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_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规划论文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_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规划论文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_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规划论文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_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规划论文

摘要:在传统城市旅游发展面临瓶颈背景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市场前景广阔,休

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放飞心灵”的心理需求,本论文以本溪县为

例浅谈如何规划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关键词:休闲观光农业;空间布局

1规划背景

休闲观光农业是以农业生产活动为原型,结合区域特有的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资源景观,发挥地域农牧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村生活文化特色,来满足游客“观光、休闲度假、

养生、体验、购物”为目的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旅游形式。

2现状分析

2.1现状情况本溪县地处辽宁东部,隶属于本溪市,全境总面积3344平方公里,地

貌特征为“八山一水一分田”,总人口30万人。县内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历

史文化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产业特色突出、城市秀美靓丽,是远近闻名的山水旅游县和

生态经济大县。近年来,以打造成“工业强县、旅游大县、农业特产县”为发展目标。2.2现状问题从产业结构发展内部看,主要存在整体空间发展布局不合理,产业之间联系不紧密、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综合管理能力不足、投资环境不合理等问题;从外部环境看,主要存在各层次思想认识高度不统一、规划引导不到位、行业和相关监管部门管理不到位、政府扶持和投入力度不够、融资渠道不开阔、企业运行负担重等问题已制约了产业的进一

步发展。

3规划范围

本溪县全县县域,面积为3344平方公里;其中重点是县域内太子河、汤河沿岸地区。

4规划目标

因地制宜地将发展县休闲观光农业与重新调整改善其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业收入相

结合,打造成为横跨一、二、三产业的新兴优势产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

乡一体的发展。依托本溪水洞、温泉寺、汤沟、关门山等核心景区,处理好与各风景区的

错位发展关系,打造六大品牌“山水、洞穴、温泉、枫叶、民俗、宗教”,原真和谐的山

水景观为养生提供先天的自然条件,温泉小镇的建设为养生提供服务设施,道教文化为养

生注入文化灵魂,通过为核心风景区做好旅游接待服务配套,大力发展全区的乡村旅游。

5空间布局

1依据本溪县城镇化战略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对县经济区与

旅游区的划分,结合县区位优势、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背景等条件,并根据休闲观光农业

的概念、特点及功能,将本溪县休闲观光农业的空间结构分为“四区”。北部休闲农业区。包括高官镇和清河镇,由于交通、资源等方面的原因,北部地区还不具备发展大规模休闲

农业的条件,因此将其作为休闲农业资源保育区来考虑,目前规划发展思路是开展原生态

的自然观光、文化体验活动,打造创意休闲农业示范区。b.中部休闲农业区。包括小市

镇及草河掌北部地区,该区域地理优势明显,交通路网发达,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农业

规模相对较小,但农业产业类型多样,特色突出,依托关门山景区、汤沟温泉寺景区资源,已形成以花卉、特色蔬菜果品、淡水鱼以及农产品物流配送和旅游业等为主导产业的都市

型现代农业体系。中部地区将打造成以户外运动、休闲垂钓、采摘体验、民俗风情体验、

温泉养生等现代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度假区。c.东部休闲农业区。包括南甸子镇、田师付镇、碱厂镇、东营坊乡。依托乡村旅游资源,充分利用人文历史、民俗古迹,辅以园林绿化,挖掘乡土风情的文化积淀,把农业生产、产品消费和休闲观光场所结合在一起,由点

串联成线,形成具有地域特色乡村旅游休闲基地。d.南部休闲农业区。位于县域南部地区,以现有中草药材基地、盆景枫树苗木基地、百亩黑木耳产业园等为增长点,发挥特色

产业优势,通过引进技术,使观光园内的农业品种立足新、优、奇、特,提高农业旅游的

科技含量,开展“农”味科普教育,增加知识性、文化性和科学性。通过对比展现传统农

业文化遗产与现代农业科技成果,逐步形成现代科技农业展示区。2与此同时四个区域根

据其自身特色形成各有侧重的休闲观光农业区域,其中以太子河、汤河沿岸的休闲观光农

业带为主线,带动四个区域农业的协调发展,并以26个精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辐射面,全面推进全县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

6结语

分析研究区域休闲观光农业,让规划先行,可突破传统旅游发展的瓶颈,引领和推进

全域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元福,逯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海南省休闲农业发展规划

海南省休闲农业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初稿) 海南省农业厅 编制 海南大学 二○一一年二月二十八日

目录 第1章规划背景 (1) 1.1 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形势要求 (1) 1.2 热带农业创新发展的需要 (3) 1.3 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的目的意义 (7) 1.4 规划编制期限与依据 (10) 第2章海南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SWOT分析 (12) 2.1发展现状 (12) 2.2 SWOT分析 (13) 2.2.1优势 (13) 2.2.2劣势 (16) 2.2.3机会 (17) 2.2.4挑战 (19) 第3章规划总体思路与目标 (23) 3.1指导思想 (23) 3.2 规划原则 (24) 3.3 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27) 3.3.1 总体目标 (27) 3.3.2 近期(2011—2015年)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27) 3.3.2 中长期(2016至2020年)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28) 第4章海南休闲农业经营模式区划 (30) 4.1 都市休闲农业区 (30) I

