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尊重”成就学生 用“信任”激励学生

用“尊重”成就学生 用“信任”激励学生
用“尊重”成就学生 用“信任”激励学生

用“尊重”成就学生用“信任”激励学生

本报记者专访衢州中专校长张玉琴

记者傅剑青通讯员廖建霞

衢州中专,即将迎来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国家项目评估验收,几年来创示范所带来的种种嬗变,让学校的办学理念与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发现,“衢州中专模式”、“中专气质”、“中专人精神”在校园中蓬勃盛放,中专老师与学生的底气、大气、豪气,无不令人印象深刻。

走进衢州中专校园,记者能感觉到一股文明清新之风扑面而来,这里环境优美、校园和谐,教师们忙碌的身影,学子们灿烂的笑脸、朗朗的读书声,处处显示出紧张有序、文明和谐的校园景象。中专校长陈玉琴总是面带微笑,给师生们的感觉温暖随和。在学生心目中,她既是一名严格的校长,更是一名亲切的长者;在同行的眼中,她不仅是一名出色的教育管理者,同时对职业教育有着深切的体会和独到的见解。

“创示范”是对学校自身的锤炼,最终的结晶是一位位中专学子,衢州中专在“创示范”过程中抱着怎样的“育才”之道?就此,记者对张校长进行了专访。

记者:今年是衢州中专创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关健年,大家一直认为衢州中专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学校,一所有性格的学校。在此,我想请您简单概括一下衢州中专的特色或者说特点。

张玉琴:说到衢州中专的特色,可能就比较多了,但是要说简单也很简单,就是非常尊重教育规律。总的来讲,我们强调德育、强调做人做事,校训就有一句“勤而立信”。在今天,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些都是很老的东西。实际上,说这些的很多,但真正做到的很少。很多时候大家喊得很高,实际上真正能落实到学校的却很少。而我们衢州中专,历任校长都在这方面下工夫,关注学生品德的培养和整个身体健康,关注健全人格的培养,而且一直很努力在做。

记者:在当前教育环境中,生源基本决定了一个学校的品牌,决定了最后的成绩。我也听一些家长说起过衢州中专的再造能力,也就是说,学生进去时分数并不理想,但是从学校毕业后,能够很好地就业,也就够升入大学。这个再造又是怎么再造?

张玉琴:“再造”这个词,意思我明白。实际上,我们用‘学校的培养能力’这个词。

一个学校的培养能力,体现在对学生的培养上,尤其作为一所职业学校。衢州中专的培养水平,主要得益于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对教育规律的尊重,也就是学校一直提倡的“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我们一直说要学生做一个有用的人,这也可以理解为“有人用的人”。

因此,我们培养过程,首先就是要让学生内心脱胎换骨,要给他们尊重与信任。你说刚参加完中考的学生,都是一些15岁的孩子,不能让他们灰溜溜地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我在迎新大会上的第一次讲话不是讲学校规章制度以及别的什么,而是欢迎他们来学校,告诉他们是有潜力的、有前景的,今后学校就要靠他们来延续光荣传统。然后班主任、任课老师,都会采取这种激励教育。

所以衢州中专的学生在学校都很活跃,这个活跃不仅仅表现在上课时的学习上,而是表现在方方面面,比如担任各种各样的学生干部,在学生社团里也是活跃分子、各种学校活动、竞赛等等。

其实我们发现,读中专的学生,虽然中考成绩不是很优秀,但并不等于学习能力差,他

们思维很活泼,动手能力很强,胆也也比较壮,很好胜并很有潜力。我们老师通过挖掘他们的优点,传递给学生的就是他们“未来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记者:您刚才说的首先是要让学生内心脱胎换骨,这可以理解为学校贯彻的一种教育理念吗?

张玉琴:可以这么说,实际上教育理念才是最核心的东西,对一所学校来说,理念不仅仅是校长你一个人应该具备的,还有老师。通过几年的“创示范”建设,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教师团队的进步。首先我们班子要有一个正确的理念,另外利用各种各样的活动,把这个理念贯彻到老师头脑里。

在我们看来,成绩是全校的,我们不会去比较每一个教师的成绩怎样。我们更看重的是你整个的班风、学风。因为当一个老师把班级带的比较好,班集体很团结,在体育比赛、唱歌比赛或者军训、技能节、竞赛等别的活动中表现特别好,我们非常鼓励这样的班级,而不仅仅看单方面的成绩。所以我们学校的老师,到外面很在意提升学校的荣誉,相比也特别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善于传递“正能量”。

记者:很多衢州中专的毕业生,特别怀念学校的求学生活,说在学校能放得开,包括学习与实习、工作过程,这是不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体现。

张玉琴:是的。衢州中专毕业的学生是有点不一样,比如就算在企业打工,也不仅仅是当一名“听话、努力”的合格员工,他们不只是满足于完成任务,而是想着更快、更好,或是在几年后,他们能提出改良、合理化的建议。因为在学校就已经把“创新”的种子植进去了。

所以,我提过一个说法,就是:在衢州中专,凡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益的事情,我们要坚持做,而且要坚持做好,无论他是否与单纯的就业有关。这就是我的理念。我觉得这个事情对孩子一生有帮助,对他成长有帮助,我们就要做到,而且要认认真真做好,不是说为了做给谁看。因此等这些孩子走向就业、走向大学、走入社会之后,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显现出来。

记者:作为一名职教校长,不仅对衢州中专的学生,对所有的职教学生,您有什么样的名言或者建议?

