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静电现象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7.2静电现象-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备课课件(苏科版)

5.有A、B、C三个用丝线悬吊着的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
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若A带正电,则C一定带正电
B. 若A带负电,则C一定带正电
C. 若B带正电,则A一定带正电,C一定带负电 D.A、B一定带同种电荷,C则可能不带电
A BC
6. 有A、B、C、D四个带电体,已知D带正电,若A排斥B,A 吸引C,C排斥D,那么A、B、C各带什么电?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结论:
正电荷: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称为正电荷。 负电荷: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称为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验电器
作用: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结构: 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片 使用: 【想一想】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为何会张开? 原理: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验电器带电时,两金属箔片张开的原因 是: 金属箔片上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带____正_电;丝绸带_____电负。
3.有A与B两个带电体,若A与B相互排斥,而A又与带正电的C 相互吸引,那么A一定带__负__电 ,B与C一定能相互_____吸__引。
4.有些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脏,主要是因 为化纤布料容易发生__摩__擦__起___电_现象而吸引细小的灰尘。
一、摩擦起电
经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们就说它带了“电”, 或者说带了电荷。
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
练一练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被丝绸摩擦过 的玻璃棒带的电是否一样?
二、两种电荷
两种电荷
正电荷“+”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 带的电荷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7.2静电现象

A、甲带正电,乙带负电,且电量相同
B、甲带负电,乙带正电,且电量相同
C、甲、乙均不带电
D、甲、乙均带正电
到另一个物体,电荷总量不变
练习题
1、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正__电 荷,若它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 近,则会_相__互_吸__引_,这是因异_种_电__荷_相__互吸引
2、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若甲与 乙相互排斥,乙与丙相吸,且乙带 负电,则 3、如图所示,则甲乙带同__种__电__荷,这是因为 同__种__电__荷__相。互排斥
巩固例题
1、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若甲与 乙相互排斥,乙与丙相吸,且乙带 负电,则甲带__负_电____,丙带 __正_电___。
2、如图所示,若甲带正电,则乙可能负__电_,也 可能不__带__电____。
甲
乙
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比原子小的多的 带负电的粒子---电子。
思考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 微粒吗?
科学家研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的。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化合 物分子;由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 单质分子。
金刚石结构模型 单质分子
乙醇分子彩图
化合物分子
镇江实验学校魅力之城分校
经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够吸引 轻小物体,人们就说它带了 “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电荷的基本性质:是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想一想
两种电荷及其规定;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 负电荷
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 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 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 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B、甲带负电,乙带正电,且电量相同
C、甲、乙均不带电
D、甲、乙均带正电
到另一个物体,电荷总量不变
练习题
1、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正__电 荷,若它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 近,则会_相__互_吸__引_,这是因异_种_电__荷_相__互吸引
2、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若甲与 乙相互排斥,乙与丙相吸,且乙带 负电,则 3、如图所示,则甲乙带同__种__电__荷,这是因为 同__种__电__荷__相。互排斥
巩固例题
1、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若甲与 乙相互排斥,乙与丙相吸,且乙带 负电,则甲带__负_电____,丙带 __正_电___。
2、如图所示,若甲带正电,则乙可能负__电_,也 可能不__带__电____。
甲
乙
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比原子小的多的 带负电的粒子---电子。
思考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 微粒吗?
科学家研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的。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化合 物分子;由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 单质分子。
金刚石结构模型 单质分子
乙醇分子彩图
化合物分子
镇江实验学校魅力之城分校
经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够吸引 轻小物体,人们就说它带了 “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电荷的基本性质:是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想一想
两种电荷及其规定;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 负电荷
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 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 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 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静电现象ppt课件

使熔喷布得到大量电子而带__负____(填“正”或“负”)
电,具有__吸__引__轻__小__物__体___的作用.由于熔喷布有很好
的__绝__缘____性,所以能长时间保留静电,但放在自来
水龙头下冲洗晾干后,熔喷布对细微颗粒物的过滤效
果严重下降,原因是_潮__湿__后__的__熔__喷__布__不__再__带__电__.
