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耕文明时代的中西方世界

传统农耕文明时代的中西方世界
传统农耕文明时代的中西方世界

传统农耕文明时代的中西方世界(目录)

第一部分:专题古今贯通——从纵向上理清历史发展线索

专题梳理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B1D1①—④

专题梳理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B2D1 ①—④

专题梳理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B3D1 ①—④

专题梳理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B3D3 ⑧—⑩

专题梳理五: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B1D2 ⑤—⑥

专题梳理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B3D2 ⑤

第二部分通史横向贯通---从横向上把脉历史相互联系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

第2讲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3讲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4讲中华文明的转型—元明清(1840年前)时期

第5讲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和罗马

第三部分中外关联悟通---从对比中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关联点一: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世纪中西方社会发展的比较

关联点二:明朝中期至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西方的比较

关联点三:比较古代中国与古代雅典

关联点四:宋元明清时期和16世纪西方“商业革命”的表现与特点

关联点五:16~18世纪中国与英国的比较

第三部分中外关联悟通---从对比中掌握历史发展规律(导学案)

第一课时比中外事实和背景

教学目的:1、考查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2、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

3、培养学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

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之一:心灵鸡汤我来悟———幸福出发

故事一:合格率的检查制度

二战期间,美国空军降落伞的合格率为99.9%,这就意味着从概率上说,每一千个跳伞的士兵中会有一个因为降落伞不合格而丧命,军方要求厂家必须让合格率达到100%才行。厂家负责人说他们竭尽全力了,99%已是极限,除非出现奇迹。军方巴顿将军就改变了检查制度,每次交货前从降落伞中随机挑出几个,让厂家负责人亲自跳伞检测。从此,奇迹出现了,降落伞的合格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故事二:付款方式

英国将澳洲变成殖民地之后,尚未开发,英政府就鼓励国民移民到澳洲,可是当时澳洲非常落后,没有人愿意去。英国政府就想出一个办法,把罪犯送到澳洲去。这样一方面解决了英国本土监狱人满为患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澳洲的劳动力问题,还有一条,他们以为把坏家伙都送走了,英国就会变的更美好了。

英国政府雇佣私人船只运送犯人,按照装船的人数付费,多运多赚钱。很快政府发现这样做有很大的弊端,就是罪犯的死亡率非常之高,平均超过了百分之十,最严重的一艘船死亡率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三十七。政府官员绞尽脑汁想降低运送过程中的死亡率,包括派官员上船监督,限制装船数量等等,却都实施不下去。

最后,他们终于找到了一劳永逸的办法,就是将付款方式变换了一下:由根据上船的人数付费改为根据下船的人数付费。船东只有将人活着送达澳洲,才能赚到运送费用。

新政策一出炉,罪犯死亡率立竿见影地降到了百分之一左右。后来船东为了提高生存率还在船上配备了医生。

观点:——————--------------------启示:——————————

环节之二:一天一题我来讲———课前热身

35.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

A.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

B.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

C.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

D.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

环节之三:常回家看看———导入复习

★与教材对接-----围点成网我最准

中国西方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文化上

★与时序对话-----穿越时空我最能

★与主干对决-----考点抢答我最棒

42.(12分)(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图中任选三个关键词,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环节之四:我的课堂我做主———探究互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

[比中外“史实”和“背景”]

(一)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世纪中西方社会发展的比较

(二)明朝中期至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西方的比较

1.陈忠云《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的比较》说:“实际上,让每个人有尊严生活的民主政治制度,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培育这种制度的土壤。先秦中国也不例外,之所以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形成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当时两地强者、掌权者追求政治利益的主观欲望与维护既得利益的客观统治手段的差异所致。”下面符合作者意图的是() A.相同的政治制度需要相同的经济基础

B.相同的政治制度需要强硬的政治手段来实现

C.不同的政治制度的形成有一定偶然性

D.不同的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

2.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代替了4个血缘部落。公元前3世纪晚期嬴政在统一全国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推动了社会转型B.打击了贵族政治

C.有利于中央集权D.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

[归纳总结]

比较古代中国与古代雅典

环节之四:走进高考—拓展思维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4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表4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环节之五:一课一首爱国歌—幸福号角

