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区不同年龄中老年人肌肉质量变化特点研究(新)

合集下载

2023年版《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2023年版《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肌少症患者
对于已确诊的肌少症患者,共识提倡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康 复训练、营养支持等,以改善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
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助力肌少症防控工作推进。
完善诊疗流程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肌少症诊疗流程,提高诊疗效率和准确性,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 的治疗。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共识呼吁加强肌少症防控专业队伍的建设,包括培养专业人才、提高诊疗水平等,为患者 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生活活动能力。
跌倒风险增加
肌力减退使得老年人更容易跌 倒,进而引发骨折等严重并发 症。
生活质量降低
肌少症引发的身体功能限制可 能导致老年人社交活动减少、 心理健康状况恶化,整体生活 质量下降。
医疗费用增加
肌少症患者往往需要更多的医 疗照护和康复服务,增加了家
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03 肌少症防控策略与干预措 施
• 营养干预: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优质 蛋白质的摄入,以维持肌肉的正常功能。
• 运动干预: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包括有氧运动、力量 训练和平衡训练等,以提高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 药物干预:针对肌少症的病因和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 炎药、生长激素等,以减缓病情恶化。
02 肌少症定义、流行病学与 危害
肌少症定义及诊断标准
定义
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力下降或肌肉生 理功能减退的综合征。
诊断标准
通常使用肌肉质量、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作为评估指标,具体数值可能因不同 的研究机构和标准略有差异。
老年人肌少症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上升
制定个性化防控方案

肌肉减少症的研究进展

肌肉减少症的研究进展

肌肉减少症的研究进展作者:肖潇胡松刘佳毛拥军来源:《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年第06期[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骼肌肉老化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肌肉减少症(肌少症)是一种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的综合征,其特点主要包括肌量减少、肌力下降和肌功能减退。

肌少症与老年人跌倒风险的增加、独立性丧失及因健康状况较差而住院治疗等有关。

肌少症的发病与多种因素(如年龄、营养、运动、激素等)有关,其防治方法也有多种(如营养补充、抗阻训练、激素替代等)。

本文就国内外有关肌少症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诊断及防治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肌萎缩;流行病学;病因学;治疗;综述[中图分类号]R74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5532(2018)06-0734-05目前世界正在迅速地进入老龄化社会,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预计将从2015年的6.1亿增加到2050年的20多亿[1]。

而肌肉骨骼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占老年人疾病的7.5%[2]。

肌肉减少症(肌少症)是以肌量减少、肌力下降和肌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综合征,它与老年人跌倒和骨折风险增加、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下降等有关[3]。

近年来肌少症备受关注,国外对肌少症可能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同时发现了其可能有效的防治方法,而国内关于肌少症的研究较少。

本文就肌少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1肌少症的定义肌少症最初由ROSENBERG在1989年提出,指与年龄相关的肌量损失和肌力下降[4]。

1998年,DELMONICO等[5]首先使用双能X线吸收仪(DXA)测量肌量,定义肌量低于年轻健康人群2个标准差者为肌少症。

2010年老年肌少症欧洲工作组[6](EWGSOP)和2011年国际肌少症会议工作组[4](ISCCWG)进一步将肌少症定义为:一种广泛的、渐进性的骨骼肌量和肌力丧失,伴有身体活动障碍、生活质量降低等不良后果风险的综合征。

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肌少症PPT

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肌少症PPT
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 肌少症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介绍 • 临床表现与诊断 • 治疗与预防 • 研究进展与未来方向
01
介绍
定义与特征
定义
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也称为肌 少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肌肉 质量减少和肌肉力量下降的综合 征。
特征
主要特征包括肌肉质量减少、肌 肉力量下降、易跌倒和骨折等。
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
研究已经发现多种因素可能导致肌少症的发生,包括年龄 、营养、运动、内分泌和遗传等,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深 入了解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未来研究方向
早期诊断和预防
研究如何通过早期发现和干预措施预 防肌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 质量。

新型治疗手段
探索新型的治疗手段,如细胞治疗、 基因治疗等,以期从根本上解决肌少 症的问题。
鉴别诊断
其他神经肌肉疾病
肌少症需与其他神经肌肉疾病进行鉴别,如多发性肌炎、重 症肌无力等。
其他骨骼疾病
肌少症患者骨折风险增加,需与其他骨骼疾病进行鉴别,如 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等。
03
治疗与预防
治疗策略
营养干预
针对老年人的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 的饮食计划,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 矿物质的摄入,以改善肌肉质量和功 能。
运动疗法
康复治疗
针对老年人的具体情况,采取物理疗 法、按摩、针灸等康复手段,缓解肌 肉疼痛和僵硬,促进肌肉恢复。
鼓励老年人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和抗 阻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提 高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
01
02
03
激素治疗
对于特定原因引起的肌少 症,如性腺功能减退等, 可考虑使用激素类药物进 行治疗。

