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流失原因及对策
关于乡村教师流失现象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乡村教师流失现象的思考和建议作者:邹美荃曾慧芳温俊浩马雨晴李劲滔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18年第11期[摘要] 当前,乡村教师流失现象受到社会普遍关注,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乡村教师流失现象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提高总体待遇、加大建设投入、完善福利机制、放宽编制标准等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乡村教师;流失现象;建议[中图分类号] G525.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189-01一、前言《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指出:2016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1.42亿人,其中乡村3558.77万人,占总数的四分之一。
而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指出2016年中国中小学乡村教师人数为2582983人,较2015年流失约4%。
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文件。
2015年,国务院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2016年,教育部等六部门提出《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关于建强乡村教师队伍的内容;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
尽管如此,乡村教师流失的趋势仍在加重。
为了对乡村教师流失问题有清晰的了解,我们以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的134名在职或离职乡村教师为调研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
针对在职教师,调研内容设置有关乡村教师的工作基本情况、教学条件、工作待遇和流失意向四个模块;针对离职教师,设置有关已离职教师的基本情况、职业现状、离职原因和对改善乡村教师队伍稳定性的看法四个模块。
二、调研结果分析(一)乡村教师待遇难以吸引高学历人才调查发现,大部分乡村教师认为工作量与薪资不成正比。
大部分乡村学校教学力量薄弱,师资缺乏问题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乡村教师往往需要跨班级、跨年级甚至跨学科进行教学,任务多且重。
尽管近几年实施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让他们收入有所增加,但与乡镇和城市教师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农村小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农村小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农村小学是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乡村人才的责任,但在管理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就农村小学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教师队伍不稳定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普遍不稳定,教师流动频繁。
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相对短缺,教师普遍面临着生活条件、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导致了教师的流失现象。
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2. 教学管理薄弱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着薄弱的问题。
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都比较匮乏,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水平普遍偏低。
这就导致了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3. 安全意识不强农村小学的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隐患。
由于农村小学通常条件比较简陋,学校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也较低,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较高。
这不仅可能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健康。
4. 学生家长参与度低农村小学的学生家长参与度相对较低。
农村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劳动力价值,对孩子的学习则缺乏足够的重视。
学生在家庭中得不到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也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5. 学校与社会的脱节农村小学与当地社会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
由于教育资源和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往往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导致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不畅。
这就使得学校无法充分地整合社会资源,也给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对策分析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问题,可以采取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可以从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生活条件、加强教师培训等方面入手,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降低教师流失率。
2. 完善教学管理针对教学管理薄弱的问题,应该采取措施完善教学管理。
可以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教学资源投入,提高学校的教学条件和设施,同时加强教师的教学指导和管理,改进教学质量。
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现状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现状及对策□文/重庆市垫江县澄溪小学校校长左天玖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
教育改革的关键在教师,尤其是广大农村教师。
然而,当前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偏低,亟待提升。
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是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关键,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举措。
当前我国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瓶颈,影响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_、农村中/」电师的因分析(一)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偏低一是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两张皮”现象。
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中的很大一部分是由民办教师转正而来的。
这些教师,经过近年来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已取得了国家承认的专科或本科学历,学历达标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培训质量低,很多培训只是走过场,所以其中不少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提高。
同时,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和进修的机会相对较少,教师要提高素质困难重重。
当前,农村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和英语教师素质偏低的状况较为突出,其中有些教师甚至根本无法胜任工作的需要。
二是农村教师队伍起点较低。
由于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都是通过“民转公”或者在职学历达标等方式转型过来的,许多教师普遍存在着教育思想观念陈旧、学历偏低、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新课改对他们提出的新要求,他们就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三是农村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亟待提高。