4.2 黎苗族农业文明示范区 (31) 4.3 森林公园与山庄度假区 (32) 4.4 其他类型休闲农业区 (33) 4.4.1观光采摘园 (33) 4.4.2教育农园 (34) 4.4.3科技示范园 (34) 第5章海南休闲农业相关产业规划 (36) 5.1农业产业规划 (36) 5.2 林业产业规划 (37) 5.3牧业产业规划 (38) 5.4渔业产业规划 (38) 5.5 副业产业规划 (39) 5.6文化产业 (40) 5.7 服务业产业规划 (40) 第6章休闲农业区域规划 (42) 6.1北部休闲农业发展规划 (42) 6.1.1规划区域范围 (42) 6.1.2规划区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43) 6.1.3具体休闲农业规划 (44) 6.2南部休闲农业发展规划 (45) 6.2.1规划区范围 (45) 6.2.2规划区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45) II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意义与可行性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意义与可行性 休闲观光农业是以三农为背景,为满足城乡居民休闲和消费的需要,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乡村民俗风情及乡村文化等条件,提供观赏、种植、采摘、垂钓、游乐、餐饮、度假、教育等体验性的休闲活动。从目前全国的发展形势来看,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以呈良好态势。休闲观光农业的经营地点可在农村也可在都市,最大的特点是重在体验农事,休闲观光农业是可以提供休憩和体验农村生活乐趣的平台,对于经济发展和历史传承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石家庄市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现实意义 1.是发展农村经济工作的需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当地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可以对当地经济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农村经济工作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战略任务,休闲观光农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在2010年制定的《石家庄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指导意见》中指出,要按照城乡互动、产业融合的要求建设休闲观光农业,规划建设一批集度假、餐饮、观赏、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特色休闲农庄,融现代农业、乡土风情、娱乐休闲、文化教育和农事体验为一体,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紧密结合。

2.是满足市民多层次需求的需要。石家庄的常住人口加上大量的流动人口,构成了石家庄休闲观光农业的消费群体。每个群体都有各自的体验需求。第一,中小学生成长教育的需要。观光农业具有教育实践的作用,园区借助夏令营、春游和中华传统节日的契机,为中小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农业生产服务,使其得到切身体验。第二,地道的城市人群体验“农家乐”的乐趣。休闲观光农业为长期居住在城市、没有参加过农业劳作的人们提供参与农业劳动的机会和空间,向其传授相关农业知识,通过亲身体验农业劳作得到乐趣。第三,满足后来搬到城里的人们的怀旧情怀。很多石家庄人出生于农村、在农村长大,后来搬到城市生活,他们对农村、农民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希望有机会回到阔别已久的农村重新体验生活,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对农村有所了解。第四,向往大自然的“银发族”。针对银发老人渴望心灵安宁,体验春耕秋收的特点,休闲观光农业面向高龄化人群通过土地划片租种,为其提供适当的耕种的场地。第五,满足特殊人群的特殊需要。根据城市特殊人群的需要开设一些对于他们有意思的项目,例如,针对正在热恋的年轻人为他们开辟种植“爱情树”场地;针对准婚族开办见证“同甘苦”的场所;针对已婚人士为他们准备“结婚纪念”的各种活动;针对喜爱运动的中青年群体开辟狩猎场、捕鱼场等;针对下岗工人为其提供承包经营的土地等。 3.是传承石家庄历史文化的需要。石家庄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趋势及政策措施 农业部产业化办公室主任 郑文凯 ---------------------------------------------------- 尊敬的孙老还有王副主 席,朋友们、大家好!我很荣幸有 这个机会参加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 举办的光彩事业与农业产业化论 坛。受我们农业部刘副部长委托, 我代表农业部产业化办公室对光彩 事业促进会发展10周年,并对此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大有可为、大有发展作为的一个新领域。近年来,许多非公有制企业已经在发展农业产业化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根据会议的要求,下面我把我们当前国家产业化发展的状况向各位做一个介绍。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态势良好。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新阶段农村工作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1、中西部地区整体跟进,整体发展水平提高。把培育壮大农村企业和壮大产业化组织作为重点。有利的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据我们2002年底对农业产业化统计,全国有各类产业化组织总数是94000个,比2000年增长了41.6%。同时中西部涌现了一批九山游子、双汇、蒙牛等一大批排头兵,体现了中西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巨大潜力。 2、产业化领域拓宽,龙头组织结构区域合理。近几年越来越体现出农业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展现了农业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产业化组织按产业分类,种植类占44.8%,畜牧业占 24.1%,水产化组织占8.2%,林特产业占10.4%,还有其他类型占10.5%。 3、完善产业化发展动力机制。企业和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和内在的动力。目前全国各类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的连接方式中,合同方式占51.9%,合作方式占12.6%,股份合作方式占13.3%,其他方式还有22.2%。合同、合作、股份合作三种比较稳定的利益连接方式所占的比例达到77.8%。这些在实践中也有丰富的内容,主要一是规范定单内涵,强化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定单现在不仅包括订购数量、质量,还充实了最低保护价、提供系列化服务等内容,有的还增加了企业担保、银行贷款、政府贴息解决农户资金不足的条款。二是引入保险机制,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有的参加了商业保险,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对策研究 伍什家镇人民政府 休闲农业是利用自然生态、田园景观,结合农业经营、农村文化、农家生活,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体验“三农”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休闲农业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来势,具备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应县委信息科关于“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信息约稿的要求,现对伍什家镇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伍什家镇基本情况及休闲农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伍什家镇位于县城东北部15公里处,全镇占地面积2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5万亩,其中水浇地8万亩;旱地面积6.5万亩;林地5.28万亩;草地面积2.3万亩,荒地面积11.75万亩。全镇辖15个行政村42个自然村,总户数7228户,总人口16704人。粮食种植面积达8万亩,西瓜、小杂粮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5万亩,饲草料种植面积0.8万亩。镇党委、政府以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各项工作得到了全面发展,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交通便利。“呼-铺高速公路”、“呼-城铁路”贯穿全境,“村村通水泥路”逐年增加,全镇公路通畅率达100%。“呼-城铁路”复线及呼-准-鄂高速铁路即将完工,新引进两大高效农牧业光伏发电项目。投资3.88亿元的国电蒙鑫4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已于2013年12月份并网发电,日发电18万度。山路集团光

