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名言

《爱弥儿》名言
《爱弥儿》名言

《爱弥儿》名言

《爱弥儿》名言:

童年是理智的睡眠期。

只要人活着,绝不会消失的唯一情欲是自爱。

如果你不首先培养活泼的儿童,你就绝不能教出聪明的人来。

敦厚温和的性情是产生于自爱,而偏执妒忌的性情是产生于自私。爱弥儿名言好句

一个人要能够在自己的地位发生变化的时候毅然抛弃那种地位,不顾命运的摆布而立身做人,才说得上是幸福的。

真正的美,是美在它本身能显出奕奕的神采。爱好时髦是一种不良的风尚,因为她的容貌是不因她爱好时髦而改变的。

伟大的人是绝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的,他们看出他们超过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他们的过人之处愈多,他们愈认识到他们的不足。爱弥儿经典语录重要的是,开头就要习惯于在不好的地方也能睡觉,这是以后不怕遇到坏床的办法。一般地说,艰苦的生活一经变成了习惯,就会使愉快的感觉大为增加,而舒适的生活将是会带来无限的烦恼的。

我们首先是要对自己尽我们的责任;我们原始的情感是以我们自身为中心的;我们所有一切本能的活动首先是为了保证我们的生存和我们的幸福。所以,第一个正义感不是产生于我们怎样

对别人,而是产生于别人怎样对我们。

如果说爱情使人忧心不安的话,则尊重是令人信任的;一个诚实的人是不会单单而不敬的,因为,我们之所以爱一个人,是由于我们认为那个人具有我们所尊重的品质。

《爱弥儿》简介:

《爱弥儿》(émile:oudel'éducation),亦有译名作《爱弥尔:论教育》,是让-雅克·卢梭自认为是“我的所有作品中最好、最重要的一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篇关于人类天性的哲学论文,致力于探讨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政治和哲学问题;特别是个人如何在不可避免趋于堕落的社会中保持天性中的善良。在《爱弥儿》中,卢梭试图描绘一个教育体系,使他在《社会契约论》(1762年)中的“自然人”能在不可避免趋于堕落的社会中生活。卢梭描写爱弥儿和他的家庭教师的故事,以说明如何教育出一个理想的公民。爱弥儿不是一本详细的育儿指南,不过在其中的确有一些教育子女特别的忠告。这是西方第一个完整的教育哲学、第一部教育小说。

《爱弥儿》作者简介:

卢梭(1712(壬辰年)——1778(戊戌年)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

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爱弥儿读书笔记

爱弥儿读书笔记 爱弥儿读书笔记《爱弥儿》是卢梭着名的教育着作,是世界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它是卢梭20年苦心撰写3年才完成的,发表于1762年是一本小说半论文体形式的着作。全书共5卷,以一个出身显贵的男孩爱弥尔的教育培养为线索,全面揭露了当时封建教育的荒谬和丑恶,设计出了顺应自然和发展儿童天性的理想教育蓝图。 他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天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的特点,按传统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教育,干涉和限制儿童的自由和发展。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是身体强壮、心智发达而又感情丰富,能爱能仁的人,是封建政权的掘墓人。他认为当时的封建教育把人的身心桎梏得无法自然发展了,使人屈服成为现有制度和风尚的牺牲品。 卢梭认为人们生而缺乏的,又是成年以后所需要的一切都是教育的结果。而这种教育来源有三个方面,即来自自然的,来自周围的和外界的事物。我们的本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当三种教育的方向一致时,有能够圆满地配合时,儿童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三者之中,自然教育是完全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教育只是某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人的教育时

光全由我们控制。因此上,卢梭要求后两种教育必须同“自然教育”配合起来,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要求和顺序去进行教育。他说“大自然希望儿童珍视短暂的童年生活,关心儿童的游戏,允许儿童充分地进行自由活动,而不应强制儿童像苦役似的不断读书。卢梭从观念和先天道德出发重视教育的作用并要求教育遵循儿童天性,考虑自然的教育必须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的最重要的自然权利是自由,所以自然教育必须保护儿童善良的个性,使其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他坚决反对压制儿童的个性,束缚儿童的自由,强迫服从,强制灌输,严酷纪律和体罚等封建的经院主义的教育。 《爱弥儿》一共分为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理、内容和方法,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在第一卷中,卢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的发展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论教育》是让-雅克卢梭写的书籍。讲述了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 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下面是XX为大家整理的爱弥儿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爱弥儿读后感 最近,我仔细品味了这本书,书中的理念对现在当教 师的我来说是种冲击,在阅读之后也有些想法想说上一说, 与众人交流。 我对这本书上的很多观点很感兴趣,如书中第二卷中, 写到:如果孩子长得很聪慧,如果他天生就爱无缘无故地啼 哭,我就让他白白地哭一阵,得不到一点效果,这样,就可 以很快地使他擦干他的眼泪。如文中的:“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你们当中,谁不时刻依恋他始终是喜笑颜开的童年?你们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绝 不会糟蹋的极其珍贵的财富?他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也好象你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一样,是一去不复返的,你们为什么要 使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和痛苦呢?”“远虑!使我们不停地做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使我们常常向往我们永远达 不到的地方,这样的远虑正是我们种种痛苦的真正的根源。 爱弥儿读后感。象人这样短暂的一生,竟时刻向往如此渺茫

