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苏区精神的基本内涵
关于长征精神与延安精神的探讨

12作者简介:杨晓娟(1989— ),女,汉族,陕西延安人,研究生在读。
主要研究方向:新民主主义与毛泽东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从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落脚陕北到1948年3月离开陕北,党中央再次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并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
长征落脚延安,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前后相继,二者的主要内涵和精神价值具有高度的承继性。
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革命信仰“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红军在长征途中,所遇条件之艰苦、环境之恶劣超出人类极限。
在两年长征中,红军纵横14个省,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战斗,渡过了近百条江河,穿过了约40座高山险峰,经过了10多个少数民族地区。
其行程之远、自然环境之恶劣、敌我力量之悬殊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毛泽东在雪地讲话中就讲到: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在这样的环境下,广大红军战士没有退缩,当他们发现了牺牲的同志后,遏制悲痛,马上接着:“不要紧,你的任务我们来完成!”“我们一定为中国的独立、解放流最后一滴血!”大多数红军在参加红军之前,是普通的农民,加入红军也只是为了有口饭吃,简言之,谋生的一种。
中国红色文化精神期末考试2022

中国红色文化精神期末考试2022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 分)1(),真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是苏区精神的根本。
(1.0分)A、争创一流B、一心为民C、求真务实D、坚定信念答案:B2()被誉为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
(1.0分)A、周恩来B、朱德C、刘少奇D、任弼时答案:D3()的胜利彻底打破了蒋介石企图将红军压迫至娄山关以北、长江以南狭窄地带彻底歼灭的想法。
(1.0分)A、娄山关第二次战役B、娄山关第一次战役C、大渡河战役D、湘江战役答案:A4红军开进入井冈山的第一个驻地是哪儿?(1.0分)A、茨坪B、大仓C、茅坪D、古城答案:C5苏区农民群众创造的()是劳动互助社的前身。
(1.0分)A、耕田队B、种谷队C、帮工队D、盖房队答案:A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创立的第一所大学是()。
(1.0分)A、列宁大学B、苏维埃大学C、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D、苏维埃人民大学答案:B7称呼毛泽东同志为“毛主席”始自()。
(1.0分)A、瑞金会议B、一苏大C、二苏大D、大柏地战斗答案:B8为粉碎敌人对井冈山的经济封锁,解决军民的生活困难,1928年夏,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设立了()。
(1.0分)A、军械处B、专卖处C、公卖处D、物资处答案:C9十月革命前,()就已经加入了由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也就是俄国的共产党,后来也成为最早的中国党员。
(1.0分)A、杨明斋B、俞秀松C、李汉俊D、沈玄庐答案:A10《中央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一九三六年十月十日)》中提到“我们即刻就要进入一个新阶段了”,这个新阶段是()。
(1.0分)A、抗日民族革命战争B、解放全中国C、反帝反封建D、创建革命根据地答案:A11()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也是后来多路红军翻越过的雪山。
(1.0分)A、长板山B、夹金山C、打古山D、梦笔山答案:B12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发行的纸币采用了什么方式进行防伪?()(1.0分)A、造纸时添加羊毛B、限额发行C、造纸时添加猪毛D、加盖防伪章答案:A13在给未婚妻的信中,提到自己与马列主义“恋爱”了的革命烈士是()。
江西赣州市等地红色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10月19日至24日,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情调研课题组赴江西赣州的于都、兴国、瑞金以及省会南昌等地开展国情调研。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组深入田间地头探访革命先烈足迹,参观考察纪念馆、革命遗址,召开座谈会等等,得到了不少有关红色文化建设的第一手资料,现报告如下:一、江西赣州市于都、兴国、瑞金等地红色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江西是红色文化资源最为密集、红色旅游景点等级最高的省份之一。
在这块16.6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安源。
目前全省登记在册的革命旧居旧址有1200多处,著名的革命旧址就有170多处。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赣州从事过伟大革命实践活动。
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从赣州于都开始出发的。
以当年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红色故都”瑞金为中心,集中了遗址群5处计15个文物单位,属全省、全国范围内有特色的近代革命史迹群落。
1955年授军衔时,兴国籍将军有54名,兴国县因此誉为将军县,也是著名的苏区模范县、红军县、烈士县。
二、江西赣州市于都、兴国、瑞金等地红色文化建设的特色与主要经验红色文化资源以物质或非物质的形态遍布江西城乡,渗透在当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近几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十分注重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在推进红色文化可持续发展,着力强化红色文化在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中的主流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创新性实践,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一)积极保护红色文化资源,夯实红色文化物质载体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如遗址、遗物等等,具有脆弱性、不可再生性和唯一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和历史资源,也是能在旅游业中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旅游资源,一旦受损,就无法挽回。
略论贺龙元帅的十大精神

略论贺龙元帅的十大精神作者:刘纯规来源:《中华魂》 2017年第8期文/刘纯规贺龙元帅一生功勋卓著,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形成了既有老一辈革命家的共性又有贺龙自身个性特点的贺龙精神。
一、寻找真理,追求真理,执着坚定的探索精神贺龙一生经历了无数不平事,且最爱打抱不平。
他想要给穷人找到一条好路子。
在探索中,他认为穷人要不受欺负就要抱成团,所以他参加哥老会。
但哥老会却不能解决穷人过上好日子的问题。
随着经历的不断丰富,他渐渐明白:在这个不平的社会里,穷人靠努力劳动是过不上好日子的。
靠黑心肠欺侮别人去发财,到头来也不过是一个骑在穷人头上的土豪劣绅。
贺龙开始了关于社会变革的探索。
18 岁时他加入了中华革命党。
从革命党的理论中贺龙看到了为穷人找一条出路的希望。
贺龙在真理追求的路上却并非一帆风顺的。
