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艺术批判

合集下载

后现代主义音乐解读

后现代主义音乐解读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音乐现代主义音乐是基于传统作曲理论与技法上,应用新的技巧、新的体系与新的美学观念而创作的各式各样的音乐,它是对传统音乐的新突破,如泛调性、无调性、十二音体系等人工高度控制的不具有传统调性体系的功能性,虽冲击了传统的调性体系,但整个乐曲仍在一定有序结构的美学范围内进行的内部改革,而未突破有序的结构体。

正如贝尔所指的,“它们仍然在艺术的疆界里,暗地里赞成美的秩序。

但是,有序的疆域不管有多大,总是有边界的。

”而后现代主义音乐则完全消解了乐音体系,打破了一直以来的有序、形式、结构的美学边界,无序、反形式和解构成为了后现代主义音乐美学新的代名词。

后现代主义音乐,是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音乐界受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创作出的一系列反乐音体系、反形式、反美学的音乐。

它并非是指一个历史时期、一个流派,而是后现代文化思潮作用于音乐领域的表现,它与其他领域一样,是面对转型的社会、转折的思想,的一种音乐载体,一种行为方式。

它具有反中心、反审美、解构乐音、消解意义等美学特征,彻底颠覆了传统音乐内涵。

这种作用力是无形的,渗透于音乐领域的多个方面,除音乐创作作品外,更有在演奏这种二度创作中的显现。

后现代主义孕育于现代主义的母胎,并很快脱离与之形成多元并置中独立的一元。

后现代主义音乐实则是对20世纪初期出现的以十二音乐体系和整体序列为代表的狭义现代主义的背弃,是对有序、理性,高度精英化,脱离生活、脱离现实的批判,是对任何预定美学体系的结构。

后现代主义音乐在历史文化逻辑中,作为独立的一元,它有着自己的坚持和方向,而不依附于其他。

后现代主义音乐追求的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新奇、另类,也不是一切现代主义的反面。

它追求的是自然、生活,是音乐活动最本原的精神。

后现代主义在音乐领域中,对所有声音平等对待,可视为对乐音与噪音界线的消解,生活和艺术的融合,有序“精英化”的突破,“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所指”语境的彻底反叛。

由此,后现代主义音乐中的无序、解构,多体现在偶然音乐、具体音乐、概念音乐、环境音乐中。

关于后现代语境中的中国女性主义艺术分析

关于后现代语境中的中国女性主义艺术分析

关于后现代语境中的中国女性主义艺术分析1. 引言1.1 后现代语境中的中国女性主义艺术分析后现代语境中的中国女性主义艺术分析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女性主义艺术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它不仅具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更承载着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在后现代的语境下,中国女性主义艺术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涵。

女性主义艺术所揭示的并不仅仅是女性群体的生存状态和心灵表达,更是一种对传统观念和社会结构的挑战与探索。

通过艺术作品,艺术家们试图探讨性别、权力、身体等议题,呈现出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这种对女性视角的拓展和审视,使得中国女性主义艺术在后现代语境中具有了独特的表现力和影响力。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历史背景、后现代主义对其影响、艺术的表现形式、艺术家的作品分析以及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启示。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剖析和分析,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后现代语境中的中国女性主义艺术,以及它在当代文化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2. 正文2.1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历史背景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解放思潮的兴起,女性开始逐渐参与艺术创作和表达自我。

最早的中国女性主义艺术作品主要反映了对传统妇女角色的解构和对性别歧视的批判。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女性主义艺术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表现形式。

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女性主义艺术开始蓬勃发展,许多女性艺术家通过各种媒介表达对性别和身份的关注。

她们以自身经历为素材,探讨女性在传统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角色,呼吁性别平等和女性权利。

在这一时期,中国女性主义艺术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包括绘画、摄影、装置艺术等,为女性的声音赋予了新的表达方式。

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到来,中国女性主义艺术也受到了影响,艺术家们开始尝试打破传统的艺术表达方式,探索更具实验性和挑战性的形式。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在艺术的长河中,后现代主义艺术宛如一颗独特而耀眼的星辰,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征在艺术的苍穹中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那么,后现代主义艺术究竟有哪些主要特征呢?首先,后现代主义艺术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

它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艺术形式或风格,而是将各种不同的艺术元素、文化符号和表现手法融合在一起。

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多种形式相互交织,打破了传统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

