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新药上市,能治疗和铲除60多种病害,将取代苯醚甲环唑
苯醚甲环唑氟硅唑的用途

苯醚甲环唑氟硅唑的用途苯醚甲环唑氟硅唑是一种重要的农药原料,主要用于制造农药杀虫剂和杀菌剂。
它们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防治农作物上的病虫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它们还被广泛应用于农药生产、植物保护、食品加工等领域。
首先,苯醚甲环唑氟硅唑可以用于制造农药杀虫剂,如杀虫剂楔丰、杀威梵等。
这些杀虫剂能有效防治多种作物上常见的害虫,如棉铃虫、稻飞虱、蔬菜害虫等,对害虫有很强的毒杀作用,能够快速有效地控制害虫的数量,减轻农作物的损失。
同时,这些杀虫剂还具有长效、低毒、低残留的特点,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其次,苯醚甲环唑氟硅唑还可以用于制造农药杀菌剂,如杀菌剂嘉力达、喷真菌等。
这些杀菌剂可以有效防治多种作物上的真菌性病害,如白粉病、灰霉病、锈病等,对真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能够保护作物不受真菌侵害,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与此同时,这些杀菌剂还具有安全性高、使用方便、效果持久等特点,可以在农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使用,确保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除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苯醚甲环唑氟硅唑还被广泛应用于农药生产、植物保护、食品加工等领域。
在农药生产中,它们可以作为重要的原料和中间体,用于生产各种农药产品;在植物保护中,它们可以用于制造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保健剂等产品,帮助植物应对外界环境的不利因素;在食品加工中,它们可以用于防腐保鲜、防霉防蛀等方面,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品质。
总的来说,苯醚甲环唑氟硅唑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防治农作物上的病虫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它们还被广泛应用于农药生产、植物保护、食品加工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对于苯醚甲环唑氟硅唑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其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
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加强科研力量,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推动苯醚甲环唑氟硅唑产业的发展,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绿色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苯醚甲环唑

苯醚甲环唑简介苯醚甲环唑(Trade name:Prothioconazole 布菌净)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属于三唑酮类化合物。
它对多种病原菌有效,特别是对植物真菌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本文将介绍苯醚甲环唑的化学结构、作用机制、应用范围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化学结构苯醚甲环唑的化学名称为(2RS,3AS)-(2-Chlorophenyl)-2-(1,2,4-triazol-1-ylmethyl)-1,3-thiazolidine-4-carboxylic acid methyl ester。
其化学式为C14H15ClN4O2S,相对分子质量为348.8。
苯醚甲环唑是一种白色结晶固体,溶解度较好,可在水中稳定分散。
作用机制苯醚甲环唑对病原菌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酵素ergosterol合成酶(sterol 14α-demethylase)的活性,从而阻碍真菌细胞膜中ergosterol的合成。
ergosterol是真菌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维持真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苯醚甲环唑的抑制作用导致真菌细胞膜结构受损,使细胞内质子泵活性下降,细胞壁合成受阻,最终导致真菌细胞死亡。
应用范围苯醚甲环唑在农业上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的病害防治中。
它对多种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包括锈病、褐斑病、白粉病、灰霉病等。
苯醚甲环唑对小麦、水稻、水果树等农作物的病害防治效果显著。
