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概述

细胞概述
细胞概述

第一章细胞概述

一、名词解释

1. 细胞(cell)P1

2. 原生质(protoplasm)P4

3. 细胞质(cytoplasm) P4

4. 原生质体(protoplast)P4

5. 细胞学说(cell theory)P2

6. 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P15

7. 真核细胞(eucaryotic cell)P17

二、填空

1. 1665年,英国学者()首次发现细胞,他看到是死细胞,是

植物细胞的()。

2. 1674年,荷兰布商()利用自制的高倍显微镜首次发现了活细胞。

3. 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和德国动物学家()提出了细胞学说,即();1858年,德国医生和病理学家魏尔肖(Rudolf Virchow)对细胞学说进行了重要补充并提出:()。

4. 最复杂的原核细胞是();最简单的原核细胞是(),它没有细胞壁,DNA为()状,并()分布在细胞内,没有拟核,惟一的细胞器是(),具感染性,可在培养基上培养。

5. 非细胞生物包括()、()和()。

6. 细胞生物学是以为()研究对象,从()水平、()水平以及()水平上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7. 真核细胞的三大功能体系是()系统、()系统和()系统。

三、选择题

1. 自然界最小的细胞是()

A 病毒

B 支原体

C 血小板

D 细菌

2. 原核细胞不具备的是()

A细胞膜 B 核糖体CDNA D 核膜、核仁

3.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虽有许多不同,但都具有()

A核仁 B 核糖体 C 线粒体 D 内质网

4. 原核细胞的呼吸酶定位在()

A 细胞质中

B 质膜上

C 线粒体内膜上

D 类核区内

四、判断

1. 类病毒仅由裸露的DNA所构成,不能制造衣壳蛋白。()

2. 原核细胞中只含一个DNA分子。()

3. 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指蛋白质、核酸和某些脂类。()

4.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功能单位,也是生命的唯一表现形式。()

5. 原生质是细胞内除细胞核以外的所有生活物质。()

6. DNA和RNA既存在于原核细胞中,又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7. 水是细胞的主要成分,并且多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

五、问答题

1.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有哪些?P18

2.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有哪些?P20

3.简述细胞学说提出的年代和主要内容。P2

第二章细胞生物的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 分辨率(resolution)P32

2. 显微结构(microscopic structure)P33

3. 超微结构(ultrastructure)又称为亚显微结构(microscopic structure)P39

4. 细胞融合(cell fusion) P54

二、填空

1. 显微镜的分辨率约等于光波的(一半),通常把这一数值看作是光学显微镜分辨力的(分辨极限)。

2. 单克隆抗体是()细胞和()细胞在()或()等介导下发生融合的。

3. 荧光显微镜是以()为光源,电子显微镜则是以()为光源。

4. 倒置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不同在于()。

5. 电子显微镜按工作原理和用途的不同常可分为()和()。

三、选择题

1. 在“细胞融合”实验中,作为细胞融合诱导物的是:()

A 甲醇

B 乙醇

C 冰醋酸

D 聚乙二醇

2. 细胞融合是指()

A 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合并成一个细胞的过程

B 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核合并成一个细胞核的过程

C 两个或两个以上膜性小泡合并的过程

D 细胞遗传物质重新组合的过程

3. 分离细胞内不同细胞器的主要技术是()

A 离心分离技术

B 电泳技术

C 层析技术

D 光镜技术

4. 流式细胞术可用于测定()

A 细胞的大小和特定细胞类群的数量

B 分选出特定的细胞类群

C 细胞中DNA、RNA或某种蛋白的含量

D 以上三种功能都有

四、是非题:

1. 原代培养物经首次传代后即成细胞株。()

2. 超薄切片的电子染色,可以正染也可以负染。()

3.在光学显微镜下用目镜10×,物镜40×下所摄得到的照片,其放大倍数就是10×40=400。()

4. 亚显微结构就是超微结构。()

五、问答题:

1.简要说明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的主要区别。P33

第三章细胞质膜与跨膜运输

一、名词解释

1. 血影(Ghost)

2.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3. 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

4. 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3. 协助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4. 协同运输(cotransport)

5. 脂质体(liposome)

6. 整合蛋白(integral protein)

7.配体闸门通道

8.电位闸门通道

9.载体蛋白

10.通道蛋白

二、填空

1. 生物膜的主要成份:()、()和()。

2. 膜脂分子具有()性质。主要有3类:()、()和()。

3. 膜糖位于细胞质膜的()面,内膜的()面。同氨基酸

的两种连接方式:()和()。

4. 膜蛋白在膜上的存在方式按其与膜脂的关系分为三种:()、()和()。

5. 质膜流动镶嵌模型强调了膜的()和()。

6. 组成生物膜的基本成分是(),体现膜功能的主要成分是()。

7. 构成膜的脂肪酸的链越长,相变温度(),流动性()。

8. 影响物质通过质膜的主要因素有()、()和()。

9. 磷脂分子是兼性分子,它具有()和()两个不同性质的部分。

10. 红细胞膜骨架中两类主要的跨膜蛋白是()和(),其中()

被称为“阴离子通道”,转运的阴离子是()和()。

11. 协助扩散中需要特异的膜转运蛋白完成物质的跨膜转运,根据其转运特性,

该蛋白又可以分为()和()两类。

12. 根据通道蛋白的闸门打开方式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和

()。

13、Na+—K+泵在主动运输时,直接利用的()中的能量,葡萄糖与Na+的

协同运输中,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转运,其能量来自()。因此将离子泵称为()主动运输,而协同运输称为()主动运输。

14. 细菌的基团转移(磷酸化运输)所需的能量来源于()。

15. 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相同之处主要在于(),主要区别在于

()。

16. 参与主动运输的4种类型的运输泵是()。

17. 在钠钾泵中,每水解1分子ATP可以运出()个Na+,运入()

个K+,在钙泵中,每水解1分子A TP可以转运()个Ca2+。

18. 动物细胞中葡萄糖、氨基酸的次级主动运输要借助于()的浓度梯

度的驱动;细菌、植物细胞中糖的次级主动运输要借助于()的浓度梯度的驱动。

三、判断

1. 协助扩散是被动运输的一种方式,它不消耗能量,但要在通道蛋白、载体蛋白、离子泵的协助下完成。()

2. 通道蛋白必须首先与溶质分子结合,然后才能选择它们允许通过的溶质分子。()

3. 载体蛋白之所以称作通透酶,是因为它具有酶的一些特性,如对底物进行修饰。()

4. 在相变温度以下,胆固醇可以增加膜的流动性;在相变温度以上,胆固醇可

以限制膜的流动性。()

5. Na+ -K+泵既存在于动物细胞质膜上也存在于植物细胞质膜上。()

6. H+-A TPase是只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种运输泵。()

7. 糖蛋白和糖脂上的糖基既可位于质膜的内表面,也可位于质膜的外表面。()

8. 胆固醇存在于所有真核生物中。()

9. 被动运输不需要ATP和载体蛋白,而主动运输则需要ATP和载体蛋白。()

10. Na+/K+泵是真核生物质膜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主动运输方式。()

11. 质膜是半通透性的,一般来说,小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质膜。()

12. 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仅在对特定刺激发生反应时打开,其他时间是关

闭的。()

13. 在脂双分子层中,因为脂分子的亲水头部都朝向两个表面,因此,脂分子

是对称性分布的。( )

四、选择题

1.以下关于Ca2+泵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钙泵的本质是一种Ca2+-A TP酶,作用时需要消耗A TP

B 质膜上的钙泵主要是将Ca2+离子泵出细胞外

C 内质网膜上的钙泵主要是将细胞质中的Ca2+离子泵入内质网腔

D 钙泵主要存在于线粒体膜、叶绿体膜上

2. 细胞表面是指( )

A 细胞外的细胞被

B 细胞被及细胞膜

C 细胞膜

D 细胞被、细胞膜及细胞外基质

4. 真核细胞的细胞膜主要成分中不包括()

A 蛋白质

B 脂类

C 糖类

D 核酸

5. 影响细胞膜流动性的最主要因素是()

A 温度

B 离子强度

C pH

D 脂肪酸不饱和程度

6. 膜脂分子分布的不对称性是指()

A 脂分子在膜上亲水头部与疏水尾部不对称

B 在两层膜脂中脂分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C 在两层膜脂中膜蛋白不同

D 细胞膜外表面是亲水的,内表面是疏水的

7. 膜脂分子不具备的运动方式是

A 向各方向运动

B 侧向扩散

C 翻转运动

D 屈曲运动

E 旋转

8. 糖分布在细胞膜的()

A 内表面

B 外表面

C 内、外表面都有

D 内、外表面之

9. 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转运Na+入胞的同时,将葡萄糖逆浓度梯度一起带入胞

内,此转运方式为()

A 简单扩散

B 易化扩散

C 协同运输

D 单运输

10. 下列分子中不能通过无蛋白脂双层膜的是

A 二氧化碳

B 乙醇C尿素 D 葡萄糖

11. 小肠上皮吸收葡萄糖以及各种氨基酸时,通过()达到逆浓度梯度运输

A 与Na+相伴运输

B 与K+相伴运输

C 与Ca+相伴运输

D 载体蛋白利用ATP能量

12. 有关协助扩散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需要转运蛋白参加

B 转运率高

C 存在最大转运速度

D 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

13. 在简单扩散跨膜转运中,下列物质扩散速度中由快到慢的依次是:()

A 乙醇硝酸钠甘油葡萄糖

B 乙醇甘油葡萄糖硝酸钠

C 乙醇硝酸钠葡萄糖甘油

D 甘油乙醇葡萄糖硝酸钠

五. 问答题

1. 影响细胞膜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 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

3. 说明Na+-K+泵的工作原理及生物学意义。

4.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主要区别。

5.主动运输的特点是什么?

