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 爱弥儿

合集下载

教育学名著 卢梭《爱弥儿》介绍

教育学名著 卢梭《爱弥儿》介绍

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
倡导公民意识
01
卢梭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
是社会的一员,有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
培养合作与团队精神
02
他主张通过集体活动和团队合作,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协作,共
同完成任务,培养社会责任感。
强调服务社会的精神
03
卢梭认为,教育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
总结词
引导法是《爱弥儿》中的另一种重要教育方法,主张通过引 导让儿童自主探索和学习。
详细描述
卢梭认为,引导法可以让儿童在探索中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 和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成长。教育者应该通过引导 ,让儿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同时也可 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04
《爱弥儿》中的教育目标
教育学名著《爱弥儿》介 绍
• 《爱弥儿》简介 • 《爱弥儿》教育理念 • 《爱弥儿》中的教育方法 • 《爱弥儿》中的教育目标 • 《爱弥儿》中的教育挑战与应对策略
01
《爱弥儿》简介
作者介绍
• 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培养人的独立思考能力
提倡批判性思维
卢梭认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需要从鼓励孩子提问和质疑开始, 培养他们批判性地看待事物,不盲目接受权威观点。
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他主张通过引导孩子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心,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发 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卢梭提倡让孩子在面对问题时,学会独立思考并寻找解决方案,培 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对策略
提倡扩大教育资源投入,提高教育 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师资培训和教 师交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卢梭《爱弥儿》中的学前教育思想及启示

卢梭《爱弥儿》中的学前教育思想及启示

卢梭《爱弥儿》中的学前教育思想及启示卢梭《爱弥儿》中的学前教育思想及启示介绍:18世纪启蒙时代的哲学家、政治家卢梭在他的著作《爱弥儿》中阐述了他对于学前教育的思考和理念,即从婴儿时期开始的教育过程对于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卢梭《爱弥儿》中的学前教育思想,并探讨其中的启示。

一、“自然发展”学前教育理念卢梭主张从婴儿出生开始,以自然的发展过程来引导幼儿教育。

他强调孩子需要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生活和成长,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求来探索世界,而不是受到过早的干预和束缚。

卢梭认为,幼儿应该自由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兴趣和创造力,而不是被外界的规则和期望框限。

这种“自然发展”教育理念在今天的学前教育中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幼儿是天生的探索者和创造者,在充满好奇心的探索中,他们能够建立起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包容、创造性的环境,鼓励幼儿自主、主动地学习和探索,让幼儿在自己的兴趣和需求中成长。

二、感官体验与情感培养卢梭提到,感官体验对于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他主张,幼儿应该通过自己的感官去认识世界,通过观察、触摸、嗅闻等方式来获得经验和知识。

卢梭强调,幼儿在感官体验中能够培养情感和美感,进一步加深对于自然和人类的理解。

这一观点对于今天的学前教育也有启示意义。

幼儿通过感官体验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世界,增强他们的情感和美感。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多样的感官刺激和经验,引导幼儿主动地参与其中,让他们在情感互动中感受美好,培养对自然和人类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个性本位与适应社会卢梭认为,学前教育应该以个体的需求和价值为中心,尊重和关注每个幼儿的独特个性。

他反对一刀切的教育方法,主张将教育围绕幼儿的发展和成长展开,培养他们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卢梭还认为,适应社会并不意味着盲目从众,而是要以个体的需求和能力为前提,在获得自由发展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社会关系。