伏发电项目已经完成了展厅建设、项目区前期建设工程及光伏小镇区示范户分布式上网发电,一期工程已于2014年12月份并网发电,日发电量22.4万度,为光伏产业落户伍什家镇做好了示范。 伍什家镇休闲农业起步较晚,目前初具规模。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围绕建设“幸福、宜居、美丽托克托”的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为休闲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截至现在,伍什家镇大黑河流域的小井壕、新河等村已发展集休闲垂钓、养殖于一体的淡水养鱼塘达4处,涉及淡水养殖的水域面积达2000余亩。所养殖的鲫鱼满足供应县城及周边各村村民所需,平均年销售鲜鱼4万斤,年销售收入60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另外,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什拉壕村昊葉温棚蔬菜基地占地面积1080亩,经过近两年的建设,目前已经建成太阳能日光温棚290个。其中:145个大棚的葡萄预计今年秋季可以上市,135个大棚于今年3-5月份实施“活树搬家”方式移栽葡萄苗60000株。目前10个大棚种植时令蔬菜,主要品种有角瓜、黄瓜、韭菜、西红柿、香瓜等。后续建设完成后,昊葉温棚蔬菜基地与西部各村的淡水养鱼塘将逐步形成以吃农家菜、住农家房、观农家景、干农家活以及钓鱼休闲为主的休闲农业基地。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特别是假日经济的产生和成熟,加速了休闲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的新型产业。在县、镇两级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各类投资主体经营休闲农业的热情将迅速升温,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壮大。届时形成的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鱼塘等,让游客入内观赏、采摘、垂钓、餐饮,尽享农家田园乐趣。

休闲观光农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休闲观光农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 休闲观光农业最初于20世纪30~40年代在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兴起,以后逐步扩展到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到20世纪70~80年代,日本、新加坡和中国的台湾省陆续成为开发热点。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开始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和开发。 在中国,休闲观光农业的兴起迄今虽仅仅只有20~30年左右的历史,但发展势头十分良好。20世纪70年代以来,台湾省针对长期困扰农业的劳动力外流、成本提高和外国农产品倾销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各种对策,其中包括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内容。1983年,台湾农政部门制定了“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使休闲观光农业的各项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程序化。1990年,台湾“农委会”在“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所得方案”中,研讨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定下了休闲观光农业的一些基本条件,如面积至少要大于50hm2,而且必须连在一起;有较多农民参加且受益;有当地产品可供销售;有美丽景观可资观赏;有丰富农业活动可让人体验,并且要能维持农业本质以区别于一般游乐区等。近十余年来,台湾继开辟大湖草莓园、木栅观光茶园、北投观光桔园、阳明山观光花园、士林观光农园、昆仑森林草药园和内湖观光草莓园等观光场所以后,又建立了有较大面积的苗栗县南庄乡三角湖休闲中心和台北县双溪乡慈晖休闲农场。到1994年,“农委会”又出台了“发展都市农业先驱计划”,积极辅导各地建立示范性之生活体验型市民农园。此后,市民农园在台湾各地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台湾农政部门及地方政府在资金、技术上大力支持,在经营管理上予以辅导,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休闲观光农业的健康成长。 在中国大陆,1993年,《北京市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中首次出现“观光农业”概念。1996年北京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发展“观光农业”。1998年6月正式出台《北京市观光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同年8月成立了观光农业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订了观光农业发展计划并建立了《郊区民俗网》。据北京市观光农业办公室调查,1996年京郊拥有119个观光农业景区(点),共接待近300万人次的旅客,获得经营性收入3.2亿元。到2002年,观光农业项目已累计达2246项,全年接待游客3618.1万人次,为1996年的12.1倍,观光农业总收入22.75亿元,为1996年的7.1倍。2002年秋,“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民俗旅游研讨会”在北京延庆县召开。 在东南亚国家,休闲观光农业已渐成气候。如日本自1985年以后,分别设立了大仁、名寄、石垣等自然农法休闲农场。1988年,泰国社会福利协会及教育部特别教育局,在泰国最大的青少年农业训练中心开设了面积为3hm2的休闲型教育实验农场。巴西在距离圣保罗市大约60km的麦格林市建立了MAO自然农法休闲中心,并于1989年正式对外开放。一个开发休闲观光农业的热潮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 二、存在问题