的未来,而轻视可靠的现在,简直是发了疯!这种发疯的作法之所以更加有害,是因为它随着人的年龄而日益增多,是 老年人时刻都是那样的猜疑、焦愁和吝啬,宁愿今天节约一 切而不愿百年之后缺少那些多余的东西。因此,我们现在要 掌握一切,把一切的时间、地方、人和东西;我们个体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的最小的部分。” 书中在谈到孩子幼年教育时,表示了这样的意思,孩 子在到达相应的年龄阶段必然会明白一定的道理,这时在进 行教育即可;孩子在12岁之前,可以不去学习,这样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作者的意思是在孩子在有了真正 的理解能力后再去学习,相信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在 年幼时进行的所获得的效果其实是为0的,或者可能是获得教育者相反的学习效果。对于这个观点,我深感同意,孩子 在幼年时对于一些有政治性意义或者相类似的东西是没有 观念的,这时让他们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是很难有共鸣的,得到的结果其实也是很差的,或者说无。从小给他们灌 输一个概念,起到了什么效果,是不是也如书中所说,可能 会取得反效果呢?这我不得而知,不过,我想,对于学生的 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这一教育理念应该贯彻在我们 的教学过程中去,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书中,还有这么一段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问题不 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

爱弥儿第三卷读书笔记

爱弥儿第三卷读书笔记 卢梭只给爱弥儿看一本书—《鲁滨逊漂流记》,他通过这本书向爱弥儿传达了他即将要教的知识就是那些能够使他像鲁滨逊一样即使一个人在孤岛时也能让他生存的知识。本文是本人精心编辑的爱弥儿读书笔记,希望能帮助到你! 爱弥儿第三卷读书笔记追根溯源,世界最初的教育来源于原始社会老一辈对小一辈手把手的教授如何建造房子保护自己,如何捕食猎物养活自己,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等,这是教育最初的本质,那就是生存,而此时教育的追求也仅有一个—有用,对生存生活有用。而且不管世界如何改变,无论教育面临什么发展,教育的这一原则都不应该被改变或变质。 虽然卢梭的教育理论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很难全面实施下去,但他的一些思想主张还是让应试教育下的我们心生向往。卢梭的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卢梭认定爱弥儿是一个生活在自然中的人,所以他的教育首先就是保证爱弥儿可以在自然中,不依靠其他人也可以活下去。基于此,卢梭的教育一直都坚持着有用的原则,只有对爱弥儿在他的那个年纪有用的知识才教给他,而那些可有可无或者华而不实的知识不仅不教给他还要避免他接触。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我们花时

间在一些注定无用的东西上就势必会影响我们花在有用的东西上的时间。在初时,卢梭只给爱弥儿看一本书—《鲁滨逊漂流记》,他通过这本书向爱弥儿传达了他即将要教的知识就是那些能够使他像鲁滨逊一样即使一个人在孤岛时也能让他生存的知识。他不会随随便便就教他的学生那些华而不实的理论,让学生看起来很“渊博”,实则什么都不懂的纸上谈兵。 而如今,反观我们所受的教育,当然我们也追求“有用”,但我们追求的是对什么有用呢?对成绩有用,对升学有用,对学历有用……却没有一个真正对我们现在或以后的独立生活有用的,而且现在这种趋势越来越严重。或许你会说我太极端悲观了,那你想想看如果把现在的学生们放到一个孤岛上,你能保证他们有几个人可以用学到的知识帮助他们生存下来?或许那几个农村的孩子依靠他们在农村的耳濡目染或实践经验还能够多活几天。面对生存的时刻,所有的不管是高深的科学理论还是高尚的道德都会变成空话。现在的教育更多的是教我们如何依赖别人而不是独立生存。 教育的最低原则是什么,在时代发展到的今天,我们似乎越来越搞不懂了!从上学开始我们就开始了数学科目的学习,直至高考数学都是我们的主科,在学校的每一天我们会花大量的时间埋在数学学习上。可也就是学这么多数学内容的我们的在平时的生活却连简单的计算都有困难,在实践时

爱弥儿读后感1500字

爱弥儿读后感1500字 《爱弥儿:论教育》是让-雅克卢梭写的书籍。讲述了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爱弥儿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爱弥儿》读后感XX】 在《爱弥儿》这部作品原序中,作者有着这样的一句话:我们身患一种可以治好的病;我们生来是向善的,如果我们愿意改正,我们就得到自然的帮助。思考社会教育中有关这方面的一些问题,我们一定能感受很多作为教育者应当具备一些基本观念与思想。教师必须受过教育,才能教育他的学生,才能担负起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历史责任。 一个好教师应该具有哪些品质,人们对这个问题是讨论了很多的。人天生具有自我实现和向善的倾向,只有提供合适的环境和社会,人性就能向善、美的方向发展,人总是追求自我完善的。我们的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教师也不再是过去的“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而是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它在继续不断地锻炼孩子;它用各种各样的考验来磨砺他们的性情;它教他们从小就知道什么是烦恼和痛苦。这就提示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教育中要特别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使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良好的师生关系有赖于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教师在师生关系建立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要建立民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来说,有着几个方面要做的: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扬教育民主,教师要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矛盾是难免的,重要的是怎样处理好这些矛盾;要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加强学生的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根据学生意志品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在教育中,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人,尊重学生的主体