这一思想对于今天的学前教育也有着重要意义。

卢梭的教育思想《爱弥儿》

卢梭的教育思想《爱弥儿》
(1)让孩子有学习的欲望。 (2)让儿童按照自己的思维和能力学习。 (3)培养儿童成为学习主人的技巧
6、自然教育还可以通过身体教育和感官 教育进行
(1)身体教育与理解力。 (2)感官教育是儿童能力发展的基础。
谢谢观赏
第三节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 原则和方法
一、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1、反对过早对儿童进行理性的教育。
(1)过早用理性教育孩子是不自然和虚假 的。
(2)要按照儿童的年龄进行自然教育
2、应对儿童进行“依赖于物”的自然教育
(1)“物的隶属”和“人的隶属”的区别 (2)应对儿童进行“隶属于物”的自然教 育。
对教育的关注:在《爱弥尔》一书的原序中, 卢梭提出了为什么要研究教育和如何研究教育的 问题。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卢梭认为,研究教育要先从研究学生开始。 应提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一种实行起来容易的 方法。这种思想和方法就是自然主义的思想和方 法。
“自然教育”的目的观:在《爱弥尔》一书 中,卢梭清晰地表达了自己“自然教育”的目的 观。
卢梭出生于日内瓦一个贫穷的钟表匠家庭。 1742年,卢梭离开日内瓦来到巴黎,结识了 狄德罗等许多启蒙思想家,并参加了《百科全书》 的编写工作。长期艰难的流浪生活,对卢梭的思 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749年,以《科学与艺术的进步能使道德改 善还是使道德堕落》为题举办征文活动,卢梭参 加了法国狄昂学会的征文并获得了首奖。卢梭的 论文犀利、尖锐,与众不同,社会反响强烈,的目的和本质 卢梭认为,从自然教育的目的来看,自然教 育不是培养野蛮人,而是培养自由人;不是培养 “公民”,而是培养自然人。 总之,卢梭所谓自然教育的本质是以儿童的 自然倾向为基础,受儿童的自身发展的法则所支 配,培养能够适应一切环境、适应一切人生活的 自由人的教育。

卢梭的著作《爱弥儿》

卢梭的著作《爱弥儿》

卢梭的著作《爱弥儿》
卢梭的著作《爱弥儿》如下:
《爱弥儿》是法国作家卢梭创作的教育学著作。

《爱弥儿》是一篇很大程度上关于人类天性的哲学论文,致力于探讨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政治和哲学问题;特别是个人如何在不可避免趋于堕落的社会中保持天性中的善良。

这是西方第一个完整的教育哲学以及第一部教育小说。

此书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

此书出版时,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

这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而且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

在《爱弥儿》中,卢梭试图描绘一个教育体系,使他在《社会契约论》(1762年)中的“自然人”能在不可避免趋于堕落的社会中生活。

卢梭描写爱弥儿和他的家庭教师的故事,以说明如何教育出一个理想的公民。

教育学名著卢梭《爱弥儿》介绍.ppt

教育学名著卢梭《爱弥儿》介绍.ppt

《爱弥儿》的主要教育观点
1、幼儿期教育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 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卢梭
自然教育 、 ——最好的教育方式
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人、自然人,不是野蛮人和公民,而是自由、 自然、独立、不依附别人的人。他认为人本性为善,如果任其自然发展,在 文明状态下不违背自然法则,滥用自己的自由,使得偏见、权威、需要、先 例等制度扼杀人的天性,那么人必能趋于善。
4、青年期教育(15~20岁)
青年期(十五到二十岁)是儿童发生重 大变化的时期。这一阶段主要关注孩子的道 德、宗教和性的教育。
道德教育:要教育孩子爱自己和爱一切 人,这是道德教育的基础。
宗教教育:卢梭认为,宗教教育与道德 教育是密切联系的,没有宗教教育就没有真 正的道德教育。
性教育:他认为人要获得性知识的年龄, 是随人所受的教育以及岁自然的作用而有所 不同的,因而应尽可能延迟这个年龄的到来, 可使年轻人体格得到更好的发展。
7/17/2020
【农村孩子】 总体评价:农村孩 子不愁住;农村孩子也不怕所谓 的“居室污 染”,他们的家一般 都是平房,不用装修的,外表看 起来天然无雕饰,而室内拙朴无 华,绿色健康。绝对保证了呼吸 的畅快无阻,实在是舒爽之 极。
【城里孩子】 总体评价:用电脑,毁眼;用 手机,花钱;用MP3,伤耳;用文曲星,偷 懒;用小车,污染;城里孩子都生活在钢筋 水泥的丛林里,幼儿园的孩子,出了家门有 专人专车接 送;一到放学的点,小学校门外 的马路准堵车;中学生出门都跨上各种各样 的山地赛车,要么就搭公共汽车,招手拦的 士也不是新鲜事了。大部分孩子不用走路, 体质差,都缺乏体 锻炼哇!
《爱弥儿》简介
《爱弥儿》一书中,虚构了出身名门的孤儿“爱弥儿”和他未 来的妻子“苏菲”的教育。卢梭则始终扮演教导“爱弥儿”的导 师角色,他根据爱弥尔的年龄设计了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将 其教育思想贯穿爱弥儿的成长过程。