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教师的待遇低,工资拖欠问题得不到解决,也由于教师来源渠道不一和管理不善等多方面的原因,所以就造成了一些农村学校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差、职业意识淡薄等方面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严重地影响着农村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
尤其是在一些边远山区小学的教学点,教师老龄化的问题非常突出。
以垫江为例,在垫江农村中小学教师中,25岁以下的占10%,45岁以上的占到40%。
影响农村教师队伍稳定问题和对策

试析影响农村教师队伍稳定的问题和对策【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先。
当前国家已经把教育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师的地位也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问题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
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根本环节,迫切需要解决,本文择要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村教师队伍稳定对策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远非人力资源强国。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1]我国又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要发展教育事业,首先要发展农村教育。
发展农村教育的根本在教师,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是发展农村教育的关键。
分析影响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择要对这些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
一、农村教师队伍稳定的重要性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是搞好农村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关键,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师队伍不稳定,对这个学校和学生都是致命的。
一方面,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农村学校常常因为教师流失导致学校并班,因而大班频频,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另一方面,学生要被迫疲于适应新教师的教学方式,而新教师在学校刚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刚刚和学生建立彼此的信任,立刻就调离了工作岗位,这种情形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情感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我国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情况已经严重威胁到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解决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问题已成为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关系着广大农民子女的健康成长,直接影响着农村的发展与稳定。
二、影响农村教师队伍稳定的问题分析(1)工作环境差。
农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自然条件差。
同时,农村教师所处工作环境差,还有两层含义:一是,农村教师的教学条件差。
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教学的硬件差距很大,尤其在中西部农村地区表现更为突出。
不少农村学校连一台电脑都没有,更谈不上互联网的应用。
浅析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象

究 )2 0 , 2 . ,0 6 ( )
1 / 01 31 02 0
对教 师缺 少人 文关怀。首 先, 许多 中小学校 的 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们呢 , 他们难 道不配 得到相 对好点 的老 师的教育 吗? 教师参与民主治校 的精神 , 作者凭借 自己的调查对教师流失的原 因及策略作 出分析。
一
、
农 村 教 师 的 经 济 待遇 水 平低 下
对学校 的信任度 下降。其次 , 部分农 村 中小 学校领导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农村 中小学教 师工 资明显低于 同一地 区的其他 行 骨干教师心 灰意冷 , 业人 员工资 , 同时也没有城 市和经济 发达地 区的教 师待遇 高 , 这就 给农 村 素质 不高, 力不强 , 能 仅依据过 时经验 行事 , 本不 以学校的发展 为 己任 。 根 交流的机 会比较少 , 因而学校成 为“ 死 教师造成 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很 多农 村教 师反映 : 工作压 力 比城 里教 师 在农村 的中青年 骨干教师外出学习、 “ 。即使有 良好发展趋势的教师 , 因学校唯恐替教师作“ 但 嫁衣 ” 也影 响 , 承 受的大 , 工资却比城里 教师低 , 基本 没有任 何福 利 . 奖金也 少 的可怜 ; 在 水” 使得原 城里 的学校只要成 绩考的好 , 师就有数量可观 的奖金。 即使 农村学生考 了有限经费 的投入 。挫伤 了教师发展的积极性和 自我价值 的实现 。 教 ” 先天不足” 教师“ 后天营养不 良”, 教师成长 受阻, 发展无望 , 形成绝 大多 的好 , 老师也没有奖励 。同时 , 人情债 , 、 用 , 打细算 着仍会 有入 不 本 “ 吃 穿、 精 原地踏步” 的尴 尬局面 。另外 , 由于办学条件差 , 学校缺乏吸 引力 , 敷 出的情况 , 还要瞻养老 人抚养子 女 。 子女读 书就是沉 重的 负担。而且 数教 师“ 仅 “ 老师工资的发放都很难保 证按时足 额 , 实发 工资与档案 工资之 间存在较 农村 中小学也是 师范毕业生的“ 遗弃对象 ” 。 大差异” 。这使得教 师的劳动价值得不到尊重 , 当的权益 得不到保护 , 正 严 重挫伤了教师的积极 性。
我国西部农村师资短缺原因及管理对策探析

藏 和甘 肃 五 省 区农 村 小 学 教 师 均 为 减 少 ;贵 州 省 目前 农 村 小 学 的 缺 口是 2 4 0人 ,聘 请 的小 学 代课 教 师 人 90 数 是 2 7 3,加 上 代课 教 师 还 有 近 2 0 61 70人 的 缺 口 。根 据 20 0 3年农 村 在 校 生 人 数 与 农 村 小 学 师 生 比为 2 : , 3 l 专 任 教 师与 职 工 比例 1 : 算 ,西 部六 省 农 村 小 学 专 3 l计
的扩大 。
( ) 西 部 地 区稳 住 教 师 队伍 的 相 应 制 度 缺 失 . 四
教 师 引 进 缺 乏 保 障
一
师 资 的短 缺 已经 是 困 扰 西 部农 村 学 校 的普 遍 性 问 题 ,相 关 的报 道也 经 常见 诸 于各 类 报 刊 和 网站 。 据 统 计 ,西 南 的广 西 、四川 、重 庆 、贵 州 、西 藏 和 西 北 甘 肃 省 区 农 村 小 学 教 师 严 重 短 缺 。 从 20 0 1年 到 20 0 3年 ,
维普资讯
・哆 场 ・ ‘ 血
● 0 年第4 28 0 期●
我国西部农村师资 短缺原因 及管理对策探析
韦 荣 锋
( 西 民族 大 学 管 理 学 院) 广
一
、Leabharlann 我 国 西 部 农 村 地 区 师 资 短 缺 的 现 状
教 育 行 政 部 门在 发 展 教 育 上存 在 着 重 数 量 、轻 质 量 , 重 硬 件 、轻 软 件 ,重 形 象 、轻 实 效 等 思 想 ,没 有 把 有 限 的资 金 用 于 补 充 教 师 工 资 以及 人 才 的引 进 ,使 得 该 地 教 师工 资 过低 ,引 不进 优 秀 教 师 ,留不住 教育 人 才 。 其 二 ,地 方 经 费 监 管 不 严 ,部 分 地 区的 转 移 支 付 资 金 常 被 截 留 、挤 占 、挪 用 ,进 一 步 导 致 了教 育 经 费 缺 口
案例分析解释教育现象(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农村教育不仅关系到农村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更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
本文将以我国某农村地区为例,对农村教育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二、案例分析1. 农村教育投入不足我国农村教育投入不足是导致农村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某农村地区为例,该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较低,远远低于城市地区。
这导致农村学校在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方面与城市学校存在较大差距。
