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2篇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2篇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2篇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2篇

第一篇

一、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600份,回收3574份,其中有效问卷3560份,有效率99.6%。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结合实地调研、电话访谈和资料文献查阅,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具有以下十个方面的特征及问题。

(一)从业者表现年龄低、学历低的“双低”现象被调查者中,年龄

在35周岁以下的占到95%,其中25岁以下17.5%,这些从业者承担了

从中层管理到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制作等几乎所有环节,是

当前行业的中坚力量,年轻、精力旺盛、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是

他们的优势,成家有孩子的比例不大也有利于承担较为繁重辛苦的工作,但另一方面的制约因素是普遍学历层次不高。大专学历、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35%、59.2%、2%,还有3.8%的从

业者没有学历证明,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来自于社会大学”。调查

发现,以民族文化资源为特色的贵州,部分景区管理人员中,具有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文化的比例分别是11.3%、32.4%、30.5%、15.5%、10.%,较之十年前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1.2%2的情况

有所好转,但仍然无法满足产业向高水平发展的需要。广西从事文化

产业人员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占广西文化产业从业人数的1.7%,

大学学历人员占30.2%,现有人才整体素质与北部湾经济区飞速发展的势头不相适合,专业技术人才结构不合理趋势日益突显。3文化创意产业事实上是一个准入门槛极大的行业,对从业者的审美水平、艺术创

造力、个人才华和综合素质的要求非常高,“唯学历论”固然不可取,但没有经过更高层次、系统化的专业学习和训练,会导致从业者基础

不扎实,从而影响其创造力和潜能的发挥。

的局限及发展上的空间职业分布面不够广泛反映出西部地区在文化创

意产业布局上的局限,以及在产业集群发展上还有很大上升空间。集

群化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能够大大

提升产业竞争力。因为文化产业集群内众多的企业在产业上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尤其是一些互补性企业,能共享诸多产业要素,产生共生效应,有助于企业获得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双重效益。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有竞争,有合作;有分工,有协作,彼此间形成一种互动的关联,这种互动形成的竞争压力对产业集群内企业持续创新动力的形成大有好处。园区是集群发展的表现特征和主要载体,国家已经命名的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基地350个。其中: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广泛分布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软件和动漫产业基地集中分布于中东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以及成都、西安等少数西部区域中心城市。204家文化产业基地中,东部沿海84家,占基地总数的41.18%;东北地区21家,占10.29%;中部44家,占21.57%;西部55家,占26.96%。11个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除成都、西安、长沙外,都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8个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集中分布在科技、文化较发达的东部城市,西部只有西安一家。动漫产业基地则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以及武汉、长沙、重庆等少数中西部区域中心城市。4东部产业集群处于由多核向轴带状阶段过渡,中西部处于多核孤立阶段。中西部地区以长沙、西安、武汉、成都为代表的中心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迅速,但县区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落后,即使中心城区内部有很多产业集聚区但是相互联系较少。4以西安为例,中心城区碑林、新城等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且文化产业园区较多,而户县、周至县等相对落后。东部地区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文化产业集群为代表,形成了以北京、深圳、广州等多核心发展,并且这些核心的文化产业发展已开始沿交通等向轴带状发展。以北京为例,文化产业依托五环、六环路以及京承、八达岭高速等交通要道,向郊区县扩展明显,怀柔、延庆等郊区县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个数占全市比重从第一批到第四批越来越大。产业集群化水准越高,文化创意产业职业分布就越广泛,西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等地文化创意产业门类较为齐全,广告及平面设计、新闻出版、影视广播、音乐艺术、表演艺术、会展、动漫、软件与电脑服务、网游等职业分布均匀,从业人数较多,分布较为合理。宁夏、青海等地以动漫、影视制作、软件与电脑服务为主。宁夏近年来属于文化产业外

围层的广告业和演艺业发展势头强劲,广告从业人员11000人,演艺

从业人员2000余人,5甘肃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截止2012年30326人。其他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不够发达,门类不齐全,其产业布局具有局限性,以贵州为例,其核心层产业近几年有了长足进步,文化艺术业的

从业人员为2.6万人,广播电视业有1.4万人,文化出版业5000余人,但横向比较仍与全国水平有很大差别。

(三)从业者专业与工作契合度不高,反映出我国教育体制尤其是职

业教育上的缺失在被调查者中,以动漫行业为例,从业者的第一学历

专业较为集中在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工程、数字动画、电脑艺术设计、数学与应用数学、美术学等专业,其比例占到71%。20%左右的从

业者在校期间学习的是英语、日语、金融、服装设计、电子商务、市

场营销、秘书及涉外秘书、汉语言文学、甚至法学专业。14.2%的人认

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完全没用,专业不对口工作很吃力,69.2%的人认

为仅仅基础知识有用,27.5%的人认为绝大多数知识有用,22.5%的人

认为知识更新太快,赶不上工作需要,13.3%的人认为创意经常会受到

原有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的束缚,无法自由发挥,4.2%的人认为需要

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很多理论知识需要深入理解后会发现还是很有

用的。动漫产业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中规模最大的行业,人才总需求

量为10万人,当前国内动漫人才不到1万人,而在西部拥有的人才总

量里,真正具有全方位的动漫理论基础知识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要么

是完全从零开始,要么只具有某一方面的理论,原创水平及动力明显

不足。陕西、宁夏等地近年来在专业教育上比较注重,以西安为例,

西安美术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

(原西安纺织学院)等高等院校及西安游戏学院、玛雅动画学校、野

马计算机培训学校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这些学校已向

国内外动漫、网络游戏企业输送毕业生约4000人,远远不能满足市场

的需要。这反映出我国创意产业在教育体制方面的问题,课程和专业

设计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尤其在职业教育上针对性差、内容缺乏新意,缺少实践环节,造成了理论与实践脱节。

(四)从业者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双高”,与薪酬不成正比文化创

意产业相对其他行业来讲,其工作时间自由度较高,但同时也意味着

工作延伸性高,无所谓工作时间与非工作时间之分,加班加点是家常

便饭,工作强度高。在作者走访中,很多企业员工都表示工作压力大,一些平面设计和广告行业的从业者说,一个设计方案被对方驳回数次

甚至数十次都是很平常的事情,经常会做很多无用功。例如,动漫行

业一方面面临人才缺乏的状态,一方面其薪酬较低,网游行业较之动

漫高一些,相比之下,各个行业的管理岗位较之从事创意、设计、制

作工作的人员薪酬高。同时,因为各地经济发达水准不同,同样的行

业在不同地区的薪酬表现不同。对于当前的薪资状况,27.5%的人认为

达到了自己的心理预期,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持续加薪。54.2%的人认为

没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不能加薪的原因是单位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没有形成一个良性的上升机制。29.2%的人认为不能加薪的原因是绩效

考核体系对个人贡献的衡量不准确,自己付出的劳动没有得到单位领

导的认可。22.5%的人认为是因为整个市场环境不好,行业竞争激烈、

资金短缺,企业盈利太少,导致基本工资标准低,员工加薪困难。

(五)领军人物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但所占比重较小在调查中

发现,龙头企业对于行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它会在行业标准、制度完

善上起到引领效应,并因为“鲶鱼效应”刺激,加速本行业的发展。

以宁夏为例,盛天彩影视动画学院是经教育部行政部门审核批准的宁

夏地区成立最早的影视培训机构,是银川市政府重点扶持的动漫教育

实训基地,是宁夏动漫产业基地指定的人才培养中心,6其课程设置涵盖影视动画、游戏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美术高考等热门行业