在反袁护国护法等斗争中贺龙虽然积累了不少作战经验,但却被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搞得十分迷惘。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依然如故,同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人却互相倾轧,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何在?贺龙找不到明确答案。
在那个有枪就是草头王的时代里,贺龙的部队几次被别人吞并。
可他并没有气馁,而是更加坚定了寻求正确道路的决心。
从种种探索实践的失败中,他深深地认识到:“孙中山是个伟人,可是,他依靠的还是军阀队伍,早晚是靠不住的。
”在征战的过程中他注意结识各种人才,听取不同的政治观念,在一次听取陈图南的无政府主义理论与其归国的同学方汉儒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辩论中,他凭着多年探索的经历,认同社会主义理论是可行的。
在贺龙执着的追求下,他终于接触到了真正革命道理。
1924 年夏贺龙率部移驻贵州铜仁县时,收到在广东黄埔军校学习的周逸群寄来的许多马列书刊和关于国共合作情况的书信。
从此以后,他开始有了明确的政治方向,并朝着这个光明的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了下去。
正是贺龙这种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才使他寻找到真正的为穷人打出天地的革命真理——马列主义。
二、不畏强权,反帝坚决,勇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的近代史,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一部屈辱史。
长征精神的启示面试

长征精神的启示面试
长征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长征精神是在长征途中形成的伟大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对我们的启示有:
1. 长征是由于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而导致的一次战略大转移。
长征途中我党召开了一系列的会议,纠正了党的错误路线,确立了正确而坚强中央领导集体,从而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这启示我们:无论什么时间,都要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要敢于纠错,要敢于在实践中找到革命的正确道路。
2.长征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行动,长征的人们心怀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的事业终将会胜利,这启示我们:无论是在国家建设还是国家发展中,我们都应把人民和民族的利益置于首位,对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持坚定的信念,一切行动要以维护人民和民族的利益为首要目标。
3.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行来,“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它把救国救民的思想传递给沿途的群众,紧紧地依靠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
这启示我们:群众是革命的基础,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与群众患难与共。
4.长征形成了一个团结的党中央,锻炼了一支英勇的革命军队。
这启示我们:革命事业是会受挫的,但同样也会取得伟大的胜利。
略论中央苏区的反腐倡廉建设

On t e An i - o r p in Ca ag ft e Ce t a o itAr a Co sr cin h t -c r u t mp i n o n r lS v e e n tu t o h o
Ab ta t Du n h n n il ii utp ro ft eAg a a e ou in o e C n r o i t e , h e c ai e ta o - s r c : r g t e f a ca f c l e d o rr n R v l t f h e ta S v e a t e D mo r t C n r G v i i d i h i o t l Ar c l e ne to o k r n e s t u c e e a t —c ru t n c mp in,a d h v c iv d v r o d r s l .T e man p a . mi n fW r e sa d P a a sl n h d t n i o r pi a ag n a h o n a e a he e e g o e ut y s h i r e
a d la e s i e e ,w ih i inf a t n e d rh p l v l h c s s i c n . g i
Ke r s Ce t l o i t e y wo d : n r v e Ara;te a t —c ru t n c mp in;t e Ag a a v l t n P r d;a mi it t e a d la e h p aS h i or p o a a g n i h r r n Re ou o e o i i i d n s ai n e d r i r v s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心得体会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心得体会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心得体会篇11934年10月21日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伟大的长征。
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的指挥下,灵活机动,英勇作战,在川黔滇等地迂回曲折地穿插于敌方重兵之间,歼灭大量敌军。
四渡赤水,南渡乌。
佯攻贵阳,奔袭昆明,抢渡金沙,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取得了长征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而后又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先后在陕北、甘肃完成了三大主力的会师,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我们党领导红军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熔铸了光照千秋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集中反映了我们党为实现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的政治本色,集中体现了我军排除万难走向胜利的特有优势,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
研究中心党总支要求我们认真学习长征精神,领会长征精神,并将其用于指导我们的工作。
程主任强调,学习长征精神就是要居安思危,努力学习,创新工作,为冶金渣综合利用工作作出贡献。
居安思危,不是一个危言耸听的口号,而是根据我们工作实际所作出的重要指示。
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和平稳定、幸福的新时代。
然而正是这种安逸的生活环境消磨了我们的毅力,这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心态消磨了我们自己的吃苦耐劳的能力。
实际上,我们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全面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前途的艰辛与风险我们无法预知,我们急切需要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长征精神。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满足于现状。
这次研究中心组织的长征精神的学习活动,不仅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而且教导我们要学习长征精神。
因此我们需要反思,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真的有必要发扬长征精神。
