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神祇

古埃及神祇
古埃及神祇

关于古埃及神祇论文

专业班级: 11建筑学

姓名:王坤

学号: 1101081029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认为:“神话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因素和基本成分”,“神话属于一个一去不复返的文化和精神阶段。”在世界文学中,埃及神话是最古老、最具原生态的神话之一,它展现出一个与近现代文明世界迥异的前理性、前哲学的精神世界。

欲了解埃及神话的底蕴,首先得了解作为其背景的埃及农业文明模式——“绿州文化”。古埃及实际上是一个极为闭塞的农业国,处于大海和沙漠的包围之中。它“北濒地中海,东临红海,沙漠占全国面积的90%左右,气候干旱炎热。全国99%的人口集中在尼罗河两岸、苏伊士地峡区和沙漠中的少数绿洲上。”

今埃及虽地处亚、非、欧交通要冲,但古代苏伊士运河尚未开掘,它北部的地中海和东边的红海在航海业尚不发达的时代有如天然屏障,同时,还常有来自撒哈拉沙漠的干热的“五旬风”为害,唯有今开罗以北的尼罗河三角洲(约2.4万平方公里)较为肥沃。因此,以尼罗河流域为摇篮的古埃及文化是一种典型的绿洲文化。

一、

欲了解埃及神话的底蕴,首先得了解作为其背景的埃及农业文明模式—“绿州文化”。古埃及实际上是一个极为闭塞的农业国,处于大海和沙漠的包围之中。它“北濒地中海,东临红海,沙漠占全国面积的90%左右,气候干早炎热。全国99%的人口集中在尼罗河两岸、苏伊士地峡区和沙漠中的少数绿洲上。’今埃及虽地处亚、非、欧交通要冲,但古代苏伊士运河尚未开掘,它北部的地中海和东边的红海在航海业尚不发达的时代有如天然屏障,同时,还常有来自撒哈拉沙漠的干热的“五旬风”为害,唯有今开罗以北的尼罗河三角洲(约2.4万平方公里)较为肥沃。因此,以尼罗河流域为摇篮的古埃及文化是一种典型的绿洲文化。

尽管埃及文明是上古世界高度发达的东方文明的代表之一,但与稍后的西方文明的活力与发展相比较,却表现出令人吃惊的惰性和闭锁性。西方学者指出:古埃及人曾长期过着与古代世界其它部分相隔离的生活。虽然埃及在其历史的初始阶段曾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发展有所联系,但此后基本断绝了与外界的交往,直至公元前1700年左右亚洲海克索斯人侵入埃及并建立异族统治为止。

在这一千多年(约3000-1700 B. C.)漫长的历史期间,巴比伦人、叙利亚人、犹太人的神话、象征和思想观念辗转相传,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成为近东诸民族互相交流的工具,而埃及的神话、象征和象形文字从未在埃及境外流布。古埃及文明的固定模式通常被解释为以水利灌溉为特征的稳定的农业系统,这种模式约在旧王国时期(约2686-2181 B. C.)形成,从古到今一脉相承,甚至在公元4、5世纪时阪依基督教、尔后又转向伊斯兰教也未能使其有所改变。

“现代埃及农民象他们4000年前的祖先一样耕作,用一样的工具。在其他很多方面,诸如音乐、幽默感、民俗、饮食习惯、节庆以及对长辈和后代的态度等等,也同样缺乏变化。正是这种文化与地理的“疏离”(isola-tion),使古埃及文明(包括神话)保持着极为古朴的原生状态,使其在与其他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相比较时成为极好的参照系统。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约484--430 B. C.)在其多卷巨著《历史》中曾讽刺性地指出“埃及的力量在于它稳如泰山”。他这样说是因为他知道,他所评价的是一个固步自封、日渐衰亡的文化。而希罗多德自己身处的希腊文化正值黄金时代,在当时生气勃勃,广泛而有效地吸收苏美尔、巴比伦、埃及、亚述诸文明的成果,表现出进取与创造的精神,并在日后成为西方文明的主流。

雅斯贝斯或许是出于类似的观点,把埃及文明视为原生态的古代高度文明的代表之一,却又将它排斥在“文明的第一枢轴时代”之外,即认为在公元前800 -200年间,已趋没落的埃及文明己无法与当时生机盎然的希腊、希伯来、中国、印度四大文明轴心国相比肩,也没有涌现出亚里士多德、耶稣、孔子、佛陀之类的思想巨擎或精神导师。

二、

一般而言,“当我们谈及古埃及时,想到的不是亘古不变的农业世界,而是法老和祭司,文书与艺术家”。德国学者库明斯在其《古埃及的神只与象征》一书中将政治史与精神史视为埃及文明发展的两个基本构成因子,将它们的关系按编年史的顺序列简表如下:

【日期】:前王朝时期(公元前第5至第4千年代)

【政治史】:5000--4000 B. C 新石器时期;4000-3000 B. C.新石器末期上埃及游牧部落与下埃及农耕部落互相抗衡

【文化与宗教史】:

图腾崇拜;地域神以植物和动物的形式出现;母亲(系)女神崇拜;新石器时期的几何图形装饰物

【日期】:上古时期(约3100--2686 B.C)

【政治史】:布托、西尔拉康波利斯和阿比多斯等区域性霸权建立,上下埃及统一,建都于盂斐斯;

第一、二代的王朝的统治:

第1王朝的法老:奈默、梅涅斯、“蝎子”、“蛇”等等。

第2王朝南北分裂

【文化与宗教史】:神只拟人化;自然力量人格化;法老成为宇宙之神荷鲁斯的肉体化身;文字出现:西尔拉康波利斯的石碑上出现首批书写的符记;仪式与日历上的节期形成;南部王国将塞特视为主神

【日期】:旧王国:

约(2686--2181 B.C.);

约(2613一2494 B. C.);

约(2494--2345 B. C.);

约(2345----2181 B. C.)

【政治史】:

重建统一王国:首都孟斐斯;

第3王朝统治:国王佐塞;

第4王朝统治:国王史涅福鲁、库夫、卡孚勒、曼考勒,王族高度集权;

第5王朝,国王萨乌勒、乌拉斯;高级祭司的势力日益增强;

第6王朝,国王卑彼二世;王权衰落。

【文化与宗教史】:

赫利奥波利斯神系(太阳神拉、地域神阿图姆)。孟斐斯神系(地域神普塔赫);

法老为太阳神拉之子;

金字塔始建于第3王朝。佐塞的梯形金字塔建于约公元前2670年,为世界上第一座伟大的石建筑;

季扎的大司芬克斯石像;

金字塔铭文出现;

奥西里斯崇拜盛行:

【日期】:第一中间时期(约2181一2733 B. C.)

【政治史】:

第7-10王朝;

赫拉克利奥波利斯时期;

王国分崩离析,沦为赫拉克利奥波利斯人和底比斯人的版图

【文化与宗教史】:

灵魂(ba)的学说;

与奥西里斯相关的亡灵观念日益流行;

阿比多斯成为奥西里斯崇拜的中心;

审判亡灵的观念;

早期棺撑文;

雕刻艺术衰落

【日期】:中王国:约(2133--1786 B. C);约(1991一1786 B.C)

【政治史】:第11-12王朝:

第11王朝,最重要的法老为曼突荷泰帕,底比斯成为首都,专制政体重建;第12王朝,最重要的法老为阿门仑赫特和山鲁斯勒特;

与亚洲和克里特的关系得到发展

【文化与宗教史】:

阿蒙崇拜在底比斯盛行;

晚斯棺撑文;

最早的方尖塔在赫利奥波利斯建造立方体雕像与哈托尔石柱

【日期】:第二中间时期(约1786一1561 BC);约(1650--1567 B.C)【政治史】:13-17王朝:

13王朝最重要的法老为塞伯克泰帕;

15王朝:亚洲入侵者海克索斯人的异族统治;

第17王朝:属于本土的底比斯人。

【文化与宗教史】:

叙利亚诸神渗人开始。塞特与海克索斯人的民族神巴尔地位相同;

引人马、车、铜和一些改良了的灌溉方法;

最后一批金字塔国王陵墓

【日期】:新王国:

约(1567-1085B. C.)

约(1567-1320 B. C.)

于(1320-1200 B. C.)

于(1200-1085 B. C.)

【政治史】:第18-20王朝:逐走海克索斯人,埃及成为当时古代诸文明中最富强的国家。

第18王朝,阿曼赫泰帕一世;

突思摩斯一世王后哈兹帕苏蒂。突思摩斯三世征服叙利亚大片土地

第19王朝:塞提一世;

第20王朝

【文化与宗教史】:

阿蒙成为民族之神,全民尊奉;

《亡灵书》搁于其墓中;

哈兹帕苏蒂陵庙;

故事与爱情诗等文学形式;

阿比多斯的塞提陵庙;

拉默塞斯三世陵

【日期】:

【政治史】:

【文化与宗教史】:

【日期】:晚期过渡期:

(1085-656 B. C.)

约(705-656 B. C.)

(671 B. C.)

【政治史】:第21-25王朝。第25王朝:阿比西尼亚人的异族统治,亚述征服埃及。

【文化与宗教史】:猫首人身的月神巴斯泰提女神日益重要;杰出的现实性雕像出现。

【日期】:晚期:

(664-332 B. C)

(664-525 B. C.)

(525-404 B. C.)

(332 B. C.)

【政治史】:第26-30王朝:

第26王朝:帕桑提克一世;

第27王朝:波斯人的异族统治;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

【文化与宗教史】:日趋有组织的宗教和神学思想;帕桑提克一世为埋葬阿彼斯圣牛所建的著名地下柱廊

【日期】:托勒玫(希腊化)时期

(332-30 B. C.)

(31 B. C.)