爱弥儿

《爱弥儿》教师读书笔记(一) 《爱弥儿》是法国思想启蒙运动时期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作品,针对当时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以及其法国种种腐败的社会状况,卢梭丝毫不畏惧地进行了无情的抨击与揭露。《爱弥儿》是世界上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这本著作正是卢梭讨伐法国封建教育思想的代表,它阐发了资产阶级的新的教育思想——“自然主义”教育观。《爱弥儿》全书根据儿童的不同的年龄阶段应有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划分,一共分为5卷,其中,他所阐释的“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观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同时,这也正反映了法国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儿时期的自然教育。这一卷的第一句就深深吸引了我,“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我觉得这句话极其富有哲理,也恰恰体现了卢梭主张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人性本善”……紧接着,他指出了我们“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的三种不同的教育对人在婴儿时期的重要影响,是教育给予了我们生来软弱却可以拥有的力量,给予了我们生来一无所有却可以得到的帮助,生来愚昧却可以具备的判断是非的能力。他倡导人性本善,强调教育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本性,关注个人的价值和地位,他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自然人”,通过“自然教育”,保持人的自然本性,用善念阻止各种恶念的生成,这样便可以促成幸福的生活。他认为,身心能健康成长的婴儿应该是在四肢均无拘无束的状态下抚养起来的,而不是给予婴儿生长姿势的各种束缚。他极力要求摆脱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所带来的摧残和束缚,要求教育务必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这正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教育的合理性要求。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关联非常密切,也只有具备了健全的身躯,才能够具备健全的精神,才能抵抗他必然要遭受的灾难。因而,在婴儿教育时期,要通过侧重关注婴儿身心健康的锻炼,适应儿童发展的天性。

爱弥儿读书笔记

什么是正确的教育 ——读书笔记之《爱弥儿》 “正确的教育是我们的幸福,而错误的教育是我们的痛苦和泪水,也是我们对社会和民族犯下的罪过!”“罪过”,很沉重的一个词,久久浮现在我的脑海。在本书中,卢梭通过其虚构的小说主人公爱弥尔从出生到成人的教育历程,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理论”。他的教育是建立在“人性本善”的基础上的。开篇他便讲到,“凡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人们破坏自然之态,随意改变、扭曲其天性,颠倒一切,但是,卢梭又指出,“在目前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这样的裁剪,人类的处境可能会更糟一些。”我们可以把他说的裁剪看作是教育,即使人生下来便是善的,但并不代表他天生就是一个有用的社会人,一个幸福的人。因此,教育是必要的,一直到现在,教育仍然是人类社会不可忽视的。但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卢梭分了五卷来描述爱弥儿不同时期的教育。 在第一卷中,他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给孩子多些真正的自由。在本卷中,卢梭提出了教育的意义,“生活,这就是我要教给他的技能。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一个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他在紧急关头,而且不论对谁,都能做到做人的本分。”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育人,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大写的人。但这只是教育对于社会的意义,教

育的另一个意义应该使其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是的,教育是需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但假如生活在社会的人都不会感到幸福,那这样的社会又有什么意义呢! 卢梭这样的一句话更坚定了我的信念“热情可以弥补才能的不足”,我很愿意相信这句话,才能多不多没关系,重要的是有热情,有能力使其获得更多的才能,帮助其成为幸福的人。 在此,他也为老师提出了一些要求,“一个好老师最为根本的品质就是,他绝不是一个可以被雇佣的人,有些职业是如何的高尚,以致一个人如果是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些职业的话,那么表明他们不配从事这些职业。教师就是这样的职业。”教师这个职业与其他的职业不同,选择了教师这一行,就选择了奉献,选择了付出! 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处于理性的睡眠期,不应当对他们的心灵有所教化,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应该把成人当作成人,孩子看作孩子,按人的天性处理人的欲念。反对为了不确定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使孩子遭受各种各样的束缚。但是,随着社会的竞争越来越大,一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害了多少的中国孩子?一些家长甚至在孩子还未落地时便考虑其教育问题,这是没错的。但是许多家长是盲目的,你家孩子会跳舞,我家孩子不但要学舞蹈,还要学弹琴。我家孩子的成绩一定要好,于是,小小的年纪便背上重重的书包,穿梭在什么英语班,奥数班,特长班中。这其实跟中国人特别爱面子有关,你家孩子这样好,我家孩子必须比你还好。就这样一种畸形的心态,布置磨灭了多少孩子的天性。我还发现现在的家长似乎把学习成绩认为是与孩子唯一有联系的事情,“其它的事你就别担心、别操心”,但孩子们真正应该得到的是什么?卢梭对此提出,在他们的心灵还不具备各种能力以前,最初几年的教育应