《国家》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

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

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

国是荣誉的毅力家是幸福的洋溢

国的每一寸土地家的每一个足迹

国与家连在一起创造地球的奇迹

西方政治文化传统作业

一、《西方政治文化传统》评价 《西方政治文化传统》让我们知道,西方政治文化并不像中国政治文化那样有着历史的继承性。西方政治文化传统是在兴盛——衰败的逻辑中发展出来,由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欧洲阶段构成,经过了两次转体形成的。在第一编中,作者首先给我们提供了希腊世界的社会、地理、宗教、种族、历史机缘等方面的背景,并勾勒了城邦发展的历史轨迹:迈锡尼文明(前城邦时代)——荷马时代(黑暗时代,城邦孕育时代)——古风时代(城邦形成时代)——希腊化时代(后城邦时代)。着墨荷马时代及古风时代,让我们了解了古希腊人的种族性格、城邦制度,以斯巴达、雅典作为案例分析了希腊公民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接着作者给我介绍了来自于城邦但却有点反城邦的柏拉图整体主义理论及城邦文化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接着作者在与先秦思想家思维方式的比较下总结了公民的思维方式,由此阐发了公民的价值取向。最后作者补充了希腊化时期出现的新观念,给读者描绘出了古希腊政治文化一个非常丰满的形象。同样的写作思路,在第二编中作者还是先论及古罗马的社会、地理、宗教、种族、历史发展(王政—共和——帝国)和政治制度等情况,接着分析波利比阿共和政体论和西塞罗的理论,最后也是描述了罗马帝国的政治蜕变及法律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第三编首先介绍了中世纪的基础:基督教及日耳曼传统,在政治多元发展的论断下做了法兰西及英格兰两国的案例分析,最后再总结了中世纪政治贵族因素及多元政治文化。 研究政治文化是一项艰巨的工作。由于政治文化不能自为主体在人们面前显示出来,必须从政治制度和政治学说的研究开始。《西方政治文化传统》著者丛日云教授采用的文献分析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古希腊、古罗马和西方中世纪的政治制度、政治学说基础上为我们揭开了西方政治文化传统的神秘面纱。 诚如徐大同先生所言,“一种政治文化,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积淀物,其中每一个要素都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都有其复杂的社会、地理、宗教、种族、历史机缘等原因。都经历了由孕生到成熟、由朦胧到清晰、分解与融汇、蜕变与新生的长期历史演进过程。” 丛日云教授探讨了西方政治文化基本要素如自由、民主、法治、人权、平等、公权与制衡等价值的形成和演进的历史过程,以及各种要素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一个有机体系的过程,有助于读者了解西方政治文化的来龙去脉。

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对比 论文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raditional Festivals Abstract Comparing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festivals can help people promote the communication and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cultures.As the society and inter-cultures develop,Many aspects of life will be affected by globalization in all countries. And western festival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China. We should select the essence and discard the dross. China boasts a brilliant history and glorious traditions. In modern times, Chinese tradition should be preserved and promoted. But it seems that young people don’t have the realization to treasure the tradition. To the opposite, they turn to pursue enthusiastically a seemingly more modern culture. If this trend is allowed to continue, the priceless heritage of our ancestors will be replaced by western traditions. There is nobody expecting such a consequence. So let’s unite together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Chinese tradition. Key words:traditional festivals;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cultural differences;common ground

中西方传统节日对比英语作文

Second English papers Each nation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 festivals that reflect the culture of itself、In China, as our country and western countries become increasingly closer, more and more chinese accept western culture、 However, some western festivals sometimes even more popular than traditional festivals, foreign cultural’s influence should not be underestimated、The main The main group of celebrating western festivals is youth group which takes students as the main force、People celebrate festivals such as Valentine's day, mother's day, Thanksgiving Day and Christmas Day、In fact, because of the Chinese way of thinking, western holidays in China is just popular for Christmas and Valentine's day, not all western holidays attract people's attention、According to a survey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many college students know the existence of western festivals, but little of them know about their cultural connotations、In addition to Christmas, respondents who know other western festivals’meaning are less than 10%、Referring to the way to celebrating, in General, during the Festival, people send gifts such as flowers and greeting cards、They sing with friends, and bless or send

中西方传统节日差异

一、背景: 节日是指一年中被赋予特殊社会文化意义并穿插于日常之间的日子,是人们丰富多彩生活的集中展现。有这样一句名言: “每个民族的每个节日, 正是反映这个民族文化最真实的一面”。每个民族的传统节日都包含着一个民族历史形成和沉淀下来的性格、心理、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以及诸多民族文化深层结构内涵的价值取向,是民族精神在特定的社会土壤上长期孕育的结果和重要载体,是一个民族生存形态最突出、最具特色的展示。 二、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形成差异 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统治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之中,所以其传统节日当然不可避免地保持其农业色彩。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都跟中国作为农业社会所厉行的历法和中国历法中所规定的节气密切相关,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 在西方国家,宗教是文化和社会的中心。人们的思想可以通过宗教来反应。与此同时,宗教通过人类对上帝或精神的信仰控制着他们。自从欧洲大陆被基督教文明浸染后,西方几乎所有影响最大的传统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宗教存在于各行各业。 通过对比,我们看到:中国的节日主要与节气有关,祈求自身吉祥幸福,这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比如我们过春节时有守岁除“夕”的习俗,这就是把自然人格化,追求人的精神消融于自然界之中,人与自然共呼吸的和谐状态。西方的节日主要源于宗教及相关事件,缅怀上帝、求其保佑,以基督教的精神教育感化着民众。比如过圣诞节时人们会感谢上帝,祈祷一切美好的梦想会变成现实。孩子们更为高兴,因为他们会收到圣诞老人送来的礼物。 三、中西方传统节日的习俗的差异 节日习俗则是在节日里出现的风俗习惯和庆祝方式。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一些独特的庆祝活动,这一点中西方都相同。但中西方的节日风俗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主要以吃喝饮食为主题,并且以家庭为单位。中国的传统节日都以具有文化意蕴的饮食风俗:如清明节的冷食与雄黄酒、中秋节的月饼、重阳节的重阳糕与菊花酒、端午节的粽子等等。 西方人对生命的追求是以健康快乐为目的,除必须的饮食营养外,更主要的是通过宗教和娱乐活动来实现,认为人生来有原罪,必须通过信仰上帝,参加宗教仪式和不断忏悔等才能赎罪,从而得到行令净化和快乐,因此西方的节日习俗不仅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而且注重宗教仪式后的一种身心季解脱式的愉悦和快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中西民族在这种节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中国讲究饮食,体现了“民以食为天”的文化传统;西方则偏好交往,具有游牧文化的遗风和商业文明的特色。 四、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的差异 在中国,人们尊重集体并把个人投入集体当中,他们重视集体而不是个人。因为是继承了儒家的集体主义,因此这些节日表现出对整体情况的考虑。而西方人却截然不同,他们尊敬人与自然,强调个人价值,并且追求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国的节日体现着中国人的美德和风尚,尊老爱幼,互叙亲情,这些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应该继续发扬,所以国人一直坚守着这些中国节的好习俗、好风气。西方的传统节日体现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前进的必然,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群体性、众人共同参与性,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渴望互相交流、群体参与、共同发泄情绪的愿望。 五、结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到,中西传统节日文化存在着其起源及习俗等方面的差异性。而在两种文化的交流中,它们彼此渗透彼此交融。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着多彩的传统文化。然而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只有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包括增强文化竞争力,保持传统节日的生命力,才能融入国际社会,又稳住阵脚,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中西方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及其意义