(30 B. C. )

【政治史】:

托勒玫诸王统治:首都亚历山大里亚;

阿克兴战役;

克丽奥帕特拉七世自杀,埃及成为罗马帝国奥古斯都统治下的藩属。

【文化与宗教史】:

托勒玫一世引人希腊一埃及混合神塞拉彼斯。伊西斯崇拜影响到境外;

艾斯纳的克鲁恩神庙;

艾德福的荷鲁斯神庙;

顿德拉的哈托尔神庙;

萨柯斯与哈罗里斯双神庙(位于柯姆恩波)

三、

总括而言,农业文明性质的绿洲文化、政治史与精神史三者的紧密结合,构成了埃及神话及象征艺术的基本背景。埃及政体的最早形式是相邻的部落合并为诺姆,每一诺姆皆有宗教自主权,有自己崇拜的神灵即诺姆神。

诺姆是埃及农业文明的产物,具有水利灌溉的蕴含,诺姆一词的象形文字表征为数条运河横过一片土地,而诺姆首领之衔的原初含义是“开掘运河者”。前苏联学者鲁宾斯坦在《世界各民族神话大观》中指出,奥西里斯作为丰饶之神和传说中圣明君王的观念,集中反映在埃及法老身上,“法老被视为埃及丰饶法术之辐揍,因而参与一切农事主要仪礼”,包括在尼罗河涨水之际将纸草诏书掷人水中,收获第一束庄稼等等。

东方人,尤其是埃及人和苏美尔人所经历的天气季节变化远比西方人更富于戏剧性。当西方人诅咒说“该死的季节”时,他(她)实际上是在对一个几乎与人无伤的温和季节发发牢骚。而在埃及,夏季的炎热和干早足以使全国变成一片荒淇,动植物都会因缺水而死亡。沙淇对埃及农民意味着饥荒、混沌、邪恶、恐惧和死亡。埃及人的生存焦虑直待洪水复归或雨水降临时才得以缓解,因此一年一度尼罗河洪水的泛滥其意义并不限于季节的变化,而是意味着恐惧的终止,生命的再生。

在平常干早少雨的季节,埃及人为了生存,必须开掘沟渠引尼罗河水灌溉庄稼,因此埃及所有的诺姆皆分布在南北轴向的尼罗河沿岸。古埃及原有38个诺姆,奥西里斯崇拜盛行后,增至42个诺姆,以便和冥神奥西里斯手下的42位亡灵判官相对应。

在前王朝时期,埃及的政治格局为上埃及游牧部落与下埃及农耕部落互相抗衡。据说约在公元前3000年,第一王朝的法老梅涅斯统一了这两块敌对的国土,以孟斐斯(今开罗一带)为中心,在尼罗河三角洲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为埃及模糊的远古带来了明晰的历史之光,自此埃及的国王不仅成为政治史的中心,而且也是宗教信仰的核心,在埃及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希腊神话中,神界与凡间是随意相通的,如宙斯等好色的神只常偷偷溜到人间与美女相押,但在埃及文化中,这两个领域是严格区分的,唯有国王(法老即为最大的祭司)才是睽隔的神凡之间的中介。因此埃及国王被多方面地加以神化以增强其作为最高的专制统治者的声威,或被视为太阳神拉之子,或被视为王者之神塞特的肉体化身,他(她)生为大神荷鲁斯,死则为冥神奥西里斯。国王的职责是保证世俗与宇宙的秩序,其手持的安克架(ankh)是生命的象征与权杖,其王冠上的金蛇是太阳的眼睛,随时准备毁灭一切敌人。

古埃及原始宗教基本上是古朴而自然的宗教,而非后来西方的那类成熟的、理性的、人为宗教。埃及人所崇拜的神灵大致可分两大类:一是动物化诸神,其形象一般是动物或兽头人身(或兽身人面)。这是与图腾祟拜和特别的地域相联系的神只,多为古老的诺姆神。如女神哈托尔在顿德拉以牛的形象受到尊奉,月神托特以的形象在赫尔摩波利斯得到供奉,布托的西岸寺庙则供奉着女蛇神艾约,等等。这类动物化诸神与北非含米特文化有渊源关系。

虽然一般而言,在神产生的初始阶段,图腾祟拜和以动植物形式出现的地城神是普遍的现象,但古埃及神话的这种特点尤为突出。希罗多德在其《历史》第2卷中曾谈道:“所有生存在埃及的动物,无论是家养的还是野生的,皆被视为神圣。若要我去解释它们为何会被尊奉为神,我就得谈论我最发蔌的宗教题旨”。

古埃及另一类神只是拟人化诸神,这类神被认为与埃及西边的闪族人观念有

联系。这类神通常以人的形象出现,代表着各种宇宙元素和.自然现象,是自然力量或抽象观念的人格化,如天穹女神努特,地神格卜、冥神奥西里斯、创造之神普塔赫等等。其中与埃及农业文明密切相关的是尼罗河洪水之神哈比。

“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由于尼罗河每年泛滥后大片肥沃的土地是丰收的重要保证,因此埃及农民把尼罗河看作是神圣的施恩者,哈比则被想象为一个居住在远方大洞穴中的神只,尼罗河水就从这个洞穴中流出。埃及人用歌舞和献祭欢庆一年一度“哈比的来临”。又由于阴阳两性的交合是生命丰饶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在埃及人的原始思维中,哈比被塑造成一个兼具阴阳两性特征的人格神。其具体形象是一个长发披肩的**男子,却长着一对女性的硕大的**。

在埃及政俗史与文化宗教史上,最初盛行的是以地域神或诺姆神为中心的多神崇拜,几乎每个诺姆都有自己所崇拜的神只,某一地域所崇拜的有时不止一个神只,而是多联神或复合神,如孟斐斯所敬奉的就是三联神:创造之神普塔赫、战争女神萨克梅蒂以及他们的儿子植物神奈菲尔图姆。

多联神与复合神是埃及神话有别于其他神话的一个重要特征。与明晰、系统的古希腊神话相异,古朴的埃及神话比较散乱抵悟,神话意象之间往往互相混淆,不同的神也因之合而为一。埃及神名的缀合多为将某一地域神与某位大神挂靠在一起,以提高其神威,如阿图姆-拉、阿蒙-拉。赫尔曼·云克指出:通常的情形是较为逊色的神只之名置于较为显赫的神只之名前面。神名的不断缀合使埃及神话萌生出众多的新因素,使之犹如万花筒一般具有纷然繁冗的属性。

在上、下埃及相对峙的阶段,这两块国土各自有自己尊奉的主神:塞特与荷鲁斯;同时两位女神鹰(Nekhbet )和蛇(Wadjet)分别护卫着上埃及的白王冠和下埃及的红王冠。在全埃及统一的历史时期内,一些大神曾为多个诺姆乃至整个王国所尊奉,其影响甚至波及埃及境外,如太阳神拉、阿蒙、大神奥西里斯、王者之神塞特与荷鲁斯、女神伊西斯和哈托尔等等。到了埃及文明衰微之时,包括此前的两个中间时期,亚欧异族的先后入侵及统治带来了异邦诸神的渗入,如第二中间时期海克索斯人的民族神巴尔与塞特共同受到尊奉;托勒玫时期希腊化的历史趋势导致了希腊一埃及复合神塞拉彼斯(Serapis)的诞生。

纵观古代世界,似乎还没有哪一个主要民族的神话象埃及神话这样与其文明模式和政治史紧密关联,表现出如此芜杂圆融的原始宗教信仰。

四、

限于篇幅,本文仅将奥西里斯神话的多重解读作为个案研究,至于古埃及神话中的宇宙论(cosmology)与象征体系(symbolism)等相关内容,将另以专文讨论。

奥西里斯是古埃及神话中内涵最为丰富复杂的大神,他在埃及文化和精神史上影响极为深远,他不仅是埃及家喻户晓的尊神,而且为欧洲人所知已历两千余年。古埃及原始宗教哲学的三大主题——自然崇拜、法老崇拜和亡灵崇拜,都与他有直接而内在的联系,相应地,上述古埃及神话的三大背景:农业文明(绿州文化)、政治史(法老政治)和精神史(灵魂信仰),都与奥西里斯神话颇为契合,因此,从文化的广义概念上,探究奥西里斯神话的多重蕴含,具有典型的意义。

奥西里斯神话宛如一出动人心弦的人生戏剧,希腊著作家普鲁塔克的《德·伊赛德》(De Iside)曾根据埃及早期的金字塔文归纳过这则神话的主要情节: 奥西里斯从父亲格卜手中接过世俗统治权之后,与妻子伊西斯共同治理埃及,政绩卓著。引起了弟弟南风恶神塞特的嫉妒。在奥西里斯当政的第28年的一次宴会上,塞特伙同72位合谋者以游戏为名,将奥西里斯诱入金柜,投诸尼

罗河,漂流到地中海律布罗斯海岸。痛失丈夫的伊西斯沿河寻找,将尸身运回布托。不料却被月下狩猎的塞特窥见。塞特将奥西里斯的尸身切割成碎块,散弃于埃及各地。伊西斯又历尽千辛万苦,将尸块一一找回,惟有连着生殖器的那块为尼罗河中的鱼吞食。伊西斯恳请诸神让丈夫复活,但诸神议决让奥里西斯在冥间为王,不再复生。伊西斯伏尸坳哭,与丈夫灵魂相交受孕,逃到沼泽地生下儿子荷鲁斯。荷鲁斯长大后与塞特多次进行势均力敌的争斗,根据《亡灵书》第138章,荷鲁斯在搏斗中失去了一只眼睛,塞特则失去二个辜丸。他们最终闹上了诸神法庭,由诸神来判决是非曲直和王权的归属。优柔寡断的诸神80年议而不决,最后在冥王奥西里斯的干预下,才将王位判归荷鲁斯。塞特则被拉带到天上为风暴之神,仍与奥西里斯—荷鲁斯为敌。(一说诸神最终判决埃及国土为塞特与荷鲁斯叔侄二人分治。)

奥西里斯神话丰富而重要的蕴含,首先表现在它生动地反映了古埃及人具有普遍意义的二元论观念。神话是通过想象与象征而形象地把握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几乎所有的埃及神话都围绕着存在之轴,围绕着生与死、善与恶、光明与黑暗。从神话的结构上看,这则神话隐然分为两部分:

1.奥西里斯与塞特两兄弟之争,前苏联神话学家托卡列夫和梅列金斯基认为这种兄弟相争的神话具有文化英雄神话的属性,通常分为特质迥异的两兄弟:“一为替良,一为邪恶;一造福于人,授人有益的技艺,另一则专以为非作歹和恶作剧为能事。”

2.荷鲁斯与塞特侄叔之斗。但在埃及人的原始宗教思维定势中,这两个结构部分却是浑然一体的。因为奥西里斯与荷鲁斯名为父子,实为二而一的复合神,他们都是埃及王法老的象征或化身,世俗国王死为奥西里斯,生则为荷鲁斯,生与死是生命的交响乐,二者互为依存并交替于万物—动植物、日月星辰、人乃至神。

这类互补性的或浑融的观念渗透了全部关于埃及王族的神话与象征。奥西里斯既是冥神又被视为天神,他既是旭日又是落日,他虽然遭其兄弟塞特谋杀,却又永生不已。因此,在这一意义上说,荷鲁斯本质上就是奥西里斯,他们与塞特共同构成了善恶斗争的双方,伊西斯与诸神法庭只是在这种二元对立中起着助手或中介者的作用。

仅就塞特形象而言,他在埃及神话中也具有二元论意义上的多重内涵:

第一,在埃及的政治史上,塞特作为王者之神,曾代表上埃及与下埃及的大神荷鲁斯相抗衡。古埃及文明模式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上、下埃及的二元对峙与互相融合。南方广裹的沙漠上长着稀疏的草木,活跃着上埃及游牧民族,他们在埃及政体统一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其国王戴白色王冠、以鹰(即女神Nekhbet)为护符,以一种也有“百合”之称的长花芦苇为徽记;北方肥沃的土地上则生活着下埃及的农耕民族,其国王戴红色王冠,以蛇(即女神Wadjet)为护符,以纸草为徽记。

