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说课课件概论
高中化学必修之乙酸PPT

产生无色无味气体(氢气)。 溶液变红。 生成的白色沉淀逐渐消失,溶液变为无色透明。 黑色的氧化铜粉末溶解,生成蓝色的溶液。氧化铜是碱性氧化物,酸跟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产生无色气体,证明是二氧化碳。
使石蕊试液变红 与金属反应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与碱反应 与某些盐反应 1. 酸性 CH3COOH CH3COO-+H+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二课时 乙酸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酸的物理性质
沸点: 117.9 ℃ (易挥发) 当温度低于16.6 ℃时会结凝成像冰一样的晶体。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普通醋中含乙酸量为3-5%。 易溶于水和乙醇
又名醋酸;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在室温较低时,无水乙酸就会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请简单说明在实验中若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将如何从试剂瓶中取出无水乙酸。 因为无水乙酸的熔点为16.6℃,所以将试剂瓶放在温水中进行水浴加热,然后趁热将液化后的乙酸倒出即可。
课堂小结
一、乙酸的物理性质
二、乙酸分子结构
三、乙酸的化学性质
1、弱酸性
CH3COOH
CH3COO-+H+
2、酯化反应
CH3COOH + HOC2H5 CH3COOC2H5+H2O
浓H2SO4
△
酸性
酯化反应
练习: 请写出乙酸跟甲醇在有浓硫酸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 , 上述反应叫做 反应; 生成的有机物名称叫 , 结构简式 是 , 生成物中的水是由 . 结合边加边振荡使混合产生的热量尽快散失,最后加乙酸以防止乙酸挥发。切不可先加入浓硫酸。
实验现象: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有透明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闻到酯香味。 定义:酸和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乙酸课件新版

练习
1、 若乙酸分子中旳氧都是18O,乙醇分
子中旳氧都是16O,两者在浓H2SO4作用 下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分子中具有 18O旳物质有(C)
A 1种 B 2种 C 3 种 D 4种
生成物中水旳相对分子质量为 20 。
乙酸
【练习题】
1、经常使用旳修正液中往往具有某种易挥发旳有毒
构造简式: H
3、化学性质
1)弱酸性:
CH3COOH
CH3COO- + H+
实验设计: 根据下列药品设计实验
方案证明乙酸旳确有酸性
药物:镁粉、NaOH溶液、Na2CO3粉未、 乙酸溶液、酚酞、石蕊。
往乙酸溶液中加石蕊 往镁粉中加入乙酸溶液
酸旳通性:
①能使指示剂变色
②与活泼金属
NaOH溶液与乙酸溶液混和 ③与碱
3、能发生水解反应
酯旳水解
• CH3COOCH2CH3 + H2O CH3COOH +CH3CH2OH
如用浓H2SO4作催化剂,反应是可逆旳:
O
‖
浓H2SO4
CH3C-O-CH2CH3 + H2O CH3COOH +CH3CH2OH
如在NaOH溶液中水解,反应是可进行究竟旳:
O
‖
CH3C-O-CH2CH3 + NaOH CH3COONa
CH3—C—O—H 酸性 酯化
羧酸:具有羧基旳化合物叫羧酸类化合物
“酒是陈旳香”
是什么原因呢?
厨师烧鱼时常加醋并加点酒, 这么鱼旳味道就变得无腥、香醇、尤其鲜美。
酯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 酯:是有芳香气味旳液
• 体,存在于多种水果和花 • 草中。如梨里具有乙酸异 • 戊酯,苹果和香蕉里具有 • 异戊酸异戊酯等。 • 酯旳密度一般不大于水,
《乙酸》课件精品)