张玉琴:要说什么名言,还真说不上,只能说是自己的一点体会。对于一名职教学生来讲,我就强调一点——好好学会做人。一定要努力为集体服务,为别人服务。只有一个人有这种奉献精神,愿意为团体奉献,愿意为别人服务的时候,别人才会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你、支持你。这是我对学生做人方面的一个提醒,就是要重视‘德’。

另外,对于成才方面,我的建议是,一定要尊重自己内心的兴趣。我觉得兴趣是未来有创造性的根本前提。人不可能在一个自己没兴趣的领域走得很远。不要被世俗所左右,不能因为那个行业赚钱、那个行业地位高,就去干那个行业。不是依据外在的一些东西进行选择,而是遵循自己内心的兴趣,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

记者手记

理念的分享

“创示范、看变化”系列终告一个段落,此次衢州中专的采访,感觉与往常的采访有很大不同。

学校的教师团队、教育理念、大器创业服务中心、毕业学生……最初在我在整理采访笔

记时,觉得自己脑中有千头万绪,却不知从哪里下笔。

后来,我认真研究了采访记录,从学校的点点滴滴,从每一位讲述者的每一件小事背后,发现了脉络——教育理念。一所学校从校长到每一位教师,始终是围绕着衢州中专的教育理念来介绍每一项工作,尽管他们自己有时并未察觉,但是教育思想却体现在他们说的每一句话中。

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学生正是衢州中专推崇的教育理念。如何从心底真正地平等看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衢州中专教师用爱浇灌着一批批莘莘学子。

正是这样的校园文化的传承,让衢州中专彰显大气。在学校互相之间的交流中,衢州中专都会全盘托出,不管是“创业创新中的中专模式”,还是校园文化、德育建设的构思,学校都会娓娓道来,真正体现了“开放办学”的精髓。但是,衢州中专却仍然散发着独特的“中专气质”,因为其办学的真正秘密,在于“人的精神”,“精诚团结、吃苦耐劳、不断创新、勇于担当”的“中专人精神”,这才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正是有着这个核心,衢州中专的路才走得更加踏实、更加欢快。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提倡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彰显个性,张扬自我,将使课堂焕发生命的精彩。在平时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以下策略:珍视学生独特体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质疑争辩,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以此,为凸现学生个性铺设一片绿地,让学生富有个性地阅读,让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一、珍视学生独特体验 生命的美丽在于它的不可重复性,在于它的独特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每个生命个体对事物都有其独特的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而,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就应该有开放的意识、民主的态度,允许学生对同一文章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描述和说明,对同一情境的刺激有不同的反映和表现。我们要珍视学生对教材、对问题的体验、理解和独特感受,使课堂涌动着生命的火花。例如,在学习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时,我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待到山花烂漫时”,梅为什么在“丛中笑”?一石击起千层浪。我没有搬出教学参考用书中现成的答案,而是用期待的目

光望着学生。有的说:“梅为战胜严寒而笑,是胜利的笑。”有的说“梅迎来百花盛开,是欣慰的笑。”也有的说“冬天总会过去,春天一定会到来,梅的笑是乐观的笑。”……学生的诠释独具慧眼,精彩至极,学生打开了思维的空间,交流中闪现出个性化的理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样的语文课,充满了活力和魅力,显现出生命多姿多彩的美丽。 学生在独立研究教材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感悟,带有浓重的个性化的倾向,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因为,每一个学生进行阅读时,有着各自注重的焦点,每一位学生的理解,都与其本身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等有关。“课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写最让你动感情?说说你的体会。”“从课文中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这些阅读要求,无不在于关注阅读理解的个性化,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正是学生这种独特的阅读感悟,对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对课文问题设计,应摒弃强调“答案惟一性”的限定性问题,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有的思维迟缓,有的思维敏捷;有的好静,好的好动,有的喜欢一个人独立解决问题,有的喜欢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这些心理和行为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请给学生多一点尊重和信任

请给学生多一点尊重和信任 一个学生的成长是通过不断的从老师、家长、环境中吸收有用的营养,并且把自己有用的经验教给学生,我们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方法,我们平时会要求学生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成绩,其中的一个要点就是如何做好反思,正如我们教给学生要如何做一个好学生一样,老师的成长过程也需要不断的反思和自我剖析,接下来就是个人在师德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 作为教师,首先教给学生的应该是尊重,给予别人一定的尊重,相信别人也会给你尊重。但是作为班主任,有时候做事会比较主观,觉得自己想的做的都是对的,有人说教师的疑心病很重,对于学生的不信任是常有的时期,怀疑这个,怀疑那个,其实很多时候,对于某些事件提出质疑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处在青春期的争强好胜的孩子来说,你质疑他的次数多了,什么事情都不能很放心的教给他们,处处在一边唠叨也并不是一件好事。这个学期在班里面出现了男生女生之间的一些情感问题,男生L坐在女生C的旁边,上课的时候总是喜欢一起交流问题,下课时又总喜欢走在一起聊这个。聊那个,时间一长,两个人就变成了比较好的朋友。在日常与学生的闲聊时,其他学生把这个信息告诉给了我,我当时只是一笑而过,但心里还是有点疙瘩,在最重要的初三,如果发生“早恋”,那是非常影响学习的一件事情啊!于是就多了一个心眼,每一次都会特别的关注这两个人的动作,表情,也许正因为这种不信任的存在,让其实一些非常正常的行为都会“变味”,只要是两个人单独在一起就变成他们是在谈恋爱,观察了一段时间,觉得这两个人的关系真的“不一般”,于是就决定找他们聊一聊。我把男生L叫到了办公室,跟他把初三学习的重要性和学生间在传的他和女生C之间怎么怎么样非常直白的告诉了他,他听了之后只是微微一笑,他只是觉得她会是他学习中的一个竞争对手和辅助(被辅助)对象,两个人不过在一些学习、爱好上有着很多的相似点罢了,其他并没有什么,因此让我放心。我当时还是比较尊重他的想法,只是希望有些行为可以适当的减免,以防止不必要的事情发生,毕竟人言可畏,他也答应我说可以做到。第一次的谈话到此结束,他还是很正常的,于是我就放心了。但后面发生的事情让我很不能理解,那是一节体育课下课,有同学跟我说,他们两个体育课就像消失一样,一起走着走着,人就不见了,整节体育课没有看到过他们,而且这种现象已经发生好几次了。学生的遐想是无边无际的,于是我也没多加思考,加上之前男生的父母电话里跟我说,该男生在家里经常上QQ,开手机找这个女生聊天,每天都弄得很晚,让我这种不信任感更加强烈了,于是直接把那男生叫到了办公室,让他把这个情况跟我说清楚,他告诉我,只不过觉得体育已经拿到三十分了,自由活动的时候跟那个女生探讨一道数学题罢了,用得着这么大惊小怪吗?“那么为什么已经发生很多次了呢?而且我还发现你居然每天放学都等她一起走,这算什么呀?”我终于忍不住了。但不管我怎么说,他始终觉得跟她只是很要好的朋友,他并不觉得这就是谈恋爱,这就是教师眼中的早恋。最后我把他的家长请来,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行为数落了一遍,我说要把位置换掉,孩子说不要,于是就答应了家长和老师的要求说以后不再频繁联系了,但位置能不能不换?我当时也答应了他的这个要求。但之后又一次的事件让我更主观的觉得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那是在公交车上,两个人一起上车,一起下车,关系很近的那种,我看着眼里,觉得其实他们两个并没有断,于是决定第二天一定要把两个人的位置换开,第二天早上我就把他们的位置给换了,但是发现自从换位置的事情发生之后,小孩的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本开朗的性格一下子变得闷闷的,每天上课会出现发呆的现象,那个女生也似乎总是游离于课堂之外,学习成绩下滑,与老师的沟通也少了,于是就去找了一起搭班的老师共同商量对策,沈老师毕竟是老教师,最终在她的帮助下,事情得到圆满的解决。回想这件事情为什么会走到如此地步,究其原因就是我对学生的不信任和主观意愿太强烈造成的,事后跟沈老师聊起,她说道,现在的孩子是非常需要得到你的尊