据传是埃及第一王朝的法老梅涅斯率领南方的上埃及游牧民族征服了北方的下埃及,统一了全埃及,成为“两片国土之王”,从而开始了埃及真正的历史,以后埃及王族的各种衣饰,都留有游牧文化的痕迹。塞特作为上埃及法老的神圣化身,其所蕴含的政治意义是不证自明的。

第二,在自然与农事的意义上,塞特作为邪恶而充满破坏力的荒漠之神,与代表着沃土与丰产的大神奥西里斯相对立。这是关于埃及农业文明的自然进程的

一种二元观念的反映。埃及人充满原始想象力的语言将埃及国土分为“黑土地与红土地”。黑土地指尼罗河每年洪水泛滥后淤积着厚厚黑泥的粮食丰产地区(奥西里斯被塞特投诸尼罗河淹毙具有象征意义—尼罗河水淹过的沃土是丰收的前提和保证),尤其是覆盖着图画般植物丛的代尔塔沼泽,那儿是纸草和莲花的大本营,这两种植物都直接影响到古埃及神话及建筑艺术中的立柱形式。红土地则是对烈日曝晒下不毛之地沙漠的一种隐喻性称谓。红土地上无数的沙丘有如山脉横亘,明显高于低洼的黑土地区。

奥西里斯和塞特分别是黑土地与红土地的象征,他们的形象在此同样反映了古埃及人关于存在意义的思考和善恶二元论观念。在神话中奥西里斯被凶残阴险的塞特谋杀,但新的种子(荷鲁斯)又从其淹毙的尸身中长出,因此埃及人传统上用尼罗河谷的泥土做出许多奥西里斯的小偶像,在神话仪式中植人庄稼的种子,把种子发芽生长视为奥西里斯复生的象征。埃及的土地犹如奥西里斯一样每年在炎热的夏日下死去,又在生命之水尼罗河的泛滥后复生并长出茂盛的庄稼,为人们带来了生存的喜悦。

第三,作为邪恶荒芜之神意义的延伸,塞特又是异邦之神,是侵扰埃及本土的魔头。他以铁为骨,随着他的呼吸从大地深处涌出无数蛆虫。在早期的动物图腾崇拜中,猪、驴、羚羊、河马、鳄鱼等都是塞特的动物形象,当奥西里斯崇拜盛行后,塞特渐渐失势并成为恶神,尤其是在埃及遭受亚洲和欧洲的异族人侵和统治之后,塞特更成了埃及民族的敌人和外邪的象征。西方哲人认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是恶而不是善,但东方伦理却总是将胜利的祛码加在正义和善的一方。

塞特无疑要比奥西里斯一荷鲁斯更为晓鹜凶悍,他曾在太阳神拉的“万年之船”上搏杀巨蛇,还敢于同诸神作对—当诸神在法庭上对伊西斯及荷鲁斯表示同情时,他曾勃然大怒地威胁诸神说,他要拿他4500库比特(Cubits )长的枪矛,每天杀一个神!塞特作为王者之神的早期形象,且有野蛮时代氏族英雄的意味,但在后来的奥西里斯神话中,他已沦为典型的恶神,因此,古埃及人在这则神话的结局中,把自己的同情心和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名李马的一方,让善战胜恶,正义战胜邪恶、法律战胜复仇、使奥西里斯一荷鲁斯成为人们心目中永恒的胜利者。

其次,与古埃及人二元论观念相联系的是伊西斯形象的“大母神”原型意义。现代心理学家如容格将既可以形象显现又潜藏在灵魂深处(无意识)的意象称为原型。原型具有约定俗成的特定含义,可以在不同的时空进入意识的表层,成为某一民族、宗教乃至全人类的文化因子。

根据于J· A·卡登的解释,原型具有“集体无意识”遗传和普遍性的特征;人类生存的基本因素如生死爱恨可以是原型。动物(狮、鹰、蛇等)和色彩(如绿色/生命,白色/纯洁)可以是原型象征。一些抽象概念或母题如父子对抗,兄弟阅墙、死而复生、复仇、赎罪、冥界之行等等都有原型的蕴含,一些特定的人物类型如反叛者、浪荡子、所向无敌的英雄、吹牛大王、刚傻自用者、**等也都具有原型意义的。

容格学派的重要人物纽曼(Erich Neumann)曾著有《大母神:一个原型的分析》(1955),详尽探讨了大母神原型的种种表现及在不同民族神话和民间故事中的变体。但伊西斯大母神的原型意义,主要表现在人性与魔性的对立统一上。

在奥西里斯神话中,伊西斯首先是个充满人性的东方女性,是忠贞不渝的妻子和堪为典范的慈母。她曾历尽千辛万苦独自找回丈夫的尸身,又含辛茹苦地养大荷鲁斯。据传奥西里斯死后伊西斯沦为塞特的**,一方面千方百计隐瞒自己的身孕,一方面又不得不在磨坊干着重活。后来在月神托特的帮助下,她逃到代尔

塔沼泽地生下了荷鲁斯。一次,当她化装成乞妇外出觅食时,塞特乘机化身为蛇蝎进人沼泽咬伤了小荷鲁斯,伊西斯归来时发现爱子奄奄一息,连忙抱着孩子跳起来,犹如一条火上的鱼。她坳哭道:“我回来时想拥抱他,却发现我美丽、金色的荷鲁斯、我天真的失去父亲的儿子躺在地上,水漫过他的眼睛,嘴角流出白沫。他的身体瘫软,心跳微弱,脉息全无……我的**胀鼓鼓的,我的孩子却饥肠辘辘;我的**犹如满溢的井,而我的孩子仍焦渴难忍。’,种她呼天抢地的哭声上达太阳神的“万年之船”,太阳停止了前行。伊西斯在此所表现出的那种慈母之情,那种绝望中的母爱、焦虑和悲勃,其重要性要远远超过事件或情节本身。

伊西斯的名字在埃及文中含有“王位”之意,她在神话中佑助儿子荷鲁斯战胜塞特并最终登位为工,作用十分突出。当众神为了避开干扰转移到一个四面环水的岛上议决王位归属时,伊西斯化装成一个驼背老抠,借口给岛上放牛的孩子送食。以面包和戒指贿赂了摆渡人安提,得以上岛。接着,她又变身为一个绝色美女,引诱塞特失言而使众神将王位判给了荷鲁斯。

在原始宗教的意义上,伊西斯是作为巫灵女神而受到崇拜的。她拥有高超的巫术,曾巧妙地套取大神拉的真名而使自己的力量凌驾于整个世界。她早期以莺或眼镜蛇的形象出现,新王国时期还与女神哈托尔相融合,袭用了后者的牛角与日盘的头饰,因此作为充满人性的女神,伊西斯象慈母一样护佑弱小,救伤治病,她可以用鸢的双翼将生命的气息扇人亡灵之躯,以丰饶之角和阳光施惠于众生。但是,另一方面,伊西斯又是一个魔性十足的女巫。她作为暴庚阴鸳的大母神,可以用眼镜蛇般的狠毒残害生灵,甚至以其通灵的巫术逼迫与要侠太阳神拉。伊西斯形象上这种二元对立统一的属性。在埃及其他一些女神形象上也表现得十分彰显,女神巴斯泰特(Baster)以友善的猫的面目出现时,是人们极为喜爱与尊崇的形象,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记叙道,在埃及动物崇拜的盛期,埃及人宁肯让大火烧毁他的财产,也要冒着生命危险从火中救出一只圣猫。同样是这个女神,当她以赛克梅蒂(Sekhmer)之名出现时,却是一只凶残的嗜血母狮,动辄吞噬生灵,猫与狮的形象皆从属于“大母神”的原型,是操生段大权的女性。

或许正是因为这些缘故,在波斯统治时代,托勒玫王朝和罗马统治时代,随着埃及文明的解体和动荡不安的时局,伊西斯崇拜日炽,影响越出埃及本土,在古典时代扩展至全部地中海地区,甚至远达罗马统治下的不列颠,以至在伦敦曾有一个专门敬奉伊西斯的寺庙。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奥西里斯形象的多重蕴含。奥西里斯与埃及神话的基本背景,即以绿洲文化为表征的埃及农业文明、以法老为中心的政治史和以亡灵崇拜为特征的原始宗教,显然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更确切地说,他的形象具有四个基本属性:

第一,按照普鲁塔克的说法,奥西里斯是一位文化英雄,是与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类似的人类恩神。他教导埃及人耕作、种植和冶炼,给人类带来富庶和幸福。

第二,奥西里斯是一位受难明君。在埃及神话中,奥西里斯是圣明的国王,被他邪恶的兄弟塞特残害,人们对他的怀念与敬仰之情形成了全埃及性质的奥西里斯崇斯,并把他的儿子荷鲁斯视为他的本质化身,是在世的圣王。因此之故,奥西里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古埃及神话中具有至高神的地位。

一般而言,神学上至高神是一个超验的概念,是宇宙的主宰,其力量、意志、智慧皆凌驾于众生之上,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是一种类似命运的超越理解力的

想象力量或这种力量的拟人化。希伯来神话中的上帝、希腊神话中的宙斯、印度神话中的佛陀等都具有这类超验、外在的属性。但是,奥西里斯却并非一般神学意义上的超验之神,他并不盛气凌人、颐指气使,而主要是牺牲品,是孤立无助的受难英雄和明君,是自然引起人们的同情与怜悯的内在之神。

奥西里斯摧升为至高神主要在埃及文明末期,即公元前最后一千年至托勒玫诸王(约332--30 B. C.)被罗马人征服期间,此后他成了希腊——埃及混合神塞拉彼斯,成了新的意义上的宇宙主宰。但总的说来,奥受难明君的性质甚至使他不同于埃及不同历史时期内的至高神,如旧王国时期的太阳神拉是贵族化的尊神,是法老的化身;新王国时期拉的继承者阿蒙,则是钦定的至高神。但奥西里斯却是普通人心目中的尊神,他的形象似乎反映了埃及宗教历史的现实化发展趋势。第三,奥西里斯是原始而神秘的自然大神。他统管尼罗河水、土地、植物繁殖和丰收,是埃及农业文明的护佑者,是自然万物荣枯有序的再生原型的典型代表。奥西里斯统治的徽记是权杖与连枷,权杖是政治大权的象征,连枷则是农业文明的表征,是专门用来打谷的工具。

在埃及人的原始思维中,奥作为繁殖丰产之神是以谷粒为象征的。谷粒先得植人土中c埋葬),然后在黑暗中安眠(冥界),再长出新的种芽(新生),这一象征及其过程与奥西里斯神话的主要情节相暗合。奥西里斯的受难、死亡和复活(荷鲁斯之诞生)体现了埃及人对自然万物荣枯有序现象的古朴理解。原始思维对现实世界的这种诊释将他们导向神的意象,导向存在的意义。

