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教学思路与实践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教学思路与实践

Teaching thought and practice of antiasthmatic drugs for relieving phlegm and relieving cough

ZHANG Mei-ya YOU Qiu-yun

School of Pharmacy,Hube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ubei Province,Wuhan *****,China

[Abstract] The antiasthmatic drugs for relieving phlegm and relieving cough is a chapter in the textbook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ology in medical colleges. With the increase of air pollution index in modern society,phlegm syndrome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common symptom,and the application of phlegm relieving cough and antiasthmatic drugs for relieving phlegm and relieving cough in daily lif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extensive. In order to better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contents of this chapter and apply it to the clinical and practical lif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author studies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main research methods of Chinese medicine related to the antiasthmatic drugs for relieving phlegm and relieving cough.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thought of classroom teaching of antiasthmatic drugs for relieving phlegm and relieving cough,aiming at providing theoretical basis and methods for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alents with practical ability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ability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ology; Antiasthmatic drugs for relieving phlegm and relieving cough; Teaching thought; Practice

化痰止咳平喘藥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类专业《中药药理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章节。学习这一章节,首先要理解

化痰止咳平喘的概念,然后介绍其主治病症在国内外的研究概况,使学生了解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重要作用。化痰止咳平喘药涉及到相关概念、药物动力学及药效学等,内容较繁复,尤其是化痰止咳平喘药的相关功效及药理作用、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等。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讲授知识,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理解知识困难,枯燥无味,缺乏兴趣,已不能适应现代药理学教学的需要。因此老师在讲授课程时,应当灵活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如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模式,还可通过结合课外实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化痰止咳平喘药这一章节的重点知识,教学思路如下。

1课前概述

在迅速发展而环境日益恶化的社会,呼吸系统疾患发生率越来越高。因此,化痰止咳平喘药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广泛,种类繁多。目前西医治疗细菌致呼吸道感染多为抗生素,祛痰、镇咳常用药物有氯化铵合剂、维静宁等;解痉、平喘常选用β2肾上腺素受体兴奋药或氨茶碱、特布他林等口服药。但大多数药物长期使用耐药性高且不良反应不易恢复,故相对而言,中医药防治此类疾病具有治法多样、整体调节及副作用小的特点,因此,化痰止咳平喘药这一章内容对于开发中药新药具有重要意义。在讲述这一章节前教师应让学生明确中药对于西药的优势体现在标本兼治与副作用小的特点,使学生对于中药有更深的认识。

在课前导入中使学生明确这一章节的学习目的,通过化痰止咳平喘药的药理作用,以及常用药物半夏、桔梗、苦杏仁和常用复方小青龙汤的药理作用,结合痰证的临床症状与现代医学疾病的联系,重点理解化痰止咳平喘药的现代研究思路及研究现状。由于中药学习的内容复杂难懂,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很多学生对此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对于中药的学习兴趣。故教师在表述这一章节的学习目标时可以中药药理学常见的问题为主线,提出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于本章的学习内容,循序渐进,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可

有目的、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对于情境和问题的联想能力,培养创新性和研究性思维能力。

2概述部分

首先,阐述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概念、功效及主治。理解中药的概念是学习所有章节内容的基础,而学生失去对中药的兴趣极大部分是因为中药的基础知识在大脑中的空缺。故教师应结合西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通俗的概念以及药物的功能主治,应用比喻法、类比法来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中药概念。例如,对于化痰止咳平喘药,应表述临床上咳嗽、咳痰和喘息往往同时存在,并互为因果,在治疗时化痰药和止咳平喘药常相互配伍,故二者关系密切,并称为化痰止咳平喘药。该类药物具有宣肺平喘、止咳祛痰等功效,主要用于痰多咳嗽、咳痰不爽以及与痰有关的如瘿瘤瘰疬等证,用于治疗症见咳嗽、气喘的多种疾患。

然后简述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对主治病症的认识,运用比较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中医认为,多种原因致肺失宣降,水津不布,凝聚成痰;脾失健运,水湿内生,凝结成痰;肾阳不足,水液不化,内停生痰。现代医学认为痰证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中医对于痰的性状倾向于与机体的素质及外邪的性质有关,而西医则倾向于致病菌与组织结构的损害。教师通过比较中西医对痰证认识的不同来引导学生掌握其概念,并引发对后面内容的思考。

接着针对化痰止咳平喘作用机制,介绍该类药物的主要研究思路及方法。对化痰药的研究,应注重揭示和胃化痰方药、祛风痰方药、涤痰开窍化浊方药及消痰散结方药等的作用特点和科学内涵。研究本类药物常用的实验方法有化学刺激法、电刺激法等制造咳嗽模型动物来观察药物的镇咳作用;气管酚红排泌量测定法、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测定法等观察平喘作用。此部分内容不仅适用于本章节,而且对于中药药理学其他领域也很重要。首先动物模型的制作非常关键,教师应先简单介绍本章节的动物模型方法,其次拓展到别的领域,比

如睡眠剥夺模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肥胖动物模型等。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是新鲜的知识,能够很快抓住学生的眼球,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接着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或者自己的想法,最后每组选一个代表在课上进行演讲,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活跃思维的能力。在讨论时,学生不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课后还可去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旁征博引,不仅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深入思考。

最后重点讲解化痰止咳平喘药的药理作用以及作用机制。大多数化痰止咳平喘药具有祛痰作用,其中以桔梗、前胡、皂荚作用最强,祛痰作用多与所含皂苷成分有关。皂苷能刺激胃或咽喉黏膜,反射性地引起轻度恶心,增加支气管腺体的分泌,从而稀释痰液而发挥祛痰作用。杜鹃素祛痰作用与皂苷不同,其机制与以下环节有关:①促进气管黏液—纤毛运动,增强呼吸道清除异物的功能;②溶解黏痰,使呼吸道分泌物中酸性黏多糖纖维中的二硫键(-S-S-)断裂,同时降低唾液酸的含量,使痰液黏稠度下降,易于咳出。苦杏仁、半夏、款冬花、贝母等均有程度不等的镇咳作用,机制有的是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枢,有的具有抑制局部刺激反应性作用。苦杏仁苷在体内分解成微量的氢氰酸,抑制呼吸中枢而平喘;浙贝母碱扩张支气管平滑肌;款冬花醚提物对支气管有扩张作用,平喘机制可能与兴奋神经节有关;蔊菜素、桔梗皂苷抑制组胺所致豚鼠支气管痉挛等。

3重点讲解单味药半夏

首先介绍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a (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主产于四川、湖北、江苏、安徽等地。然后归纳介绍半夏功效主治与主要药理作用,通过绘制“半夏功效主治与药理作用图”,使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其功效主治与药理作用,见图1。接着阐述半夏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通过作图“半夏有效成分药理作用整合效应机制示意图”,清晰直观地展现出半夏有效成分物质基础与其作用靶点以及相关药理作用,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其要点,见图2。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和信息化式的教学是每个老师必