老年人衰弱干预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衰弱干预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衰弱干预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其中,老年人衰弱作为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预期寿命的重要因素。

衰弱是指老年人因身体机能下降和多种慢性疾病影响,导致身体储备能力降低,对外部应激源的反应能力减弱,从而容易发生不良健康事件的状态。

因此,对老年人衰弱的干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老年人衰弱干预的研究进展,包括衰弱的定义、评估方法、干预措施及其效果等方面。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总结当前老年人衰弱干预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临床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本文也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和思路。

二、衰弱干预的理论基础衰弱干预的理论基础主要建立在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之上。

生物学理论认为,衰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生理机能逐渐衰退的自然过程。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衰弱干预旨在通过营养补充、运动锻炼等方式来减缓生理机能的衰退,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理论则强调心理因素在衰弱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老年人在面对身体机能衰退的同时,常常伴随着心理适应不良、情绪低落等问题。

因此,衰弱干预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注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训练等手段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社会学理论则从社会环境的角度出发,认为衰弱是老年人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衰弱干预强调社会支持的重要性,通过社区活动、家庭关怀等方式来增强老年人的社会联系,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度,从而减缓衰弱的进程。

衰弱干预的理论基础涉及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

在实践中,应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和方法,以实现对衰弱的全面干预和有效管理。

三、衰弱干预的主要方法近年来,针对老年人衰弱的干预研究日益增多,其目的在于通过多种手段来减缓或逆转衰弱的进程,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不同年龄髋部、腰部肌肉含量与对应骨密度相关性分析

不同年龄髋部、腰部肌肉含量与对应骨密度相关性分析

不同年龄髋部、腰部肌肉含量与对应骨密度相关性分析刘功稳; 陈斌; 高焱; 王啸; 张璐; 张东; 李涧; 徐又佳【期刊名称】《《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年(卷),期】2019(025)008【总页数】7页(P1045-1051)【关键词】骨密度; 肌肉含量; 骨质疏松症; 相关性【作者】刘功稳; 陈斌; 高焱; 王啸; 张璐; 张东; 李涧; 徐又佳【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苏州大学骨质疏松诊疗技术研究所江苏苏州215004;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中心江苏苏州215004;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医学科江苏苏州215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肌肉含量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相关性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有研究[1-5]认为,骨骼与肌肉在代谢、机能方面共享许多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肌肉含量变化与骨形成关系密切、肌肉含量与骨骼骨量峰值关系密切;也有研究[6]认为,在老年人群中,肌肉含量、质量的下降将引起肌力减退、行动及平衡能力下降,从而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

新一代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在测定骨密度的同时可进行脂肪、肌肉等成分分析,所以,DXA是目前了解肌肉含量的主要手段[7]。

关于肌肉含量与骨量相关性临床研究已有许多,主要围绕肌肉含量变化与骨密度变化关系、骨质疏松骨折与非骨折人群肌肉含量比较[8-11],但是,在一组人群中了解不同部位(髋部、腰部)的肌肉含量与骨密度关系的研究比较少见。

本文将对8 305例来自同一家医院、同一台DXA的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50岁以上人群髋部、腰部肌肉含量与相应骨密度的变化趋势,分析不同年龄段中髋部、腰部肌肉含量与骨密度之间关系,旨在为临床骨质疏松预防提供部分新的研究数据和相应研究观点。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 研究对象:选取2008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进行体检的50岁以上人群资料,按照排除标准筛选后,共纳入8 305人,其中男性3 345人,女性4 960人,均为长期定居苏州且有正常生活习惯的汉族人,同时收集每人对应年龄、身高、体重数据。