的就业方向,与产业同步更新,已形成一套完善的针对实际工作岗位

用人要求的培训课程体系,成功策划宁夏乃至国内多次动漫产业研讨会、产业大会,获得“宁夏文化创意产业专家服务基地”、“青年就

业创业见习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被央视、新华社等主流媒体认可。学校校长即创始人是80后的青年人,获得“宁夏创业之星”、“五四

青年奖章”、“全国就业创业先进个人”等称号,成为动漫教育产业

在宁夏甚至西北地区的领军人物,向全国源源持续地输送实践水平强

的人才,带动了当地一大批动漫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但这样的案例

在西部尤其是西北地区所占比重较小。

(六)具有独立创新水平的创新人才比重较小,制约行业的升级和企

业的长远发展任何一个行业当中人才的合适比例一般都会表现出金字

塔状的特点,不同行业的比例稍有不同。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四种类型

的人才,即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惯例、善于把握时机的高层次人才,掌握多种专业技能、熟悉市场运作、适合不同岗位要求的复合型

人才,掌握行业专业技能、动手和实践水平强、能很快适合工作要求

的实用型人才,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具有创新思维、创意水平的创

新型人才。在调查中发现,这四种类型的人才在西部的比例分别是4%、10%、76%、10%,也就是说,西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结构非常不合理,行业发展最需要的原创型创意人才、复合型创意人才、经营管理

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整个地区行业发展的瓶颈,防碍行业的升级和企

业的长远发展。

(七)城市和企业的创业环境是从业者的首选,但其决定因素来自于

生存状态文化创意产业属于流动性较大的行业,吸引人才并降低流动

率是企业追求的目标,这样能够降低企业培训一个熟练员工的成本,

增强人才对企业的认同度。在调查中发现,因为从业者年龄较轻,满

怀着创业的梦想,最看重的是创业的氛围和领导对个人才华的赏识与

肯定,对于工作环境的舒适水准、激励机制、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和较

为自由的工作流动性比较在意。绝大多数从业者能够对当前的薪资水

平客观看待,不在短时间内追求高薪报酬。但这也是相对的,当从业

者在行业内工作一段时间后,会对薪资的提升表现强烈,从而产生较

高的流动性。西部地区拥有的高校科教资源丰富,尤其是陕西、重庆、四川等省份,较之于上个世纪末的孔雀东南飞,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

留在西部发展,源于国家对西部发展的大政策营造了一个较好的环境,而更重要的因素在于西部地区城市普遍生活成本较低、工作压力相对

较小,很多人就选择在自己家乡工作,亲戚朋友众多,对当地文化比

较了解,会有很好的人脉资源,利于工作展开。换句话说,有一个较

为稳定的生存条件成为从业者最重要的就业抉择条件之一,但即使要

面对现实,仍然不乏对梦想的追逐者,上海、北京、西安、深圳、杭州分别以46.7%、31.7%、35%、29.2%、16.7%的比例成为从业者们最向往工作的城市前五名。西安作为内陆城市,之所以会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与近几年西安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等关系很大。

(八)企业培养机制不健全,防碍人才水平提升和职业生涯发展西部文化创意企业面临着人才匮乏与需求之间、工作标准要求高和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之间的双重矛盾,这就对企业实行员工在职岗位培训提出了较高要求。但实际上作者发现,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制度性、长期性的培训计划而且能够按时实施的只有14.8%,有制度性的计划但执行不力的9.7%,只有一些阶段性的培训,不定时定期而是按需要临时决定的占到45.5%,基本没有整体计划全靠员工个人自学充电的占30%。对于实行在职进修和深造的问题,从时间安排上,有5%的人愿意在工作之外自己努力攻读更高学位学习专业理论,25.8%的人打算每年有固定的时间到产业发达地区或国外进修,33.3%的人会每年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并坚持当年完成,65%的人表示平常有时间了抽空学习,4.2%的人不想学或没时间学。从金钱花费上,21.7%的人表示能够不计代价去学需要的东西,60.8%的人会专门拿出一部分自己用来学习,占到自己收入的比例从5%到40%不等,9.2%的人表示除非是企业组织否则自己不会花这个钱,17.5%会视情况而定,如果接受培训后会马上看到收益就会去支出这个花费。很明显地看到很多企业因为资金短缺、业务繁多而处于疲劳应付的阶段,还没有充足重视人才的再培养问题,这会造成后继乏力、创作源泉受阻的问题,对人才的职业生涯发展也是一个防碍。

(九)激励机制、企业文化建设不完善,严重影响创意人才脱颖而出和队伍稳定企业文化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来讲尤为重要,它是留住人、凝聚人、鼓舞人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陕西、宁夏、青海等地的软件业较为发达,该行业在西北地区的人才非常少,大多集中在这些省份的省会城市里,但一些龙头企业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比如,宁夏西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宁夏电子商务、农业信息类的龙头企业,他们

以标准化的制度管人,自主摸索出KPR的绩效考核体系,给员工提供

明确的上升路径,同时注重提供愉悦的环境,实行和行政事业单位一

样的福利制度,每年召开运动会、外出参观、文艺汇演等活动,以

“一硬一软”两手抓的企业文化吸引人才,保持人才流动性在10%以内,实现正常的人才更替。而其领导者以自身具有的感召力和号召力领导

团队,从战略上注重企业发展,对员工实行梯队建设,形成了一个全

面有力的团队,使得企业在不到十年时间实现了质的飞跃。同时,相

当多的企业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人才职业生涯发展、企

业文化建设、梯队建设等人力资源高端模块重视不够,人力资源管理

和开发手段单一,缺少专业化的研究和措施制定。因为企业规模都不大,“一言堂”现象比较普遍,员工的晋升、加薪、培训等受到管理

者主观印象的左右。在薪酬福利结构中,企业一般采用工资、奖金等

直接激励模式的占25.6%,选择使用长期激励的只有11%,无浮动工资

以及浮动比例在10%以内的员工占43%,浮动比例在11%至30%的员工

占29%,浮动比例超过30%以上的员工约占30%。浮动工资所占比例偏低,不能达到有效激励。7在被调查者中,20.8%的人希望企业能够淡

化资历,给自己独立从事项目开发的机会,45.8%的人希望企业提供更

加宽松自在和公平竞争的工作环境,70.8%的人希望能够得到更好的发

挥专业特长的机会,59.2%的人希望得到更多高层次、系统性的专业培

训或境外培训,而这些恰恰是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容易忽略的方面,也

存有着企业和员工之间缺乏交流和需求沟通的问题。对于影响职业发

展的关键因素,30.8%的人认为是现有的法律对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缺失,使得自己的创意没有保障;55.8%的人认为好创意缺乏好的市场推广运作,实用价值无法体现;37.5%困惑于相当大的精力需要应付人际关系

等问题,没有完全专注的创作空间;29.2%的困扰来自于户口问题等生

活压力;34.2%的人认为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大环境压抑了创意的产生;10%的人将问题归结为不正当的商业竞争和没有好的发展平台。由

此可见,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者们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比较关心,也能

够从根本上去实行思考,但这些关键因素也恰恰是防碍西部地区文化

创意产业发展的方面,要得到解决还需假以时日。

(十)从业者最希望的是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出台和文化企业间合作带

来的市场共赢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各地都得到了重视,陕西

省先后出台《陕西省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方案》、《陕西省

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战略专题研究实施意见》、《西安市宣传文化人

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关于鼓励和推动我省动漫

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西安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和

《西安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

和规定,为招揽人才、留住人才提供了制度保障。甘肃省从2012年起

陆续出台了《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重点任务和重要政策实施办法》、《加快推动甘肃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实施办法》、《甘肃省宣传思想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等文件,并将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增加到