备的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可以加强学习内容的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牢记基础知识,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还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介绍半夏的现代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需要重点强调半夏的不良反应有生殖毒性、致畸、致癌、致突变,生半夏对口腔、喉头和消化道粘膜有强烈刺激性,误食可使口腔和舌咽部产生麻木、肿痛等,严重的可使呼吸迟缓,最后麻痹死亡。对于桔梗和苦杏仁的学习,可参照上面的学习方法和思路,比较这三种药在功效与药理作用方面的差异,掌握其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与联想能力。

4经典复方介绍

根据中医临床实践经验,讲解经典复方小青龙汤。该方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由麻黄、芍药、细辛、半夏等组成。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痰饮喘咳证。本方具有止咳、平喘、抗过敏、抗炎、抗菌等药理作用。小青龙汤水煎液灌胃,对乙酰胆碱和组胺混合液喷雾所致豚鼠哮喘有明显抑制作用;预防给药可通过提高和激活CD8+及双阴性T细胞,抑制由螨虫所引起的支气管炎症。本方平喘机制与下列作用有关:①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显著减少组胺、5-羟色胺(5-HT)分泌量。

②上调哮喘大鼠肺组织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β肾上腺素受体表达,提高环磷酸腺苷(cAMP)浓度和血浆皮质酮水平。③调节免疫功能,减轻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该方止咳作用表现在显著延长二氧化硫和浓氨水刺激所引起的小鼠咳嗽潜伏期。小青龙汤传统用于外寒里饮喘咳,可治疗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对过敏性鼻炎有效。该方的不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皮肤瘙痒等副作用,有些虚火上炎的患者服后会有喉痛、耳鸣甚至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严重者可致眩晕和咳痰带血。

5小结

本章知识小结中,通过学习化痰止咳平喘药,以及常用药物半夏、

桔梗、苦杏仁和复方小青龙汤的药理作用,明确化痰止咳平喘方药的药理研究现状、基本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需结合痰证的特点及现代医学疾病的联系,理解化痰止咳平喘药的现代研究思路与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应注意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比较不同单位药的功效以及相应药理作用的异同点来帮助记忆重难点。

授课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理顺课堂教学,还要拓展课外实践,采用多种实验教学,如增加实验课,配套相应的实验教学,为学生多创造自己动手的机会,培养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结合设计性实验,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还可通过参观教研室内的科研实验,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实验方法及技巧。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利用中药标本,结合中草药的历史传承文化,培养学生对中药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为中医药产业服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好书本上的知识,还应查阅相关文献报道,关注相关研究进展动态,提出相应的疑点与创新点,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保持学科进展与知识的更新,保证中药药理学的教学与实际发展相结合。另外,还可以将学生分组,每组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文献研究,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制作PPT于课堂上进行演讲和讨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临场能力,不仅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曾有教师认为,引入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利于加深对药理学的理解,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模式的转变,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求,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应用于教学中[9-11]。教师在讲授《中药药理学》这门课程时应将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内容有机结合,使学生对中药药理既有感性的认知,又有理性的认识,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中药药理人才,推动中医药文化产业进程[13-15],这对提高中

药研究质量水平与创新性以及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药实习报告4篇

中药实习报告4篇 一。实践目的 实践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由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药学系的一名学生来说,本着“厚德、博学、求实、奋进”的药学系精神,更应参加社会实践并从实践中对这门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 所以响应学院号召,作为中药专业的学生,我带上学院的推荐信走进了家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当地属于规模较大的综合医院)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为大一生活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为大二新生活做一个完美的开头。并充分把大一所学的中药知识运用到这次的实践中来,通过中药房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自我努力找出不足不断的巩固

和提高。我相信在这最后一个暑期生活中我会收获许多。 二、实践内容 对于我这个一直在学校呆着毫无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面对陌生的社会环境我还没有准备好,陌生的人和事物给我很大的挑战。非常幸运,在我所到的科室,遇到的老师都给予我最真切的帮助,宽容我的过失,甚至不仅帮我改正,更给予鼓励。我放下了敏感,把自己当作团队的一员,真切地感受到相互配合完成工作的快乐。 社会实践第一天我来到中药房,扑鼻而来的药香味,抽拉式的药箱,称药的戥子,熟悉的药材名,甚至不时的捣药声,一切都向我展示着中药的神秘,我想我喜欢这个地方。中药房被分为两个部分,面向取药窗口的是一大排的抽拉式药箱和靠在墙边的中成药,在一排药箱的后面是个小仓库放着从药库领回的未开封的中药饮片。开始前几天老师叫我先熟悉药物的具体摆放位置,一开始还很紧张甚至不知道从何下手,慢慢的我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我在有空的时候用纸将药材的名按顺序抄下,再多多转转药箱,刻意的去记记药的位置,甚至于想到一个联想的办法,比如从下面开始将药箱编号,将编号和药材的名进行联想几天下来就对药材的位置有了大概的印象。然后再过了几天,进入了另外一个阶段,由于我们学了中药学课程,所以我对药材的药性比较了解,老师开始教我用药性的方法来归类,然后不知不觉地,下次在处方上再见到这味药的时候就自然想起了上次的联想记忆,回忆起了药的位置又复习了药性。 熟悉了位置后,老师正式开始教我抓药。由于大一时我们偏向学

止咳平喘药

止咳平喘药 概述 一、止咳平喘药的含义 凡是能够减轻或者制止咳嗽的药,称为止咳药; 凡是能够减轻或者制止喘息的药,称为平喘药。 二、功效与主治 1止咳平喘,用于咳嗽喘息, 2兼有化痰或者祛痰 三、性能特点 1药性没有规律性,有的偏温,有的偏寒,有的是比较平和。 2药味,绝大多数都有苦味,根据五味理论,体现了苦能降泄的特征,个别药物有辛味或甘味。 3归经,都归肺经。 4升降浮沉,以沉降为主。

5毒性,少数的药物有毒,不能过用,,比如白果、苦杏仁或者洋金花, 四、配伍应用 1寒热虚实 外感风寒证,兼有咳嗽气喘,配伍发散风寒药, 外感风热证,兼有咳嗽气喘,配伍发散风热药, 肺寒咳喘,配伍温里药,尤其是温肺的药, 肺热壅滞,配伍清热药,尤其是清肺热药。 燥邪犯肺,配伍润燥的药物。 虚主要是内伤, 气虚,配伍补气药物。 阴虚,配伍补阴的药,相对来说,配伍补血的可能性小。 痰是导致咳嗽气喘最重要的一种继发病因,一定要配伍祛痰的药。有痰的,首先要治痰。湿盛的,除了祛痰,还可以配伍除湿的药物。 五、使用注意 1外感咳喘,必须要发散表邪,不能过早地使用收敛性的止咳平喘药,