它可以通过种子处理、叶面喷雾或灌根等方式使用,具有长效性和广谱性的特点。
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前应仔细阅读产品标签和说明书,了解剂量和使用方法。
2.注意苯醚甲环唑对人体的毒性和危害,避免接触皮肤、眼睛和呼吸道。
3.使用时应佩戴防护服、手套、眼睛防护器具等个人防护装备。
4.使用苯醚甲环唑的农作物应按照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使用,避免超量使用。
5.注意药物的存储条件,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6.使用结束后应进行药容器的正确处理,避免环境污染。
总结苯醚甲环唑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杀菌剂,可以有效防治农作物的真菌病害。
高效低毒杀菌剂苯醚甲环唑新工艺研究

・40・世界农药World Pesticides Vol.42 No.l Jan.2020高效低毒杀菌剂苯離甲环醴新工艺研究何永利*,周炜,陶亚春(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张家港215621)摘要:研究了苯瞇甲环瞠的合成新方法。
以间二氯苯为起始原料,经过付克反应、环合、漠化、亲核取代及瞇化反 应合成苯瞇甲环瞠。
新工艺提高了反应选择性,简化精制过程。
该工艺总收率84%,为工业化提供了一条绿色经济 的合成路线。
关键词:苯瞇甲环瞠;合成;新工艺DOI : 10.16201/l0-1660/tq.2020.01.08中图分类号:TQ45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485(2020)01-0040-03Study on New Synthesis Process of Novel FungicidesDifenoconazoleHE Yongli *, ZHOU Wei, TAO Yachun(Jiangsu Sevencontinent Green Chemical Co., Ltd., Zhangjiagang, 215621, China)Abstract: A new synthesis method of difenoconazole was studied. Difenoconazole was prepared from 2,4-dichloroace tophenone by Friedel Crafts reaction, cyclization, bromination,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and etherification, The new process improves the selectivity of the reaction and simplifies the purification process. The total yield of this process is 84% , whichprovides a green and economical synthetic route for industrialization.Keywords: difenoconazole; synthesis; new process1概 述苯醴甲环哇是一种广谱的三輕类杀菌剂,是笛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具有高效、安全、低毒等特点,在世界 范围内广泛用作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子处理和叶面喷雾防治真菌病害。
苯醚甲环唑防治什么病 苯醚甲环唑的作用

苯醚甲环唑防治什么病苯醚甲环唑的作用苯醚甲环唑防治什么病?苯醚甲环唑的作用是什么?据悉,苯醚甲环唑是一种高效、安全、低毒、广谱性杀菌剂,可被植物内吸,渗透作用强,也是杀菌剂中的热点产品。
苯醚甲环唑的作用苯醚甲环唑对植物病原菌的孢子形成具有强烈抑制作用,并能抑制分生孢子成熟,从而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
苯醚甲环唑的作用方式是通过干扰病原菌细胞的C14脱甲基化作用,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从而使甾醇滞留于细胞膜内,损坏了膜的生理作用,导致真菌死亡。
苯醚甲环唑防治什么病苯醚甲环唑对许多高等真菌性病害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主要用于防治白粉病、黑星病、叶霉病等病害。
防治柑橘疮痂病、砂皮病、草莓白粉病轮纹病等有较好的效果,特别是柑橘在秋梢期使用,能有效减少未来疮痂病和砂皮病等严重影响商品性病害的发生,同时对能促进柑橘秋梢老熟。
防治马铃薯早疫病,每亩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80克喷雾,持效期7~14天。
防治菜豆、豇豆等豆类蔬菜叶斑病、锈病、炭疽病、白粉病,每亩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80克,持效期7~14天,防治炭疽病最好和代森锰锌或百菌清混用。
防治辣椒炭疽病、番茄叶霉病、叶斑病、白粉病、早疫病,从初见病斑时开始喷药,10天左右一次,连喷2~4次。
一般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0~80克,或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8~22克,或250克∕升苯醚甲环唑乳油或25%乳油25~30毫升,对水60~75千克喷雾。
