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与人心 期末考试满分

人生与人心 期末考试满分
人生与人心 期末考试满分

人生与人心期末考试

2017年12月超星尔雅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是()。(1.0分)1.0 分

A、宗教信仰

B、艺术信仰

C、政治信仰

D、哲学信仰

我的答案:D

2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前提是()。(1.0分)1.0 分

A、尊重

B、自知

C、关心

D、同情

我的答案:B

3课程推荐的一种保持清醒“自觉”的方式是()。(1.0分)1.0 分

A、学会做自己的“局外人”,冷静旁观自己

B、询问他人的意见

C、看书

D、创业与发现

我的答案:A

4一个“大学”是否卓越,除了培养学生卓越的才能,还培养他们()。(1.0分)1.0 分

A、卓越的前程

B、卓越的灵魂

C、卓越的学历

D、卓越的智商

我的答案:B

5“仪式”的意义不在于()。(1.0分)1.0 分

A、昭告天下

B、昭告自我

C、自我内心的确认

D、形式的完满

我的答案:D

6根据课程,哪一个不是成熟之人的评判标准?()(1.0分)1.0 分

A、自由之精神

B、阅历之丰富

C、独立之人格

D、责任之担当

我的答案:B

7最有力量的道德谴责来自于()。(1.0分)1.0 分

A、社会大众

B、自我内心

C、亲人

D、朋友

我的答案:B

8以下哪一个不是一个人在逆境中的幸福力量?()(1.0分)1.0 分

A、学会与不幸共处

B、与逆境战斗

C、努力发光创造美好

D、宣泄对生活的不满

我的答案:D

9照明之光能让我们看见外部世界,精神之光的最大价值在于能让我们()。(1.0分)1.0 分

A、认识自我

B、认识他人

C、看清外部世界

D、看清人际关系

我的答案:A

10古印度的传说中,死亡的化身是()。(1.0分)1.0 分

A、石头

B、小鸟

C、苹果

D、树木

我的答案:B

11以下哪项是苏格拉底的名言?()(1.0分)1.0 分

A、人啊,认识你自己

B、学会倾听

C、保持内心的沉静

D、我所知便是我无知

我的答案:D

12“大师”可分成两个层次,一个是伟大的专家,另一个是()。(1.0分)1.0 分

A、伟大的成就

B、伟大的名望

C、伟大的人格

D、伟大的影响力

我的答案:C

13在真理领域,有两种了不起的态度,后者比前者更加高尚,前者是“说出真理”,后者是()。(1.0分)1.0 分

A、发现真理

B、宣扬真理

C、活出真理

D、论证真理的逻辑性

我的答案:C

14“觉悟”,和“觉察”相比,其特点不在于()。(1.0分)1.0 分

A、整体的

B、宏观的

C、现象的

D、本质的

我的答案:C

15“大学”,究其实质要培养的是()。(1.0分)1.0 分

A、大学问

B、大人脉

C、“大人”

D、大能耐

我的答案:C

16以下与人的“成熟”没有必然联系的要素是()。(1.0分)1.0 分

A、身体

B、精神

C、教育

D、心理

我的答案:C

17神之所以是成为神,是因为()。(1.0分)1.0 分

A、永生

B、能制造奇迹

C、全然自知

D、巨大的能量

我的答案:C

18爱一个人,就是()。(1.0分)1.0 分

A、把他变成我心目中完美的人

B、替他做决定

C、懂他并且帮助他成为他自己

D、替他摆平一切麻烦

我的答案:C

19根据课程,一个真正的大学致力于培养一些真正的专家和一些()。(1.0分)1.0 分

A、真正的伟人

B、真正的天才

C、真正的好人

D、真正的人才

我的答案:C

20道德的最高境界是()。(1.0分)1.0 分

A、严守社会规则

B、明辨是非

C、心存善意

D、将心比心的爱

我的答案:D

21课程中提到的古希腊的爱情传说是()。(1.0分)1.0 分

A、克里特岛传说

B、山洞传说

C、球人传说

D、飞箭传说

我的答案:C

22课程中用了一个图形来比喻一段完美的爱情关系,这个图形是()。(1.0分)1.0 分

A、梯形

B、圆形

C、正方形

D、椭圆形

我的答案:D

23一个有德之人,对待金钱的态度,以下不符合的是()。(1.0分)1.0 分

A、尊重金钱的力量

B、超越金钱的力量

C、视金钱如粪土

D、取之有道

我的答案:C

24在本课程中,超一流人之间比的是()。(1.0分)1.0 分

A、财富与名望

B、气质与文化

C、成功与前途

D、胸襟与气度

我的答案:D

25传统的东方思想相比西方思想,更注重于()。(1.0分)1.0 分

A、明物力

B、善创新

C、重科技

D、明心见性

我的答案:D

26课程中提到的描述真实爱情故事的那本小书是()。(1.0分)