【点拨】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如果小球带正电,橡
胶棒和小球因带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如果小球不带电, 因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它们也会相互吸引.显然,仅 凭它们相互吸引,不能判断小球是否带电.
【答案】 D
9
如图,验电器是检测物体是否带
___电_____的仪器.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
C.欢欢洗完手,没擦干就去摸室外的铁栏杆,手粘在 了铁栏杆上
D.欢欢回到宾馆,脱掉化纤羽绒服时,会产生噼啪的 声音
【点拨】 冬天用湿手去摸室外的铁栏杆,手被粘在铁栏杆上,
是因为手表面的水凝固.
【答案】 C
8 一个轻质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 互吸引,则小球( ) A.一定不带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带正电 D.可能不带电
不会很快消失;N95口罩在自来水龙头下冲洗会失去静电, 晾干后不能恢复成带电的状态,吸附能力降低,所以防护 能力降低.
11
做饭时,妈妈不小心将胡椒粉撒到了粗粒盐
盒里,她想将胡椒粉与盐分离,苦于没有办法.小玉
急中生智,拿了一根筷子在毛皮上摩擦几下,然后将
筷子靠近胡椒粉,胡椒粉被吸到筷子上,成功地将其
与粗粒盐分开,这是因为
___带__电__体__能__够__吸__引__轻__小__物__体_______.
静电现象PPT课件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挤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验电器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片 使用:
【想一想】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为何会张开?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挤 【思考】张角的大小,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原子构成初步及对静电现象的解释
原子核(正电荷)
1.原 子
构成物体呈中性
2.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带__正___电;丝绸带__负___电。
3.有A与B两个带电体,若A与B相互排挤,而A又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 那么A一定带_负___电 ,B与C一定能相互__吸__引___。
4.有些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脏,主要是因为化纤布料容易 产生__摩__擦__起_电___现象而吸引细小的灰尘。
二、静 电 现 象
二、静电现象
经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的,人们就说电
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
想一想: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 棒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的电是否一样?
同种电荷
异种电荷
正电荷+ 两种电荷
负电荷-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 璃棒所带的电荷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 胶棒所带的电荷
三、验电器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挤
四、原子构成初步及对静电现象的解释
原子核(正电荷) 1.原 子 (呈中性)电 子(负电荷)
2.摩擦起电的原因
电子的得失
得到电子:带负电 失去电子:带正电
3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只是将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1.验电器带电时,两金属箔片张开的原因是:_金_属__箔_片__上__的_同__种__电_荷__相_互__排__挤__。
静电现象课件ppt课件

2.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带___正__电;丝绸带__负___电。
3.有些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脏,主要是因为 化纤布料容易发生__摩__擦_起__电___现象而吸引细小的灰尘。
4.有A、B、C三个用丝线悬吊着的小球,相互作用情况
如图:那么下说法正确的是( D)
A. 若A带正电,则C一定带正电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 称为化合物分子,由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单 质分子。
金刚石分子
乙醇分子
做一做: 将一张纸撕成小纸屑,放在桌上 1.将文具盒里的塑料尺(或者塑料笔杆)去靠 近小纸,你会发现什么? 2.将它们在毛皮(或自己的尼龙衣服,头发) 上摩擦几下,去靠近小纸屑,你会发现什么?
B. 若A带负电,则C一定带正电
C. 若B带正电,则A一定带正电,C一定
带负电
A BC
D.A、B一定带同种电荷,C则可能不带电
5. 有A、B、C、D四个带电体,已知D带正电,若A 排斥B,A吸引C,C排斥D,那么A、B、C各带什 么电?
6、做一做,想一想 :
取一段包扎商品用的塑料绳,从绳的一端 将它撕成很多细长条。用手提着绳的上端,另 一只手(干燥、清洁、无汗迹)握住绳,由上 而下迅速摩擦几下,结果发生了什么现象?为 什么?
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
想一想: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 棒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的电是否一样?