同时,后现代主义艺术也包容了不同文化、地域和历史时期的元素,将它们重新组合和诠释,形成一种全新的艺术表达。

这种多元性和包容性在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比如,一件作品可能同时融合了古典艺术的造型、现代艺术的色彩和当代社会的流行文化元素。

艺术家不再追求纯粹和单一的美学标准,而是鼓励观众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欣赏作品,从而使艺术变得更加开放和丰富。

其次,后现代主义艺术强调消解权威和去中心化。

在传统艺术中,往往存在着一些被奉为权威的艺术家、流派和作品,有着明确的艺术评价标准和价值体系。

而后现代主义艺术则对这种权威进行了挑战和消解。

它认为艺术没有绝对的标准和定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每个作品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这种去中心化的观念使得艺术创作更加自由和平民化,不再被少数精英所垄断。

艺术家们不再追求被主流艺术界认可,而是更加注重自我表达和个体经验的传达。

再者,后现代主义艺术常常呈现出反讽和戏仿的特点。

它通过对传统艺术、文化和社会现象的反讽和戏仿,来揭示其中的虚伪、矛盾和荒谬之处。

比如,一些后现代主义的绘画作品可能会以夸张、变形的方式模仿古典绘画的风格,从而打破人们对传统艺术的固有认知,引发观众对艺术和现实的重新思考。

又或者一些行为艺术作品会以荒诞不经的方式模仿社会中的某些现象,以此来讽刺和批判社会的种种问题。

另外,后现代主义艺术还注重作品与观众的互动和参与。

传统艺术往往是艺术家单向地向观众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观众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后现代主义的美术现象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的美术现象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的美术现象的特点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的一个重要文化潮流,影响了许多领域,包括美术。

后现代主义的美术现象有着独特的特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一、多元性后现代主义的美术现象强调多元性,它不再追求一种单一的真理,而是尊重不同的观点和价值。

在美术作品中,这种多元性表现为画面中出现多种风格、元素和视角,颜色、线条和形状等元素混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绘画风格。

二、混沌性后现代主义的美术现象不再关注作品的完整性和清晰度,反而注重表现出混沌和复杂的原始状态。

艺术家们尝试通过创造“无序”的视觉效果,让观众感受到人类在这个复杂世界中的局促和无力感。

三、反传统性后现代主义的美术现象以强烈的反传统主义态度而闻名,它不再遵循传统的艺术规范、语言和形式,而是喜欢将不同的风格混合在一起,并拒绝接受规范和约束。

艺术家所创造的作品一般追求与众不同的效果,让观众感到“惊奇”、“不寻常”。

四、重复性在现代主义的美术文化中,艺术家倾向于追求独特、无序的作品。

但在后现代主义中,艺术家在创作时并不担心重复,相反地,他们更注重他们所创造的美术作品的反复或再现的要素。

这种反复产生了诸如“样式”,“元素”,“符号”等美术里程碑。

五、普遍性后现代主义的美术作品总体来说是很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这些作品往往表现出某些普遍复杂情感,带有极为明显的主题和话题,观众可以很快的去了解作品的含义和思想。

综上所述,后现代主义的美术现象有多元性、混沌性、反传统性、重复性和普遍性等独特的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影响了当代美术的发展,而且对于我们理解这个时代的文化、艺术和思想、以及对其产生的文化问题和挑战的回答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浅析后现代解构主义艺术

浅析后现代解构主义艺术

浅析后现代解构主义艺术【摘要】后现代解构主义艺术是当代艺术中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融合了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的特点。

在艺术领域里,后现代解构主义艺术展现出对传统艺术形式和观念的挑战和颠覆。

本文将从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征和解构主义艺术的特点入手,探讨后现代解构主义艺术的发展趋势及其代表作品。

分析后现代解构主义艺术对当代艺术的影响,探讨其意义和未来发展。

通过对这一艺术形式的深入了解,能够更好地领略当代艺术的多元化与复杂性,以及艺术对社会和文化的引领和影响。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艺术,特征,发展趋势,代表作品,影响,意义,未来发展1. 引言1.1 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的概念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是当代艺术中的两种重要流派,它们在艺术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的一个重要社会文化现象,它通过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超越,强调了碎片化、多元化、相对主义和游戏性等特征。

解构主义则是一种哲学和文化运动,致力于揭示并颠覆二元对立、中心主义和稳定性等传统观念。

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在艺术领域的结合,形成了后现代解构主义艺术。

这种艺术形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审美标准和叙事结构,而是探索混乱、矛盾、错位和意义缺失等问题。