2痰多咳喘,不能过早地使用收敛性的止咳平喘药。 3有毒性的药物,适当地注意用药安全。 具体药物介绍 苦杏仁 一、功效 1止咳平喘不祛痰 杏仁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止咳平喘药,有比较明显的止咳和平喘两方面的功效,长于苦降肺气。对于咳嗽气喘,不管寒热虚实,不分外感内伤,都可以广泛地使用,关键在于配伍,但是杏仁在苦降的同时,还略有一点开宣肺气的作用,更多的是用于外感,外感风寒、风热、燥邪。 外感风寒===麻黄汤,麻黄配杏仁,一种相使的配伍关系,麻黄既能发散风寒,又止咳平喘,用杏仁来增强麻黄的止咳平喘的作用。 杏苏散,紫苏配杏仁。 外感风热===银翘散、桑菊饮,杏仁配伍薄荷、桑叶、菊花。

中药药理学教材--------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三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一节概述 此类药是一类常用药,尤其在我们北方,天气干燥,咳嗽的人很多。据统计疾病1/4与呼吸系统有关。各类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是咳、痰、喘,即咳嗽、咯痰、气喘。这虽不是危急症状,但严重影响身体的健康,如果长期不愈,可能发展为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及肺原性心脏病,应及时治疗,防止病情发展。一、中医传统理论 定义:凡能祛痰、缓解或制止咳嗽、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化痰止咳平喘药。 功效:宣肺祛痰,止咳平喘 适应证:主要用于痰多咳嗽、痰饮气喘、咯痰不爽,以及与痰饮有关的瘿瘤瘰疬等病证。 常用药:桔梗、杏仁、前胡、半夏、贝母、百部、紫菀等。 二、痰、咳、喘 痰、咳、喘三者关系密切、互相影响,往往同时存在。 一般咳嗽有痰者居多,(气道上的痰液刺激气管粘膜引起咳嗽)痰多又容易引起咳嗽,因而祛痰多能止咳。 咳嗽与喘往往同时出现,因而止咳可以平喘,平喘也利于排痰止咳。 粘痰积于小气道内可使气道狭窄而致喘息。祛痰多能平喘 根据药物的主要作用点可将药物分为三类:祛痰药、止咳药、平喘药。但三者作用之间界线不明显,互有交叉,可归为一类,即化痰止咳平喘药。 三、主要药理作用 1、祛痰作用 ①简介“痰” A、在中医学里,痰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痰指停积于脏腑经络之间各种各样的痰证。痰浊滞于皮肤经络可生瘰疬瘿瘤,常见于现人医学中的皮下肿块、慢性淋巴结炎、单纯性甲状腺肿等。痰痹阻胸,则胸痛、胸闷、心悸,见于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痰迷心窍,则心神不宁,昏迷、谵妄、精神错乱,见于脑血管意外、癫痫、精神分裂症等。 狭义的痰指一般咳嗽咯吐之痰,呼吸道咳出的痰。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肺部疾患。中医认为是由于感受外邪,肺气壅滞或脾不健运,水湿凝聚引起。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教学思路与实践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教学思路与实践 Teaching thought and practice of antiasthmatic drugs for relieving phlegm and relieving cough ZHANG Mei-ya YOU Qiu-yun School of Pharmacy,Hube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ubei Province,Wuhan *****,China [Abstract] The antiasthmatic drugs for relieving phlegm and relieving cough is a chapter in the textbook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ology in medical colleges. With the increase of air pollution index in modern society,phlegm syndrome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common symptom,and the application of phlegm relieving cough and antiasthmatic drugs for relieving phlegm and relieving cough in daily lif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extensive. In order to better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contents of this chapter and apply it to the clinical and practical lif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author studies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main research methods of Chinese medicine related to the antiasthmatic drugs for relieving phlegm and relieving cough.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thought of classroom teaching of antiasthmatic drugs for relieving phlegm and relieving cough,aiming at providing theoretical basis and methods for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alents with practical ability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ability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ology; Antiasthmatic drugs for relieving phlegm and relieving cough; Teaching thought; Practice 化痰止咳平喘藥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类专业《中药药理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章节。学习这一章节,首先要理解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使用) 中药学教研室 中药学教学大纲 (供中药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使用) 学分数:4、5 周学时:5 课程性质: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A类选修。 教学目得与要求:通过本课程得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药得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中药得配伍及用药禁忌等基本理论;掌握或了解约350种常用中药得分类、性能、功效、临床应用及用法用量;了解药材采集及炮制知识;为学习方剂学及其她学科打下基础。 基本内容: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以讲授药性理论为重点,并简要介绍中药得起源与发展概况、产地、采集、炮制、配伍、用药禁忌、用量用法等基本知识。各论则收载药物538种左右,按中药功效得不同分为二十一大类,课堂讲授约350种,其余药物供学生参考。 教学方式:教学得具体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引入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同时采用观瞧药材标本、布置作业、组织讨论,或以个别章节进行自学为主,教师适当辅导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得能力。注意实施启发式教学法,内容可结合学生得实际水平、自浅入深,循序渐进。 教学内容: 总论系统地介绍了中药学基本理论,包括中药、中药学得含义,中药得起源与发展,其中重点阐述各个历史时期中药学发展得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中药得产地与采集,介绍产地、采集与药效得关系,道地药材得含义,以及在保证药效得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与适时采集中药得一般知识;中药炮制介绍炮制得含义、目得与方法;药性理论就是总论得核心,主要阐明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得含义及中药治病得基本原理;中药得配伍阐明中药配伍应用得目得、原则与药物“七情”得含义、中药配伍应用规律;用药禁忌着重介绍证候禁

化痰止咳平喘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凡功能化除痰涎,制止咳嗽、平定气喘的药物,称为化痰止咳平喘药。 痰涎与咳嗽、气喘有一定的关系,一般咳喘每多夹痰,而痰多亦每致咳喘,故将化痰、止咳、平喘合并介绍。但其中有的药物以化痰为主要功效,或虽属化痰而并不用于咳嗽气喘;有的则以止咳平喘为主要功效,或虽属止咳平喘却无化痰作用。 化痰药不仅用于因痰饮起的咳嗽、气喘,并可用于瘰历、瘿瘤、癫痫、惊厥等症。 临床使用化痰止咳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凡内伤外感的病症,均能引起痰多及咳嗽,治疗时应仔细分辨病因,进行适当的治疗,例如有外感的配合解表药同用,虚劳的配合补虚药同用。 2.咳嗽而咯血时,不宜用燥烈的化痰药,以免引起大量出血。 3.麻疹初期虽有咳嗽症状,本章分为清化热痰、温化寒痰、止咳平喘三节。 相关 第一节温化寒痰药 温化寒痰药多属温性,适用于寒痰、湿痰的症候,如咳嗽气喘、痰多稀薄,以及肢节酸痛,阴疽流注等病症。为了加强疗效,此类药物常与温散寒湿的药物同用。如属阴虚燥咳,或有吐血、咯血病史,应当慎用。 相关 半夏 【药用】天南星科草本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Breit.的块茎。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归脾、胃经。

