳定,65℃经30分钟 即失活。为蛋白质,分子量大,有免疫原性。
常见微生物知识学习 ━大肠杆菌
PPT学习交流
1
PPT学习交流
2
• 定义 • 常见种类 • 形状特征 • 主要特点 • 致病物质 • 传播途径 • 防治方法
PPT学习交流31 Nhomakorabea大肠杆菌的定义
大肠埃希氏菌通常被称为大肠杆菌,是埃舍里希(德) 在1885年发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当作正 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认为是非致病菌。直到20世纪中 叶,才认识到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有病 原性,尤其对婴儿和幼畜(禽),常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 症,它是一种普通的原核生物。
PPT学习交流
17
4、大肠杆菌的主要特点
• 1.大肠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由肽聚糖组成 的细胞壁,只含有核糖体单的细胞器,没有细胞核有拟 核;细胞质中的质粒常用作基因工程中的运载体。
• 2.大肠杆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 • 3.人体与大肠杆菌的关系:在不致病的情况下(正常状
况下),可认为是互利共生(一般认为是这种关系); 在致病的情况下,可认为是寄生。 • 4.在培养基培养时无需添加生长因子,向培养基中加入 伊红美蓝,菌落呈深紫色,并有金属光泽,可鉴别大肠 杆菌是否存在。 • 5.大肠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假如它生活在大肠内, 属于消费者,假如生活在体外则属于分解者。
PPT学习交流
22
5、大肠杆菌的致病物质
• 4.肠毒素:是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在生长繁殖过 程中释放的外毒素,分为耐热和不耐热两种。 耐热肠毒素:对热稳定,100℃经20分钟仍不 被破坏,分子量小,免疫原性弱。 不耐热肠毒素:对热不稳定,65℃经30分钟 即失活。为蛋白质,分子量大,有免疫原性。
常见微生物知识学习 ━大肠杆菌
PPT学习交流
1
PPT学习交流
2
• 定义 • 常见种类 • 形状特征 • 主要特点 • 致病物质 • 传播途径 • 防治方法
PPT学习交流31 Nhomakorabea大肠杆菌的定义
大肠埃希氏菌通常被称为大肠杆菌,是埃舍里希(德) 在1885年发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当作正 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认为是非致病菌。直到20世纪中 叶,才认识到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有病 原性,尤其对婴儿和幼畜(禽),常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 症,它是一种普通的原核生物。
大肠杆菌PPT课件

14
• (3)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 E.coli,EIEC):EIEC的多数菌株无动力,生 化反应和抗原结构均近似痢疾杆菌,应予注 意。
• (4)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引起 散发性或暴发性出血性结肠炎,可产生志贺 氏毒素样细胞毒素。EHCO的主要菌型是 O157:H7,还可有O26、OⅢ等
• 耐低温,能在冰箱内长期生存;在自然 界的水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
• 不耐热,75℃ 1分钟即被灭活;对氯敏 感,被1mg/L的余氯浓度杀灭。
• EHEC 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3-42℃,37℃ 繁殖迅速,44-45℃生长不良,45.5℃停止生 长。
17
• EHEC O157:H7除不发酵或迟缓发酵山梨醇 外,其他常见的生化特征与大肠埃希氏菌 基本相似,但也有某些生化反应不完全一致, 具有鉴别意义。EHEC O157:H7虽然有uidA 基因,但其编码的β-葡萄糖醛酸酶无活性, 不能分解4-甲基伞形酮-β-D-葡萄糖醛酸苷 (MUG)产生荧光,即MUG阴性。
13
• (2)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是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 有高度传染性,严重者可致死;成人少见。 细菌侵入肠道后,主要在十二指肠、空肠和 回肠上段大量繁殖。切片标本中可见细菌粘 附于绒毛,导致刷状缘破坏、绒毛萎缩、上 皮细胞排列紊乱和功能受损,造成严重腹泻。 EPEC不产生LT或ST。有人报道,EPEC可产 生一种由噬菌体编码的肠毒素,因对Vero细 胞(绿猴肾传代细胞)有毒性,故称VT毒 素。VT毒素的结构、作用与志贺氏毒素相 似,具有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性。 鉴定EPEC可根据临床表现与血清型