6.有人说红细胞是研究膜结构的最好材料,你能说说理由吗?

7.简述红细胞质膜的胞质面骨架结构的组成。

第四章细胞环境与互作

一、填空:

1. 细胞连接的方式有()、()和()。

2. 蛋白聚糖是由()和核心蛋白的()残基共价连接形成的巨分子。

3. 在细胞外基质中,()既能参与蛋白聚糖的形成,又能游离存在。

4. ()是细胞外基质的受体蛋白,是由异二聚体组成的钙依赖性的蛋白。在粘着斑和半桥粒中,它们分别与细胞内的()和()相连。

5. 细胞外基质的组织者是()。

6. 原胶原的一级结构中具有Gly-X-Y的短肽重复序列,其中X常为()而Y 常为()。

7. 斑块连接根据其细胞内是与肌动蛋白相连还是与中间纤维相连分为()和()两类,其中前者又分为()和()两类,后者又分为()和()两类。

9. 糖胺聚糖的结构单位是()。

10.细胞间隙连接的基本单位叫(),常由6个相同或相似连接蛋白亚单位环绕中央形成孔径为1.5-2nm的水性通道。

11.胶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其肽链的结构特点是()。

12. 动物细胞的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份是(),而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份是()。

二、判断

1. 纤连蛋白以不溶的形式存于血浆,以可溶的形式存于胞外基质。( )

2. 细胞外基质的组织者是胶原。( )

3. 整联蛋白是一种跨膜蛋白,细胞外结构域可与纤连蛋白的RGD序列结合。()

4. 在细胞识别过程中,细胞的糖被起重要作用,而引起细胞粘着的主要是膜蛋白。()

5. 细胞与细胞间的粘连是由粘连蛋白介导的。粘连蛋白有的依赖Ca2+,有的不依赖Ca2+。()

6. 细胞间的通讯就是通过细胞间形成间隙连接,使细胞质相互沟通而实现的。()

三、名词解释

1.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2. 糖萼(glycocalyx)

3.细胞识别

4.细胞黏着

5.RGD序列

6.整联蛋白

四、选择题

1. 植物细胞间有独特的连接结构,称为胞间连丝,其结构( )

A 类似动物细胞的桥粒

B 类似间隙连接

C 类似紧密连接

D 不是膜结构

2. 基膜特有的细胞外基质蛋白是()

A 层粘连蛋白

B 胶原

C 纤连蛋白

D 蛋白聚糖

3. 在一个蛋白肽上加RGD序列可能会()培养细胞与一个覆盖了纤连蛋白的

培养基之间的结合()

A 提高B抑制 C 没有影响D以上都不对

4. 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属哪种连接方式:()

A 封闭连接

B 锚定连接

C 通讯连接

D 都不是

五、问答题

1. 细胞连接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功能?

2. 黏着带与黏着斑连接有什么不同?

3.细胞外基质的化学组成和主要功能是什么?

第五章细胞通讯

一、名词解释

1. Ras蛋白(ras protein)

2. SH结构域(SH domain)

3. 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

4.离子通道偶联受体

5.G蛋白偶联受体

6.酶联受体

7.G蛋白

8.信号趋同

9.趋异

10.串话(crosstalk)

二、选择题

1. 在膜受体转导信号时,不能作为第二信使的物质是()

A cAMP

B cGMP

C G蛋白

D IP3和DG

2. 酶联受体完成信号转导是靠

A 开启离子通道

B 激活G蛋白,使之活化某种酶

C 自身酶活性

D cAMP

3. 在G蛋白中,α亚基的活性状态是

A 与GTP结合,与βγ分离

B 与GTP结合,与βγ聚合

C 与GDP结合,与βγ分离

D 与GDP结合,与βγ聚合

4. 偶联G蛋白的cAMP信号途径中刺激型和抑制型途径的共同点是

A G蛋白都作用于AC

B 都有同样的G蛋白

C 都有同样的受体

D 都使cAMP含量上升

5. cAMP信号途径和IP3和DG途径的共同点是

A 都活化AC

B 都活化特异的磷酯酶C

C 都要通过G蛋白活化特定的酶

D 都只产生一种第二信使

6. 在催化受体完成信号转导时,充当第二信使的是

A TPK

B 磷酸化的靶蛋白

C cAMP

D Ca2+

7. 细胞间通讯是通过

A 分泌化学物质

B 与质膜相结合的信号分子

C 间隙连接

D 三种都包括在内

8. 细胞膜上某种膜受体的数量有限,只能与一定量的配体结合,此性质是( )

A 特异性

B 可饱和性

C 高亲合性

D 可逆性

三、判断题

1. 激素作为信号分子,只作用于膜受体。( )

2. 胞内受体一般处于受抑制状态, 细胞内信号的作用是解除抑制。( )。

3. EGF受体分子具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位点。()

4. 在肌醇磷脂的信号通路中,DAG的作用分子是PKC。()

5. 不同类型的特化细胞对同样的细胞外信号往往采纳了不同的信号转道通路作出反应。()

6. IP3是PKC系统的第二信使,它直接激活内质网上的钙泵,动员Ca2+的释放。()

7. 细胞外信号分子都是通过与膜受体结合来传递信息。()

8. 当配体与受体结合时,直接引起离子通道的开启,此类受体是离子通道受体。

()

9. G蛋白是三聚体,只有在聚合状态时它才能作用于效应器。

10. cAMP途径中刺激型与抑制型途径共用同种G蛋白和同一效应器。

11. SH2结构域能识别磷酸化的酪氨基残基。()

12. Ras基因是一种癌基因。( )

四、填空

1. 一般将细胞外的信号分子称为( ) ,将细胞内最早产生的信号分子称为( )。

2. 三种主要的细胞表面受体是()、()和()。

3. 离子通道受体是靠()来转导信号。

4. 在PKA或PKC系统中,G蛋白由( )个亚基组成,其中 亚基上有三个

活性位点,分别是()、()和()。

5. 在PKA信号途径中,第二信使是(),该途径有()型和()型,

但两途径的效应器均为()。在PKC信号途径中,第二信使是()、()和()。此外()也可作为第二信使。

6. 在DAG和IP3信号途径中,受体通过G蛋白激活的效应器为()。

7. 蛋白激酶C是()和()依赖性的酶。

8. Ras蛋白是原癌基因c-ras表达的产物,也是一种()蛋白,具有鸟苷

结合位点。在Ras信号转导途径中促进Ras释放GDP,结合GTP,使Ras 激活的蛋白是()蛋白。

五、问答题

1. 比较PKA系统(cAMP信号系统)和PKC系统(IP3-DAG信号系统)的异

同。

2. 以EGF受体为例试述RTK/Ras信号通路。

3.简述细胞通讯的基本过程。

第六章核糖体

一、填空

1. 核糖体由()个亚基组成。原核生物核糖体沉降系数为(),由

()大亚基和()小亚基组成;真核生物核糖体沉降系数为(),由()大亚基和()小亚基组成。

2. 真核生物的()S、()S和()S的rRNA基因组成一个

转录单位,rRNA基因转录时位于()中,在人体或老鼠体内它们可转录成一个()S的前体。5S的rRNA基因则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不在()里。原核生物的()S、()S和()S的rRNA基因组成一个转录单位。

3. 真核生物核糖体亚基在()中装配,原核生物核糖体亚基在

()中装配。

4. 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和()。

第七章线粒体与过氧化物酶体

一、填空

1. 原核细胞的呼吸酶定位在()上,而真核细胞的位于()。

2. 线粒体分为4部分()、()、()和()。

3. 蛋白质有两种转运方式:()和(),前导肽位于

()端。

4. 在线粒体的膜上有基本微粒,它是由()、()和()三部分

构成的,其中()与内膜相连接。

5. 糖酵解是在()中进行的,而三羧酸循环则是在()中进行

的。

6. 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和()。

7. 过氧化物酶体中主要含有()酶,其标志酶是()酶,其主要功能是氧化分解、清除血液中毒素。

二、判断

1.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

2. 线粒体是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内外膜的结构相似,功能相同。

()

3. 线粒体的蛋白是在游离核糖体上合成后转运,通过蛋白质分选实现的。()

4.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有自己的遗传物质和进行蛋白质合成的全套机构,所以组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全部蛋白质成分都是由线粒体或叶绿体DNA分别编码的。()

5. 过氧化物酶体的标志酶是过氧化氢酶,其主要作用是催化H2O2分解,免除H2O2对细胞的毒害。()

三、选择题

1. 除了细胞核外,还含有DNA的细胞器是:()

A 线粒体

B 高尔基复合体

C 内质网

D 核糖体

2. 线粒体是:()