如何培养师生间相互信任的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师生间相互信任的良好习惯 课程改革中,我们一线教师都面临者严峻的挑战:既要想方设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要与学生和睦相处。教学中绝不再允许教师采取国际的言行对待学生,还要使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在快乐健康、人文环境中学习。我认为这就要求师生之间要相互信任,要相互尊重,在相互友好的氛围中学习与生活。否则,如果作为教师你仍然高高在上,语言过激,急于求成,势必师生身心两败俱伤,学生学习成绩依然会涛声依旧,仍然会重复昨天的故事。因此,我认为要培养师生间良好的信任习惯。 首先,信任往往取决于第一次“见面”。 每学年度接手新的班级,与学生的第一次接触,第一次“见面”尤为重要,一定要精心准备。因为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非常关键。第一次走进新班级与学生接触、交流,一定要让学生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位新老师不但有渊博的知识素养,而且幽默、机智、平易近人,跟着这位老师学习我一定能学好、学会,使学生在这个时候就能产生今后我一定努力学习,主动学习的想法。这样学生才会崇拜你,才会在课堂学习中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完成你课后布置的作业。才会形成受益终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其次,信任能使师生之间互相尊重。 俗话说:“你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你首先要尊重别人。”尽管你的学生是个孩子,我总相信现在的学生要不几年他们会长大,长大后偶尔回想自己学生时代的老师哪位值得尊敬和信任。因此,要平等的

善待每一个学生,多看他们的优点。我最有感触的是在班级中你只要想安排点活或自己干点活,肯定会有学生主动过来说:“老师我来吧!”尽管有时候是件小事,也体现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与尊重。你想过没有,在自己家中干活的时候,自己的子女啥时候主动帮助过你,有帮助了几回。所以,我经常辩证的看问题,为有这样既尊重老师又信任老师的学生感到骄傲。对待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更要平等对待,尤其是这部分学生犯错的时候,考试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教师千万不要语言过激,讽刺挖苦。这样他们会更伤心,会把对教师的尊重信任变为反感。日子久了,这部分学生会由希望变失望,会自暴自弃。所以尊重每一位学生,信任每一位学生,都是当前每位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方式方法。 其次,信任在教学中能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现代课程改革中,如果教师意识不到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仍然采取死板、生硬、冷漠的方式,那么教学一定会失败。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因此,愉悦的情感体验犹如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撒播在这样的土壤中,才会更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作为教师,在工作中一定要言行一致,处处为学生做榜样,以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师生之间就会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才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变为主动地学习者。 总之,我认为师生之间相互信任了,关系融洽了,不仅能丰富教

给予学生以信任

给予学生以信任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会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它对提高教学质量也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如何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每一位班主任的共同愿望。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与科任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它不仅需要爱心与细心,更需要创造。因为你面对的是充满创造力的同学,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同学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的班级工作也应当富有创造性。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的我,怀着崇高的教育理想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投进了小学教育的怀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小学教师。在这将近半年的教师生涯中,我经历了许多,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委屈……但是,不管是什么经历,因为是与稚气未脱,充满朝气的小学生们在一起的,所以我觉得我的生活是充实的.在品味充实的过程中,我就如化蛹成蝶那样,痛并成长着。 为鼓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每次作业完成好的都盖上一个红花印章,学校给每位班主任发了几个图案十分漂亮的印章。让同学们个个对待作业的态度是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排列整齐,字迹工整,收到十分理想的效果,不料好景不长,仅过了几天,放在盒子里印章居然不见了,而我清清楚楚地记得就一个晚上让这个盒子在教室里过夜,没有拿到办公室去。我暗暗思忖,一定是哪个同学觉得好玩悄悄地”顺手牵羊”了,我想,或许是这个同学羡慕其他同学得到老师的特别奖赏,他却因为作业习惯不太好,字体不理想得不到老师的这个奖赏,出发点应该没有多大的主观恶意,但是,如果我再麻痹大意的话,会纵容同学走向不诚实的道路,我得留意了。不过,这个拿了印章的同学,知道老师已经发现印章不见了一定是忐忑不安的,如果我再在班级中把事情扩大,可能达不到教育的效果。于是,我只是轻描淡写地扔下一句,我本来想给那些作业写得好的同学印一鲜艳的小红花,但是现在红花印章不见了,算了,不印了。 过了一段时间,我改给同学印五星时,无意间发现有个同学在自己本上印了好几个红花。我一下子愣住了,难不成这印章是他”顺手牵羊’的?我顺势问了一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来不及反应:“是我自己印的。”“你这印章哪儿来的?”一时他吱吱唔唔起来,说不清楚。我心中怒火一下子烧了起来。可理智告诉我,还得强压心头怒火,不露声色地对对他说:“你走吧。” 又过了一天,我抽空让这个同学跟我到办公室去。在走廊上,我边走边和颜悦色地问他:“今天放学后,谁来接你?”当他告诉我说是他奶奶接时,我又对他说:“我想让你妈妈来接你,我想跟你妈妈聊聊。”然后,一路到办公室没有说话。走进办公室,或许是事隔了一天,我一点火气都没有了,只问了他一句:“你的红花本子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就告诉了我,印章是他拿的,并且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下次在也不做这样的错事了。从这以后,这个同学真的不再犯这样的错误,而且在其他方面的表现进步也很大。 回首我对这同学的教育历程,陷入了深深地思索中.看来,对待小学生的犯错,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如果一味地居高临下的说教,反而会引起同学们的反感,收不到教育的效果。如果你一味地去训斥,效果不一定好。如果你为该同学留有空间去思考,在同学面前为他保留一点面子,让他自己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行们,我们平时与学生的交流中,要

