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戏曲程式化表演

合集下载

戏曲艺术的“程式”化表演

戏曲艺术的“程式”化表演

戏曲艺术的“程式”化表演“程式”化表演是中国戏曲艺术反映生活,塑造人物的一种独特而又鲜明并且极富表现力的演艺风格和艺术手段。

它的表现特点和话剧、歌舞、杂技等艺术门类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

戏曲“程式”化的表演不是把生活本来的面貌原封不动地搬上舞台,而是通过模拟的手段对生活中的自然形态按照美的原则,进行艺术的提炼和再加工,并经过严格地精选和装饰,把生活中自然化的东西提炼成为一种风格化、标准化的表演动作,使自然化的东西音乐化、舞蹈化、规范化、节奏化、写意化。

并通过精彩而逼真的表演,让观众相信这些客观环境的存在,恰恰不在于强调舞台环境的固定和真实。

众所周知,戏曲程式化表演的主要特征是虚拟化和艺术化,重虚而轻实,以虚衬实、以隐见显,以求虚实相生之妙虽然说戏曲程式化的表演是虚拟的、夸张的,但是也不能在舞台上为所欲为地任意活动。

它必须要受到一定的制约。

因为一切“程式”表演动作都必须要在有节律的规范之中。

戏曲演员在舞台上使用程式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和强调的是要根据不同的剧中人物,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情感正确理解,准确而恰如其分地使用不同的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的表演程式。

只有这样,才能使程式起到烘托剧情,渲染气氛,塑造人物,丰满形象的作用。

才能使演员、行当、剧中人物、表演程式有机地结合,和谐统一,达到完美的演出效果。

坚决反对不顾剧情,不顾人物,盲目不加选择地去随意使用程式,更不能被固定的程式捆死。

因为程式也应当根据不同人物的情感、环境的变化而随时变化的。

有人认为戏曲就是程式化的艺术,我觉得这种看法是不够全面的。

戏曲程式化,并不意味着程式就是一种没有生气的“公式”化的东西,它是中国历代从事戏曲表演的艺术家们为了塑造出丰满、富有生命力的舞台艺术形象,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从生活的实际出发,精选出那些适合于舞台表演的动作,再经过艺术的加工、锤炼而创造出的一整套特定的表演行为规范,以此用来准确、恰当地表达所塑造人物的行为意图和思想感情。

浅析戏曲程式在旦角表演中的运用

浅析戏曲程式在旦角表演中的运用

浅析戏曲程式在旦角表演中的运用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以传统剧目为基础,利用唱、念、做、打等表演形式,塑造出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表达出深刻的人文情感和社会意蕴。

其中,程式是戏曲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旦角表演带来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和变化形式。

本文将对戏曲程式在旦角表演中的运用进行浅析。

一、戏曲程式是什么戏曲程式是戏曲表演中的一种唱腔形式,是根据编导者的意图进行的、在唱腔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变化的一种组曲,其基本特点是重视流畅性、连贯性和变化性。

程式的演唱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和功底,最能体现出演员的艺术素养和功力。

1. 塑造人物形象在旦角表演中,程式可以通过不同的调子、节奏和音高的调整,对人物的形象特征进行刻画,如快速连续的高音表现出的是女性柔弱的一面,而沉稳平和的中音则表现的是旦角人物的稳重和内敛。

2. 表现角色性格戏曲程式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小节间的衔接、音调的突然转换、左右转换等手法,来表现角色的性格特点,如一个坚毅有为的女性可以表现出刚劲有力的调子,而一个性格娇柔、含蓄内敛的女性则可以用温柔婉转、缓慢柔美的旋律来表现。

3. 增强戏曲表演效果戏曲表演需要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和身临其境的感觉,而程式的使用可以帮助演员更好地掌握旦角角色的精髓,刻画更逼真的性格形象,从而增强戏曲表演的艺术效果。

三、戏曲程式的种类及特点1. 说腔程式:在说唱中穿插旋律,有明显的旋律性特点。

2. 三板程式:起于明代,是一种衔接多个小戏段的程式形式,常用于繁忙的戏曲片头或结尾。

3. 连台程式:在等待换台时,表演者进行的一种连贯表演,可以表现多个角色的不同状态或故事情节,有难度也更具挑战性。

四、结语戏曲程式不仅给戏曲表演增添了一份灵动和变化,同时也承载了旦角表演艺术特色的精华。

演员可以通过程式的运用,更加准确、精准地表达人物形象与角色性格,让观众更加体验到戏曲表演带给人的艺术魅力和情感共鸣。

戏曲的程式化.