A由一层单位膜构成的囊状结构B由两层单位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C由一层单位膜构成的片层结构 D 由二层单位膜构成的片层结构

3. 关于氧化磷酸化的机制,普遍被人接受的是:()

A化学耦联假说 B 构象耦联假说 C 化学渗透假说 D电化梯度假说4. 电子传递和能量转变是在线粒体中的如下结构中进行的:()

A 线粒体外膜

B 线粒体内膜

C 基质

D 嵴内腔和嵴间腔

5. 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

A 由丙酮酸形成乙酰辅酶A

B 进行三羧酸循环

C 进行电子传递、耦联磷酸化

D 以上都是

6. 细胞中产生ATP的主要场所是:()

A内质网B细胞核C细胞基质 D线粒体

7. 线粒体嵴来源于:()

A内膜 B外膜C内、外膜共同形成 D以上都不是8. 线粒体DNA是:()

A线状DNA,其密码与核DNA的密码有所不同

B线状DNA,其密码与核DNA的密码完全相同

C环状DNA,其密码与核DNA的密码有所不同

D环状DNA,其密码与核DNA的密码完全相同

9. 糖酵解发生的场所是:()

A细胞基质 B线粒体内膜C线粒体外膜 D线粒体基质

10. 从线粒体内膜和外膜所执行的功能可以推测二者蛋白质的含量:( )

A内膜多于外膜 B外膜多于内膜 C二者相等 D以上都不是

11. 提供合成ATP能量的跨膜质子梯度是发生在()

A 线粒体内膜

B 线粒体外膜

C 叶绿体内膜

D 内质网膜

12. 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耦连的关键装置是:()

A A TP合成酶B细胞色素还原酶C细胞色素氧化酶 D NADH-Q还原酶

四、问答题:

1. 线粒体分为哪几部分,它们的标志酶分别是什么?

2. 蛋白质的转运方式有哪两种?合成蛋白的去向是怎样的?

3.前导肽的特征和作用是什么?

五、名词解释:

1.翻译后转运

2.共翻译转运

第九章内膜系统与蛋白质分选和膜运输

一、名词解释

1. 内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

2. 多聚核糖体(polyribosome)

3. 微粒体(microbody)

4. 信号肽(signal peptide)

5. 初级溶酶体(primary lysosome)

6. 次级溶酶体(secondary lysosome)

7. 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al,SRP)

8. 内体(endosome)

9. 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二、选择题

1. 下述哪种蛋白质的合成与粗面内质网无关:()

A 消化酶

B 抗体蛋白

C 溶酶体蛋白

D 大多数可溶性蛋白

2. 高尔基复合体的小囊泡主要来自:()

A 溶酶体

B 粗面内质网

C 微粒体

D 滑面内质网

3. 高尔基复合体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

A蛋白质合成 B合成脂类

C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 D 参与细胞氧化过程

4. 滑面内质网不具备的功能是:()

A 脂类和固醇类的合成

B 蛋白质及脂类的运输

C 糖原代谢

D 解毒作用

5. 内质网膜的标志酶是:()

A胰酶 B糖基转移酶C葡萄糖-6-磷酸酶 D RNA聚合酶6. 高尔基复合体的特征性酶是:()

A糖基转移酶 B磷酸脂酶C甘露糖苷酶 D NADP酶

7. 蛋白质涉及N—连接寡糖的糖基化作用发生在:()

A 粗面内质网腔内

B 滑面内质网膜上

C 粗面内质网膜上

D 高尔基复合体内

8. 细胞清除衰老破碎的细胞器的作用是:()

A 溶酶体的自噬作用

B 溶酶体的异噬作用

C 胞内消化作用

D 溶酶体的粒溶作用

9. 溶酶体所含的酶的是:()

A 氧化酶

B ATP合成酶

C 糖酵解酶

D 酸性水解酶

10. 溶酶体的水解酶形成磷酸甘露糖标志的受体在:()

A 粗面内质网

B 滑面内质网

C 高尔基内侧网络

D 高尔基外侧网络

11. 异噬作用是指溶酶体消化水解:()

A 吞饮体或吞噬体

B 自噬体

C 残质体

D 自溶体

12. 初级溶酶体内的酶是:()

A 无活性的酸性水解酶

B 有活性的酸性水解酶

C 有活性的中性水解酶D有活性的碱性水解酶

13. 溶酶体在胞内作用的基本形式是:()

A 溶酶体膜破裂释放水解酶

B 溶酶体膜可透出水解酶

C 将被消化的物质转运入溶酶体内

D 初级溶酶体与吞噬或自噬体等结合形成次级溶酶体进行胞内消化

14. 溶酶体酶进行水解作用的最适pH值是:

A 3~4

B 5左右

C 6左右

D 8左右

15. 溶酶体膜的特殊性在于:

A 是单位膜

B 膜含有较多鞘磷脂、膜内侧有较多糖类

C 由磷脂及蛋白质组成

D 膜具有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16. 过氧化物酶体的标志酶是:()

A 氧化酶

B 过氧化氢酶

C 酸性磷酸酶

D 核酸酶

17. 过氧化物酶体的主要功能是:()

A 合成ATP

B 胞内消化作用

C 参与过氧化氢的形成及分解

D 合成蛋白质

18. 溶酶体的磷酸甘露糖为标志的水解酶磷酸化发生在:()

A 滑面内质网

B 粗面内质网

C 高尔基体

D 溶酶体

三、填空题

1. SRP是信号序列识别颗粒,它的三个功能位点是()、()和(),它在内质网上的受体是()。

2. 根据信号肽假说,在无细胞反应体系中加入游离的核糖体、分泌蛋白的mRNA,SRP及其受体,但没有微粒体,则翻译出()的多肽。

3. 根据定位的空间障碍不同,蛋白质的定位运输机制分为()、()和()。

4. 糖蛋白的N-连接糖基化发生在()中,O-连接糖基化发生在()中。

6. COPII被膜小泡介导的蛋白运输方向是(),COPI被膜小泡介导的蛋白运输方向是()。

7. 内质网蛋白的滞留信号序列为()。

8. 溶酶体酶蛋白的合成发生在(),它的糖基化发生在(),磷酸化发生在(),通过位于高尔基体外侧网络的()蛋白进行分选,这种蛋白还存在于()。9. 溶酶体是一种由一层()包裹,内含50多种( ) 酶的膜囊结

构,其标志酶是(),酶的最适pH值在5左右,pH值主要是靠()运输方式把H+泵入溶酶体来维持。

10. 溶酶体有()、()和()三种类型。

11. 核糖体可分为两类,即()和(),前者主要合成

()蛋白,后者主要合成()蛋白。

四、是非题

1. 内膜系统包括了细胞内所有的细胞器。()

2. 内质网不仅在蛋白质和脂类合成上起重要作用,而且是细胞内许多内膜结构

的来源。()

3. 附着核糖体主要合成结构蛋白,而游离核糖体主要合成分泌蛋白。()

4. 信号肽先与细胞基质中SRP结合,再通过SRP与粗面内质网上的SRP受体结

合,从而使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

5. sER上核糖体所合成的蛋白质必须全部进入内质网腔中进行糖基化,然后再运

向高尔基体。()

6. 高尔基复合体的糖基修饰、糖酯形成和多糖合成等功能主要由高尔基中间膜

囊执行。()

7. 溶酶体是膜性细胞器,内含酸性水解酶,其最适pH 值为5左右。()

8. 初级溶酶体是由粗面内质网芽生的运输小泡和内体合并而成。()

9. 溶酶体酶的包裹是由于高尔基中间膜囊上有M6P受体,而溶酶体酶上具有

M6P,形成运输小泡时,溶酶体酶便被包含于其中。()

10. 吞噬性溶酶体的作用底物均是由细胞的吞饮或吞噬而被摄入细胞内的物质。

()

11. 矽肺的产生与溶酶体有关,是由于肺中巨噬细胞溶酶体酶活性过强所致。

()

五、简答题

1. 内质网分为几类?在形态和功能上各有何特点?

2. 新的信号假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 简述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

4. 简述溶酶体发生的M6P途径。

5. 简述分泌小泡的主要类型及它们的运输路线。

6. 溶酶体有何结构特点?其分类如何?溶酶体有何生理功能?

7.如何理解高尔基体的极性?