休闲农业园(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书

****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书 一、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短期和双休日观光休闲度假、回归自然、体验田园情趣的市场需求日趋增长。加之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向往回归自然,向往清新的空气,清幽雅致的环境,同时也希望能品尝到绿色无污染的食物,体验农业生产生活的趣味,这些都为****休闲农业园的建设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该园区将建成以山林、田园、溪流等自然景观为依托,以农、林、牧、渔等特色农业生产为、加工、经营为基础,以乡土文化、农作生产、农村生活为引线,集生产、加工、经营、观光、娱乐、运动、健身、住宿、餐饮、购物等生产、服务、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农业园区。 二、规划目标(市场定位) ****休闲农业园的目标市场:首先是区域居民,包括市区及周边县市,目标人群350万;其次是周边的居民,包括我省的市、市、市及周边接壤省份的市、市及市等相邻区域居民,目标人群1800万人;最后是其他城市乃至东北地区及、天津等广大区域,目标人群极其庞大。

通过规划及实施,使休闲农业园成为集生态农业示、生态产品生产、农业体验、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庄园。具有高水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园区。本园将推出三大类生态产品:1、生态农业示和产业化:通过运用生态系统、持续经营、物质循环、食物链、立体种养等理论和技术,形成各种优化的生态农业模式。包括温室及裸地立体种养,水体立体种养等,形成高效的农业产业链,达到现代设施农业的科技水平。2、农业生态产品生产:包括特色水果、特色蔬菜瓜果、特色禽畜和高档水产品等绿色产品的生产,形成生态农业的独特文化,同时渲染绿色生态农业的主题。生态产品生产主要分三类:一类是结合生态农业示,形成本园的特色产品满足游客趣味体验及购买需求;另一类是结合旅游和生态餐饮,形成本园的特色绿色餐饮文化;再者就是推广生态绿色品牌,销售我们品牌的农副产品。3、生态旅游、健身娱乐、休闲度假:包括生态观光(生态景观观光、生态农业观光、生态技术观光);健身娱乐(滑草场/滑雪场、狩猎场、垂钓园、温泉洗浴);休闲度假(营造生态酒店,生态疗养等设施);生态餐饮(全部提供本园区及****集团产业链项目中生产的绿色食品,瓜果可以自我采摘,鱼虾可以自我捕捉);科普教育(生态知识、生物科学、自然保护等)。 三、建设主要容

休闲观光农业规划方案4.doc

休闲观光农业规划方案4 生态农业发展实践由于市场推动和服务体系的规范化,有机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发展在生态农业中是最迅速的,其资料也相对较为丰富。因此,这里仍以有机农业为代表,对生态农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介绍。美国的有机农业生产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当时的有机农业还只是在零星的小块土地上进行试种摸索,而现在己经发展到有机农场的规模化生产。 至今,有机农业一直是美国农业各领域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美国最大的农户组织是有机农产品促进协会,在册的有58个认证机构。据USDA经济研究局公布的资料显示,美国1995 年约有5000户获认证的有机产品农户,耕种面积达36.9万hm2; 1997年共有49个州采用有机农业生产方式,经过有机认证的土地面积达54万hm2,其中有机农作物和有机牧草及草场的面积分别占63.1%和36.9%;和小宗蔬菜类作物的有机种植面积达到了其种植总面积的1/3以上从有机畜牧业生产来看,有机肉类和家禽的生产要滞后于有机农作物的生产,经过有机认证的肉牛、猪和羊的数量分别下降了35%, 65%和42%,而经过有机认证的奶牛和蛋鸡数量却分别增长了3.69倍和10.23倍。有机奶牛生产主要集中在纽约、威斯康星和明尼苏达三个州,加利福尼亚、纽约和弗吉尼亚 州是有机家禽的主要产区欧洲各国有机农业迅速发展,有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据有关机构研究结果表明,1986-1996年间欧洲有机农业种植面积己从12万hm2增至120万hm2,年平均增长率达25%以