• (3)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 E.coli,EIEC):EIEC的多数菌株无动力,生 化反应和抗原结构均近似痢疾杆菌,应予注 意。
• (4)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引起 散发性或暴发性出血性结肠炎,可产生志贺 氏毒素样细胞毒素。EHCO的主要菌型是 O157:H7,还可有O26、OⅢ等
• 耐低温,能在冰箱内长期生存;在自然 界的水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
• 不耐热,75℃ 1分钟即被灭活;对氯敏 感,被1mg/L的余氯浓度杀灭。
• EHEC 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3-42℃,37℃ 繁殖迅速,44-45℃生长不良,45.5℃停止生 长。
17
• EHEC O157:H7除不发酵或迟缓发酵山梨醇 外,其他常见的生化特征与大肠埃希氏菌 基本相似,但也有某些生化反应不完全一致, 具有鉴别意义。EHEC O157:H7虽然有uidA 基因,但其编码的β-葡萄糖醛酸酶无活性, 不能分解4-甲基伞形酮-β-D-葡萄糖醛酸苷 (MUG)产生荧光,即MUG阴性。
13
• (2)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是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 有高度传染性,严重者可致死;成人少见。 细菌侵入肠道后,主要在十二指肠、空肠和 回肠上段大量繁殖。切片标本中可见细菌粘 附于绒毛,导致刷状缘破坏、绒毛萎缩、上 皮细胞排列紊乱和功能受损,造成严重腹泻。 EPEC不产生LT或ST。有人报道,EPEC可产 生一种由噬菌体编码的肠毒素,因对Vero细 胞(绿猴肾传代细胞)有毒性,故称VT毒 素。VT毒素的结构、作用与志贺氏毒素相 似,具有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性。 鉴定EPEC可根据临床表现与血清型
大肠杆菌ppt课件

(三)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
婴幼儿腹泻 致病机制 黏附到小肠上皮细胞,破坏刷状缘,导致邻近微绒 毛破坏,A/E组织病理损伤,引起严重水样腹泻。
Brett Finlay,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24
(四)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菌株 ETEC EIEC EPEC EHEC EAEC
作用部位 小肠 大肠 小肠
疾病与症状
致病机制
旅水低热行样者便,腹恶泻心;,婴呕幼吐儿,腹腹泻痛;,质泌液粒体介和导电LT解和质ST;肠黏毒附素素, 大 量 分
水样便,继以少量血便,腹 质粒介导侵袭和破坏结肠粘膜上皮
痛,发热
细胞
婴儿腹泻;水样便,恶心, 呕吐,发热
37
12
(五)抵抗力
•对热的抵抗力较其他肠道杆菌强 •胆盐、煌绿等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对磺胺类、链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
敏感,但易耐药。
13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14
致病物质
1.黏附素
定植因子抗原Ⅰ、Ⅱ、Ⅲ(CFA/Ⅰ/Ⅱ/Ⅲ) 、集聚黏附菌毛Ⅰ、Ⅲ(AAF/Ⅰ/Ⅲ)、束形成 菌毛(Bfp)、紧密黏附素、P菌毛、Dr菌毛、Ⅰ 型菌毛、侵袭质粒抗原(Ipa)蛋白等。
传染源:牛肉、牛奶是EHEC感染的重要传染源。
25
(五)肠集聚型大肠杆菌 (Enteroaggregative E.coli,EAEC)
婴儿、旅行者持续性水样腹泻 致病机制
- 黏附肠细胞表面聚集,形成砖状排列。 - 导致微绒毛变短,单核细胞浸润和出血 - 产生肠毒素
26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6.易变异
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ppt课件

2、成分
水、碳源、氮源、 无机盐、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即细菌生长必需,而自身不能合成的 化合物,如维生素、某些氨基酸、嘌呤、嘧啶)
不同的微生物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培养基配方
调节pH
真菌:5~6 细菌:6.5 ~ 7.5
有时会加一定量的氯化钠以维持一定的渗透压
四、无菌操作
1.无菌操作的概念
无菌操作杂泛菌指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所有防止________污染的方法。
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 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 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单个菌落。
2、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吗? 为什么?
