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大纲讲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心理学大纲/讲义

第一章

一、考核知识点

1、认知心理学的定义:

认知心理学的定义: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的学科,即研究人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利用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知觉、语言、智能、表象、思维、推理、问题解决、概念形成和创造性。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的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心加工心理学。

2、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起源:

A、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内部原因

心理学发展,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诞生,分析了心理成份感觉和感情。铁钦纳进一步把人的心理分为感觉、意向和感情,建立构造主义心理学。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认知心理学》出版,标志认知心理学确立。

B、现代科学技术对认知心理学的巨大影响

20世纪50年代末,信息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进一步推动了以信息加工观点来分析心理活动的认知心理学发展。

3、信息加工系统

信息加工系统是指能够接收、存储、处理和传递信息的系统。信息加工系统由记忆装置、加工器、效应器和接受器组成。纽韦尔和西蒙在《人的问题解决》一书中提出了一个简要的模型来表示信息的输入、编码、加工、存储的过程。

4 、人的信息加工系统

当认知心理学认为,人脑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当人处于清醒状态时,就会不断地对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活动。眼、耳、鼻、舌、皮肤是人接受周围环境刺激与信息的器官,它们的感受器分别将接受信息并转化为生物电后进入人脑以作进一步加工处理。其流程是感觉登记、知时记忆、长时记忆、存储加工、分析直至作出对外界的反应。

二、考核要求

(一)识记:

1、认知心理学的涵义

2、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①人类内部心理活动过程

②个体认知的发生和发展

③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

3、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信息加工理论,

1967年奈塞尔发表《认知心理学》标志认知心理学诞生。

4、信息加工理论:

20世纪50年代末、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推动了信息加工理论,用计算机对信息的输入、存储、加工过程来解释人的认知过程的理论。

5、信息装置:

即把人视为一个接受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的传递装置。

6、信息编码:

即一套信息加工的特殊规则,它把消息、信号、符号或事物的状态,理解为是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

一种形式,由一种能量媒介物转换成另一种能量媒介物,或由一种物理状态转换成另一种物理状态的过程。

7、通道容量:

即在一定时间内一个通道所能传递的信息的有限性或极限性。

(二)领会:

1、对人认知活动的三种理解:

第一种理解:认知活动是人脑对信息加工过程

第二种理解:认知活动是人脑对符号的处理过程

第三种理解:认知活动是问题解决过程

2、人类认知系统及其特征

①人类认知系统: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有两大系统组成,一个是维持生存的系统,涉及人类的情绪,需要、动机、意志以及维持生命与延续生命的部分。另一个认知系统,涉及到个体获取知识和经验的内部心理操作过程,以及个体学习与运用知识的过程。

②人类认知系统的基本特征:

第一,人是一个符号运算系统,人与动物本质区别就在于人类是有接收、存储、加工和运用符号的功能与能力,通过语言、符号的媒介可以使其获得的知识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另外,人类语言、符号具有创造性、复杂性和可变性,知识的传递性和积累性。

第二,人类的认知系统是一个多阶段、多层次的信息传递系统。

第三,人类信息加工能力的有限性。

第四,人是一个具有习得与发展有效认知策略的系统。

第五,人是一个新旧图式整合、建构、重构而获得知识的系统。

第六,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监控认知系统。即元认知,自我认知。

3、符号操作系统的功能

①输入符号(输入)

②存储符号(储藏)

③建立符号结构(加工、整合)

④条件性迁移(条件传递)

⑤复制符号(复制)

⑥输出符号(输出)

4、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象征的系统)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又被称为“信息处理模型”、“符号处理模型”、“串行处理模型”等。代表人物纽韦尔和西蒙等人。

1968年佩泊特出版《感知器》成为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诞生的标志。把人看作一个“信息处理系统”,或者称作“符号操作系统”。

5、联结主义范式:

20世纪80年代兴起,联结主义认为,人类的认知活动的本质在于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强度,以及它们之间不断发生的动态变化,对信息进行并行分布式的加工处理。联结主义理论模型有以下部分组成:

①一组单元②激活状态③联结模式④节点激活规则⑤节点输出功能⑥学习规则

6、通用问题解决程序(模型)

由纽韦尔和西蒙设计,采用启发式程序,“手段一目标分析方式,把问题的解决程序通过提出一些子目标的办法一步一步地缩小初始状态和最终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最后解决问题。

7、记忆程序:感觉登记→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费根鲍姆设计一个记忆模型:将人的记忆程序分为两个部骤:操作和学习。

8、联想记忆:

安德森和鲍威尔提出:首先分析简单的命题句子,并把分析后的句子输入到存储器中保持,当出

现新句子时,调动已经存储在“网络知识库”中的信息来回答或解决问题。

9、适应性控制:即思维的适应性控制。

安德森提出的有关一般性知识存储的认知模型,用程序来说明知识的组织和表象概念的激活过程,并对陈述性知识和程序进行区分。

第二章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考核知识点

1、抽象分析方法

又称为会聚性证明法,通过结合与抽象,以推理、判断的方式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在逻辑推理水平上描述人的内部活动,达到计算机程序和人的心理上活动的功能类比。

2计算机模拟方法

指用计算机来模拟、检验、发现人的认知活动及其行为表现的规律的研究方法。

3、流程图示研究:

指以作业图或信息流程图的形式表示人的心理活动,并以此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研究方法。

4、信息加工流程模式

由于认知心理学把人视为计算机式的信息加工系统,因此经常采用流程图的方式来分析与概括人的

长时记忆

提取

5、口语报告法

指被试在解决某项问题时“出声思考”其思维内容,研究者记录后进行分析,从而揭示被试认知活动规律的研究方法。又称“口述记录分析法”。

6、反应时测量法

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其作出明显反应需要的时间,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整个过程所用时间为标志,即为反应时,有称为有机体反应潜伏期。以此研究被试认知活动规律的方法。

7、内隐联想测验法

格林沃尔德1998年提出内隐联想测验法。

以不同类别维度和属性维度材料让被试作出反应。

以研究被试者认知活动规律的方法。

第三章感知觉

一、考核知识点

1、感觉信息加工

指感觉器官与刺激物信息相互接触(或作用)之后,感受器将物理刺激转化为生物电信号,并通过动作电位把外部事件的信息传递到大脑中枢特定区域的过程。

2、感觉测量

①感觉限测量:费希纳在1860年提出以心理物理法测量心理量值。

②信号测验理论:1954年彼得森等人合作出版了《信号检测理论》一书,将信号检测理论用到心理学

研究中。

3、知觉信息加工

感觉所得到的信息,主要是滞留在感觉器官的感受器上,未经整合的各种具体信息;而知觉则是有组织的信息,包括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并赋予意义。

4、知觉信息加工过程

察觉、辨别、确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