通过对传统观念的颠覆和重构,后现代解构主义艺术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思维方式,引领着当代艺术走向新的境界。

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的融合为艺术界带来了新的启示,使艺术创作更加多元化和自由化。

它们突破了传统的束缚,开拓了艺术的表现形式,激发了艺术家们对于现实世界和人类经验的深刻思考。

后现代解构主义艺术的出现,为当代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性,拓展了艺术的边界,引领着艺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1.2 解构主义对艺术的影响解构主义对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传统观念和结构的挑战和颠覆上。

解构主义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艺术的规范和约束,通过对原有艺术形式、象征和意义进行解构和重组,创造出全新的艺术语言和形式。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我们如何理解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西方的一个哲学、文化和艺术运动,它对现代主义的理性、科学和进步信仰提出了批判,强调了文化多元性、相对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等思想,成为了当代西方文化和社会思潮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理解后现代主义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一、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理性、科学和进步信仰提出了批判,认为现代主义过分强调了自由、平等和人权等价值,忽视了文化多元性、相对主义和历史性等因素。

后现代主义强调了语言和符号的重要性,认为语言和符号的使用对人类认知和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往往采用了后结构主义、存在主义、后现象学、文化相对主义等多个哲学流派的思想和方法。

二、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艺术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艺术表现出多元性、反传统性、反规训性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电影、音乐、视觉艺术等领域的作品往往采用了多样的艺术手法和风格,强调了文化的混杂和多样性。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艺术作品也常常采用了反传统和反规训的手法,突破了传统的艺术表达方式和艺术界的规范。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艺术对于社会和文化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后现代主义的社会和政治后现代主义对于社会和政治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和理论挑战了传统的社会和政治体制,强调了社会和个体的多元性和相对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对于权力、身份和文化认同等问题的探讨和思考也成为了当代社会和政治中的重要议题。

综上所述,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哲学、文化和艺术运动,它对现代主义的理性、科学和进步信仰提出了批判,强调了文化多元性、相对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等思想。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艺术表现出多元性、反传统性、反规训性的特点,对于社会和政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理解后现代主义需要对其哲学和理论、文化和艺术以及社会和政治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艺术创作的关系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艺术创作的关系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艺术创作的关系当代艺术创作是一个多元化的领域,其中后现代主义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思潮。

后现代主义对于当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当代艺术也在回应和批判后现代主义的观念。

本文将探讨后现代主义与当代艺术创作的关系,并分析其中的互动和相互影响。

后现代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是对传统艺术的批判和颠覆。

传统艺术追求真实、美和秩序,而后现代主义则强调对真实性的怀疑、对美的标准的颠覆以及对秩序的破坏。

这种颠覆性的思想在当代艺术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艺术家们开始以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使用不同的材料、媒介和技术来挑战传统的艺术形式和观念。

例如,当代艺术家马塞尔·杜尚的作品《泉》就是对传统观念的极端颠覆。

这件作品是一个普通的小便池,但杜尚将其放置在一个艺术展览中,并给予其艺术的地位。

这种对传统艺术的颠覆引发了观众的争议和讨论,同时也挑战了艺术的定义和界限。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使得当代艺术家能够以更自由和创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另一个后现代主义对当代艺术的影响是对大师叙事的批判。

传统艺术中,大师叙事是指通过一个连贯的故事来传达观点和情感。

然而,后现代主义认为大师叙事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强调了作者的主观性和观点的相对性。

在当代艺术中,艺术家们开始拒绝使用大师叙事,而是选择使用碎片化、多声部和多重视角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碎片化的表达方式使得观众需要主动去解读和理解作品,从而激发了观众的思考和参与。

例如,当代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作品《马洛的玛丽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幅作品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现了玛丽莲·梦露的多个面孔,通过这种方式,沃霍尔试图探讨名人崇拜和消费社会的现象。

观众需要通过自己的解读来理解作品中的意义和观点,这种参与性的体验使得观众与作品之间建立了更为密切的联系。

此外,后现代主义还对艺术的边界和分类提出了挑战。

后现代主义认为艺术不应该被限制在传统的媒介和形式中,而是应该包括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和实践。