卢梭的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尔》描写了一个人从出生到结婚,到进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主张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 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卢梭的《爱弥尔》共分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我对这本书上的很多观点很感兴趣,如文中的:“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你们当中,谁不时刻依恋他始终是喜笑颜开,心情恬静的童年?你们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绝不会糟蹋的极其珍贵的财富?他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也好象你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一样,是一去不复返的,你们为什么要使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和痛苦呢?” 《爱弥尔》认为我们生来软弱,生来愚昧,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每个人都是由这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教育不同而互相冲突的话,那么对他的教育就不好;如果三种教育都趋向于同一个目的的话,那么他才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爱弥尔》也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十分值得借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这段时间,也正好使他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这正提醒了我们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热爱学习,主动地去学习。 作为一位教师,读完《爱弥尔》后,我深受这本书的影响。卢梭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反对抽象的死啃书本。这种自然教育,渴求的“个性解放”,这点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要让儿童从个人活动中求得知识。呵护学生个性的花蕾,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地成为他自己。这要在现实中做起来也许很难,但我会时时提醒自己把握好手中教育的罗盘,朝这个方向努力! 卢梭忏悔录读后感 本为了追索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起源,去了解了大思想家卢梭,在读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后,始知卢梭是现代西方民-主思想的缔造者,而由此续读《忏悔录》,可竟然就在读了卢梭的《忏悔录》后。。。。。。。。。。 如果要以此来写一篇经济学或政治学的论文,岂不是也要推导出此成果。。。。以泪洗面,继而泣血。请先让神来扁斥我吧!请接受我的忏悔吧!我心方得稍安。。

爱弥儿读后感2000字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2000字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一) 最近,我仔细品味了《爱弥儿》这本书,书中的理念对现在当教师的我来说是种冲击,在阅读之后也有些想法想说上一说,与众人交流。 我对这本书上的很多观点很感兴趣,如书中第二卷中,写到:如果孩子长得很聪慧,如果他天生就爱无缘无故地啼哭,我就让他白白地哭一阵,得不到一点效果,这样,就可以很快地使他擦干他的眼泪。如文中的: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你们当中,谁不时刻依恋他始终是喜笑颜开的童年?你们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绝不会糟蹋的极其珍贵的财富?他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也好象你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一样,是一去不复返的,你们为什么要使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和痛苦呢?远虑!使我们不停地做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使我们常常向往我们永远达不到的地方,这样的远虑正是我们种种痛苦的真正的根源。象人这样短暂的一生,竟时刻向往如此渺茫的未来,而轻视可靠的现在,简直是发了疯!这种发疯的作法之所以更加有害,是因为它随着人的年龄而日

益增多,是老年人时刻都是那样的猜疑、焦愁和吝啬,宁愿今天节约一切而不愿百年之后缺少那些多余的东西。因此,我们现在要掌握一切,把一切的时间、地方、人和东西;我们个体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的最小的部分。 书中在谈到孩子幼年教育时,表示了这样的意思,孩子在到达相应的年龄阶段必然会明白一定的道理,这时在进行教育即可;孩子在12岁之前,可以不去学习,这样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作者的意思是在孩子在有了真正的理解能力后再去学习,相信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在年幼时进行的所获得的效果其实是为0的,或者可能是获得教育者相反的学习效果。对于这个观点,我深感同意,孩子在幼年时对于一些有政治性意义或者相类似的东西是没有观念的,这时让他们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是很难有共鸣的,得到的结果其实也是很差的,或者说无。从小给他们灌输一个概念,起到了什么效果,是不是也如书中所说,可能会取得反效果呢?这我不得而知,不过,我想,对于学生的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这一教育理念应该贯彻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去,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书中,还有这么一段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这段时

爱弥儿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一、书名:《爱弥儿》 二、著者:卢梭译者:李平沤 三、内容概要: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哲学观点出发的。按照这种观点,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卢梭的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因此,他认为,这种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他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 全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如逐步上升进行的体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道德教育、爱情教育。 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四、心得评论: 《爱弥儿》这本书分上、下册近900页的文字,由于个人读书比较慢的习惯,所以一直在慢读的状态,所以花了一整个寒假的时间,才把这本书看完。《爱弥儿》这本书是卢梭在十八世纪所著作的,其中提出的自然教育的观点——让孩子顺应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这种自然教育的观点贯穿了整本书的主线,该观点不仅在十八世纪,即使是在现当代的教育实践之中也是相当适用的,并且还是民主教育思想一直所探讨的。卢梭认为每个人的一生都要接受三种教育的培养:或受之于自然的自然教育,或受之于人的人的教育,或受之于事物的事物的教育。这三种教育中,自然教育是我们不能够左右的,而事物的教育,我们只能决定其中的某些部分,只有人的教育是我们所能掌控的。只有将这三种教育完全结合起来,我们的教育才能够成功,更加接近自然地目标。卢梭能够在18世纪就能提出这样的观点,就可见这本书是一本超前的、影响时代的,并且能够供人借鉴探讨的好书。 读完之后,发现这本书其实和之前想象的不一样。所谓的“爱弥儿”,虽然说是卢梭的学生,但是只是卢梭为了阐述自己的理念所假想的一个教育对象。并不是自己原先所想的是一本叙事性的教育专著,并且其中涉及到“爱弥儿”的许多事例,自然也是卢梭假想的,而