每年2000万元,其文化政策出台的密度之高、力度之大,为甘肃历史

上前所未有的。8云南省在2006年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为依托创办

云南文化产业学院,以适合文化产业发展趋势,解决云南省文化产业

发展人才紧缺的问题。西藏也结合自身特色制订了《两藏自治区2011

一2020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并以当前的8家自治区级文化产业

示范基地为主打造“幸福西藏”。9但从整体来看,一方面部分地区组织机构、政策缺失,规划空白,新疆就是很典型的代表,当前还没有

出台相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土地、财税投融资政策,没有编制全面

系统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没有设立产业发展基金,10而国内有

近30个省区市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发展文化产业。另一方面经济发达

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要远远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前者的综合条件尤

其是就业机会要优于后者,其产业发展水准高所带来的集群效应会进

一步促使更加优惠的政策出台,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在经济欠发达

地区,很多人才尤其是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高端人才回乡创业中会遇

到一些诸如人际关系、按资排辈的外围因素的影响。在宁夏的调研中

就发现,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博士生宁肯放弃企业开出的15000元的月薪,也要去考取自治区政府的公务员,因为其产业发展的成熟度不高,迫使人才寻求稳定的工作环境。即使国家对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逐年

增大,但在调查中发现,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者普遍对自主创业抱着

观望态度,高达91.7%的人认为资金的缺乏是首要原因,对市场的不了

解、缺乏好的投资项目、自身技能和经验的缺乏、个人性格以及社会

关系处理分别以54.2%、45%、34.2%、31.7%、2.5%的比例成为制约创

业的原因。很多从业者在调查中表示,自己所处行业和企业都处在一

个摸索探路的上升阶段,企业的发展还没有走上正轨,行业的规范还

需时日,当前最急需的是这些企业之间不是尔虞我诈互相拆台,而是

能够增强合作,创造一个有序、共赢的市场环境。要争取更多的国际

交流,学习先进的理念,提升行业整体水平,摆脱当前这种低水平复

制的状态,以免造成更多人才的浪费。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紧密结

合政府发展规划展开业务,在政府指导下,联合同类企业形成产业集群,真正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

二、启示

(一)政府需要加快法律制定、政策引导和对人力资源的资金投入政

府和市场的关系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对于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刚刚兴起,市场还不够成熟和完善,需要政府投入更多

的注重,尤其是在政策制定和环境创造上。(1)需要增强知识产权保护。要把保护知识产权上升到战略高度,并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

体系,从而引导文化创意产业规范发展,这才是对该产业中人才发展

的最大保障和支持。(2)要增大对人才资源的投入力度。首先是文化

创意产业的学科体系建设,政府要指导高校和职业教育学校把文化产

业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研究学科特点,并和政府管理、工商管理有

效融合,增强与实践的对接和指导。其次是要提升对于企业的扶持力度,给企业设立一定的专项奖励基金,为企业搭建一个公共服务平台,用来吸引和奖励高层次人才,保证企业和人才之间的良性互动,引导

市场的规范运营和发展。(3)要构建政策支持体系。需要出台一系列

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创意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在税收、融资、人

才培训等方面对创意产业的发展给予优惠或政策扶持等。

(二)产学研一体的模式是今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趋势西

部地区11个省、市、自治区因为经济发展状况存有巨大差别,文化创

意产业发展水准也不尽相同,在对于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激励

上需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因地制宜,以发挥人才资源最大的效应。这其中也是有一些共同的规律能够遵循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是今后解决人才、技术、环境三大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发展趋势,是培养适合文化创意产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高技能、复合型、创新型专门人才的根本要求。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创办的“华强动漫原创班”就是一个能够借鉴的案例。11西部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企业需要和开设相关专业的学校沟通,校企对接,互用对方资源,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奠定产学合作的基础。以学校专业理论为指导,培养企业急需人才,满足企业、人才双方需要,提升学校教学针对性,同时建立人才培养、使用的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利用西部高校科教资源的优势,增强理论研究,就能够探索出一条适合西部产业的发展路径。

(三)企业和人才之间需要增强融合度和认同度产业发展的落脚点在企业,企业发展的根本是人才。在文化创意企业中,首先需要企业区分经营管理人才、原创型创意人才、综合型创意人才、专业型人才等不同的特点,并加以研究,针对每一种人才类型制定不同的策略,以及完整明确的职业上升渠道。其次要打造适合创意人才发展的中长期培训体系,建立定期培训和人才培训选拔机制。再次要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用事业和感情留人,并建立起有效的企业文化,通过科学、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促动人才队伍的健康、有序成长。对于从业者本身,首先要做好职业规划,明确职业定位,建立起较高的职业忠诚度。其次要增强学习,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利用各种机会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再次要积极沟通并融入到企业团队中,增强对企业的认同度和归属感,能够与企业共荣辱,历练自己的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协作和沟通水平,使自己成为企业需要而且离不开的合作伙伴,为自己创造一个光明的职业生涯。

(四)战略选择上要各方联动,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1.发展理念要适合时代发展。当前,西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地区发展不均衡,储备不足,人才结构性缺乏也很严重,尤其是缺乏经营管理人才,更紧缺懂得国际通行规则、熟悉外语的国际化产业管理人才,这是制约创意

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发展理念不适合时代发展是导致人才匮乏的原

因之一,例如西藏具有无可比拟的文化资源,当前拥有的地域特色明

显的文化品牌深入人心,全区文化经营实体已经从2002年的910家发

展到现在近3000多家。从业人员从2002年的几千人发展到现在的近3万余人,门类20余种,但在人才引进上,在文艺演出管理人才、出版

发行和版权贸易人才、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人才、动漫和网络游戏制

作人才、会展产业人才和艺术品创作及交易管理等高端文化创意人才

方面重视不够12,其他省市也存有同样的问题,需要重点培养特色文

化高端创意研发设计、营销管理和经纪人才。值得庆幸的是,国务院2014年1月22日的常务会议上已经通过了发改委、文化部起草的《关于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并以

国发(2014)10号文件正式对外公布实施。文件中指出:“推动文化

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动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

大举措。”13在这种新形势下为着力提升我国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整

体质量水平的核心竞争力,大力推动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出台更具

操作性和现实意义的政策文件,必将使各级政府和领导更加重视文化

创意产业的发展,也预示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春天必将到来。2.产

业战略发展上要凸显特色和长远规划。根据产业经济学理论,产业在

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类或几类产业的先行发展,成为带动整个产

业进步的龙头行业,创意产业也是这样。14这就需要政府顺势而为的

指导,在产业选择上,走适合本土特色的产业之路。正是因为有了信

息技术,才使得创意得以产业化,创意产业是数字技术和文化艺术交

融与升华的反映,也是技术产业化深入发展的结果,所以在产业运作上,要注重与高科技结合。在园区建设上,要走多方整合发展之路。

对创意园区实行统一规划、整合,突出个性定位,避免“千园一面”。在产品开发上,原创是创意产业的立身之本,鼓励原创。创意人才是

创意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保证创意产业持久发展最重要的条件。在人才培育上,注重培养与引进相结合。

第二篇

一、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仍有发展空间

相对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河北省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中

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以2013年教育部的数据看,河北省艺术类

毕业生总数不超过2000人,但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的人数约为

69万人。按照文化创意产业高端人才占总工作人数的1%来算,河

北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至少需要7万人左右,人才的缺口巨大。除了

数量的缺口,在人才结构上还需要实行调整和改进,文化创意产业的

发展除了需要专业技术人才,也需要和创意产业相关的管理人才和营

销人才。创意是核心,经营才能打开市场。没有产业的运作,文化产

品很难打开市场。如衡水内画产业,通过自己建立学校培养人才,在

美国市场拿到订单,构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才使内画得以发展壮大。河北省很多创意产业因为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很难形成完