4.乙酸的用途
香料 染料 医药 有机化工原料 喷漆溶剂 醋酸纤维 合成纤维
乙酸 农药
第四环节
乙酸的用途
生活小帮手无“醋” 不 在
食醋可以洗水垢
第四环节
乙酸的用途
生活小帮手无“醋” 不 在
食醋可以洗饰品上的铁锈铜锈
第四环节
乙酸的用途
生活小帮手无“醋” 不 在
擦鞋加几滴醋更加光亮
第四环节
乙酸的用途
酉
廿 一 日
1、乙酸的分子结构
请看乙酸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写出乙酸的分 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指出乙酸的官能团。
分子式: C2H4O2
结构式:
H H
O C O
H C
H
O
CH3 —C—OH
结构简式:CH3COOH 或 O
羧基(官能团): —C—OH(或—COOH)羧
基
一、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无色液体
证明乙酸的酸性的可行方案:
CH CH3COO + H 3COOH 方案一 : 往乙酸溶液中加石蕊
(CH3COO)2Mg + H2 2 CH 3COOH + Mg 方案二:将镁条插入乙酸溶液
-
+
+ CO2 + 2 CH方案三 2 2CH COONa H O 3COOH:+ Na 2 2CO3 3或Na 往NaHCO CO3 粉未中加入乙酸溶液 3
乙酸
乙醇 + 醇
乙酸乙酯 → 酯 + 水
酯化反应通式: 酸
酯化反应
O CH3—C—OH+H—O—C2H5
浓H2SO4
O CH3—C—O—C2H5 +(1)酯化反应的定义:酸和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乙酸》教学课件

知识点二 探究乙酸的酯化反应 【重点释疑】 1.酯化反应的机理 通常用同位素示踪原子法来证明:如用含18O的乙醇与 乙酸反应,可以发现,生成物乙酸乙酯中含有18O。
可见,发生酯化反应时,有机酸断C—O键,醇分子断O—H 键,即“酸去羟基,醇去氢”。
2.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试剂的加入顺序 先加入乙醇,然后沿器壁慢慢加入浓硫酸,冷却后再加 入CH3COOH。 (2)导管末端不能插入饱和Na2CO3溶液中,防止挥发出 来的CH3COOH、CH3CH2OH溶于水,造成溶液倒吸。
2.物理性质 低有级机酯溶剂(如,具乙有酸乙芳酯香气)密味度。比水_小__,_不__溶__于水,易溶于
3.用途 (1)用作香料,如作饮料、香水等中的香料。 (2)用作溶剂,如作指甲油、胶水的溶剂。
三、官能团与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微思考】 什么是官能团?苯环是官能团吗?是不是所有的有机物 中都有官能团? 提示:决定有机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官能团。 苯环不属于官能团。并非所有的有机物中都有官能团, 如烷烃、苯的同系物等。
(3)与碳酸盐或酸式盐反应生成CO2的羟基化合物中含 有—COOH。
【迁移·应用】
1.(2019·安庆高一检测)下列物质都能与Na反应放出
H2,其产生H2速率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①C2H5OH ②CH3COOH溶液 ③NaOH溶液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解析】选D。NaOH溶液中含H2O,Na与H2O反应比与 C2H5OH反应剧烈,反应速率③>①。CH3COOH溶液中含有 CH3COOH,Na与CH3COOH反应比与H2O反应剧烈,反应速率 ②>③,故可知反应速率排列顺序为②>③>①。
乙酸说课稿(新)

《乙酸》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化学必修二《乙酸》.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新教材必修2中把《乙酸》安排在乙醇之后,用食品中的有机物这条线索贯串一个单元的知识点,着眼于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体现的最大特点是探究性和趣味性,在此之前,学生己学习了乙醇含氧衍生物,初步掌握了以官能团的特征学习物质性质的方法。
乙酸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贴进学生生活,学生对该物质比较熟悉。
本节课内容不难,实验操作易掌握,便于学生采用实验探究法开展学习。
2、教材的重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的重点与难点如下:重点:乙酸的化学性质。
难点:乙酸的酯化反应。
3、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依据新的课程标准,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理解羧基的结构特征。
(2)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3)掌握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1)采用实验验证法学习乙酸的酸性,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
(2)利用实验探究、设疑、启发、诱导、讲述等方法学习乙酸的酯化反应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乙酸在生活和生产的应用,了解有机物跟日常生活和生产的紧密联系,渗透化学重要性的教育。
(2)通过酯化反应的教学,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实践到理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4、教具准备教学媒体、课件;有关实验试剂和仪器二、说教法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设计上我主要采用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分析理论又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探究进行验证,得出结论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三、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和引导,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
以实验为基础,“师生合作研究体验式教学方法”并采用实物、模型、实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增大课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乙酸的性质教案》课件