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 感染操作者。
大肠杆菌在人体的_____中一肠般道对人体无害,但任何 大大肠肠杆杆菌菌如是_果_进__入_____工__程__中_被__广_泌都泛尿会采系对用统人的体工产具生。危害。
基因
质粒、 EcoRⅠ限制酶、
E.coli-DNA连接酶、
受体细胞
菌落的概念
菌落: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生长 繁殖时,所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 的子细胞群体。
天然培养基:
天然培养基有血清、 血浆、和组织提取液 (如鸡胚和牛胚浸 液)。 优点:营养成分丰富, 培养效果好 缺点:来源受限;成分 复杂,影响对某些实 验产物的提取和实验 结果的分析;易发生支 原体污染;
人工合成培养基只能维持细胞生存,要想使细胞生长和 繁殖,还需补充一定量的天然培养基(如血清)。
主要包括:
_各__种__器__具__必须无菌、 __培__养__基___也必须要无菌、 ___________时不能带入其他杂菌
《大肠杆菌》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
食物中毒通常发生在食用被污染 的肉类、奶制品、蔬菜等食品后 ,因此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
卫生控制至关重要。
抗生素抗性与超级细菌
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但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
大肠杆菌等细菌在长期接触抗生素的过程中,会逐渐适应并抵抗抗生素的作用,形 成超级细菌。
超级细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抗药性,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对全球公共卫生 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致病性或提高其生物合成能力,为工业生产和医疗应入探究大肠杆菌的致病机制,为开发更有效的抗 菌药物和治疗方法提供理论支持。
加强跨学科合作
加强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领域的跨学科合作,利用新 技术和新方法,推动大肠杆菌研究的创新发展。
提高应用价值
将大肠杆菌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和医疗实践中,提 高其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同时,需要关注伦理和安全问 题,确保研究工作的合规性和可持续性。
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传播途径多样,包 括动物-人传播、人-人传播和食物-人 传播。
这些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食物、水或 接触污染表面进入人体,导致腹泻、 呕吐、腹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 致休克和死亡。
食物中毒与感染
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致病性大 肠杆菌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
中毒性疾病。
感染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 痛、腹泻、发热等症状,严重时 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休克
05
大肠杆菌的研究进展
新技术与新方法
基因组学技术
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对大肠杆 菌基因组进行全面解析,发现新 的基因和基因变异,为研究其生 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提供基础。
蛋白质组学技术
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大肠杆 菌的蛋白质表达和功能,揭示其在 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机制和调控机制 。
大肠杆菌培养和分离课件PPT

菌落:
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就 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 细胞群体,叫做菌落。
菌落是鉴定菌种的 重要依据。
大肠杆菌菌落
不 同 细 菌 菌 落 不 同
实验一 大肠杆菌的培养 与分离
实验内容:
1 细菌培养:将大肠杆菌接种到LB液体培 养基扩大培养。 2 细菌分离:将大肠杆菌从液体培养基中 接种到LB固体培养基,形成单菌落。目 的为了分离纯化。
使用步骤: 先加热排气 再达压力后灭菌15min 后关闭电源,冷却,待锅内外压 力相同时才能打开。
高压蒸汽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为湿热灭菌法,其优点有三: 1、湿热灭菌时菌体蛋白容易变性; 2、湿热穿透力强; 3、水蒸汽变成水时可放出大量热增强杀菌效果, 因此,它是效果最好的灭菌方法。
灭菌的方法
1、高压蒸汽灭菌(最常用)
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 再进行划线?
答: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 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答: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 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 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 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培养基冷却到60度时倒入
2 培养基的分装(试管,三角瓶,培养皿)
倒 入 三 角 瓶 和 试 管
(漏斗法)
1.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60 ℃左右时, 才能用来倒平板。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 温度?