整的产业链条。

二、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中存有的不足

(一)缺乏经验和市场竞争的意识当前,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经营

人员,对于市场了解不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但是经验不足,对于

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人才培养不均衡。如生产环节等低端产业链人才较多,而前期的设计和后期的营销环节却存有人才缺乏的局面。创意产

业管理人员的营销经验不足,缺乏相关的学习,很难有效地打开市场。创意产业的核心是知识产权,因为制度的不健全,对于微观主体来说,知识产权的保护需要政府制度的保障,如果政府对市场准入设立了较

高的门槛,很多民营企业和境外传媒企业难以进入行业,这样也限制

了创意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二)缺乏人才培养创新机制人才培养主要依靠创意产业本身,学校

的教学难以跟上市场发展的速度。因为缺乏相对应的设备和师资力量,

学校没有水平承担对创意人才的培养,如衡水内画产业,其内画人才

的培养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建立自己的内画培养学校,才能满足内画

产业发展。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有水平建立培养机构,很多依靠师傅

带徒弟的模式,很难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有些学校尝试与企业合

作办学,用企业的设备和人才培养学生,但是很多企业设备较为昂贵,不愿意承担相对应的教学任务;外聘专业教师普遍实践经验较多,但

缺乏理论教学经验,人才培养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三)政府对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缺乏制度推动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

培养,政府还需要提供制度的顶层设计。在实现产业化的过程中,人

才的培养和发展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制度转型的需求

也在持续增加,政府需要对人才培养提供制度支持,而这种制度又总

是出现在产业自身对现有制度模式的试错之后。政府在制度推动中占

有较为有利的地位,人才培养的制度推动理应由政府来承担,转型成

本最低的行业会率先实现制度的突破。通过持续出台新的扶持政策、

提供资金支持、实施人才培养措施,提供信息服务交流的平台,壮大

文化产业的发展实力。在文化产业发展成熟后,再由企业作为市场的

主体。虽然河北省制定很多政策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且取得

一定的成果,但和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别。河北省文化产业支

出约占全国的2.5%,从政治层面讲,主管部门更加注重宣传服务,制度转型更多的要考量整体福利,对于经济福利的目标反而有些弱化,制度转型在灰色地带尝试创新,因为政府奉命经营的位置,决定了政

府对制度转型缺乏动力,宏观层面很难切实提供推动人才培养的资金

和措施。

三、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政府推动

当前在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的过程中,原有的创意产业政策体

制必然会防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政府作为产业升级的引导者,应

即时实行必要的机制创新,增强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引导和统筹协

调作用。产业结构升级的初期往往存有制度供给不足的现象,所以,

初期的政府规制是强制性的制度转型。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人

才培养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理应成为制度转型的主要

推动者,通过制度的推动,为人才培养提供条件。但是在转型的初期,制度的自发推动很难实现。政府作为一个服务者,必须要提供文化创

意产业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从各个方面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为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河北省政府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人

才培养机制的推动应着重三个方面:一是明确河北省文化产业人才培

养的目标。河北省在培养文化产业经营的管理人才时,除了培养文化

艺术素养和基本知识水平外,也要增强政策法规的学习,同时还要有

一定的实习机会。争取培养出具备较高文化和艺术素养,同时也有敏

锐市场意识,熟悉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法规的综合型专业人才。

二是改变过去重项目轻人才的思路。对于创意产业的政府扶植,不能

仅仅满足对于项目的扶植,理应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人才培养,才能

实现产业的持续发展,对于人才培养,企业往往不愿意承担,政府理

应考虑建立政府层面的培养实训基地,提供专业的平台和场地设施,

实训机构和企业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项目,由政府来提供资金支持。对于企业不愿意提供实训岗位的现象,政府也能够拿出相对应的

补贴,鼓励企业提供一定的实训岗位,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对于

高校人才培养,在实践课程上给予扶持和支持,鼓励学校展开实践教学。三是注重人才的双向流动。文化创意产业来源于西方发达资本主

义国家,这些国家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所以,增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十分重要。一方面,要引进综合型高端

人才为我所用,利用好发达国家培养模式和发展优势;另一方面,送

出部分人才参与到国际交流中,了解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动态。

实现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双向流动,不但能够改善河北省文化产业发

展人才的结构,还能促动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

四、结论

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无论是发展规模、体系建设还是经济效益等方面

都有了显著性的提升与发展,但仍然存有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

河北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占总就业

人口的比例远远低于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并且作为支柱型的企业

和该产业的领军人物比较稀少。文化产业的人才主要是依靠传统产业

人才的转移。在高校的培养中,很少学校能够设置专门的文化创意产

业或管理专业,使得文化创意产业缺乏大量的具备综合水平的高级人才。只有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明确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

目标,构建系统且有河北地方特色的培养体系,注重人才的双向流动,才能持续增强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2篇

青田县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青田县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中共青田县委宣传部 2008年11月 根据丽水市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调研工作的部署,青田县开展了全县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工作,现将有关情况及问题分析报告如下: 一、青田县文化人才基本情况 1、文化队伍老龄化 文化队伍现有在编人员103人(含乡镇文化员),其中35岁以下32人,占 31%;36—40岁14人,占13.6%;41—45岁28人,占27.1%;46—50岁16人,占15.5%。51—55岁7人,占6.8%;56周岁以上6人,占5.8%。股级及以上干部19人,其中45岁以下9人,占47%;45岁以上10人,占53% 。 2、学历职称偏低 在文化结构方面,初中以下学历16人,占总人数15.5%;中专(含高中)53人,占51。5%;大学(含专科和本科)学历34人,占33%。获副高以上职称2人有,占总人数的1.9%;27人获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占总人数的26.2%,有52人获初级专业技术职称,占总人数的50.5%;其它人员有19人。 3、专业人才严重不足

目前,我县文化专业技术人员中群众文化系列有63人,文物博物系列有2人,图书管理系列有9人,艺术表演系列有5人,电影放映系列有18人,工程管理系列尚无一人。熟悉图书管理、曲艺、戏剧、美术、博物等方面的高级人才奇缺,特别是原来部分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后,队伍呈现出青黄不接的状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专业人才逐步老化,青黄不接,后继乏人 目前,青田县文艺工作者大多数人员是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通过招收自行培养的,少部分是从外地引进的,大专院校毕业生较少,专业门类不齐备,尤其缺乏创作、编导、主演、主奏人员,除舞蹈人员、少部分声乐人员较年轻外,其他人员都在40岁以上,因此,舞台表演阵容薄弱,缺乏朝气与活力,完成大作品更显得人才不济,困绕艺术生产,难以生产精品力作;县文化馆业务干部少,一些部门的人员年纪偏大,一些部门的年轻干部还不成熟,独立工作能力较差;县文化馆专业人员配备不齐,年龄偏大,工勤人员较多,一些主体业务因无人难以开展;县图书馆的专业人才基本上是老模式,近些年很少进过新的业务人员。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体制关系长期制约着人才培养发展,受编制的控制,需要招收、引进的人才进不来,不适应的人员出不去,加之一些不符合要求无一技之长的人员又在安插,人才结构不仅得不到优化和改善,反而有所退化、劣化,情形比较严重;其次是对人才的培养缺乏财力支持和保障,近些年