防治大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从病害发生初期开始喷药,10天左右喷一次,连喷2次左右。
一般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0~50克,或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13克,或250克∕升苯醚甲环唑乳油或25%乳油15~20毫升,对水60~75千克喷雾。
防治草莓白粉病、轮纹病、叶斑病和黑斑病,兼治其他病害时,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2500倍液;防治草莓炭疽病、褐斑病、兼治其他病害时,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防治草莓灰霉病为主,兼治其他病害时,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
苯醚甲环唑的合成工艺

苯醚甲环唑的合成工艺引言苯醚甲环唑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农药、医药和杀虫剂等。
本文将全面、详细地研究苯醚甲环唑的合成工艺,从原料选择、合成步骤、工艺条件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原料选择苯醚甲环唑的合成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当的原料,在保证反应效果的同时降低成本、提高产率。
常用的原料包括苯酚、甲醇、环己酮等。
合成步骤苯醚甲环唑的合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苯酚与甲醇的酯化反应将苯酚与甲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酯化反应,生成苯酚甲酸甲酯。
步骤一反应方程式:苯酚 + 甲醇→ 苯酚甲酸甲酯步骤二:苯酚甲酸甲酯与环己酮的缩合反应将步骤一中得到的苯酚甲酸甲酯与环己酮反应,进行缩合反应,得到苯醚甲环唑的前体。
步骤二反应方程式:苯酚甲酸甲酯 + 环己酮→ 苯醚甲环唑前体步骤三:苯醚甲环唑前体的脱保护反应将步骤二中得到的苯醚甲环唑前体进行脱保护反应,去除保护基,得到最终的苯醚甲环唑产物。
步骤三反应方程式:苯醚甲环唑前体→ 苯醚甲环唑工艺条件合成苯醚甲环唑的工艺条件需要控制得当,以保证反应的高效进行和产物的纯度。
温度酯化反应通常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具体温度根据反应速率和产物稳定性而定。
压力反应过程中的压力也是一个重要的控制参数,通常根据反应需要选择合适的压力。
催化剂酯化反应中常用的催化剂包括硫酸、磷酸等,需要适量添加,并在反应过程中进行控制。
实验操作以下是以苯酚和甲醇为原料合成苯醚甲环唑的实验操作步骤:1.准备必要的试剂和设备,确保操作环境的安全性和洁净度。
2.在反应釜中加入适量的苯酚和甲醇。
3.加入适量的催化剂,如硫酸。
4.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酯化反应,反应时间根据反应进程进行调整。
5.将酯化反应生成的苯酚甲酸甲酯与环己酮进行缩合反应,得到苯醚甲环唑的前体。
6.将苯醚甲环唑前体进行脱保护反应,得到苯醚甲环唑产物。
7.进行产物的分离、纯化和检测,确保产物的质量和纯度。
8.最后进行产品的包装和储存,以便后续的应用。
苯醚甲环唑在水稻和稻田中的残留

狅 狉 犻 犮 狌 犾 狋 狌 狉 犲, 犖 犪 狀 犻 狀 1 0 0 1 4, 犆 犺 犻 狀 犪;犆 狅 狉 狉 犲 狊 狅 狀 犱 犻 狀 狌 狋 犺 狅 狉, 犈 犿 犪 犻 犾: 犪 犪 狊 犾 犻 狌 犪 犪 狊. 犪 犮. 犮 狀) @犼 犳犃 犵 犼 犼 犵2 狆 犵犪
,WANG D , , Z HANGZ h i o n o n l a n Z HANGC u n z h e n e t a l . D i f e n o c o n a z o l e r e s i d u e s i nr i c ea n dp a d d s t e m. C h i nJR i c e y g g g ys y , ( ) : S c i 2 0 1 1, 2 5 3 3 3 9 3 4 2. : , a d d a t e r a n d 犃 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T od e t e r m i n e t h e s a f e t f d i f e n o c o n a z o l e i nr i c ea n dp a d d s t e m, r e s i d u a l d n a m i c s i nr i c ep l a n t p yw yo ys y y , , , s o i l f i n a l r e s i d u a l l e v e l s i nb r o w nr i c e r i c eh u s k r i c e s t e m, a n dp a d d o i lw e r e i n v e s t i a t e d i n t h r e e t i c a l r i c ep l a n t i n r e ys g y p ga 2, , / C h a n c h u na n dH a n z h o u i nC h i n a . T h eh a l f l i v e so fd i f e n o c o n a z o l ea th i h e rd o s a e( 1 1 2 . 