【个性化阅读教学】阅读思考个性化

【个性化阅读教学】阅读思考个性化 不同的学生对相同的文本会有共性的认可,但更多的是个性的感受。为此,语文新课程的阅读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其独特性,实行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模式。一、指导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 解读文本要建立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情感基础上,就一般来说,教师的阅读视野可能会比多数学生要宽广一点。但学生有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在某些知识领域或知识点上可能比老师涉猎更广,理解更深。所以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感悟,实施多元化解读文本的阅读教学策略。 我主要按照“自主阅读文本――引发独特感受――交流感受――共同积累”的模式进行多元化解读文本。首先,我给较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文,进行思考,以引发独特性感受。然后师生一起讨论,平等地对话,交流各人的阅读心得。最后再由师生一起总结阅读规律,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品读《故乡》时,大家对文本的主题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学生认为是对辛亥革命不__的批判,有的认为是对迷信、庸俗生活理念的讽刺,也有的认为是对黑暗社会制度的鞭挞,更有的认为是反映了命运轮回的悲剧。这些解读,都是由于阅读个体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的具体感受,都有其可取

性,充分体现了多元化解读文本的可能性,我们教师应该尊重、鼓励他们。又如,在学习纪伯伦的散文诗《浪之歌》时,我在课前不对学生介绍有关这篇课文的任何评论,而是首先让学生反复吟咏、品味文本。由于个体经验和体会的不同,学生欣赏到的美点也不同,有的认为美在轻灵的语言,有的认为美在浪与海岸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有的认为美在抒情的笔调……当全班同学将自己的心得进行交流时,每个人都拥有了多种体验,开阔了自己的阅读视野,多元化解读课文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指导学生“变式”解读文本 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其实就是通过作品与作者产生共鸣的过程。由于某些文本会以“陌生化”的面孔出现,共鸣就会出现障碍,这时候往往需要某一种介质。对此,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变式”解读文本,以帮助他们找到这种介质,走上个性化的阅读之路。同一个文本有许多介质,就看阅读者个人的阅读修为和阅读方向。如在《孔乙己》中,有人以“笑”为介质来解读,有人以孔乙己的矛盾身份来解读,有人以猜测掌柜的心理来解读。

理解、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26467309.html, 理解、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 作者:张永慧 来源:《学生导报·中职周刊》2017年第10期 2015年的暑假,我有幸参加了“上海市中职学校新任班主任培训班”的培训,聆听“祝纪景老师的《人文立班》、张勤老师的《眺望中职班主任专业化成长》、贾青老师的《现在信息化》、廖丽娟老师的《学生心理成长与遇见自己》等精彩的讲座”。这些老师对班主任工作进行科学分析,告诉我们作为班主任该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工作。 本次培训,让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这次培训,我对班主任这个称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只有爱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只有班级管理民主科学化,班主任工作才会做得轻松自如,同时也认识了很多高水平的老师。这次培训让我学到了许多实实在在的教育方法,让我受益匪浅。下面谈谈我这次培训的感受: 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记得培训的第一天祝纪景老师发言时给我们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学生对老师来说是2%,而对家长来说是100%的希望,设身处地地想,我们要高度重视每一个2%。”听到这句话,我顿感班主任的重任。 张勤老师的《班主任工作艺术》中引用教育学家夏丏尊的话说:“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为人师表为首位:班主任的德才学识、情感人格、言行举止等都会给学生留下深远的影响。班主任应该具有: 1.将爱进行到底。只有爱学生的老师才会收获学生的爱。爱就是要宽容,面对天真可爱的学生偶尔的小缺点,得宽容处且宽容。 2.时尚无极限。除了衣着打扮要能给学生正确的时尚信息,言谈举止要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可爱的、亲切的、热情的。比如,可以有意识了解学生中流行的话题、感兴趣的内容等等。 3.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必须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学生是具有模仿力的一个群体,他们时时刻刻观察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并在某些方面进行模仿,所以老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起模范的作用。 培养习惯,塑造优秀人才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摘要: 阅读教学应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思维、 情感活动,从而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使学生在认识和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受 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做到乐读趣学,促进学生个性 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多元解读求异求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必须把自主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一、提倡“多元解读” 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确立阅读教学的价值观,让学生在多元解读过程中张扬 个性,提高阅读的综合素养。 1.树立“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观念,为学生个性的彰显和思想的解放营造良 好的心理环境。在多元解读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在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感悟 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客观差异,因而他们在对同一文本的解读过程中必 然会出现丰富多彩的答案。对此,教师一方面要构建安全、民主、和谐的课堂生 态环境,热情鼓励学生敢为人先、标新立异,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另一方面, 要学会多层次、多角度的倾听,善于捕捉多元解读中出现的有价值的争鸣问题, 组织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2.正确处理好“多元解读”与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与标准导向的辩证关系。“在语 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之一。尊重个性差异,倡导多元理解,正是建立在这一标准之上的。对于正处于成长发展阶 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尚未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他们知识的积累 还比较肤浅,认知能力还比较薄弱,因而他们对文本意义的理解难免会出现浅解、误解甚至曲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积极引导,要从“多元解读”就是“多元价值观” 和“多元标准”的误区走出来,采用先放后引、先求异后求同的教学策略,在尊重 学生差异性、独特性、多样性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之间多向互动的对话,使学生 自主建构文本的意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变成一个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这就要 求每个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以平等心态和学生 交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例如,《三峡之秋》是一篇极其优美的文章。刚上课时,我利用《话说长江》关于长江三峡的片断录像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学生带 入了一种美好的意境,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课文,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 的学习方式,或读,或讲,或背,或写。这样就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学习形式,而 且每个孩子都觉得有“用武之地”。我的布置刚刚结束,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读起来,有的读描写三峡早晨静态景色的段落,有的读描写三峡中午动态活动的段落,个个摇头晃脑,读书声响彻教室。他们不仅用轻快的语调读出了三峡之晨的情新 明丽、中午的热烈奔放,而且读出了感情,陶醉于美丽的三峡美景中。那真是如 痴如醉,看得出,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同时也调动了学习主动性,最大限度地 激活了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