弗雷泽的文化人类学巨著《金枝》曾对奥西里斯一类死而复生的神牢氏作过翔实的考察,指出许多民族都有尊奉他们的神话仪式。奥西里斯与中近东乃至希月誉罗马的死而复生诸神都有内在联系。西方学者注意到,奥西里斯尸身连着生殖器的一块被尼罗河大鱼吞食而无法寻回的情节,与欧洲圣杯传奇中渔王(the Fisher King)催病的情形类似。`T. S.艾略特在其名诗《荒原》中也曾借用渔王的典故暗示现代西方社会有如生命凋零的荒原。

古老神话的前逻辑、非理性的思维竟与现代人的心理体验相吻合,这就激发了当代西方文论中颇具影响的神话一原型批评学派的热情,他们以神话及其仪式的置换变形为基点来诊释纷繁多姿的文学现象,有时确实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譬如,奥西里斯神话的情节和结局颇为令人困惑难解。东方文学具有鲜明的崇善抑恶的伦理倾向,以正义战胜邪恶是常见的主题,但这则神话似乎是个例外,荷鲁斯为报父仇、夺回被篡的王位与叔叔南风恶神塞特相斗,长期不分胜负,诸神法庭优柔寡断、好恶无决,荷鲁斯虽然后来获得了王位,但塞特并未受到应有的惩罚,他甚至最后是与荷鲁斯两人分治国土,这种结局十分不合情理。

但是,若以神话一原型的视角和古埃及人的二元论观念着眼,奥西里斯一荷鲁斯是人类生存繁衍的肯定性基本因素,而塞特则是与之相对的永恒敌手,是否定性的基本因素,双方分别象征着北方农耕文化与南方游牧文化,下埃及与上埃及,沃土与荒漠(黑土地与红土地),春夏与秋冬,湿润的北风和肆虐的南风.生与死,善与恶的对峙或转换,体现了大自然完整的荣枯盛衰的神秘循环及其所衍生的社会文化意义,这就合情合理地诊释了奥西里斯神话的底蕴。

第四、奥西里斯是古埃及神话中的冥界之王。埃及早期的农耕者把丰产仪式、祸福观念与亡灵崇拜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实际上表达了原始宗教对生存的焦虑与希望。如前所述,奥西里斯比拉或阿蒙更为真实,更近人性,他死而复生的神话迎合了个体同样的希望,因此自旧王国以来他一直被尊为亡灵的统治者。

然而,亡灵作为辞世的先人却并非个体概念,而是一种聚合概念,埃及人主

要称之为Ka's。Ka's是复数,在埃及象形文字中状若双臂拥抱,意为“生命本真”、“性命力”、“性活力”、“好运”或“丰产”,作单数时为Ka,尤指男性或人之原型,回归Ka,意即去死。坟墓便是Ka的居所。古埃及人相信Ka离开人的肉身后并不消亡,因此模仿奥西里斯的肢解,将死者举行洁身仪式后加以解剖,再以香料白布包裹成木乃伊以待将来,并将埋葬先人之地视为世上最神圣的处所。为此,有权有势的法老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建起一座座宏伟的金字塔,创造了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古埃及的冥界概念与自然的节律尤其是太阳的升落有密切关系。奥西里斯被塞特谋害后成为冥界之神,成为大自然怠惰的、潜在的力量,他蛰伏于黑暗的地下,颓然无助,但他的爱妻伊西斯却是埃及人心目中引导太阳升起的天狼星,她在东方的地平线上,是新年的前导,因此她与奥西里斯的结晶荷鲁斯的诞生,昭示着新年即新时代的来临。

待荷鲁斯战胜南风神塞特登位为王,为奥西里斯带来湿润的北风之时,尼罗河水随之泛滥,奥西里斯的灵魂复活,大地上重建起秩序与繁荣。从冥界的概念与太阳升落的关系来看,埃及人以意象为特征的原始心理体验将奥西里斯视为太阳在夜间的形式,因此有时拉与奥西里斯又共同构成复合的太阳神。

夕阳西落,翌日清晨又从东方开始它新的旅程,再加上尼罗河西岸是大片的荒漠,因此古埃及人认为西方是死者的王国,尼罗河西岸成了埃及最重要的葬地,死者大多葬在西边,以便于让其获得新生。古埃及的许多祭文,如金字塔文、棺掉文、《亡灵书》、《冥界之书》等被涂写在王墓的墙壁或棺停上,图文并茂。其中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太阳神在夜里通过冥界的旅程及其新生。

在世界神话中,象奥西里斯这样具有如此丰富而复杂内涵的神是罕见的。奥西里斯一荷鲁斯充满着原生神话的象征蕴含和暗示性,他一身兼具希腊神话中哈得斯、普罗米修斯、狄奥尼索斯、阿波罗乃至宙斯这些大神的属性,同时又比他们更为古朴,更近于无意识心灵的纯粹原型。与奥西里斯崇拜相联系的王权崇拜、自然力崇拜和亡灵崇拜渗透了埃及人的全部精神生活。君王神圣的观念促成了东方专制主义的法老政治,崇尚自然力的仪式滋育了埃及文明背景下的绿洲文化,灵魂不死的信仰则激发了古埃及人对意识和未知世界的精神探索,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神话和象征,以及充满寓意的建筑艺术。

神话是人类精神发展史上一种特殊的心理情结,是年体和群体能量宜泄的符号。如果说伊西斯具有大母神的性质,那么奥西里斯则代表了一种“元宇宙英雄”的模式。他是父性“文化英雄”的化身。他象耶稣上十字架、佛陀舍身饲鹰一样,在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抗争中以自身的受苦受难衷取了人类精神的新生,成为存在意义上的一种至高的象征。

古埃及的主要神袛

古埃及的主要神袛 阿蒙(Amen/Amon)——创世神,和拉神合称为阿蒙—拉 阿努比斯(Anubis)——木乃伊之神,保存死者躯体的神 阿匹斯(Apis)——繁殖神 阿吞(Aten)——太阳神 贝斯特(Bast)——猫女神,保护猫和爱护猫的人 贝斯(Bes)——保护分娩时的妇女以及幼儿 哈比(Hapi/Hapy)——尼罗河洪水之神 哈托尔(Hathor)——繁殖和天空女神;保护死者和王宫;拉神的母亲、妻子和女儿 霍鲁斯(Horus)——最初的天空神;和法老相关;奥西里斯和伊西斯的儿子 伊姆霍特普(Imhotep)——左塞阶梯金字塔的建筑师;医生和抄写员的保护者 伊西斯(Isis)——圣母女神;死者的守卫;有治愈病人的能力;一位魔术师;奥西里斯的妻子和妹妹,霍鲁斯的母亲 孔斯(Khons)——月亮神 玛特(Maat)——真理和正义之神;其头上的鸵鸟羽毛用来称量死人的心脏,以及他们生前是行善还是作恶 敏(Min)——性力神,奎特的丈夫 姆特(Mut)——“母亲”;妻子/阿蒙的配偶 奈斯(Neith)——战争和智慧女神 奈芙提斯(Nephthys)——和其姐姐伊西斯一起保护死者 努特(Nut)——天空女神 奥西里斯(Osiris)——亡灵神,主管冥界和冥界生活的神 布塔(Ptah)——工匠的守护神,宇宙的创造者 奎特(Qetesh)——爱和美神,敏的妻子 拉(Ra/Re)——太阳神 赛勒凯特(Selket)——女神,她喂养蝎子用以杀恶人,同时也帮助妇女分娩 塞特(Set/Seth)——风雨和暴力神;奥西里斯的兄弟,也是谋杀奥西里斯的人;霍鲁斯的对手 苏(Shu)——空气和风神 泰芙努特(Tefnut)——云雾女神 托斯(Thoth)——书写神和智慧神;众神的使者 托何艾瑞斯(Thoueris)——繁殖女神;保护分娩时的妇女 ——《全球人文艺术通史》(A HISTORY OF WORLD:ARTS AND HUMANITIES)(第二版)

古代埃及经典的神话传说故事简短的

古代埃及经典的神话传说故事简短的 哈特舍普苏特 又译作哈恰苏特,埃及古代三大美女之一。哈特舍普苏特的父亲骁勇善战,这对哈 特舍普苏特影响很大。少时的她很希望自己是个男孩,这样长大后就可以像父亲那样成为 一个有所作为的大人物。不过女性的身份并没有阻止哈恰苏特成为一代伟人。30岁那年,她的丈夫图特摩斯二世去世,王位继承人还不到12岁,哈特舍普苏特自然就成了摄政王,在“垂帘听政”了3年后,她索性宣布自己是法老,女扮男装,图特摩斯三世驱赶到圣庙 当“见**僧吕”并派人监守。将一直统治了埃及20年。 在位期间中断了图特摩斯一世以来为征服亚洲进行的远征而转行和平贸易外交,特别 注重与非洲的贸易,执政的第九年派遣的蓬特交易船,是那一时代的代表性活动,同古莱 塔的贸易也活跃起来。在底比斯西岸的提埃尔巴哈利营造壮丽的葬祭殿,乘卡纳克神庙的 扩大,供献方尖塔。为强行即位和变更对外政策,在政治中枢安插了孙谟特据说为女王情 夫等忠实亲信。随着图特摩斯三世的**,这些亲信相继失宠。不久,女王的身影也消失了,但她究竟是自然而死还是被暗杀,或是退位,尚不得而知。 Heru-ur也称作Harmerti哈默迪是荷鲁斯最早的一个版本,他是一位猎鹰形态的造物神。他的眼睛是太阳和月亮。当新月出现时,他就成了一个瞎子,称作Mekhenty-er-irty 意思是“没有眼睛的人”,而当他的视力恢复时,他又被称作Khenty-irty意思是“有眼 睛的人”。眼盲时的荷鲁斯时非常危险的,他有时会将朋友误认为敌人并发起攻击。他是 盖布与努特的儿子,是莱托波里斯Letopolis的守护神。 孩提时代的荷鲁斯被称为Har-pa-khered意思是“幼童荷鲁斯”,在希腊语中称作Harpocrates,是欧西里斯与伊西斯或者Banebdjetet与Hatmehit的儿子。他被描绘成一 个含着手指的裸体男孩,与母亲一起坐在一朵莲花上。这种形态的荷鲁斯是一位生育之神,他经常端着一个聚宝盆cornucopia。在罗马帝国时期,Har-pa-Khered的形象广为流传, 当时他被描绘为骑着一只鹅或一头公羊注意他的父亲Banebdjetet就是一位公羊神。 在公元前三千年,赛特取代了荷鲁斯成为法老的守护神。然而当赛特谋杀自己兄弟的 传说流传开来后,荷鲁斯又重新被替换回来。在荷鲁斯与赛特之间发生了一场持续了长达 八十年的战斗。 荷鲁斯扯掉了赛特的**和一条腿,而赛特挖出了荷鲁斯的左眼从此荷鲁斯被称为 “独眼神”。荷鲁斯后来取回了他的眼睛。在奈特Neith的支持下,荷鲁斯赢得了这场战斗,成为上下埃及的统治者也有传说讲荷鲁斯和赛特分管上下埃及。 公元前48年的一天夜晚,亚历山大城的一座古老的殿堂里,灯火辉煌,一片欢声笑语. 在远征中不断取得胜利的古罗马统帅恺撒将军正与他的部将们开怀畅饮.忽然,一名侍卫报 告说:“伟大的统帅,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派人给您送来一卷地毯.”恺撒一抬头,只见华 丽的地毯动了起来,他先是一惊,稍一迟疑,从地毯里钻出一位风姿绰约,仪态动人的美人来.