当代艺术中的后现代主义

当代艺术中的后现代主义

当代艺术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领域,其中后现代主义是一种重要的艺术潮流。

后现代主义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艺术思潮,它在当代艺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后现代主义在当代艺术中的表现和影响。

后现代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是拒绝传统艺术规则和框架。

后现代主义艺术家试图打破艺术的限制和界限,创造出更自由、更多样化的艺术形式。

他们反对以往艺术史上对美学的传统定义和规范,并试图将艺术推向新的边界。

后现代主义艺术家也经常使用混合媒体和多媒体的形式。

他们将不同的艺术媒介结合在一起,使艺术作品更具有多样性和创新性。

这种混合媒体的使用还可以更好地表达出复杂的主题和概念,以及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反思。

后现代主义艺术也具有解构和反媒介的特点。

艺术家们通过解构艺术中的传统结构和形式来挑战和打破现有的认知和观念。

他们还通过重新审视媒介本身的方式来反思和批判媒介对现实的塑造和变形。

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个人和身份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艺术家们关注个体在当代社会中的定位和情感体验。

他们探索和表达个人和身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也反思社会制度和权力结构对个体的影响和限制。

此外,后现代主义还涉及到对历史的反思。

艺术家们试图挑战和颠覆对历史的固有看法和解释,以便重新解释和理解过去。

他们从多角度和多维度去阐述历史中的事件和故事,以便更全面地理解和解读历史。

后现代主义艺术还与社会政治议题紧密相关。

艺术家们通过作品来呈现和探讨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向观众提出反思和思考。

他们关注社会不平等、环境问题、身份认同等重要议题,并试图通过艺术来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讨论。

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在当代艺术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挑战了传统艺术观念和框架,创造出更多样和自由的艺术形式。

后现代主义还关注个体和身份、历史和社会政治议题,使艺术更接近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

通过后现代主义的表达和探索,当代艺术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开放,为观众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和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层面上达到对理念的表现,而偷偷躲藏在物质层面下享 种再造却希望以创造的面貌出现,就仿佛小丑希望别人
受简单的复制与无性繁殖的快感。
都以为自己是个大人物一样。我们认为,后现代主义艺
再者,进入市场的后现代主义艺术,其纯粹的营利 术只是艺术领域中的伪革命姿态,是一种反艺术的世俗
目的,使得艺术品成为复制品的源头,关注的是复制的 平庸性,甚至是消费时代文化的卑劣显示。总之,是一个
袖人物,因而后现代主义艺术无法具有其前卫与先锋的 类在意象中形成了意识”⑦。— ——但在这里,我只是借用
特征。后现代艺术在其开放与拥抱一切的信条之下,只 一下这个词语,来表达后现代主义艺术后创性的可能几
是完成了一种虚伪的“革命”矫饰,它并没有力量在精神 乎没有,而是一种对前期人类艺术的总结与再造,而这
否定了自己的价值和信仰。鲍德里亚说:“众神被赶走
Criticism An d Cr e a t i o n