教师应尊重和信任学生

教师应尊重和信任学生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而且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明天。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全面文明素养的人。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让孩子懂得尊重和善待生命,懂得遵守规则和秩序,懂得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这是家庭、学校、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未成年人也是一个特殊群体,特殊之处在于他们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心理上正处于从无知到有知、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时期,心理上比较脆弱,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的侵犯;另一方面,我们这个社会还是一个以成年人为中心的社会,所制定的法律政策的主要参照物是成人,对未成年人考虑得不够,这两方面原因导致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重视不够。教师做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门功课。关注青少年儿童成长,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已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共识,通过进一步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要践行本法,首先得从尊重学生做起。 尊重和信任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人格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学生既是教育活动的对象,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做为教师,应处处从学生的特点出发,事事为学生的发展着想,研究他们,了解他们,并引导他们实现自我,这才是真正的良师。

以人为本,尊重学生,首先要求教师做到客观公正看待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且视同至宝,精心呵护与引导。即使是所谓差生,也应该相信他们不是天生就无能,而是一群才能未被开发之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后进生经过正确引导转变成特长生、优秀生的事例并不少见。陶行知曾经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轻易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意味着扼杀人才;漫不经心的冷眼和讥笑,无异于夺走溺水者手中的救生圈。只有充分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诸如他们的性格、习惯、兴趣、爱好、短长、潜能和心理状态、家庭状况以及缺失的成因,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教师才能避免偏颇,给学生以尊重和关爱。 以人为本,尊重学生,还要求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教学中、班级事务的决策上,师生共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即使学生的见解有偏颇,也应耐心地启发诱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切忌批评、斥责。尊重学生,师生成为知心之友、忘年之交,可以使学生在信任中奋起,在温暖中敞开心扉。对话、交流是沟通、理解的捷径,教师跟学生对话,要以肯定学生的优点为先、为主,让学生在激励中显示自我,实现自我;触及缺点、错误,要让学生多作自我剖析;出现歧见,要允许学生争辩;出现对抗要作冷处理,善于等待。 尊重学生人格,归根结底在于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要尊重学生,教师应严于律己,善于解剖自我,走出心

教师信任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信任对学生成长产生的影响 案例1(王某): 我于2012年4月17日中午1:00在文史楼207教室对大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王某进行了访谈。在访谈前我已经对王同学的基本情况有了一点了解,王同学住在2号楼XX宿舍。王某是一个性格开朗的汉族男孩,他喜欢音乐、喜欢打篮球、喜欢认识新的朋友,他在班里担任组织委员。他们家是和田皮山县的,他的父母都是种棉花地的,家中经济条件一般,家中有三个孩子,他排行老三,他是个自尊心很强、很有能力的人。 下面呈现了老师的信任对他产生的影响:在我中学的时候,学习成绩在班级是中下等水平,但在行为习惯、纪律、团结同学等方面老是给班里添麻烦,对班级影响极大。喜欢在班级里捣乱,对于老手的批评我也会当做是当耳旁风,充而不闻。有的时候我也觉得自己无药可救,觉得自己混一天算一天吧!但渐渐地班主任发现了我的一些优点,比如说早操排队下楼的时候,我排在第三位,不仅不说话而且还会主动叫别的同学不说话;大扫除时我主动打扫教室里的卫生死角,每一次打扫完卫生后,都会把卫生工具整理好后再回家。老师还在全班同学面前还表扬了我。在以后的时间里,班主任总是在合适的时间里给我信任的暗示:就是老师觉得你行,老师相信你能给别人带来惊喜。慢慢地,我在课堂上发言的次数、举手的次数也多起来了,还能主动的去问老师我不懂的地方。这是以前从没有出现过的,有了老师的信任,有

了老师的帮助,我觉得自己一直在进步,而且我相信我还能继续保持下去…… 由此可见,一个中学老师对学生的信任不仅会影响到他对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会影响到他平时做事时的自信、今后发展的动力和努力的目标等。这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老师应该对学生一定要有信任! 案例2(杨某): 我于2012年4月18日上午12:30在文史楼209教室对大三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杨某进行了访谈。在访谈前我已经对杨某同学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杨同学住在2号楼XX宿舍。杨某是一个比较内向,言语不是很多的汉族男孩,他喜欢看书,参加了学校的自行车协会。他的父母在阿克苏温宿县包棉花地,家中经济条件一般,家中有三个孩子,他排行老二,他是个很细心的人。其实他并不喜欢数学专业,他之所以学数学是因为受他高中数学老师的影响,因为赌气才学的数学。 在他上高二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考试他考得很差,被数学老师叫到办公室狠狠给说了一顿,在老师家教育他的过程中也说了一些比较过激的话,老师说:“我看你这辈子也学不好数学了……”因为这句话,他一直告诉自己今后不管怎么样一定要学数学,证明给他的那个高中老师看。 由此可见,一个老师对学生的信任会影响到他今后的发展,

