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限位器对双层隔振装置抗冲击性能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隔震技术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

隔震技术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

隔震技术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目录一、内容概述 (2)1. 研究背景和意义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3. 研究目的与任务 (5)二、隔震技术概述 (6)1. 隔震技术的定义 (6)2. 隔震技术的发展历程 (7)3. 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 (8)三、隔震技术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9)1. 隔震技术在建筑中应用的方式 (10)2. 隔震技术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分析 (11)3. 隔震技术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提升效果 (13)四、隔震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14)1. 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15)2. 隔震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步骤 (16)3. 隔震技术与建筑结构的融合策略 (17)五、隔震技术实际效果分析 (19)1. 实验设计与实施 (20)2. 实验数据收集与处理 (21)3. 实验结果分析 (22)4. 隔震技术的实际效果评估 (23)六、案例分析 (25)1. 案例选取与介绍 (26)2. 案例分析过程 (26)3. 案例分析结果及启示 (28)七、隔震技术的未来发展与应用前景 (29)1. 隔震技术的研究方向 (31)2. 隔震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32)3. 隔震技术的应用前景展望及社会价值体现 (33)八、结论与建议 (34)1. 研究结论总结 (36)2. 对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37)一、内容概述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隔震技术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具体影响。

通过系统性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全面评估隔震技术在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方面的作用。

研究内容涵盖隔震技术的原理基础、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效果评估方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

首先,我们将详细介绍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包括基础隔震、层间隔震和混合隔震等,使读者对隔震技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其次,结合具体案例,分析隔震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包括在不同地震烈度区、不同类型建筑中的适用性和优势。

再者,通过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评估隔震技术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具体影响,包括抗震设防指标、损伤指数、破坏机制等方面的变化。

减震分析报告

减震分析报告

减震分析报告1. 引言减震是指通过加装减震装置或改变结构的方式,减少震动对建筑物或设备的影响。

在工程设计中,减震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结构在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中的性能,并提供建议改善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本报告旨在对减震分析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2. 减震分析方法2.1 筛选减震装置在减震分析中,首先需要筛选适合的减震装置。

减震装置可以分为被动减震装置和主动减震装置两大类。

被动减震装置包括摩擦式减震器、黏滞阻尼器等,而主动减震装置则包括液压减震器、弹簧减震器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减震装置有助于提高建筑物或设备的抗震性能。

2.2 模型建立建立减震分析的模型是减震分析的关键步骤。

在模型建立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结构的几何形状、材料的性质以及减震装置的参数等。

现代软件如ANSYS、ABAQUS等可以帮助工程师建立精确的模型,并进行减震分析。

2.3 地震动输入在进行减震分析时,需要输入地震动的信息。

地震动包括地震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参数。

通常,可以通过历史地震数据或地震监测数据来获取地震动信息,然后将其输入到减震分析模型中进行分析。

2.4 减震分析减震分析是根据模型和地震动输入进行的数值分析。

通过分析结构在地震中的响应,可以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以及减震装置的效果。

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时程分析、频谱分析和模态分析等。

3. 减震分析结果根据减震分析,可以获得结构在地震中的动力响应,包括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曲线图和表格的形式进行展示。

根据减震分析结果,可以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4. 结论通过减震分析,可以评估结构在地震中的性能,并提供改善结构抗震性能的建议。

在实际工程中,减震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它可以帮助工程师选择合适的减震装置,并提供理论依据来优化结构设计。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减震分析的方法和工具也会不断提升,为工程师提供更准确、可靠的减震分析结果。

超高层隔震建筑物结构设计技术探析

超高层隔震建筑物结构设计技术探析

超高层隔震建筑物结构设计技术探析一、隔震技术的原理隔震技术是指通过在建筑结构中设置隔震设备,将建筑主体与地基、地面进行隔离,从而降低地震作用对建筑物的影响。

隔震设备通常采用弹簧、减震器等材料制成,通过其自身的弹性和阻尼特性,将地震作用的能量消散,从而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隔震技术的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隔离、消能、减震”。

二、隔震技术的应用隔震技术在超高层建筑物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隔离层:在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通常设置一个或多个隔离层,将上部结构与下部地基进行隔离。

这样一来,当地震发生时,地震波传递到建筑结构中的能量将得到有效消减,从而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作用。

2. 高阻尼减震器:高阻尼减震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抵抗地震力的结构减震装置,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高效的阻尼材料将地震能量吸收消散,减小结构的振动幅度和加速度,从而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3. 地震隔离基础:超高层建筑物的地震隔离基础是一种新型的基础结构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在地基与建筑物结构之间设置隔震层,通过隔震层的弹性和阻尼特性减小地震波对建筑物的传递。