1.0 分

A、《荆棘鸟》

B、《少年维特的烦恼》

C、《简爱》

D、《致D情史》

我的答案:D

27对待西方思想和东方思想,哪一项不是正确态度?()(1.0分)1.0 分

A、中西互补

B、Stay foolish

C、相互平衡

D、以西为主

我的答案:D

28彻悟者与平凡人,在课程中使用的类比对象是()。(1.0分)

1.0 分

A、飞鸟和鱼

B、海洋与小溪

C、大人与孩童

D、天空与土壤

我的答案:C

29知识分子当是社会的良知,根本原因在于()。(1.0分)1.0 分

A、知识分子是公众人物,社会舆论的主要承受者。

B、知识越多,人品越高。

C、很多知识分子都是这么做的。

D、知识分子当为那些没有机会发声音的人说话,当为那些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人创造这样的机会。

我的答案:D

30以下哪种是自我认知的方式?()(1.0分)1.0 分

A、自我评价

B、大众的评价

C、好友的评价

D、都是

我的答案:D

31据课程,自由的三大要素不包括()。(1.0分)1.0 分

A、清醒的自知

B、勇敢的选择

C、独特的存在方式

D、无悔的担当

我的答案:C

32选择总是艰难的,因为选择总是一种()。(1.0分)1.0 分

A、同类中的取舍

B、异类中的取舍

C、好与坏的取舍

D、欢乐与悲伤的取舍

我的答案:A

33人与人之间最深的亲密会驱散()。(1.0分)1.0 分

A、陌生感

B、存在感

C、美感

D、孤独感

我的答案:D

34“如入化境”中的“化”字指的是什么化掉了?()(1.0分)

1.0 分

A、水准

C、烦恼

D、自我

我的答案:D

35课程中提到,人类对于未知的东西往往有一种情绪,即()。(1.0分)1.0 分

A、向往

B、痛苦

C、恐惧

D、快乐

我的答案:C

36“孤独感”在课程中被认为某种程度上等同于一种()。(1.0分)1.0 分

A、无聊感

B、无意义感

C、无助感

D、缺失感

我的答案:D

37在课程中,“Death”的反义词被认为是()。(1.0分)1.0 分

A、life

B、hope

C、awareness

我的答案:D

38哲学家冯友兰提出了“四境界说”,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这四境界?()(1.0分)1.0 分

A、自然境界

B、功利境界

C、天地境界

D、超凡境界

我的答案:D

39《与魔鬼作斗争》的作者斯蒂芬·茨威格,来自于()。(1.0分)1.0 分

A、意大利

B、希腊

C、奥地利

D、西班牙

我的答案:C

40“自由是戴着枷锁舞蹈”是哪位哲学家的名言?()(1.0分)

1.0 分

A、康德

B、卢梭

C、马克思

D、萨特

我的答案:B

41真正的强者,没有两种情绪,其中之一是“势利”,另一个是()。(1.0分)1.0 分

A、脆弱

B、嫉妒

C、痛苦

D、愤怒

我的答案:B

42课程中推荐的一本爱情经典是()。(1.0分)1.0 分

A、《简爱》

B、《呼啸山庄》

C、《傲慢与偏见》

D、《爱的艺术》

我的答案:D

43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之所以受到重罚,因为他把()送到人间。(1.0分)1.0 分

A、爱的种子

B、勇气

C、智慧的火种

D、先进的武器

我的答案:C

44我们通常不会依据下列哪种评判标准作为善恶的评判标准?

()(1.0分)1.0 分

A、结果

B、意图

C、少数人的意见

D、社会主流道德评价

我的答案:C

45根据课程,人格上的大师的核心要素是()。(1.0分)1.0 分

A、诚意

B、能力

C、学历

D、阅历

我的答案:A

46法律是道德的()。(1.0分)1.0 分

A、核心

B、上限

C、底限

D、保障

我的答案:C

47“他人是我,是另一个我”,出自()之口。(1.0分)1.0 分

A、尼采

B、黑格尔

C、萨特

D、康德

我的答案:C

48被誉为古希腊最智者的是()。(1.0分)1.0 分

A、泰勒斯

B、阿那克西美尼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我的答案:C

49道德之所以可贵,在于它不只是明辨是非,更是()。(1.0分)

1.0 分

A、心存善意

B、体现社会规则的有序

C、身体力行

D、舆论的力量

我的答案:C

50跟“知己”在一起时最大的感受往往是()。(1.0分)1.0 分

A、刺激

B、自在

C、快乐

D、痛快

我的答案:B

二、判断题(题数:50,共50.0 分)

1真正的爱情,除了爱心,还需要爱的行动。()(1.0分)1.0 分我的答案:√

2很多时候“恶”来自于人们“空有善心,从无善行”。()(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3只为自己着想而全然不顾他人,是人性的原貌。()(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4人类比动植物优越之处就在于他有内在的精神之光。()(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5持久的爱情,需要被不断培养共同语言。()(1.0分)1.0 分我的答案:√

6当你心怀诚意去生活去待人,你会喜欢上这样一个自己。()(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7世界上各大宗教最初源于对死亡的思考。()(1.0分)1.0 分我的答案:√