戏曲的程式化.

戏曲艺术的程式化


五、中国戏曲中有各种角 色行当。行当从内容上说 ,它是戏曲人物艺术化、 规范化的形象类型。从形 式上说,又是有着性格色 彩的表演程式的分类系统 。这种表演体制是戏曲的 程式性在人物形象创造上 的集中反映。 角色行当有生、旦、净、 丑几个主要类型。各个行 当都有各自的形象内涵和 一套不同的程式和规制。
戏曲艺术的程式化
戏曲艺术的程式化

一、中国戏曲是最讲究程式的艺术。


所谓程式就是表演艺术的规格化。戏曲 舞台上所表现的一切,都是程式化的: 唱、念、做、打,服饰、化妆、道具都 有规定的程式。 口、眼、身、手、步都有规范,锣鼓有 锣鼓经,唱腔有曲牌和板式,化妆有脸 谱,剧本创作有章法等等。
戏曲艺术的程式化
梅兰芳《贵妃醉酒》

在《贵妃醉酒》中,梅兰芳塑造的杨贵妃 形象,打破了青衣和花旦表演的界限,兼 有二者特点并吸收了刀马旦表演的特点, 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行当叫做“花衫”, 即强调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行。这是梅兰芳 对京剧旦角的一个创新。
戏曲艺术的程式化

四、 中国戏曲的脸谱,舍 弃了人的外貌上的细 节差异,在抓住了各 种人的共性特征的基 础上,加以放大、夸 张、美饰,进而制定 出一整套的勾脸的规 范,形象效果非常明 显。

二、演员根据人物性格和 规定情景的要求,把若干 程式按一定的生活逻辑和 舞台逻辑组合起来,才能 表达出具体的思想情感, 塑造出完整的舞台形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 戏曲表演程式是供人 效法并进行形象塑造 的出发点,将一切表 现形式都进行高度的 提炼和有序的凝聚, 并将其沉浸在这规范 化的性格之中,这是 中国戏曲所特有的特 征和风格。