中西方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及其意义 摘要:政治文化问题同人类社会政治生活息息相关,它对人类的政治行为的方式、方法起到指导和制约作用。因为政治文化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政治现象,因而只有进行比较才能得出更有利于我国政治文化发展的理论,为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因此对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显得尤其重要。通过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即可反对排外主义,又可以抵制全盘西化理论;即可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吸收外来文化的可取之处,又可以抛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繁荣我国的政治文化。 关键词:比较政治文化意义 政治文化研究已成为当代政治文化领域的重要分支,它在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后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而中西方也在其发展中呈现了明显的政治文化差异。政治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历史积淀为一个民族的政治文化传统。而从历史过程来看就是传统政治文化。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的两大方面的文化传统。中国和西方的传统文化在历史进程、逻辑和体系等方面也不尽完全相同。 一、中西方政治文化差异 (一)中西方政治监督的差异 在中国古代传统社会,在专制王权的统治下,由各级政府分别主管各方面的政务。为了使其得得长期有序的发展,统治者建立强大的行政网络,以便加以防范和牵制。在这个行政网络中,人治起到了至

关重要的作用。在历史上监察工作主要是指连坐告密、牵制监督等形式。而且官吏也受到了严厉的监管和控制,以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而相比较同等时期的西方社会则讲究分权理论。试图通过政治权利内部分工以维持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平衡。从而根本的防止权力的集中和腐败。政府划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部门。每一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职权范围,不允许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进而保证三个机构人员的合而不离。这样,每个部门对其他部门都是一个制约,没有任何一个部门沦为国家统治的阶级工具。 政治监督理论既是近代西方国家民主政体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传统社会为了巩固专制统治的权术设计。西方的政治监督理论能有效的防止政府腐败和权力滥用,而且避免了权力的过度集中。现代政治文明要求现代政府的权力严格受法律的控制,要求政府行为必须以法律为界限得到价值肯定。以分权为核心的宪政是现代国家的最好制度设计。 政治文化既是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环境下在不同国家的产物,它必然呈现出两方面的态势。一方面:各个民族国家在其各自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条件下确立了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政治文化,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文化体系。而这一民族国家独特的政治文化优势,在世界民族之林也会成为一面傲人的旗帜,构成人类文明宝库和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西方人权观的差异 从历史发展来看,西方是通过自然发展的方式走向现代化。而中

有关于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总结

有关于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有关于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传统的民族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总结,希望能帮到你。一、中西方传统节日差异传统的民族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 传统的民族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总结,希望能帮到你。 一、中西方传统节日差异 传统的民族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节日的由来原因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它体现了人民丰富的情感世界, 寄托了人民对生活的热爱。有这样一句名言: "每个民族的每个节日, 正是反映这个民族文化最真实的一面"。可见, 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 必须从他们的传统节日入手, 才能了解到他们的文化特色 与民族特点。 一)、中国长期以来处于封建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中, 其传统节日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包含了农耕文明的社会特征, 主要是从岁时节令转换而来的。我国古代长期以农为本, 在生产力和农业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 十分重视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在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中认识了自然时序的复杂规律, 总结出四时、二十四节气, 形成了以节日为主的传统节日。勤劳的中国人民为了更好地