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学生个性化阅读

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学生个性化阅读 江西省吉安市石阳小学李慈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个性化阅读的概念,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应充分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自己的阅读、研读为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阅读思想。个性化阅读还指在课内和课外阅读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把握文本,真正实现阅读的个性化。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较好地实施个性化阅读呢?我认为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量阅读是实施个性化阅读的重要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当然,这“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并不是无目的读书,教师要作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在课内阅读基础上的扩展:提高文学欣赏水平要读文学性强的作品,扩大知识面要读科学性强的作品……这一切都需博览群书、博采众长。 当然,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略读、浏览和精读、积累是十分重要的。略读、浏览的目的是为精读、积累准备。加大阅读量,学生在浏览时就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知识储备,在阅读教学时,学生就能补充新信息,生成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在课堂上充分发表独到的阅读见解。学生在精读时有了充足的积累,久而久之,就能将习得的语言内化吸收并在语言实践中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为以后的个性化的理解和创作夯实了基础。因此,为个性化阅读奠定基础要从阅读的数量着手,增加积累;从阅读的积累落实,提高能力。 1.从阅读的数量着手。 要求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加强课外阅读量,勤做读书笔记,

多给学生以信任

\ 多给学生以信任 金塔县四中王旭明 实践表明,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我认为:可采取以下几种激励办法。 一、信任激励 就是在学生产生心理自卑,对学习没有信心时,教师相信学生存在智能优势,只要这种优势得到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学得好,只要方法得当,就没有跟不上的学生。在每位学生身上,教师都要看到他们的长处,找出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语文背错了,词语写错了,教师先表扬他不怕错的精神,再对他说:"下次还请你,老师相信你能成功。"在"下次"之前,教师为他创造成功的条件,那么,相信他的"下次"总会有进步的。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的实践告诉人们,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当学生站起来不能流利的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投去一个期待的目光,说一句信任的话语,帮助他成功一次,那么,他在课堂上发言的水平会更高,学习能力会更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送去一个信任,在每位学生的心底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尊重激励 -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过,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

于渴望被人重视。由此可见,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中的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以"同志、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学生知识的不足,阅历的肤浅常常导致他们行为的盲目,产生"出格"的表现。对此,教师不要只想到维护自己的尊严,对学生批评训斥,造成课堂气氛紧张而降低教学效率。有关实验表明,年级越高、年龄越大,受到批评训斥后,学习效果就越差,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有经验、有成就的教师在课堂上始终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总是说:"ΧΧΧ,这个问题请你回答。"回答结束后,再说一声"请坐下"。一个"请"字,就能"请"出学生的积极性,为课堂教学"请"出效率来。 三、帮助激励 就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缺乏勇气,找不到良策时,教师既要他们树立信心,又要帮助他们找到克服困难的途径,创设克服困难的条件,掌握学习方法,逾越学习障碍,完成学习任务,增加他们在课堂上的获得量。如我在教《台湾的蝴蝶谷》时,提出当堂背诵全文的目标,在目标达成验收中有两位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没有会背,我就帮他们找到了原因,指导他们背诵本文的方法,使他们当堂完成了背诵任务。从此,这两位学生的课堂发言的次数明显增加了。事实证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迷惑状况、遇到困难、思维阻塞是正常现象,教师在学生出现这些现象时,不及时地予以帮助,那学生的困

个性化作文: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最新范文

个性化作文: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个性化作文教学实验”是伴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脚步诞生的一项语文学科教学改革实验,是“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旨在探索出一套既符合新课标要求,又便于语文教师操作的作文教学新体系。自2002年起,实验开始在全国各地的400多所学校开展研究。 个性化作文的特征 个性化作文是指具有写作主体鲜明个性特征的学生习作,重在强调求异,尽量避免趋同。主要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自主。自主有以下五点要素:第一,自需的,而非盲目的。第二,自觉的,而非盲从的。第三,自愿的,而非被迫的。第四,自为的,而非包办的。第五,自由的,而非约束的。个性化作文需要适宜其生长的自由环境和自由的空间。 真实。只有学生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情感、真实体验、真实生活,才能写出个性化的作文。这里所谓的真实,是广义的真实,既包括事件的真实,也包括情感的真实;既包括现实的真实,也包括想象的真实。 创新。创新,就是力求新颖、别致。人无我有是创新,人有我变也是创新。创新首先要独特,对学生作文来说,就是要求观察事物要有独特的视角,思考问题要有独特的方式,表情达意要有独特的手法。创新还要求深刻,作文有了深度,就有了个性。当然,创新的要求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标准。小学生创新,只要力求新颖就可以了,而高中生就

要追求独特和深刻。 健康。个性化作文还要求健康,健康就是要追求品位与格调。“个性化作文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努力促使学生作文趋向个性化的教学机制。作文个性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发展学生健全个性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写作能力,使其作文具备个性化特征的过程。 个性化作文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作文教学个性化以作文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在发展学生作文个性化的过程中,推进语文教育的整体改革。语文教学是一个整体,语文教学体系是由互相联系的多种要素构成的开放系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是现象,其实质是整个语文教育都存在问题。作文的问题不是孤立的,它与语文教学的其他方面有着密切联系。例如,我们不能脱离开阅读教学孤立地去谈写作教学,因为没有个性化的阅读,就很难有个性化的写作。因此,一方面,我们要通过解决语文教学其他方面的问题,来促进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作文个性化的开展,必然会推动语文教育的整体改革。 个性化作文教学原则与教学策略 个性化作文教学实验具有四项教学原则:一是学生自主的原则。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是写作的主体,什么时候写、写什么、怎么写都应该由学生自主确定。教师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环境,并有针对性地作必要的辅导。坚持学生自主的原则,包括研究学生的写作心理,适应学生的发展,考虑学生书面表达