电荷间的作用
分析 1 、两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或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
的电性一定是 相同 (相同/不同) 的
2 、通过实验步骤1,步骤2我们发现:
两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是相互 排斥 (吸引/排斥)的 两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之间是相互 排斥 (吸引/排斥)的 结论:同种电荷间的作用是相互 排斥 (吸引/排斥)的
3.有些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脏,主要是因为 化纤布料容易发生__摩__擦_起__电___现象而吸引细小的灰尘。
4.有A、B、C三个用丝线悬吊着的小球,相互作用情况
如图:那么下说法正确的是( D)
A. 若A带正电,则C一定带正电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 称为化合物分子,由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单 质分子。
金刚石分子
乙醇分子
做一做: 将一张纸撕成小纸屑,放在桌上 1.将文具盒里的塑料尺(或者塑料笔杆)去靠 近小纸,你会发现什么? 2.将它们在毛皮(或自己的尼龙衣服,头发) 上摩擦几下,去靠近小纸屑,你会发现什么?
B. 若A带负电,则C一定带正电
C. 若B带正电,则A一定带正电,C一定
带负电
A BC
D.A、B一定带同种电荷,C则可能不带电
5. 有A、B、C、D四个带电体,已知D带正电,若A 排斥B,A吸引C,C排斥D,那么A、B、C各带什 么电?
6、做一做,想一想 :
取一段包扎商品用的塑料绳,从绳的一端 将它撕成很多细长条。用手提着绳的上端,另 一只手(干燥、清洁、无汗迹)握住绳,由上 而下迅速摩擦几下,结果发生了什么现象?为 什么?
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
想一想: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 棒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的电是否一样?
电荷间的作用
分析 1 、两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或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
的电性一定是 相同 (相同/不同) 的
2 、通过实验步骤1,步骤2我们发现:
两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是相互 排斥 (吸引/排斥)的 两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之间是相互 排斥 (吸引/排斥)的 结论:同种电荷间的作用是相互 排斥 (吸引/排斥)的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静电现象》课件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两种电荷: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正 电荷;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 负 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 排斥 。 异种电荷相互 吸引 。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你有什么办法检验 物体带电吗?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验电器
1、作用:实验室里常用验电器来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
说明该物体带电吗? 带电体之间的作用有什么规律吗?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活动2:
1:把一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悬挂起来, 再用另一根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你 会发现什么现象?
2:把一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起来, 再用另一根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 你会发现什么现象?
3:把一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起来, 再用另一根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 你会发现什么现象?
现象2:干燥的季节,夜晚脱毛衣是会听到“噼啪”声, 并伴随着“火花”,这是为什么?
现象3:加油站能看到一条醒目的警示“严禁用塑料桶运汽 油”,而且油罐车尾部有一条拖到地面的铁链,这是为什么?
现象4:天空中划过的闪电和摩擦起电相关吗?
7.2静电现象
➢(1)静电现象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解释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
活动1:
将塑料尺在头发上摩擦然后让它靠近小的纸屑(头 发,灰尘等轻小物体)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现象:摩擦过的塑料尺吸引纸屑
静电现象
通过什么方式使物体带电?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上电(电荷) 带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带电体性质: 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反之能
【想一想】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为何会张开?
2、原理: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
3、使用:
静电现象课件(共18张PPT)

两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是相互
(排吸斥引/排斥)的
两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之间是相互
(排吸斥引/排斥)的
结论:同种电荷间的作用是相互
排(斥吸引/排斥)的
3 、通过实验步骤3发现,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
棒之间是相互
吸(引吸引/排斥)的
推断: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的性质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
三、验电器 若A带负电,则C一定带正电
一般两个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都会发生电子转移,所以,无论是绝缘体还是导体,都可以用来摩擦起电实验,但要明显地表 现出带电现象,则要在绝缘好的情况下进行。
金属箔片上的作同种用电:荷检相互验排物斥 体是否带电 方有法A、2、B、电C荷三间原个的用理作丝用:线规悬同律吊种着的电小荷球,互相相互作排用斥情况如图:那么下说法正确的是( )
友情提醒:
1.试验时,手和实验器材要保持干燥。 2.一般两个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都会发生电子 转移,所以,无论是绝缘体还是导体,都可以用来摩擦起 电实验,但要明显地表现出带电现象,则要在绝缘好的情 况下进行。
第3页,共18页。
静电现象
经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人们就说它带了
“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
第4页,共18页。
想一想: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 棒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的电是否一样?