【功效】燥湿化痰,消痞散结,降逆止呕。 【临床应用】1.用于痰多咳嗽。 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湿,聚而成痰者为主,为治湿痰的要药,适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症,常与陈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与贝母配伍应用。因其性温,故又可用治寒痰,宜与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热痰与风痰,治热痰可与瓜蒌、黄芩等配伍;致风痰,宜与天南星等同用。 2.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等症。 半夏功能辛散温通、化痰、燥湿,故可用于痰内阻、胸脘痞闷病症,可配陈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热互结,有可配黄芩、黄连、干姜等同用,可收辛开苦降、散结除痞的功效(如半夏泻心汤)。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蒌、薤白等同用;治结胸症可与瓜蒌、黄连等同用。 3.用于瘿瘤瘰历、疮疡肿痛、梅核气等症。 半夏又能化痰散结,可用以治疗痰湿结聚所致的瘿瘤、瘰历痰核、阴疽肿痛,或痰气互结的梅核气等病症。用治瘿瘤瘰历痰核,可与海藻、黄独、贝母等配用。痈疽未溃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调醋外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用治梅核气,可配厚朴、紫苏等同用。 4.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半夏有良好的降逆止呕功效,可用于多种呕吐症候,在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的症状而予以不同的配伍。如治胃寒呕吐,可配合生姜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热呕吐可配合黄连、竹茹等药;治妊娠呕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虚呕吐,可配人参、白蜜同用。 此外,配秫米同用还能治胃不和而卧不安,配硫黄而治肾阳不足、大便失调之症。 【处方用名】制半夏、姜半夏(用明矾粉、生姜汁腌制后漂净,晒干用)、生半夏(生用,有毒,主要作为外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1.半夏性味辛温,入脾胃经,化痰力佳,为治各种痰症要药。其性温而燥,尤为属寒有湿者在所必用;若为热痰,当与清热

仅需一步,快速掌握「止咳平喘药」章节重点

药考证,找润德,医药培训第一品牌 仅需一步,快速掌握「止咳平喘药」章节重点 (润德王波波老师整理) 止咳平喘药共有12味药物,如果单单只学习12味止咳平喘药的话,掌握起来是很简单的,但是将12味药物放在400味单味药之中去学习的话记忆起来就十分困难了。因此对于这12味药物的学习也需要巧用记忆方法。对于止咳平喘药来说,最好的记忆方法就是总结对比法,因为在止咳平喘药中有两对功效一致的药物,一对功效相似的药物。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止咳平喘药中的这三组药物。 由“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增加为“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此外紫苏子还具有化痰的功效,善于治疗痰壅咳喘气逆。可用加减法巧记苦杏仁与紫苏子的功效,即苦杏仁+化痰=紫苏子。 二、桑白皮与葶苈子 痰多,而葶苈子性大寒,善治痰壅肺实咳喘。可用口诀巧记桑白皮与葶苈子的共同功效,如“桑皮(桑白皮)停立(葶苈子)水中(利水消肿)卸船(泻肺平喘)”。 三、紫菀与款冬花 紫菀与款冬花也是功效一致的一组药物,两者的来源均是菊科,但是两者的用药部位不一样,其中紫菀来源于菊科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及根茎,款冬花来源于菊科植物款冬的干燥花蕾。可用口诀巧记紫菀与款冬花的共同功效,如“宽(款冬花)碗(紫菀)从坦克(化痰止咳)上飞下(润肺下气)”。 此外,上述所介绍的三组药物中,除苦杏仁外,其他五味药在历年考试中都考查过,具体考查形式如下所示: 【2017年真题】 [61~63] A.润肠通便,补虚 B.润肠通便,润肺化痰 C.润肠通便,降气化痰 D.润肠通便,凉血止血

药考证,找润德,医药培训第一品牌 E.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63.某男,60岁。患肠燥便秘与痰喘气逆,医师在方中处以紫苏子,此因该药的功效是()【答案】C 13.某男,50岁。久患气管炎,近日咳嗽气喘、痰黄、浮肿、尿多。医师处方时常将桑白皮与葶苈子同用,是因此二者除均能利水消肿外,又均能() A.泻肺平喘 B.清肺平喘 C.温肺平喘 D.泻下平喘 E.纳气平喘 【答案】A 【2015年真题】 112.葶苈子与桑白皮的共同功效有() A.降气化痰 B.泻肺平喘 C.清肠疗痔 D.润肠通便 E.利水消肿 【答案】BE 【2016年真题】 13.某医师根据“肺为娇脏,喜润恶燥”之特点,在治疗咳嗽痰喘的处方中常将紫菀与款冬花相须为用,此因二者除均能润肺下气外,又均能() A.润肠通便 B.降逆止呕 C.清肠疗痔 D.化痰止咳 E.纳气平喘 【答案】D 由以上真题可以明显看出,止咳平喘药中功效一致的药物在题目中是一起考查的,所以这也给我们一种学习提示:在平时学习中,遇到功效一致的药物可以总结起来进行对比记忆。

中药知识-止咳平喘剂的临床应用

中药知识-止咳平喘剂的临床应用 2016年中药知识-止咳平喘剂的临床应用 止咳平喘剂是以杏仁、苏子、枇杷叶、紫苑、百部、款冬花、桑白皮、尊苗子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止咳平喘等作用,用以治疗各种痰、咳、喘证的中成药。临床以咳嗽、咯痰、哮喘、胸闷、憋气等为辨证要点。根据配伍不同又可分为清肺止咳、温肺止咳、补肺止咳、化痰止咳、温肺平喘、清肺平喘、补肺平喘、纳气平喘等。 止咳平喘剂 临床可用于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胸膜炎、肺炎、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见上述症状者。 例如蛤蛤定喘丸、固本咳喘片。 注意事项: 外感咳嗽初起,不宜单用收涩止咳剂,以防留邪。 【分类I介绍】 一、散寒止咳剂 通宣理肺丸 【功能】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主治】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症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杏苏止咳颗粒(糖浆、□服液) 【功能】宣肺散寒,止咳祛痰。

【主治】风寒感冒咳嗽、气逆。 二、清肺止咳剂 清肺抑火丸 【功能】清肺止咳,化痰通便。 【主治】痰热阻肺所致的咳嗽,症见咳嗽、痰黄黏稠、口干咽痛、大便干燥。 蛇胆川贝散(胶囊、软胶囊) 【功能】清肺,止咳,祛痰。 【主治】肺热咳嗽,痰多。 橘红丸(片、颗粒、胶囊) 【功能】清肺,化痰,止咳。 【主治】痰热咳嗽,痰多,色黄黏稠,胸闷口干。 急支糖装 【功能】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主治】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症见发热、恶寒、胸膈满闷、咳嗽咽痛;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见上述证候者。 强力枇杷露(胶囊) 【功能】清热化痰,敛肺止咳。 【主治】痰热伤肺所致的咳嗽经久不愈、痰少而黄或干咳无痰;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川贝止咳露 【功能】止嗽祛痰。 【主治】风热咳嗽,痰多上气或燥咳。 三、润肺止咳剂