老年人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老年人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药物治疗选择及注意事项
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原因,选 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非甾
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等。
注意事项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注意药物的 副作用、相互作用及禁忌症,避免 滥用药物和长期大量使用。
定期评估
定期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物理治疗与康复训练
物理治疗
采用物理因子治疗,如电疗、磁 疗、光疗等,以缓解疼痛、促进
分类
根据疼痛部位,可分为颈部痛、肩痛 、肘痛、手腕及手指痛、腰痛、膝痛 、足跟痛等;根据疼痛性质,可分为 酸痛、胀痛、刺痛、麻痛等。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老年人慢性肌肉骨骼疼痛 发病率较高,随着年龄的 增长而增加。
性别差异
女性老年人慢性肌肉骨骼 疼痛的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
地域差异
不同地域的老年人慢性肌 肉骨骼疼痛发病率存在差 异,可能与气候、生活习 惯等因素有关。
功能评估
通过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 能力、关节活动度等,了 解疼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 影响。
影像学检查
如X线、MRI等,用于辅助 诊断疼痛的病因和程度。
鉴别诊断与并发症处理
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可能导致老年人慢性疼痛的疾病进行鉴别,如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 症等。
并发症处理
针对疼痛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如抑郁、睡眠障碍等,进行相应的治疗和管理。同 时,需关注患者的心血管、呼吸系统等全身状况,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临床表现
老年人慢性肌肉骨骼疼痛常表现为持续或间歇性的疼痛,可伴有僵硬、活动受 限等症状。疼痛部位可涉及全身多个关节和肌肉,如颈肩、腰背、膝关节等。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需排除其他 可能导致疼痛的疾病,如肿瘤、感染等。

老年人营养需求特点分析

老年人营养需求特点分析

老年人营养需求特点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寿命得到了显著延长,老年人口也逐渐增多。

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与年轻人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他们的营养需求也有着特殊的特点。

本文将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营养需求和饮食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老年人的营养需求特点。

一、老年人的生理特点1. 代谢率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代谢率逐渐下降,身体消耗的能量也相应减少。

这意味着老年人需要摄入更少的热量来维持基本的生理功能。

2. 肌肉量减少:老年人的肌肉量逐渐减少,肌肉组织的代谢率较低,容易导致肌肉无力和运动能力下降。

因此,老年人需要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以维持肌肉的健康。

3. 骨密度降低: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骨密度逐渐降低,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和骨折等问题。

因此,老年人需要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以促进骨骼的健康发育。

二、老年人的营养需求1. 蛋白质:老年人需要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以维持肌肉的健康和运动能力。

优质蛋白质可以提高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预防肌肉萎缩等问题。

2. 碳水化合物:老年人应选择低GI值的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类食物、蔬菜和水果等,以稳定血糖水平,预防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

3. 脂肪:老年人应适量摄入健康脂肪,如橄榄油、鱼油等,以维持心血管健康和大脑功能。

4. 维生素和矿物质:老年人需要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特别是维生素B12、叶酸、钙和维生素D等,以预防贫血、骨质疏松和其他慢性病。

5. 水分:老年人的肾脏功能逐渐减退,容易出现脱水等问题。

因此,老年人需要增加水分的摄入量,保持身体的水平衡。

三、老年人的饮食建议1. 多样化饮食:老年人应保持饮食的多样性,摄入各种不同种类的食物,以确保获得全面的营养。

2. 控制食盐:老年人应限制食盐的摄入量,以预防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

3. 少油少糖:老年人应减少油脂和糖分的摄入量,以预防肥胖和糖尿病等慢性病。

4. 定时定量:老年人应保持饮食的定时定量,避免过度饮食或暴饮暴食,以维持消化系统的健康。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合并肌少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合并肌少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各种老年慢性疾病引起了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其中7.5%的老年性疾病约为骨骼和肌肉类疾病[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和骨脆性增大为特征的,导致机体易发生微创性骨折的全身性骨骼性疾病。

肌肉减少症多发生于老年人,是一种以全身肌量减少、肌力下降和生理功能衰退等为特点的慢性综合征。

骨量在人体30岁时达到巅峰,然后开始下降,绝经后的女性骨量下降尤为快速;肌肉量在25岁时达到峰值, 40岁后每年肌肉质量会以约1%~2%的速度流失,80岁时肌量已流失约30%,其中肌肉力量和强度的下降速度明显大于肌肉质量[2]。

骨质疏松会增加跌倒的风险;而肌量减少和功能下降,会降低力量,导致活动功能受限,也提高了跌倒和骨折的风险[3]。

因此对“肌少-骨质疏松症”及早进行干预可降低跌倒和骨折的风险。

然而目前对“肌少-骨质疏松症”还没有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运动营养、干细胞治疗以及分子药物治疗等相关研究成为该病治疗的主要方向。