《爱弥儿》读书笔记3篇

《爱弥儿》读书笔记3篇 《爱弥儿》是让—雅克·卢梭写的书籍。讲述了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 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下面是《爱弥儿》,请参考! 《爱弥儿》是卢梭著名的教育著作,是世界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它是卢梭20年苦心撰写3年才完成的,发表于1762年,是一本小说半论文体形式的著作。它以一个出身显贵的男孩爱弥尔的教育培养为线索,全面揭露了当时封建教育的荒谬和丑恶, 设计出了顺应自然和发展儿童天性的理想教育蓝图。 他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天性,反对成人不顾儿 童的特点,按传统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教育,干涉和限制儿童的自由和发展。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是身体强壮、心智发达而又 感情丰富,能爱能仁的人,是封建政权的掘墓人。他认为当时的封建教育把人的身心 桎梏得无法自然发展了,使人屈服成为现有制度和风尚的牺牲品。 卢梭认为人们生而缺乏的,又是成年以后所需要的一切都是教育的结果。而这种 教育来源有三个方面,即来自自然的,来自周围的和外界的事物。卢梭要求后两种教 育必须同“自然教育”配合起来,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要求和顺序去进行教育。卢梭 从观念和先天道德出发重视教育的作用并要求教育遵循儿童天性,考虑自然的教育必 须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的最重要的自然权利是自由,所以自然教育必须保护儿童善 良的个性,使其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他坚决反对压制儿童的个性,束缚儿童的自由,强迫服从,强制灌输,严酷纪律和体罚等封建的经院主义的教育。他认为教师的职责 在于引导儿童直接从外界和周围环境中进行学习,帮助儿童审慎地选择,避开无知和 荒谬的东西,获得有用的知识与合理的教益,而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 观点。

爱弥儿的阅读

《爱弥儿》的阅读 主要内容: 第一章,婴儿教育及自然教育的理念。 第二章,儿童的教育和感觉锻炼 第三章,少年的教育,技能和判断力的教育。主要是激发求知欲,培养探求真理的方法。 慢、数量少,深入引导是他的特征。 第四章,第四章宗教和友谊 第五章,爱情 主要的观点: 1.三种教育:自然教育、事物教育、人的教育 2.教他认识自己,教他利用自己的长处,叫他如何生活和谋求自己的幸福。 3.节制和劳动是人类的两个真正医生。 4..感觉是知识的原料。 5.孩子们只是在事物方面而不是意志方面受到阻止的话,他们是不至于表示反抗或愤怒 的。 6.准则一:必须让他们使用大自然赋予他们的一切力量。准则二:一切身体的需要,不论 是智慧方面或体力方面,都必须对他们进行帮助,弥补他们的不足。准则三:在给他们帮助的时候,应当只限制在他们真正需要的时候才帮助他们。应当仔细研究他们的语言和动作,以便辨认。 7.当我们受伤的时候,使我们感到痛苦的,并不是所受的伤,而是恐惧的心理。 8.我们的痛苦正是产生于我们的愿望和能力的不相称。 9.在所有一切的财富中最为可贵的不是权威而是自由。 10.身体太舒服了,精神就会败坏。没有体会过痛苦的人,就不能理解人类爱的厚道和同情 的温暖。 11.按照你的学生的年龄去对待挞。 12.有节制的自由。 13.你必须锻炼他的身体、他的器官、他的感觉和他的体力。 14.在任何事情上,你们的教育都应该是行动多于口训。 15.在道德教育方面,只有一条:绝不损害别人。 16.不按照成规来管教你的学生,要放任无为才能一切有为。 17.人为什么会显得柔弱呢?由于他的体力和他的欲望不平衡。 18.需要记住的是,我们想取得的不是知识,而是判断的能力。 收获: 感觉锻炼自己是不在行的,主要的方法还是让他多接触自然,多身体力行去游戏。激发求知欲和探求真理的方法这是在需要教育阶段自己要着重认识的问题。爱情和性是一体的问题,自己要好好认识。

爱弥尔

爱弥尔》读书报告 (付俏芸公信091班 2009154424) 一、心得体会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以人的自由教育为目的,把人的教育视为一个走向自由的过程。 《爱弥尔》的教育思想是不寻常的,他的开篇的第一句就蕴含着巨大的哲学意义。“凡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毫不掩饰的说出了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我认为从《爱弥尔》一书中可以汲取的精华教育方法有三,即遵循自然、循序渐进、兴趣与学习统一。 (一)遵循自然 拔苗助长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懂,农夫急功近利,操之过急,一心想让禾苗长的快一些,所以人为地把苗往上拔一拔,这样看起来禾苗是“长高”了一些,但这只是表象,其后果却是相当严重,是适得其反的。原因就在于农夫违背了自然规律,违背了事物发展的正常规律,自然落得个失败的下场。而对于孩子的教育,其实和禾苗生长一样,也要遵循这个道理。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他倡导的是教师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学生的自然规律,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发展。不能急于求成和盲目施教。