上。1999年欧洲有机种植面积达297万hm2,比1998年增加46.2%,其中英国增长率高达41.7%、意大利增长率为34%。瑞典、芬兰、西班牙、葡萄牙、希腊、丹麦、比利时和法国,其有机农业种植面积增长率均在50-150%之间。2000年,欧洲主要国家有机 农业种植面积己达370万hm2,有机农场2000年己有近10万家。 据Kathleen Delate资料,20世纪末德国的有机农场占全部农场的2,意大利达到2,澳大利亚10%。以德国为首的欧洲联盟12国的部长们2001年5月签署了“哥本哈根宣言”,提出和呼吁制订一项促进有机农业发展的行动计划,德国部长Renate Kuenasl表示将在10 年之中使德国的有机农业达到农业总量 的1}5[156-158] o 据国际贸易中心 2002年2月调查,全世界有机管理用地己达到1700万hm2, 各大洲有机管理的面积分布大体是大洋洲44.2,欧洲24.8,拉丁美洲21.7,北美7. 7,亚洲0. 6,非洲0.4。面积最多的几个国家依次是澳大利亚770万hm2,阿根廷280万hm2,意大利100万hm2,美国90万hm2,巴西80万hm2,德国54万hm2, 英国52万hm2。有机农业用地占农业用地面积比例较高的国家有列支敦士登18},瑞士9},奥地利8.6,意大利6.8,芬兰6.7,丹麦6.2,瑞典5.2,捷克3.9 %,英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和瑞典有机农业种植面积扩展迅速, 上述4国的种植面积占1996年欧盟有机农业种植总面积的近3/4,欧盟北部国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汇报 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来抓,农业产业化得到稳步发展。今年三季度,我市实现农业总产值94.57亿元,占计划目标8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048元,占全年目标81%。现将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培育形成了主导产业。在粮食生产上,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推广“山川紫”(紫心甘薯)、“高系”14号(黄心甘薯)等优质品种约6000亩;示范种植天优826、特优138等优质水稻面积538亩,辐射带动面积1.2万亩。去冬今春冬季瓜菜种植面积26.5万亩,推广新品种15个以上,新技术10项,年育苗量2.5亿株。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的饲养模式,规模养猪场534家,禽类专业孵化场82家,规模养禽场1972家,蛋禽规模养殖场16家。目前鸡出栏量3549万只、猪出栏量29.18万头。以椰子、橡胶、胡椒、槟榔、油茶为主的热带经济作物和以荔枝、龙眼、香蕉、莲雾、柠檬为主的水果种植业,种植面积达到58.5万亩。南

美对虾苗产业,年生产销售对虾苗760多亿尾。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抓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工作,促进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农业龙头企业13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1家;农业专业合作社有531家,家庭农场有70家,经营土地面积6890亩。深入开展以“运行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社员技能化、产品安全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五化”创建活动,创建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13家,市级示范社19家。 (三)农业品牌规模进一步扩大。坚持实施品牌战略,围绕我市名优特品种,大力推行品牌认证,积极申报绿色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国家、省名牌,鸡、椰子糖和罗非鱼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先后打入市场,并迅速成为倍受省内外客商青睐的知名品牌。目前,全市共有农产品商标872个,其中:国家驰名商标3个,省级著名商标19个,省名牌农产品3个。“三品一标”认证20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绿色食品认证6个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2个。 (四)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我市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技领先、生态高效、循环利用、效益优先”原则,围绕“现代、高效、示范”目标,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特色,整体谋篇布局,突出主导产业、规模生产、功能配套,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去年,3个基地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称号,今年,3家基地又获得了省级现代农业示

休闲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实施方案

贵州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实施方案 园区名称播州区花香龙泉农业科技示范园 申报单位播州区人民政府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编制 二0一六年九月二十日

1、实施方案提要 1.1 规划名称 播州区花香龙泉农业科技示范园 1.2 实施单位 播州区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 1.3 建设地点 播州区南白镇 1.4 实施期限 实施期限为三年,2016年1月—2019年1月 1.5 总体目标 播州区花香龙泉农业科技示范园将立足于生态农业开发,以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生产优质的绿色农产品、培养新农村创新创业人才为宗旨,充分发挥交通便利、设施齐全、地方特色显著的优势,形成“一园、两区、三基地”的空间布局。依托原生态自然环境资源及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带动新农村创新创业,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最终建成融科学研究、产业化生产、科普教育、休闲观光、农村创新创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多效益的科技示范园,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1.6 建设主要内容和规模 1.6.1主要建设内容 园区总体布局为“一园、两区、三基地”:

“一园”即一个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园(包括现代农业科技研发中心,综合服务区,农业星创天地); “两区”即现代与传统农耕文化展示体验区、特色特种果蔬育苗区; “三基地”即猕猴桃种植示范及体验基地、山杨梅种植示范及体验基地、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及体验基地。 1.6.2园区建设规模 园区占地面积28500亩,其中核心区1500亩,示范区4500亩。 “核心区”包括:(1)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园,占地800亩,其中现代农业科技研发中心100亩,综合服务区400亩,农业星创天地300亩;(2)现代与传统农耕文化展示体验区,占地400亩;(3)特色特种果蔬育苗区300亩。 “示范区”包括:猕猴桃种植示范及体验基地、山杨梅种植示范及体验基地各2000亩,现代设施农业生态观光及体验基地各500亩。 “辐射区”包括:乡村农家乐、果蔬种植等产业,辐射带动22500亩。 1.7资金筹措 资金筹措采用市场化、公司化运作,资金筹措来源于招商引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园区以自筹资金为主要来源,同时积极申请各级财政资金。