该文就目前老年人骨质DOI:10.16662/ki.1674-0742.2021.09.196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合并肌少症治疗的研究进展陈周韬1,陈光华2,吴新诱2,谭小艳2,黄贵芝21.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广东湛江524023;2.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广东湛江524001[摘要]社会人口老龄化导致许多老年慢性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而骨质疏松症和肌肉减少症正是与增龄明显相关的退行性疾病。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肌肉和骨骼、肌肉减少症和骨质疏松症之间互相影响,它们使老年人的骨脆性增加和虚弱,导致其功能衰退、跌倒、骨折、住院、丧失独立性和死亡的风险升高,并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近年关于两者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针对“肌少-骨质疏松症”共同靶点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比较缺乏。

但有文献表明有效的运动营养、干细胞治疗以及一些分子药物可以同时对肌肉和骨骼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些治疗方法都能使老年人发生跌倒及骨折的风险大大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堡耋生匡兰苤查!!!!生;旦箜!!鲞笙!塑£!i!』鱼!!坠!:坠!!!!!¥!!!!!∑!!:ii:盥!:;杭州地区不同年龄中老年人肌肉质量变化特点研究

李博张勤徐哲荣杨云梅31000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通信作者:杨云梅,Email:yangyunmei2008@sina.comDOI:10.3760/cma.J.issn.0254—9026.2016.02.023

205・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观察不同年龄段老年人肌肉质量变化的特点。方法选取50~89岁人群共343例.其中男性178例,女性165例,将受检人群以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成4组,应用HologicDiscovery—Wi型骨密度仪,利用该仪器体成分分析功能,测定去脂体重(FFM),四肢肌肉质量(aI。M),躯干肌肉质量(tLM),计算四肢肌肉百分比(WtVoo),四肢肌肉质量指数(ASMI)。结果对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各项DXA检测指标进行分析,80岁组男性下肢肌肉质量为(10.6--+-1.8)kg,女性下肢肌肉质量为(7.1--+-1.2)kg,与50岁组比较显著降低(P<0.0l,F一5.7、7.8),70岁组、80岁组的老年人,男性ASMI均值分别为(5.5±0.4)kg/m2、(4.9_4-0.7)kg/m2,女性ASMI均值分别为(4.3_4-0.4)kg/m2、(3.9±0.5)kg/m2,和50岁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F一24.9、9.6),肌肉质量呈衰减趋势。结论增龄是老年肌少症的重要因素,DXA可用于对老年人群肌肉质量的评估,而ASMI可作为可靠的测量指标。【关键词】身体成分;肌少症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重大项目(省长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公益性项目(2013c33122);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老年病科)

StudyonthechangesinmusclemassinelderlypeopleofdifferentagesinHangzhou

LiBo,Zhang

Qin,X“Zherong,Y口ngYunmei

DepartmentofGeriatrics,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00。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Yang

Yunmei,Email:yangyunmei2008@sina.corn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

thechangingcharacteristicsofmusclemassbydual

energy

X—rayabsorptiometry(DEXA)inmiddleagedandelderlypeoplewithdifferentages.

Methods

Thisstudyincluded343healthypeopleaged50—89years(178malesand165females).Subjectswere

dividedinto4groups:aged50—59,60—69,70—79,and80—89yearsgroup.Fat—freebody

mass(FFM),

theappendicularleanbodymass(al。M),trunkleanmass(tLM)weremeasuredbyDEXA.TheaLM/bodyweight(Wt%)andaLMindex(ASMI)werecalculatedbyDEXA.ResultsThetLMinbothgenderwasdecreasedinaged80—89yearsgroupthaninaged50—59yearsgroup(male(10.6±

1.8)kgus(18.4±2.9)kg,female(7.1±1.2)kg735-(14.8±2.1)kg.F一5.7and7.8,P<

0.013.TheaverageASMIinbothgenderwasdecreasedinaged70—79and80—89yearsgroups

thanin

aged50—59years

groups[male(5.5±0.4)kg/m2,(4.9±0.7)kg/m2us(6.1±o.5)kg/m2,female

(4.3±0.4)kg/m2,(3.9±0.5)kg/m2us(4.8±0.6)kg/m2,F一24.9and9.6,bothP<0.01].