(二)循序渐进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目前家长们的普遍认识.为此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实施早期教育,孩子一上学就要求孩子参加多种特长班学习班,购买名目繁多的学习资料.似乎自己的孩子就是一个神童,样样都可以学好.严重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严重过度挖掘孩子的潜力.而卢梭在本书中就分五个阶段对爱弥儿进行教育,就说明孩子的教育要循序渐进。 婴幼儿在不同的发育阶段要有不同的学习内容,过度的刺激和挖掘,反而会起阻碍作用,影响小孩生长和发育,使小孩对学习产生厌倦和害怕的情绪. (三)兴趣与学习相结合 “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的引领、加强作用,根据我们的经验,学习感兴趣的材料时,会忘记时间的流逝;而学习枯燥乏味的材料,感觉时间的漫长。只有将兴趣与学习想结合才能让学习者更愿意去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而不现在很多孩子,学习是被迫的只是为了应付差事,为了学习而学习。 二、卢梭的生平和主要著作 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

爱弥儿读后感3000字

爱弥儿读后感3000字 《爱弥儿:论教育》是让-雅克卢梭写的书籍。讲述了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爱弥儿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爱弥儿读后感3000字 卢梭的《爱弥儿》写于 1757 年,是一部关于教育学说的名著.此书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动,是现代教育艺术的理论杰作. 今天,我认真的阅读这本书,懂得了其中的内在含义,这对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现将读后的感想总结一下: 一、通过学习卢梭的《爱弥儿》后,对其提出的自然教育法在当今教学工作有极大的帮助.儿童在刚出生时,本就是一张白纸.家庭环境和父母是第一个被描绘在这张白纸上的人和事.家庭环境的变化,父母的一举一行都将成为其模仿、学习的榜样,因此每个儿童因其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的差异,对每个儿童所造成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也各不相同.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信息不断地涌入,儿童不具备明辩社会道德等抽象事物的思维分辨能力,无法辨别事物的对与错.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了解儿童的个性及心理活动, 利用儿童所特有的心理特征,运用自然教育法,

发挥儿童的天性,合理地引导,有的放矢地进行发挥扩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利用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运用简洁明快的图案,通俗易懂的语言,顺乎儿童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使教学目的获得最大化的成效. 二、在文章中我发现卢梭采取在实际生活中的言传身教和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对我感触颇深.例如:观察蒙莫朗西北方森林位置,当爱弥儿问:“做这种事有什么用呢?”我说:“这事是空闲时做的,如你认为不好,我们就可以不做,因为其他有益的事还多着呢.”那一天,我们就不再研究地理位置.第二天早晨,我们一起散步至森林,却找不到回家路,我就设法让爱弥儿通过昨天说的森林在蒙莫朗西之北,找出蒙莫朗西必定位于森林的南方,通过以前学习的根据太阳找出北方的位置,找到判断南方位置的方法,走出森林.使爱弥儿认识到天文地理还真有点用处.这样一来,那天的事情,爱弥儿将终生不忘.如在家里用这件事教育爱弥儿,他第二天必定就忘记了.所以我们应当尽量用行动去教育学生,只有教所不承做到的才用言教.从上述例文中可以看出,卢梭用了极其简单的方法,却起着不简单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充分重视儿童对社会及周围所谓的“爱弥尔”只是卢梭为了阐述自己的理念所假想的一个教育对像.并不是自己原先所想的是一本叙事性的教育专著,即使其中涉及

爱弥儿之文献综述

卢梭《爱弥儿》之文献综述 摘要:卢梭的《爱弥儿》作为世界三大教育名著之一,历来受到古今中外广大学者的青睐,这些学者以其各自不同的维度对《爱弥儿》中所包含的内容作出了详尽的剖析和全面的研究。因此,笔者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此进行了分析,试图以“自然主义教育”为主等多个视角来对《爱弥儿》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并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爱弥儿》研究的不同观点。 关键词:卢梭;爱弥儿;教育;研究;综述 前言 卢梭(1712—1778)是法国最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其教育名著《爱弥儿》是一部长篇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小说主要写了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的整个过程的教育问题,是一部奠定新的儿童观的巨著,也是开创现代教育的奠基之作,其中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儿童中心教育观,回归自然,尊重儿童天性的教育思想,直接影响了现代教育创始人、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思想,是杜威提出“新三中心论”的思想理念根据之一。另外,这部著作,在康德那里也曾经引起过非常巨大的影响。康德一生是一个生活异常严谨的人,曾经传言他严谨到了,镇里的人以康德散步的时候作为对自家钟表的标志。但是,因为读了这部书,而打乱了他好几天的生活节奏,不再出去散步,也不按常入睡。因此,当代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在其文章中说过:“可以说,没有卢梭,特别是没有卢梭的《爱弥儿》,就不会有现代教育理论,也就没有现在的教育理念。”也有的教育学者在其文章中大胆表述:如今所有的教育原理都被这本书在二百年前提出了,只要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留存于世,纵令其他教育著述焚毁,教育园地依然是馥郁芬芳的。所以,《爱弥儿》是值得广大学者不断为其付出汗水和艰辛,是值得深交的书中“挚友”。 1. 关于“自然主义教育”的研究 卢梭从其激进的社会政治观出发,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平等、独立,且能适应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自然人”。但这种自然人不是自然状态中的野蛮人,而是社会状态中的自然人,他们知道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做人的本分,可以为实现自由、平等的社会而奋斗。另外,他指出:教育在塑造人的品性方面,在改变人的恶劣环境对人的影响方面起着决定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通过自然教育发展和保持人的自然本性,如善良、博爱、怜悯、仁慈等本性,防止产生一切有害的欲念,如妒忌、贪婪、仇恨等,这样就可以达到增进人类幸福的目的。在卢梭看来,这种教育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的教育;二是人的教育;三是事物的教育。但教育只有依照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规律,根据儿童的能力和自然倾向进行,才能使儿童得到健康的发展。因此,这种