执业药师2017中药学考点:化痰止咳平喘中成药

执业药师2017中药学考点:化痰止咳平喘中成药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高效备考,执业药师栏目精选推荐“执业药师2017中药学考点:化痰止咳平喘中成药”,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第一节燥湿化痰类 痰湿证 32二陈丸 处方:二陈丸是由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四味中药配伍组成的方剂。方剂中的陈皮和半夏是二陈丸中的主药;陈皮具有宽胸理气、化痰和胃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痰湿呕吐等症状;半夏能燥湿化痰,且具有降逆止呕的作用,常用于痰湿不化或因寒痰过盛而引起的呕吐的等症;茯苓具有健脾、利湿、安神的功能,可用于治疗因脾虚湿困而引起的食少纳差等症;甘草是补脾、益气的良药。由以上四味组成的二陈丸具有除湿化痰、调气和胃等功能,临床上常用二陈丸治疗因痰湿困脾所引起的胃气不舒、咳嗽痰盛、恶心呕吐等症。 功效与主治: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用途与痰湿停滞导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胀痛,恶心呕吐。 第二节清热化痰类 痰热证 33蛇胆川贝散 清肺,止咳,除痰。用于肺热咳嗽,痰多 【功用】清热润肺,止咳化痰。 【主治】肺热咳嗽,痰多。 川贝枇杷糖浆 【成份】川贝母流浸膏、桔梗、枇杷叶、薄荷脑。辅料为蔗糖、杏仁香精。 【性状】本品为棕红色的黏稠液体;气香、味甜、微苦、凉。 功能与主治: 清热宣肺,化痰止咳。用于风热犯肺,内郁化火所致的咳嗽痰黄或吐痰不爽,咽喉肿痛,胸闷胀痛,感冒咳嗽及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

证候者。 京都念慈菴蜜炼川贝枇杷膏 【京都蜜炼川贝枇杷膏成分】 川贝母、枇杷叶、南沙参、茯苓、化橘红、桔梗、法半夏、五味子、瓜蒌子、款冬花、远志、苦杏仁、生姜、甘草、杏仁水、薄荷脑,辅料为:蜂蜜、麦芽糖、糖浆。 【京都蜜炼川贝枇杷膏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稠厚的半流体;具杏仁香气,味甜,辛凉。 【京都蜜炼川贝枇杷膏适应症】 润肺化痰、止咳平喘、护喉利咽、生津补气、调心降火。本品适用于伤风咳嗽、痰稠、痰多气喘、咽喉干痒及声音嘶哑。 【京都蜜炼川贝枇杷膏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患有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3.服用1周病情无改善,或服药期间症状加重者,应停止服用,去医院就诊。 4.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5.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6.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7.请将本药放在儿童触摸不到的地方。 8.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第三节润肺化痰类 肺阴不足,或阴虚燥热引起的燥咳痰少,痰稠而黏,咯之不爽,咽喉干燥等 34百合固金丸 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功效 润肺止咳,清心安神,补中益气,清热利尿,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健脾和胃。治肺痨久嗽,咳唾痰血,百合病,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烦躁不安,心痛,喉痹,胃阴不足之胃痛,二便不利,浮肿,痈

止咳平喘的治疗

止咳平喘的治疗 第1则 - 生麻黄、炙麻黄 - 麻黄为止咳平喘的常用之品,它的止咳平喘作用是其它药物不可替代的。麻黄辛苦温,辛温可以宣肺,苦温可以肃肺,即是肺燥咳喘,也可以用它宣降肺气。 对咳喘久治不愈者,喜用生麻黄与炙麻黄配伍。生麻黄力猛,宣发之力大;炙麻黄力缓,润燥之力显,两味配伍,对老人久咳气喘,以及小儿频咳不止者,止咳平喘取效快。但用量宜小不宜大,以各5克为宜。  第2则 - 百部、黄芩 - 上世纪上海有咳喘专药“百芩片”,曾风靡一时,其主药就是百部与黄芩。不论外感或内伤咳嗽,均可应用。百部有很强的止咳作用,古书云主治“新久咳嗽”,对结核性咳嗽尤效,以蜜炙为宜。 《笔花医镜》将黄芩列为“凉肺猛药”,即清泄肺热之良药。《本草纲目》记载,李时珍曾患身热咳嗽,久治不愈,后经其父指导,用一两黄芩而愈。两药配伍,以治疗偏热性咳嗽为主。一般取炙百部10~30克,黄芩10~15克。 第3则 - 橘红、蝉衣 - 橘红功效类同陈皮,性能比较温燥,但对过敏性疾患比较好,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咽炎、过敏性支气管炎等。岳美中先生治疗咳喘的两张方子锄云止咳汤与锄云利肺汤,均有橘红,并言“橘红咳而喉痒者必用”,毛德西凡见咳嗽咽痒者,必用橘红,并配以祛风之蝉衣,使其止咳、止痒的功效更为快捷。经研究,橘红与蝉衣对呼吸道疾患,均有抗过敏的作用。两味用量以10~15克为宜。

 第4则 - 鱼腥草、金荞麦根 - 鱼腥草为治疗肺痈咳嗽成痨、痰液腥臭之良药。经近年来临床观察,其治疗肺部感染收效快,肺部阴影平均吸收时间短。凡痰多夹有浓痰者,为必用之品。金荞麦根有清肺排痰、清热解毒的功效,是治疗肺脓疡、肺炎的良药。 两味配伍,对急性肺部感染之疾,有清热消炎、祛痰消痈、止咳平喘之良效。用量均可取15~30克。 第5则 - 桑白皮、瓜蒌皮 - 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专治“肺中有水气,及肺火有余者”(《本经逢原》)。凡肺有痰火、夹水气而不消者,乃为首先之品。如清肺泻火止咳之泻白散所用。瓜蒌性寒,其皮亦然,有清热化痰之效。两药配伍,对痰热之咳嗽及喘息不安,苔黄而黏腻者,其止咳平喘祛痰作用,起效快。且对咳痰不爽者,有一剂知,二三剂显效之欲。一般用量为10~15克,重者也可用到30克。 第6则 - 炙荆芥穗、炙款冬花 - 民间有一句俚语,说“炙荆穗,炙冬花,治咳嗽,一把抓”。荆芥,有清利咽喉之功,荆芥穗与荆芥同功,经蜜炙后,更有利于润燥利咽。款冬花为治疗咳嗽喘息之要药,与炙荆穗相合,有较强的止咳、祛痰、平喘作用。 但二味均为辛温之品,只适宜于风寒或寒痰型咳喘证,特别是炙荆穗只适宜外感风寒之咳喘,对于内伤之咳喘,特别是肺燥阴虚证咳喘,则不适宜。一般用量为各10克。 第7则 - 葶苈子、白芥子 - 葶苈子是苦寒药,泻肺热作用比较强,而且以痰热壅盛的证候为其使用指证。葶苈子含有强心甙,具有强心、利尿的综合功效。葶苈