浅谈戏曲表演的程式化

浅谈戏曲表演的程式化
谈戏曲表演的程式化
王 杨 ( 河 北省 河北梆 子剧 院 河北石 家庄 0 5 0 0 0 0)
摘要 :中国戏曲是一 门运 用唱、念 、做 、打 多种 艺术表 现手段, 的表 演要 求 。 其 一 ,灵活 而 多变 、恰 当而准 确地 运 用程 式 。程 式虽 具 有一 来创造舞 台形 象的艺术。一直以来就具有程式化 的特征 ,而戏 曲也 因 具有 了程式化的特征 ,显现 出了别样 的魅 力。鉴 于此 ,本文从戏 曲程 定 的规 范性 ,但 又 决不 是凝 固的模 式 ,因 戏 曲 内容 、题 材 或人 物 式化的含义谈起 ,对戏曲表演程 式化 的基本特点和要 求进行 了具体分 的不 同,程 式不 仅 可 以做各 种 不 同的 组合 ,而 且 同一种 组 合 方式 析 ,并在此基础上 ,就其创新与突破做一探 究,以期加 深大众 对戏 曲 或 同一 程式 也可 以依 据 需要 做 各种 变化 处 理 ,如 同是 一个 曲牌 , 可 以做 高低 、快 慢 、强 弱各 种 处理 , 同是 一个 “ 对 刀 枪 ”, 虽然 表演程式化的认识 与了解 ,帮助表演者更好地演绎戏曲。
关键词 :戏 曲艺术 ;程式化 ;含 义;基本特 点;要 求;创新 与 都是 “ 幺二 三 ” “ 漫头 ” “ 过 河 ”… …但 是有 的打 得 紧而 火爆 ,
突破
有 的打 得华 而不 实 ,有 的打 得 “ 稳 ”,有 的打 得 “ 狠 ” ,我们 应
结合 本 身 的生活 体验 ,依据 剧 本所 规 定的 主体 思想 和 人物 性格 , 戏 曲足 中 国表演 艺术 宝库 中 一颗 闪亮 的 明珠 ,其源 远 流长 、 在适 当 的场 合选 用适 当的程 式 ,使 程 式与 具体 的戏 相 结合 , 从而 博 大精深 ,在历 代无 数 的戏 曲作 者和表 演 艺术 家 的不 断创 新下 , 构成 一 个完 整 的整体 。需要 注 意 的是程 式 的变 化运 用 ,不 是温 无 至今 已形成 集 “ 唱 、念 、做 、打 ”于 一体 的程 式化 表演 体 系 。无 边 际的 ,而 是有 条件 的,要 在 一定 美 学范 畴 内,它 的 变化 限度 是 论 足演 唱 中的板 式 、 曲牌 、锣 经 ,念 白中 的声 调 、韵 味 ,还是 表 框格 不变 或慢 慢地 变 。 其 二 ,与时 俱进 ,弃用 不 合 时宜 的程 式 。当程 式 的生 活依 据 演 中 的身段 、手 式 、步法 以至喜 、怒 、哀 、乐 等感 情 的表现 都 具 有 一定 的程 式 ,而这 种程 式化 即 是它 区别 于其 他 民族 戏剧 艺术 的 或群 众 的审 美观 有所 发 展与 变化 时,某 些程 式 也要 随之 被 抛弃 , 主 要特 点之 … 。下面 笔者 结 合 自己的 教学 经验 ,就 程 式化 这一 我 如表 现 小脚 的跷 功 ,表 现恐 怖 的劈 脸等 ,而应 重新 选用 合 适 的程 国传 统戏 曲独有 的表 演特 点做一 全面 探究 。

浅析戏曲程式在旦角表演中的运用

浅析戏曲程式在旦角表演中的运用

浅析戏曲程式在旦角表演中的运用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之一,它以多种表演形式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在戏曲表演中,程式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演员在表演中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律进行动作的编排。

程式的运用在戏曲表演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旦角表演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程式的定义和起源、程式在旦角表演中的具体运用以及程式对旦角表演的意义等方面浅析戏曲程式在旦角表演中的运用。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戏曲程式的概念和起源。

程式,即戏曲表演中演员动作的一种顺序安排。

最早的戏曲程式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舞蹈和武术,演员在表演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动作编排规则。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规则逐渐发展成为戏曲表演的程式。

戏曲程式是根据表演的需要和角色的特点,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而形成的,在表演中具有严密的逻辑和规律性。

戏曲程式在旦角表演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

旦角,是戏曲中的女性角色,通常由男演员扮演。

在旦角表演中,程式的运用可以使演员更好地表现出女性的柔情和婉约之美。

具体来说,程式在旦角表演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程式在旦角表演中有助于演员塑造人物形象。

在旦角表演中,演员需要通过程式的运用来展示角色的特征和性格。

在表演儿女情长的旦角时,演员可以通过慢慢的手势和柔软的身体动作来展现角色的温柔和忧伤;而在表演凤凰于飞的旦角时,演员可以运用流畅的舞步和优雅的动作来展示角色的妩媚和魅力。

通过程式的安排,演员可以更好地展现旦角的形象和特征,使观众更加理解和投入到角色的情感之中。

程式在旦角表演中有助于演员的身体表现。

旦角表演需要演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巧,而程式的运用正是对演员身体表现的一种指导和安排。