休闲农业园区规划

休闲农业园区规划 休闲农业园区,是随着近年来都市生活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而逐渐出现的集科技示范、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于一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综合园区。休闲农业园区是由最初的农田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园区发展的高级形态。 休闲农业园区将生态、休闲、科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生态型、科普型、休闲型的休闲农业园区的出现和存在,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 思想,客观地促进了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开发,有效地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科学发展,规划先行!现在规划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当然农业园区规划也不例外。制定休闲农业园区规划是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统筹管理的基本要求;合理的规划是保证项目成功和回避风险的关键。 农业园区规划有利于园区内部统一思想,增强凝聚力;科学的园区规划可保证园区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科技的贡献率;优

秀的园区规划是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谐发展的保证。 常见的规划误区: 盲目开展,初衷和目标不正确 近几年国家政策的扶持,我国农业园区发展建设出现过热状态。民间资本一哄而上开始大规模涉足农业领域,而国家对农业园区建设又缺乏统一的宏观指导,政策滞后于发展。有些地方政府为树立政绩而跟风建设园区,较为盲目,造成大量形象面子工程,而没有结合市场及地域特色设定园区规划目标,造成资源的浪费园区规划建设步入迷局难以突围。 缺乏专业规划团队指导 在各界社会资本注入的同时,很多不懂农业的投资者开始涉足农业,以致于造成一些地方盲目发展,一哄而上,规划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不仅造成建设资金的大量浪费,而且影响农业资源区域优势的发挥。这就要求有专业的农业规划团队对农业园区进行科学的发展规划,为企业或者管委会提供及时的建议和指导。 一种是一些投资者以为面积越大越好,还要包罗万象,盲目地从工业或者商业投资的视角看农业园区建设,几年就想收

休闲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休闲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休闲农业作为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近年来发展迅速,正逐步成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民生产业,成为壮大县域经济和扩大内需的朝阳产业。**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丰富的休闲农业资源和优越的地理区位,休闲农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新形势下,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对于优化全市农业产业结构、拓展旅游空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以及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市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随着我市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农业在我市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调查,到目前全市形成了有一定规模,以体会农家生活、品农家酒菜、赏农家风景、垂钓登山等各种形式的休闲、旅游农业园近百家,规模不一的农家乐200余家,从业人数约万人,其中农民就业万人,带动农户万户,年接待人次达50余万人。我市现有国家五

星级示范园区1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1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6个。位于美丽的柘林湖边的**市新光山水有限公司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五星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企业)。我市休闲农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休闲农业开发依托地域资源特色发展模式多样。**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川秀丽、名胜众多,农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集名山名湖于一体。**自古就有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之美称,有“金花”、“银花”遍地开花的美景,有世界文化景观庐山、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四大书院之首白鹿洞书院等自然和人文景观。我市休闲农业的开发依托这些旅游和农业资源,模式多样,主要有:自然景观休闲观光旅游模式,即以优美的自然景观为载体,开发乡村休闲旅游项目;民俗风情观光休闲农业模式,即以农村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载体,充分展现农耕文化、乡土特色、民俗风情;现代生态农业园区休闲旅游模式,即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各种农业观光采摘园、农(渔)家乐等;综合型休闲农业模式,即以含休闲、娱乐、美食、度假等多功能的休闲山庄、度假村为主。 2、休闲农业开发注重短期休闲度假,投资主体多元化。休闲农业是以乡野农村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

干部网络学院-----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打造休闲旅游胜地(下)100分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打造休闲旅游胜地(下)课程的考试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 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 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 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 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 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 答案。 一、单选 ( 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 1. 特色小镇发展的推广阶段是()。 A.2014年-2015年 B.2015年-2016年 C.2016年至今 D.2003年 2. 根据本讲,特色小镇的发展阶段不包括()。 A.探索阶段 B.计划阶段 C.成型阶段 D.酝酿阶段 二、多选 ( 共 1 小题,总分: 20 分) 1. “田园综合体”建设的五大核心要素包括()。

A.景观吸引 B.居民生活 C.服务配套 D.农业生产 三、判断 ( 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 1. 田园农业游面对的主要对象是老年人。 正确 错误 2. 科普观光园针对的对象是农业工作者,中、小学生。 正确 错误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打造休闲旅游胜地(下) 王琪延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三、我国乡村旅游的十大问题 第三个问题,我讲一下,我国乡村旅游的十大问题。简单讲一下,我们国家现在现存的有哪些问题。 第一,规模小,应该讲我们大多数地方还处于个体户状态,都是规模很小,包括在北京,也一样,你不要以为就是挺好,北京有些地方也都是零散的个体户,这种形式也非常普遍,规模小。 第二,档次低。实际上这包括不仅仅吃,也包括住的,床,那个桌子,椅子,非常非常简陋。我有一次去怀柔,我去帮助,应该讲北京市政府让我们帮助它提升一下,这么一个咨询活动,我去的时候,我就问他们,我说为什么你们的小桌这么小啊?他说桌子大了之后,他会在屋里呆的比较久,其实他不希望你在屋里呆着,这样消磨他的产品,消磨他的床啊,椅子,你看想的这么小气,这个就说明我们的档次很低。其实北京是这样的,我们全国各地,应该讲江浙一带做的比较好,其他地方,多数地方都做的不够好。