我们要汲取当年红军战士长征精神中的精华——惊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吃苦耐劳的决心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所以我觉得在安逸稳定的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坚定自己的信念,克服自身的惰性,寓长征精神于学习中。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队伍为我们创建了新中国,创造了幸福生活,我们现在有责任接下前辈们手中的接力棒,担当起建设祖国美好明天的责任,努力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的使命!居安思危,创新工作,重点在创新工作。
简约大气中国精神谱系宣传PPT模板

坚定执着追理想
实事求是闯新路
艰苦奋斗攻难关
依靠群众求胜利
井冈山精神
大事记
1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选举了临时中央政治
局,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下旬,湖南新省委制 定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计划。
2 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
3 1927年10月27日工农革命军进驻井冈山茨坪。
8
1928年4月28日朱德、毛泽东两军在宁冈砻市胜利会师。月底,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党的第一次代 表大会在龙江书院召开,产生了军委会,毛泽东任书记。
9
1928年10月4日至6日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在茅坪步云山召开。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
产党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即为其中一部分)。
★
1936年7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编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
★
1936年3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改编成立,王德泰任军长。
★
1936年7月末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成立,由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一、二军编成。杨靖宇任总司
令兼政委。
东北抗联
大事记
★
1937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成立,由东北抗日联军第四、第五、第七、第八、第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精神谱系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汇报人:卡卡办公 ★ 汇报时间:20XX
前言导读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 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 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 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苏区精神的基本内涵
[摘要]广昌是革命老区,是中央苏区的北大门。
在广昌这块红色的沃土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共产党人和中央红军不仅建立了历史的丰功伟绩,还给我们倡导和传承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苏区精神。
在国家部委支持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联合调研组莅临广昌,就广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之际,作为生活工作在红色故土的一员,进一步深化对苏区精神基本内涵的认识,以苏区精神为动力,扎实工作,对于建设和谐幸福新广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苏区精神基本内涵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央苏区倡导和培育了支撑中央红军的精神支柱——苏区精神。
在国家部委支持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联合调研组莅临广昌,就广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之际,重温苏区精神,全面把握苏区精神的基本内涵,对于建设和谐幸福新广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苏区精神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倡导和培育的,在中央革命根据地进一步发扬光大。
概括起来说,苏区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坚定的理想、不渝的信念;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形象;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浩然正气;令行禁止、团结一致
的革命纪律。
一、坚定的革命理想,不渝的崇高信念
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革命信念,是苏区精神的灵魂,是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第一天起,就郑重地把“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
在中央苏区,广大人民群众之所以拥护共产党,就是从共产党的旗帜上认识到共产党人是以解放劳苦大众为己任,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始终与广大人民群众休戚相关、患难与共。
苏区广大群众正是从共产党员的革命行动和实践中,读懂了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时期,蒋介石先后调集几十万军队对中央苏区进行一次又一次“围剿”。
在频繁而又残酷的军事斗争中,在极端困难的生存条件下,根据地的“红旗始终不倒”,靠的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革命信念。
那时,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文件《共产主义须知》明确提出,共产主义者要“不畏难,不怕死,为主义而牺牲”。
在革命老区广昌,至今保存着许多当年红军留下的标语,其中就有“实现共产主义”和“共产主义万岁”。
在那个时期,有多少革命先烈无论是面对敌人的尖刀,还是面对纷飞的战火,无论斗争环境多么恶劣、多么艰苦,他们从不屈服,而是坚定地站稳立场,坚信革命必胜、人民必胜,坚信共产主义理想一定能实现。
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主义理想,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
精神动力。
在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今天,理想信念仍然很重要,不能有丝毫含糊,它是新时期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的精神支柱。
二、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的革命气概
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过程中,面对国民党反动派一次又一次“围剿”,根据地3万多名党员和近10万红军将士同仇敌忾,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带领全苏区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浴血搏斗,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
苏区的共产党员和红军将士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用鲜血染红中央苏区大片土地。