8幸福是一种能力。()(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9道德与利益相互矛盾,不可兼得。()(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10所谓《好撒玛利亚人法》没有保护施救者的权利。()(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11被迫做出的誓言是高度存疑的。()(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12“拈花微笑”是关于天主教的典故。()(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13“达德利船长”食人案也涉及了关于necessary evil的争议。()(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14不敢作恶,不等于行善。()(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15爱情是一种征服关系。()(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16团结、服务、牺牲,是复旦大学倡导的精神。()(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17生命不仅有长度,还有深度与品质。()(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18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19“所谓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语出梅贻琦。()

(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20凡是无用的东西,都是无价值的。()(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21与“为爱而死”具有同等精神力量的是“为爱而活”。()(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22很多时候干扰我们的不只是事物本身,还有我们对事物的看法。()(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23东西方文化自我认识的方式大体相似。()(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24“患难见真情”,因为人在关键时候的选择最能暴露其真本色。()(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25对死亡的某一种理解是:死亡没有取消生命,而是生命进入到另一种不可见的存在状态。()(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26只有我们自己才是自己唯一的终生伴侣。()(1.0分)1.0 分我的答案:√

27众人认可的道路,一定也是你内心认可的道理。()(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28世界上大多数语言在言说告别时,都会使用“再见”。()(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29从个人角度,求善报的善行不是真纯的善。()(1.0分)1.0 分我的答案:√

30自由与环境有关,与自知关系不大。()(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31知己,可能与亲人或爱人是相重合的。()(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32“衰”和“老”一定是同步的。()(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33爱情只要爱,不需要理解。()(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34当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没有了,才强调义务与道德。()(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35认识自我,始终比认识世界更重要。()(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36为自己着想的人,并不等于自私。()(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37觉察分成两类——对他者的觉察以及对自我的觉察。()(1.0

分)1.0 分

我的答案:√

38人们的善心之所以没有落实为善行,主要原因是外部环境不支持。()(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39《巴黎的忧郁》是波德莱尔的散文诗代表作。()(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40人的成熟度与其年龄成正比。()(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41唯有自我认识才能带来自我实现。()(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42标新立异是自由的表现之一。()(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43根据课程,人与兽的最大差别是自我认知。()(1.0分)1.0 分我的答案:√

44以意图来评判善恶也就是以其动机来评判。()(1.0分)1.0 分我的答案:√

45学问高与品德高尚不一定成正比。()(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46自由等于言行不受限制。()(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哲学与人生 知识点总结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1.客观实际: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永远在运动变化发展, 按照本身特有的规律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 2.什么是人生客观实际:社会历史条件,个人主客观条件,人生不 同阶段不同特点 3.从实际出发对人生选择的重要性:组号任何事情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对客观实际的认识,就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选择;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选择会对人生起到负面作用;认识客观实际的关键是正确认识自己。 4.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客观认识自己,使主观符合 客观;自己的主观愿望要适应时代潮流;主动选择。 5.物质是运动的:事物都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分不开;运动是有 规律的。 6.人生行动的限制因素:自身的体力和智力;社会历史条件。 7.为什么说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第一,不同的行动造就不同的人生。 第二,人的成长只有在行动中实现,才能获得人生的体验和感悟。第三,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 8.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路:选择决断之勇;克服困难之勇;坚持到 底之勇。

2.不承认差别和分期。和而不同是对人际和谐的基本阐释。人际交 往中,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利益一致的条件下达到求同存异,化解矛盾,实现总体上平衡和谐状态,是人们追求生存,求发展的共同利益决定的。 3.发展观: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物不存 在。 4.发展——发展不是单纯数量的增加,不是重复。发展是事物自身 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5.新事物——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 发展前途的事物。 6.判断新旧事物不能仅凭出现时间的先后,也不能仅凭形式上现象 上是否新奇,而要看其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7.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它不是对旧事物的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既克服消极过时的又保留合理积极的因素,并增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事物发展不是笔直的,而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8.发展的观点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着眼于发展,立足于发展, 与时俱进。支持新事物,促进新事物的发展。要学会辨别新旧事物。要正确立理解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在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卷答案#(精选.)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卷(开卷)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20分) 1、本质与现象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同一个事物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现象)。 3、(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4、事物的现象有(真相)、(假象)、(错觉)的区别。 5、(科学思维方法)与(辩证思维方法)构成当代思维方法的主要框架。 6、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联动思维)、(原点思维)。 7、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9、个人理想是(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人对自己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向往和设想。 10、社会理想是(人们对社会未来制度和政治结构的性质和特征以及社会面貌等的)要求和设想。 11、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深信不疑,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言行准则),(愿以坚强的意志和决心去执著追求、坚决执行)的精神状态。 12、一个意志活动的完成大致要经过(下定决心)、(坚定信心)、(持之以恒)。 13、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离不开(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实践)。 14、人存在双重进化:(自然进化)和(社会进化)。 15、在讨论人的本质时,既要看到(社会关系的总和),又要注意其中的(经济关系的决定作用)。 16、个人价值是指(个人需要的满足);社会价值是指(个人的活动对于社会需要的满足)。 17、对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个人对他人、社会的贡献)。 18、(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