生存, 必须大力发展农业, 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天气的关照。古人云"春雨贵如油"、"清明忙种麦, 谷雨种大田"。在古代, 春节、清明节( 古代称三月节) 等都是重要的农事节日。 西方文化由于长久受基督教的影响, 其传统节日起源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如情人节( 纪念名叫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 、复活节( 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 、万圣节( 纪念教会所有圣人) 、圣诞节( 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 , 这些节日的起源大多与宗教有关系。当然, 西方节日中也有和农业有关的节日, 但他们以农业为主的节日的历史不如中国漫长。 二)、中西节日庆祝方式差异中国的传统节日, 基本是封建社会时期形成的, 不可避免地留下封建社会的痕迹: 等级制、家族式, 节日无不以家族内部活动为中心。西方的传统节日就不同了, 更多的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集体性和狂欢性, 以自我为中心, 崇尚个性张扬。这与中国节日的家族性恰好相反, 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群体性, 反映了人们渴望互相交流、群体参与的愿望,体现了人人平等、自由表现自我的特点。这里试举两例说明。 ( 1) 春节与新年。作为新一年的开始, 中西方有着极大差异的庆祝方式。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源于秦朝, 定于每年农历的一月一日, 从农历12月23日开始, 人民开始开展各种庆祝方式, 一直持续到元宵节。春节的习俗繁多, 如大扫除、吃团圆饭拜年、放鞭炮, 舞狮子等。总之, 不论是大街小巷, 都笼罩着一股浓浓的喜庆气氛。而西方, 他们崇尚的是过公历新年, 即元旦。相比之下他们过

中西方传统节日 教案

中西方传统节日教案 汪集中学黄志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了解中西方节日起源方面的差异 2)学生了解中西方节日庆祝方式方面的差异 2、能力目标: 1)学生有一定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能用英文进行简单的交流 3、情感目标:根据对中西方节日差异的学习进而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二、教学重点 1、中西方节日起源及庆祝方式对比 2、中西方两个最重要节日春节和圣诞节 三、教学难点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别 四、教学内容 步骤一、介绍中西方节日起源 中国:中国是一个有着古老东方文明的国家,其悠久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为传统节日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作为一个农业国,中华文化深深根植于农业。因此,农业活动使得节日更具有地方性色彩。如春节与一些农业活动,如种植、收获,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来不断进化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传说和传统。 西方:在西方国家,宗教是文化和社会的中心。人们的思想可以通过宗教来反应。与此同时,宗教通过人类对上帝或精神的信仰控制着他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宗教存在于各行各业。因此,节日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联系,除了圣诞节,复活节也与宗教有关。 步骤二、传统节日的命名 中国:中国的节日多数都是以季节来命名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由于天气和季节在农业里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最初为农业丰收庆祝而创立的那些传统节日都和季节有关。以季节节气来命名也很容易让农民们记住这些节日,通过节日的名字,农民们就可以适时打理庄稼。例如,春节是适宜播种的时节,还有中秋节、夏至、冬至等等。 西方:西方的节日多以宗教形象或事件命名。尽管有些西方节日也是以季节来命名,如

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论西方风俗影响 ?中国节日的现状 ?近年来,在中国有些地方越来越受西方风俗影响尤其是受西方节日文化影响,中国的年轻人,对于圣诞节越来越热衷,甚至超过了中国自己的节日,造成端午节这种中国重大传统节日被列为别国遗产。 ? ?母亲节,父亲节,光棍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情人节等等,学校里掀起一波又一波“洋节”的热潮,大家都热衷于过“洋节”,对中国传统的节日却几乎没有兴趣。 ? ? ?在现代年轻人所认识的节日中,情人节和圣诞节比咱们的端午节和中秋节都重要的多。都认为这些外国节非常时尚,非常浪漫。就连春节的意义与节日气氛都大不如前,认为中国传统的节日已经落伍,过的没意思,? ?传统节日原来有一整套的仪式和内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很多节日仪式的片段在不断的遗失,比如春节贴对联是为了避邪;吃饺子是为了送走旧的时辰,迎来新的时辰;互相拜年,表达了对对方的美好祝愿……但现在这些程序虽然还在,但缺少了仪式的凝重感和虔诚感。 ? 传统节日何去何从 ?七夕VS情人节? ? ?面对西方情人节的冲击,土生土长的传统七夕节遭遇着尴尬却总是不

声不响。七夕节虽然历史悠久并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但它在年轻人群中的影响力,却似乎并不大。人们已经把七夕节还给了古老的历史。? ?每当西方情人节来临之时,年轻情侣都会不失时机地互赠爱意,且花样翻新,近乎疯狂。而每年的七夕节却显得异常冷清,鲜见年轻人有什么热情举动,有的人甚至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个节日。也许是故意,也许是不经意,总之人们在追捧“洋节”的同时,冷落了本土传统的节日。纯美的七夕就是这样渐渐地被遗忘。 ? 我们的传统节日 ?如何看待中国人的“洋节”情结 ? ?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 ? ?一方面,当一些专家、学者纷纷动议要将中国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节日——春节改到2月4日,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时候,另一方面,国人中却有相当一部分摩登的、前卫的、新潮的新新人类,在赶西洋人的时髦,纷纷过起了洋节! ? ?面对这些光怪陆离、异彩纷呈的社会众生相,一些有识之士禁不住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怎么了?善良智慧的中国人民怎么了?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怎么了?到底该怎样看待中西文化交流?中国人该不该钟情于西洋节日?西方人是否也像我们一样崇拜中国节日? ?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利用寒假半个月的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翻阅资料,到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到社会上走访了各行各业的人士,现将主要观点整理报告如下:

(完整word版)西方政治学名著导读.docx

西方政治学名著导读 一.柏拉图(《理想国》) 柏拉图,古希腊城邦时代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 一。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的政治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其著作有:《理想国》《政治家》、《法律篇》。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理想国》。 二、政治思想: (1)正义论:①回答了什么是“城邦的正义” ,即是:我们建立这个国家的目标不是为了某一 个阶段的单独突出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②认为一个完善的城邦具有这样一些 美德: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 ③认为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国家分为三个等级,即统治者、辅助者和生产者。认为只有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尽其责,分工互助就实现了正义 (2)哲学家统治:①哲学王统治的思想。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理想国的核心内容。②让哲学 家成为统治者,才能保障城邦正义。③哲学家能够掌握正义本身、善本身的知识,能够按照 神圣的原理描绘出理想的政治制度,是个人和公民幸福。④能够看到“美善、正义。勇敢、 智慧、节制等理念世界中的原型 (3)政体的演变:柏拉图根据国家制度的品德和掌握国家最高统治权的人的品质把政体区 分为两类五种:一是善的、正义的政体——王政或贵族政治。一是恶的、非正义的政体——荣誉 政体、寡头政治、民族政治和僭主政治。 二.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一.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最伟大的政治思想家,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他的《政治学》被誉为政治学科的开山之作。其著作有:《政治学》、《尼各马克伦理学》、《雅典政治》等。 二.政治思想: (1)人与城邦:①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来就是政治动物”,过城邦式的生活就是人的本能,直接参与城邦事物是公民谋取幸福、实现集体之善的必要途径,也是公民权的本质。②认为城邦 是至高而广泛的社会团体,其目的是完成某些善业。③城邦是自然的演化 (2)法律的统治:①进一步从理论上阐明了法律统治的重要性。②人为政治关系必须是这 样的一种关系,即臣民并非全部放弃其判断和责任。③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一词具有三要素: 第一,它是为了公众的利益和普遍的利益而实行的统治。第二,它是守法的统治,即统治者的实施根据普遍的法规而不是根据专断的命令。第三,法治意味着对自愿的臣民的统治。 (3)政治的改良:①其核心思想是,最好的或最可能好的政体的实现虽然确实人们梦寐以 求的饿,但其实现的途径却可能是在现存法律和政治理念的框架内的渐进改良,而不是宣布激进的乌托邦方案②法律应该根据政体来制定,不能叫政体来适应法律 (4)中产阶级的民主:①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混合政体②混合政体的中心旋律是君主制、贵 族制和民主制的混合以及以中产阶级为主导的社会基础。③亚里士多德认为最良好最稳定的 政体是由中产阶级主导的结合贫富两种要素混合的政体(共和政体)④在当今社会,培育社 会中间阶层,实现社会结构的正态分布,避免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实现政治社会的中道均衡 认为是克服社会不稳定、防止政治动乱的基本原则。 (5)理想城邦:主张自给自足的小国寡民。 三、贡献:①是政治学的开创者。 ②在整体主义的框架内渗入了某些个人主义的因素。 ③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政治学理论的集大成者。为后世政治思想提供了无尽的思 想宝库和灵感的源泉。 三.奥古斯丁(《上帝之城》)

浅谈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 (1)

广西教育学院 专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浅谈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系别:外语系 专业:应用英语 年级班级:11F应用英语班 学号:110338F01018 学生姓名:杨慧 指导教师:冯卡梨职称:讲师

广西教育学院 专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浅谈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 系别外语系 专业应用英语 班级应用英语班 学号110338F01018 姓名杨慧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签名)_________ 年月日 年月日

论文任务书

目录 浅谈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 (4) 中文摘要 (4) 关键词 (4) Abstract (5) Key words (5) 一、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形成的差异 (6) 二、中西方传统节日习俗的差异 (7) 2、1中国主要传统节日的习俗 (8) 2、2西方主要传统节日的习俗 (9) 三、中西方传统节日的相互交融 (10) 四、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浅谈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 摘要 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历史产物,无论是在有着五千多年悠长历史的中国还是在新生的美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都显示出相通之处,大多数传统节日都源自于人们在农业生产生活中对丰收的期盼、对天地神灵和自然的崇拜、以及对历史人物的祭奠等等。传统节日在长期的演变和发展中,已经成为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透过传统节日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精神。同时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存在着各个方面的差异,传统节日文化是其中重要的一项,而中西节日文化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节日文化博大精深,各国的节日风俗是约定俗成的,有着各自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本文从两国传统节日中有着相似文化内涵的节日出发,探讨这些传统节日在起源、节日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从而折射出两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另外本文也探讨了中西方传统节日的相互融合。 关键词:根源传统节日中西文化差异相互融合