第十四节.止咳平喘----14.1.宣肺止咳平喘方

第十四节.止咳平喘----14.1.宣肺止咳平喘方第十四节.止咳平喘----14.1.宣肺止咳平喘方 601.三拗汤 方剂来源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与用法麻黄杏仁生甘草 上药各等分,研为粗末。每用15克,加生姜5片,水煎服。也可用 饮片作汤剂。 功效与主治功能宣肺,平喘,止咳。主治外感风寒,鼻塞声重,头 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多痰,胸满气短。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哮喘,伤风感冒,肺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鼻窦炎等病症。例如: (1)哮喘本方为主,配合服用哮喘丸,治疗281例。结果。近期有 效率为79%((上海中医药杂志净1965年第10期)。 (2)支气管炎本方加减治疗。咳嗽甚者,加紫菀、百部、款冬花, 咳痰多者,加苏子、半夏、陈皮、白芥子、莱菔子等;伴有喘息者,加干姜、 细辛。 (3)肺气肿本方加减治疗。痰多气促,加茯苓、半夏、陈皮;阳虚 畏寒者,加熟地、山茱萸、制附片、补骨脂、胡桃肉。 (4)鼻窦炎本方加减治疗。鼻塞头痛者,加苍术、白芷。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感冒风邪、咳嗽气喘之证。方用麻黄发 表宣泄,杏仁止咳化痰,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伤风伤冷、咳喘痰 稀、胸闷气促、舌苔白腻、脉滑浮数,为其辨证要点。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麻黄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给鼠作治

疗流感实验,可使感染流感病毒的小鼠平均存活日期显著增加,证明有 一定治疗效能。杏仁有抑制呼吸中枢作用,证明能镇咳平喘。甘草有 肾上腺皮质激素样抗毒、抗炎作用,且能祛痰镇咳。 602.华盖散 方剂来源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与用法麻黄30克苏子30克灸白皮30克橘皮30克 杏仁30克赤茯苓30克炙甘草15克 上药研为粗末。每服6克,水煎服。也可用饮片作汤剂煎服,各药 用量按常规剂量。.. 功效与主治功能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主治风寒咳嗽上气,痰气 不利,呀呷有声。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气管炎,支气管炎等 病症。例如。 (1)流感本方加减治疗。头痛鼻塞者,加苍耳子、白芷、藁本;头 重如裹者,加荆芥、防风、紫苏、藿香;咳嗽痰稠者,加竹茹、天竺黄、葶苈 子;伴哮鸣音者,加射干、紫菀、款冬、枇杷叶。 (2)气管炎本方加减治疗。喘息甚者,加桂枝、细辛,伴发热者. 加荆芥、防风、黄芩、山栀;咳痰不畅者,加桔梗、旋覆花、白前。 现代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肺感寒邪,肺气不宣,痰随气逆,喉中痰 鸣之证。方用三拗汤为基础,加桑白皮、紫苏子降气平喘,茯苓、橘红理 气化痰,共奏降气化痰平喘之功,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素有痰 饮、复感风寒、咳嗽上逆、喉中作鸣、胸膈烦满、项背拘急,声重鼻塞、头

嗽宁口服液的镇咳、祛痰及平喘作用的实验研究

嗽宁口服液的镇咳、祛痰及平喘作用的 实验研究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观察嗽宁口服液的镇咳、祛痰及平喘作用。方法采用豚鼠枸橼酸引咳实验、小鼠SO2引咳实验、小鼠酚红法祛痰实验、乙酰胆碱组胺豚鼠引喘实验、卵白蛋白豚鼠引喘实验方法进行嗽宁口服液镇咳、祛痰及平喘作用的研究。结果嗽宁口服液在豚鼠枸橼酸引咳实验及小鼠SO2引咳实验中表现出显著的镇咳作用,在小鼠酚红法祛痰实验中祛痰作用显著,对乙酰胆碱、组织胺引喘实验豚鼠及卵白蛋白引喘实验豚鼠具有显著的平喘作用。结论嗽宁口服液的中医处方具有镇咳、祛痰及平喘的功效。 【关键词】嗽宁口服液;咳嗽/治疗;祛痰;喘/治疗;动物,实验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titussive,eliminating phlegm and antiasthmatic effects of Souning oral liquid.Methods Some experiments were done,including cough induced by citric acid in guinea pigs,cough induced by SO2 in mice,expectorant

tests by phenol red in mice,asthma induced by histamine and acetylcholine in guinea pigs,asthma induced by ovalbumin in guinea pig,to study the antitussive,eliminating phlegm and antiasthmatic effects of Souning oral liquid.Results Souning oral liquid exhibited significant effects in the tests of cough induced by citric acid,cough induced by SO2,expectorant tests by phenol red,asthma induced by histamine and acetylcholine,and asthma induced by ovalbumin.Conclusion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Souning oral liquid has antitussive,eliminating phlegm and antiasthmatic effects. 【Key words】Souning oral liquid; Cough/Treatment; Eliminating phlegm; Asthma/Treatment;Animal,experiment 嗽宁口服液是根据祖国传统医学理论,采用目前先进的中药制剂技术精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具有宣肺降逆,清热化痰之功效,主治小儿发热、咽喉疼痛、咳嗽,甚至气急欲喘等,临床有较好的疗效,为进一步证实该药的疗效,本实验就其镇咳、化痰、平喘作用进行了药效学研究,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动物昆明种小鼠,体质量20~23 g用于镇咳实验,体质量24~26 g用于祛痰实验。白豚鼠,体质量180~200 g,雌雄两性。上述动物均由大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研究室提供,动物饲养条件合

咳喘顺丸止咳化痰作用实验研究

咳喘顺丸止咳化痰作用实验研究 郑轶枫;黄萍;吴清和;操红缨 【摘要】目的:研究咳喘顺丸的止咳化痰作用.方法:止咳实验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及豚鼠枸橼酸引咳法;化痰实验采用对正常小鼠的化痰作用试验,对家鸽的化痰作用试验,对大鼠气管排痰量的影响以及对大鼠气管分泌液中黏多糖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止咳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咳喘顺丸低、中、高剂量能显著减少氨水所致小鼠咳嗽次数及枸橼酸引起的豚鼠咳嗽次数,显著延长豚鼠的咳嗽潜伏期(p<0.01),低、高剂量组能显著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p<0.05);化痰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咳喘顺丸中、高剂量能显著增加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泌量,显著增加大鼠气管分泌液中黏多糖的含量(p<0.05),增强家鸽气管纤毛运动,增加大鼠的气管排痰量(p<0.05或p<0.01).结论:咳喘顺丸具有较好的止咳化痰作用. 【期刊名称】《中药与临床》 【年(卷),期】2013(004)002 【总页数】4页(P42-45) 【关键词】咳喘顺丸;止咳;化痰;动物实验 【作者】郑轶枫;黄萍;吴清和;操红缨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 510006;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006;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 510006;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 510006【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5