南开15秋学期《法学人生(尔雅)》在线作业

南开15秋学期《法学人生(尔雅)》在线作业

15秋学期《法学人生(尔雅)》在线作业 单选题 1.关于赵中孚老师的教学主张,不正确的是:. 以毛泽东理论作为指导思想 . 要有充实的内容,理论联系实际 . 授课要针对不同对象,因人施教 D. 博采众长,不耻下问 正确答案: 2.人民大学法学院最初是以那个国家教授为核心建立的? . 日本法学家 . 美国法学家 . 英国法学家 D. 苏联法学家 正确答案:D 3.关怀老师主要研究领域是 . 商法 . 民法 . 劳动法 D. 法理学 正确答案: 4.马克思的优秀文章都是发表在:

. 《泰晤士报》 . 《华盛顿邮报》 . 《莱茵报》 D. 《洛杉矶时报》 正确答案: 5.中国政法大学三部的主任是: . 陈守一 . 冀贡泉 . 冀朝鼎 D. 王汝琪 正确答案: 6.吕世伦老师1940年进的公学堂是哪个国家办的: . 美国 . 英国 . 日本 D. 中国 正确答案: 7.中国政法学院成立于: . 1949年

. 1950年 . 1951年 D. 1952年 正确答案:D 8.孙国华老师是人民大学第几批研究生? . 第三批 . 第一批 . 第五批 D. 第二批 正确答案: 9.关怀老师进入解放区以后曾在哪个大学学习? . 复旦大学 . 华北大学 . 清华大学 D. 南京大学 正确答案: 10.关怀老师曾兼任中国工运学院哪个系的系主任: . 商法学系

. 劳动法学系 . 民法学系 D. 经济法学系 正确答案: 11.关怀老师最初到人民大学法学院时在哪一个教研室任教? . 民法 . 商法 . 劳动法 D. 经济法 正确答案: 12.法学迎来了春天是在什么时候: . 土地革命时 . 大跃进年代 . 文革之前 D. 恢复高考后 正确答案:D 13.劳动法开始起草于: . 1954年 . 1956年

哲学与人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一.哲学是什么? 教材上的定义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 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却说:哲学就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 两者的论述不同是因为角度不同。前者是从哲学的构成方面来说的,后者则强调了哲学对人生意义。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冯友兰先生的观点。 学习哲学的目的是指导人生,只有学以致用才是哲学最高的境界。 二.比较各哲学流派,我觉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最为直接有效。 下面,我将简单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宗明义,他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物质。他要求我们的实践活动都要坚持物质第一性,客观看待我们的世界。可以说,马克思的唯物论思想是对唯心主义最彻底的打击。他对人们的思考方式,实践方式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人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而实践的前提是认识我们的世界。有人把实践建立在“想当然”的基础上,论文格式因此有了空中楼阁这样的闹剧;有人把实践的成败寄托给“神仙魔法”,于是有了邪教这样的社会毒瘤。可见,认识的偏失直接导致实践的失误。好在,马克思主义用强有力的证据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的认识方法,他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物质的,没有神仙魔法,要改变世界,要完善人生就只能靠自己去实践。因此,我相信,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才会有能力科学的规划自己的人生,而清醒的标准是什么?是能看清世界的本质,正确认识自我。可以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他不但指出了事物的联系,还提出了科学的方法论。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都表明唯物辩证法有着科学的本质和惊人的魅力。对人生而言,辨证的看待人生,规划人生也极为重要。比如,眼下正处于高中阶段的我,我要知道我所面对的主要矛盾是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要学会抓住知识的重点;学科之间要统筹兼顾,清楚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要有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勿容置疑,生活里处处都是哲学,处处都有辩证法。 历史也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可以理解并运用这些辩证法,按规律办事,势必会有所斩获的。钱学森先生曾在一封信里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他的工作和生活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由此可见,一个懂得规划人生的人,就要辨证的看待自己的人生,为人生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目标,在不同人生的环境里用不同的方式自我发展。 另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格塑造也极有帮助。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的真正价值是贡献。历史也证明,任何违背人民意愿,伤害人民利益的行为都会被人民的力量所消灭。因此,马克思主义教会我们如何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如何去实现人生价值。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作为这个国家的一员,我很欣赏里根总统的那句名言:不要问祖国给了你什么,先问问自己为祖国做过什么。是呀,当我们这样或那样抱怨我们的社会时,我们问过自己的责任吗?问过我们为国家贡献过什么吗?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只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这样的人生还算有意义吗?古往今来,死去的王侯将相多得多,但能被人记起的又有几人。能被人们记住是大义凌然的民族英雄,是甘于奉献的正人君子。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赋予人生以目的和意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心灵深层的伟大创造,其主旨即在于使人的精神境界不断地升华,论文格式在精神境界的升华中崇高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修养与创造,是人们追求崇高的过程,也是使人们自己崇高起来的过程。 参考文献: 《哲学常识》——人民教育出版社 《西方哲学史》——世界知识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央党校出版社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30分)。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强调的是() A.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参加社会实践 B.书本知识是浅显的,而且不一定正确,还是要通过实践来验证 C.要真正消化理解书本知识 D.要获得真正知识,必须事事亲自实践 2、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 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3.“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A. 客观实际 B. 客观规律 C. 主观愿望 D. 正确观点 4.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 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