尊重、理解信任学生 杨希明

尊重、理解、信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六街镇二街小学杨希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的惑是什么?学生比你清楚。因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基础,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是营造课堂气氛的源泉。让自己融合在学生中去,才能让学生敢发表自己内心的想法,相互间才能心与心的沟通,才能有的放矢地把握教学,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几十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学科的感情很多来自于他们对教师的感情,与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如果学生喜欢哪一位老师,学生对学习那一门课就有兴趣,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亲其师,信其道”。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对学生要多鼓励,少埋怨;多指导,少责备;这样,学生都会喜欢老师,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就会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尊重与信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在诸多的关爱学生形式中,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是每个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这都是教师为学生着想,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是应该受到学生的尊重的。反之,教师也应该理解和尊重学生。而不是把学生当做下级,当做可以随意训斥的无知小儿。其实这种做法是有失分寸的。老师对学生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而应该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走进学生的心灵——信任

走进学生的心灵——信任 发表时间:2011-02-13T16:52:07.00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1期下供稿作者:黄以双 [导读] 绝对不能对优秀生热情如盛夏,对弱势群体温度在零下,因为这些最容易引起孩子们思想上的两极分化。 黄以双江苏省灌云县鲁河中心小学222236 作为一名班主任,没有比不了解自己的学生更痛苦的了,那是一种苦闷、彷徨、手足无措的痛苦。如果只凭作文、日记、思想总结甚至谈心来了解现在的小学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现在的小孩思想超成熟,你必须把他当做成人的思想一样看待。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学生对老师、家长关闭了自己的心门,这除了与心理发展因素有关外,更重要的是源自于对师长们的不信任。三年前,我教六年级时,有个叫梦的女孩在周记中愤愤地写道:“我恨师长们的专制、蛮横、不讲理,他们让我恐惧,希望这世界没有他们,只有我们同龄人……”当时我的心里是五味杂陈,不是滋味。仔细琢磨,这是源自于学生对老师的不信任。针对以上情况,我想谈谈以下几点见解。 一、以爱赢爱取信任 首先要相信学生。 霍华德·加德纳研究并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甚至多种才能。对此,我坚信不疑。我绝不会在学生面前说,也惧怕别人在学生面前说:“你真笨。你很蠢!烂鸡屎……”你在取得瞬间胜利和痛快的骂人之后,一个小脑袋在你面前耷拉得更低了,眼睛在茫然一片中甚至充满了敌意和恨意。我可能会说:“你很聪明,但有些懒。你很认真,但要多问。”当学生听到这些话语时,眼中依然会闪烁着希望的火花,而且更有冲劲了。事实上很多学生成绩不理想是不愿努力,只要他们勤快和多问,问题就解决了,而这勤快和多问是以老师的信任、关爱为前提的。美国教育家本尼斯说过:“只要学生知道老师对他抱有希望,仅此一点,就足以使学生的智商提高25分。相反,可能降低25分甚至更多。”相信他们,是明智的决策;侮辱他们,只会自取烦恼。 其次,爱既要做到民主平等,又要做到“偏爱”。 要特别注意保护弱势群体:成绩不理想的、穷的、丑的、身体残疾的……教师对这些人的一举一动更易引起大家的关注,也将无形中引导其他学生对待这些人的态度。而真正和谐的大家庭应做到没有歧视。所以,我们必须把爱的砝码多加一些在这些孩子身上,平等民主这架天平才能达到真正的平衡。绝对不能对优秀生热情如盛夏,对弱势群体温度在零下,因为这些最容易引起孩子们思想上的两极分化。 最后,我觉得应该保护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心,不要动辄发火、动辄打骂。 “爱”表现在很多细微之处,只要我们能用心感受,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一定会赢得他们的信任。“爱人者,人恒爱之。”这样,教师在学生心中也就有真正的“首席”之位了。 二、以“严”把关取信任 古人云:“严师出高徒。”在学生面前,一味地姑息迁就是教育的一种苍白、软弱的表现,教育不只是在“和风细雨”中进行的。温情教育无法“包治百病”,科学的惩罚是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加速器。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孩骑在木马上,无论父母和服务员怎么哄他也不下来,无奈的他们请来了心理学家,心理学家在小孩耳边轻轻说了一句话,小孩一骨碌从木马上跳了下来。大家先猜猜看,心理学家说了啥?心理学家说:“你再不下来,我就打烂你的屁股。”当然,我讲的惩罚是科学的惩罚,而不是伤害学生自尊心的体罚或变相体罚,是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的惩罚。根据不同的年龄可采取不同的方法。 三、以“家”待班取信任 对于刚组建的班级,不仅要有好的班级管理制度,还必须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把“家”的思想渗入到每一位学生的心中,让他们铭记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要有集体荣誉感。例如编班歌、唱班歌,全班一起行动,搜集一些节奏活泼轻快、充满蓬勃朝气的歌谱,再根据班级的特点配上词。我们五(2)班最后选用了《七色光》的歌谱,歌词是:“五(2),五(2),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滋润我们心灵的花朵,美丽可爱。今天我们生活在五(2),明天我们去开创美好世界。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五(2),五(2),我们共同的家,我们带着七彩梦,开创未来,开创未来。”每一节班会课,我们首先全体起立,在我的指挥下,斗志昂扬、激情四溢地唱响这首我们共同“创作”的歌。还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利用板报进行宣传、开主题班会课、做游戏等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直至让这个“家”的意念渗透到每一位学生的思想上。 四、以身作则取信任 班主任必须以德益德、以才育才、以情激情、以行导行,力求使自身就是一本活教材。要求学生学好,教师首先要教好,也只有真正严谨地教好,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才能体现出教师的人格魅力,学生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爱学,乐学。例如: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我总是首先示范朗诵。当要朗诵的那一刻,教室里寂静无声,学生们正襟而坐,一双双眼睛充满着信任和期待。我沉浸在信任和期待中,幸福地朗诵起来,在快要结束时,热烈的掌声响彻教室,我看到了他们那投向我表示祝福的目光、充满敬爱的微笑。 五、以规矩成方圆取信任 班级纪律是班级教学的前提和保障,要给学生自由,首先必须遵守相应的纪律。所以,不仅要有校纪,还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班规,让学生的行为有据可依。具体的项目根据学校和班级的具体情况定,特别要强调以下两点:第一,好人好事和突出表现两项分数由班主任把关后确定。学生对自己的分数不满意,可以通过做好事来提高分值,慢慢地他们就会养成主动做好事的习惯,从做好事中收获到幸福快乐。第二,不能因为学生考试成绩不好在纪律上扣分。纪律分,只和纪律相关,它纯粹体现的是学生的行为品德。