答: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 感觉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 以进行倒平板了。
搁置固体斜面培养基
菌种的保存
1、临时保藏: 接种到固体斜面培 养基,菌落长成后 置于4℃冰箱保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肠杆菌可以透过 接合作用传递遗传 物质。
五、抗原及血清型
(一)抗原 O抗原,即菌体抗原,为细胞壁脂多糖。该抗原刺激 机体主要产生IgM类抗体。 H抗原, 即鞭毛抗原 ,H抗原主要刺激机体产生IgG 类抗体,与其他肠道菌基本无交叉反应。 K抗原,即荚膜抗原,位于O抗原外层,为多糖。具 有K抗原的菌株不能被其相应的抗O血清所凝集叫 “O不凝集性”。 据耐热性不同,K抗原又分为:L、A和B 三型。
超过56种 100种以上
170多种
(二)血清型 可用O:K:H排列表示其血清型。如:O8:K23:H19, 表示该菌具有O抗原8,K抗原23,H抗原为19。 致人畜腹泻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除含K抗原外, 还可含有蛋白质性粘附素抗原。对粘附素抗原应并 列写于多糖K抗原之后。如:O8:K87,K88:H19 中 K88即为粘附素抗原。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的历史
肠杆菌科,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根据生化反应、血清 学试验、DNA同源性研究,肠杆菌科至少包括44个 菌属,170个以上的菌种。 埃希菌属(Escherichia)中最重要的是大肠埃希菌 (E. coli) ,常称为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包括腐生菌、寄生菌 和人及动物的病原菌。多数是人和动物肠道正常菌 群的重要成员。 20世纪中叶,认识到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 人和动物有病原性,尤其对婴儿和幼畜(禽),常 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症。
病料
腹泻或水肿病例 败血症病例
常采集粪便或肠粘膜刮取物 麦康凯或伊红美兰琼脂平板划线
常采集血液及其病变组织 血琼脂或麦康凯琼脂平板划线
挑取疑似大肠杆菌菌落5~10个分别在琼脂平板进行纯培养 革兰染色镜检 革兰氏染色阴性 接种TSI琼脂培养基
生化试验
血清学鉴定 临床上只检测O抗原
猪水肿病菌株
Stx2e检测
六、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1、定居因子(Colonization factor ,CF);也称粘附素, 即大肠杆菌的菌毛。
2、肠毒素是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的外 毒素,分为耐热和不耐热两种。 ①耐热(ST):100℃20min不破坏,免疫原性弱。 ②不耐热(LT):65 ℃30min破坏,免疫原性强。 3.其他:细胞壁脂多糖的类脂A具有毒性;K抗原有抗吞噬 作用,有抵抗抗体和补体的作用 。
底层和斜面均呈 发酵葡萄糖和乳 大肠杆菌 糖;大量产酸产气 黄色,底层有气 葡萄糖 泡 乳糖 沙门菌 只发酵葡萄糖 底层黄色,斜 蔗糖 产酸产气 面保持红色 硫酸亚铁 能产硫化氢菌株 因形成硫化亚铁而使培养基呈黑色
对照 假单胞菌 志贺氏菌 沙门氏菌 大肠杆菌 变形杆菌 三糖铁培养基
吲哚试验
甲基红试验
(二)所致疾病 1.肠道外感染:多为内源性感染,以泌尿系感染为 主;大肠杆菌可侵入血液,引起败血症;大肠杆菌 性脑膜炎 。 2.急性腹泻 (1)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 (2)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 (3)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 (4)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5)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 ) (6)肠粘附性大肠杆菌(EAEC)
V-P试验
枸橼酸盐试验
IMViC试验
三、大肠杆菌的基本结构
(一)细胞壁 大肠杆菌的细胞壁分外膜和肽聚糖层。 外膜是大肠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主要由磷脂、 蛋白质和脂多糖组成。 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内毒素,也是革兰氏阴 性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主要与抗原性、致病性 及对噬菌体的敏感性有关。
十、防治