精选文库 5、下列选项中,主张积极的人生行动的有()。 ①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实事求是 ④学而不思则罔 A.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6、下列属于联系的特点的是:() ①稳定性②客观性 ③复杂多样性④普遍性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7、人生最好的老师和最宝贵的财富是() A.理论B.金钱 C.信念 D.行动 8、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9“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也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也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10、孔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物质决定意识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5分)

《哲学与人生》职高期末试卷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政治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得分 单项选择题(25×2,共50分)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体现了() A 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 B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C 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D 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A 量力而行 B 自知之明 C 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3、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害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A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 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 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与物的特点是 () A 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 B 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 C 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 D 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 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意识反作用与物质。 6、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A 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 物质决定意识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A 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8、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A 事物具有两面性 B 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 9、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定是非 C 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 D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10、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 A “现象”和“本质” B “本质”和“现象” C “客观”和“主观” D “主观”和“客观” 11、“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A 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B 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 C 有时实践比认识重要,有时知识比实践重要 D 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 12、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大自然一有机会就要说谎的。”例如一根直的木棍,半截插入水中,看上去就像是弯曲的。这说明() A 本质离不开现象 B 现象离不开本质 C 假象否定了事物的本质 D 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13、一只蝴蝶在茧子中苦苦挣扎,想要冲破茧子,出来飞翔,可是它努力了一次又一次还是没有成功。这时,有人找来了一把剪刀,轻轻剪开了茧子,蝴蝶轻而易举地就出来了。可是它的翅膀却可怜地耷拉在肥胖的身体两侧,怎么也飞不起来。很快,那只蝴蝶就失去了生命。这告诉我们的哲理是()。 A 蝴蝶很容易死 B 人能够消灭规律 C 人能够创造规律 D 要尊重事物的规律性 14、毛泽东说:“鸡蛋因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小鸡,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这说明的哲理是()。 A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 小鸡和石头能够相互转化 C 温度能和小鸡相互转化 D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20春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2003)《法学人生(尔雅)》在线作业 DBC

20春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2003)《法学人生(尔雅)》在线作 业 DBC 20春学期( 1709、 1803、 1809、 1903、 1909、2003)《法学人生(尔雅)》在线作业 --------------------------- 单选题 1.司法部的教材编辑部当时委任谁担当《劳动法学》的主编: A.李芳之 B.陈伟彦 C.贾俊玲 D.关怀正确答案 :D 2.当前使用的工会法是哪年修订的? A.1992年 B.2001年 C.1952年 D.2002年正确答案 :B 3.《论人民民主专政》是谁的著作: A.叶剑英 B.王斐然 C.毛泽东 D.周恩来正确答案 :C 4.关怀老师出生于哪一年 A.1927 B.1928 C.1929 D.1930 正确答案 :A 5.关怀老师应法律出版社要求主编的《劳动法教程》是在哪一年? A.1997 B.1998 C.1999 D.2000 正确答案 :A 6.珍珠港事变发生在: A.1940年 B.1941年 C.1942年 D.1943年正确答案 :B 7.关怀老师主要研究领域是 A.商法 B.民法 C.劳动法 D.法理学正确答案 :C 8.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前身是:

A.西南联合会 B.东北青年联合会 C.北京大学学生会 D. 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B 9.“劳动争议暂行办法”最早在什么时候制定? A.四十年代 B.五十年代 C.六十年代 D.七十年代正确答案 :B 10.朝阳以哪个法系为主: A.大陆法系 B.海洋法系 C.英饿法系 D.日韩法系正确答案 :A 11.巫昌贞老师认为五十年代的中国有多大比例的包办婚姻? A.百分之九十 B.百分之八十 C.百分之七十 D.百分之六十正确答案 :A 12.关怀出生于: A.山西 B.陕西 C.河南 D.山东正确答案 :C 13.关怀老师最初到人民大学法学院时在哪一个教研室任教? A.民法 B.商法 C.劳动法 D.经济法正确答案 :A 14.华北人民政府的首任主席是? A.董必武 B.朱德 C.刘少奇 D.林彪正确答案 :A 15.关于陈瑾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近代著名法学家 B.中共党员 C.在朝阳大学教刑法 D.曾任华北人民高等法院副院长正确答案 :D 16.许崇德老 师任北京市宪法学研究会什么职位? A.理事 B.会长 C.副会长 D.名誉会长正确答案:C 17.“十中诗社”是谁主办的?A.关怀 B.吕世伦 C.孙国华 D.巫昌贞正确答案 :A 18.关怀老师是哪个大学的教授 A.中国人民大学 B.中国政法大学 C.复旦大学 D.北京大学正确答案 :A 19.中国法学会副会长、顾问是:

哲学与人生教学反思

《哲学与人生》教学反思与感悟 彬 县 职 教 中 心 田小锋

《哲学与人生》教学反思与感悟 彬县职教中心田小锋 随着国家对中职学校的教材改革,《哲学与人生》课也在教材的整合与提升过程中被中职学校作为德育教学必修课程供学 生使用。它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既是对哲学课程的重大创新,也是发挥哲 学指导作用和解决人生问题的体现,是中职学校一门全新的德育必修课程。通 过本门课程,教会学生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 的人生态度,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积极在社 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哲学与人生》更新教育理念,更突出了职教特点。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该课程教学进行初步探索,已在教学中取得一定成效。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知识亮点 在《哲学与人生》教学过程中,要自始至终地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千方 百计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 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充分信任学生, 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创设自主学习氛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 探究,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使 每个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来学习理论知识,并通过自身的理解牢牢掌握,增强 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哲学是照亮人生道路的灯塔,学生有许多困惑,需要得到哲学思想的引 领。哲学是点燃人生智慧的火炬,学生有必要掌

握初步的哲学思维方法。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必须学习《哲学与人生》。作为教师,应从学生成才发展的终极意义来看待这门课程,而非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完成学校指派的工作。这样,教师就会有上好该课程的使命感 和责任感,就会投入足够的热情和充分的精力去研究。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 教师也不要气馁,更不能轻易放弃。在教学中,教师要刻苦钻研教材内容,找 出知识亮点,将其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所谓知识亮点,就是教学内容中内涵 最丰富、意义最深刻、实用价值最大、表述最精彩东西。例如,教学“事物发 展的永恒性及本质”时,运动、变化、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发展的实质、量 变的含义、质变的含义、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及方法论要求等知识点就是亮点。 通过对知识亮点的突出,知识条理就更加明晰,学生就更容易接受,枯燥乏味 的课堂教学也得以改变。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 要提高《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就必须让学生求之于知,激之 于情,强之于志,悟之于理,践之于行,养之于能。在课堂上解放学生的脑,让 其自由思考;解放学生的口,让其自由讲,让德育课真正“活”起来。 1、采用活动化教学方式。青少年听课存在“以兴趣为主导” 的倾向,对枯燥、单调的教学内容比较排斥。因此,教学时, 教师可使用图片、音像资料等教学工具,将枯燥的基本概念和 理论渗透在具体、有趣的实际案例中进行讲解。根据学生的心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含 答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 (开卷)答题卷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30分) 1、如果说宗教是关于人的死的观念,是讲生前如何痛苦、死后如何升天堂的, 那么,哲学就是关于人的生的智慧,是教人如何生活,如何生得有价值和意义的。 2、哲学关注着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规律,关注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3、在空间尺度上,现代科学将整个世界划分为微观世界、宏观世界、 宇观世界。 4、事物具有多样化的存在形态:从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到宇观世界的星云系团,从无生命的物质形态到有生命的生物形态,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5、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6、人生道路的选择,人生境界的高低决定于对客观实际的理解和把握。 7、一切从实际出发,既包括客观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8、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在实际生活中, 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即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9、在人际交往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在具体的交往实践中,就要遵守交往原则。 10、心态是以情感为主要形式的价值取向。就这种取向的方向说,一是对待他人和事物的态度,是积极的、肯定的,还是消极的、否定的。二是内心的体验,是快乐的、幸福的,还是无所谓的、麻木或嫉妒的。 11、实践具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物质生产活动、改造社会关系的活动 和科学实验活动。 二、判断题(10分) (√)1、在我国古代,启蒙教育和哲学教育几乎是同步的。 (√)2、人们通常所具有的世界观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地。 (√)3、哲学的主题是人。 (×)4、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客观映像。 (×)5、静止的绝对性和运动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的两个属性。 (×)6、自然规律是客观的,历史规律是主观的。 (√)7、说一个人不需要实践,不需要学习就可以把自我的潜能发掘出来,这是唯心主义的天才论。 (×)8、“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说明矛盾的对立性。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班级: 姓名:分数: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客观实际是一个人做出正确选择的前提,那么人生的客观实际包括哪些方面?(10分) 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体现在两个方面,请简单阐述。(10分) 3.成功的人生行动包括哪些因素?(10分) 4.简单阐述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0分) 5.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哪些特征?(10分) 6.运动、变化和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0分)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的打×,每小题4分,共40分) 7.规律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8.人生选择具有多样性和可能性() 9.有的物质是不运动的() 10.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 11.发展是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上升的运动() 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的来源() 13.成功和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对应而存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4.理想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 15.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16.新事物就是后来出现的事物() 答案: 1. 1)具体的客观历史条件 2)个人主客观条件 3)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 2.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3. 1)成功的行动目的 2)恰当的行动方法 3)行动的条件 4.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另一方面,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5.平等相处;宽松的人际环境;相互真诚信任;友善和关爱 6.不能把任何变化都看成是发展,变化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运动,也可以是下降的,后退的运动;而在这些变化当中,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才是发展。并且变化还可