第十章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

一、名词解释

1. 微管组织中心

2.分子发动机

3.临界浓度

4.踏车

二、选择题

1、细胞骨架系统的化学组分是()

A、多糖

B、脂类

C、蛋白质

D、核酸

2、微管是()

A、中空圆柱状的结构,由13条原纤维包围而成。

B、实心圆柱状的结构,由13条原纤维包围而成。

C、中空圆柱状的结构,由(9+2)条原纤维包围而成。

D、实心圆柱状的结构,由(9+2)条原纤维包围而成。

3、起着微管组织中心作用的是()

A、中心体

B、基本微粒

C、核膜

D、染色体

4、电镜下可见中心粒的每个短筒状小体()

A、由9组二联体微管环状排列而成

B、由9组单联微管环状排列而成

C、由9组三联体微管环状排列而成

D、由9条原纤维排列而成

5、不是由微管组成的结构是()

A、中心粒

B、纺锤体

C、鞭毛

D、染色体

6、微丝的主要成分是()

A、肌动蛋白

B、原肌球蛋白

C、角蛋白

D、肌钙蛋白

7、促进微管聚合的物质是()

A、高浓度的Ca2+

B、Mg2+

C、Fe2+

D、秋水仙素

8、细胞松驰素()

A、不是真菌的代谢产物

B、对微丝解聚无影响

C、与鬼笔环肽作用一致

D、可与微丝末端结合,从而抑制肌动蛋白聚合

9、微丝的功能与下列哪项无关()

A、染色体运动

B、变皱膜运动

C、胞质川流运动

D、变形运动

10、纤毛的结构包含()

A、9束单体微管

B、9束二联体微管

C、9束三联体微管

D、9束二联体微管和2个中央微管

三、填空题

1、细胞骨架由()、()和()组成。

2、影响微管组装的物质有()、()、()和(),能专一抑制微丝形成的物质是()。

3、微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它可以由()形成多聚体。

4、可以作为微管组织中心(MTOC)的结构有(),()和()。

5、微管含有()和()两种蛋白,这两种蛋白以()形式存在。

6、()离子有利于微管装配,()离子有利于微管分解为二聚体,在()℃时有利于微管蛋白二聚体装配成微管,在()℃则解聚为二聚体。

7、纺锤体与染色体运动的密切关系,它是由微管蛋白组装而成,纺锤体微管可分为()、()和()。(参考12章)

8、一般认为,中间纤维在细胞质中起(),并与()定位有关,还在细胞间或组织中起()。

四、问答题

1、叙述微管、微丝的主要功能。

2. 什么是细胞骨架?在细胞内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3. 什么是滑动丝模型。

第十一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一、名词解释

1、核孔复合体

2、动粒

二、单选题

1、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

A、真核生物有内质网,而原核生物无此结构

B、真核生物有核被膜,而原核生物无此结构

C、真核生物有高尔基复合体,而原核生物无此结构

D、真核生物有细胞骨架,而原核生物无此结构

2、核仁的主要成分是()

A、DNA和蛋白质

B、蛋白质、RNA和DNA

C、DNA、RNA

D、RNA和蛋白质

3、核仁的功能是

A、形成rRNA和核糖体前身(大、小亚基)

B、形成mRNA 和tRNA

C、形成tRNA和组蛋白

D、形成rRNA 和DNA

三、填空题

1、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

2、核定位信号都富含()、(),而且一般都含有()。

3、核仁的结构主要由()、()和()三部分组成。

4、核仁的主要成分为()、()和()。

5、核仁的主要功能是()和()。

四、问答题

1、试述核被膜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形成对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什么意义?。

2、什么是分子伴侣?并简述其功能。

3、核基质的有哪些功能?

第12章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

一、名词解释

1.细胞周期(cell cycle)

2.周期蛋白(cyclin)

3.成熟促进因子(maturation promoting factor,MPF)

4.染色体早熟凝集(premature chromosome condensation, PCC)

5.关卡(checkpoint)

6.促后期复合物(anaphase-promoting complex, APC)

二、填空

1.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可以划分为(),(),()和()4个连续时期。2.根据其分裂行为,可将细胞分为三类,分别为()、()、()。3.细胞成熟促进因子中()是一种蛋白激酶,必须和()结合后才有活性。

4.MPF(成熟促进因子)含有两个亚基,其中()为调节亚基,()为催化亚基。

5.人工同步化的方法大致可分()同步化和()同步化。

6.细胞分裂时形成的纺锤体有三种类型的微管,分别为()、()和()。

7.将M期细胞分别与G1期、S期、G2期的细胞融合,它们的染色体分别呈现为()、()和()。

8.裂殖酵母细胞周期的引擎蛋白是()蛋白。

9.中心体在()期开始复制,到达()期,细胞已经含有一对中心体,但两者不分开。到达()期,一对中心体开始分离,移向两极。

10.裂殖酵母Cdc2蛋白第161位Thr的磷酸化是()的作用。

三、选择题

1.细胞周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A.G1期 B.S期 C.G2期 D.M期

2.细胞周期包括()两个主要时期。

A.G1和G2期 B.间期和M期 C.间期和S期 D.M期和G1期3.成熟促进因子是在()合成的。

A.G1期 B.S期 C.G2期 D.M期

4.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向两端移动,主要是靠()的收缩。

A.星微管 B.极微管 C.着丝粒微管 D.游离微管

5.早期的胚胎细胞没有()。

A.S期 B.M期 C.G1+G2期 D.G1期

6.在芽殖酵母中,细胞通过起始点后()

A.DNA开始复制 B.RNA开始转录 C.蛋白质开始合成 D.都不对7.裂殖酵母中的Cdc2基因在芽殖酵母中的同源物是()

A.Cdc2 B.Cdc25 C.Cdc28 D.Cdc20

四、判断

1.中心体的复制独立于染色体的复制。()

2.动植物细胞纺锤体的中心体里都有两个中心粒。()

3.G0细胞是永远失去了分裂能力的细胞。()

4.细胞周期蛋白及其磷酸化状态两者决定一个Cdk蛋白是否具有酶活性。()5.细胞周期中,在G1/S和G2/M处都有检验点。()

五、问答题

1.细胞周期中的三个主要关卡是什么?分别起什么作用?

2.试述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分离及分向两极的机制。

第14章细胞衰老、死亡与癌变

一、名词解释

1.Hayflick界限(Hayflick limitation)

2.细胞凋亡(apoptosis)

3.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

4.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

5.癌基因(oncogene)

二、填空

1.细胞死亡有两种方式:一种为()死亡,另一种为()死亡。前者是受到()而造成的细胞崩溃裂解;后者是细胞在一定的()或()条件下按照自身的程序结束其生存。

2.程序性细胞死亡分为两个阶段:①(),此阶段主要接受指令并决定死亡;②(),此阶段执行一套死亡程序,形成调亡小体,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和降解等。

3.凋亡细胞DNA链的断裂主要发生在(),从而产生()bp整倍数的DNA片段。

4.细胞凋亡的过程在形态学上可分为()、()和()3个阶段。

5.()是指在病毒基因组中存在的能促使细胞无限增殖进而癌变的DNA 序列。

三、选择题

1.凋亡细胞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是()。

A.溶酶体膜和细胞器膜破裂 B.染色质边集,沿核膜分布

C.线粒体嵴消失 D.形成凋亡小体

2.癌细胞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细胞间黏着性增强 B.缺少接触抑制作用

C.对生长因子的需求量上升 D.增殖力下降

3.关于细胞凋亡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细胞凋亡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

B.细胞凋亡受多种因素影响

C.细胞凋亡过程是受基因调控的过程

D.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是细胞结构的全面融解

四、判断

1.通常情况下,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与供体年龄有关。()2.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一般都不会引起细胞的炎症反应。()

3.肿瘤通常是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两者突变后才发生的。()

4.caspase在介导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几乎从不完全降解一种蛋白质。()五、问答题

1.何谓细胞凋亡?它与细胞坏死的区别是什么?

2.何谓癌细胞?癌细胞有哪些生物学特征?

01第一章 细胞概述

第一章细胞概述 一、填空题 1.第一个发现细胞的是英国学者________________,时值___________ 年. 2.1874年荷兰人Leeuwenhoek用自制的显微镜第一次看到了活细胞,即是池塘里的____________和鲑鱼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1665年英国学者胡克发现细胞起,到19世纪40年代的170多年的时间里,关于细胞方面的研究进展不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5.细胞是由______________包围着含有_________________所组成. 6.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原核细__________________. 7.脱去细胞壁的植物、微生物细胞称做________________. 8.由于真核生物具有核膜,所以,其RNA的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是___________进行的;而 原核生物没有核膜,所以RNA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 9.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最主要的差别是:前者具有_________,后者具有____________-. 10.由于发现了______________,有理由推测RNA是最早形成的遗传信息的一级载体. 11.无论是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都具有以下共性: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12.在单细胞向多细胞有机体进化的过程中,最主要的特点是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 13.虽然按重量比计算,脂肪酸分解产生的能量相当于葡萄糖所产能量的______________,但细胞内脂肪酸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14.从分子到细胞的进化过程中,两个主要事件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15.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主要功能有: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16,植物中多糖作为细胞结构成分主要是参与______________的形成。 17.细菌细胞的基因组大约有___________个基因,而人的细胞基因组中约有____________ 能基因。18.从进化的角度看,真核细胞之所以不同于原核细胞,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 19.原核细胞的核是原始状态的核,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体外培养的细胞生长时要发生形态变化,但基本上分为两种类型: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1.构成细胞最基本的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完整的代谢系统。 22没有细胞壁的细胞称为___________,细胞中含有细胞核及其他细胞器的部分称为___________,将细胞内的物质离心后得到的可溶相称为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23.细胞是___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最早于__________年被英国学者____________.发现细胞是由____________包围着_________所组成。__________与__________之间的部分叫细胞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在表面结构上的主要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细胞是___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最早是由英国学者胡克于1665年发现。不过他当时发现的只是来自植物软木组织的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年,德国学者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____________对细胞学的研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是______________. 细胞是物质的,是由有机物____________组装而成。组装细胞的最小单位 叫_______________. 组装的方式有多种,像蛋白质和DNA组装成核小体,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而由葡萄糖合成纤维素或淀粉则是_________________. 细胞有原核和真核之分,而介于两者之间的叫中核生物,其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迄今发现的最小原核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它的结构很简单,_______________是其细胞内惟一的