ThequalityOfmusclemasswasdecreasedwithagingintheelderly.ConclusionsAgeingisan

importantriskfactorforsarcopeniaintheelderly.DEXAcanbeusedto

evaluatethemusclemassin

middleagedandtheelderly,andASMIcanbeused3Sareliablemeasurementindex.[Keywords]Bodycomposition;Sarcopenia

Fundprogram:MajorProgramofScienceandTechnologyDepartmentofZhejiang

Province;

PublicWelfareProjectsofScienceandTechnologyDepartmentofZhejiangProvince(No.2013c33122);NationalKeyClinicalSpecialistConstructionPrograms(GeriatricsDepartment)

万方数据主堡耋生匿堂銎查!!!!生;旦箜i!鲞箜!塑竺!i!』鱼堕!!!!坠!!!!!Y!!!!!y!!:!i!盥!:;老年肌少症(Sarcopenia)是一种进行性全身性的骨骼肌质量和力量的丧失,伴有不良结果如生活质量下降、残疾、死亡[1]。在70岁以下的老年人群中,有13%~24%患有老年肌少症,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患者超过50%[2]。然而各国对其发病率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国外进行的各项大样本研究也显示采用不同的方法基于不同的诊断标准,发病率的结果变异较大[3],且西方人与东方人有体型的差异。目前常用的肌肉质量测量方法有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A),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法(CT)、磁共振成像法(MRI)和双能X线吸收法(DXA)。相比其他方法,DXA具有高精密度、高准确度及低辐射量的优点,不仅能测量全身身体成分,还能提供局部身体成分的分布情况,Masanes等¨J通过DXA扫描四肢肌肉来作为四肢骨骼肌的质量(ASM),并定义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本研究中我们通过DXA检测老年人群肌肉质量,了解老年人群肌肉衰减变化的特点。对象和方法一、对象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门诊的年龄50~89岁人群共343例,其中男性178例,女性165例。年龄为50~89岁,平均年龄69.2岁。排除患有可影响肌肉、脂肪、骨骼代谢的疾病患者,如严重肝病、肾病、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疾病、糖尿病等,近期或正在使用影响肌肉、脂肪、骨骼代谢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雌激素、甲状腺激素等。本研究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二、方法本次测量由同1名操作者操作HologicDiscovery—wi型骨密度仪,利用该仪器体成分分析功能,进行全身扫描,从头至脚扫描时间约55rain,测量体质量、身高、体质指数(BMI)、全身各部位肌肉质量。每次测量前均进行质控,精确度<1%,准确度>98%,将受检人群以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成4组,分别计算各年龄段人群去脂体重(FFM),全身骨骼肌质量(SMM)、躯干肌肉质量(tLM),四肢肌肉质量(aLM)、ASMI、四肢肌肉百分比(Wt%)、全身骨骼肌质量指数(MI)、总脂肪量、四肢脂肪百分比、躯干脂肪百分比,观察各年龄段人群肌肉质量变化的情况。FFM(kg)一体质量(kg)一脂肪质量(kg),SMM(kg)一躯干肌肉质量(kg)+双上肢肌肉质量(kg)+双下肢肌肉质量(kg),ASMI一四肢骨骼肌总质量(kg)/身高(m)2,MI=全身骨骼肌总质量(kg)/身高(m)2,Wt%一肌肉质量/体质量×100%,四肢脂肪百分比一四肢脂肪量/体质量×100%,躯干脂肪百分比一躯干脂肪量/体质量×100%。三、统计学方法数据由仪器自动生成excel文档,GraphPadPrism5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i±5表示,采

用Anove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一、受试者一般临床特征男性178例,50岁33例,60岁42例,70岁34例,80岁69例;女性165例,其中50岁52例,60岁40例,70岁36例,80岁37例,见表1。

表1男女性年龄、体质量、身高、体质指数特征(x--+s)

二、不同年龄段男女性肌肉变化趋势在男性,与50岁年龄组比较,80岁组的FFM、SMM、aLM、W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一6.3、5.9、8.9、8.9);在女性,70岁组、80岁组FFM、SMM与5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一10.7、9.7),而tI。M、aI。M仅在80岁组的与5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一5.9、11.4),见表2。三、不同年龄段男女性体成分变化特点与50岁组比较,男性80岁组上肢肌肉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一14.9);男性80岁组下肢肌肉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一5.7);女性70岁组上肢肌肉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80岁组上肢肌肉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一6.9);女性80岁组下肢肌肉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一7.8);男性70岁组、80岁组四肢肌肉质量指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一24.9);女性70岁组、80岁组四肢肌肉质量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一9.6);男性70岁组、80岁组全身肌肉质量有统计学差异(P<0.01,F一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