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文化产业秩序发展

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文化产业秩序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十八大贵州代表团举行团组开放日活动。全国人大代表,副省长刘远坤现场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个”工程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的“抓手”和“平台”,抓好“个”工程,可以充分发挥贵州的资源优势和市场的主导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个”工程的建设,是贵州结合本省发展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建设好个产业园区、个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个特色小城镇、个城市综合体和个旅游景区,可以充分发挥贵州的资源优势,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可以吸引更多、更好的生产要素通过这个平台促进贵州经济发展提速、结构转型、效益提高,可以补上贵州经济发展的“短板”,和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刘远坤说:“建好“个”工程,一是要有一个平台、就是把规划做好,二是要把规划的主要目标一个一个落实在项目上,三是要落实各种生产要素,四是提供优良的社会服务、政策的服务,五是加大改革开放和招商引资的力度,全面进行招商引资和引进先进的企业、生产技术。这样共同促进“个”工程的发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就能通过“个”工程这个平台来实现。” 为了抓住这个机遇,当前,我们文化产业发展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文化产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职能不断加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作用日渐增强。另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增长,文化部门承担着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在思想观念、工作理念及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都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开拓进取,努力提高文化产业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性,如何进一步促进我们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摆在每个文化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 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培养造就一支思想好、作风硬、业务精的文化队伍,是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 从我局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看,目前全系统共有在职干部职工和离退休人员人,其中:机关人,事业单位人,退休人员人。党员人。毫无疑问,党员队伍是我们文化系统的中坚和支柱力量,对我们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近年来我们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中,干部职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广大共产党员在工作中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立足本职、开拓进取,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是有战斗力的,应当给予充分肯定。 近年来全局干部职工紧紧跟在党支部周围开展各项工作,除了抓好日常常规工作外,狠抓旅游产业发展项目规划和申报工作,通过努力,在申报的“册亨县岩架布依风情园”成功进入全省“个工程”中个旅游景区之一的规划,该景区位于岩架镇板弄村新寨组,占地面积为亩,共有农户户人,距镇政府所在地约公里,是一个以布依族聚居的少数民族村寨,少数民族占。除此之外,洛烦燕子洞、郭家洞,平寨榕树群等项目正在申报规划中。面临这些种种的压力和困难,我们党支部高度重视,通过能力建设和素质教育,使我们的队伍工作思路更加清晰,工作作风更加务实,工作成效更加明显,努力增强驾驭全局的能力、不断开拓创新的能力、打造一支政令畅通、团结稳定、务实创新、蓬勃向上的新型队伍。 让注重学习强化素质成为自觉行动。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汇报提纲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汇报提纲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汇报提纲 近几年来,我县通过开展“营造良好人才环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教育实践等活动,不断加大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力度,围绕市委组织部工作会议关于加强全市人才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县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不断加强管理,完善机制,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为全县经济跨跃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现将工作情 况汇报如下:一、全县人才队伍的现状及结构 2005年底,全县干部7386人,其中:党政人才1566人,占21.2%;专业技术人才5539人,占74.9%;企业管理人才281人,占3.8%。 1、党政人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1566人中, 大学本科309人,占19.7,大专704人,占44.9,中专355人,占22.6,高中及以下198人,占12.6; 35岁以下550人,占35.1%;36--45岁614人,占39.2%;46--54岁369人,占23.5%;55以上33人,占2。1%。 2、专业技术人才5539人中,其中: 大学本科837人,占15.1%;大专2109人,占38%;中专2387人,占43%;高中及以下205人,占3.7%; 35岁以下766人,占13.8%;36--45岁3326人,占60%;46--54岁1265人,占22.8%;55岁以上182人,占3.2%。 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92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5.4%,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341人,占43.8%,初级专业技术人员4063人,占76.1%。 3、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281人,其中大学本科19人,占6.7%,专科80人,占28.4%,中专85人,占30.2%,高中及以下97人,占34.5%;35岁以下89人,占31.6%,36--45岁70人,占24.9%,46--54岁59人,占20.9%,55--59岁63人,占22.4%。 二、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一)加强执政能力,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选准人。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在干部选任工作中,坚持把好“政治关”,选政治上“靠得住”的人,把能否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选拔任用干部最重要、最根本的要求;坚持把好“能力关”,选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中“有本事”的人,注重选拔思想解放、素质过硬、实绩突出、能力较强、有魄力、有闯劲的干部;坚持把好“作风关”,选在思想、工作、生活中“作风正”的人,确保把一些既干事、又廉洁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年初以来,结合县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工作和县直机构改革,我们严格遵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央办公厅《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条例》,认真落实广大干部群众对干部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扩大民主渠道,增强干部工作透明度。一是在县委全委(扩大)会议上,对若干名政府部门缺职“一把手”和县处级后备干部人选进行民主推荐,同时,在全委会上再次进行推荐,为组织选拔任用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二是结合机构改革(更名),调整(或重新任职)43名领导干部,其中提拔11名,改任非领导职务13名,重新任职8名。在调整干部中我们严格按照领导职数配备干部。同时在调整中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是对班子不团结,群众威信差的果断进行了调整。二是对于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工作思路清,创新能力强的干部予以提拔使用。三是对搞个人主义,工作作风不实,完不成工作任务的干部降职使用。四是结合本人工作经历和所学专业特点,从有利于培养锻炼干部角度进行交流任职。五是对年龄偏大,工作力不从心的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六是采取“一推

重庆市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重庆市工业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2010—2020)

目录 前言 (1)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1) (一)人才发展成就 (1) 1、人才总量增长、结构优化 (1) 2、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2) (二)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 (2) 1、急需紧缺人才缺口较大 (2) 2、人才资源分布不尽合理 (2) 3、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尚待健全 (3) 4、人才发展平台建设相对滞后 (3) (三)发展形势分析 (4)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5) (一)指导思想 (5) (二)基本原则 (5) (三)发展目标 (6) 1、总体目标 (6) 2、具体目标 (6) 三、主要任务 (9) (一)造就三类关键核心人才 (9) 1、突出培养一批高精尖关键技术人才 (9) 2、大力培养一批领导与经营型高级管理人才 (10)

3、加快培养一批知识型高技能人才 (12) (二)构建人才集聚发展的三大战略高地 (13) 1、构建重点区域人才集聚高地 (13) 2、构建重点产业人才集聚高地 (14) 3、构建重点企业人才集聚高地 (15) (三)打造人才成长成才的三大基地 (15) 1、打造高校高端人才储备基地 (15) 2、打造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锻造基地 (16) 3、打造一线娴熟产线操作人才实训基地 (16) (四)建立人才创新创业的三大平台 (17) 1、建立重点产业科技研发平台 (17) 2、建立高端人才创业发展平台 (18) 3、建立人才发展公共服务平台 (18) 四、保障措施 (19) (一)加强组织领导 (19) (二)加大经费投入 (19) (三)优化发展环境 (20) (四)完善相关政策 (20)

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我公司是由原国有企业重组而成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员工都是从原国有企业职工转变身份而来,现有员工435人,其中:管理人员67人,专业技术人员70人,技术工人54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公司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日趋激烈,归根到底是人才队伍的竞争。我公司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建立和完善制度,加大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力度,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为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开辟干事创业的广阔平台。公司从完善《劳资人事制度》、制定《技工管理办法》和《学习培训制度》着手,健全培训教育设施,加大员工培训投入,提高管理人、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工资待遇,激励员工学知识、学技术,组织员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安排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学习管理和专业知识,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培养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的管理队伍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公司今后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公司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存在很多问题: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还不够新;年轻技术骨干流失率较高;人才结构不合理,主体专业人与边缘专