纵 横
理 论 与 创 作
108
艺 苑 纵 横
2 0 0 7 年 第 3 期
了。但他们的鬼魂却盘旋在后现代主义的沙漠。”它们像 19 世纪的戈蒂叶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被舍恩贝
一群孩子在街上撒野,推倒栅栏,冲破铁丝网,却止步不 格极端化为“有用之物不能成为艺术”的律令,那么,当
因为“后现代主义是历史的一种回归和倒退。毋宁说,这 “艺术就是想象”的观点。而想象出来的形式又是由艺术
是对过去的一种倒退。它没有面向未来意义上的超越, 家运用他的独特的艺术符号来表现出来,因而艺术就成
而是在恶的未来意义上的— ——迂回弯曲”。
为克莱夫·贝尔所说的“有意味的形式”。③ 因此,艺术就
否定中心、否定任何一种律令的后现代主义,就像 是表现的艺术,是用艺术符号来表现直觉的艺术。通过
奴隶的愿望,这种平民意识与草根性。但我们要反问的 教与哲学处在同一境界,成为认识和表现神圣性,人类
是,后现代主义艺术是否在“去中心”的背景下找到或 的最深刻的旨趣以及心灵的最深广的真理的一种方式
真的能达到自己的自由理想?会不会成为第二个依赖奴 和手段时,艺术才算尽到了它的最高职责”④。在黑格尔
隶的统治者呢?英国学者凯文·奥顿奈尔给后现代主义 看来,艺术是纯精神化的东西,是理念的感性转化,它与
后现代主义艺术批判
■应雷薛雯
“后现代主义是一个非常法国的现象。”① 后现代 思想家中,从海外到法国或者法国本土产生的思想家们 诸如:罗兰·巴尔特、让·鲍德里亚、吉尔斯·德勒兹、雅 克·德里达、米歇尔·福柯、露西·艾瑞格瑞、朱莉娅·克里 斯塔瓦、雅克·拉康、伊曼纽尔·利维纳斯、让-弗朗西 斯·利奥塔等等,所有这些思想家都与法国有着紧密的 联系,因为大陆学派同盎格鲁-萨克逊学派不同,他们 不再遵循分析和逻辑的至尊地位,而是游离于知识界成 为局外人,通过思想的渗透从而成就了艺术上的后现代 主义,并将之扩展成为一种全世界的话语。应该说,西方 后现代主义的产生,是建立在对于现代性的弊端的批判 基础上的,是在充分地看到了现代性的现实恶果后产生 的,所以,在西方,无论是后现代主义哲学,还是后现代 主义艺术,其产生和流行,其实都有其深厚的社会和文 化背景的。比如,在利奥塔的“后现代”思想里,“后现代” 其实代表着一种整体性的态度,即反对“现代性”的态 度。现代性主要因其“元叙事”而被批判,因为这种以某 种立场代换其他立场的行为无疑将部分扩大为整体,将 条件性的叙事视为基本的、“元”的叙事,而“后现代”则 是强调角色的差异性,一方面尊重了叙述者的地位,另 一方面也注重评判者的作用,因此, “后现代性”与“现代 性”只是态度的不同,却不是内容的不同。如果,我们以 杜尚的《泉(小便器)》作品为例,就能体会其后现代的解 构人道主义思想、颠覆人类中心主义的基本倾向,如果 把人理解为自然世界一事物,那么从“小便器”中源源不 断地流出的便液,何尝就不是一注“泉”呢?
总结了这样几则信条: “开放。拥抱生活。向各种思想敞 宗教和哲学在思想上的深刻性是一致的。黑格尔给艺术
开胸怀。拥抱爱。”② 那么我们来解读这些信条对于去中 设定的最高职责并不是游离于社会生活之外,相反是在
心和去权威的自由可能性。
社会生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础之上的艺术反思。并且因为艺术涉及与传
首先,“开放”作为一种心态而言,是具有兼容作用 播的范围更广,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要比宗教与哲
一个争取到自由的奴隶,可以不管专制的统治,然而获 这些美学家的共同努力,艺术藉此获得了不再属于社会
得了自由的后现代主义又在追求什么呢?黑格尔曾经讲 伦理道德范畴中的自由。这种自由来源于艺术创作时的
述了一个荒诞的故事:有两个争取自我实现的人,一个 直觉状态,也延续到艺术创作结束阶段。这种自由与表
是统治者,一个是我们统治者的奴隶。统治者依靠奴隶 现出来的美,在黑格尔看来就是“纯艺术”区别于“实用
109
的,分散,缺乏清晰的方向(首先和首要的矢量方向)。”⑥

形象地说,后现代主义艺术就像往广袤的田野里撒
(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上海理工
苑 纵
了一层秕谷,难以长出丰硕的果实。它既有先天创造时 大学出版印刷学院)