第5页,共18页。
电荷间的作用
第6页,共18页。
分析
1 、两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或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性一定是
(相相同同/不同) 的
2 、通过实验步骤1,步骤2我们发现:
【思考】张角的大小,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静电现象ppt课件

第一章 静电场的描述 第1节 静电现象
作者编号:43999
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为什么有的物体容易带电,而有的物体很难带电呢?
作者编号:43999
01 各种起电方式
电荷的发现
公元前600年左右,古希腊学者泰勒
公元1世纪,我国学者王充在《论衡》
斯就发现摩擦过的琥珀吸引轻小物体。 一 书 中 也 写 下 “ 顿 牟 掇 芥 ” 一 词 。
摩擦起电时,电荷并没有凭空产生,其本质是发生了电子转移。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电中性的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 电中性的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
作者编号:43999
2.感应起电
实 验 演 示
作者编号:43999
(1)感应起电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编号:43999
验电器 观察:当带电体靠近导体棒上端时,金属箔片是否张开?两者接触时呢?
带电体与导体棒的上端不接触
感应起电
作者编号:43999
带电体与导体棒的上端接触 接触起电
3.接触起电 (1)内容:一个不带电的导体与一个带电导体接触后分开,使不带电的导体带电. (2)本质:电子在带电体与导体之间转移 (3)分配规律:两个完全相同物体,带同种电荷直接平分,异种电荷先中和后平分
作者编号:43999
+-
- + 中和 对外不显电性
湮灭成光子 成对产生湮灭
表述二: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的。
作者编号:43999
1.东汉王充在《论衡·乱龙篇》中有“顿牟掇芥,慈石引针”的描述,显示 了中国古人对电磁的正确认知。“顿牟掇芥”意思是玳瑁的壳经摩擦后会产 生静电,可以吸引芥一类的轻小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玳瑁壳摩擦后创造了电荷 B.玳瑁壳摩擦后转移了电荷 C.玳瑁壳摩擦后一定带正电 D.轻小物体原本一定也带电
作者编号:43999
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为什么有的物体容易带电,而有的物体很难带电呢?
作者编号:43999
01 各种起电方式
电荷的发现
公元前600年左右,古希腊学者泰勒
公元1世纪,我国学者王充在《论衡》
斯就发现摩擦过的琥珀吸引轻小物体。 一 书 中 也 写 下 “ 顿 牟 掇 芥 ” 一 词 。
摩擦起电时,电荷并没有凭空产生,其本质是发生了电子转移。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电中性的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 电中性的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
作者编号:43999
2.感应起电
实 验 演 示
作者编号:43999
(1)感应起电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编号:43999
验电器 观察:当带电体靠近导体棒上端时,金属箔片是否张开?两者接触时呢?
带电体与导体棒的上端不接触
感应起电
作者编号:43999
带电体与导体棒的上端接触 接触起电
3.接触起电 (1)内容:一个不带电的导体与一个带电导体接触后分开,使不带电的导体带电. (2)本质:电子在带电体与导体之间转移 (3)分配规律:两个完全相同物体,带同种电荷直接平分,异种电荷先中和后平分
作者编号:43999
+-
- + 中和 对外不显电性
湮灭成光子 成对产生湮灭
表述二: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的。
作者编号:43999
1.东汉王充在《论衡·乱龙篇》中有“顿牟掇芥,慈石引针”的描述,显示 了中国古人对电磁的正确认知。“顿牟掇芥”意思是玳瑁的壳经摩擦后会产 生静电,可以吸引芥一类的轻小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玳瑁壳摩擦后创造了电荷 B.玳瑁壳摩擦后转移了电荷 C.玳瑁壳摩擦后一定带正电 D.轻小物体原本一定也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