业比例失调,复合型人才少;专业技术人才适应性差,成长缓慢,后继乏力;聘用制度不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缺少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的动力;专业技术人才创新的主动性不强。公司今后要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体系,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把培训提升为一种激励手段,注重青年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辅导,重视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优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结构,保证企业持续、良性地发展。

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范本

XXX公司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一、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公司是由原国有企业XXX公司重组而成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员工都是从原国有企业职工转变身份而来,现有员工xxx人,其中:中高层管理人员xx人,专业技术人员xx 人,技术工人xx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公司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日趋激烈,归根到底是人才队伍的竞争。我公司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建立和完善制度,加大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力度,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为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开辟干事创业的广阔平台。公司从完善《XXX公司劳资人事制度》、制定《XXX公司专业技术人员聘用办法》、《XXX公司技工管理办法》和《XXX公司学习培训制度》着手,健全培训教育设施,加大员工培训投入,提高管理人、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工资待遇,激励员工学知识、学技术,组织员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安排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到高校学习管理和专业知识,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培养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的管理队伍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公司今后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方面 为了适应公司生产需要,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专业技术职务聘用制度,也为了积极稳妥地使我公司专业技术职务聘用工作转入正常化,全面地开展专业技术人员聘用工作,建立健全了专业技术人员聘用档案,制定了专业技术人员聘用细则。通过对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的聘用,对本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工作职责履行情况、个人工作技能等方面的进行综合评估,客观、全面、有效的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全年工作业绩,了解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状态,并根据聘用结果给予相应的待遇,激励专业技术人员钻研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来,创造性地开展专业技术工作,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骨干作用,进行技术创新,全面推进公司的技术装备水平。 专业技术人员聘用工作,由各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和专业技术人员年度和平时考核结果择优提出推荐,报公司专业技术考核聘用小组考评,考评合格者报总经理聘用。各单位考核要坚持实事、公正合理的原则,单位领导和员工评议相结合的方法。对照不同专业系列、岗位的职责,确定各类人员的考核容和细则。考核结果要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档次,作为聘用、续聘、缓聘、低聘和解聘的主要依据,要充分体现奖优罚劣、鼓励竞争、优上劣下和按劳分配原则。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完井测试中心成立于2005年3月8日,2008年4月1日更名为“XXX”,主要承担分公司勘探井、开发井新井完井测试、试油、射孔、开发新井酸压施工的生产管理、数据采集、资料管理等职责,是西北油田分公司完井测试作业专业化管理单位之一。石油企业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普遍还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系统的规划、动态管理跟不上等问题,XXX作为分公司专业化管理队伍之一,也同样面临这些难题。如何彻底改变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消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被动状态,进一步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科学使用人才,已成为石油专业化队伍面对的挑战性课题。 关键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对策研究 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一)中心人力资源状况 按照西北油田分公司组织机构设置要求,XXX组织机构为“两办、四科、三部一所”,分别为主任办公室、党群办公室、生产运行科、安全技术科、人力资源科、计划财务科、勘探井完井测试项目管理部、开发井完井测试项目管理部、完井设备管理部、完井测试工程技术所。 截至2013年8月中心在岗正式职工222人,其中女职工45人、少数民族19人、党员116人。职工平均年龄35.62岁,其中45岁以上44人、30岁以下98人。岗位系列中经营管理岗107人、专业技术岗91人(见习期学生18人)、

技能操作岗24人。 表1 中心人力资源状况 (二)技术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中心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主要分布在勘探井完井测试项目管理部、开发井完井测试项目管理部、完井设备管理部、完井测试工程技术所,都属于专业性很强的队伍。其中勘探井完井测试项目管理部、开发井完井测试项目管理部主要负责施工现场的“四控、两管、一协调”(投资、质量、安全、进度控制,合同、信息管理,组织协调),工作重点是取全取准各项测试、试油资料;设备管理部主要负责采油井口装置的基地组装、维修、试压管理工作,工作重点是确保井口装置安全可靠;工程技术所主要负责完井测试技术支撑、工艺评价、资料验收,工作重点是提交合格试油报告。 XXX由于成立的时间不长,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广,与施工现场结合紧密,在目前的专业技术队伍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市直文化系统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市直文化系统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二〇〇九年四月)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繁荣大文化,建设五大中心”提供人才支撑,4月上旬我局组织有关人员对市直文化系统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门调查,通过召开座谈会,搜集、整理相关数据,分析研究有关问题,摸清了基本情况,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直文化系统人才队伍概况 近年来,市直文化系统在市委、市政府“人才强市”战略方针的指引下,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人才工作机制,积极营造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力地促进我市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为实现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淮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08年12月31日,市直文化单位共有45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20人,管理人员10人,工人23人。具体情况见下表。 市直文化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一览表 数字截止日期:2008年12月31日 项目合计 性别 少数 民族 中共 党员 学历年龄 研究生大学大学 中专 高中 及 以下 35岁 及 以下 36岁 至 40岁 41岁 至 45岁 46岁 至 50岁 51岁 至 54岁 55岁 及 以上男女 博 士 其 他 本科专科 甲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总计420 254 166 1 147 8 97 101 117 97 189 54 63 60 25 29 1、女166 166 31 4 37 45 51 29 91 17 20 25 10 3 2、在管理岗位工作的17 14 3 16 2 6 7 1 1 5 2 3 4 3 专业技术 职务正高级职务22 14 8 14 4 4 6 8 3 5 7 2 5 副高级职务70 51 19 44 1 17 17 11 24 13 17 15 11 14 中级职务151 98 53 57 2 18 48 32 51 42 28 27 34 10 10 初级职务101 50 51 1 26 46 26 17 12 79 4 13 4 1 未聘任专业技术职务76 41 35 6 5 12 6 51 2 68 6 1 1 专业科学研究人员 1 1 1 1 1 教学人员46 22 24 13 2 22 10 6 6 23 6 3 5 5 4 经济人员 1 1 1 1 1 会计人员11 3 8 5 2 7 1 1 6 2 1 2 图书档案文博人员96 53 43 1 48 3 43 40 2 8 39 10 18 18 5 6 工艺美术人员 4 3 1 2 3 1 2 1 1 艺术人员244 155 89 66 3 14 40 108 79 112 35 37 31 12 17 政工人员17 16 1 11 13 3 1 7 2 3 4 1 (二)基本特点 由于政府的扶持和重视,我市文化人才环境已日益完善,文化行业的人才总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素质不断提 高。一是人才结构及分布基本合理。目前,市直文化系统共有15个机关、事业单位。其中文化行政机关1个,事

筒车湾镇文化人才队伍培养实施方案

筒车湾镇文化人才队伍培养实施方案 为加快建设适应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的人才队伍,为全镇农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提供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文化队伍作保障,根据《安康市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总体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筒车湾镇文化人才队伍培养实施方案。 一、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人才队伍是农村文化建设事业的主体,繁荣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离不开一支业务强、素质精的文化队伍。目前,全镇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人员学历偏低,知识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力度较弱,专业化程度较低;年龄结构老化,队伍结构有待优化;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比较缺乏,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消除,用人机制有待完善;对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能适应新时期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搞好农村文化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要实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关键在于培养和选拔一批理解文化工作、甘于奉献、敢于承担重任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