2. 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地区师资力量薄弱,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以某农村地区为例,该地区教师队伍中,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较低,年轻教师缺乏,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此外,农村教师工作压力大,待遇偏低,导致教师流失现象严重。
3.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农村教育质量难以提升。
以某农村地区为例,该地区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县城,农村学校难以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这使得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4. 农村家庭教育观念落后农村家庭教育观念落后,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
以某农村地区为例,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只要孩子能吃饱穿暖就好,忽视了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
此外,部分家长对教师缺乏信任,导致家校沟通不畅。
5.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突出,成为农村教育的一大难题。
以某农村地区为例,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许多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缺乏亲情关爱,学习环境恶劣,心理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
三、原因分析1. 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在教育投入、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这加剧了农村教育问题的严重性。
2. 教育体制不完善我国教育体制不完善,导致农村教育发展滞后。
一方面,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另一方面,农村教育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3. 农村家庭教育观念落后农村家庭教育观念落后,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难以形成教育合力。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摘要] 受经济条件和地域影响,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普遍较低,一方面,由于农村优秀教师纷纷寻找机会到城市任教,导致农村大量优秀教师流失;另一方面,是由于没有流向城市的教师普遍缺乏专业发展动力。
本文就农村教师在专业发现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应的一些解决策略做了一些研究。
[关键词]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原因;对策一、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首先,农村地区的经济不够发达,教育投入不足,现代化程度较低,教师的工资待遇也偏低。
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是教师专业成长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其次,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
这些年来,城区学校纷纷扩建,私立学校越来越多,农村小学中,许多优秀的青年教师都纷纷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任教。
农村小学留下来的教师普遍专业素养不高,专业意识不强。
再次,相对于城区教师而言,农村教师的信息获取渠道较窄,教育理念更新较慢。
最后,由于整体环境的制约,村小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普遍较差,彼此之间很少进行交流,教师之间缺乏竞争,缺少危机意识。
对于专业提升,他们很多都是被动应付,缺乏内在动力。
二、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滞后的原因1.个人不够主动由于历史原因,农村小学教师的入职门槛较低,来源比较复杂,他们的专业意识普遍不强,专业基础比较薄弱。
即使通过后期进修,他们的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也比较欠缺,很少能用这些理论知识去解释现实教育问题。
他们教育学生多数靠的是多年的教学经验,普遍缺乏创新意识。
很多教师的学生观念都很淡薄。
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更多的是關注教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
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较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个性的发展。
还有,在农村地区,许多教师都没有专业发展的动力,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他们抱着“混时间”的心态,认为只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就万事大吉了,不愿接受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理念。
2.学校视野狭窄主要是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教师个体专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充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教师流失原因及对策
近年来,农村教师流失比较严重,这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一
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农村教
师流失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全面调查农村
教师的流失状况,深入了解农村教师流失的原因,找出解决农村教师
流失的办法,是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不可缺失的一
环,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基础。
1. 农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1.1地方教育管理体制导致农村教师流失。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区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城区新建学校的教师
均由农村学校调入,同期农村学校缺口的教师大部分由刚毕业的非师
范类大中专生担任,由此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严重,部分学科开
课困难。农村骨干教师的流失严重,使农村教育陷入恶性循环。
1.2农村教师的超负荷劳动导致农村教师流失。
农村教师大都担负着繁重的工作,88.5%的教师担任三、四门课
程的教学工作,并且部分教师还兼任学校部门工作,11.5%的教师采
用包班制(同一班级的所有课程由同一教师担任),和城市相对单一
的教学任务比自然就不平衡。
1.3农村教师住房难导致教师流失。
安居才能乐业,农村教师住房难是一个普遍现象。现阶段,农村
教师为解决住房问题大都在县城购买了商品房,为了能真正住上自己
的房子,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调进城镇学校,造成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
2. 对策及建议
目前教师流失虽然不能完全避免,但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进行必
要的引导以减少农村教师的流失,确保农村基础教育的有序进行。
2.1完善教育管理体制,用制度留人。
首先 ,建立一套教师流失补偿机制。建立教师流失补偿机制,
使得落后地区在教师流失后,仍有资金和能力招聘新的大学生进行培
训,这样就不会因教师的流失而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其次,完善
城区骨干教师“支教”管理制度,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出城区骨干教
师到偏僻农村学校“支教”的制度,同时给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学习搭
建平台。
2.2搭建专业发展的平台,用事业留人。
要留住农村教师就需要满足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为其提供
发挥才能和继续发展的平台。搭建教师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用事业
留人。
2.3提高农村教师的地位,用待遇留人。
教师不仅收入偏低,而且还必须从中付出相当一部分来自费购买
学习资料。因此上,教师的经济地位不但没提高,反而降低了。尤其
是中小学农村教师,有关部门应切实改善其生活工作环境,想方设法
为教师排忧解难,这样才能稳定教师队伍不再流失。
总之,伴随着党和政府对教育的日益重视,农村教师的流失问题
将会得到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