三、超高层隔震建筑物的设计要点在超高层隔震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隔震层的设置:在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需要合理设置隔震层,包括对隔震耗能器、隔震支座或其他隔震装置的位置、数量和材料等进行合理规划。

2. 结构整体性能:在超高层隔震建筑物的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整体性能,包括结构的刚度、强度、耐震性等方面,确保在使用不同类型的隔震装置时,结构整体性能得到充分保证。

3. 地震动响应分析:在超高层隔震建筑物的设计中,需要进行地震动响应分析,包括考虑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特性、位移响应等,以此为基础进行隔震设计。

4. 施工和维护:超高层隔震建筑物的设计还需考虑建筑物的施工和维护问题,包括隔震装置的安装、调试和日常维护等,确保隔震装置的正常运行。

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关键问题的探究

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关键问题的探究

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关键问题的探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现代城市的新地标。

高层建筑所面临的地震风险也在增加,高层建筑的结构隔震设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探究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的关键问题。

在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中,地震荷载的确定是一个关键问题。

地震荷载是指地震作用在建筑结构上的力量,其大小和方向对于结构的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确定地震荷载时,需要考虑到建筑所处的地震烈度、建筑的柔度以及地基条件等因素。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等效静力法、动力时程分析法和谱分析法等。

隔震装置的选择也是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隔震装置可以将地震能量转化为结构的振动能量,从而减小地震对建筑的影响。

目前常用的隔震装置有橡胶隔震器、液体隔震器和钢板隔震器等。

选择合适的隔震装置需要考虑结构的刚度、质量以及地震荷载等因素。

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中的地基效应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地基效应是指地震波在穿过地基时所引起的变形和反射现象。

地基的刚度和阻尼特性会影响地震波的传播和结构的响应。

在隔震设计中需要考虑地基的特性,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地基效应对结构的影响。

常见的地基改良方法有加固地基、增加地基的阻尼特性以及采用减震支座等。

结构的耐震性能评估也是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耐震性能评估是指对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程度进行评估,以确定结构的安全性。

目前常用的评估方法有弹性分析法和非线性分析法等。

结构的耐震性能评估不仅可以帮助设计人员确定结构的合理抗震措施,还可以为建筑的使用者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

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涉及到地震荷载的确定、隔震装置的选择、地基效应的考虑以及结构的耐震性能评估等关键问题。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问题,才能设计出更加安全可靠的高层建筑结构,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的研究和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框架结构双层隔震可行性探究

框架结构双层隔震可行性探究

框架结构双层隔震可行性探究作者:孙权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2016年第21期孙权(武汉工程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3)摘要:随着建筑工艺的完善以及建筑水平的提高,现在建筑施工中大量采用橡胶支座基础隔震。

但由于楼层高度的不断提高,现有的基础隔震逐渐难以满足结构的抗震要求,所以文章提出双层隔震的设想。

双层隔震,采用在原有基础隔震的基础上,于楼层中间再添加一层橡胶隔震支座,以达到进一步削减地震的破坏作用。

文中采用三种模型:无隔震结构模型、基础隔震结构模型、双层隔震模型,分别施加同一地震荷载,比较三种模型的反应,对双层隔震的效果进行分析。

经过对比研究发现,采用双层隔震的结构在抗震性能上明显优越于基础隔震结构,其性能优化相当于无隔震结构添加基础隔震后的性能提升,适宜广泛推广。

关键词:抗震;基础隔震;双层隔震;橡胶支座中图分类号:TU352.1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6.21.0460引言地震作为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往往会造成极其重大的灾害。

在近几年,地质灾害更是频繁发生,已经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

现行的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结构构件必须符合“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要求,因此必须要求结构构件拥有一定的承载力和塑性变形能力。

因而,在遭遇大地震或特大罕遇地震时,按照传统抗震设计方法很可能由于不具备自我调节的能力而无法满足安全上的要求,进而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因此,在全世界范围内,隔震设计方法被称为更为安全有效的抗震方法。

隔震理论的基本理论,是通过在建筑物底部或某一层中加入可靠且水平刚度较小的隔震层,从而达到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以避免共振的目的。

整个结构的水平变形绝大部分集中在隔震层,并通过隔震层的阻尼器来吸收地震传入上部结构的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提高建筑的可靠性,达到预期的防震要求。

传统的依靠建筑物本身的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和塑形变性能力来抵抗地震作用和吸收地震能量这种抗震方式与设置基础隔震装置相比,通过设置隔震装置使隔震层发生较大相对位移从而阻隔地震能量向上传递,可以有效减少地震的破坏作用。

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关键问题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关键问题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关键问题分析隔震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是目前保障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结构的安全和稳定的先进技术手段之一。

因此,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隔震技术的应用已成为设计师们必须关注的一项关键问题。