方向,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观念,紧紧抓住大力培养、积极引进、合理使用人才三个环节,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文化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实现全镇农村文化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三、总体目标 1、总体目标:大力加强以文化行政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艺术专业人才为主体的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工作新机制,着力营造有利于优秀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实现文化人才总量稳步增长,文化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稳步提高,文化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2、结构目标:力争到2014年,全镇文化人才总量达到30人,其中专兼职管理人员5人、农村实用文化人才15人,农村文化经营人才10人。农村文化实用人才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达到3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达到5人,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达到7人。 3、机制目标: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努力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逐步建立社会化人才评价机制,积极完善多渠道、多方式的继续教育和培养制度。 四、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加强各类文化人才建设 1、搞好人才普查,建立“农村文化人才库”。 2014年底在全镇各村开展一次农村文化人才普查活动,通过普查,全面准确地掌握

加强公司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强**公司人才队伍 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流人才造就一流企业。企业发展更多依靠人才推动,持续发展的人才带给企业更新的创造力、更高的绩效以及企业应对竞争时代有能力保持的更广阔视野。现阶段,我们虽然普遍认同“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的理念,也高度重视人才问题,但往往仅停留在观念和口号层面,实际工作还远远做得不够到位,存在着大量诸如“紧缺人才找不到、重要人才用不好、优秀人才留不住”等一系列问题。那么,到底该如何应对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这一挑战、破解企业发展中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建设好一支具有高度事业心、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懂技术、会管理、能不断创新的一流人才队伍? 以下便是针对**公司人才结构现状作出的分析: 一、公司人才结构现状 公司现有从业人员总数约800人,其中包括: 公司公司总部约……人,下属各企业……人。 下图为公司及下属企业在职人员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百分比统计:

集团66%下属企业21%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企业员工整体素质不高,人才总量占从业人员比重较小,不能满足需要,企业急需专业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 二、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1、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佳。一方面,企业的人才总量明显偏少,另一方面,企业高级管理人才、高层次人才、复合型人才和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短缺。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是待遇偏低,各下属企业地理位置偏僻,福利待遇相对较低,人才招聘困难。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人才激励单一。对于真正优秀的人才而言,物质激励只是其发挥作用的诱因之一,他们更需要良好的工作环境、人本化的人才工作政策、人才自身成长的需求、社会的尊重、领导的信任、同事的支持等等,企业现阶段比较重视物质激励,相对忽视了人才的精神需求。 2、人才内流不畅,外流不止。由于忽视人才内部流动,优秀人才无法进入企业管理层或更适合自己发挥专长的岗位,无法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而与此同时,由于缺乏科学的用人理念,造成既引不进人才,又用不好人才,部分优秀人才特别是一些高层次人才、企业技术骨干又外流不止,最终导致企业难以做大、做强、做优。

针对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针对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 报告 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十五”期未,xx市编制了《xx市人事人才“xxx”计划和发展规划》,确定了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开发的发展目标。截止到XX年底,xx市人才总量目标达到了万人,增长约%。各类型单位人才队伍的发展呈现不同趋势:国有企业人才总量逐年递减,党政人才和事业单位人才总量基本保持稳定,乡土人才开发步入正规,非公经济领域人才总量较快增长,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发展较快,对推动全市科技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快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智力支撑,成为xx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举措。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特征如下: 近年来,xx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职务结构逐步优化,到XX年底,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万人,占全市人才总量的%,成为xx市人才队伍的主要力量。 1、专业技术人才总量逐年递增 自XX年底至XX年底,xx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由万增长到万人,总量增长万人,年均增长约为%。其中,非公企业

专业技术人才由万人增长到万人,在全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占有主体地位。 2、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学历逐年提升 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全市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数比例逐年递增,从XX年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增长到XX年的%。其中,研究生学历人数从1103人增加到1717人,占总数的%。 3、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主力军 在全市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人才占%,已经成为该市专业技术队伍的主力军。 4、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专业技术能级结构不断优化 xx市不断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担任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数逐年递增,专业技术职务能级结构不断优化,XX年初,xx市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有6847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聘任中级职务的有42945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高、中专业技术职务的能级比例是1 : 。到XX年底,全市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有12090人,增长了%,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聘任中级职务的有63352人,增长了%,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能级比例调整到1:。 5、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xx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重庆市工业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

关于印发《重庆市工业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6日15时32分作者:查看次数:次 渝经信发…2011?72号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印发《重庆市工业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 —2020年)》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经济信息委,有关单位: 根据《重庆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总体要求,在认真总结我市工业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深入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业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的基础上,我委制定了《重庆市工业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一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通知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2011年10月26日印发 重庆市工业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2011—2020年) 为更好地发挥人才在重庆市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核心作用,

打造与全市重点产业发展相配套的人才队伍,依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重庆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重点产业是指汽车摩托车工业、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化医工业、材料工业、能源工业和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即“6+1”重点产业,同时兼顾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人才发展成就 1、人才总量增长、结构优化 近年来,全市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加强了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重点产业的从业人员、人才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结构不断优化。“十一五”期末,重点产业从业人员达220万余人,包括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各类技能人才等在内的重点人才93.3万人,占从业人员总量的49.4%;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才33.3万人,占从业人员总量的17.6%;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人才12万人,占从业人员总量的6.4%。 2、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直辖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的决定》、《关于进一步稳定和用好现有人才若干政策的意见》、《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从科研经费、福利待遇、住房、户籍、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支持人才引进与人才工程发展,为重点产业人才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 1、急需紧缺人才缺口较大 随着重庆工业规模急剧扩大和结构升级,高精尖人才和新型技能

关于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调研情况的报告

关于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调研情况的报告 一、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一)基层服务人员队伍基本情况 截至2011年12月,基层服务管理人员共585人,具体构成为站场分公司管理员30人、正(副)班长53人、一线站场管理工502人。基层服务管理人员平均年龄34岁,其中35岁及以下375人、占64.1%;36至40岁65人、占 11.11%;41至45岁42人、占7.18%;46至50岁60人、占10.26%;51至55岁39人、占6.67%;56岁及以上4人、占0.68%。基层服务管理人员中具备本科学历16人、占2.74%;大专学历72人、占12.31%;中专中技学历104人、占17.78%;高中及以下学历393人、占67.18%。具备职业资格有28人、占4.79%,分别为初级工7人、中级工14人、高级工6人、技师1人。 (二)管理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截至2011年12月,管理人才共60人,具体构成为经营管理人才6人、中层管理人员19人、其他管理人员35人。 管理人员平均年龄33岁,其中35岁及以下42人、占70%;36至40岁7人、占11.67%;41至45岁4人、占6.67%;46至50岁3人、占5%;51至55岁3人、占5%;56岁及以上1人、占1.67%。管理人员中具备本科学历36人、占60%;大专学历16人、占26.67%;中专中技学历2人、占3.33%;高中及以下学历6人、占10%。具备专业技术职称有24人、占40%,分别为初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6人。 二、近三年以来在选拔、激励、使用、培育人才等方面的做法 (一)建立班长年度选拔机制,挖掘基层服务管理优秀人才。每年中旬,办公室牵头组织对现任正(副)班长的德、能、勤、绩等四个方面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通过自评、上级评价、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等四个环节了解其工作表现和综合管理能力,淘汰不胜任者,补充一线优秀人才。

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文化

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文化 大发展大繁荣 广门乡:彭春成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及市、区党代会把人才建设摆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突出位置,提出“要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我乡高度重视文化人才工作,把文化人才管理和培养列入了重点人才工程,文化人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进一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形成一支规模宏大、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文化人才队伍,是推动我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迫切需要。 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把握人才工作的正确方向。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领导核心作用,为各类文化人才提供施展才干的广阔天地。要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把文化领域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把文化领域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各村、各部门党员干部要加强文化理论学习和文化问题研究,提高文化素养,努力成为领导文化建设的行家里手。文化战线全体共产党员要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的基本素质要求。一方面,文化人才要德才兼备。文化人才既要具备与所承担文化工作相适应的能力素质,更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行和人格操守。要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