5g h m s r a i n a sC h a n s h a g g g g p y g g ) , , , , a d d a t e r f o ro n e t i m e i nr i c ep l a n t a n dp a d d o i lw e r e6. 1-8. 9d 5. 3-6. 2da n d3. 8-4. 1d r e s e c t i v e l i nd i f f e r p yw ys p y e n t r i c ep l a n t i n r e a . R e s i d u a l l e v e l s o f d i f e n o c o n a z o l e i nb r o w nr i c ew e r eb e l o wt h e l i m i t o f d e t e c t i o n2 8d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 ga / ) , 0. 0 1m k i na l l t r e a t m e n t s .H o w e v e r t h er e s i d u a l l e v e l so fd i f e n o c o n a z o l e i nr i c ec u l mw e r eh i h e rt h a nt h o s e i nb r o w n g g g , / r i c ea n dr i c eh u s k a n dt h e f i n a l r e s i d u a l l e v e l so fd i f e n o c o n a z o l e i np a d d o i lw e r eb e l o wt h e l i m i to fd e t e c t i o n( 0 1m <0. ys g ) , , k i na l l t r e a t m e n t s . B a s e do nt h ea c t u a l r o d u c t i o n d i f e n o c o n a z o l e r e s i d u e s i nb r o w nr i c e r i c e c u l ma n dr i c eh u s kw e r e s a f e g p , , t i m e sa n d i n t e r v a l . I ns i t eo f t h a t t h eu s eo f d i f e n o c o n a z o l e s h o u l db ea v o i d e d i nr i c e a c c o r d i n ot h er e c o mm e n d e dd o s a e p gt g , f i s hc u l t u r em o d e l s oa s t op r e v e n t s i d ee f f e c t so na u a t i co r a n i s m ss u c ha s f i s h . q g : ; ; ; 犓 犲 狅 狉 犱 狊 d i f e n o c o n a z o l e r e s i d u e s r i c e a d d s t e m p ys y 狔狑
苯醚甲环唑

苯醚甲环唑简介通用名称: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恶醚唑商品名称:思科、世高化学名称:顺,反-3-氯-4-[4-甲基-2-1H-1,2,4-三唑-1-基甲基)-1,3-二哑戊烷-2-基)苯基4-氯苯基醚(顺,反比例约为45:55)中文别名:恶醚唑; 恶醚唑; 顺,反-3-氯-4-[4-甲基-2-(1H-1,2,4-三唑-1-基甲基)-1,3-二恶戊烷-2-基]苯基 4-氯苯基醚; 敌萎丹; 顺,反3-氯-4-[4-甲基-2-(1H-1,2,4-三唑-1-基甲基)-1,3-二恶戊烷-2-基]苯基-4-氯苯基醚; 二芬恶醚唑; 顺,反-3-氯-4-[4-甲基-2-(1H-1,2,4-三唑-1-基甲基)-1,3-二氧戊烷-2-基]苯基4-氯苯基醚[1]剂型:3%悬浮种衣剂、10%水分散粒剂、25%乳油、37%水分散粒剂、10%可湿性粉剂相对分子质量:406.26[2]化学式:C19H17Cl2N3O3苯醚甲环唑分子结构式理化性质:该品为无色固体,熔点76℃,沸点220℃/4Pa,蒸气压120nPa(20℃)。
溶解性(20℃):水3.3毫克/升,易溶于有机溶剂。
K(ow)20000(由反相TLC)。
≤300℃稳定,在土壤中移动性小,缓慢降解。
毒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1453毫克/千克,兔急性经皮LD50大于2010毫克/千克。
对兔皮肤和眼睛有刺激作用,对豚鼠无皮肤过敏。
大鼠急性吸入LC50(4小时)大于0.045毫克/升空气,野鸭急性经口LD50大于2150毫克/千克。
(鱼工)鳟LC50(96小时)0.8毫克/升。
对蜜蜂无毒。
作用方式内吸性杀菌,具保护和治疗作用。
产品特点:苯醚甲环唑是三唑类杀菌剂中安全性比较高的,广泛应用于果树、蔬菜等作物,有效防治黑星病,黑痘病、白腐病、斑点落叶病、白粉病、褐斑病、锈病、条锈病、赤霉病等防除对象]杀菌谱广,叶面处理或种子处理可提高作物的产量和保证品质。
氟唑菌酰胺——内吸性杀菌剂中的黑马

氟唑菌酰胺——内吸性杀菌剂中的黑马内吸性杀菌剂的发展杀菌剂按照作用方式,可分为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性杀菌剂。
保护性杀菌剂只是保护作物不被病原真菌的侵入,一旦病菌侵入植株体内,保护性杀菌剂就无能为力,其代表品种有代森锰锌、百菌清等。
内吸性杀菌剂则可以被作物叶片根茎吸收,在植株体内转运,能抑制真菌菌丝生长,对作物病害有治疗作用。
上世纪60年代苯并咪唑类杀菌剂苯菌灵的问世,标志着内吸性杀菌剂时代的开始。