卢梭《爱弥儿》的读后感

卢梭《爱弥儿》的读后感

卢梭《爱弥儿》的读后感卢梭《爱弥儿》的读后感1卢梭在他的《爱弥儿》第一卷里写道:“母不母,则子不子。

”是啊,母不母,则子不子。

如卢梭说的那样:“他们之间的义务是相互的,如果一方没有很好地尽她的义务,则对方也将不好好地尽他的义务。

”如果一个母亲没有好好地尽到一个做母亲的责任,那么她的孩子必定也不会好好地去做他该做的事。

当然,还应该加上:“父不父,则子不子。

”一个熟人,和我一样是一个高三孩子的母亲。

孩子很不听话,已经上高三了,却成天上网,连睡觉都躲在被子里用手机上网。

老师常把她找去,让她管好孩子,可没什么效果。

一天,她问我的老公:“你的孩子那么听话,学习那么自觉,从来不需要人催,你是怎么教育他的?”老公回答说:“这个一下子可说不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父母只顾着自己玩,是教育不好孩子的。

”其实,这位母亲就是一位贪玩的母亲。

有一次,住校读书的儿子打电话给她,说这个双休日学校放假,他要回家吃饭。

但到了双休日,这位母亲却在同事家打了两天麻将,让儿子自己去吃快餐。

儿子之所以打电话给她,就是希望妈妈双休日能和自己在一起,并能吃上妈妈亲手做的饭菜,感受感受在学校里不能感受到的亲情。

但是妈妈的做法却让儿子大失所望。

我可以想象那个小家伙是如何怨气冲天地去了学校的,也可以想象当他的妈妈教训他的时候他是如何理直气壮地顶撞的。

因为当妈妈的没有尽职尽责,说出的任何听起来很有道理的话都没有任何说服力,不能让儿子服气。

“母不母,则子不子。

”还强调了作为母亲的榜样作用。

一个母亲,不仅作母亲要是称职的,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对待事业与工作等各个方面都要为孩子作出榜样。

很难想象,一个泼妇似的母亲,她的孩子会有多高的教养,一个对自己的工作不负责任的母亲,她的孩子会爱学习,长大了对待工作会有多么负责任。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对以坚贞不拔的勇敢精神去完成自然赋予她们的极其高尚的使命的好母亲们,卢梭这样写道:“根据最简单的道理得出来的结论,根据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任何人曾加以反驳的事例,我敢向这些可敬的母亲保证,保证她们将得到她们丈夫的坚定不移的爱情,保证她们将得到她们的孩子的真诚的孝顺,保证她们将得到人人的尊敬,保证她们分娩顺利,毫无痛苦和不良的后果,保证她们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最后,还保证她们终有一天将高兴地看到自己的女儿学她们的榜样,看到其他的丈夫叫他们的妻子以她为模范。

卢梭.爱弥儿

卢梭.爱弥儿

卢梭《爱弥儿》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出生于瑞士日内瓦,16岁时由于不堪师傅的虐待逃离日内瓦,开始了长期的流浪生活,曾走遍全瑞士,到过法国许多地方,从事过各种职业,如仆役、私人秘书、家庭教师和乐谱抄写员等。

在流浪生活中,他阅读了洛克、莱布尼茨、笛卡儿等著名哲学家的著作,自学了数学、史地、天文、生理、解剖等科学知识,还掌握了拉丁语。

1742年在巴黎结识了许多著名的启蒙学者,如狄德罗、伏尔泰、霍尔巴赫、达郎贝等人,并参加了为《百科全书》撰稿的工作,成为“百科全书派”的重要成员。

后因在政治、哲学和文化观点上的分歧,终于和百科全书派决裂了。

1749年法国狄戍学院发起有奖征文活动,题为《科学和艺术的进步对于道德的影响》。

卢梭应征撰文,获得奖金,荣登榜首,论文题为《论科学和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化风俗》。