咳喘顺丸由紫苏子、瓜蒌仁、茯苓、鱼腥草、苦杏仁、半夏(制)、款冬花、桑白皮、前胡、紫菀、陈皮、甘草等组成,具有健脾燥湿,宣肺平喘,化痰止咳的功效[1],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所致的气喘胸闷、咳嗽痰多等症。 临床观察结果表明[2],咳喘顺丸能显著改善慢性支气管炎脾肺气虚、痰湿阻肺的 多项临床症状,另外对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能减少皮质激素和茶碱药的不良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本实验采用止咳及祛痰相关药理实验对其止咳化痰作用进行初步评价。 1 材料 1.1 药物 咳喘顺丸(实验用不加辅料之药粉),由广州陈李济药厂提供(批号: 08136),每 克药粉相当于2.025 g生药。临床用法用量为口服,11.11 g/天(相当于生药22.5 g)。按60公斤体重换算,得出每日用量(药粉)为11.11÷60=0.185 g/kg体重(相当0.375 g生药/kg体重),使用时用研钵研磨,再以蒸馏水配成 所需浓度。麻杏止咳片,吉林本草堂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批号:20080202);氨酚双氢可待因片,威海路坦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批号:080514);盐酸氨溴索片,天津赫素有限公司产品(批号:070972)。 1.2 动物 SD系大鼠,SPF级,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粤)2003-0002粤监证字2008A020);NIH系小鼠,SPF级,分别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粤)2003-0002粤监证字2008A022、SCXK(粤)2003-0020粤监证字2008A003);家鸽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豚鼠,普通级,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粤)2003-0020粤监证字2008A027)。

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功效及使用注意事项 - 副本

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功效及使用注意事项 凡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痰证的药物,称为化痰药;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咳嗽气喘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由于病证上痰、咳、喘三者每多兼杂,病机上常相互影响,咳喘者多夹咯痰;痰浊塞盛会影响肺的宣发肃降,易致咳喘加剧。另外,化痰药多兼止咳、平喘作用,而止咳平喘药又常具化痰之功,故将化痰药与止咳平喘药合并使用。根据药性、功能及临床应用的不同,化痰止咳平喘药分为温化寒痰药、清化热痰药、止咳平喘药三类。 一、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味功效 化痰药味多苦、辛,苦可泄、燥,辛能散、行。其中,性温而燥者,可温化寒痰,燥化湿痰;性偏寒凉者,能清化热痰;兼味甘质润者,能润燥化痰;兼味咸者,可化痰软坚散结。部分化痰药还兼有止咳平喘、散结消肿功效。止咳平喘药主归肺经,药性有寒、热之分,苦味居多,亦兼辛、甘之味,分别具有降气、肺、润肺、泻肺、化痰、敛肺等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化痰止咳平喘药一般具有祛痰、镇咳、平喘、抑菌、抗病毒、消炎、利尿等作用,部分药物还有镇静、镇痛、抗痉厥、改善血液循环、免疫调节作用。 二、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主要作用 痰,常由外感六淫、饮食不节、七情或劳倦内伤,使肺、脾、

肾及三焦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凝聚而成。它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往往随气运行,无处不到,致病范围广泛。故元代王珪云“痰为百病之母”“百病皆由痰作祟”。 化痰药主治各种痰证:如痰阻于肺之咳喘痰多;痰蒙心窍之昏厥、癫痫;痰蒙清阳之头痛、眩晕;痰扰心神之失眠多梦;肝风夹痰之中风、惊厥;痰阻经络之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㖞斜;痰火互结之瘰疬、瘿瘤;痰凝肌肉,流注骨节之阴疽、流注等。 肺司呼吸,又为娇脏,不耐寒热,凡外感六淫,或内伤气火、痰湿等,均可伤及肺脏,导致宣发、肃降失常,发为咳嗽喘息。止咳平喘药,主治外感、内伤等多种原因所致咳嗽喘息之证。 三、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配伍 应根据不同病证,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化痰药与止咳平喘药。又因咳喘每多夹痰,痰多易发咳喘,故化痰药与止咳平喘药常配伍同用。再则应根据痰、咳、喘的不同病因、病机而配伍,以治病求本,标本兼顾。 使用化痰药除分清寒痰、湿痰、热痰、燥痰而选用不同的化痰药外,还应根据成痰之因,审因论治。“脾为生痰之源”,脾虚则津液不归正化而聚湿生痰,故常配健脾燥湿药同用,以绝生痰之机。又因痰易阻滞气机,“气滞则痰凝,气顺则痰消”,常配理气药,以加强化痰之功。此外,痰证表现多样,临床常根据病因、病机、病证不同,分别配伍温里散寒、清热、滋阴降火、平肝息

[讲解]中药学第59讲止咳平喘药概述:苦杏仁、紫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马兜铃

[讲解]中药学第59讲止咳平喘药概述:苦杏仁、紫苏子、 百部、紫菀、款冬花、马兜铃 中药学第59讲止咳平喘药概述:苦杏仁、紫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马兜铃 第五十九讲止咳平喘药概述止咳平喘药:苦杏仁、紫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马兜铃 下面介绍第二十章,止咳平喘药。这一章的含义非常简单,凡是能够减轻或者制止咳嗽的药,称为止咳药;能够减轻或者制止喘息的,称为平喘药,这个(概念)就是没有学医也清楚。稍稍说明一点的,就是这个喘息,有时候也称为气喘,所以能够减轻或者制止喘息的,能够减轻或者制止气喘的,这个喘证在今后《中医内科学》里面要学,这个地方一般不讲哮喘,那么中医的喘息包括了哮喘,但它的内涵更宽一些。因为这是从汉字的字义所决定的,《说文解字》说,什么喘,急息也,就是呼吸急促。所以我们中药里面有的平喘(方药),不完全的是治疗的哮喘,它指这个呼吸的急促的症状,把它缓解下来,使这个呼吸比较安静,它也属于平喘的范畴,所以只是对这个问题作一点说明。第二个问题,功效与主治,那也是很简单,这一类的药呢,第一能够止咳,那么就用于咳嗽,第二能平喘,那就用于喘息,对于这一章的药物,绝大多数两者功效都兼具,既能够止咳,又能平喘,所以很难分清楚它们止咳和平喘的主次,这也是不再往下细分的一个原因,其实止咳和平喘,是两个不同的功效,那么它们主治也是不同的,由于绝大多数药没有办法分止咳平喘的主次,所以我们仍然放在一起作为一章来处理,但是要注意到这并不绝对。不是每一味药,我们下面要学的,都是两种功效同时具有,有的止咳而不能平喘,没有平喘功效,比如说我们后面要学的这个百部,这些药就是这种情况,有的主要在平喘,止咳并不明显。象这个葶苈子这些,可能主要在于平喘,所以要注意不是每