在著名的广昌高虎脑战役中,彭德怀领导红三军团的10000余名将士为阻击国民党军队向瑞金进犯,与六倍于我军的敌人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厮杀,最终红三军团有2300余名将士将热血洒在这片红土地上。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嚣张气焰,红三军团将士英勇抵抗,浴血奋战,抗击了敌机大炮扫射、轰炸和骑兵“羊群战术”的轮番冲击,战场上“共产党员跟我上”“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冲啊”的口号响彻战场的上空。
红军将士的英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
三、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形象
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
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
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
”通过苏区的革命实践,
毛泽东道出了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原因。
要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形成人民战争的铜墙铁壁。
从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再到军民团结粉碎敌人第一、二、三次反革命“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党的事业的每一步胜利都离不开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支持。
从井冈山到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仅仅四五年时间,中央革命根据地日益壮大,其根本原因就是党同人民群众保持了血肉般的联系,红军和群众建立了鱼水般的情谊。
例如,在第五次反“围剿”保卫广昌的大会战和高虎脑战役中,广昌人民积极参战,为捍卫中央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他们协助红军筑碉堡、挖战壕、修竹尖……;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有的送水送饭,有的救护伤员,有的运送弹药,给了红军极大的支援;一些青壮年甚至与赤卫队员一道参战,与敌人展开血与火的战斗。
在第五次反“围剿”前后,15万人口的广昌县就有1.5万余人参加红军,为革命捐躯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3378人。
仅在广昌保卫战和高虎脑战役中就有数百名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正是由于苏区的党组织和党员密切联系群众,以自己勤政为民的公仆形象唤起民众,才使广大群众与共产党人同生死、共患难,才能筑起一道人民战争的铜墙铁壁。
四、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浩然正气
在土地革命斗争中,国民党反动派不仅对中央苏区频繁进行“围
剿”,而且在经济上也实行严密封锁,苏区必需的粮食、食盐、布匹和药品等物资都非常紧缺,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有时真是到了极度”。
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我工农红军之所以能粉碎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靠的就是根据地的党员干部带头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那个时期的苏区干部特别是共产党员,工作一般是没有报酬的。
工作时自带干粮、自带被盖、自带费用,行千里,走万家,都是吃自己、用自己。
干部的工作表现当时有一首革命历史歌谣,被苏区人民广为传颂:“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民。
”这不仅反映出人民群众对苏区干部的高度评价,也是当时苏区干部艰苦工作的真实写照。
当时的苏区政权机关提倡精简、廉洁、高效的作风,要求党员干部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秉公办事、廉洁奉公,苦自己为大众。
广大党员干部响应号召,以吃苦为乐,以克服困难为荣。
虽然环境险恶,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领导干部却能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不为任何私利所动。
有的党员同志连续战斗,风餐露宿,视死如归,是为人民的政权而战;有的党员同志秉公执法,大义灭亲,是为人民利益工作;有的党员同志在敌人的屠刀面前,面不改色,临危不惧,是为人民的幸福而牺牲。
因此,苏区时期的共产党员,不仅在对敌斗争中是英雄好汉,而且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谋利益上,也是仰不愧天、俯不耻地。
他们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浩然正气永贯长空。
新时期苏区的革命传统不能忘,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
丢,必须传承与弘扬。
五、令行禁止、团结一致的革命纪律
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共产党员必须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这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
党为了完成自己担负的伟大历史使命,必须加强党的纪律,这是维护党在组织上的团结一致,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党的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在苏区时期,红军中党的纪律是建立在高度自觉基础上的铁的纪律。
在工农革命军创建初期,毛泽东针对红军中存在的问题,向红军宣布了三大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不拿农民群众一个红薯);第三、打土豪要归公。
后来又宣布了六项注意:(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
为了使党的纪律在红军中得到更好的贯彻,毛泽东把党的纪律用简洁而又通俗的语言概括为“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这“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既包括党的纪律、组织纪律,还包括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
1929年毛泽东又将三大纪律的内容做了调整,对六项注意增加了两项内容:一是洗澡避妇女,二是不虐待俘虏,由此形成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基本内容。
毛泽东亲手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成为共产党员和工农红军的行动准则,对我党我军的成长、建设,对正确处理党内关系和军队内部关系,团结人民群众战胜敌人,起到了巨大作用。
苏区当时流传一首歌谣:“红军
纪律真严明,行动听命令,爱护老百姓,到处受欢迎,遇事问群众,买卖讲公平,群众的利益不损半毫分。
”这首歌谣真实反映了当时苏区的共产党员和工农红军令行禁止、团结一致的精神风貌。
有了这种精神风貌,我们的党和红军才能所向无敌、不断发展壮大。
团结是一个政党或者民族赖以存在的基础。
严守铁的纪律,才能使革命队伍团结战斗,所向披靡。
在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我们更要空前团结,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全党一条心,拧成一股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战胜前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齐心协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
○
责任编辑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