下文将从建筑物隔震原理、材料、模型试验、设计标准等方面,对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

建筑物隔震原理建筑物隔震,是针对地震发生时,建筑物所受到的地震力和震动损伤情况进行控制的技术手段。

隔震技术要求在建筑物与地基之间增设隔震位移层,利用此层的变形吸收地震力,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在设计隔震结构时,需确定设计响应谱和弹性周期值,并采用阻尼器、弹簧双重结构等隔震减震系统,来有效降低地震影响。

材料制作隔震材料是设计隔震建筑的一个重要问题。

隔震材料应当具有良好的抵御震动性能,并能耐受非惯性荷载。

通常,设计师选择高性能弹性材料进行隔震设计。

目前,常用于隔震设备和隔震层的材料主要有多个聚合物发泡塑料、橡胶等材料。

模型试验模型试验是设计隔震建筑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隔震结构设计过程中,通过模型试验分析建筑物的变形特性,再根据实验结果进行修改。

通过建筑物模拟,能全面了解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反应。

还能分析建筑物在不同震度条件下的变形情况,为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设计标准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标准,是指在进行高层建筑隔震设计时,根据建筑物结构特点、地理位置、地震活动等因素,制订出的设计标准。

隔震结构设计需按照国家标准GB50011-2010《地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同时,设计师还需考虑其他地震设计标准,如美国地震设计先进指南、欧盟Tac 2007标准等,以确保隔震结构设计的科学合理。

综上所述,针对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的问题,需要结合原理、材料、模型试验、设计标准等多个方面进行策划和设计。

待建筑完成后,需进一步进行地震模型试验,以保障建筑物在发生地震的情况下,具有较强的耐震能力和抗震性能。

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关键问题的探究

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关键问题的探究

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关键问题的探究高层建筑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标志之一,而隔震设计是确保高层建筑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措施。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环境安全的要求不断提升,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的关键问题也日益突显。

本文将从地震影响因素、隔震设计方法和关键问题三个方面对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的关键问题进行探究。

一、地震影响因素地震是自然界的一种常见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高层建筑处于地震影响较大的地区,因此地震影响因素对隔震设计至关重要。

1.地震震级: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能量大小的指标,通过地震震级可以初步估计地震对高层建筑的影响程度。

在隔震设计中,需要根据地震震级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隔震体系。

2.地震波传播:地震波是地震能量传播的载体,其传播路径和传播方式直接影响地震对高层建筑的作用力。

不同类型的地震波对建筑结构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对地震波的特性进行研究,根据地震波参数进行隔震设计。

3.地震频率特性:地震频率特性是指地震波中各频率分量的能量分布情况。

建筑结构的固有频率与地震频率特性相匹配时,地震能量易于对建筑结构造成破坏。

在隔震设计中,需要合理选择隔震频率,使其与地震频率特性不相匹配,从而降低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力。

二、隔震设计方法隔震设计是通过将建筑与地基之间设置隔震装置,以降低地震荷载对建筑造成的破坏。

隔震设计方法主要包括隔震基础、隔震结构和隔震设备三方面。

1.隔震基础:隔震基础是建筑与地基之间的连接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传递和分散地震能量。

常用的隔震基础有橡胶隔震支座、钢球隔震支座和液体隔震支座等。

合理选择隔震基础对于隔震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2.隔震结构:隔震结构是指将建筑与隔震基础连接的结构部分。

常用的隔震结构包括弹性支撑、液体阻尼器和摆锤减震等。

隔震结构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的特点和地震影响因素进行合理组合,从而提高隔震效果。

3.隔震设备:隔震设备是指用于监测和调节隔震系统运行状态的设备。

橡胶隔震支座力学性能及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

橡胶隔震支座力学性能及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

橡胶隔震支座力学性能及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地震活动的日益频繁和建筑物对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隔震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抗震措施,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橡胶隔震支座作为一种重要的隔震装置,其优良的隔震性能和稳定的力学特性,使得它在隔震结构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橡胶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以及其在隔震结构中的地震反应分析。

本文首先将对橡胶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进行全面的研究,包括其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延伸率等基本力学指标的分析和测试。

通过对这些力学性能的深入了解,可以为隔震结构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将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橡胶隔震支座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进行详细的分析。

通过构建隔震结构的数值模型,模拟地震波的传播和隔震支座的动态响应,可以深入了解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状态和变形情况。

同时,通过实验验证,可以确保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根据分析结果,对橡胶隔震支座的隔震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这些建议不仅有助于提高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还可以为未来的隔震技术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本文将全面深入地研究橡胶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及其在隔震结构中的地震反应,以期为隔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橡胶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分析橡胶隔震支座作为一种重要的隔震装置,其力学性能对于隔震结构的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章节将对橡胶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进行详细的分析。