他对所提出的问题持否定主张,认为科学、文学和艺术是道德的最恶的敌人。

1755年又响应狄戍学院第二次征文,撰写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但没有获得奖金。

文中进一步阐述了第一篇论文的观点。

他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下是自由的、平等的,在道德上是善良的,由于出现了私有制,才产生了种种不平等,不自由的现象,并把人心变恶。

1760年发表文学著作《新爱露意丝》,1762年先后发表《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或论教育》。

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提倡民主、否定王权神授论,成为法国大革命中大多数领袖的圣经。

《爱弥儿,或论教育》是一部小说体裁的教育著作,反对经院主义教育,提倡自然教育。

这两本书使卢梭名声大振。

但由于触犯了天主教会和专制政府,书被查抄并被当众烧毁。

卢梭本人也被迫逃亡国外。

1770年重返法国,在巴黎附近的乡村定居,撰写自传体著作《忏悔录》,总结一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抱负。

1778年病逝。

《爱弥儿,或论教育》('EMILE OU DE L’’EDUCAT— ION,1762)卢梭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

最新教育学名著-卢梭《爱弥儿》介绍PPT

最新教育学名著-卢梭《爱弥儿》介绍PPT
我们现在教育中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迫不 及待地希望孩子掌握一切在他们看来有用必须掌握的知 识,而完全忽视孩子需要的是什么,在他们的年龄段可 以掌握什么。
3、卢梭提议要孩子到乡村进行养育 。
远离城市 腐朽文明, 保持善良 的天性
城市儿童VS农村儿童
【城里孩子】 总体评价:天 可怜见,这些孩子们一出生就 被伪劣商品围追堵截、狂轰乱 炸。特别是食物, 从小到大, 天天进口的都是垃圾。什么买 当老,什么肯得计,什么转基 因,什么贵吃什么, 什么垃 圾吃什么!
《爱弥儿》简介
《爱弥儿》一书中,虚构了出身名门的孤儿“爱弥儿”和他未 来的妻子“苏菲”的教育。卢梭则始终扮演教导“爱弥儿”的导 师角色,他根据爱弥尔的年龄设计了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将 其教育思想贯穿爱弥儿的成长过程。
卢梭将教育孩子从其出生一刻到20岁的教育 期分为幼儿期教育、儿童期教育、少年期教育、 青年期教育四个主要阶段。
教育学名著-卢梭《爱弥儿》 介绍PPT
目录
一、《爱弥儿》简介 二、《爱弥儿》的主要教育观点 三、 个人的感受及评论 四、 总结
《爱弥儿》简介
《爱弥儿》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 家卢梭的代表作品。卢梭曾经说过:《爱 弥儿》一书,构思二十年,撰写三年。他 对这部作品也最为满意,认为这是他的著 作中最系统的一部。这部融合了哲学、教 育、文学于一体的巨著分析了人的发展和 外部环境的关系,论述了自然教育和儿童 本位的教育观,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并 极具现代借鉴意义。
4、青年期教育(15~20岁)
青年期(十五到二十岁)是儿童发生重 大变化的时期。这一阶段主要关注孩子的道 德、宗教和性的教育。
道德教育:要教育孩子爱自己和爱一切 人,这是道德教育的基础。
宗教教育:卢梭认为,宗教教育与道德 教育是密切联系的,没有宗教教育就没有真 正的道德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 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 • 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 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 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 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 经验,是事物的教育。 • 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 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 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甲 乙控制的;不过,我们的控制还只是假定的,因 为,谁能够对一个孩子周围所有人的言语和行为 通通都管得到呢?
对卢梭教育思想的评判
• 卢梭的自然教育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也促进了学生的“个性解放”。 • 卢梭作为一个唯心主义“自然神论者”, 其主张的“儿童中心沦”片面强调儿童从 自身活动中获得知识,忽视对儿童进行科 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为实用主义的教育思 想提供了来源。 • 使西方自然教育思想第一次有了“儿童世 界”的视野
教育对象:爱弥儿
• 我决定给我一个学生,并且还假设我有适 合于进行其教育的年龄,健康,知识和一 切才能,而且,从他出生的时候起就一直 教育到他长大成人。那时候,他除了他自 己以外,就不再需要其他的指导人了。