《乙酸的性质教案》PPT课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乙酸的化学式、分子结构和基本性质。
2. 使学生掌握乙酸的制备方法、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和科学思维研究乙酸的性质。
二、教学内容:1. 乙酸的化学式、分子结构和制备方法。
2. 乙酸的物理性质: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等。
3. 乙酸的化学性质:酸性、氧化性、还原性、聚合性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乙酸的化学性质,包括酸性和氧化性。
2. 教学难点:乙酸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反应机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PPT课件进行讲解,结合实物图片和化学方程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乙酸的性质。
2. 利用实验方法和科学思维,引导学生探究乙酸的性质。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结合实际应用场景,理解乙酸的性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乙酸的日常生活应用,如食品添加剂和药品,引起学生对乙酸性质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乙酸的化学式、分子结构和制备方法,讲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等。
3. 实验演示:进行乙酸的化学性质实验,如酸性、氧化性、还原性、聚合性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4. 案例分析:分析乙酸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乙酸酯的制备和应用,让学生理解乙酸性质的实际意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乙酸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乙酸化学式、分子结构和制备方法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乙酸性质的应用题目,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性地进行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程。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八、拓展与延伸:1. 乙酸的衍生物:介绍乙酸的衍生物,如乙酸酯、乙酸盐等,以及它们的应用。
《乙酸》说课稿(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教法:①综合学生情况,本节课我将采用演示实验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讲述法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②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等抽
象思维和动手实验,进行推理和综合分析。 学法:阅读法、实验探究法、问题讨论法、观察法、推理法、数据分析法
五、教学流程
《乙酸》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乙酸》,下面我将从设计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
学流程、板书设计和教学特色及预期效果等七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设计思想:
食醋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调味品,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学生对醋是很熟悉的,从学生熟悉的醋 引入本课,学生易于接受,结合在初中已经学过的有关乙酸的知识(乙酸的分子式、物理性质及酸性),说 明乙酸的弱酸性设计实验加以证明.通过乙酸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理解乙酸的的酸性是乙酸分子中 O—H 键 的断裂。并通过实验探究酸与醇的酯化反应,利用同位素示踪法来解释酯化反应的实质,酯化反应生成物 水中的水是由醇提供氢和羧酸提供羟基的。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与技能: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酸性和酯化反应),认识乙酸的结构和官能团。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实验证明乙酸酸性,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通过酯化反应 的分组探究机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
乙酸(共17张PPT)