中西方的政治文化差异

中西方的政体差异 摘要:当代世界各国在全球政体的多元化影响下普遍发生了政治体变迁,成为中西差异的突出表现。而对中西方政治监督的差异、中西方法律的差异、及其差异的原因的研究逐渐成为我国发展政体的议程。 关键字:政治监督中西法律差异原因 在当今人类的各种文化中,政体已超越传统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开创出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政体研究已成为当代政体领域的重要分支,它在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后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而中西方也在其发展中呈现了明显的政体差异。 一、防范牵制还是分权制衡——中西方政治监督的差异 中国古代社会,在王权的统一控制下,由各级政府分别主管各方面的政务。为了使其得以长期延续,统治者非常讲究“以内驭外”,“以小驭大”,以便加以防范和牵制,形成庞大的行政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人治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历史上,在监察工作上主要采用连坐告密、遣吏巡行、牵制监督等方式。这些无非都我是为了使皇帝独掌监察大权并充分运用之,使各类官吏,都要受到来自皇权的严密约束,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然而,西方社会则是分权说,试图通过政治权力内部“分立”、“分工”达到权力的均衡,防止腐败。政府划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每个部门都一定要限于行使自己的职能,不允许侵蚀其他部门的职能。进而组成这三个机构的人员保持分离和不同,不允许任何个人同时是一个以上部门的成员。这样,每个部门对其他部门都是一个制约,没有任何一群人将能控制国家的全部机器。 政治监督理论既是近代西方国家民主政体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传统社会巩固皇权的权术设计和制度安排。西方的政治监督理论不仅能有效防止腐败和权力滥用,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国家出现####权力,而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监督理论,既不能有效遏制腐败,也不能防止####。现代的政治文明要求政府的权力严格的受到法律的限制,要求政府的行为不得违反法治所认可的价值前提。而法治最好的制度安排则是国家权力的分立和制衡,以分权作为核心特征的宪政是现代国家最好的制度设计。 二、国家主导模式和社会主导模式——中西方法律的差异 法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政治,政府通过法律维护国家的政治统治和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同的法律对政体的影响也不同。而中西方社会与法律关系的不同根源于社会与国家关系的不同模式:西方的社会主导模式造就了西方的法律是社会的法律,是社会控制国家的工具;中国的国家主导模式导致了中国的法律是国家的法律,是国家控制社会的工具。在法律发展中,东西方国家有组织的立法活动的兴奋点是不同的。在西方,立法者首先关注的是自生自发秩序的宣示与保护;而在中国,立法者放在第一位的立法是巩固权力的立法。西方的行政法的核心价值在于社会对官员的控制,而中国的行政法的核心价值却在于官员对社会的管理。由于西方行政法的核心价值在于社会控制官员,所以,西方行政法的主要制度建构就是

巴基斯坦政治文化中的传统因素

巴基斯坦政治文化中的传统因素 张华琴 刘成琼 [摘要]巴基斯坦继承了建国前的政治文化传统。这些政治文化传统对巴基斯坦建国后的政治发展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对巴基斯坦悠久的历史文化、穆斯林政治文化传统、英国殖民的西方政治文化 传统进行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巴基斯坦;政治文化;穆斯林;政治文化;英国;西方政治文化 中图分类号:D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3926(2008)06 0227 05 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大学 985工程 南亚与中国藏区 南亚政治与法律研究方向及教育部南亚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南亚政治发展研究 (项目编号:05JJ DG J W007)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张华琴(1966-),女,四川南充人,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外国文化研究与教学。四川成都 610039;刘成琼(1966-),女,四川成都人,四川音乐学院英语教研室副教授,主要从事外国文化研究与教学。四川成都 610064 一、巴基斯坦悠久的历史文化 印度、巴基斯坦,以及20世纪70年代初独立的孟加拉国都是从英国殖民地印度独立出来的,但是,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政治发展道路和印度大不一样。在60年的发展进程中,印度建立了稳定的议会民主制度,巴基斯坦却先后试验了议会制、总统制、威权统治制度等,而威权统治的时间最长久。巴基斯坦政治发展与印度政治发展道路如此不同,与各自国家所具有的历史传统、宗教文化、社会经济结构等多种因素相关。 巴基斯坦是一个年轻国家,文明却悠久。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印度河流域文明以前。最著名的是公元前2500~1600年的印度河流域文化。在今天的信德省摩亨佐 达罗和旁遮普省的哈拉巴有举世闻名的古代文化遗址。考古发掘表明,两处史前文明是在农业和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的城市国家。在公元前1500~700年,巴基斯坦又经历了雅利安人的早期和后期吠陀文明。之后又出现了著名的犍陀罗文明。特别是在公元后的500年,犍陀罗文明处于繁荣时期, 大唐西域记 称犍陀罗 东西千余里,南北八百余里 ,犍陀罗艺术成为巴基斯坦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次大陆的穆斯林政治文化传统 公元5世纪,由于今天的巴基斯坦经济繁荣,与西亚的阿拉伯、波斯以及中国等地区商业贸易联系非常紧密。公元711年,一支穆斯林远征队征服了俾路支和信德,穆斯林的生活方式和伊斯兰教传入今天的巴基斯坦,并影响到当地居民,不少当地居民开始皈依伊斯兰教。300年以后,来自土耳其和阿富汗的穆斯林,开始征服并统治南亚次大陆。到13世纪时,北印度几乎全部都属于穆斯林世界的一部分,而且成为穆斯林世界的永久组成部分。[1](P 262-263)1206年,德里苏丹国建立,其统治地区包括今天的所有巴基斯坦、孟加拉和其它绝大多数次大陆。直到1526年,莫卧儿帝国建立,德里苏丹国统治持续了300多年。从1526年帖木儿六世孙布尔苏丹国国王扎希鲁丁 巴卑尔打败德里苏丹国,到1858年英国殖民主义者正式推翻莫卧儿帝国,莫卧儿帝国统治次大陆300多年,其统治的版图包括今天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孟加拉以及绝大多数印度。 在德里苏丹国统治时期,次大陆的印度教与伊斯兰教两种文化相互影响。这种影响从该地区特有的建筑、音乐、文学、艺术等方面反映出来。 莫卧儿帝国时期,次大陆经济社会文化进一步繁荣。在阿克巴(1556-1605)执政时期,统一印度半岛莫北部,扩大领土疆界;建立郡县制和军事等级制,这种制度又叫曼沙达尔制(m ansab-dari)。加强中央集权,建立起统一的行政制度、财政制度;政权与宗教权合一,拥有对伊斯兰教所有问题的最终裁决权;实行宗教宽容政策;改革司法制度;实行货币地租等。特别要指出的是曼沙达尔制。这种制度表面看是增强军队的权力,但实