高中生物 《细胞概述》教案 浙科版必修1

第一节细胞概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阅读细胞学说发现简史,简述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 ②举例说出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 ③进行“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关系”的探究实验,认识细胞 体积一般较小的原因。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细胞学说 三、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实验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细胞概述 一、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 【创设情景】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了解了 生物体都有相同的物质组成,即由元素构成的 化合物。 【提问】那么这些化合物又是怎样构成生物体 呢? 【总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少数病毒等以外,生物体都有细胞构成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细胞的结构 首先来了解一下第一节细胞概述 现在我们先来讨论细胞的发现。 【提问】最早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谁?他是怎 样发现的? 【投影展示】其实,胡克发现的是死细胞的壁, 而不是活的细胞。 【提问】接下来,细胞的研究发展趋势? 【讲述】 两位科学家的理论综合成为:细胞学说的基 础 三位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共同形成了细胞学说: 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 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所有细胞 必定由别的细胞产生的。 因此生物学的研究就有了细胞学。伴随着科学 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显微镜的使用,使细 学生思考、回答: 各种化合物并不是 随机的结合,它们是 有机的组成细胞,再 由细胞构成整个生物 体。 学生阅读课本,总 结回答: 英国科学家胡克, 通过自制的显微镜观 察软木塞,看见许多 小室,命名为细胞。 学生回答:德国, 施莱登研究植物,提 出:所有植物都是由 细胞组成的,细胞是 植物各种功能的基 础。 次年,德国,施旺, 提出:所有动物也是 由细胞组成的。 德国,菲尔肖提出: 所有细胞都必定来自 别的活细胞。 提高学生 查找资料的 能力。 课堂的引 入是由学生 自己完成 的,教师仅 起到组织者 和引导者的 作用,体现 学生在学习 中的主体地 位,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 趣。 培养学生 动手能力和 协作学习的

细胞生物学论文

细胞生物学概述 摘要:细胞生物学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从细胞的整体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等三个层次,(斯。诺。美。A11-走在生物医学的最前沿)以动态的观点,研究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活史和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分支学科之一,主要是从细胞的不同结构层次来研究细胞的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从生命结构层次看,细胞生物学位于分子生物学与发育生物学之间,同它们相互衔接,互相渗透。 英文摘要:Cell biology is to cel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the three levels of the overall level of the sub microscopic level, cells, molecular level (,. Connaught. Beauty. A11- in the forefront of biomedical) from the dynamic point of view,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ells, cell and organelle of the life history and various life activities of the discipline. Cell biology is one of the frontier branch of modern life science, mainly is the basic rule to study cell from different hierarchy of life activities of cells. From the life structure and arrangement,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is located between cell biology molecular biology, their mutual connection, mutual penetration. 关键字:细胞学说显微技术遗传物质 前言: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特殊性决定了个体的特殊性,因此,对细胞的深入研究是揭开生命奥秘、改造生命和征服疾病的关键。在我国基础学科发展规划中,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和生态学并列为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 主体: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是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及生活史的一门科学。现代细胞生物学从显微水平,超微水平和分子水平等不同层次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及生命活动。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分支学科之一,主要是从细胞的不同结构层次来研究细胞的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从生命结构层次看,细胞生物学位于分子生物学与发育生物学之间,同它们相互衔接,互相渗透。一、细胞生物学简史 从研究内容来看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显微水平、超微水平和分子水平。i从时间纵轴来看细胞生物学的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的阶段:

1. 细胞概述

1.细胞概述 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c e l l)构成的。除了病毒、类病毒等是非细胞的生命体以外,其它生命有机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都是细胞。细菌、酵母等微生物是以单细胞的形式存在,而高等动、植物则是由多细胞构成的,如人大约有3 × 1013个细胞,这些细胞组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研究细胞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科学称为细胞生物学(c e l l b i o l o g y)。 1.1细胞的发现及细胞学说的创立 第一个发现细胞的是英国学者胡克(R o r b e r t H o o k e),相隔170多年后,德国植物学家施来登(M a t h i a s S c h l e i d e n)和动物学家施旺(T h e o d o r S ch wa n n)创立了细胞 学说。 1.1.1细胞的发现 细胞的发现得益于光学显微镜的研制和发展。第一台显微镜是荷兰眼镜商詹森(H a n s J a n s s e n)在1604年发明的。 ■1665年,英国的物理学家胡克用自己设计并制造的显微镜观察栎树软木塞切片时发现其中有许多小室,状如蜂窝,称为"c e l l a",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细胞,不过,胡克发现的只是死的细胞壁(图1-1)。胡克的发现对细胞学的建立和发展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其后,生物学家就用"c e l l"一词来描述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 1674年,荷兰布商列文虎克(An t o n v a n L e e u w e n h o e k)为了检查布的质量,亲自磨制透镜,装配了高倍显微镜(300倍左右),并观察到了血细胞、池塘水滴中的原生动物、人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精子,这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完整的活细胞。列文虎克把他的观察结果写信报告给了英国皇家学会,得到英国皇家学会的充分肯定,并很快成为世界知名人士。 1.细胞概述: 问题与思考 1. 胡克和列文虎克发现细胞的动机是不同的,你对此有何感想?(答案) 答:胡克当时的目的只是想弄清楚为什么软木塞吸水后能够膨胀,并且能 够堵塞住暖水瓶中的气体溢出而保温。列文虎克是为了保证售出的布匹质量, 用显微镜检查布匹是否发霉。正是由于他们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以及对事业的责任感才导致细胞的发现。

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2001-2011考研真题

武汉大学2001年细胞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10*2.5) 1、apoptosis body 2、receptor mediated endocytosis 3、lamina 4、nuclease hypersensitive site 5、gap junction 6、hayflick limitation 7、kinetochore 8、molecular chaperones 9、leader peptide 10、dedifferentiation 二、简答题 (8*5) 1. 冰冻断裂术将溶酶体膜撕裂出PS,ES,PF,EF四个面,请绘一简图标明。 2. 医生对心脏已经停止跳动的病人采取电击抢救,请说明其心肌细胞是如何同步启搏的。 3. 为什么凋亡细胞的核DNA电泳图谱呈梯状分布带。而病理坏死细胞却呈弥散状连续分布? 4. 将某动物细胞的体细胞核移植到另一去核的体细胞之中,然后其余实验步骤完全按照动物克隆的方式,问能否培育出一头克隆动物来?为什么? 5. 切取病毒感染马铃薯植株的顶芽进行组织培养,这是大量繁育无毒苗的成功技术。试述其去除病毒的原因。 6. 有人认为既然已经有放大几十万倍的电镜,可以不用光镜了,请反驳这种观点的错误。 7. 出生6个月之内的婴儿可由母乳获得抗病的抗体,试述这些抗体是如何由母亲血液转移到婴儿血液中的。 8. 1999年报道,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将离体的B型血液改造成O型,请解释其原理。 三、问答题(前两题10分,最后一题15分) 1. 概述Cyclin与CDK在细胞周期调控的工作机制及其在各期引起的下游事件。 2. 试述在细胞质中合成的线粒体内膜蛋白及叶绿体类囊体膜蛋白是如何运送到位与装配的。 3. 综述细胞外被中糖蛋白在细胞内合成,组装和运输的全过程及其对于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 武汉大学2002年细胞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10*2.5) 1.nucleosome 2.contact inhibition 3.Telomerase

《细胞生物学》习题集-细胞概述

《细胞生物学》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整理:trichodina 第一部分《细胞概述》填空题 1.年,第一个发现细胞的是英国学者。 2.1874年荷兰人列文虎克Leeuwenhoek采用自制的显微镜第一次观察到了活 细胞,即是池塘里的和鲑鱼的。 3.自17世纪60年代英国学者Hooke发现细胞起,到19世纪40年代的170多 年的时间里,关于细胞方面的研究进展不大,其原因是。 4.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和。 5.细胞是由包围着含有所组成。 6.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原核细胞是。 7.脱去细胞壁的植物、微生物细胞称作。 8.由于真核生物具有核膜,所以,其RNA的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是进行 的;而原核生物没有核膜,所以RNA 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是的。 9.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最主要的差别:前者具有,后者只具 有。 10.由于发现了,有理由推测RNA是最早形成的遗传信息的一级 载体。 11.无论是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都具有以下共性:1), 2),3),4)。12.在单细胞向多细胞有机体进化的过程中,最主要的特点是出 现。 13.虽然按重量比计算,脂肪酸分解产生的能量相当于葡萄糖产能量的倍, 但细胞内脂肪酸的主要作用是。 14.从分子到细胞的进化过程中,两个主要事件是和。 15.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主要功能有1), 2),3)。