爱弥儿第一卷读书笔记

爱弥儿第一卷读书笔记 导语:卢梭的《爱弥儿》共分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以下是本人整理的爱弥儿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参考! 爱弥儿第一卷读书笔记本书第一卷第一句话“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都变坏了”我很不赞同,觉得这句话有点片面与偏激,据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凡是自然的都是好的,经过人的改变就会变坏,不难看出,这是对作者卢梭对当时现实中的教育问题的气愤之言,但是这句话我不能接受,中国有句古语“玉不琢不成器”,依照作者多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玉只是一块大石头,如果不经过工匠们的精心雕琢,怎么能呈现它最完美的一面?这么来推测,说明造物主的东西经过人的手里,还是会变的更好…… 本书第一卷第八页第二段中,作者认为“教育只不过是一种习惯而已”我赞成这个观点,教育社会学中,我们学过,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社会化的过程,可以理解为教育就是让受教育者学会生存,适应环境,换句话说,教育可以理解为是受教育者去习惯社会,习惯环境,那么说教育史一种习惯也未尝不可,但是,作者在论述这个观点的时候说过这么一句话“只要人还处在同样地境地,她就能保持由习惯产

生的惯性,虽然这些习性对我们来说不是最自然的,但是,只要情况一有改变,习惯就会消失,天性又恢复过来”对这句话我很是不赞同,任何事物既然能形成一种习性,那她身心肯定已经接受这个习性,习惯是一种事物长期适应的结果,即使情况改变,习惯也不会消失,作者说习惯会消失,太绝对,举个例子,狼孩,长期与狼在一起,形成了狼的习性,白天睡觉,晚上活动,四肢行走,但是狼孩毕竟是人,她有人的天性,如果我们改变她的环境,让她回到人类身边,她的习惯会消失吗,他会站起来跟人一样行走交谈吗,只能说习惯会慢慢改变,但是不会完全消失……. 本书第一卷第27页中,作者写道:有些职业是这样的高尚,以致一个人如果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些职业的话,就不能不说她是配不上这些职业的”,作者在这里特指军人与教师,作者好像看不起教师与军人,觉得这类职业是为了金钱而工作,这点我很不赞同,我觉得一个优秀的军人或者教师,她会把工作与酬劳分来,不会用金钱的多少来决定自己的工作质量,如果是这样,那如果军人嫌弃军饷少而不努力杀敌,那最后悲惨的会是他自己,作者觉得一个好教师最基本的品质就是绝不做一个可以出卖的人,那么,我想问,作者对教师的定义是什么,教师肯定是要施教的,既然要施教,受教育者肯定会有除了自己孩子的别人,那么,是不是不收钱就是不出卖,就好个好教师了?是不是收了钱就不是一个好老

爱弥儿第一卷

爱弥儿,又称论教育,系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这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而且是他阐发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名著。《爱弥儿》一书是他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但是卢梭是一个唯心主义的“自然神论者”主张从儿童的个人爱好和兴趣出发进行教育的“儿童中心论”片面强调要让儿童从个人活动中求得知识,轻视对儿童进行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最初选这本书的目的也是因为郭老师说的那几句话,不读卢梭的爱弥儿你就不会做到一个合格的父母,不读爱弥儿你就做不了一个好教师。正因为如此,我想读这本书本身也是学习,再者,不管是以后为人母还是为人师都会对自己有所帮助,建议大家也去读一下,真的是本不错的书。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哲学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都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后才出现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 本书共分为五卷,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原则内容和方法。 第一卷:婴儿----体育教育 第二卷:儿童----感官教育 第三卷:少年----智育教育 第四卷:青年----德育教育 第五卷:男女青年----发展教育 在所有一切有益人类的事业中最首要的是什么? 答:教育人的事业。 第一卷:婴儿期/幼儿期(即不会说话的时期) 在这一卷中,卢梭给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他的三重教育思想▲ 教自然的教育:才能和器官的发展(无法控制) ★人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些发展(完全可以控制) 育事物的教育:从影响我们的事物中获得经验(有些方面可以控制) 但是总而言之,三种教育必须是一致的、同目的的、而且生活是有意义的,只有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才是受到了最良好教育的。必须把三种教育加以配合,使可以控制的(的教育+事物的教育)来配合我们无法控制的自然的教育 他还认为最初的教育是最重要的,而且这便无可争议的是属于妇女的事情。理由如下: ①造物主赋予女人乳汁去哺育小孩,而不是男人。 ②女人比男人更注意教育孩子这方面的问题,她们在教育上能产生巨大影响