临床常用止咳化痰平喘药的作用机理及应用大全之欧阳家百创编

临床常用止咳化痰平喘药的作用机 理及应用举例 欧阳家百(2021.03.07) 咳、痰、喘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多为感染或变态反应等多种因素所致。因此在对因治疗的同时,应用镇咳、祛痰、平喘药可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化痰止咳平喘药:凡功能化除痰涎,制止咳嗽、平定气喘的药物。 一、镇咳药 镇咳药可通过抑制延脑咳嗽中枢或抑制发射弧中的某一环节而发挥镇咳作用。 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可促进痰液和异物排出,但剧烈而频繁的咳嗽可使病人痛苦及引起并发症。 咳嗽反射弧包括四个环节: (1)呼吸道神经末梢感受器,包括机械感受器、化学感觉器和肺牵张感受器。 (2)传入神经,为迷走神经纤维。 (3)延髓咳嗽中枢,位于延髓背侧部,邻近呼吸中枢。 (4)传出神经,包括迷走神经传出纤维、喉上神经和脑神经。它们协同完成咳嗽运动。 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除去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胸膜等呼吸器官以外,耳、脑膜、心脏、食管、胃等内脏的迷走神经受到刺激,也会传入咳嗽中枢引起咳嗽。 镇咳药按其作用部位分为:①中枢性镇咳药,②外周性镇咳

药,也有部分药物兼具上述两种抑制作用。 (一)中枢性镇咳药 可直接抑制位延脑的咳嗽中枢而产生止咳作用。长期剧烈咳,痰量不多且频繁,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的患者,可用中枢性镇咳药。 ①、麻醉性:有阿片、可待因、吗啡等,其镇咳作用迅速而强大,同时具有镇痛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缓解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烈干咳,特别是由于咳嗽而影响睡眠的患者,在胸膜炎伴胸痛的剧烈干咳时,用其既可止痛又有镇咳的作用。因为这类药物有些副作用,如轻微的抑制呼吸中枢、欣快症和成瘾性及部分胃肠道反应(久用易成瘾,使痰难以咯出和抑制呼吸中枢等)缺点。建议慎用,必须使用时应限制用量。 ②、非麻醉性:有右美沙芬、咳必清等。对麻醉性镇痛药进行结构改造而合成的中枢性镇咳药药物,几无镇痛和成瘾作用,对痰多、痰液黏稠、老人、小儿患者不宜使用,否则会加重病情。可发生嗜睡现象,驾驶员、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尽量避免使用,以免发生意外。 (二)外周性镇咳药 有磷酸苯丙哌啉(咳快好)、石吊兰素等。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中的感受器、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而发生镇咳作用。没有呼吸抑制副作用。常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癌所引起的刺激性干咳、阵咳等。 二、祛痰药 痰液的排出可减少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间接其到镇咳、平喘作

临床常用止咳化痰平喘中药的合理应用

临床止咳化痰平喘中药合理应用 中医基础知识导入:痰的概念与分类 有言道,百病皆由痰作祟、怪病多由痰作祟、化痰治百病怪病。 痰一般可以分为:无形之痰饮(广义)——只见其症,不见其形。主要通过病理反应来确定,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心悸气短、神昏癫狂等;有形之痰饮(狭义)——视之可见、触之可及、听之有声的痰浊与饮液。指肺及呼吸道的分泌液,由咳吐而出。 一、止咳化痰平喘药的使用原则 1、基本概念 化痰止咳平喘中药是指以化痰止咳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饮、镇咳作用,治疗各种咳嗽喘息的一类药物。可用的主要症状有咳嗽喘促、咳吐痰涎等。现代研究认为祛痰中药具有消炎、化痰、镇咳、平喘、止吐等作用。祛痰中成药在临床上可分为温化寒痰、清热化痰、理肺止咳、润肺化痰、平喘等五类。 2、使用原则 辨品种、辨炮制、辨药性、辨功效、辨应用 辨品种 (1)贝母 川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花贝母(青贝母)、卷叶贝母、甘肃贝母及棱砂贝母的地下鳞茎。主产于四川、云南、甘肃及西藏等地。 浙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贝母的地下鳞茎。原产浙江象山县者称象贝。现主产宁波鄞县樟树、杭州郊区,均为栽培。其它江苏、安徽及湖南等地亦有分布。 5~6月采挖,洗净泥土,大小分开,大者摘去心芽,分作二片,称“元宝丹”,小者称“珠贝”,分别置擦笼内,擦去外皮,加石灰搅拌,经过一夜,使石灰渗入,晒干或烘干。生用。 不同贝母之间的相同与不同点 相同点:同能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治疗热痰咳嗽、肺热咳嗽,痰核瘰疬等,均反乌头类。

不同点: 川贝甘、微寒,治疗肺燥咳嗽、燥痰咳嗽优于浙贝; 浙贝苦、寒,治疗肺热咳嗽、热痰咳嗽优于川贝,又长于解毒散结,治疗痰核瘰疬(配牡蛎、玄参)。 土贝母,只具解毒消肿疗痈之功,专治痈肿疮毒,无止咳化痰之效,故治肺病不能代替。 (2)白附子 关白附(竹节白附子),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花乌头的子根及母根,主产于辽宁、吉林等地; 禹白附(鸡心白附子),为天南星科草本植物独角莲的块茎,主产于河南、甘肃、湖北等地; 关白附毒性大又甚燥烈,功偏祛寒湿、止疼痛,适用于中风偏正头痛、风寒湿痹、中风口眼斜等; 禹白附祛风痰、息风止痉功能强,适用于破伤风抽搐及中风痰壅、半身不遂之症。 (3)苦杏仁、甜杏仁 前者苦降温散,且具毒性,多用于感冒喘咳、痰多之症; 后者甘平润肺,毒性较小,适用于虚劳喘咳、肠燥便秘之症。 新咳邪实者,宜用苦杏仁, 久咳正虚者,当用甜杏仁。 (4)葶苈子 功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药典》品种有二, 一为十字花科独行菜的种子, 称北葶苈子、苦葶苈子; 二为十字花科播娘蒿的种子, 称南葶苈子、甜葶苈子。 《本草衍义》认为: “子之味有甜、苦两等, 其形则一也。《经》既言味辛苦, 即甜者不复入药也。大概治体皆以行水走泄为用”。《本草从新》:“有甜、苦二种, 甜者力稍缓”。由此可知, 体质壮实者可用力猛之苦葶苈子, 体弱者宜用力缓之甜葶苈子。 当今药市主流品种为甜葶苈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