• 教育目的是培育适合资产阶级发展需要的 “新人”。天性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的 人 • 教育手段是通过生活和实践学习知识。 • 教育方法是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 • 教育内容包括劳动教育、自由、平等、博 爱教育、谋生教育等等 • 教育场所:乡村 通过这些教育培养一个自发的小资产者。
不现实
• 卢梭请来的老师一辈子只教一个学生,虽 然有利于培养师生问的情感,但如何保证 这位老师是全知全能的呢?这很不现实,也 否定了其他教师对学生积极的影响。 • 卢梭还认为城市不适合孩子的教学,要到 乡村去。这个教学条件过于浪漫,是不能 实践的。 • 卢梭让爱弥儿长到十二岁还不知道什么叫 书这是不科学的,不能一味的否定读书的 作用,书籍是人类智慧的载体,应该培养 爱读书的习惯。
• 卢梭的思想既影响到与他同时代的德国教 育家巴泽多,哲学家康德,也影响到稍后 一点的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更影响到 二十世纪初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和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 从现实意义上看,卢梭的教育思想不仅批 判了封建教育制度,揭示了当时占统治地 位的教会教育的弊端,也为当时法国大革 命的爆发在思想上扫清了障碍,成为法国 启蒙运动的一面旗帜。
• 1、从生活经验中学习,让教育回归自然本 性 • 2、知识学习应当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 3、培养爱好学问的兴趣,教以研究学问的 方法 • 4、尊重儿童的天性,在“做中学” 教育者要关注儿童当下的生命状态和幸福。
• • • • •
对出生—2岁的婴儿进行体育教育 对2岁—12岁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 对12岁—15岁的少年进行智育教育 对15岁—20岁的青年进行德育教育 如何进行女子教育和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 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和教学内容这是合理科学的。 • 但就体育、智育、德育等应该是从小就开始培 养的,不应该到了某个年龄开始专攻,阶段划
分机械死板。
• 每个阶段还是有其独特的特点的,这种按年龄 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 一个重大的进步,它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 发展,特别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非 常可贵的启示。
《爱弥儿》
卢梭
卢梭
• 不管末日审判的号角什么时候 吹响,我都敢拿着这本书走到 至高无上的审判者面前,果敢 地大声说:“请看,这就是我 所做过的,这就是我所想过的 ,我当时就是这样的人。不论 善与恶,我都同样坦率地写出 来。——让-雅克.卢梭
卢梭的爱情
• 16岁遇到华伦夫人 • 20岁成为华伦夫人的情人和忠实的朋友 • 33岁认识了女佣特莱斯——卢梭的妻子。
德育教育(15岁—20岁)
• • 他做第一件坏事的时候,如果你容忍,他 就要去做第二件坏事。把他即将遇到的危 险告诉他,向他指出那些危险,不可夸张 ,不可急躁,不可带有武断的语气。 • 虚荣既是社会情感陷入堕落和专制状态的 原因,同样也可 • 以成为增强社会纽带的动力。
卢梭教育名言
•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 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 我们生来是有感觉的,而且我们一出生就 通过各种方式受到我们周围的事物的影响 。可以说,当我们一意识到我们的感觉, 我们便希望去追求或者逃避产生这些感觉 的事物,我们首先要看这些事物使我们感 到愉快还是不愉快,其次要看它们对我们 是不是方便适宜,最后则看它们是不是符 合理性赋予我们的幸福和美满的观念
• 孩子们起先哭的几声,是一种请求,如果你不提 防的话,它们马上就会变成命令的;他们的啼哭 ,以请求别人帮助他们开始,以命令别人侍候他 们告终。这样,由于他们本身的柔弱,所以他们 起先是想依赖,随后才想驾驭和使役别人; • 只有一门学科是必须要教给孩子的:这门学科就 是做人的天职。 • 应该让孩子具有的唯一的习惯,就是不要染上任 何习惯; • 其实,当我们受伤的时候,使我们感到痛苦的, 并不是所受的伤,而是恐惧的心情。 • 绝不能因为他要什么就给什么,而要看他是不是 确实有需要。
• 自由是‘自然的基本禀赋”,放弃了自己 的自由,就是放弃了自己做人的资格,就 是放弃了人类的权利。 • 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 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 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 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 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与 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 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 的儿童。