浓H2SO4 △
CH3—C—O—C2H5
方式二: O
CH3—C—O—H + H—O—C2H5
+ H2O
O
浓H2SO4 △
CH3—C—O—C2H5
+ H2O
同位素示踪法 ─研究有机反应机理常用的方法 O
CH3C— O—H + H— 18O —C2H5 浓H2SO4 O
CH3C— 18O —C2H5 + H2O
反应条件:加热,加浓硫酸等催化剂。
注意:
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吸水剂
饱和碳酸钠溶液 的作用
沸石:防止暴沸
①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
②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酸
③降低乙酸乙酯在溶液中的溶解度,有 利于分层。
装药品的顺序: ①乙醇 ②浓硫酸,待冷却 ③乙酸
导气管不能插入碳酸钠溶液中: 防止倒吸
三、乙酸的用途 1. 在日常生活中就有广泛的用途,可用于调味品、除水垢等。 2. 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当气温低于熔点时,乙酸凝结成类似冰的晶体,所以 纯净的乙酸又称冰醋酸
4. 沸点: 117.9℃ (易挥发) 5. 溶解性: 易溶于水、乙醇等溶剂
CaCO3 + 2CH3COOH = (CH3COO)2Ca + CO2↑+ H2O(除水垢) CaCO3 + 2CH3COOH = 2CH3COO- + Ca2+ + CO2↑+ H2O
一、乙酸的组成和结构
1. 俗名: 醋酸
2. 分子式: C2H4O2
HO 3. 结构式: H C C O H
H 4. 结构简式: CH3COOH
球棍模型
O
空间填充模型 5. 官能团: 羧基 —C—O—H (或 —COO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学情分析
1 学生已 有的认 知基础
2
学生已 有的学 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酸性和酯化反应), 认识乙酸的结构和官能团。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计实验证明乙酸酸性,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 操作实验的能力。
2 通过酯化反应的实验并分组探究,让学生了解酯化反应的流程 质
设疑:
1 醋能解酒,为什么? 2 家里做鱼时,为什么加了酒和醋
之后,除了去腥,味道更香浓了? 到底产生了什么物质?
3酒为什么是陈的香?
三、酯化反应(取代反应)
四、质疑再探
(小组合作,思考下列问题,时间为3分钟,每一题3分)
1、试验中为啥不先加浓硫酸,它在反应中的 作用是什么?
2、玻璃导管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不插入 液面以下?
3、用饱和Na2CO3溶液接收产物的原因是什么? 4、你能依据反应方程式总结酯化反应的本质吗?
实验注意点:
1、浓H2SO4与其他溶液混合,相当于H2SO4 稀释,其作用为催化剂、吸水剂;
2、玻璃导管的作用是导气和冷凝,不插入 液面下是为了防止倒吸;
3、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中和乙酸、溶 解乙醇、抑制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
1、定义:醇和酸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
2、反应机理:醇脱氢原子,羧酸脱羟基结合生成水。
O
浓 H2SO4
CH3 C OH + HO C2H5
O
CH3 C O C2H5 + H2O
九课后作业
总结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基本性质表现为O━H和C━OH键能够断裂
二 乙酸的物理性质
乙酸又叫醋酸,溶点16.6 ℃,沸 点117.9 ℃,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 液体,易溶于水。 强调无水乙酸也叫冰醋酸
二、解疑合探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下列问题,时间为5分钟,每一题5分)
1、可设计哪些实验证明乙酸具有酸性? 实验提供用品: 石蕊试 液、镁带、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酚酞试液 亚硫酸钠
B、乙酸能与锌粒反应生成氢气
C、乙酸能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
D、乙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七 教学评价
本节课我的设计理念遵循以下五条原则, 以问题为载体,以情景引入、疑探展评、 实验探究为方法,以合作交流为手段,以能力 提高为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的驱动,学生在进行自 主的知识构建,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 在感知和实践的基础上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八、板书设计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酸
O
一、乙酸的结构
分 子 式:C2H4O2 结构简式:CH3COOH 二、乙酸的物理性质
结构式: CH3—COOH 官能团: —COOH(羧基)
乙酸又叫醋酸,溶点16.6 ℃,沸点117.9 ℃,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
三、乙酸的化学性质
(一)酸性
1、与Na2CO3溶液反应 2CH3COOH + Na2CO3 === 2CH3COONa + CO2↑ +H2O 2、酸性比较:CH3COOH > H2CO3 (二)酯化反应
CH3COOH
2CH3CO>OHH2+CMOg3→ (CH3C OO)2Mg+H2 ↑
CH3COOH + NaOH → CH3COONa+H2O
2CH3COOH + Na2CO3 →
2CH3COONa +H2O+CO2↑
通过实验得出:1、乙酸具有酸性,且具有酸的通性; 2、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② HCOOH与CH3CH2OH的反应
③ CH3COOH 与 HOCH2CH2OH的反应
六巩固加深
1、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A、常温乙酸是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B、乙酸分子里含有4个氢原子,所以乙酸不是一元 酸 C、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它是纯净物 D、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
2、下列事实能说明乙酸酸性比碳酸强的是( D) A、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酸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位于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从教材整体上看, 乙酸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 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乙酸的分子 结构特点上看,乙酸既是醇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 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故本节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 =
O
CH3
C OH4
25
酯化反应实质
O CH3 C 18O C2H5 + H2O
(乙酸乙酯 具有果香味)设疑1,2,3
酸脱羟基醇脱氢,可逆催化加热要记清。 反应类型: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五、应用与拓展
请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① CH3COOH 与 CH3OH的反应
四、教学过程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酸
食醋中含3℅--5℅的乙酸
一、设疑自探
自助套餐(阅读课本两分钟,进行抢答,每题2分)
1、写出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和结 构简式,并指明其官能团。
2、叙述乙酸的物理性质。
一、 乙酸的结构 分子式 C2H4O2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羧基 (- C OOH)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 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乙酸的结构和性质(弱酸性、酯化反应);
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能描述酯化反应的现象,归纳
酯化反应的本质。
三、教学方法
(一) 创设情景引入法 (二) 疑探展评法 (三) 实验探究法
2、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通过什么反应能证明酸性的强弱,
CH3COOH>H2CO3
实验 可行方案 现象
结论 反应方程式
乙酸溶液 中加石蕊
试液变红
乙酸溶液
有气泡产生
加入镁条
往加入酚酞的NaOH 红色溶液 溶液中滴加乙酸溶液 逐渐变浅
Na2CO3粉未中 加入乙酸溶液
有气泡产生
乙酸具酸性有: 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