母源抗体能保护幼畜抵抗致病性大肠杆菌。 相应血清型的灭活苗,亚单位苗具有免疫预防作 用。 治疗可选用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 使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出生幼畜下痢。
(1)三糖铁培养基 ①配方 牛肉膏 5g 氯化钠 5g 蛋白胨 20g 蛋白胨 5g 乳糖 10g 蔗糖 10g 葡萄糖 1g
硫酸亚铁 0.2g 蒸馏水 1000mL 硫代硫酸钠 0.2g 琼脂 1 2g 2%酚红溶液 12.5ml
②原理
测定细菌对葡萄糖、乳糖及蔗糖的发酵反应,以及 能否产生硫化氢。可鉴别肠道菌。
L型K抗原:对热敏感,100℃ 1h破坏其抗原性,并 失去与相应抗体的结合力和凝集性,位于被膜中, 偶见于荚膜中。 A型K抗原:耐100℃ 1h ,但121℃ 2.5h破坏其抗 原性和O不凝集性,但保留与相应抗体结合能力。 位于荚膜中,抗A血清可使具有相应A抗原的菌体出 现荚膜肿胀现象。 B型K抗原:100℃ 1h 破坏其抗原性与相应抗体的 凝集性,但保留其与相应抗体结合力。
细胞质膜 周质
外膜
(二)质粒
是细胞染色体外能够自主复制很小的环状DNA分子, 是基因工程最常见的运载体
F因子:又称致育因子,插入、复制和转移的功 能。有F因子的大肠杆菌为雄性,用F+表示,不含F 因子的大肠杆菌称为雌性,用F-表示。通过F+和F细菌的接合,F因子可经性菌毛传递给F-菌株,使F菌株转变为F+菌株。 R因子 :抗性转移因子和抗性决定因子 。
④ 肠道菌鉴别培养基 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红菌落。 SS琼脂培养基:一般不生长或生长较差,生长者呈红色。 ⑤血平板:一些致病性菌株常β溶血。
麦康凯琼脂培养基 伊红美兰琼脂培养基 SS琼脂培养基
血平板
2、 生化特性
I:吲哚试验 M:甲基红试验 V:V-P试验 C:枸橼酸盐利用实验
一 、大肠杆菌的形态与染色
1、G-直短杆菌,两端钝圆,散在或成对。
革兰染色
2、周身鞭毛,能运动,无芽孢 ,有的有荚膜。
3、代谢能力强,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 。
二 、培养及生化特性
1、培养特性
① 兼性厌氧; ② 最适生长温度37℃,最适生长pH7.2~7.6; ③ 普通琼脂培养基:生长良好,圆形凸起、光滑、湿润、半 透明、灰白色菌落,直径约2~3mm;
Col因子:产大肠杆菌素因子,编码合成大肠杆菌 素。
四、大肠杆菌的特殊结构
1、荚膜 荚膜具有抗原性,构成了大肠杆菌的表面抗原,即 K抗原 。 2、鞭毛 由鞭毛蛋白组成,构成了细菌的鞭毛抗原,与运动 有关。 3、菌毛 在细胞表面还含有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更硬的丝状 体叫菌毛,可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
ETEC是致人和幼畜腹 泻最常见的病原菌; 毒力因子有粘附素性 菌毛和肠毒素。
致病过程
七、抵抗力
大肠杆菌对热的抵抗力较其他肠道杆菌强。 55℃加热60min或60℃加热15min仍有部分细菌存 活。 胆盐、煌绿等对非致病性大肠杆菌有选择性抑制作 用,而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无抑制作用,所以用肠道 选择鉴别培养基来分离致病性大肠杆菌。 对磺胺类、链霉素、氯霉素等敏感。
八、非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作用
保护肠道的微生态平衡。消耗肠道内的氧
气,创造厌氧环境,利于厌氧菌的生长; 分解代谢产物供厌氧菌生长。 能合成维生素K和B。 对外袭菌有拮抗作用。某些大肠杆菌能产 生大肠菌素,对一些病原微生物具有拮抗 作用。
九、微生物学的诊断
1、病料的采集:肠道外感染取中段尿、血液、脓 液、脑脊液等,腹泻者取粪便。 2、分离培养:粪便标本直接接种肠道杆菌选择性培 养基。其他病料可同时接种血琼脂平板和肠道杆菌 选择性培养基。37℃培养18~24h后,观察菌落并涂 片染色镜检。 3、生化鉴定:大部分菌株发酵乳糖产酸产气,并发 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和木胶糖等产酸 产气。 IMViC试验为“+ + - -”。即为典型大肠杆菌。
猪腹泻菌株
肠毒素检测
十、卫生细菌学检查
1、细菌总数:检测每毫升或每克样品中所含细菌数,采用 倾注培养计算。 2、大肠菌数检验:指100g1000mL水中所含大肠菌群的最 近似数(MPN),采用乳糖胆盐发酵试验检测。
乳糖胆盐发酵试验
发酵试验
分离培养
复发酵试验
食品执行标准:含乳蛋白冷冻饮品菌落总数应小于25000cfu/ml,大肠菌群小于 450MPN/100ml; 含豆类冷冻饮品菌落总数应小于20000cfu/ml,大肠菌群小于 450MPN/100ml;含淀粉或果类冷冻饮品菌落总数应小于3000cfu/ml,大肠菌群 小于100MPN/100ml;食用冰块菌落总数应小于100cfu/ml,大肠菌群小于 6MPN/1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