中西方传统节日英文表达

中西方传统节日英文表 达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英语表达: 中国传统节日: 1.元旦(1月1日) New Year's Day 2.春节(农历一月一日) Spring Festival;Chinese New Year's Day 3.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 Lantern Festival 4.妇女节(3月8日) Women's Day 5.清明节(4月5日) Tomb-Sweeping Day 6.劳动节(5月1日) International Labor Day 7.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Dragon Boat Festival 8.儿童节(6月1日)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 9.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Double Seventh Festival;Chinese Valentine's Day 10.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Mid-Autumn (Moon)Festival 11.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Double-ninth Day 12.教师节(9月10日) Teachers' Day 13.国庆节(10月1日) National Day 14.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New Year's Eve 西方传统节日: 1.新年(1月1日) New Year's Day 2.情人节(2月14日) Valentine's Day?

3.愚人节(4月4日) April Fool′s Day 4.复活节(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3月21至4月25之间) Easter Day 5.母亲节(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Mother's Day 6.父亲节(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Father's Day 7.万圣节(11月1日) Halloween Day?? 8.8.感恩节(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Thanksgiving Day? 9.9.平安夜(12月24日) Christmas Eve 10.圣诞节(12月25日) Christmas Day

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不同

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不同 不同宗教,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会产生了不同的节日,人们庆祝节日的方式也因地而异,但人们关于节日都有着同样的感情。他们要么借此为幸福和健康祈祷,要么借此来实现他们的美好心愿,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这些节日表达了他们对传统的怀恋之情,同时也传达他们追求梦想的远大抱负。实际上,节日是人类文化具体的一方面。这些节日的庆祝仪式大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我们的家庭,宗教信仰,种族起源,政治,经济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节日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某个特定阶段的产物,它体现了人们对这个世界的关注和意识。蕴涵在节日文化中的民族精神体现在这些节日的共同性与差异性之上。 一、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起源 1、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中国是一个有着古老东方文明的国家。其悠久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为传统节日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作为一个农业国,中华文化深深根植于农业。因此,农业活动使得节日更具有地方性色彩。春节与一些农业活动,如种植、收获,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来不断进化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传说和传统。 2、西方传统节日的起源 在西方国家,宗教是文化和社会的中心。人们的思想可以通过宗教来反应。与此同时,宗教通过人类对上帝或精神的信仰控制着他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宗教存在于各行各业。因此,节日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联系,除了圣诞节,复活节也与宗教有关。 二、庆祝中国传统节日、西方节日的方式 1、庆祝中国节日的方式 春节对每一个中国人以及海外华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节日。它的庆祝活动丰富而且隆重。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林语堂,著名的华人学者,曾经对春节做了一个很好的描述道,古老的中国农历新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相比之下,其他节日似乎黯淡许多。这五天,整个民

西方政治文化传统概论

西方政治文化传统概论 姓名:杨笑 学号:1131901104 班级:英语1131班 学院:外国语学院

简述西方政治法律传统对我国政治发展的借鉴意义 摘要:西方政治民主作为一种治理形式,有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两种形式。间接民主义称为代议制民主。它经过洛克、潘恩、密尔三位思想家逐渐成熟起来,在密尔那里得到较为完整的阐述。代议制不仅在西方是一种重要的治理形式,在我国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关键词】:代议制民主;密尔;优点;缺陷 代议制民主作为一种治理形式,经过了多个西方政治思想家的阐述。包括洛克、潘恩和密尔。 一、代议制民主的发展:洛克,潘恩,密尔 在代议制民主理论的发展过程中, 洛克、潘恩、密尔三位思想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洛克提出议会至上原则,提出权力来自于人民的委托,奠定了代议制民主理论的基础; 潘恩明确地将代议制和民主制结合起来, 开创了代议制民主理论;密尔系统论述了代议制民主的种种问题,将代议制民主理论臻于完善。三位思想家的代议制思想一脉相承。 二、代议制民主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历来如何评价政府形式好坏的标准一直都是政治学的关键问题。密尔认为评价一个政府或者政治制度好坏的标准就是两个,一是看它“促进社会普遍的精神上进步的程度”;二是看它“将现有道德的、智力的和积极的价值组织起来,以便对公共事务发挥最大效果所达到的完善程度”。 在确定了评价政府的标准之后,密尔继续讨论了最好的政府形式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密尔坚持民主的方式。所以,密尔认为,理想上最好的政府形式就是主权或者作为最后手段的最高支配权力属于社会整个集体的那种政府,也就是代议制政府。 三、代议制民主的缺陷和措施 密尔虽然认为代议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但是他又提到要保证代议制政府有效运转必须保障两个条件:一是各种利益集团和政治势力之间相互制衡;二是议会的决定权应该由大多数的有着更高学识的人掌握。这两个条件也突出了代议制的两个重要的特点,即权力的制衡和有效的代表。 实际上这两个方面也构成了代议制政府的两大危险:一是议会中的普遍无知