现代休闲农业园区规划方案 2

新乡市现代旅游休闲农 庄发展规划 xinxiang City Modern Tourism Leisure Farms Development Planning 项目建设单位:新乡市xxx有限公司 规划编制人:园艺园林学院园林104班王雪丽 编制日期:2012.12.12

新乡市现代旅游休闲农庄建设组织 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项目顾问: 三、技术顾问: 四、实施单位:

目录 一、项目提要 (1) (一)项目名称 (1) (二)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 (1) (三)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及负责人 (1) (四)规划编制单位及编制负责人 (1) (五)项目建设地点 (1) (六)项目总体建设目标 (1) (七)投资与资金筹措 (1) (八)经济效益分析 (2) (九)规划分年度实施目标 (2) (十)运行机制 (2) 二、项目区概况 (3) (一)项目区的提出及建设现状 (3) 1. 项目的立项背景 (3) 2. 项目区建设现状 (3) (二)自然资源概况 (3) 三、项目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4) (一)项目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4) 1. 规划的指导思想 (4) 2. 规划的基本原则 (4) 3. 项目区建设标准 (4) (二)规划水平年度与目标 (4) 1. 规划水平年度 (5) 2. 规划的具体目标 (5) 四、项目区的布局与功能 (5) (一)项目功能分区及评价 (5) (二)项目区内各功能区的布局 (6) 五、项目区建设的主要内容、技术方案 (8) (一)项目区建设内容 (8) 1、有机蔬菜生产区 (9) 2、花果苗木种植园 (9) 3、畜禽养殖区 (10) 4、水产养殖区 (10) 5、农产品加工园 (10) 6、休闲观光旅游区 (10)

挖掘农耕文化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挖掘农耕文化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农耕文化是植生于原始生产生活,依托地域特色、历史传承、种养习惯、饮食行为等人文因素,以不同形式传承发展而来的历史文化遗产,其精华浓缩并传承了一种独特的文明形态,是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总结和积累起来的智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资源短缺、生态退化、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等现象,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局势愈演愈烈,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因此,人们愈来愈重视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生态与文明的和谐发展,开始追求和盼望回归自然和返璞归真,体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积极发展都市农庄、生态园区、农业种植景观和农业工程景观等,将农耕文明与农业休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倡导农家乐、渔家乐、农家饭、采摘游等体验式农业休闲度假活动,大力发展集休闲、观光、体验、生产、购物于一体的、农耕文化多样性、现代农业多功能性和消费需求多样化相融合的休闲农业。 1芜湖市挖掘农耕文化,发展休闲农业的现状与特色芜湖市地处安徽长江中下游南岸,是个山水相伴、风景迤逦的滨江山水园林城市。农村地域面积占78%,地貌类型多样、生态物种繁多、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为农业特色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多年来,芜湖市在实施《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以自然生态和农耕文化为依托,以文化创意为手段的休闲观光农业蓬勃发展,产业集群发展正在形成,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支撑

的文化创意深加工农产品建设悄然兴起,以休闲农业为动议的“一村一品”块状特色经济发展逐渐起步。随着都市型现代农业不断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使植生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农耕文化的创意因素也在不断增加,文化品味得到日益提升,涌现出一批休闲农业的好典型。如大浦体验农耕、丫山花海石林、陶辛水韵观光、绿荣农家园林、香枫生态农庄、五洲生态庄园、海平休闲山庄、怡龙景观山庄、鱼钩沟休闲庄园、缪庄生态水乡、格林美葡提采摘、锡铂徽派山庄、红红火火农庄、楠溪生态山庄、怡香生态农庄、龙窝假日湖滨、格里原始森林、同福食粥文化、溜溜果园文化、马仁佛教文化等。 1.1以突出立意新、特色明、个性鲜的特点,建设休闲农业体验园以特有的山水风光为依托,以赏花、观叶、采果等休闲旅游项目为引线,进行农事体验活动,坚持“绿色、科技、休闲、参与”的基本发展思路,传承农耕文化,实现生产、生态、文化、科教、旅游、载体等多功能并举。芜湖海平生态休闲山庄是一家集餐饮、宾馆、会务、采摘、垂钓、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服务企业,也是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和五星级农家乐。山庄风光迤逦,有占地面积 2 000m2的徽派餐饮部,古典风格沿湖垂钓长廊500m盘山总长1 500m的赏景林道,沿林道休憩茅草凉亭多个,绿化和假山堆砌面积10 000m2,苗木、花卉生产基地和桃园、竹园散布园区内,游客可沿着餐饮长廊顺着拉索桥至垂钓台垂钓,品茶,就餐,划船,为游客提供了别具一格的山水休闲娱乐环境。 1.2以当地习俗和人文景观为基点,集旅游文化、休闲观光与特色农业于一体我市在特色农业发展基础上加入了文化创意元素,把农耕文化与旅游产业等结合起来,利用地区性民俗文化禀赋和历史传承,以融文化、民俗、民乐、民趣、休闲、生产、餐饮、体验、购物等为一体的形式,积极筹办多种文化创意型节庆活动。例如鸠江区官陡门民俗文