2 0 0 7 年

3 期
前,它们想要什么呢,谁也看不懂。和以往任何一种艺术 要求艺术有明确的自律特征被后现代主义舍弃之后,后
思潮不同,它们并不致力于建立一个当代艺术的高峰, 现代主义又如何来拥抱生活并被生活拥抱呢?
却将这座高峰所蕴积的雪水倾倒在这个世界的平面上,
其次,后现代主义其实也被现代艺术哲学解构了。
让雪水到处渗透,产生了后现代道德、后现代伦理、后现 以克罗齐为代表的现代艺术哲学家们提出了“艺术即直
①②[ 英] 凯文·奥顿奈尔著, 王萍丽译:《黄昏后的契
锋。而所谓的“前卫”,就是“以时间维度将自己和流行的 机 : 后 现 代 主 义》, 北 京 大 学 出 版 社 2004 年 版 , 第 26 页 、
东西区分开来”,并“建立在‘其余人会跟随而来’的假设 第 152 页。
基础之上”。⑤ 但后现代主义艺术却像无性别差异的种
的劳动而生活,因此,他实际上并不自由;而奴隶则通过 艺术”的标志。由直觉创造出来的纯艺术具有彻头彻尾
劳动逐渐获得了尊严和自我地位,并且赢得了自由,与 的自由,而由知觉创造出来的实用艺术往往以实用功利
此同时,统治者变得腐化堕落。如果这个故事也能表达 为目的,不具有完全自由的特征。纯艺术“只有靠它的这
后现代主义的状况,那么后现代主义艺术家表达的就是 种自由性,美的艺术才成为真正的艺术,只有在它和宗
以解释为什么后现代主义的平民化身份如此吸引人。但 的神圣性的阐释与表达之中,是相互接近的。但是,后现
是,开放的目标却是市场,艺术“被艺术市场合并”,这在 代主义艺术告诉我们的是,艺术并非纯是精神化的,它
彼得·伯格看来是令人吃惊的商业奇迹,但却给予了后 甚至是肉体化的,世俗化的,于是就拒绝思想意识、拒绝
数量,而不是创作的“直觉”印象是否具有艺术的本质特 正在此中欲妄言的大胆宣言,理论家的游戏之作。
征。因此,大量干扰艺术创作的自由以及艺术创作的纯
粹的信息恰恰成为扼杀艺术的凶手,然而后现代主义艺
术家们并不在乎艺术的纯粹性或者精神性的特点,更缺
注释
乏对于艺术纯粹性与精神性品格的自觉追求与维护。错
误地以为这样的复制就使得自己成为前卫艺术,成为先
代经济、后现代政治以及许多的后现代社会现象,甚至 觉”的观点,直觉不同于知觉,因此,艺术家在创作时是
它也是一种思想病毒,在某个瞬间溢出潘多拉的魔盒, 摒弃一切概念而获得“印象的直觉”的。由于在表现之
流传到人间并成为一种意识形态,调控着身陷其中的人 前,艺术家还要对“印象的直觉”进行丰富和加工,这种
类。所以鲍德里亚建议人们抛弃这个无所建树的术语, 加工是“想象”而不是逻辑编排,由此科林伍德提出了
的;而作为一种行为的话,则往往是抗拒社会约定俗成 学大得多。作为“理念的感性形式”的艺术应该具备“表
的束缚而向往自由表达的。正因为开放本身兼具不同形 现”理念的职责,作为理念的神性形式的宗教应该具备
态,所以后现代主义在运用它时存在着歧义,这些歧义 “认识”理念的职责,作为理念的逻辑形式的哲学应该具
的绽放在艺术领域中往往呈现出多元化的表征。这也可 备“论证”理念的职责,如此,艺术、宗教和哲学在对理念
权利。表面上出自于平民,却因为自恋自己的草根性,不 的缺陷,又有后天传播中的自戕。后现代主义艺术不是
可能具有精神性反思的能力,更不可能具有力量来指导 “生产之镜”,而是“再造之镜”。— ——“生产之镜”是波德
社会生活。它那散沙式的阵营里没有一个振臂一呼的领 里亚的术语,表达了人类“通过生产图式,生产之镜,人
的内涵,而主要只是以皮毛移植的手法,借用后现代艺
术的某些表象,来展示其传统的“反传统”姿态,或者是
为了更多的吸引眼球而以标新立异的手法“做秀”而已,
结果客观上便扰乱了国内正在进行的文化现代化的进
程,殃及了国内艺术教育的现代化进程,这才是我们应
当进行批判的东西。所以说,我们目前需要实施的其实
是对于国内艺术领域正在流行的那些伪现代主义的批
③[ 英] 克莱夫·贝尔著, 滕守尧译:《艺术》, 中国文艺
类无法繁殖一样,每一种艺术形式都似乎是它自己的高 联合出版公司 1984 年版, 第 6 页。
峰,也是终点,其余的人并没有“跟随而来”。所以,齐格
④黑格尔:《美学》第一卷, 商务印书馆 1982 年版, 第
曼·鲍曼说:“前卫这个概念表达了时间和空间基本有序 的观念和这两种秩序观念的根本协调关系。在一个可称 为前卫的世界里, ‘向前’和‘向后’同时具有时间和空间 的维度。因为这个原因,在后现代世界里说‘前卫’没有 什么意义。当然,后现代主义世界绝非静止不动— ——此 世界中的任何事情都运动,只是这种运动看上去无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