橡胶隔震支座的主要材料是橡胶,其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恢复性。

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橡胶能够发生形变并吸收能量,当外力撤去后,橡胶能够迅速恢复到原始状态。

这种特性使得橡胶隔震支座在地震时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减少对上部结构的冲击。

橡胶隔震支座在垂直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压缩性能。

当上部结构受到垂直压力时,橡胶隔震支座能够发生一定程度的压缩形变,从而分散和吸收压力。

这种压缩性能使得橡胶隔震支座能够适应不同的地面条件和上部结构重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年 1 月 01 2







第6 期
文章 编号 : 0 6 15 (0 0 .0 20 10 .3 52 1)60 7 —4 1
弹 性 限位 器 对 双层 隔振 装 置 抗 冲 击性 能影 响分析
马炳杰 ,沈建平 ,王 志刚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第七一一研究所,上海 2 0 9 00 0)
Th r f r , i l c m e tr s it r h u d b s d i r e o l tt e r lt e y lr e d s lc me twi o ta c lr t n e e o e d s a e n e t c o s s o l e u e n o d rt i h e ai l a g ip a e n t u c ee a i p r mi v h o r s o s n r a i g n t i e i,t e d u l— tg i r t n io ai n s se i r s a c e ,d s lc me tr srco s i e p n e ic e s .I h s t ss h o b e sa e v b a i s lt y t m s e e r h d i a e n e tit r s n h o o p
摘 要: 对于采用 隔振 装置的设备 , 在一定冲击作用 下, 设备 的相对位 移响应较大 , 可能超过 了设备外接 管路的变 形能力 , 甚至超过 了隔振器 本身的变形范 围。因此 , 在保证 设备 加速 度响应的前提下 , 须在隔振装 置中使 用限位 器 以
限制设备和隔振器 的最大相对位移 。以带有弹性某双层隔振装置 的设备为研究对象 , 以非线性 弹簧 单元模拟 限位器 ,
(t ns d a) ni l inmo nig efr n es i u sd Fn l , g icn n ls nismmai d s f es n p o oa o u t r ma c s se . iay a i f at o c i i a g s t np o id c l s ni c u o su re. z
采用直接积分法计算并分析上 、 下层限位器 本身 以及 上、 下层 限位器参数 ( 刚度、 间隙) 的变 化对 隔振装置 的影 响, 最后
得 出有 意 义 的 结 论 并用 于指 导设 计 。
关键词: 振动与波 ; 弹性限位器; 双层 隔振装置 ; 刚度;间隙; 抗冲击性能;
中图分类号: 6 ., K4 1 U642 T 2 . 4 文献标识码: A DO 编码 :03 6/i n10 .3 52 1.60 6 I 1 . 9 .s. 6 15 0 1 .1 9 js 0 0
Ke r s: i r t n a dwa e; l sii i lc me t e tit r; o b e sa e v b a in io ai n s se ; t n s y wo d v b ai n v e a t t d s a e n sr o d u l—t g i r t lto y t m s f e s; o cy p r c o s i
MA Bn -e H N a -i ,W NG Z i ag i j ,S E J n n gi i p g A h- n g
( eerhIstt SC hn h i2 0 9 ,C ia) 7 R sac tue 1 1 n i ,C I ,S a g a 0 0 0 hn
Afe t f s l c me t srco n S o k Re it n eP ro m a c f c p a e n tit ro h c ssa c e f r n e o Di Re
o u l—tg b ainIo ain S se f Do b e sa eVir t s lt y tm o o
g p; h c ssa c e f r a c a s o k r itn ep ro n e e m
船 舶 设备 在 使 用 期 间 , 常会 受 到 冲击 作 用 并 经 可 能 发 生振 动 , 大 数 多动 力 机械 设 备 都采 用 了隔 故 振 装 置 。 由于 隔振 性 能 的 要求 , 隔振 装 置 的 固有 频
Ab ta t W i eg v n s o k a t n , h i l c me t e p n eo ee u p n t ir to s l in m o n i g sr c : t t i e h c c i s t ed s a e n s o s f q i me t h v b ai n io a o u t h h o p r h t wi t n ma x e d t e d f r t n l t o u sd i ei e , n v n e c e e o ai n l t o o a o s t e ev s y e c e h e o ma i i s fo t i e p p l s a d e e x e d t d f r t i s fi lt r ms l e . o mi n he m o mi s h
smu a e t o l e r p i g , h h c e p n e s n l z d u i g d r c t g a me h d a d t e a e t fp r me e s i ltd wi n n i a rn s t es o k r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s o s si ay e sn ie ti e r l t o , n f cso a a t r h n s a n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