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策划书

1、项目背景介 绍 ......................................................................................................... .. (3) 1.1红树林的概 念 ......................................................................................................... (3) 1.2海口演丰东寨港红树 林 (3) 1.3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的休闲农 业 (4) 2、项目规划背景分 析 ......................................................................................................... (4) 2.1自然环 境 ......................................................................................................... .. (4) 2.2文化环 境 ......................................................................................................... .. (5)

2.3生态效 益 ......................................................................................................... .. (5) 2.4经济环 境 ......................................................................................................... .. (5) 2.5社会环 境 ......................................................................................................... .. (6) 3、项目定 位 ......................................................................................................... .. (6) 3.1顾客分 析 ......................................................................................................... .. (6) 3.1.1收 入: ..................................................................................................... .. (6)

中国观光农业发展态势_王婉飞

文章编号:1000-8462(2006)05-0854-03 中国观光农业发展态势 王婉飞1,王敏娴2,周 丹1 (1.浙江大学旅游学院,中国浙江杭州 310058;2.浙江教育学院,中国浙江杭州 310012) 摘 要:观光农业是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交叉性产业。它既有生产性功能,也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文章运用产业经济学、微观经济原理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简要分析了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指出观光农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其将向着主题化、休闲化、生态化、人文化、科技化等方向发展,同时从规划布局、设计开发、制度建设、市场引导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观光农业;发展;预测;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F590.3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发展观光农业的现状与问题 1.1 发展现状 观光农业(或称休闲农业或旅游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产业。它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产品,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是一种集观光、休闲、度假、修学、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游憩体验形式[1]。 我国观光农业的兴起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已有一定雏形,形成了一些经营模式,其中台湾省的观光农业发展较早。1970年代,台湾地区在逐渐达到中等小康生活水平、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由劳动型转向休闲型后,开始陆续将果园、农场于农闲或假日开放社会大众参与,观光果园在台湾出现。经过单一果园、多类农园、主题式农园和整合式农园四个阶段的发展,目前已拥有1000多家休闲农园,也成为一种新兴的农业发展形态。可以说,无论从开展形式还是客源市场的结构上看,台湾观光农业都表现出与国外观光农业发展同步的趋势。 到了1990年代,农业观光旅游在我国其它大中城市也迅速兴起。据不完全统计,1996—1997年已动工和计划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观光农业项目在7个以上。1998年国家旅游局以“华夏城乡游”作为主题旅游年,使“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农村一景。目前我国大陆地区观光农业旅游项目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的近郊。各地政府积极支持发展观光农业,纷纷开办了各具特色的观光农业项目,如浙江金华石门农场的花木公园、自摘自炒茶园,北京朝阳区的观光农业区等等,正在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观光农业基地。广大农民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主动向有关部门进行咨询,开办家庭旅游农业项目。开展旅游的农户,其收入明显高于其他农户,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2]。观光农业的兴起的原因有二:①从需求角度而言,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逐步深入,人们尤其是城市居民在选择旅游目的地的时候,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远离尘嚣、贴近自然的地方,于是,立足于乡村的观光农业获得了人们青睐。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其发展势头更为迅猛。从观光农业的客源市场及其结构来看,国内中、低收入阶层的城市居民是观光农业的主体客源。据李学东等对成都郊区的一些观光农园的游客组成调查发现,高收入阶层(经理、主管等)对观光农园的光顾次数占其出游总次数的47%,中等收入阶层占55%,而低收入层次占81%[3]。②从供给角度而言,1960年代的日本为我们提供了借鉴的模型。当时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日本农民脱离土地进城成为工人,以致日本农村地区普遍出现了高龄化农业和过疏化的严峻局面。日本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提高农业的机械化、集约化水平。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许多农民兼营蔬菜、水果和花卉等,有的甚至转向经营园艺和畜牧水产等业;靠近城市的不少农民则充分地将现存的零星土地加以利用,如建造停车场和仓库等,通过出租房屋、店铺等来增加收入。近年来,随着到农村旅游的市民日趋增多,经营观光农园的农户越来越多①。目前我国农业效益增速缓慢,生产成本增大,主要农产品季节性、结构性的“生产过剩”现象已经产生,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剪刀差”加大。观光农业作为农业与旅游业、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互渗透与融合所形成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形式,其发展必然会带动农业及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有利于综合开发与利用农村资源,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观光农业涉及农林牧副渔各个行业,出现了观光农园、农业公园、教育农园、森林公园、民俗观 第26卷第5期2006年9月 经 济 地 理 ECONOMIC GEOGRAPHY Vol.26,No.5 Sep.,2006 ①陈友华.日本观光旅游农业对我国的启示[EB/OL].https://www.360docs.net/doc/c13327134.html,/htm/szrp/gsmt/2005-11-07-19430.ht m,2005-11-07/2006-02-14。 收稿日期:2005-09-12;修回日期:2006-03-29 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促进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研究”阶段成果(编号:05BJY0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