以德领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引导文化人才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文化工作者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努力追求德艺双馨,做道德品行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另一方面,文化人才要锐意创新。文化人才肩负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重任,要倡导创新、促进创新、追求创新,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各类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博采众长、推陈出新,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添活力。 重视各层次各类文化人才的培养。要针对各层次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和成长规律,分类指导,用热情培养人才,用学习提升人才,用事业造就人才。以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中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为切入点,不断提高文化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坚持自主培训与“送出去”培训相结合,提高文化人才队伍的能力和水平。通过举办乡村文化艺术节、艺术展演等各类特色文化活动和积极参与全市、区的重大艺术活动,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人才。着重加强对农村文艺骨干、民间能人、专业人才等的扶持和培养,为基层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充实力量。 营造有利于文化人才健康成长的环境。良好的成长环境是充分发挥文化人才才能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制定科学的人才政策。针对我乡情况,今后要积极探索创新文化专业人才引进办法,面向社会选聘吸纳优秀人才,逐步建立动态管理的长效用人机制。要进一步加大对优秀文化人才的宣传力度,落实优秀人才奖励办法,继续通过乡村文艺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十佳新闻线索奖等奖项,表彰奖励成就突出的宣传文化人才,

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最重要的核心资源之一。所以如何吸引最好的人,选择最好的人,培养最好的人和保留最好的人就成为了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非常重要的工作职责,也是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和实施的主体内容,为此,公司建立了人才引进体系、用人体系、绩效考评体系、人才整合体系。如下: 一、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培育体系,全面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由重数量向重层次、重质量转变。首先,企业应该通过不断打造企业硬件和软件设施,通过品牌能力来使得能够吸引社会上优秀的人才。在人才培养上,首先要针对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和成长规律,进行分类指导和培养,使人才各尽其能。对于优秀人才要能吸引,还要用得好,留得住,同时还需要注重应届毕业生的引进,通过自己的培养,为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做贡献。 二、建立合理的用人体系,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人才的活力取决于机制和环境,企业要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具体来讲,一是要创造人才有所值的新环境。大力改善人才的生活、工作条件,实施高强度的激励手段,高度重视解决人才待遇问题。建立竞争性的报酬体系,使能力工资或效益工资数倍于基本工资。鼓励人才大胆创新,追求新技术,创造高效益。实施对突出人才特殊分配和奖励办法,稳定关键人才队伍,推行实实在在的举措,解决其后顾之忧。在人才激励与保障措施方面,要本着量力而行、兼顾一般的原则,适当拉开人才尤其是有专长、有绝招的特殊人才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体现能者多劳、能者多得。二是创造事业留人的新环境。包括给人才提供足够的用武之地,构建先进的企业文化,给人才以坚定的信念支撑等。企业领导要从企业发展大局着眼,甘做引路人,勇当铺路石,做人才成就事业的导师。三是创造感情留人的新环境。企业领导要把稳定人才队伍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要与人才队

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课题组,下设一个综合材料组和三个调研小组,分机关、事业、企业三块开展调研,以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等形式,对全市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下一步的对策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5月中旬以来,我们共召开座谈会27个,走访企事业单位200多个,走访有关人员50多人次,回收调查问卷455份,掌握了比较详细的情况。现汇总如下: 一、人才队伍现状。 1、党政人才队伍基本情况。到201X年5月,江山市共有党政干部1977名,其中中专以上文化1688人,占总数的85.4%,大专以上文化1423人,占总数的72%。市级机关干部1382人,女性194人,大专以上文化1013人,占总数的73.3%;乡镇机关干部595人,其中女性134人,大专以上文化410人,占总数的68.9%。全市共有市级领导干部35人,其中女性6人;乡镇领导班子成员273人,其中党政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7.5岁,大专以上文化占95%,女性43人;市级机关部门领导干部249人,其中女性22人。 2、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基本情况。我市事业单位现有各类人才7285人。从学历层次看: 大学学历1156人,占15.86%;大专2676人,占36.73%;中专2649人,占36.36%;高中及以下804人,占11.04%。从职称层次看:

正高级1人,仅占0.01%;副高级241人,占3.31%;中级职称2046人,占28.09%;初级职称4716人,占64.73%;其他无职称281人,占3.86%。从年龄结构看: 35岁以下的3427人,占47.04%;35至45岁的1729人,占23.74%;45岁以上的2129人,占29.22%。从专业分布结构看: 教育类的4118人,卫生1440人,农林水859人,城建土管221人,群众文化144人,交通环保140人,财税工商116人,新闻112人,人力资源71人,其他64人。 3、企业人才队伍基本情况。此次对全市50万元注册资金以上的企业,全部发放调查表,按时间要求回收400多份。从调查反馈的情况看,企业各类人才合计2809人。其中按学历分: 研究生以上学历5人;大专以上1685人,占调查合计数的60%;中专学历735人,占26.2%。按专业技术职务分: 高级职称60人,中级职称817人,初级职称1492人。按年龄分: 30岁以下641人,30-35岁648人,36-40岁765人,41-45岁402人,46-50岁207人,51-55岁98人,56-60岁38人,60岁以上10人。按人才专业分: 机电412人,建材102人,经济管理982人,化工243人,营销224人,财会323人,轻纺2人,其他521人。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一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优惠政策,促进了我市人才队伍的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人才队伍。这支队伍为“兴工强市”战略的实施,为江山

关于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 告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倡导员工队伍的和谐,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举措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协年度工作安排,为促进全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助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副主席郝德恒同志带领下,深入渠县、宣汉、通川区和市本级相关文化单位、企业,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状况 全市目前文化队伍共有xxxxx人,其中:文广系统xxxx 人、社会科学界会员xxxxx人、各级文联机关及会员xxxx 人;本科以上学历占%,副高职称以上占%;xx岁及以下人员占%,xx岁以上人员占%;具有一定声望的专业戏剧编剧、曲艺作者、舞美编导xx余名,民间艺术大师x人(其中国家级x人、省级x人),非物质文化艺术传人xxx人、群众文化艺术工作者xxx人。在文联所属协会会员中,有国家级会员xx 人,省级会员xxx人,市级会员xxxx人,县级会员xxxx人。文化产业从业人员x万余人,文化产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技术人才数量不详。 二、问题成因 总体看来,在各级党政的重视下,全市文化人才近年来虽数量有所增加、质量上有所提升,但与建设“文化强市”对文化人才的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 (一)人才培养培训不到位。一是抓好文化人才培养培训的氛围不浓,政策支持不够,没有设立文化人才建设专项基金。对发展潜力大的可塑文化人才没有在遴选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培养。二是各文化部门、单位由于受经费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对业内人才的培训几乎为零,即使有也多数以会代训,存在层次较低、针对性差等问题,导致文化专业人才的继续教育流于形式,考核、管理不严。其原因是对人才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在决策层面,存在重设施、轻人才的现象。在管理层面,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 (二)人才结构不合理。从年龄结构看,文化队伍总体年龄偏大,特别是乡镇文化站人员平均年龄在xx岁以上。一些学科和专业人才断层现象比较突出,xx岁左右的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比重很小。民间文化艺术人才中,年龄在xx岁以上的占比达xx%以上。从专业结构看,戏剧、舞台艺术、文化经营管理、网络技术、图书情报信息等专业人才十分紧缺。大多数文化单位存在编制满员而专业人员短缺的现象。市艺术团由于缺乏创作、编导、主演、主奏人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