16.植物中多糖作为细胞结构成分主要是参与的形成。 17.细菌细胞的基因组大约有个基因,而人的细胞基因组中约有 个功能基因。 18.从进化的角度看,真核细胞之所以不同于原核细胞,主要表现 在。 19.原核细胞的核是原始状态的核,主要表现在。 20.体外培养的细胞生长时要发生形态变化,但基本上分为两种类型 1),2)。 21.构成细胞最基本的要素是,和完整的代谢系统。 22.没有细胞壁的细胞称为,细胞中含有细胞核及其他细胞器的 部分称为,称为将细胞内的物质离心后得到的可溶相称为或。 23.细胞是的基本单位,最早于年被英国学者发 现。细胞是由包围着所组成。与之间的部分叫细胞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在表面结构上的主要差别是。 24.细胞是的基本单位,最早是由英国学者胡克于1665年发现。不过 他当时发现的只是来源于植物软木组织的。1839年,德国学者和提出的对细胞学的研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是。 25.细胞是物质的,是有有机物组装而成。组装的方式有多种,像蛋 白质和DNA组装成核小体,属于组装,而由葡萄糖合成纤维素和淀粉则是组装。 26.细胞有原核和真核之分,而介于两者之间的叫,其主要特点 是。迄今发现的最小原核细胞是,它的结构很简单,是其细胞内唯一的一种细胞器。 27.从结构上看细胞是所组成。细胞质和原生 质的概念是不同的,前者是指,后者则是指。

高中生物 分子与细胞 第一单元 有机体中的细胞 第一章 细胞概述学案 中图版必修1

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第一单元有机体中的细胞第一章细胞概述学案中图版必修1 细胞概述 【基础知识】 一、显微镜的发展与细胞的发现 1、1604年,荷兰人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能将物体放大10140倍,观察到木栓薄片由构成,命名为细胞。 3、1674年,荷兰生物学家制作的显微镜放大倍数达到300倍,观察到了等。 二、细胞学说 1、创立者: 和。 2、主要内容:⑴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构成的;⑵细胞是生物体和的基本单位;⑶细胞只能由而来。 三、细胞和有机体 1、整个生物界的生物可以分为五界: 、、、、。另外,病毒属于特殊的一类生物,没有结构,而且不能进行独立代谢,所以只能生活。 2、细胞是(除外)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等生命现象都是以为基础的。

四、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⑴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形如、衣藻呈且带有。⑵多细胞生物体中,常见的细胞形状有、椭圆形、、扁形、、多角形等,也有的呈不规则形状。 2、大小:⑴世界上最大的细胞是,最小的细胞是。⑵动物植物细胞的体积微生物细胞,高等动物的卵细胞体细胞。 五、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的统一 1、动物细胞:⑴肌肉细胞呈长条形或长梭形,与功能相适应。⑵红细胞呈圆盘形,利于的气体交换。⑶典型的神经细胞,有长的突起,大大提高了的效率。 2、植物细胞⑴植物茎的木纤维细胞呈,起作用。⑵叶表皮的保卫细胞呈,2个细胞围成一个,有利于和等生命活动。 3、细胞的和相统一是有机体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的细胞越明显。六、细胞的观察工具显微镜 1、分辨直径:人类肉眼可见的直径在以上,普通光学显微镜分辨物体直径在以上。 2、光学显微镜的组成及光源:主要由、和组成,通常使用作为光源。 3、显微结构与亚显微结构: 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称为显微结构,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称为亚显微结构。第二章细胞的构成 一、细胞的化学组成

细胞概述

第三章细胞概述 【教学大纲】 1.了解原生质、生物大分子的概念和细胞的化学组成。 2.掌握核酸和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核苷酸和氨基酸)及分子结构和功能。 3.了解细胞的形态和大小。 4.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以及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之间的区别。 【复习纲要】 (一)生物大分子 1.核酸 (1)核酸的化学组成 核苷酸是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而核苷酸则是由三个小分子结合而成的,它们是戊糖、磷酸和含氮碱基。核苷酸共有8种。 组???? 成 组成的核苷酸磷酸戊糖碱基(符号) 磷酸 核糖 腺嘌呤(A)AMP 鸟嘌呤(G)GMP 胞嘧啶(C)CMP 尿嘧啶(U)UMP 脱氧核糖 腺嘌呤(A)dAMP 鸟嘌呤(G)dGMP

胞嘧啶(C)dCMP 胸腺嘧啶 dTMP (T) (2)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 核酸分子是由许多核苷酸聚合而成,它们是通过一个核苷酸戊糖中的第五位碳与另一个核苷酸戊糖中的第三位碳之间形成的磷酸二酯键反复相连而成。 (3)DNA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双螺旋结构模型对DNA分子结构进行了深入描述,反向平行的两条核苷酸链相互螺旋缠绕、两条核苷酸链中相对位置上的碱基互补配对,双螺旋旋距,包含十个碱基对。 DNA是细胞内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它通过自我复制再经细胞分裂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细胞,在细胞中通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将遗传信息表达出来,决定细胞的组成、代谢类型和遗传特征。 (4)RNA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RNA同样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只是种类与DNA不同,它是单链结构。主要有三种:信使RNA(mRNA)、转运RNA(tRNA,)、核糖体RNA(rRNA)。mRNA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tRNA是氨基酸的转运工具。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部分。 2.蛋白质 (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 组成蛋白的氨基酸有20种。氨基酸通式:RCH(NH )COOH。氨基酸是 2

(初试科目) 细胞生物学专业 864-细胞生物学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864] 考试科目名称:细胞生物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细胞生物学基本概述、细胞基本特性及研究方法约30分 细胞膜及物质的跨膜运输约25分 细胞的内膜系统及各细胞器约50分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及其社会联系与信号转导约45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专业英文词语翻译成中文: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细胞生物学基本概述、细胞基本特性及研究方法 考试内容: 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与现状;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细胞的基本概念;原核细胞与古核细胞;真核细胞;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病毒与细胞的关系;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细胞培养、细胞工程与显微操作技术。

考试要求: 1、了解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现状及发展。 2、掌握细胞的基本概念、基本共性及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掌握病毒的基 本分类及特征,理解病毒及其与细胞的关系;掌握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的结构 特征及进化上的关系;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含义。 3、了解和掌握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所使用的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理解细胞组 分的分析方法;掌握细胞培养类型和方法及细胞工程的主要成就。 (二)细胞膜及物质的跨膜运输 考试内容: 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生物膜基本特征与功能;细胞骨架;膜转运蛋白与物质的跨膜运输;离子泵和协同转运;胞吞与胞吐作用。 考试要求: 1、了解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组成与功能等基本知识。 2、掌握物质的跨膜运输的方式、特点、作用机理及生物学意义。 (三)细胞的内膜系统及各细胞器 考试内容: 细胞质基质的涵义与功能;细胞内膜系统及其功能;细胞内蛋白质的分选与膜泡运输;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叶绿体与光合作用;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增殖与起源;微丝与细胞运动;微管及其功能;中间丝;核被膜与核孔复合体;染色质;染色质结构与基因活化;染色体;核仁;核糖体的类型与结构;多聚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 考试要求: 1、掌握细胞质基质的涵义、功能及细胞质基质与胞质溶胶概念;掌握内质网的基本类型、 功能及与基因表达的调控的关系;掌握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态结构和高尔基体的极性特征、膜泡运输的分子机制高尔基体的功能以及它和内质网在功能上关系、高尔基体与细胞内的膜泡运输及内膜系统在结构、功能上的相互关系;掌握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的差异以及后者的功能发生;了解细胞内蛋白质的分选与细胞结构的装配。 2、掌握真核细胞内两种重要的产能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本结构特征与功能机

细胞概述

细胞概述 必修1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细胞概述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阅读细胞学说发现简史,简述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② 举例说出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③进行“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 与细胞体积的关系”的探究实验,认识细胞体积一般较小的原因。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细胞学说三、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实验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新课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细胞概述 一、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 二、细胞的大小、数目、种类 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创设情景】通过第一章的学习 我们了解了生物体都有相同的物质组成,即由元素构成的化合物。【提问】那么这些化合物又是怎样构成生物体呢? 【总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少数病毒等以外,生物体都有细胞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细胞的结构首先来了解一下第一节细胞概述现在我们先来讨论细胞的发现。 【提问】最早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谁?他是怎样发现的?【投影展示】其实,胡克发现的是死细胞的壁,而不是活的细胞。 【提问】接下来,细胞的研究发展趋势? 【讲述】两位科学家的理论综合成为:细胞学说的基础 三位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共同形成了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所有细胞必定由别的细胞产生的。 因此生物学的研究就有了细胞学。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显微镜的使用,使细胞学的研究迅速发展,成为细胞生物学。 【投影展示】各种细胞结构,【提问】比较大象和蚂蚁,它们的细胞体积谁大呢?【讲述】其实,它们的体积大小差不多,只是构成 大象的细胞数目比蚂蚁多。不同的生物体,细胞形态、大小、数目 都不一样,最小的细胞是细菌类的支原体的细胞,最大的是鸵鸟蛋的卵黄,一般来说,细胞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可见细胞的体积一