语文个性化阅读浅析

语文个性化阅读浅析 发表时间:2015-07-08T09:41:48.18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6月总第159期供稿作者:邵水兰[导读] 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深刻揭示了阅读的本质,阅读教学须倡导个性化阅读。 邵水兰江西省乐平市众埠中心小学333300 德国哲学家、美学家伽达默尔说:“凡有理解,就总有不同。”阅读作为一种理解活动,其阅读行为和阅读结果是因人而异的。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深刻揭示了阅读的本质,阅读教学须倡导个性化阅读。笔者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就个性化阅读谈几点认识与思考。 何谓个性化阅读?按照大多数人的理解,个性化阅读是指由于学生个体的经验、学识、情感、价值观等不同,从而赋予文本以不同的意义。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对文本的释义必然是多元化的,这是个性化阅读的主要内涵。在这一前提认识下,个性化阅读必须理清以下三种关系:关系之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个性化阅读的个性只是个相对的概念,因为既没有绝对的个性,也没有绝对的共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个性化的解读都有着共性认识的存在,这是理解的前提所在。所以说,个性化阅读不是说不要共性解读,相反,它仍然离不开共性解读,甚至我们需要在共性认识的基础上寻求个性化的理解。 关系之二——视界的有限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哲学解释学里有一个重要概念就是视界或称视野,它指的是解读者在解读前所具备的知识经验、审美情感、价值取向、个性特点、人文素养等等。视界是理解发生的基础,并限定解读者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在解读过程中,读者以各自不同的视界与文本交流,从而产生不同的解读结果。但是视界并不是封闭的固定的系统,事实上它是不断发展的。“视域其实就是我们活动于其中并且与我们一起活动的东西,视域对于活动的人来说总是变化的,它总是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疆界。” 关系之三——文本创造性与规定性的统一。不同的个体读者的不同的解读视野带来的是解读的多样化,这是无可辩驳的客观存在。但是它也极易导致阐释的混乱,原因在于“文本空白”的存在。对于读者来说,需要明确的是文本的“空白”不是让读者去任意凭空想象的,它必然要受到文本中已经实写出部分的限制,这个实写出来的部分是读者借以填充“空白”的基础,它为读者的审美再创造提供了契机的同时也规定了解读的方向。因此,个性化的解读须以实写部分为依托,做到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如果无视实写部分的存在,文本的个性化阅读只能成为海市蜃楼。 根据以上分析,个性化阅读也决不是随心所欲地主观臆说。个性化阅读必须合理地处理好阅读的自由度和阐释的可能范围之间的关系。 个性化阅读策略之一——以学生的视域为基础,尊重学生的理解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解读,既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悟的差异性、独特性,也要尊重学生之间对文本意义达成的共识,即共性化的理解。然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并不是认同学生对文本随心所欲的解读,因为学生的视域是参差不齐的,其解读的深度和广度也必然存在明显差异。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阐释应做出恰当的评价,学生的见解正确独到,理所当然应予以表扬;阐释不够完善的,则需要加以引导和启发;而对那些明显有误读和曲解的释义则必须给予纠正。另一方面,教师对于学生群体的共性认识也须予以尊重,这是因为学生之间的视域并不是完全不同的结构状态,学生的年龄、学识、经历等的基本一致,使得学生的视域存在一定的交融之处,因此学生的各种解读之间决不是相互孤立的,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对话,就可以相互获得新的启发和认识,使自身视域得到发展,从而深化各自对文本的释义。 策略之二——以扩展学生的视域为目标,提升学生的精神素养一般来说,学生的视域与文本的视域存在较大的落差和距离,如果这种距离超过一定的范围,必然出现阅读困难过大而导致解读的中断。因此,文本内容须在学生视域“最近发展区”的范围内选择,过难或太易都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因此,阅读教学就必须充分扩展学生的视域,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 策略之三——以文本为依托,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理解决不是重新领会他人的原始意义或重构他人的原本观念,理解乃是与某人在某事上取得相互一致的意见,理解总是相互理解。”我们对于作品的理解,就是与文本(作者)在某事上取得相互一致的意见,与文本(作者)达成相互理解。阅读中的文本作品是作者创造出来的,往往带有明显的作者的印迹(作者所处的时代、人生态度、情感世界等)。因此,对文本的解读也就不能脱离文本,必须以文本为依托,从文本的实写部分出发,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阐释。具体而言,首先要立足于文本的字、词、句、篇。每篇课文都是由字、词、句、篇组成的整体,而字、词、句、篇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不能断章取义、凭空想象。其次,追溯文本的时代背景。特定的时代有着特定的审美倾向和文化价值取向。再次,了解文本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风格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正确阐释,学生的个性解读须在此基础上,从文本的空白处和意义的未定处进行个人的体验和想象,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所以,《鹬蚌相争》的故事,我们首先要规范的是这是一篇寓言,绝不可用科学的思维去考究细节的真实;同样是寓言的《塞翁失马》,丢失的马为公为母无关紧要,关键是寓言文体重在探讨寓言内在的寓意和价值。总之,任何创新的解读都必须以文本为依托。 综上所述,个性化阅读是相对于过去标准式的统一解读而提出的,是一种尊重学生个性解读的阅读教学理念,但是尊重决不是认同学生的任意曲解和歪解文本。课堂教学中,须以学生视域为基础,以扩展学生视域为目标,以文本为依托,防止矫枉过正,陷入主观臆说的解读误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