在表演舞蹈剧目时,演员需要用虚实相间的舞步展现旦角的婀娜多姿;而在表演武打剧目时,演员需要用流畅的身法和准确的动作展现旦角的勇猛和机智。

通过程式的运用,演员可以更好地运用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来表达角色所需的情感和形象。

程式对于旦角表演的意义在于提升演员的演技水平。

戏曲表演艺术中的程式化模式探究

戏曲表演艺术中的程式化模式探究

戏曲表演艺术中的程式化模式探究【摘要】戏曲表演艺术中的程式化模式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本文通过概述程式化模式的特点和在不同戏曲类型中的应用,探讨了它对表演者和观众的影响,以及在传承和创新方面的作用。

文章还展望了程式化模式在未来发展中的潜力和可能性。

研究戏曲表演艺术中的程式化模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戏曲艺术,还可以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重要的启示。

通过对程式化模式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认识到其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性,以及对戏曲艺术的发展和传承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戏曲表演艺术、程式化模式、探究、意义、特点、背景、概述、不同戏曲类型、影响、传承、创新、发展、重要性、研究、实践、启示、结论。

1. 引言1.1 戏曲表演艺术中的程式化模式探究的意义戏曲表演艺术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程式化模式是表演的核心要素之一。

探究戏曲表演艺术中的程式化模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戏曲的表演规律和传统特色,还有助于推动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创新。

研究戏曲表演艺术中的程式化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髓。

戏曲表演中的程式化模式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通过对其进行探究可以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深入研究戏曲表演艺术中的程式化模式有助于提升演员的表演技巧和水平。

了解并掌握程式化模式可以让演员在演出中更加自如地运用传统技艺,提升表演的质量和效果,进而赢得观众的认可和欣赏。

对程式化模式的探究还可以促进戏曲艺术的创新发展。

通过对传统程式化模式的重新解读和创新性的运用,可以为戏曲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和时代特色,吸引更多的观众关注和参与,保持戏曲艺术的活力和传承。

1.2 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戏曲表演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戏曲表演以唱念做打为主要形式,既有歌唱、朗诵,又有动作表演,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

艺术理论论文 戏曲表演艺术中的程式化模式探究

艺术理论论文 戏曲表演艺术中的程式化模式探究

艺术理论论文戏曲表演艺术中的程式化模式探究戏曲的表演包括京剧、评剧都须遵循一定的程式进行,二百多年以来形成了程式化的表演模式。

评剧因为发源于民间乡土之中,所以比起京剧程式化的程度明显较低。

但是评剧也受京剧的影响,程式化的表演也十清楚显。

戏曲艺术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唱功、念白、做派、武打、身段舞蹈各方面都形成一定的程式模式甚至程式化。

一、戏曲程式的特点戏曲的程式依据角色、行当的特点要求,进行标准、完整、细致、夸张、美感的系列舞台行动。

经过世代传承一方面淘汰不适合的程式,一方面创造新的程式,就是在这样的继承与开展的良性循环中逐渐形成了戏曲程式美。

评剧紧跟其后向京剧学习,尤其在传统剧目中程式化的影响不可小觑。

从一招一式说起,戏曲老先生教戏特别讲究一招一式,就说戏曲表演的“做派〞,要到达形式美,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翻先登,欲腾先跌,就是它的动作辩证法。