细胞生物学综述

细胞生物学综述 摘要: 细胞生物学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从细胞的整体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等三个层次,以动态的观点,研究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活史和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本文以细胞生物学简史为起点,接着介绍经济时代细胞生物学的特点,最后结合我国情况介绍了我国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简史特点发展战略 正文: 细胞生物学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从细胞的整体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等三个层次,以动态的观点,研究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活史和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分支学科之一,主要是从细胞的不同结构层次来研究细胞的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从生命结构层次看,细胞生物学位于分子生物学与发育生物学之间,同它们相互衔接,互相渗透。 细胞生物学简史 细胞生物学虽说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学科,从学术思想上却可以追溯到较早的年代。1883年德国胚胎学家W.鲁就阐述过关于遗传和发育的设想。他假定受精卵中包含着所有的遗传物质,后者在卵裂时不是平均地分配到子细胞中,这种不同质的分裂决定子细胞及其后代的命运。德国动物学家魏斯曼发展了这种想法,提出了种质学说,认为裂球的不均等分裂导致了细胞的分化。虽然这些见解都已证明是错误的,但是可以看出细胞生物学所要解决的问题在那时已被提出来了。以后E.B.威尔逊1927年在他的《细胞──在发育和遗传中》的巨著中明确指出: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发育和遗传这些生命现象应当在细胞上研究。1934年,美国遗传学家和胚胎学家T.H.摩尔根在遗传学取得巨大成就之后,在企图融合发育与遗传的《胚胎学与遗传学》一书中写道:“可以设想,各原生质区域在开始时的差异会影响基因的活动,然后基因又反转过来影响原生质,后者就开始一系列新的、相应的反应。这样,我们可以勾画出胚胎各部分的逐步建立和分化。”但在摩尔根的年代,由于细胞学和其他相邻学科还未发生密切的联系,或者说其他学科尚未能在细胞水平上开展关于发育和遗传的研究,所以细胞生物学只能在50年代之后,各方面的条件逐渐成熟了,才得以蓬勃发展。 经济时代下细胞生物学的特点: 一、生物产业推动产业革命,创造新的经济生长点。生物芯片已广泛应用于科研、医疗、农业、食品、环境保护、司法鉴定等领域,将会成为与微电子芯片一样重要的产业;转基因动植物的市场前景广阔,2004 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8100万公顷。 二、推动医学革命,延长人类寿命。20世纪初人类平均寿命约为40多岁左右,抗生素和疫苗的应用、医疗技术的提高和公共卫生观念的提出使人类摆脱了传染病的威胁,人类平均寿命逐渐提高,20世纪末人类平均寿命达到70多岁。

高中生物《细胞概述》的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概述》的教案1.知识目标:①阅读细胞学说发现简史,简述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 ②举例说出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 ③进行“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关系”的探究实验,认识细胞体积一般较小的原因。 1.教学重点:细胞学说 三、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实验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 一、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 二、细胞的大小、数目、种类 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创设情景】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生物体都有相同的物质组成,即由元素构成的化合物。 【提问】那么这些化合物又是怎样构成生物体呢? 【总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少数病毒等以外,生物体都有细胞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细胞的结构 首先来了解一下第一节细胞概述

现在我们先来讨论细胞的发现。 【提问】最早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谁?他是怎样发现的? 【投影展示】其实,胡克发现的是死细胞的壁,而不是活的细胞。 【提问】接下来,细胞的研究发展趋势? 两位科学家的理论综合成为:细胞学说的基础 三位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共同形成了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所有细胞必定由别的细胞产生的。 因此生物学的研究就有了细胞学。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显微镜的使用,使细胞学的研究迅速发展,成为细胞生物学。 【投影展示】各种细胞结构 【提问】比较大象和蚂蚁,它们的细胞体积谁大呢? 【讲述】其实,它们的体积大小差不多,只是构成大象的细胞数目比蚂蚁多。 不同的生物体,细胞形态、大小、数目都不一样,最小的细胞是细菌类的支原体的细胞,最大的是鸵鸟蛋的卵黄,一般来说,细胞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可见细胞的体积一般比较小,以微米为单位。 【提问】为什么细胞的体积总是很小呢?

第一单元细胞的概述及其分子组成第1讲走近细胞[高中复习汇总]

第1讲走近细胞 [考纲要求]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Ⅱ).2.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Ⅰ).3.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考点一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最基本和最大的生命系统分别是[①]细胞和生物圈. (2)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系统这三个层次. (3)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是单细胞生物.最简单的生命形式且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是病毒. (4)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是[②]种群;生态系统是由[③]群落及其所处的无机环境构成的.

3.多角度整合病毒的相关知识 1.判断有关“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叙述 (1)HIV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能支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观点(×) (2)单细胞生物以个体间的团结协作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3)因为细胞具有全能性,所以每个细胞都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4)根毛细胞能完成一切生理功能(×) (5)埃博拉病毒结构简单,仅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2.判断有关“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的叙述 (1)生命系统中最基本和最大的层次分别是细胞和生物圈(√) (2)原子、分子都是一个系统,但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不是生命系统(√) (3)一个酵母菌与一个西瓜所属的生命系统层次相同(×)

(4)池塘中的水、阳光等也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 (5)一个大肠杆菌既可对应于细胞层次,又可对应于个体层次(√) (6)病毒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结构层次(×) (7)并非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如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据图分析病毒的结构和特点 (1)HIV和T2噬菌体分别主要由什么成分组成?这些成分的合成场所在哪里? 提示HIV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T2噬菌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这些成分都是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和相关结构合成的. (2)HIV比T2噬菌体的变异性更大,原因是什么? 提示HIV的遗传物质RNA是单链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

纳他霉素概述

纳他霉素概述

————————————————————————————————作者:————————————————————————————————日期: ?

第一章纳他霉素概述 纳他霉素早在1955年被Struyk等人发现,他们从南非纳他州的土壤中分离到的纳塔尔链霉菌(Streptomyces natalensis)培养液中分离出了一种新的抗真菌物质,当时称为Pimaricin(匹马菌素);4年后美国人Burns等从土壤中分离到了一株恰塔努加链霉菌Streptomyces chattanoogensis,并从其培养物中分离到了Tennecetin(田纳西菌素)。此后的研究证明匹马菌素和田纳西菌素为同一物质,并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统一命名为纳他霉素(Natamycin)。 第一节纳他霉素的性质 一、纳他霉素的分子结构 纳他霉素为四烯大环内酯,四烯系统呈全 顺式,内酯环上C9-C13部位为半缩醛结构, 含有一个由糖苷键连接的碳水化合物基团,即 氨基二脱氧甘露糖(Mycosamine)。其化学 结构式如图1-1所示。纳他霉素是两性物质, 分子中含有一个碱性基团和一个酸性基团,其 电离常数pKa值分别为8.35和4.6,等电点 为6.5,熔点为280℃。纳他霉素存在两种构型: 烯醇式和酮式,这就使得其难溶于多种溶剂。 图1-1纳他霉素的分子结构 二、纳他霉素的理化性质 纳他霉素是一种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真菌物 质,呈白色或乳白色结晶粉末,含3个结晶水, 几乎无臭无味。分子式为C33H47NO13,分子量 为665.75。纳他霉素的紫外光谱如图1-2所显 示,分别在290nm、303nm、318nm处有强吸 收峰,280nm处有峰肩,220nm处有宽峰。 由于纳他霉素含有四烯环,因此在280~320nm 之间出现吸收峰,而在220nm的最大吸收是由 于纳他霉素含有发色团。纳他霉素的四烯发色 团给分子一种高不饱和特性,可与溴和含活性 氧的化合物如高锰酸钾、高硫酸盐及过氧化物 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它以环氧族形式保持弱氧化性,纳他霉素在冰醋酸中用热的碘化物处理后会析出碘。纳他霉素酸解可以释放出海藻糖氨,内酯可以通过图1-2 纳他霉素的紫外光谱 碱水解作用皂化。纳他霉素在水中或低级醇中的溶解性 随着pH的降低或升高而增加,中性时溶解度最低,而在pH低于3或高于9时溶解度增大。 纳他霉素在各种常见溶剂中的溶解度如表1-1所示。 表1-1 纳他霉素的溶解度 溶剂溶解度%

第一章 植物细胞

第一章植物细胞 第一节细胞概述 一、细胞的发现及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1665年R o b e r t H o o k e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软木薄片,发现了蜂窝状的小格子“C e l l”。 细胞学说: 1.动物和植物组织均由细胞构成 2.所有细胞均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来 3.卵和精子都是细胞 4.一个细胞可以分裂形成组织 二、细胞的基本概念 细胞的概念:细胞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生命活动的功能单位。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特征:细胞壁、质体和大液泡。 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四、真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特征 (一)细胞的大小和形状 细胞大小: (1)一般大小:种子植物分生组织的细胞5-25μm;分化成长的细胞15-65μm。 (2)最大的:苎麻纤维细胞的长度可达620m m。 细胞的形状多种多样,和功能相关。 第二节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 (1)原生质:构成原生质体的主要物质称为原生质。是细胞中的生活物质。是细胞中组成成分的名称。 (2)原生质体:由原生质特化而来,构成生活细胞中除细胞壁以外所包含的各部分,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 胞核。是细胞中结构的名称。