自1974年德国拜耳率先研发了第一个三唑类杀菌剂品种三唑酮以来,各大农药公司不断跟进,先后创制出三唑醇、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氟环唑、叶菌唑、氯氟醚菌唑、丙硫菌唑等一系列品种。
由于其活性高,杀菌谱广,又有治疗功效,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到2003年,三唑类杀菌剂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接近25%,成为杀菌剂市场的主力。
但是三唑类杀菌剂长期使用,加上作用位点单一,病菌对其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防效下降,市场发展开始变慢。
1996年英国捷利康公司(现属先正达)首创嘧菌酯,开启了甲氧基丙烯酸酯Strobilurin类杀菌剂时代。
此类化合物内吸性较强、杀菌谱广,对作物生长有保健功能,引发其它跨国公司加强对甲氧基丙烯酸酯品类的研发。
本世纪初醚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啶氧菌酯等品种纷至踏来、各显神通。
到2015年它取代了三唑类,成为全球最大的杀菌剂品类。
长江后浪推前浪,巴斯夫在2001年成功上市吡唑醚菌酯后,在2003年又上市了啶酰菌胺,成为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杀菌剂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啶酰菌胺是第二代SDHI类杀菌剂的代表品种,上市第2年销售额就突破1亿美元,2014年销售额达到3.59亿美元。
其出色的市场表现,吸引了各大公司纷纷增加投入,大力开发SDHI类杀菌剂。
2008年以来,几乎年年都有SDHI新品种的问世,其开发热潮似乎盖过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
SDHI与Strobilurin类杀菌剂,在杀菌机理上存在明显差别,两者没有交互抗性风险,其杀菌机理是抑制真菌细胞线粒体内的琥珀酸脱氢酶,破坏真菌的呼吸作用与能量代谢,从而杀死真菌菌丝,中止病菌孢子的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又一个新药上市,能治疗和铲除60多种病害,将取代苯醚甲
环唑
病害种类多,危害严重,选择广谱高效的杀菌剂是快速控制病害发生和蔓延最有效的方法。
最近,又一个新型杀菌剂上市,能防治60多种最难防治的病害。
这个新药就是氯氟醚菌唑。
药剂简介
氯氟醚菌唑是由巴斯夫公司最新开发的一种新型异丙醇三唑类杀菌剂,商品名“锐收”。
它填补了10多年来无新型三唑类杀菌剂上市的空白。
该药剂与其它三唑类杀菌剂一样,具有很好的内吸传导性,对病害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治病彻底,持效期长。
尤其对多种较难防治的真菌病害具有杰出的生物活性,可用于防治苹果炭疽病、褐斑病、番茄早疫病、玉米大斑病等60多种作物病害,其不但生物活性更高,且环境特性好,对哺乳动物、蜜蜂等毒性较低,安全性高。
可广泛用于小麦、水稻、玉米、花生、大豆等大田作物,以及番茄、茄子、青椒、黄瓜、西瓜等蔬菜作用,还可用于苹果、葡萄、樱桃等经济作物,也可用于草坪和种子处理等。
作用机理
氯氟醚菌唑与其它三唑类杀菌剂作用机理相同,也是属于甾醇脱甲基抑制剂类,其作用机理为阻止病菌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抑制细胞生长并最终导致细胞膜的坍塌。
然而,由于氯氟醚菌唑具有独特的异丙醇基团,所以在作用机理分类上,氯氟醚菌唑被分类为三唑类杀菌剂下属的一个新的结构小组——异丙醇·三唑类杀菌剂。
氯氟醚菌唑独特的异丙醇基团,使得氯氟醚菌唑l对多种抗性菌株始终保持高效,是防治炭疽病、褐斑病、蔓枯病、叶斑病等抗性病害等抗性病害非常优秀的管理工具。
主要特点
(1)杀菌范围广:氯氟醚菌唑是异丙醇·三唑类杀菌剂,可高效防治炭疽病、褐斑病、早疫病、蔓枯病、大斑病等60多种病害,尤其在防治锈病及壳针孢菌引起的病害等方面效果突出。
(2)持效期长:氯氟醚菌唑具有很好的内吸传导性,对病害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治病更彻底。
(3)安全性好:氯氟醚菌唑对哺乳动物、蜜蜂等毒性较低,安全性较高。
对环境污染小,不易造成农残超标,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首选药剂。
(4)使用灵活:氯氟醚菌唑具有很好的内吸传导性,药剂能被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并在体内传输,不但能用于喷雾,还可用于拌种。
(5)混配性好:氯氟醚菌唑能用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其它杀菌、杀虫剂复配使用,均具有很高的增效作用。
使用方法
(1)防治苹果、梨等果树褐斑病、炭疽病等病害,可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400克/升氯氟醚菌唑悬浮剂3000~6000倍液,每隔15天左右用药一次,连续施药3次。
(2)防治番茄早疫病、炭疽病等病害,可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第一次用药,用400克/升氯氟醚·吡唑酯悬浮剂20~40毫升/亩,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每隔7~10天用药一次,连续施药3次;施药时注意喷及叶片正反面及果实。
每季作物最多施药3次,安全间隔期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