《哲学与人生》第2课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说教材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的第2个课题。《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道路》,主要涉及辩证唯物论部分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这节课侧重点是“如何通过积极行动,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着重阐述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引导学生要敢于行动、善于行动,人生行动要遵循客观规律。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对哲学观点有了初步了认识。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他们的年龄多集中在15、16岁,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在树立行动意识,敢于行动、善于行动方面还存在着不足。 三说教学目标 在对教材结构和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物质运动及规律的有关知识,了解人生行动的特点、意

义,了解人生行动的制约因素,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2 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积极的行动构筑辉煌的人生 3 情感目标: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生行动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增强人生行动的效率。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事物运动的规律性,对于人们正确对待人生和社会有重要指导作用,特别是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1.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2.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学生的认识水平特点决定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易产生疑惑。要正确引导学生从实践到理论、从具体才抽象,教师对此要讲清、讲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2.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五说教法学法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首先是由教书,到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使学生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与此同时,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本课知识对于处于中职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运用Flash 动画、图片、文字材料等资料,设置情境。通过课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创设积极民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

人生与人心-网课答案

如果没找到答案,请关注公众号:搜搜题免费搜题!!! 1. 单选题照明之光能让我们看见外部世界,精神之光的最大价值在于能让我们()。(1.0分) 认识自我 2. 单选题以下哪种是自我认知的方式?()(1.0分) 都是 3. 单选题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是()。(1.0分) 哲学信仰 4. 单选题“神智器识”中的“器”指的是()。(1.0分) 才能 5. 单选题对待西方思想和东方思想,哪一项不是正确态度?()(1.0分) 以西为主 6. 单选题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根本的“成熟”意味着()。(1.0分) 精神的成熟 7. 单选题“如入化境”中的“化”字指的是什么化掉了?()(1.0分) 自我 8. 单选题以下哪项是苏格拉底的名言?()(1.0分) 我所知便是我无知

9. 单选题一个“大学”是否卓越,除了培养学生卓越的才能,还培养他们()。(1.0分) 卓越的灵魂 10. 单选题根据课程,哪一个不是成熟之人的评判标准?()(1.0分)阅历之丰富 11. 单选题最有力量的道德谴责来自于()。(1.0分) 自我内心 12. 单选题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前提是()。(1.0分) 自知 13. 单选题要实现内心的自由,哪一个要素并非必然?()(1.0分) 他人的欣赏与赞美 14. 单选题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之所以受到重罚,因为他把()送到人间。(1.0分) 智慧的火种 15. 单选题课程中提到“你做了好事却不为人知”用到的比喻是()。(1.0分) 隐形斗篷 16. 单选题课程中分享的名言“不管怎样”,作者是()。(1.0分) 特蕾莎修女 17. 单选题彻悟者与平凡人,在课程中使用的类比对象是()。(1.0分)大人与孩童 18. 单选题“大学”,究其实质要培养的是()。(1.0分)

哲学与人生___知识点总结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1.客观实际: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永远在运动变化发展,按照本身特有的规律不断运动 变化和发展。 2.什么是人生客观实际:社会历史条件,个人主客观条件,人生不同阶段不同特点 3.从实际出发对人生选择的重要性:组号任何事情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对客观实际的认识,就不可 能进行正确的选择;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选择会对人生起到负面作用;认识客观实际的关键是正确认识自己。 4.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客观认识自己,使主观符合客观;自己的主观愿望要适应时 代潮流;主动选择。 5.物质是运动的:事物都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分不开;运动是有规律的。 6.人生行动的限制因素:自身的体力和智力;社会历史条件。 7.为什么说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第一,不同的行动造就不同的人生。 第二,人的成长只有在行动中实现,才能获得人生的体验和感悟。 第三,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 8.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路:选择决断之勇;克服困难之勇;坚持到底之勇。 9.怎样善于行动?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善于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走好人生每一步。首先要有准备;其次,要有顺序;最后,要有始有终。 10.自觉能动性——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指人能动的反映世界,又能动的改 造世界的能力。前者指把客观的事物能动的反应于主观,后者指把主观的东西能动的作用实践于客观。 1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能动性的关系——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 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1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因素——客观规律,主观因素。 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 1.“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要求我们: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快乐生活 2.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 第一,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防止孤立片面的看待问题。 第二,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第三,要善于发现事物间的复杂联系。 3.和谐:和谐是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的关系,而不是不承认差别和分期。和而不同是 对人际和谐的基本阐释。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利益一致的条件下达到求同存异,化解矛盾,实现总体上平衡和谐状态,是人们追求生存,求发展的共同利益决定的。 4.发展观: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物不存在。 5.发展——发展不是单纯数量的增加,不是重复。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 替旧事物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6.新事物——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7.判断新旧事物不能仅凭出现时间的先后,也不能仅凭形式上现象上是否新奇,而要看其是否符合 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8.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它不是对 旧事物的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既克服消极过时的又保留合理积极的因素,并增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事物发展不是笔直的,而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前途是光明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试卷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试卷姓名:班级: 60分) A、量力而行 B、听天由命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2、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 A、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B、天体运动 C、自然变化 D、人类活动 3、哲学上所讲的规律是: A、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B、自然规律 C、社会规律 D、思维规律 4、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C、唯物论与辩证法 D、主观与客观 5、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实说明: 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B、人们能够自觉地认识事物的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 C、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人类智慧很难企及 D、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 6、“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7、“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是指: A、主观愿望 B、客观规律 C、正确观点 D、客观实际 8、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必须: ①做到从客观实际出发②认识人生发展的各种可能性③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④与大多数人的选择保持一致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下列属于联系的特点的是:

①条件性②客观性③多样性④普遍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0、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积极的态度表现为: ①合作②接纳③和睦④和谐⑤排斥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1、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A、平等、宽容、互惠、诚信的原则 B、交互原则 C、利人利己原则 D、损人利己原则 12、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13、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本质角度看的是: 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14、“拔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 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 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15、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B.运动是绝对的 C.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16、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地球上每年仅7级以上的大地震就有十几次。打开一幅地震分布图,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如果把这些地震带再与地质构造图做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与地壳的断层带关系特别密切。这说明: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②人能够认识客观规律 ③规律是主观的,确定不移的④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的发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计算机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益的信息,也带来了许多毫无价值的信息,甚至传播一些有悖社会道德的信息,这启示我们: A、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B、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 C、要重视事物的变化 D、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B、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9、新事物是指: A、最强大、发展最快的事物 B、最新出现、又有最新的形式的事物 C、最新出现,又最受欢迎的事物 D、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20、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 A、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 B、对立统一 C、敌对阶级之间相互斗争的关系 D、自相矛盾 2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吞吴。”这个案例说明() A、失败后一定会成功 B、失败越多越有利于成功 C、对待成功和失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失败和成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哲学与人生说课稿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说课设计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教版德育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我的说课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是高教版德育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内容。第二单元是关于哲学中辩证法的部分内容,教学要求学生学会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其中第五课是教会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的一课。由于内容较多,准备安排两课时来讲解。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发展的含义与实质;正确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在人生发展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能力目标: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情感目标: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立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教学难点:顺境、逆境的联系与转化;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二、说学情 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哲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本框的学习打下了能力基础。同时,职专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关心社会热点。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以生为本,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职专学生思想的深度、看问题的全面性还存在不足,知识迁移的能力也还不够强,因此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必要的有效指导。 三、说教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及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特点,构建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 (1)启发教学:适时运用媒体创设情景,通过问题-讨论-归纳-新问题,

高二《哲学与人生》期中试题及答案

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职高《哲学与人生》期中试题 (本试卷共100分) 班级:姓名:学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对于人生目标错误的是( ) A.人生要有目标 B.人生目标应该遵循历史发展规律 C.人生目标对于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D.人生目标只有正确的没有错误的 2、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的是( )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③人与自然矛盾 ④人与社会的矛盾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3、恩格斯说,马克思一生之中有两大发现:是( ) ①唯物史观②无产阶级学说 ③人剥削人④剩余价值学说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4、在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包括( ) ①全体社会劳动者②社会主义建设者 ③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④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5、关于理想和现实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理想产生于现实的需要 B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C不能割裂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D现实是由理想决定的,并反映理想。 6、个人理想包括( ) ①生活理想②职业理想③政治理想④道德理想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7、下列关于理想与信念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理想与信念密切联系又有区别 B 理想是信念的延伸和体现 C信念是理想的基础与支撑 D理想与信念是彼此孤立的毫无联系 8、从人生的实践来看,要把理想转变为现实,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 ①要有坚定的信念②要有坚强的意志③要有钱④培要有自觉的责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下列关于对意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意志是天生就有的不需要培养 ②意志都是脆弱的 ③人的意志以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为特征 ④顽强的意志需要经过刻苦锻炼形成 A.①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④ 10、下列属于信念的特点的是( ) ①复合性②稳定性③执着性④多样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1、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 A、矛盾 B实践 C联系 D辩证 12、下列关于成功与失败的认识,错误的是() A、是相互依存的 B、是相互转化的 C、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D、是不可改变的 13、下列对现象与本质认识错误的是() A、事物的现象与本质是相同的。 B、事物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 C、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D、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 14、下列对现象与本质认识有误的是() A、本质是由现象决定的 B、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及答案 年段:班级:姓名:号数: 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一、填空题(30分,每格2分)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2、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3、21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竞争。 4、个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身体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条件。 5、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7、人生的行动不只受到自身体力、智力的制约,而且还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8、自觉能动性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9、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就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10、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选择题(30分,每题2分) 1、“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的做法( ) ①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②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③否认了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④肯定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①②④B、③④C、①②D、①②③ 2、社会发展最根本的规律是(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C、个人动机与物质手段的矛盾运动 D、个人活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3、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 A、个人的体质 B、个人的学业基础 C、个人的家庭情况 D、人个的性格 4、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蒋敏等517名同志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雷勇等5名同志被追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这表明() A、个体为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大 B、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C、实现人生价值,意味着获得更多的社会荣誉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5、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②刻舟求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