一、原生质的基本化学组成(课外自习) 水,无机盐,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脂类等化合物组成 具有一定弹性和黏度的,半透明,不均一的亲水胶体,比重略大于水 第三节细胞的外被结构——细胞壁与细胞膜 一、细胞壁 包围在原生质体外的坚韧外壳 保护、支持作用 吸收、蒸腾、运输、分泌 细胞识别 参与细胞生长调控 (一)细胞壁的分层 胞间层内 初生壁 次生壁(三层)外 1.胞间层 是由相邻的两个细胞向外分泌的果胶物质构成的。 处于细胞之间,主要成分果胶质。含酶,可使细胞互相分离。 功能:粘连细胞。 2.初生壁: 是新细胞最初产生的壁层,也是细胞生长增大体积时所形成的壁层,是由邻接的细胞分别在胞间层两面沉积壁物质而成。 位于胞间层之内,主要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 大多数生活的植物细胞的壁只有胞间层和初生壁。 功能:是原生质体基本的保护和支撑结构。 3.次生壁: 位于初生壁之内,细胞停止生长后形成的壁层,构成次生壁的物质以纤维素为主,但还有木质或木栓质等其他物质。大部分具有次生壁的细胞,在成熟时原生质体已死亡, 少数细胞具有次生壁,如纤维、石细胞、导管、管胞、木栓细胞等。 功能:细胞停止生长后形成的,较强的机械支持作用。 (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和超微结构 构架:纤维素 衬质:多糖、水和蛋白质 物质结合进基质称为内镶,在外表的称为复饰 (三)细胞壁的生长和特化 壁的生长:初生壁以填充方式进行(增大面积),次生壁以附加方式进行(增加厚度)。 有些细胞由于在植物体中担负的功能不同,原生质常分泌一些性质不同的物质,增加到细胞壁中,或存在于细胞壁的外表面,使细胞壁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功能发生变化。常见特化有:木化角化栓化矿化 (1)木质化 木质化:指木质素渗透到细胞壁中,加大细胞壁的硬度,增强细胞的支持力量。 如纤维、导管、管胞 (2)角质化 角化:是指细胞外壁被角质所渗透,在外表形成膜,为脂类化合物,不透水,但可透光。如叶表皮外表的角质膜

细胞生物学复习要点

<<细胞生物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了解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目前研究的一些重大的研究问题 2、简要概述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3、从细胞学发展简史中,你如何认识细胞学说建立的重要意义? 4、了解细胞生物学分支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细胞基本知识概要 1、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细胞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试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特征?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1细胞形态的基本观察方法有那些其作用是什么? 2举出3-4种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它们的作用。 3细胞工程包括那些方面的技术? 4简述细胞(组织)培养方法的主要步骤及其应用。 5 名词:原代培养,原代细胞,细胞系,细胞株,克隆,组织培养,细胞拆合,细胞融合,非细胞体系 第四章细胞质膜 1、生物膜的结构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 2、生物膜的化学组成成分是什么,其中膜蛋白有几种类型? 3、什么是膜的不对称性?膜结构不对称性有何生生物学意义? 4、膜的流动性的生理意义何在? 5、以血红细胞为例谈谈膜骨架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6、用什么方法分离膜蛋白,如何获得有功能活性的膜蛋白? 7、什么是荧光漂白技术及其作用 8、名词解释:细胞膜与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血影,脂质体,脂筏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1、阐述小分子物质跨膜运动的三种方式:简单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比 较它们的特点及生物学意义。 2、生物细胞内外离子的浓度不同,生物体通过什么机制维持细胞内外的离子浓 度差的?请举例说明。 3、简述大分子物质的运输类型及特点? 4、简述膜转运蛋白的类型及其特点? 5、比较P-型离子泵,V-型质子泵,F-型质子泵, ABC超家族 6、简述肌细胞是怎样维持细胞质基质中较低的Ca离子浓度? 7、名称解释:ATP驱动泵、协同运输、反向协同运输、胞饮泡与吞噬泡 第七章真核细胞内膜系统,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1、什么是细胞质基质,试述它的结构组成、特点及其生理功能的关系? 2、比较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第一章 细胞概述 章末整合提升 学案(含答案)

第一章细胞概述章末整合提升学案(含答 案) 章末整合提升章末整合提升突破1细胞学说.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关系1细胞学说的创立1创立过程2意义使千变万化的生物界通过具有细胞结构这个共同的特征而统一起来。 证明了生物彼此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从而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唯物主义基础。 被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中,最重要的意义是证明了生物彼此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2生物活动与细胞的关系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1单细胞生物个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一个细胞就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3病毒虽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其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突破体验1多细胞生物生命活动的完成所不依赖的是A每个细胞无需分工,都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B以细胞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C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发

育D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和变异答案A解析A 项中每个细胞有分工合作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引起艾滋病和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体均无细胞结构,其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B绿藻.变形虫.酵母菌.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只靠一个细胞就可以完成摄食.运动.分裂.应激性等多种生命活动C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完成均需要多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D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中参与下完成的答案A解析A项,病毒虽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寄生在细胞中,并利用细胞的结构和物质生存,故其生命活动与细胞有关。 突破2对非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的认识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主要是由核酸和蛋白质分子组成的生物,且都有严整的结构。 2病毒的生活方式为寄生生活,病毒一旦离开活细胞,不再有任何生命活动。所以病毒的培养必须利用活细胞,不能利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来培养。 3病毒对寄主细胞的危害,主要靠其增殖活动破坏细胞的结构,使细胞功能丧失。如乙肝病毒破坏肝细胞;脊髓灰质炎病毒破坏脊髓灰质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导致小儿麻痹症;HIV破坏T淋巴细胞,使人丧失免疫功能。 突破体验3下列选项中属于高致病禽流感病毒H5N1和SARS 病毒的共同特征的是A基本组成物质都有蛋白质和核酸B它们都

细胞色素P450

细胞色素P450概述 摘要:细胞色素p450【1】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类含血红素和硫羟基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50KD,在波长450nm处有最大吸收峰。实际上,P450是属于血红蛋白类酶也是一类氧化酶,在原核生物中,游离于胞质中,为一种可溶性蛋白;真核生物中,作为一种膜结合蛋白,主要分布在内质网和线粒体内膜上。其参与内源物质的代谢与外源物质的转化,细胞色素p450的末端氧化功能使其在碳同化、激素合成、外源物质降解、前致癌物的活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潜在的经济价值【2】。 关键词:细胞色素P450 结构与功能分子进化 1分子进化 分子进化包括自然界中自主发生的多种情况,如基因突变,基因倍增,基因转座与整合,外显子的重排,当病毒与细菌感染导致宿主的基因发生改变,一旦基因发生可遗传的变化,其编码的蛋白也将受到影响,在长期的自然进化中,适应性的蛋白最终得到保存,其中的核心部位具有进化保守性,如一些酶的催化活性基团以及关键的核心位点,除此之外,蛋白与蛋白之间相互作用,其中的反应交界面也是在长期的进化中产生相互的影响,其识别机制与反应特点都是在适应的过程中得到保存。在自然条件下以外,通过人工方法加速分子进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应用的手段,例如点突变技术,易错PCR,交错延伸技术,DNA改组技术等都能快速的实现分子进化从而改变蛋白的特性来满足所需要的要求。 1 细胞色素p450的分布 细胞色素P45的分布【3】存在于不同的生物如细菌、真菌、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等(详细见表格1)和生物的不同组织中。真菌P450可归为4个集团,植物P450可以分为4个集团,其中脊椎动物肝脏中细胞色素 P450含量最丰富,细胞色素P450主要分布于外源物进入体内必经的组织器官,构成外源物进入体内的第一道防线,如在哺乳动物中,它主要分布于皮肤、大脑、肺、胃肠道、肝脏、肾脏、肾上腺、睾丸、胎盘、黄体、主动脉、血小板和巨噬细胞等,高等植物的细胞色素P450分布在质膜、微粒体和高尔基体等处。除此之外对细胞色素P450与其他物质形成融合蛋白的研究也有所进展,由此可以揭示细胞色素P450在进化方面表现【4】(详细情况见图2)。 2.1 细胞色素p450的结构与反应特点 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之间的一级结构差异较大,但空间结构却有着较大的相似性,含有由含铁血红素和半胱氨酸组成的活性中心。Dai R,pincus MR等人建立了鼠细胞色素P4502B1的分子模型。该模型建立在对P450II家族成员中P450-BM3的结构研究以及P450cam 和P450terp保守的核心序列的研究的基础上,综合了P450II家族五个成员的氨基酸序列并用二级结构预测的方法对其进行调整,最后采用分子动力学、热平衡及能量最小化等方法对模型进行了优化。该模型认为分子中的F-G LOOP结构不仅具有将分子锚定于膜上的功能,而且提供了疏水性底物进入P450活性位点的通道。疏水性的底物结合区使其易与疏水性的底物作用,而该部位酸性Glu-105 的存在可解释该分子易于与带正电荷的底物甲基苯异丙基苄胺反应因此,该模型成功地解释P450与膜连接机制及其底物特异性。 通常P450有4个β折叠,13个α - 螺旋,其中β5是可变的。核心区域较保守,由D、E、I、J、K和L 6个α螺旋组成。螺旋I包含高度保守的苏氨酸,N- 端有酸性氨基酸残基,位于活性中心吡咯环的上方。螺旋K含非常保守的E- X - X - R,可能起稳定核心结构的作用,位于血红素近侧。螺旋L构成血红素结合区的一个部分,有两套结构保守的β- 折叠, 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