每一个小的动作,也要表达出人物的形体气魄和矫健身姿为创造和表现人物形象效劳。

如果是没有灵魂驱动的“做派〞,完全是一种机械形式表现,那就成机器人了。

何谈人物和艺术创造?在传统剧目中一招一式,某个片段都讲究模式的传承、程式的借鉴,京剧可能更讲究些,评剧中的传统剧目必然受其影响也大同小异。

戏曲艺术美,就是要讲究一个“圆、曲、拧、倾〞的动作美学原那么和“精气神〞的生动气韵。

“四功〞就是唱、念、做、打,“五法〞就是手、眼、身、法、步,都必须在戏曲美学的原那么的约束下进行,必须表达“精气神〞的生动气韵。

这就是戏曲程式化的特点。

二、戏曲程式的必要性我们反对僵化的模式和一成不变的程式。

但是也必须强调戏曲表演中对优秀的传统必须踏实、诚恳地继承,同时也必须大胆的艺术创新,因为这已经被二百多年的艺术实践所证实是正确的。

在戏曲艺术的各个组合中,唱、念、做、打,都有自己的程式。

因为在京剧舞台上不允许有纯属自然形态的原貌出现,一切生活的自然形态,都须按照美的原那么予以提炼、概括、夸张、美化,使之成为节奏鲜明、格律严整的技术格式〔即程式〕,并在舞台上表现出来。

浅析戏曲程式在旦角表演中的运用

浅析戏曲程式在旦角表演中的运用

浅析戏曲程式在旦角表演中的运用戏曲程式是指在戏曲演出过程中,有规律有序的台词、唱腔、动作的组合。

在旦角表演中,戏曲程式的运用可以增强角色形象,表现情感,增添艺术魅力,提高观众的审美体验。

一、角色形象的塑造1、化妆:旦角表演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女扮男装,因此化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旦角角色化妆分为正面、侧面和后面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固定的步骤和程序,涂抹轮廓颜色、修眉、画眼、画唇、扫粉,这些步骤的顺序和方法都是按照程式来执行的。

经过化妆,旦角的性别特征被遮盖,为角色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基础。

2、服饰:在旦角表演中,服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角色的服饰方面,同样存在一定的程式概念,如唐代汉服穿法、汉唐交替、礼服、民族服装等等,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服饰的设计和选择可以体现人物的地位、性格、社会背景、年龄等,通过服饰可以推测其社会地位、家庭背景、学历等信息。

3、舞台行走和动作:旦角表演中,舞台行走和动作也遵循着程式,在舞台上以一定的步法来走动,以一定的手势来表达情感,以一定的身法来配合唱腔。

例如,旦角人物在向公侯请荐时,需屈膝低头、双臂成弯弯“鸟翼”状等。

这种程式化的表演形式,早已被剧目所固定,也成为特定角色性格的代表之一。

二、情感的表达1、音乐和唱腔:戏曲程式中的音乐和唱腔是对旦角表演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旦角角色的情感表达主要是通过唱腔传达出来的,通过音高、音调等音乐元素的运用,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心理。

角色的性格、气质等个性特征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唱腔来表现。

如花旦唱腔,强调清新活泼、轻盈柔美、欢快自然的表演特征。

2、台词:戏曲中的台词通常是由古文、歌词和俚语组成,使用语言较为古雅,难度较大。

旦角表演中,台词是角色表达情感的另一种方式。

角色在与其他角色对话时,可以透过台词表现出不同层次的情感和心理。

通过表演不同的情绪下的台词,可以让角色更真实地生动起来。

三、艺术魅力的增添1、程式的把控:在旦角表演中,程式可以帮助演员把控整个表演的节奏和修辞,在重点场景中表现出更高的艺术感染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传统戏曲程式化表演
作者:唐海鹏
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24期
【摘要】戏曲是运用念、唱、做、打等多种艺术表达方式,塑造舞台艺术的形象化艺术表现方式,传统戏曲一直具有程式化的表现特点,传统戏曲也由于具备程式化的特征,而展现出别样的舞台表现力。

本文从戏曲的程式化特征谈起,从戏曲的基本表现形式入手分析,介绍了传统戏曲程式化表演的特征和具体表现,提出了创新和突破的建议。

大众应当加强对程式化的理解,而演员则需要更好地表达戏曲的艺术之美。

【关键词】传统戏曲;程式化;创新与突围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4-0047-01
一、戏曲表演程式化的重要价值
程式化主要是指艺术都有一定的标准,传统戏曲艺术也具有规范化的表演形式,传统的戏曲艺术在舞美体系、音乐体系以及编导体系等方面都具有特定的程式化的艺术处理手法,能够形成完美统一的创作实践模式。