古埃及艺术试题命制

古埃及艺术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古埃及艺术的创作法则的是( A ) A、迹点法则 B、正面 C、散视法 D、图文结合法 2、下列不属于古埃及艺术的特点的是 ( A ) A、风格多变 B、等级分明 C、遵循正面律 D、在写实风格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的表现 3、下列不属于古埃及建筑的是(C )。 A、狮身人面像 B、卡纳克神庙 C、帕特农神庙 D、亚历山大灯塔 4、古埃及三种主要的绘画样式中不包括( B ) A、线刻 B、雕刻 C、象形文字 D、墓壁画 5、金字塔的功用和外形意义不包括(B) A、宣扬君主权威和对太阳神的崇拜 B、追求自由 C、对永恒生命的追求 D、登天的通道 二、填空题 1、下列是全世界历史最久的金字塔的是绍塞尔阶梯金字塔 2、在古埃及法老的象征物中,象征着法老保护神的是眼镜蛇 3、根据埃及社会中的等级区别,古埃及雕像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神与法老的雕像,第二种是官僚雕像,第三种是普通劳动人民的雕像。 4、古埃及艺术的内容另类独特,完全以古埃及人自己的生活和宗教信仰为发展的源泉。

5、古埃及艺术的主要代表建筑有金字塔、方尖碑 三、简答题 1、简要回答古埃及艺术的主要特征? 古埃及艺术的主要特征就是“恒定”感,希望通过“恒定”的牵引,使艺术在人与神秘力量间形成媒介。它们是人创造的,但并不完全为现实的人的艺术。这样的艺术无疑有着造型的纪念碑性和别样的内在力量。 (1)埃及艺术产生于漫长而稳定繁荣的河谷农业的基础上。 (2)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大众生活的信心和对文明成果的骄傲。 (3)它具备普遍的社会功能,表现了人类总体的生存状态,用以维系社会精神。 (4)其永恒不变的艺术形式源于长期稳定的社会形式。 (5)庄严肃穆的气氛产生于稳定的社会精神体系和稳定的社会等级结构。 (6)埃及艺术宏大而细致、庄严而温和、肃穆而明朗、骄傲而谦卑。 2、简要回答古埃及雕塑艺术的特点? (1)姿势必须保持直立,双臂紧靠躯干,正面直对观众。 (2)根据人物尊卑决定比例大小。 (3)人物着重刻画头部,其他部位非常简略。 (4)面部轮廓写实,有理想化修饰,表情庄严,几乎没有表情。 (5)雕塑着色,眼圈描黑,有的眼球用石英材料镶嵌,以达到逼真效果。 3、简要概括古代埃及美术的基本特征? (1)强化皇权的等级观念与服务与灵魂的宗教精神互相渗透,构成古埃及美术创造的动因。 (2)理智因素与固定程式结合的造型法则。 (3)强调几何形式规整,追求装饰风味的表现手法。 (4)刚劲、宏伟、庄严、明晰而简练的艺术风格。

古埃及金字塔的未解之谜

古埃及金字塔的未解之谜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产物及见证之一,金字塔的存在,向后人证实着古埃及人的智慧和留下了难以破解的神秘,埃及金字塔的那些未接之谜,你又知道多少呢?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古埃及金字塔的未解之谜,希望你喜欢。 古埃及未解之谜古埃及未解之谜:浇铸条石的密接 埃及金字塔建造之谜近来有了新解释:这是由美国巴里大学化学家丁;戴维道维特,指出金字塔条石是用人工浇铸的砌块形成的,恰如今天浇铸混凝土一样。他说:把压碎的石灰石浆与矿物粘结剂混合注入大模中,可铸造条石。这个解释,可以消除为什么金字塔条石含气泡而自然界中条石却不含气泡这个解释,也就消除了长期存在而争论不休的谜。然而在公元前2600年能用浇铸办法造条石,并且相互间又那样密接,甚至连一张纸也插不进去,这样的高超技术,以20世纪80年代的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制作也需十分认真,精确计算,才有可能达到。可是,在公元前2600年竟能达到如此程度,实在令人迷惑不解。 古埃及未解之谜:建筑的秘密 公元9世纪,正是哈里伊本;哈伦;拉西德鼎盛时代。当时传说在胡福这个大金字塔中藏匿着数不清的金银财宝。对此,一些贪婪的冒险家,垂涎三尺,并煞费苦心,终于找到了进塔的入口处。他们对入

口的石门用火进行焚烧,并向烧热的石门上泼醋,这样几经周折,石门终被粉塌。但在入口内的路上,还竖立着块块巨石,使人们不知怎样才能走出迷宫,探到珍宝。 海利尔认为:胡福金字塔内有7个厅室,它不是安葬法老的大坟墓,而是一座科学之塔。它具有令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数学和几何学水平。 金字塔的知识是隐秘的。古人往往把秘密置于有象征意义的具体形象之中,你要弄懂这些秘密,就要经过认真研究与学习。但是关于金字塔的隐秘,仍有一些至今也是不解之谜。这座胡福大金字塔是朝着东、西、南、北四个正向,它的顶部是52。锥角。所以建成这个角度形,那是有一定原因的。假如我们有兴趣,可做个试验,先取一定数量沙土,从上往下慢慢地倒在地上,便会形成一个圆锥体的沙堆,等它固定后,一量便知,正好是520锥角。人们把这种角度称之为“自然塌落现象的极限角或稳定角”,金字塔正是以这个角度建筑的。所以它顶端牢固,绝不会倒塌,并且连地震都不会有大的影响。好象金字塔处在磁力线的中心部,随着磁力线的运动而运动,也随着地球的运动而运动,因而,振动幅度极微。这也许是金字塔历经沧桑但仍稳如泰山的原因所在。 古埃及未解之谜:动植物死后千年不腐 用金字塔保存容易被分解的物质,这些物质被保存得非常好。所以,法老选择金字塔保存尸体,目的就是以防腐烂。 海利尔曾做过实验,他把一些菜豆籽和白糖放在金字塔的墓室

古埃及

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说:“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事实也证明,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古埃及的辉煌文明。 尼罗河全长6600千米,是世界第一长河,发源于非洲中部的高原,从南向北,流入地中海。它流经埃及的那一段只占全长的1/6。 一般来说,河水泛滥不是件好事,但对于古埃及人来说,那却是尼罗河赐给他们的礼物。每年的7月,尼罗河的发源地就进入了雨季,暴雨使尼罗河的水位大涨。7月中旬的时候,水势最大,洪水漫过河堤,淹没了尼罗河两岸的的沙漠。11月底,洪水渐渐退去,给两岸的土地留下厚厚的肥沃的黑色淤泥,聪明的古埃及人就在这层淤泥上种植庄稼。虽然埃及大部分土地都是沙漠,干旱少雨,但是由于古埃及人靠着尼罗河,根本不用为农业灌溉发愁,所以古埃及人称尼罗河为“母亲河”,尼罗河两岸也成了古代著名的粮仓。 古埃及人是由北非的土著人和来自西亚的塞姆人融合形成的。大约在距今6000年左右,古埃及从原始社会进入了奴隶社会,尼罗河两岸出现了42个奴隶制城邦(以一个城市为中心,连同周围的农村构成的小国)。埃及人称之为“塞普”,古希腊人称之为“诺姆”,中国翻译成“州”。这些奴隶制城邦经过长期的战争,逐渐形成两个王国。南部尼罗河上游的谷地一带的王国叫做上埃及王国,国徽是白色的百合花,保护神是鹰神,国王戴白色的王冠,由22个城邦组成。北部尼罗河下游三角洲一带的王国叫下埃及王国,国徽是蜜蜂,保护神是蛇神,国王戴红色的王冠,由20个城邦组成。 两个王国为了争霸、统一,经常发生战争。大约在公元前3100年,上埃及在国王美尼斯的统治下,逐渐强大起来。美尼斯亲率大军,征讨下埃及,下埃及迎战,两军在尼罗河三角洲展开激战。美尼斯率领军队与下埃及的军队厮杀了三天三夜,终于取得了胜利。下埃及国王和一群俘虏跪在美尼斯面前,双手捧着红色的王冠,毕恭毕敬地献给美尼斯,表示臣服。美尼斯接过王冠,戴在头上,上埃及的军队举起兵器,齐声呐喊,庆祝胜利。从此,埃及成为统一的国家。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并加强对下埃及的控制,美尼斯就在决战胜利的地点修建了一座城市——白城,希腊人称之为孟菲斯,遗址在今埃及首都开罗附近。美尼斯还派奴隶在白城周围修建了一条堤坝以防止尼罗河泛滥时将城市淹没。埃及统一后,下埃及人从未停止过反抗,直到400年后,统一大业才真正完成。 美尼斯是古埃及第一位国王,他自称“两国的统治者”、“上下埃及之王”,有时候戴白冠,有时候戴红冠,有时候两冠合戴,象征着上下埃及的统一。在埃及史上,美尼斯统治的王国被称为“第一王朝”,是古埃及文明兴起的标志。现在,开罗的埃及博物馆里有一块《纳美尔(美尼斯的王衔名)记功石板》,用浮雕记录了美尼斯征服下埃及、建立统一王国的丰功伟绩,这是目前为止埃及发现的最古老的石刻历史记录。因为古埃及的国王被称为法老(原意为宫殿,相当于称呼中国皇帝的“陛下”),陛下”),所以此后长达3000年的时间被称为法老时代。第三代国王阿哈首次采用王冠、王衔双重体制,就是王冠为红白双冠,王衔是树、蜂双标,分别代表上下埃及,并定都于孟菲斯。从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到公元前332年埃及被亚历山大征服,法老时代的埃及一共经历了31个王朝。 古埃及人拥有辉煌的古代文明。他们创造了象形文字,在天文学、几何学、解剖学、建筑学、历法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对西亚、希腊和欧洲有很大的影响,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在美尼斯之后的2000年里,埃及无论从财富还是从文化角度,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金字塔时期 埃及政治上的统一,标志着第一个法老王朝的兴起。埃及共经历了31个王朝。第一王朝的法老们在埃及的阿拜多斯修建了坚固的陵墓。在阿拜多斯,围绕马斯塔巴墓的是国王忠贞的侍从们的埋葬地。其中包括国王的妃子和宫廷中的各种人物。所有这些人都是供陪伴国

