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中语文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高中语文教学初探

摘要:实现“最优化”教学,构建最高效课堂是教学中永恒的课题。高中语文教师只有准确定位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做学习的“导师”,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才能获得较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优化内容过程

高中新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前者揭示与其他工具的本质区别,后者指出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语文的本质属性决定语文教学应调动学生自己感悟,从注重语言教育而代之以重视言语教育,变知识传授为以能力训练为主。语文学科特点也决定了语文教学方法有自身独特性。语文教学研究中所讲的语文教学方法,很多时候说的就是这个课堂活动顺序,例如钱梦龙老师的导读法、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等。

把握高中语文新教材的要求,以及语文学科教学方法的独特性,为优化语文教学提供了前提。前苏联尤·克巴班斯基认为“最优化的教学,就是在教养、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成就,而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学校规定的标准。”[1]这种理论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它具体反映在语文教学方法上,教学实践中力图花费最少的教育资源,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我们应如何对语文教学进行优化呢?

一、正确认识教师与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关系与地位

(一)教师是施教主体,要树立正确教学观念

“教师的观念是教师成长的支撑性品质。”[2]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教学观念对教学方法具有指导意义。综观目前优秀的语文教学方法,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知识的增加能力的培养为目标。过去的语文教学基本模式是“教师讲析为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无视学生的存在滔滔不绝地讲析,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不能有效地调动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造成语文教学“满堂灌”的不良局面。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开展,学生的发展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教师由过去的“绝对权威”变为现在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等教学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

(二)学生是学习主体,要充分了解学生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即教师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提高能力,学会学习,最终达到不需教师教。从这一含义来说,教是手段,学是目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3]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如情感、情绪、性格、爱好)以及学习环境等能对学生身心造成影响并进而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因素。语文教师在上课时一定要选择那些适合学生基础条件以及个性特征的教学方法。“检测语文教学方法优劣的唯一标准只能是以能否适应学生为准,能否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准。”

因此,只有适应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才是好的方法,同一教师在教不同班级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一个基础较差、思维又不活跃的班级教《孔乙己》时,则用讲授法。反之,在一个基础好、思维活跃的班级时可以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

二、优化语文教学内容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内容首先要明确语文教学目标,教师上课前就要“瞄准最后的结果”。目标越明确,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就会越紧凑,教学效果就越明显。

其次,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要单一,要集中。明确目标后要筛选内容,讲什么,练什么,既要全面又要保证重点。所谓全面,是指在课堂45分钟内能够解决的最大范围;所谓重点,是指从面面俱到的任务中找出占主导地位的任务,克服那种“细讲天衣无缝,多练题海无涯”的弊病。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4],“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教材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因此,教学内容就应有所选择。以往语文教学是选定篇目,再依据篇目确立目标,这就强化了课文的内容,忽略了文章的形式。如今则须换一个角度,先定目标,再择例教学,最后整合归纳,做到点面结合。比如,高中第三册第四单元是中国现当代散文和外国散文,共五篇。本单元鉴赏目标为:品味散文的语言,分析散文的艺术手法(包括:意境的创设,象征手法,丰富的想象与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方法)。首先指导学生整体把握本单元各篇文章内容,然后进行优化

选择:目标一,散文的意境。选《荷塘月色》四、五、六段阅读;目标二,散文语言的品味,选《我的空中楼阁》一文阅读;目标三,象征手法,选《门槛》阅读;目标四,丰富的想象,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目标五,鲜明的比喻,选《记忆》阅读。其他内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最后全单元训练,此为择例整合,教师举一隅而使三隅反。教师要舍得割爱,把精华让给学生去享用,不能兴之所至,越俎代庖。

三、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优化大致可分为“设计——活动——反馈”三大环节。

(一)教学设计新颖不俗,是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最鲜明的特征

吃透学生,吃透教材,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最佳教学突破口,就是抓住了教学设计的牛鼻子。教学突破口选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认识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及其在认知活动中主体地位的过程;也是依据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梳理教学思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选择教学突破口,是教者胸装学生,尊重学生学、认知活动主体地位最鲜明的显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材只是个例子,教师的教也只是在学生和教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选择好的突破口,使学生顺畅地走进课文,走出课文。一位物理学家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所以,给学生一个支点,学生就能揭开课文的“面纱”。而这个支点,就是最佳的教学突破点。

如何选择最佳教学突破点呢?我们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去把握:

1.寻找关键句。围绕课文主题或情感,提炼出最能表现全文主题、情感和特点的字、词、句,以此为教学突破口设计教学,为学生建立可靠的基点,从而带动教学任务的完成。如:课文《绿》应抓住“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一句分析,它前瞻上文,后顾下文,独辟蹊径。

2.利用矛盾因素。反复地钻研教材,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矛盾因素,抓住并能提出一个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未知答案,形成突破口。《七根火柴》《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可以“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突破口,挑起学生的思维活动,拎起全篇。

3.探求辐射源。或从点或从面,或从线的角度,发现能够“集合”的知识板块,以此来突破辐射全篇。《变色龙》4次提到军大衣、《背影》的4处泪水、《在烈日和暴雨下》的7处写柳、《故乡》中有关闰土的省略号,都是学生把握全篇的辐射点。

4.洞悉联系点。就是梳理出课文中人、事、理之间的联系。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应抓住鲁提辖、金氏父女、郑屠人物间的联系为突破口,既有利于弄清故事情节,又有利于了解人物形象。

5.把握衔接点。文章或以线串,或以情连,或以意贯。抓住了它,也就拎起了全篇。《纪念刘和珍君》中,“悲愤”的情感主调笼罩全文,作者情感经历了无话——有话——无话可说的情感历程,教学就可以此为突破口。

(二)教学活动,是指把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案变为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