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比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乱世佳人》中的清教主义思想解析 2 《儿子与情人》中扭曲的爱 3 A Summary of Symbols of The Scarlet Letter 4 论《吉姆老爷》中的英雄主义 5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汉语公示语的英译 6 An Interpretation of A Tale of Two C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mbolism 7 企业文化构建的话语分析路径 8 中美道歉语的跨文化研究 9 (英语系经贸英语)国外对华“双反”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10 The Alternation of Language: A Study of Microblogging V ocabulary 11 美国梦的迷失—解析《了不起的盖茨比》 12 《洛丽塔》—时间的悲剧 13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电影《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 14 电影字幕英汉翻译中网络流行语的现象研究 15 《傲慢与偏见》和《简爱》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和女权主义 16 从精神分析学角度探究《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里夫 17 中美文化视野中对个人主义的认同差异 18 中外酒文化差异分析 19 中美脱口秀会话分析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 20 哈代的女性观在苔丝中的反映 21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反叛和自我救赎 22 中西餐桌礼仪中的文化差异 23 浅析理发师陶德一剧中歌词的妙用 24 从体育舞蹈看中西方社会的审美文化差异 25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26 质本洁来还洁去——解读茶花女玛格丽特的悲情人生 27 我国中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现存的问题与对策 28 维多利亚时期简爱与苔丝的不同命运 29 海明威的死亡哲学——海明威作品解读 30 英汉委婉语的对比及翻译 31 分析《红字》中的孤独感 32 对《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悲剧性分析 33 关于爱伦坡诗歌死亡主题的探讨 34 浅谈《认真的重要性》里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冲突 35 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修辞分析 36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Interpretation Class 37 解析《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必然性 38 《名利场》的女性主义解读 39 从影片《刮痧》分析中美文化差异和冲突 40 An Analysis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ranslation 41 《嘉莉妹妹》中女主人公的服饰所反映的女性意识 42 盖茨比的人物形象分析

中西方传统节日探究报告

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 ?在全球日趋一体化的今天,中国与国际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西方的各种节日和文化 也迅速传入我国。面对现今外来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过西方情人节不过七夕的现 象也越来越明显。针对此现象,为了加强青少年对于我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我们对 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作为中国当代中学生,我们在接受西方的节日、文化方面 往往走在社会前沿,有必要了解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所以我们小组决定从中西方 传统节日为课题进行研究。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 学会珍惜和保护中国传统节日,做一名合格的中国人。 ? 2 了解西方传统节日文化。 ? 3 学会分析和总结双方的不同之处。 ? 4 增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以及社会交际能力。 ?研究方法 ?资料法、调查法、整理法 ●小组成员: ●研究时间:6.25-9.1 ●搜查途径:(1)网上查询 ●(2)图书查询 ●报告的表现方式——论文 ●时间:6.25-9.1 中西方传统节日论文 节日是人类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群体现象,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现象。目

前,节日被赋予了很多特殊的意义。在节日里,人们所传达的不仅是彼此之间的情感, 它其实更像是一个国家的国民精神的体现者,是一种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的寄托。中西方的传统文化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笔者试图在文中探寻在当今这个多元文化交流的时代,如何以一种正确的姿态面对不同地区、国家、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以便能更好地实现彼此之间的交际。 一、中西主要的传统节日 (一)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一个节日。它是在每年农历的一月一日,俗称为“过年”, 与西方的圣诞节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春节的时候,远方的游子们都会赶回家与家人团聚。 在春节这天,中国民间有着贴春联、倒贴“福”字的习俗。 端午节是每年农历的五月五日,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定的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 都要包粽子;而在南方两河流域的地段,人们在这一天还要举行赛龙舟大赛。中秋节是每 年农历的八月十五,因为该节日多是在秋天的中期,所以叫中秋节。这一天,人们要吃月 饼,月饼象征着团团圆圆,到晚上的时候还会有赏月的习俗。这三个节日是我国民间最主 要的传统节日,除此之外还有清明节、腊八节和元宵节,等等。 (二)西方主要的传统节日 圣诞节是西方人纪念基督徒的主神耶稣诞生的日子,时间为每年的12月25日。按照 习俗,人们在这一天需要互赠贺卡和圣诞礼品,还会装扮圣诞树来庆祝。复活节是为了纪 念主神耶稣复活的日子,时间为每年春分后第一次月圆之后的第一个星期日。按照习俗, 人们在复活节的前夕要相互祷告,而在节日当天则要互赠彩蛋。感恩节是每年11月的第 四个星期四,这一天奔走于天南海北的游子们要回家团圆,品尝以“火鸡”为主食的盛餐。 此外,西方较为重要的节日还有万圣节、狂欢节和愚人节,等等。 二、中西传统节日折射出的文化差异 (一)宗教文化的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