古埃及文化之神的起源

古埃及文化之神的起源 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7世纪,埃及历经31个王朝,和近千年的外族统治,留下了丰富的文明遗产。古埃及文明以物质上的高度发达和宗教在各文化领域的渗透为主要特色。从第1王朝到第12王朝的800多年间,埃及没有遭受大规模的外族入侵,政治上的长期统一与稳定,使得中央集权制度得到高度发展,矗立在吉萨高原的金字塔,是王权鼎盛时期的标志;新王国时期,随着帝国的建立与扩张,宗教的大众化、仪式化,王权与神权更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神庙建筑进入一个辉煌期,那里不仅是神的居所,也是财富的储藏地,是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古埃及人最重要的理想是寻求和谐与实践永恒。神与人的关系是和谐的,人与社会的关系也是和谐的。古埃及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是大部分人的个人行为与当时的社会理想一致、双方都获得满足的时候。

阿蒙神标志: AMON (Amen, Amun, Ammon, Amoun)象征:公羊,牧羊或是鹅他是底比斯的守护神。通常他具有人的模样,被认为是最原始的创始神。 追溯到埃及第七王朝阿蒙神在底比斯不过是地位一般的神而已。但是当底比斯的王子征服了他的对手成为埃及的统治者,并且把他们的城市变为埃及的新首都时,阿蒙神就成为了埃及最主要的神祗。很可能就是在那个时期他被称为我们后来所说的“众神之王”。 在埃及阿蒙神享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同时他也受普通百姓的喜欢。他被认为是穷人的大臣,他保护弱者,主持正义。向阿蒙神请求帮助的人先必须证明自己的价值或是承认自己的罪行。通常,神的力量可以为法老的统治添加光环。然而,当阿蒙神开始普及时,他的祭司却拥有了与日俱增的影响力和财富。因此,他们开始尝试涉足于政治领域。当埃及女王在阿蒙神的祭司中寻找支持者时,她称阿蒙神为她的父亲,并且以阿蒙神的名义为自己修建庙宇。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样的政治策略却毁坏了阿蒙神的声望。在萨特摩西思四世时期,埃及皇室开始了

漫谈古埃及人的艺术成就

我被艺术撞了一下腰 ------古埃及人的艺术成就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市场营销091班 姓名:李银 学号:0911030116

目录封面:

绪论 每个人都认为,那是一个永恒的国度---古埃及。就是这个古老的民族,在岁月沧桑中给予了世界波澜壮阔的奇迹。 柏拉图曾说:“埃及的艺术一万年来都没有一丝改变。”这正好说明埃及文明的保守与严谨,埃及的信仰与艺术观念在公元前3000 年便已成形,经过数千年的持续发展虽没有重大的革新,但持久力却影响到希腊与罗马的艺术。 在古埃及艺术中,几乎看不到外来艺术成分。创作者从劳动的埃及农民那里得到启发,谨小慎微的打造这种神圣的艺术。也就是在这样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手工劳动中,负责手工制作的埃及人创造了一种融庞大与精细于一体的艺术!这种艺术十分具有感染力,堪称完美。今天我们面对那些绘制在古埃及宫殿与陵墓墙壁上的美术作品时仍然会惊叹不已。从那些栩栩如生的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古埃及农民是如何刨地、播种、饲养、生活的。埃及的艺术是一种庞大而精细的古老艺术,这种艺术不仅完美,而且独特,它几乎没有借鉴太多的外来成分,只是凭借千年的灵感,一丝一丝地编织着这个神圣艺术之梦,给人以无比的感染力。 下面就分别对古埃及的艺术特色、以及他在艺术领域,如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做出分别的介绍,最后谈谈古埃及人的艺术对我们现代人的启示。 一、古埃及的艺术特色 当古埃及艺术家安置神殿的梁柱或做坟墓壁室时,绝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创造历史。对他们来说,艺术创作与美学理论并没有什么关联,而是把造型模式当做是一种实用的方法,以做为政治跟宗教的象征。 我们来看一件大约在公元前三千年埃及早期王国时代的石碑《蛇王碑》﹝Stela of King Djet﹞。这块石碑是一件平面浮雕,上方刻了一只鹰鸟,以侧面站立,代表保护王室的神;下方长方形的空间中有一些柱子,象征国王的宫殿;柱子上端有一条蛇,代表王朝的国王。这个浮雕造型非常简化,已经有了象形文字﹝hieroglyph﹞的雏形。 蛇王碑 ﹝Stela of King Dje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约公元前3000 年 石灰石,54.9 公分高,阿比多斯﹝Abydos﹞出土 罗浮宫,巴黎﹝Paris﹞,法国 在艺术领域里,若能找到一种准确而且可以持续一致性地表达的方法,就可以形成一种「风格」。埃及是人类艺术史中最早形成「风格」的文明之一,在《蛇王碑》里所使用的线条呈

古埃及宗教与西方艺术

古埃及宗教与西文明 古埃及文明形成于6000年前(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前王朝开始于5500年前(公元前35世纪)左右时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终止于公元前343年波斯再次征服埃及。共经历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第三中间期、后王朝9个时期31个王朝的统治(参见“历史”一节)。期间共历时5157年。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埃及的文明与现在的西方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的研究在学术界已经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称为“埃及学”。现在单从建筑,方面来看这一影响。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其宗教文化在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金字塔、庙宇、方尖碑是古代埃及的建筑杰作。这些建筑技术的传播,为世界文化宝库增添了瑰宝,对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金字塔、庙宇、方尖碑看成的建筑杰作,现在只从这三种宗教建筑及其对西方的影响做一讨论。 一、古埃及宗教与西方建筑艺术 一)金字塔 金字塔的建筑形式,对后世西方有着重要的影响。古代东北非库什王国约公元前公元世纪的统治者们,在首都纳帕塔位于尼罗河第四瀑布下游建造他们自己的陵墓时,在墓室上修建了埃及式的金字塔,其墓室和坚硬的花岗岩石棺的装成全都是埃及式的。,公元前年前后,库什王国将首都从纳帕塔迁往尼罗河第五、六瀑布之间的麦罗埃,从那以后库什王国便被称为麦罗埃王国。世纪初,英国考古学家对麦罗埃遗址进行了发掘,在王城遗址附近发掘出许多金字塔建筑。其中,在麦罗埃国王纳塔克马尼金字塔前还发现了附属的庙堂及塔门建筑残迹。由此可见,金字塔的建筑形式已传到埃及本土之外。公元世纪中期,罗马人也仿照埃及建造了两座金字塔。 20世纪80年代,法国在扩建其著名的艺术博物馆卢浮宫时也仿照埃及金字塔,修建了一座玻璃金字塔的入门,其设计者是著名美籍华人设计师贝聿铭他把罗浮宫的地下设施的入口设计成一座高20米,底宽30米,80%透明,20%反射的玻璃高塔。玻璃金字塔入口设计精巧雅致,其西门底部的大门宽8米,高2.5米,成为罗浮宫的主要入口。而东、西、北三面各立一座5米高的小金子塔,分别指示3条通道主要展馆的地下自动楼梯。在大金字塔的周围还交叉设置了3个静水池和4个喷水池,与大小金字塔相映成趣。玻璃金字塔入口建成后,与罗浮宫浑然一体,巧妙的体现出古代东方与现代西方建筑艺术风格的融合。扩建的罗浮宫总面积达15万多平方米,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最大博物馆之一。 埃及金字塔建筑气势宏伟,风格独特。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使罗浮宫博物馆当真不愧是现代西方建筑的佼佼者。 二)庙宇 埃及的金字塔,大都集中建于古王国第四王朝时期,到了新王朝时代(约公元前1567^——前1085年),庙宇取代金字塔,成为当时埃及的主要建筑。

古埃及历史年表

古埃及历史年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页提供古埃及历史年表,值得注意的是古埃及年代由于资料残缺和年代的久远,多数存在争议,学术界没有统一的意见,新王朝时期时期的差异可能在十年范围以内,到古王国时期则可达几百年。本表不试图统一此类年代争议,而是将各种不同的年代可能列举出来,并提供出处。 目录 [隐藏] 1 古埃及王朝年表 2 大事记 3 参考来源 4 参见 [编辑] 古埃及王朝年表

[编辑] 大事记 前3500年-前3100年:诺姆形成,出现象形文字。 前2686年:美尼斯统一埃及。 前2181年:开始建造埃及金字塔。 前2580年~前2560年:埃及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建成。前1786年:修建卡纳克神庙。 前1567年:喜克索斯人入侵。 前1504年:前1450年:图特摩斯三世征服西亚。 前1379年:前1362年:埃赫那吞改革。 前1304年:前1237年:卡迭石战役。 前671年:亚述征服埃及。

前610年:前519年:开凿尼罗河与红海间的运河。 前525年:波斯征服埃及。 前404年:前343年:埃及摆脱波斯独立。 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 [编辑] 参考来源 ^ 蒲慕州,《法老的国度:古埃及文化史》,麦田出版社,2001年3月8日出版^ 《古埃及历史年表》[1](古埃及文明),深圳市笋岗中学,2005年12月1日更新 ^ 杨洪强编著,《古埃及文明-全球史之四》,2005年 [编辑] 参见 古埃及 古埃及历史 埃及 埃及历史 法老 古埃及法老列表 显示▼隐藏▲ 古埃及 地理埃及 - 上埃及 - 下埃及 - 努比亚 - 尼罗河 - 尼罗河三角洲- 撒哈拉沙漠 - 苏伊士湾 - 亚喀巴湾 - 西奈半岛 - 西奈山 - 凯瑟琳山 - 帝王谷 - 王后谷 城市亚历山大港 - 吉萨 - 孟斐斯 - 底比斯 - 阿布拉瓦须 - 阿布西尔 - 塞加拉 - 代赫舒尔 - 利斯特 - 美杜姆 - 哈瓦拉 - 拉罕 - 塞易斯 - 康翁波 - 菲莱岛 - 布巴斯提斯 - 赫里奥波里斯 文化古埃及学 - 法老 - 古埃及语言(古埃及文字) - 圣书体文字(埃及象形文字) - 世俗体文字 - 祭祀体文字 - 古埃及文学- 古埃及艺术 - 卡诺卜坛 - 生命之符(安克) - 亡灵书 - 巫沙布提俑 - 古埃及的猫 - 荷鲁斯的四个儿子 建筑埃及金字塔 - 方尖碑 - 埃及神庙 - 狮身人面像 - 亚历山卓灯塔 - 亚历山大图书馆 - 帝王谷陵墓群 - 王后谷陵墓群 - 阿布辛拜勒神庙(拉美西斯二世神庙) - 卡纳克神庙 - 罗塞塔石碑

