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政治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墨家的政治思想

墨子和墨家学派

墨子

名翟(di),鲁国人,一说宋国人。出身下层,会制造木器,技艺高超。起初从学于儒,“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淮南子·要略》)。后来却走到了儒家的对立面,对儒学进行了猛烈的批评。

墨家学派和“墨者”

一、墨家学派

墨子创立的自成体系的学派,唯一一个

以其创始二、“墨者”

人命名的学派

行侠仗义,富牺牲精神,以“自苦为极”.

“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

刃,死不旋踵”。墨子为首领,墨子死

后选贤推出新首领,称为“钜子”.纪律严

格有墨者之法。

墨子

墨子,约在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dí),鲁人。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墨家创始人。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墨子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涉及到力学、光学、声学等分支,给出了不少物理学概念的定义,并有不少重大的发现,总结出了一些重要的物理学定理。

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墨子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公输班(俗称鲁班)相比墨子擅长防守城池,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公输班还要高明。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史记》记载说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墨子很可能是一个有相当文化知识,又比较接近工农小生产者的士。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曾经从师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繁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掉了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墨家是一个宣扬仁政的学派。在代表新型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列“显学”。《韩非子·显学》记载:“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的反对兼并战争。墨家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密纪律的团体,最高领袖被称为“巨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指导,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火,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旋转脚跟后退。

为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门徒,一般的亲信弟子达到数百人之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鲁,北到郑、卫,南到楚、越。

墨子的政治起源论

一人一义的混乱时代

刑政、政长的产生

一人一义统一义建立“刑政”设立“政长

一:政长”系统“

天子三公诸侯大夫乡长里长

二:“刑政”制度

与“政长”系统相配合,还有“刑政”制度,即国家机构。在“政长”和“刑政”的领导和强制下,天下才会走向太平大治。

墨子整个政治思想的逻辑出发点是,他认为社会历史的混乱状

况是由“一人一义”造成的,而这也正是刑政与政长产生和起源的必要

性、必然性所在。

在墨子看来,“刑政”、“政长”正是为了调和与控制人与人之间的

矛盾斗争而产生的。虽然墨子的这种看法离科学的历史观还十分遥远

,但其中包含了科学的萌芽。墨子的贡献在于他是沿着人类社会自身

的矛盾运动(一人一义的“自爱”本性与社会秩序的矛盾)对国家的产生

进行探索的。

第一节兼爱主张

兼爱:

一:社会上一切祸乱的罪魁祸首都根源于“自爱”,而“自爱”的实际内容也就是“自利”。二:“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兼爱中》)

所谓“兼相爱、交相利”即“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

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兼爱中》)

即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与儒家的博爱(“亲亲有术,尊贤有等”)相反。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同时,墨子也看到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弊病就是战争,因此,从兼爱的思想中,引申出了非攻。兼爱非攻是墨子最著名的思想理论意义:人的平等性问题,即人与人之间应平等相待。“兼”取代“别”,“兼”指平等,而“别”指差别和等级。

“交相利”的主要内容:

(一) 交相利的起点是要保证每个人的“生利”

“衣食者,人之生利也。”《节葬下》

“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非乐上》)

正是当时人民的三大巨患。

(二) 珍惜财物是交相利的基础。

取之于民者,还应用之于民、“反中民之利”

器物要求质朴耐用,不务华丽,否则也应加以禁止

(三) 交相利还要从实际效用出发,用财、用物都应获

得际利益,收效应超过支出。

(四) 交相利还表现在上下调和,调和生利。

第二节尚贤主张

一:时代背景

西周以来在用人上实行的是任人唯亲的是世卿世官制度,政权为高级贵族阶层所垄断。到战国初期,下层封建主特别是士阶层要求任人唯贤、开放仕途、参与政事的呼声越来越普遍和强烈。

二:墨子提出“使能以治之”的用人原则

“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bi)颜色”(《尚贤中》),“虽在农与工肆

之人,有能则举之。”(《尚贤上》)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不肖者”,要“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尚贤中》)

三:尚贤是统治者的首要责任

“尚贤者,……政事之本也。”(《尚贤下》)

“置三本”——”爵位不高则民不敬也,蓄禄不厚则民不信也,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也。”(《尚贤中》)

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

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墨子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

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

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第三节尚同主张

一:“尚同”的提出

天下之乱在于“异义”, “异义”造成“交相非”、“交相害”,是“兼爱”的大敌。尚同说便是为了解决“异义”而提出来的办法和措施。

二:如何“尚同”?

首先,立统一之义:

“义”的内容

1,在经济上,维护私有制,反对侵犯私有权,认定富人对“民”的剥削的合理的,但又主张“富民”。

2,在政治上,主张打破旧的“亲戚”等级制和贵族专权,建立新的上

下尊卑(bei)等级,主张尚贤,反对攻国等。

3,人伦道德就是兼爱。人的伦理关系准则是“君臣上下惠忠,

父子弟兄慈孝”(《天志中》)。

4,敬奉神鬼。

其次,推行和实现“义”的两个基本方法或手段

“富贵以道其前,明罚以率其后。”(《尚同下》)

再者,实现尚同还必须有一定的“政长”体系来保证墨子设想的政治体系,由天子、三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