从舞台表现力来说,程式化的舞台主要是说演员从行动到表演当中的规范化动作都是具有一定规格的,小小的一个动作,例如一投足、一举手,或是一句唱腔、一个动作,都是具备程式要求的。

传统戏曲的程式来自于生活,经过艺术的改造,进行美化加工,融入到舞台表演中去,变幻出念、唱、做、打等主要表现手法,在舞台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当中,虚拟出协调和统一的表演。

二、传统戏曲表演程式化的主要特点
戏曲表演的程式化发展是在生活积累的基础之上逐步形成的,比日常生活更加富有艺术美感,鲜明而富有艺术创造力,凝聚着艺术家的创作细胞,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第一,戏曲表演的程式化动作大都是带有比较严格的技术规范,都是具有较为明显的操作技巧。

传统戏曲表演需要戏曲演员具备较高的艺术造诣。

第二,戏曲表演需要有稳定性。

如果演员没有掌握具体行当的基础知识,则无法把握行当表演的艺术规律性,也就无法展示出艺术创造的基础表现力。

程式化为演员对于具体角色的刻画提供了一个模板,为演员刻画具体的角色、展示人物的内心特点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

三、戏曲表演程式化的一些具体手段
程式主要是在技术上的规范,主要涉及艺术表演特征,是在前人积累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的,具有一些具体手段。

第一,灵活而多变的表演手法。

戏曲多通过恰当而多变的手段,运用程式,具体而言,程式是规范的,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戏曲内容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戏曲的题材和人物总是具有不同的组合模式,相同的组合方式也会出现一些变化。

戏曲演员应当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根据剧本内容,将主题思想和人物的主要性格展示出来,在适当的场合运用具体的程式,在具体的美学范围之内,进行细微调整,或是进行缓慢改变。

第二,放弃不再具备时代特点的个别程式。

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段也需要与时俱进。

程式来源于生活,一个人的生活总是会随着时代变迁的,很多程式因为生活的变化需要改变,一些被放弃,一些程式则需要整合,重新进入表演当中。

四、表演程式的创新与突围
程式的发展也有一个从产生到发展,繁荣与逐渐式微的过程,这符合事务发展的自然规律,戏曲的程式也是属于程式发展规律的一部分。

戏曲的程式发展到当代社会,有的逐渐呈现“老态龙钟”的面貌,如果想要传统戏曲重新焕发时代活力,就必须对其进行创新,将新鲜血液注入到戏曲当中,让戏曲创作焕发出青春活力。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观众的观赏水平也较之前有了巨大变化,以往的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传统戏曲表演已经逐渐被时代所淘汰,如果戏曲艺术固守传统的表演程式,有可能会逐渐失去观众,因此,戏曲需要作出程式方面的改变。

首先,需要将现代科技应用于舞台上,一些先进的灯光、切换效果可以应用于舞台的程式当中,如果应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创新艺术的表达方式,可以营造出更有艺术表现力的意境,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其次应当创造出丰富的舞台程式,在道具和舞美设计上进行新的尝试。

在原来的表演当中,舞台的背景大都没有进行过变换,容易让观众产生厌倦感,如果及时更新舞台背景,让观众感到新鲜,可能会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在传统的表现程式之外,可以移植一些新的表达精髓,形成个人的风采。

总之,程式化是我国传统戏曲的舞台表现形式,舞台程式来自生活,又经过艺术化加工,是对生活的提炼,进行了美化处理。

在凝聚着艺术家心血的固定表演程式中,需要进行总结,结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新,以此吸引更多受众。

参考文献:
[1]徐春霞.戏曲现代戏中程式化表演初探[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2,(12):17.
[2]卢伟敏.戏曲电视剧创作中程式化表演的“破”与“立”[J].华夏文化论坛,2012,(01):246-249.
[3]于冰.动画角色表演对戏曲程式化表演的借鉴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2.
[4]全奕星.中西古典舞蹈伦理思想比较研究[D].南华大学,2011.
[5]张晓玲.试论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走上银幕的尴尬与解脱[D].重庆大学,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