历史趣谈揭秘神秘的古埃及咒语 亡灵之书真实存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神秘的古埃及咒语亡灵之书真实存在 导语:古埃及人相信,世界上存在一本由奇特的符号和咒语组成的《亡灵书》,当时称为“白昼通行书”。是一种咒语和对神的赞美。它可以帮助死者顺利 古埃及人相信,世界上存在一本由奇特的符号和咒语组成的《亡灵书》,当时称为“白昼通行书”。是一种咒语和对神的赞美。它可以帮助死者顺利到达永恒极乐世界,那么这个《亡灵书》是什么来历? 一些用来帮助死者在来世渡过难关、得到永生的咒语。通常这些咒语会写在纸草上,放入棺木中。在放入棺木之前,咒语也可以先由祭司读过。这样就可以被判无罪而进入永生之境。由死者的否认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埃及社会中一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因此死者之书不但是一份宗教文献,也是有关社会和思想的重要材料。“肉体死亡为灵魂开启通往永生的大门。”这是埃及《亡灵书》中的记载,古埃及人认为今世的欢乐极为短暂,死后的极乐世界才是人的终极追求。 但是,早期埃及人相信,亡灵在进入极乐世界前,要先进入冥界,要面对各式的恶魔,甚至黑暗。这些恶魔都有着狰狞的外相和丑恶的言行,它们通过阻挠亡灵通向“奥西里斯王国”而控制该地区;甚至这一带的神灵都非常害怕,只能诵念“宙斯”的咒语来保护自己。 在埃及史料记载中说,太阳神每天升上天空,带给大地光明并不是他自愿的,而是受到恶魔“阿柏卜”的威胁,“阿柏卜”每天待在太阳升起的地方,等待这机会一口将太阳神吞下。 太阳神只能带给大地光明,自己的力量本身不是十分强大,无法将恶魔打败,所以每天都生活在恐怖中,但是因为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所以,万神之神宙斯赐予他一套咒语,太阳神遇上恶魔,可以口诵咒语,这样便可麻痹阿柏卜的四肢,使之不能动,这样便能自保 生活常识分享

古埃及艺术的特点

古埃及艺术的特点: 风格稳定、等级分明,在写实风格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的表现,其风格壮丽、宏伟、明确。有着严格的规范,如正面律:人物头部以正侧面表现,眼睛、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 第一节古代埃及艺术 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足以为古老的文明之一,唯一可以与之匹敌的是发端于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古埃及文明以尼罗河为中心,正是尼罗河在红海和利比亚沙漠、撒哈拉沙漠之间滋润出狭长的绿洲地带,这成为古埃及文明的基础。公元前5000年,古埃及社会已经出现阶级的萌芽,公元前4000年前后埃及出现奴隶制国家。埃及古代史通常被划分为六个时期: 古朴时期(3100BC-2770BC); 古王国时期(2770BC-2200BC),第一王朝至第六王朝; 第一中间期(2200BC-2050BC); 中王国时期(2050BC-1786BC),第十一王朝至第十二王朝; 第二中间期(1786BC-1560BC); 新王国时期(1560BC-1087BC),第十八王朝至第二十王朝。 古埃及的统一始于古朴时期的开端(公元前3100年左右),根据传统的说法,是来自南方的武士纳尔迈完成了这项事业,因此他也是第一位法老。而真正的专制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应该是从第三王朝的第一位国王左塞开始,整个国家有着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型社会结构和浓厚的宗教背景,政治生活与宗教生活之间没有区分。法老是太阳神的后代,也是祭司之长。王国经济以相当发达的农业为基础,农产品种类繁多。公元前两千年左右以后,商贸成为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此外制造业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古埃及人在天文、医学、数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他们还是虔诚的宗教信徒,相信神灵的保佑和“灵魂永生”,进行各种宗教活动敬拜神祗,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修建庙宇、陵墓之上,创造了惊人的作品,而其创作的目的不局限于“现世”,而是在于“永恒”。 1.古王国艺术 这一时期的艺术以建筑和雕塑最为突出,绘画还处于初期阶段。 建筑 金字塔——法老的陵墓。 王朝初期,国王和贵族的陵墓是长方形的石质建筑,石棺就放在建筑内部,这称为“马斯塔巴”。随着陵墓的扩大,一层的马斯塔巴演化成从大到小几层相叠的阶梯式金字塔,最早的金字塔是法老左塞的阶梯金字塔,兴建于公元前2770年左右。到了古王国盛期,又演变出方锥形金字塔,最为著名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46.6米,基座四边长233米,正对东西南北四方,坡面呈52度角,致使塔高与塔底周长比等于圆周率,由230万块2.5吨重的石灰岩垒成,没有使用任何粘合物却非常紧密。金字塔内部有走廊、通气管道以及存放法老木乃伊的石室。 金字塔有着惊人的体量感和对称、稳定的外形,足以使站立在它面前的人们感到自己的

古埃及艺术发展历史与艺术特点介绍

古埃及艺术发展历史与艺术特点介绍 古埃及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出现了奴隶制国家,到公元前3000年,上埃及国王美尼斯征服了下埃及,建立了统一专制的王朝。国王被尊为法老,既是人间的君主,又是太阳神的儿子,统治者们利用宗教神秘的力量来统治国家。此后,埃及经历了古王国(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300年)、中王国(公元前2150年——公元前1200年)、新王国(公元前1071年——公元前332年)三个统治时期。 前王朝时期埃及犹处于铜石并用时代,已有城市和最早文字,各小国兼并走向统一大国。早期王朝的第1王朝首次完成全国统一,宣告了古埃及文明的成熟。古王国时期是古埃及文明的第一个发展高峰,铜石并用文化达于繁盛,金字塔的建造、文字的完善、生产技术的提高与艺术的精美,使埃及文明进入世界古代文明的前列。经第一中间期而到中王国时期,埃及进入青铜时代,这时不再建造金字塔,神庙建筑和岩窟墓流行,文字也由圣书体向僧侣体演变。到新王国时期,埃及成为东方帝国,青铜文明达于全盛,首都底比斯的阿蒙神庙、王陵之谷及尼罗河西岸墓地的数以千计的墓葬,构成古埃及文物的大宗。这时雕像、壁画遗存丰富,技艺完美,建筑工程和各类工艺品反映了古埃及生产技术的最高水平。新王国时期留下的众多铭文、纸草文献和丰富文物构成埃及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后王朝阶段埃及与欧洲接触渐多,古希腊文献反映的材料丰富了埃及学的内容。希腊人统治埃及时期,埃及文化和希腊文化进一步融合,此时留下的罗塞塔石碑因有古埃及文与希腊文对照,成为法国学者商博良释读埃及古文字的钥匙。 由于国家的出现,国家权力决定艺术的发展,艺术为国家政权服务,另外,就是为满足统治阶级的精神需求。这是艺术在当时的两个作用,为了神化法老和贵族,在题材和表现方法上必须严格服从统治者的要求,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艺术的基本法则和程式,并且迫使艺术家用梅花的方法来表现对象。 因为宗教对埃及的影响很大,埃及人是虔诚的宗教信徒,甚至法老也必须借助宗教的力

绘画-手工教案-神秘的古埃及金字塔

神秘的古埃及金字塔 教学重点: 1、通过图片欣赏,了解古埃及文化的艺术成就。 2、在培养学生对作品审美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去发现周围的色彩,体现多姿多彩的生活, 认识美,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 3、学习金子塔的建筑特点,进行自主的造型组合。 教学难点:: 1、多角度理解作品,提高审美能力,把色彩和生活联系,学会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2、掌握基本的色彩规律,能够独立表现同类色渐变。 教学过程: 1、引入: 大自然是美妙的。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世界是彩色的,有千变万化的色彩。(出示一些大自然的图片,学生观察生活和大自然中的色彩)你最喜欢什么颜色呢? 为什么? 2、欣赏名画: 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是黄色的呢?说到向日葵了,有位画家画的向日葵是非常出名的,你们知道她的名字吗?——凡高爷爷,荷兰画家,迷恋鲜艳色彩的凡高,从这时期起就开始意识到夏季之花向日葵是太阳的象征。 3、认识金字塔: 同学们,埃及金字塔式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至今仍是谜团从从,今天就让我们做一回小小研究员,走进金字塔,了解金字塔,好吗? 法老是古埃及的国王,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法老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巨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 有人说金字塔是外星人造出来的,事实究竟怎样。 相传,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无论王公大臣还是老百姓死后,都被葬入一种用泥砖建成的长方形的坟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马斯塔巴" 。后来,有个聪明的年轻人叫伊姆荷太普,在给埃及法老左塞王设计坟墓时,发明了一种新的建筑方法。他用山上采下的呈方形的石块来代替泥砖,并不断修改修建陵墓的设计方案,最终建成一个六级的梯形 金字塔——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雏形。 在古代埃及文中,金字塔是梯形分层的,因此又称作层级金字塔。这是一种高大的角锥体建筑物,底座四方形,每个侧面是三角形,样子就像汉的"金"字,所以我们叫它"金字塔"。伊姆荷太普设计的塔式陵墓是埃及历史上的第一座石质陵墓。 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 (图片欣赏引导学生从“金黄色的沙漠”是埃及金字塔的背景,“巨大的角锥形”是金字塔

长篇古埃及神话故事阅读

长篇古埃及神话故事阅读 [导语]埃及是世界上文明起源极早的国家之一,也是非洲最早开化的国家,非洲的神话传说主要以埃及神话传说为主。下面是分享的长篇古埃及神话故事阅读。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长篇古埃及神话故事阅读 奥西利斯是地神凯布和天之女神奴特所生的长子,他成为国王之后,教会埃及人耕种土地,使他们懂得文明的好处。泽被埃及全土使得国境之内风调雨顺,岁岁平安,把人们从茹毛饮血的时代导向文明之路。奥西利斯的弟弟黑暗和沙漠之神塞特非常忌妒他,遂用计将他装入一个盒子中,流放到尼罗河中。这盒子流到了菲尼基的比布罗斯港,然后奥西利斯的妻子伊西斯带回埃及,就在看顾这盒子的期间她生下了儿子霍尔斯(鹰隼之神)。 塞特发现了装有奥西利斯的盒子之后,遂将盒子碎成片片,肢解了奥西利斯的尸体,而且把尸体的碎块散到尼罗河各处。伊西斯非常的悲伤,她沿着尼罗河跑遍了全国,终于将散布在各处的肉体碎块全部收集在一起,要求葬仪之神亚奴比斯用带子将碎块包扎起来,将之做成了第一具木乃伊。伊西斯用自己的翅膀来尸体,和她的妹妹妮芙蒂斯合力运用法术,又让奥西利斯复活了,奥西利斯遂成了幽冥界。霍尔斯和叔父塞特争夺地上的王位,最后经由诸神的仲裁,霍尔斯继承了他父亲在埃及国土上的职权,而奥西利斯则成为尼罗河之神,统治阴间。 宛如这传说所叙述的一般,大家信仰的地上就是霍尔斯,支配着地上的一切,奥西利斯则掌管幽冥世界。 中王国时期,奥西利斯的信仰越发普遍而且势力越来越强大。这时前往埋葬着奥西利斯的圣亚比杜斯朝拜的人非常之多,为了祈求家族能在阴间获得幸福,纷纷建造了神碑或神像。 奥西利斯的故事通常在坟墓中都有所描写,奥西利斯引导着死后