爱弥儿

《爱弥儿》读书报告 很多教育著作一直享有世界性的声誉,但随着功利风气的盛行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却很少静下心来走进它们,阅读它们,因此它的声誉也一直得不到真正落实。卢梭的《爱弥儿》也是这样一本著作,它主张回归自然教育,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儿童的自然本性,从而培养自然人或者说是自由人;而在急于功利的社会风气下,人们很少停下来细细品味和吸取借鉴这种自然的教育思想,而是急于让孩子学习他们所不愿学习或不能理解的知识,希望孩子能早早掌握超过他这个年龄段所能掌握的知识,使之成为人人竖起拇指夸奖的“天才”。但结果却未必能如家长所愿。“让你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是一句广告词,从广告商能想到这句广告词以及无数家长对这句广告词的动心,就可以看出现在对教育的浮躁了。所以我选择了《爱弥儿》,希望可以进一步了解和借鉴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按照儿童的自然天性进行教育教学。当然,这并不代表我完全接受卢梭的全部教育主张,希望能够不加修改,不加取舍地实现这些教育主张,毕竟一方面,现在的社会情境和条件下,我们的教育不可能完全地回归自然教育,卢梭所描述的这种教育就像是“乌托邦式的教育”,只有在理想的社会中,才不会因为外界的不可控制的恶劣环境影响而失败,而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很难不受外界事物的诱惑和影响,就算如卢梭所说的到乡村生活,实际也很难避开不良习惯和风气的影响;另一方面,就算我们不惜任何代价按照他的主张去实施教育,效果也是存在质疑的,卢

梭的教育是在性本善的假设基础上开展,认为消极地避开不良事物的影响就能发展自然的善的本性,但这种假设毕竟含有不确定性,按照这种理论来教育孩子本身也是冒险的。我只是希望可以在阅读这本书时与我们现时的教育多做对比,找出有利的因素,通过借鉴和启发来更好地实施教育教学。在《爱弥儿》的多种中译版本中,我选择的这本是一本精选本。《爱弥儿》虽然名声远扬,但结构松散,过于铺陈,对于我这种刚刚涉足教育的人来说,不好把握文章内容。本书不仅删其繁密,取其精要,还增选了卢梭其他的教育著述,使成为卢梭的简约而又相对完备的教育建构。虽然不能原汁原味地品尝这本著作,但也能让我们大体了解卢梭的整个教育陈设。 在《爱弥儿》中,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第一卷:体育教育。卢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第二卷:感官教育。卢梭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第三卷:智育教育。卢梭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第四卷:道德教育。卢梭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第五卷:爱情教育。卢梭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康德曾指出,“卢梭是另一个牛顿,牛顿完成了外界自然的科学,卢

爱弥儿简介

爱弥儿简介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只要你想踏入教师这个行业,那就要看看卢梭的《爱弥儿》。 作者让.雅克.卢梭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思想家,他经过长达20年的思考,用了整整的三年时间,卢梭终于在1762年6月推出了他的力作《爱弥儿》,他认为这部书是他所有著作中最有价值,最重要和最好的作品。 内容梗概如下: 在自然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他们共同的职业是培养大丈夫气概,以便使一个有良好教养的人在以上的职业和同他相关的事业上不致摔跤。我的学生将成为军人、牧师或者律师对我都无所谓。在他的父母为他选择职业之前大自然已经使他成为一个人了。生活就是我要教他的技能。我们研究的真正目标是人和人的环境。 生活不是呼吸,而是行动,也就是使用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智慧,我们的官能,亦即使我们感到我们的存在的我们自身的各部分。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是活得最长的人,而是对生活感受得最深的人。 我们的智慧是奴隶的偏见。我们的习惯与控制、约束和强制相一致。文明人在奴隶状态中生,在奴隶状态中死。婴儿生下来就捆在襁褓里,死尸又被针在棺材里,从生到死都摆脱不了我们的制度的束缚。 我并不努力设法预防爱弥儿受到伤痛,一贯如此。假如他从不受点伤痛,假如他成长过程中不认识痛苦,我反而感到苦恼。忍受痛苦

是他的第一课堂和最有用的一堂课。不把他关在空气污染的房间里,每天读都把他带到草地上去,让他到处跑跳,让他跌倒又爬起,爬起又跌倒,反复进行,越多越好,他将很快就学会从地上爬起来。 有两种隶物:物的隶属和人的隶属。前者是自然的事,后者是社会的事。物的隶属不会有道德因素,不会损害自由和不会引起罪恶,其后果是主奴双方都遭殃。 不要依从你的孩子要求什么就给什么,而给他所需要的;他必须永远不会由于服从而行动,而是根据需要去行动。 要依从他的字典中把“服从”和“命令”这样的词,还有“义务”和“责任”之类的词统统删去,但是像“坚强”、“需要”、“柔弱”和“强迫”这一类的词应当占有一个较大的位置。 道德教育方面只有一条即适合于儿童,而且对各种年龄的人来说都最为重要,那就是:“绝不损害任何人”。教人为善的法则如果不从属于这一条,就是虚伪的,矛盾的和危险的。谁一点好事都不做呢?大家都做一件好事,坏人同正直人一样,不过坏人做一件好事,代价是成百人的遭殃,所有我们的不幸都由此产生。 你要永远记着这条真理——无知从不会损害任何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不会因无知而未失方向,但是自信却会使我们迷路。 让我们把我们的感觉变成观念,但是不要一下子就从感官的对象跳到思维的对象。后者是靠前者获得的。让感官成为理性的最初工作的唯一向导。不靠书本而靠世界,不靠说教而靠事实。 教你的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的种种现象;假如你想培养他的好奇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