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 对女孩子说别人是如何评价她就可以把她 管理好。 • 人品好才能获得别人的喜爱。穿的和戴的 东西太考究反而更难看。 • 女性真正的资本是机智 • 说话是一项艺术,女人说使别人喜欢的话 ,要风趣,要会讲有趣昧的事情。 • 就爱情教育而言,必须向她们描述有品德 的男子是什么样子
《爱弥儿》
• • • • •
教育思想:自然教育 教育内容: 教育名言 教育意义 评价
《爱弥儿》的历史地位
• 《爱弥儿》写于1757年,这部书是他构思20年, 撰写3年的巨作于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 丹出版,一出版就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在教 育上掀起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 • 在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 “只要柏拉图的 《理想国》与卢梭的《爱弥儿》留存在世上,纵 令其它教育著述被毁,教育园地也是馥郁芬芳的 。”
教育内容
• 在《爱弥儿》第三卷中,卢梭根据儿童身 心自然发展的特点 • 明确指出,爱弥儿长到十二岁以后,便进 入工作和学习的时期了。 • 知识是无穷的,而人的智慧却是有限的, 因而对学习的内容、方 • 法和时间不能不进行选择。
三种教育
• 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是自然 的教育; • 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 育; • 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 是事物的教育。
• 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 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 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加以控制的;
教师——导师
感官教育——“理性睡眠时期”
• 卢梭指出,首先是发展触觉,其次是发展视觉,最 后是发展听觉,并与语言的发展联系起来。 • 锻炼感官,不仅使用感官,还要学会怎样去感受, 懂得应该怎样摸、看、听。我们不是平均的使用种 种感官的。第六感觉可称为共通的感觉,可称为“ 知觉”或“观念” • 我们生来是有感觉的,而且我们一出生就通过各种 方式受到我们周围的事物的影响。可以说,当我们 一意识到我们的感觉,我们便希望去追求或者逃避 产生这些感觉的事物,我们首先要看这些事物使我 们感到愉快还是不愉快,其次要看它们对我们是不 是方便适宜,最后则看它们是不是符合理性赋予我 们的幸福和美满的观念
• 教师:他绝不做一个可以出卖的人。 • 为了要造就一个人,教师本身就应当 是做父亲的或者是更有教养的人。 • 一个孩子的教师应该是年轻的 • 教师则永远只教一个学生。 • 教师必须接受教育才能教育他的学生 • 他的责任不是教给孩子们以行为的准 绳,他的责任是促使他们去发现这些 准绳。 • “我希望我单独教他,要不然,我宁
卢梭的卓越 是由华伦夫人造就的!
特莱斯
• 特莱斯是一个多情质朴又不爱花桥的女子。 卢梭向她表示永远不会抛弃她,但也永远 不会和她结婚。特莱斯表示理解和同意。 • 卢梭觉得这个善良女子的温柔性格太适合 自己了,所以,25年之后,他们终于正式 结婚了。他们一共有5个孩子
卢梭的著作
• 1750年(38岁)发表了《科学与艺术的复 兴是否有利于社会风俗的淳化》 • 1754年《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 1757年开始写《爱弥儿》 • 1759年开始写《社会契约论》 • 1762年先后发表了《社会契约论》和《爱 弥儿》 • 1766年 开始写《忏悔录》
智育教育
• 培养孩子爱好学问的兴趣,教孩子研究学问 的方法。 • 为了学地理,不需要首先弄来地球仪、天象 仪和地图来代表实物的东西,应该先让他看 原事物,这有利于他知道所学的内容。只有 不能把东西拿给他看的时候,才能用符号代 替实物。 • 想让孩子把真理印记在心里,就要让他花上 几天的心思自己弄明白真理。
教育的意义
• 卢梭否认“先天观念”,他认为人的发展主要是 后天教育的结果。“我们生来是软弱的„„; 我 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 我们生来是愚昧的 „„ • “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 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 ” • 卢梭将我们后天所受到的教育分为三种: 自然的 教育、人的教育以及事物的教育。“我们的才能 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 别人教我 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 我们对影响 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
• 评价:阶段划分机械死板,有些教学条件 不现实,忽视对儿童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 教育以及把女子看成男子的附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