神奇的古埃及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埃及——世界文明古国 ××× (××学校××班××号) 摘要:人们每每说到古埃及时,除了对她源远流长的灿烂历史抱以敬意外,还会被奇特的尼罗河文明深深吸引。金字塔、木乃伊、象形文字和太阳历,这些古埃及的文化结晶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中极为珍贵的部分。而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古埃及文化绝非孤立封闭的,它不仅横向传播和扩展了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同时吸收、融合并创新了外来文化,而且还纵向保存与延续了人类文化,对世界文化影响重大。 关键字:埃及文明;历法;金字塔;象形文字;木乃伊;世界影响 1 关于埃及文明 在公元前4000年前就出现了以农业为主的文明古国——古埃及王国,它是世界上奴隶制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在技术方面,古埃及曾在很长时期内影响了周围的民族,为人类文明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古埃及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因而,其基于意识形态外化的原初和科学技术必然在当时处于世界最高发展水平。 1.1源自古埃及的太阳历和公历 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历法——公历,我国常说的“阳历”,有人曾似是而非地称之为“西历”。其实,究其根源,这种历法并非产生于西方,而是产生于6000多年前的古埃及。 古埃及气候炎热,雨水稀少,但是农业生产却很发达。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与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着密切的关系。埃及的大部分国土都是沙漠,只有尼罗河流域像一条绿色的缎带从南到北贯穿其间。直到现代,埃及的的95%以上的人口也都集中在这条绿色的生命带中。因此,在希腊时代,西方人便把埃及称为“尼罗河送来的礼物”。古代埃及人更是将尼罗河视为“母亲河”。 尼罗河全长6648公里,同亚洲的长江、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并称为世界最长的河流。

神秘的古埃及法老--图特卡蒙的诅咒

神秘的古埃及法老--图特卡蒙的诅咒 “大量的事例已经显示,是人污染了古墓,而不是古墓污染了人”――― 图特卡蒙(Tutankhamun)是3300多年前的一个年轻埃及法老,年少猝死的他至今死因成谜。而人们对他的议论最多的“图特卡蒙国王诅咒”,也有人称之为“木乃伊诅咒”。但科学家最新的研究发现,“图特卡蒙国王诅咒”可能是一种有毒真菌的结果,真相是这样吗? 诅咒流传半世纪 据北京科技报报导,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于1922年发现了震惊全球的古埃及法老图特卡蒙的陵墓。但是自1922年以来,围绕图坦卡蒙的木乃伊发生了许多神秘的死亡事件,首先资助那次考古工程的英国人卡纳冯勋爵在参观完图特卡蒙陵墓后不久便染病身亡。 随后参观陵墓者尤埃尔不久后落水溺死;卡特的助手皮切尔也不明身亡,皮切尔的父亲则跳楼自杀,送葬汽车又轧死了一名8岁儿童。当时媒体纷纷报导称,卡特博士打开了图坦卡蒙的坟墓后,释放出了“法老的诅咒”,该“诅咒”将会给那些进入墓穴的人们带来灾祸,“法老的诅咒”至今已流传了大半个世纪。 2005年初,一组埃及科学家欲对图坦卡蒙的木乃伊进行CT扫瞄,试图解开这名少年国王的死亡之谜,当天也发生了许多怪事。这使科家们再度重视“木乃伊诅咒”。 真菌惹的祸? 最近几年,一个有关“木乃伊诅咒”的科学论断有可能为卡纳冯勋爵之死找到科学依据。他们认为,卡纳冯勋爵的主要死因有二,一是死于陵墓中的毒菌,二是死于其脆弱的免疫系统。可是,两者之中哪一个是他的真正死因呢? 研究人员发现,卡纳冯勋爵在启程前往埃及之前已经患有一种慢性病,这种疾病进一步破坏了他的免疫系统。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埃及古物学家詹尼弗.韦格娜说,古埃及老下葬时都有殉葬用的食品---肉、蔬菜和水果。这

探讨古埃及古王朝时期建筑和宗教的关系

探讨古埃及古王朝时期建筑和宗教的关系 尼罗河流域是人类四大发明发源地中的一个,在劳资生产了第一批世界性的巨大纪念性建筑物,其中又以埃及为代表。当时大型纪念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艺术形式,基本观念和它们的结构和施工技术都是从原始的状态中发展而来的。 在古埃及社会中,单以个人的力量很难建造巨型的建筑物,它们的建成都以社会组织的形式分工合作才能够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但是国家的社会结构和力量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暴力和信仰,于是,便出现了在原始拜物教基础上演变出来了对统治者,君主,皇帝的崇拜,接着祭祀的出现更加促进崇尚皇帝的宗教的形成,这是统治者为其巩固统治地位所采用的意识形态力量,以此用来在精神上统治人民臣服于皇帝。 古代埃及宗教是一个扑朔迷离,很难把握,内容深奥的课题。首先,古埃及宗教自始至终都是多神崇拜。埃及究竟有多少个神,无人能够说清楚,各种统计数字都不尽如人意。埃及虽然也有宇宙神,但没有哪一个宇宙神是这个国家持久的主神,各个时代有各自的主神,各个地区有自己的主神。埃及的宗教崇拜显然非常复杂,混乱。埃及人多神崇拜的根深蒂固。其次,埃及人没有一个抽象的神,都是具体的神。从宇宙神到动物神,从某一时代的主神到地方神,无一不是具体的实物,要么是自然物,如太阳,空气,湿气,水,大地,山峰等;要么是活生生的动物,如鳄鱼,狗,猫,豺狼,狮子,山羊,公牛,甲虫,各类鸟等;要么是人体的某一部分如男性生殖器等。这首先是由于埃及人的思维能力造成的,他们的思维还不能从众多的神中抽象出一个万能而无形的神来,而仅仅停留于现象世界,为每一种敬畏感树立一个神。 再者,古埃及是一个政,教紧密结合的国家。在古埃及人看来,他们的国家仅仅是国王个人的活动范围,归国王个人所有。国王是神或者神的后裔,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是神与人之间的协调者,是正义,真理,公正的代表。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在体现神的意愿,执行神的命令。从而,神庙僧侣往往参与政治管理,有时还担任维西尔之职,尤其在中央权力衰弱时,他们便直接威胁法老的统治。新王国时期埃赫那吞的宗教改革也正是为了摆脱阿蒙僧侣集团的影响。 古埃及人的日常生活中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首先,埃及人有一个很重要的饰物,那就是“圣甲虫”。这是一种甲虫形状的小型装饰品,一般上面刻有咒语,佩戴在脖子上,确保平安;人死后,把圣甲虫饰物放在胸前,确保再生。其次,埃及人生活中还有另一种很特殊的现象;他们不注重今生居所的建筑。我们目前几乎没有发现石头建筑的居民,发现的一些所谓“工人村”,其建筑材料都是用尼罗河水与泥土制成的泥砖。然而,他们的坟墓建筑却极为奢侈豪华,甚至保留至今仍不减当年风采。也就是说,埃及人把更多的注意力和财力放在了坟墓建筑上。这源于埃及人的来世观。事实上,他们认为宇宙万物都处于敌对状态,但敌对双方总是均势的。这种对称性观念对埃及人的政治,经济,甚至日常生活影响都很大。 自公元前3100年埃及统一,共经历了三十一个王朝,第三至第六王朝称作古王朝时期。其中第三和第四朝是埃及的辉煌时期,也就是大量机子他式建筑出现的时期。 第三王朝法老左塞王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君主,他使埃及真正成为一个强大的集权国家,建立了人类历史上大规模有秩序的社会组织。也就是这位伟大的君主的年轻宰相为左塞王设计建造了埃及的第一座金字塔--阶梯型金字塔。 第三王朝以后遵循左塞王,纷纷建造“阶梯型”,但他们却没有左塞王的力量,随着第三王朝的没落,约公元前2600年,第四王朝取代了第三王朝,而第三王朝创世人斯尼鲁王则建立了弯曲形的金字塔也就是所谓的“真正的金字塔”。而后其后代胡夫,哈弗达,孟卡尔所建金字塔形成了最著名的大金字塔。 在古埃及文化中,宗教占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地位,从来没有任何名族如此信仰宗教文化。宗教就像一根强有力的线,把古埃及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特有的古埃及传统文

古埃及金字塔之迷

古埃及金字塔之迷 附件: 古埃及有太多的不解之谜,仿佛得到了神的启示和护佑。 “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通向天上,犹如神的眼睛一样。”--《金字塔碑文》 金字塔的神秘,为世人所好奇,自古以来一直是考古学者探索研究的对象。人们想知道金字塔是怎么建造起来的,法老的尸体为什么要放在金字塔中?它对人类的影响是什么?是不是能让人得到更丰盛的生命呢?此外,埃及还有一些谜,甚至是谜中之谜,引起世人穷追不舍的探求兴趣。 金字塔 埃及金字塔建造于很遥远的古代,它是西方建筑的“祖师爷”。人们把经典建筑艺术的源头归溯于古埃及。古埃及重要的建筑遗迹经历了5000年漫长的岁月,仍然让今人叹服不已,研究不已。 在古埃及早期的历史中有一个阶段被称为“古王国”时期,那是一个繁荣强盛的时代。在那个时代,法老们热衷于为自己树碑立墓,于是就建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宏伟的纪念性建筑——金字塔。直到今天,经过了4500年,仍然有60余座金字塔排列在埃及开罗周围的荒沙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吉萨三大金字塔。它们高耸于晴空,就像群山间的高峰。它们非常高大。比世界上最大的基督教堂——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还高还大。 自古以来,金字塔就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人们无法想象在那么遥远的年代,在只有粗陋的工程技术水平的年代,古埃及人是怎样建造出这一举世罕见的宏伟工程的。当时的建造者既没有起重设备,也没有滑轮,甚至连轮子都没有,他们是怎样将相当于10辆汽车之重的大块石头提升到金字塔上的呢?所以有人怀疑金字塔是外星人遗弃的着陆标志。 此外在金字塔规整造型上所体现出的精确的数字计算系统,金字塔建筑技术的精确度也一再被人们研究、夸赞和叹服。就大金字塔而言,它的底座边长为755英尺,实际尺寸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